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文轩

通过对范文范本的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规范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一起来看看吧。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一

通常我们所说的主食是指米、面、杂粮等,副食是指肉、蛋、菜等食物。主食和副食二者缺一不可。

有人提倡多食肉少吃粮,这不符合养生之道。有人要减肥,只吃主食,不吃副食,结果却适得其反,多余的淀粉在体内会分解成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储藏起来。有人觉得主食没有营养,不吃正餐,饮食无常,零食不断。这些都不符合饮食养生的要求。

2、细粮与粗粮的比例是4:6。

吃粗粮成了近年来的一种新时尚。很多人喜欢吃粗粮,认为它营养价值高、入口感觉好,而且对牙齿、面部肌肉等都比较有益。

可是,粗粮虽好,也不宜多吃。因为其中含有过多的食物纤维,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损害到人体的生殖能力。日常饮食,细粮与粗粮的比例控制在4:6最健康。

3、酸性与碱性。

事实上,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由我们的味觉决定的,而是与它的矿物质含量有关。

所以水果中通常吃起来酸酸的,如柠檬、杨桃,然而它却是碱性食物:又如米饭,面类并无显著的味觉反应,可是为酸性食物。若以日常食物分类,大部份动物性食物,属酸性食物,如鱼类、肉类、贝类。此外,大多数谷类、部份坚果类亦属于酸性食物。

4、小火与大火。

多吃用小火(焖、炖、热、煨)烹调的食物,少吃用大火(炸、爆、烧)做的食物。

5、寒与热。

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别。营养专家建议,寒者以热补、热者以寒补的平衡膳食,如果破坏了这种平衡必然伤身,维持这种平衡才能延年益寿。

比如:夏天炎热,喝碗清凉解暑的绿豆汤;冬天寒冷,就喝红小豆汤;吃寒性的螃蟹一定要吃些姜末,吃完还要喝杯红糖姜汤;冬天吃涮羊肉,一定要搭配些凉性的白菜、豆腐、粉丝等。

6、饥与饱。

不可过饥过饱,过饥则伤肠,过饱则伤胃。科学饮食,对保护脏器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长期饥饱不均,不仅影响胃肠功能,日久还会得慢性消化道疾病。因此,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

7、荤与素。

荤与素二者的合理搭配,可以让人既饱口福,又不致于因吃动物性食物过多,而增加血液和心脏的负担。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这样的膳食结构比较利于长寿。

8、干与稀。

每餐饮食都应该有干有稀,有的人图省事只吃干食,不仅影响肠胃吸收效果,也易引起营养成分比例失调。当然餐餐吃稀的,也不是良好习惯。营养专家建议,胖人先稀后干,瘦人先干后稀。

9、品种与数量。

每天进食的食物品种越多越好,但是数量上要适当控制。

10、酸甜与苦辣。

多吃苦辣食物,少吃酸甜食物。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二

用料:三七花、槐花、菊花各10克。

制法:将上3味混匀,分3次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平肝清热,祛风凉血,降压。

适应症:肝郁化火,风阳上扰型高血压。

地黄花粥。

用料:地黄花9克,小米100克。

制法:将地黄花研为细末,调入小米粥内即可服食。每日1剂。

功效:滋阴清热,除烦止渴。

适应症:肝肾阴虚所致的糖尿病。

金莲花茶。

用料:金莲花5克。

制法:将金莲花放入杯内,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2剂。

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症: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及咽炎、中耳炎等。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三

黄豆芽是大豆在水中浸泡发芽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自身酶的作用下,大豆中蛋白质结构变得疏松,蛋白质的消化率和生物效价提高,维生素b1、b2、c的含量以及水溶性纤维素量增加,成为理想的高营养蔬菜。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无根豆芽多数是以激素和化肥催发的,无根豆芽是国家食品卫生管理部门明文禁止销售和食用的蔬菜之一,豆芽看起来肥胖鲜嫩,但有一股难闻的化肥味,甚至可能含有激素,千万不要食用。

黄豆芽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青少年可多食,孕妇多食对缓解妊娠性高血压和产后便秘有一定效果;。

2.虚寒尿多者慎内服。

黄豆芽食疗作用:

黄豆芽味甘、性凉,入脾、大肠经;。

具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的功效;。

对脾胃湿热、大便秘结、寻常疣、高血脂有食疗作用。

二、黑豆。

黑豆是各种豆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比猪腿肉多一倍还有余。它含有的脂肪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占50%,还有磷脂、大豆黄酮、生物素,所以吃黑豆没有引起高血脂之虞,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中医认为,黑豆性平味甘,有润肠补血的功能。

