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紫薇儿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沟通和交流的有效工具。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

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四、布置作业: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自然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别处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课型: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1、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部分,找出中心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1)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去做。(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但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要使我们的地球得到更大更好的保护,得借助法律这一武器。下面我们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部分内容。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九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师呼吁: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向人们大力宣传此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具体特点人类破坏行为造成后果。

教学反思(本学期总第次):

教学内容:

14*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课型:

总第课时】。

一、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2、导题: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二、对比质疑。

确定支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三、自读自悟。

辐射全文。

2、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小组成员分享。

四、汇报交流。

旋转球体。

1、读着读着,你知道些什么?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哪个语句读出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出示第六小节)。

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请再仔细回读课文,特别要重读第7节,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阐述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

五、深究课文。

突出心轴。

1、精读第8、9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现在老师是美国某一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六、延趣拓展。

升华主旨。

2、当我们在合理利用大自然的同时,更加要懂得维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永远幸福!老师这里就有几个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考虑一下,这里的生态平衡分别体现在哪些事物身上,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课件出示两段话):

(1)澳大利亚大量养牛后,牧草退化,牛粪成灾,蝇虫滋生,后来控制养牛量,引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牧场又青草茵茵,生机勃勃了。

(2)当密密麻麻的蝗虫疯狂吞食庄稼时,得到人们爱护的海鸥从海上飞来,帮助人们消除了蝗灾,让庄稼能茁壮成长,百姓能安定地生活。

3、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条款。第三条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三十八条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2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5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2倍至3倍的罚款。

作业布置: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板书设计:

狼和鹿。

功臣祸首。

保持生态平衡教学反思(本学期总第次):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7。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四、布置作业: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自然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别处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课型: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2/7。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3、教师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部分,找出中心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2、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1)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去做。(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但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要使我们的地球得到更大更好的保护,得借助法律这一武器。下面我们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部分内容。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九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7。

变得更美好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具体特点人类破坏行为造成后果。

教学反思(本学期总第次):

教学内容:

14*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课型:

总第课时】。

一、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2、导题: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4/7。

二、对比质疑。

确定支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三、自读自悟。

辐射全文。

2、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小组成员分享。

四、汇报交流。

旋转球体1、读着读着,你知道些什么?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哪个语句读出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出示第六小节)。

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请再仔细回读课文,特别要重读第7节,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阐述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

五、深究课文。

突出心轴。

1、精读第8、9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现在老师是美国某一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5/7。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六、延趣拓展。

升华主旨。

2、当我们在合理利用大自然的同时,更加要懂得维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永远幸福!老师这里就有几个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考虑一下,这里的生态平衡分别体现在哪些事物身上,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课件出示两段话):

(1)澳大利亚大量养牛后,牧草退化,牛粪成灾,蝇虫滋生,后来控制养牛量,引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牧场又青草茵茵,生机勃勃了。

(2)当密密麻麻的蝗虫疯狂吞食庄稼时,得到人们爱护的海鸥从海上飞来,帮助人们消除了蝗灾,让庄稼能茁壮成长,百姓能安定地生活。

3、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条款。第三条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三十八条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2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5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2倍至3倍的罚款。

作业布置: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板书设计:

狼和鹿。

功臣祸首。

保持生态平衡教学反思(本学期总第次):

6/7。

7/7。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三

1初步认识和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

2通过学生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借助常用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出示购物图,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对钱的使用。

提问:到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我们要用什么来付给售货员?(钱)。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同学生们喜欢吗?。(板书:认识人民币)

1出示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2小淘气很节约,把自己的零用钱都用自己的存钱罐存起来了,同学们认识他所存的钱吗?

