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优秀9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温柔雨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优秀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落叶随风飘去何方?只留给天空美丽一场。那飞舞的生命,像天使的翅膀,划过我无边的心上。

5月12日,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没有人想到过会出事,谭千秋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上课。窗外,天是格外的阴沉。

忽然,地动山摇,地震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谭老师毫不惧怕,从容地指挥一个又一个学生撤离,但是,有四位学生出不去了。谭千秋老师一把拉过同学们,将他们送在课桌下,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同学们。

时间定格了,双手撑在课桌上,竟成了他最后的姿势。

老师,走好。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老师,走好。

那一刻,他若有一丝的犹豫,一丝的思索,一丝的留恋,就不会死。可是,他没有。他放弃了生的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四个学生的'生命。

老师,走好。

他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学生,永别了体贴的妻子,永别了可爱的孩子,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老师,走好。

他以无疆的大爱,诠释了爱与责任的真谛;用宝贵的生命,给学生们,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杏坛一叶,百年遗爱。千秋师表,浩气长存。”

我相信,这就是对谭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最后的姿势出现了几次。通过三次姿势,来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在品格,学习写作方法。

首先是重点词句的研读。重在深入品读地震中谭老师的动作、语言,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把“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作为中心问题,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找到感触最深的画面、情节,从而领悟人物的精神。如抓住五个“!”,体会危急的气氛,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拉”“撑”“护”,感受谭老师的临危不惧和学生无私的大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急促的语调诵读,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

其次写法的学习。本课之所以如此感动,和作者的表现手法是密不可分的。本课的环境烘托,侧面描写两个方面需要同学们仔细品味。课文有四处重要的环境及场景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境,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刚领完新书回来,闲着没事干,便拿出新语文书翻了起来。

突然,一个特别的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那就是《最后的姿势》。

课文的主人公是谭千秋,他是一位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老师。当地震发生时,大部分学生都逃出了教室,但在那短暂的几秒钟内,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同学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这时,探前期欧老师便用他51岁的宝贵生命换来了四位同学的生还。

当我读到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和一位老师说的话时,我的心灵被震颤了。我不由自主的对这位普通的老师充满了敬意。我想象中的谭老师是这样的:身着普通的衬衣裤子,戴着一副眼镜,认真的在批改作业。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师,却救了四位同学的宝贵生命。如果我们人人都像谭老师一样,那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他这种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落叶随风飘去何方?只留给天空美丽一场。那飞舞的生命,像天使的翅膀,划过我无边的心上。

2008年5月12日,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没有人想到过会出事,谭千秋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上课。窗外,天是格外的阴沉。

忽然,地动山摇,地震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谭老师毫不惧怕,从容地指挥一个又一个学生撤离,但是,有四位学生出不去了。谭千秋老师一把拉过同学们,将他们送在课桌下,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同学们。

时间定格了,双手撑在课桌上,竟成了他最后的姿势。

老师,走好。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老师,走好。

那一刻,他若有一丝的犹豫,一丝的思索,一丝的留恋,就不会死。可是,他没有。他放弃了生的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四个学生的'生命。

老师,走好。

他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学生,永别了体贴的妻子,永别了可爱的孩子,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老师,走好。

他以无疆的大爱,诠释了爱与责任的真谛;用宝贵的生命,给学生们,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杏坛一叶,百年遗爱。千秋师表,浩气长存。”

我相信,这就是对谭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五

教学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设计意图:背景导入,创设情境根据儿童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播放一段“5.12”地震视频,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文本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究法。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走近人物。课堂上,学生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地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设计意图:扣题读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学生有效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语境理解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在把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符合了新课标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重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六、作业:

1.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摘抄文中的成语。

3.《补充习题》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

2、通过人物的行为来理解人物的可贵品质,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可贵情感,体悟人间大爱,无私奉献自己的爱。

3、了解汶川地震的情况,深切哀悼地震中逝去的人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激动心情,从而激发爱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是“怎样的姿势”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设计意图: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抓住五个“!“,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感受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6)(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设计意图: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尊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学的难点,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让学生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好处。从而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3(教参56页)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沿着感情变化的线索——亲切、痛苦、赞颂,深情朗读,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一篇真情,读出学生自己对谭老师由衷地敬仰和怀念。

六、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完成《补充习题》剩下作业。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六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美。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感人的文章〈〈最后的姿势〉〉。讲的是一位谭千秋老师,在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的,是为他人着想的,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谭老师正讲得精彩,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都摇晃起来,地震,谭老师意识到不妙,没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讯速冲出教室,向操场跑去。楼房摇晃的越来越厉害了,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但是,那短短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水泥板重重地砸在谭老师身体上。

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人都震撼了。他的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谭老师,虽然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是他在我心中却很伟大,地震时,不是自己逃跑,而是保护其他同学,他用自己51岁的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感。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七

今天,我们学了篇新课文,叫《最后的姿势》。

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谭千秋老师。在512大地震中,是他在四位同学没有逃出教室的情况下,让学生钻到课桌下。他又飞身扑到课桌上,护住了课桌下的这四位学生。过了几秒钟,教学楼倒塌了,水泥板重重的压在了谭老师身上,但谭老师毫不放松,死死地护住四位学生。

到了13日,救援人员发现了谭老师。当把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石板抬走后,救援人员以及全场人员都被震撼了:谭老师死死趴在课桌上护住学生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谭老师头部被砸,凹进去了一大块,血肉模糊,胳膊上也伤痕累累。再看谭老师身下的四位同学,全部都活着!谭老师用他的壮举证实了人民灵魂的'工程师是伟大的!