黑大豆炒熟后,热性大,多食者易上火,故不宜多食。黑豆叶可治血淋,种皮养血疏风。

黑豆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小儿不宜多食。

黑豆食疗作用:

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

用于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疼、口噤、痈肿疮毒,可解药毒,制风热而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

黑豆食物相克:本草经集注记载有:“黑豆恶五参、龙胆”。黑豆忌与蓖麻子、厚朴同食。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我们从小到大听过无数次,身边关心你的人也常常不忘提醒及注意你自己的身体。但是我们只知道盲目地吃些有营养的东西,对于如何合理地搭配自己的日常饮食和来那个号的饮食习惯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可以说大部分人对健康养生却知之甚少。

从我个人来讲,高三开始,我便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每天从早到晚学习,常常熬夜看书,饮食也不太规律。从那开始便让我的健康打了折扣,上了大学我才渐渐发现自己的健康已经不如以前了,因此我开始重视养生,重视饮食。

为了解更多,我选修了《饮食与食品健康》这门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得我也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正文。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传统的养生观点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在《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次为“填补元气”,人的元气源于父母,藏于体内,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元气,故而用药食填补元气。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我们都知道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养生之术:养生的方法可以概括一下几个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选药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食养:而这其中与我们生活联系最紧密,也是我们最容易把握的就是“食养”。所谓“民以食为天“。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也就是说,不但要吃,还救疾之速,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才会让身体健康。

平衡膳食是食养的根本。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我国古代先贤有如下精辟的论述: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140余种蔬菜可供选择食用,所以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结构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即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包括“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食疗观;“审因施食、辨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故大众遵循:“饮食清淡,素食为主”、“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无绿”等平衡膳食原则。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汇聚着中华民族人民伟大的智慧结晶,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并进一步地继承和发展它。

养神:养生之本是养神,心静神安福寿存。养神的观点出现得很早,春秋时期的庄子就曾提出‘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守形’,解释了静动结合以养神的观点。在以后的医学发展中也提出精神的变化对人体五脏六腑都有影响,如果喜怒无常、思虑太过都会伤神。调节人的情绪变化,在中医中称为“补神”。黄帝内经中说:“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即四季的作息制度与劳役的适度,以防止“过用病生”。适度的睡眠亦能养心神、添精力。在现代,我国医学也认为,养生重在养神,养神可益寿延年。

我国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第一调情致:人是有感情的,也是理智的。当感情冲动的时候,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做驾驭自己感情的主人。过喜要收敛与抑制;激怒要疏导与平静;忧愁宜释放与自解;悲伤应转移与娱乐。只有养成处事不急不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做到内心和谐,才能“心静神安,福寿永存”。第二重养性: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强调“养生默若养性”。养性,是指加强道德修养。做到“清心寡欲”,是说要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地清纯如镜,从而康泰延年。第三慎劳神:《寿世青编·养心说》主张:“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乐,应以自然,任其自去。此养生之法也。”这是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非原则的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如果经常地焦躁不安,患得患失,便会伤神毁志,损精耗气而亡神。第四不贪得;老子《道德经·四十四章》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就是人们不受利欲的引诱,没有过分的奢求,这样做即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否则,为了享乐而千方百计、追名逐利,贪婪无度,只能是心劳日拙,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损神折寿。第五寻寄托:《寿亲养老新书》说:“凡人平生为性,各有所嗜之事,见即喜之。”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亦说:“诗书悦心,山林逸性,可以延年。”良好的心理影响生理,机体各种生命节律与自然相和谐,无形中提高了生命质量、生命活力,因而能益寿延年。运动养生,健康长寿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国古代养生学认为;天和人是一体的,天体在不停的运动,人体也要运动不止。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强调人要法则自然,做到有节奏,合乎规律的运动。运动能促进人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体各器官糸统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健康发展,使人体生长发育的更健康、更完美。而不注意运动的人,身体新陈代谢低下,肌肉薄弱,骨骼无力,内脏功能就会衰退。运动可以减轻自已的体重,改善血管弹性,让血管变得年轻,让心脏变得更有活力。而长期坚持运动的老人,无论他的内脏还是肌肉等方面的机能指标都比不运动的同龄人平均高的多,相当于不运动人群10一20年前的身体水平。

运动对改善心功能有好处。体育锻炼可以加强心肌收缩,改善心肌供氧,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运动能提高大脑功能。大脑支配肢体,肢体的活动又可兴奋大脑,经常锻炼可提高动脑的效力,提高回忆的效率,从而增强记忆力。此外,锻炼还是消除焦虑、镇恐压惊、缓和紧张情绪的灵丹妙药。运动能强壮肌肉,灵活关节,改善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运动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畅。人体在锻炼的时候会释放出许多有益的激素,能调节人的情绪和心境,增强抵抗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保持青春的妙方。古代医学家华佗非常重视人体的自身锻炼,创立了五禽戏。他对其弟子说:“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强调了生命活动中运动的重要性。更说明了运动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所以要做到全面地养生,我们就应该勤于运动。是自己的身体得到锻炼,人是有惰性的,常常不喜欢运动。我们英爱时常地提醒周边的朋友,有注意坚持运动。这对于我们养成健康的是身体是至关重要的。时时不忘运动,健康永驻。

