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言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文本多篇(大全5篇)

时间:2023-10-06 作者:影墨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言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文本多篇(大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言篇一

红星重照耀,中华辉煌现。

毛泽东,彭德怀……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磨难,受尽。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不为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

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忠骨处处埋,战士悔怨无。

向红军战士们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愿你们的亡灵永存。

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忠骨上,今天的我们幸福安稳,不应庆幸,不应感恩么?

红军战士如颗颗红星,照耀中华大地。红军精神心中永存。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言篇二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

毛泽东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的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读到这段的时候,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逃课、迟到的比比皆是。好多大学读书的风气早已荡然无存,大家上大学似乎都只为了文凭这一张纸,没有人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是否真正度过了一个有意义难忘的大学生活。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成长史更是对当时的人民、当时的社会一种全新的描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言篇三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长河中,近代的抗日时光深深地刻进了西北革命根据地,染红了1927,造就了光荣的五星红旗。

《红星照耀中国》由第一个采访红色苏维埃地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斯诺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他为人正直、热爱和平,浓厚的“中国情结”使他突破重重困难,访问了陕甘宁边区,写下这部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著作。

在斯诺的笔下,似乎一个个鲜活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领袖者,以及深陷战争阴影的中国世界都被娓娓道来,一笔一划地透过书页向我们传递着磨砺艰苦的红色革命。

翻开这本并不算厚,却仍觉沉甸的《红星照耀中国》,跟着斯诺笔尖的方向,我穿过时间的铜墙铁壁,与革命者交谈,倾听他们用着舒缓冷静,或急躁幽默,又或是严肃但温和的声音,为我构筑了一个民族里那些慷慨激昂的有志青年,为国为民奔走呐喊的革命人间。

透过厚重的历史,我看到的那些伟岸、却遥不可及的革命领袖们近似模糊的身影,终于也在清亮的文字下露出了他们原本清晰的样子。善于分析计划、冷静朴素的周恩来爷爷是个平易近人、温和文雅的书生军官;英勇善战、威望极高而军事才能出色的贺龙先生原来也会急躁,总是谦虚地渴望批评;善于斗争、果决简朴的毛泽东主席在是一名军事天才和政治战略家的同时,也会把上衣脱给战士穿,感情深邃的他对军民满是深情……他们不仅是德高望重的领导者,慷慨奋进的革命人,更是富有人情味的普通人。

不单是耳熟能详的领袖们,斯诺也在历史的角落里歌颂着那些毫不起眼的人们:稚嫩但刚毅乐观、聪明勤劳的“红小鬼”;业务素质过硬、忠于职守的共产党员工人朱作其;对共产主义的感情极度纯粹,一丝不苟甚至刻板的青年刘晓……像被无数次传诵的一样:“人民是革命的基石。”他们用自己平凡生命里的血肉之躯,筑就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在《红星照耀中国》里,一切都被细细铺开,分解成一章章、一节节的采访和零碎的生活碎片,拼凑出一代人浴血奋战的激情与众志成城。我仿佛跨越了时代与他们对话:我面前是彭德怀先生爽朗的大笑;是红军剧社生气勃勃的《红色机器舞》;是润之先生墙上大大的中国地图——一切都那么斑驳而鲜活着。

中国的革命事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英勇朴实的人们,才在那样黑暗的时代迎来了黎明。我们也应学习革命人的时代精神,在如今广阔的祖国大地上,肩负我们的使命,为新时代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为祖国踏破山海寻复兴,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言篇四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彭德怀???????这些人是我们中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则是更为重要的。如果没有来自他们的努力,就没有中国的成立,更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由此,可见一斑。《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书中作者对这几位英雄做出了访谈,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红军精神”??????下面是我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书的有所感悟。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个美国贫困家庭出来的记者。正是因为他的出身,能够让他更为直观地去体会在那个年代落后的中国。他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来“访问、感受”中国,不会带有贬低之意去写这本书。

我对于红军的这个概念依然停留在小学一篇课文上毛泽东写的七言律诗。——红军拥有着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吃苦耐劳,不怕行路险阻,也许,他们怕的只有一个——中国到下了!但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对红军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红军长征我们已经耳濡目染,家家户户都是知道的。。红军一行人可是翻越了18条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62座城市。10个地方被军阀包围,光想想就会让人觉得震惊,瑟瑟发抖,何况对比起我们这个时代的小孩,个个养尊处优的,活得快活的紧。书中说了红军长征的路线一共长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两倍。我觉得说红军真不容易,他们不仅要顾着长征的路途,还要处处的与那些反对“红汗”的人打仗。原文中还说道“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是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红军们都是在用性命来换取中国在1949年的成立,换取我们的今天,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虽然是新冠肺炎,可远不及在我们近乎1前的红军所经历的。

彭德怀这个人在原文中说的是他是一个极为爱笑的人,身体也很健康,只是肚子并不好(也许是因为红军长征期间所受的吧)。他说话的风格是属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很豪爽的这一种。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着一种人,直来直去,不多说废话。彭德怀在我心中可以与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相提并论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关于中国近代史之间)。

我们应该向作者,更要向中国伟大的红军致敬!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言篇五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他曾远赴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并根据实地考察、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该著作。

我认为这本书精彩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这本书展现了当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因此这本书具备很高的思想价值。我从中得到了启发,我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也要自己努力想办法去克服。“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我从书中学习到的道理。

其二,这本书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生动,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文学造诣。第八章第二节中,作者描写彭德怀时,有这么一个情节:彭德怀突然气喘吁吁地向他的部下和作者吼了一句“冲到山顶去”,然后他自己就像兔子一样窜到了山顶。短短的一句话,同时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彭德怀带领革命斗争时的坚定与决心。这类短小而精彩的描写,书中还有多处,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由此可见,这本书也具备高度的文学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一起回到那个艰难困苦、充满硝烟,但却让人荡气回肠的年代去吧。我相信,你们必然会为这个伟大的国家,为那些可爱坚强的人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