谭老师的同事说:“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等第一个撤离到安全地带。”但谭千秋老师并没有这么做,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啊,伟大的老师!

您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英雄之心不死!可谓“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八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新增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1.语感目标: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口 体会文章感情

2.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 2个二类字, 联系谍文语境理解 “诠释”、 “生死攸关” 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_能力目标: 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悟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 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 真切感受 “忠于职守、 大爱无” 的内涵。

1. 朗读贯穿法口 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 通过朗读, 理解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关头,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把死亡留给嗣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2. 品词析句法. 通过相互讨论, 抓住关键词句共同学习,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 读写结合法。 教学过程中适时安排写话训练, 使读写结合, 并且同学之间通过相互读、 评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我打算将本课划分为两课时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

1. 以情激待, 进入文本。

要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一定的情境中, 那么教师首先得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n因此, 在上课初始, 就以多媒体再现汶j‖地震时人们齐心协力, 抗震救灾的场景,再以问题导入: 同学们, 还记得 2008年s月 12 日 14分28分04秒吗? 还记得当时发生过什么感动全国的事情呢? 通过这些问题设置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渲染谍堂氛围, 更好的进行下面的教学展开铺垫。

2. 学习生字, 理清课文脉络。

3. 学习课文第一日然段, 感悟谭老师的亲切与平凡。

以上是对本课第一课时的简单说课,下面我讲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 课题入手, 提墅主线

1. 揭示课题, 问: 课文写的是谁? 并且板书= 谭干秋

后姿势的句子, 感情朗读。

@地动山摇d 碎裂的砖块、 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 楼房塌陷了……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地震像巨, 吞噬一切, 可怕之极。

2. 引导学生这四句话描写了当时的地震情况, 让我们感受到地震突如其来, 愈演愈烈, 瞬间把大地上的一切生灵都推向死亡的边缘。 并且知道学生饱含深情的朗读n 把当时紧张气氛渲染出来。

让学生三读课文, 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 动作的语句, 想想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2. 交流讨论结果:

一体会谭老师反应灵敏, 有丰富的地震经验, 憧得如何保护学生, 当机立断地指导学生立即疏散。 理解后指导学生朗读。

@行=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 双手撑在课桌上, 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d ”

5. 问; 谭老师曾给学生讲 “人生的价值” 是什么? 〈是大公无私, 是为他人着想, 为集体着想, 为国家着想 ---- n” ) 点: 他不但言传, 更是身教! 以白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憧得大难来时要舍己为人, 不能只顾自己口 问: 因此人们赞颂他什么? 引出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 一句, 让学生说说闺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一一谭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 但他誓死护卫学生的高大形象, 这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他的精神就像他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样干秋万代永放光芒1 (在板书的 “千秋” 两字上描红) 指导齐读, 了解最后一节的作用一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诠释人名涵义。

设计意图= 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 结合第一、 第二自然段, 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 高大的英雄形象, 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 因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 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 所以他在大难之际, 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 作出了英雄壮举口 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 巧妙勾连, 以此深化主题, 突破难点。

3、 拓展升华情感

介绍= 在地震灾难中, 谭老师用生命之躯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 他那锏甸的姿态化作了一尊永恒的雕像,-立在他生前就读的湖南大学校园里(出示图片,形象感受) 口 问= 此时, 当你站立在 “大爱千秋” 的丰碑前, 你最想说什么? 让学生结合文本语言, 用笔表达, 倾吐内心真情。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课后搜集几个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 跟同学交流。

七、 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 系统的板书设计, 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 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口 我的板书设计是:

6. 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

( 简画= 左手) (方桌简图) (简画: 右手)

张开 护住四个孩子

忠于职守 大爱无噩

本节谍我根据六年级学生认知规律, 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以 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 以学法为重心, 放手让学生日主探索, 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 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q 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九

(1)知识目标:认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1学生收集汶川“512”大地震的概况,了解当时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1)背景导入,创设情境

(2)揭示课题,走近人物

(3)扣题读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4)导读法,导出文本中心,感悟人物形象

(1)自主探究法

(2)自读自悟

(3)自主圈画批注式

(4)朗读鉴赏式

(5)合作探究法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见习期工作总结 新教师见习期个人总结(实用10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

    2023年新年活动教案中班(优秀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

    社会招聘的求职信息(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结婚典礼新娘父亲讲话词(通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美术教师述职报告个人 教师美术个人述职报告(优秀1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

    最新个人简历的(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一年级乌鸦喝水教案视频(优秀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一年级乌

    2023年公安局长任职表态发言精辟(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最新小班语言五颜六色的小老鼠教学反思屈老师(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情侣官宣的文案 恋爱官宣文案(通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