3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钱?(购物、坐车、储蓄、为灾区和贫困学生捐款等渗透法制教育)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分类)教学例1:

a有的把钱币分为一类,有的把硬币分为一类。

b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板书分类的过程:以元为单位的有12种,以角为单位的有6种,以分为单位的3种,接着,让学生动手分类。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的规范显得愈加重要。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

对于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来说,如何在学科教育的课堂上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挑战。通过半个学期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带好头。老师如果带不好这个头,自身法制观念不强,会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

还要坚持依法解决问题。是正常的事情,一旦班里的学生出现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教育和处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防微杜渐。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每年以10%左右增加,其增长速度很是让人担心。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得法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手抄报,演讲等参与到法制宣传活动中,从而接受“法”的观念,感受到法无处不在,从小就学法,知法,懂法,不断提高普法力度,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法制渗透容易流于形式的缺陷。

虽然我参与教学工作不过数月,但已经感受到法制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正积极探索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把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作为自己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我也相信在学校与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校学生将会接受到更为严谨、科学的法制教育,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健康成长。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五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1、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2、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1课时

一、导语:

《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子房”就是张良,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刘邦灭项羽建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

二、解题

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求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非凡的才华。

三、初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1、自读课文,完成《学习与评价》1-6题。

2、质疑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寻人刺杀秦王受书圯上老人辅佐高祖取胜说汉王忍韩信

补充史实: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然后作者先说黄石以“忍”教张良,次证以郑伯和勾践的“能忍”而胜,又以刘邦受张良指教“能忍”而胜再证,反复申论,说明“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

(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指出黄石公并非“鬼怪”,而是人,是“秦之世有隐君子者”,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神怪论”。

(2)“且其意不在书。”“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司马迁及其后的众多学者,大多认为黄石公意在授书,即传授《太公兵法》,张良熟读兵法,才能“运筹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苏轼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黄石公的目的是使张良能“忍”。

(3)“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张良主要是为刘邦出谋划策,辅佐刘邦得天下。

小结: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以“忍”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

五、三读课文,体会文章特色

1、总冒开头,一字立骨

2、选材典型,翻出新意

3、对比衬托,烘云托月

4、结构严密,文笔曲折

六、布置作业

你同意作者评张良“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吗?简要说说自己的看法。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小忿”和“大谋”的理解。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六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挖掘安全教育内容,适时传授安全知识。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挖掘其中的安全教育内容。

如:在教学“灯”字,给“灯”字组词,学生说到红灯、绿灯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交通安全知识传授的契机,老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认识交通规则,使他们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又如:在教学生字“警”时,指导学生掌握读音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火警电话和匪警电话吗?”这样将火警电话119和匪警电话110这些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又如在教学“江”、“河”、“湖”或“游泳”等字词时可以告诉学生,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不可以玩水或者游泳,这是一个很好的防溺水教育机会。

一个字很微小,但只需要语文老师做个课堂的有心人,捕捉文字背后的安全内涵,那么安全教育就会“润物细无声”。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七

1、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经历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探讨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际应用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了解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从观察、操作入手,直观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课件。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景象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内涵。

一、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事例。

再比如下面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特征。学生观察,再由教师介绍,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30页,练习。

2、学生动手将一个角、一条线段折叠,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得到结论:

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三、观察思考,继续延伸。

课件显示:课本30页图12.1—3,如下图,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讨论,得到:“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形成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四、随堂练习。

课本31页练习。

五、课堂小结,发展潜能。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前者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后者是指一个特殊形状的图形,前者涉及两个图形,后者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

六、布置作业。

教学时,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结合动手操作,通过把它们沿虚线折叠,观察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八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含义。

2。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画对称图。

认识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一、复习准备

口算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图片:树叶、蜻蜓、天平

(二)分组讨论

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找出一些生活中实例图形。

(三)学生汇报

图形左右部分一样

(四)出示图片:实验

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一

个什么样的图形?

(五)小结: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六)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一)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二)

3。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三)

(七)分组实验。

1。出示图片:几何图形

2。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三、课堂练习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五)

2。画出下面每组图形的对称轴。各能画几条?(出示图片:练习六)

3。把一张纸对折后,剪下一个图形,把剪下的图形展开,所得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四)

四、课后作业

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纸剪去一个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剪?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该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折、剪、量、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启发调动了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使情感、意志、兴趣、注意、动机都趋于积极化,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九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十

1、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经历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探讨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际应用价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了解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从观察、操作入手,直观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景象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内涵。

一、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教师讲述:展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事例。

再比如下面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特征。学生观察,再由教师介绍,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30页,练习。

2、学生动手将一个角、一条线段折叠,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得到结论:

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三、观察思考,继续延伸。

课件显示:课本30页图12.1—3,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讨论,得到:“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形成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四、随堂练习。

课本31页练习。

五、课堂小结,发展潜能。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前者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后者是指一个特殊形状的图形,前者涉及两个图形,后者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十一

本学期,班上共有45位学生。根据上期期末成绩分析我班学生基础还算可以,优生有12人,40分以下的有6人,在二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同时可以看出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教师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测量;倍数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一)后进生辅导。

对学困生要实施“一帮一”措施,让好学生在课余空闲时间给予辅导帮助。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以免一拖再拖,耽误最佳辅导时机。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在共同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让他们当先生说一说,将一将。习题的总量也要分层。可以每次课后布置一道思考题由尖子生完成。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尖子生辅导。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二)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增强中小学生依法进行自我保护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态度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计划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学海拾贝。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

(一)读。

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

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十三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本课中安排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十四

学生交流活动,教师加以鼓励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展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比赛的成绩单)。并出示如下信息: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2.出示课件巩固练习。

3.知识迁移。

这样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一次知识的延伸与扩展。从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分析。

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运用。

1、出示运动会上110米栏成绩单完成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吗?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法制渗透课教案(汇总15篇)篇十五

补充史实: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然后作者先说黄石以“忍”教张良,次证以郑伯和勾践的“能忍”而胜,又以刘邦受张良指教“能忍”而胜再证,反复申论,说明“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

(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指出黄石公并非“鬼怪”,而是人,是“秦之世有隐君子者”,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神怪论”。

(2)“且其意不在书。”“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司马迁及其后的众多学者,大多认为黄石公意在授书,即传授《太公兵法》,张良熟读兵法,才能“运筹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苏轼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黄石公的目的是使张良能“忍”。

(3)“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张良主要是为刘邦出谋划策,辅佐刘邦得天下。

小结: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以“忍”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

相关范文推荐

    世界五千年读后感(模板13篇)

    读后感是我们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的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改进作风心得体会(汇总14篇)

    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有必要把这些体会写下来。想要写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吗?那就不要错过这些精选的范文,它们或能给予你一些帮助和启示。

    我是小鸟小学(优秀20篇)

    作文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经典例文,

    学校学校安全自查报告(模板17篇)

    自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接下来是一些写作上值得借鉴的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有品质的报告。我校一向十分重视

    城区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模板16篇)

    买卖的成功也依赖于双方的信用和诚信,只有建立了信任,交易才能顺利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商家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口碑效应。卖方:______________

    在社区工作入党申请书(汇总18篇)

    入党申请书是党员发展工作的起点,它标志着申请人向共产党员迈进的重要一步。请大家看看以下的入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提供些许帮助。尊敬的社区党支部:您好!我

    竞选宣传会部长演讲稿(汇总15篇)

    竞选是一种选拔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候选人需要展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以下是一些成功竞选的经验和故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亲爱的老师,各位学生会领导:大家好

    买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大全(22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保证教学进度。参考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可以了解教学计划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步骤,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本文设计依据“以读

    初三历史教师教学计划(模板22篇)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下面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如何编写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

    贫困申请书理由家庭贫困申请书理由(优质16篇)

    贫困申请书对于提供帮助的方面而言,是了解和判断申请者困境真实性的重要依据。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贫困申请者的真实困境和他们所需援助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