保健食品——辅助作用、长、壮、老、死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然而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追求健康长寿,“长寿”的条件应该是“健康长寿”,而不是浑身病痛、生活不能自理,或像“植物人”那样活着。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品。《辞海》中对“保健”一词的解释是:“对个人和集体所采取的医疗预防与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防疫皆是指病前的措施,而不是病中的治疗。古代相当“保健”的辞汇有“养生”、“道生”、“卫生”、“厚生”等,其涵义大都是摄养生命以延年益寿。保健食品是针对普通的“常人”(包括健康的人和失健的人)而设立的。

就人体生活状态来说,人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健康的人,指无病、心身健康者;一类是失健的人,也可以说是“似病非病”的亚健康状态的人,尤其指体弱的老年人和病后、产后康复期的人;另一类为病人,指不能从事正常生活与工作、需要接受治疗的人。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身体出现越来越多的毛病,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渐减弱。所以,对于健康的人和失健的人来说,他们应该采取一定的保健措施,选购一定种类的保健食品就是必需采取的保健措施的一个方面。目前市场上的养生保健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品。做到真正对自己的身体有益。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1]高俊德,徐鹏编著。食品营养与计算。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2002.[2]中国营养学会。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营养学报,2003,11(1):93.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五

很多人都认为多喝水可以缓解干燥,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他说,对付秋燥,谚语有云:“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意思就是让大家早上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点蜂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流失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便秘,可谓一举三得。

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有些人喜欢吃瓜果,尽管秋季凉爽,但也习惯在饭后吃点瓜果,以为是助于消化,这一观点是大错特错,立秋后,瓜果类食物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俗话说“秋瓜坏肚”,吃太多,也容易造成腹泻等病症。

古人云: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秋冬相接的季节,应季的根菜大量上市,这时的根菜既新鲜又便宜,而且耐储藏,特别适合多多食用。像常见的萝卜、山药等,虽然普通,营养价值却很大,可谓是“滋补珍品”。

这似乎已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我们身边有不少“肉食动物”,其实按“膳食平衡宝塔”的建议,一个人每天最好只摄入瘦肉75克,即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其中,体力劳动者、男性可以多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女性及身体机能退化的老人,应多吃白肉。尤其是患有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的人,更应少吃肉,多吃豆制品。

秋季人体的抵抗力会明显下降,要注意饮食上少吃一些辛味辣味的刺激食物,这类食物会刺激胃肠,引发一些溃疡及炎症,其次这类食物会伤及肺部,再次特别提醒要注意。

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

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等。

中医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要遵循“不虚不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于体内缺少的,可以补,但必须补之有度,否则也会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同时应懂得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能用食补的不要用药补。

按照中医理论,白色食物与肺部对应,秋季干燥应多吃白色食物润肺。白色食物包括梨、百合、莲子、银耳、淮山(山药)、莲藕、白鲫鱼、鸡肉、鸭肉、白萝卜、白菜等,可以自制一些白色菜品,比如雪梨银耳汤、淮山粥、鲫鱼汤、莲藕汤、白萝卜汤等等。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六

食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是中医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疗由食养发展而来。食养起源于远古时期,火的使用为食养创造了条件。陶器的发明和酒的出现为食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烹饪的出现直接催生了食养萌芽。食疗是中医的瑰宝,是我们古代医疗实践者们智慧的结晶。食疗在我国的使用和推广少说也有三千年的历史,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疗和功能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古代的食疗理法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无疑将对现代食疗事业的发展和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以下是一篇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希望能帮助你进行该方面论文的写作。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总结应用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某院中医科行保健咨询者共计56例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同数量年龄,性别比例相似的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照组{}行科学化饮食,以此为基础,保健组行中医食疗上述食谱每天食用1次,半年后调查受试者干预前后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人数。结果:观察组总不良指标率为7.14%,对照组总不良指标率为26.79%。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变早期或者痊愈末期,进行辨证施膳,可达到以食疗疾,药攻食补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食疗;中医理论;临床应用。

中医食疗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食物配合药物,以食物之力助药威,实施养生保健。中医食疗可以被称之为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有资料显示,被验证为有效的药食秘方约为30万个,中医食疗被医学界誉为“药理学原始资料”其不但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且也为生命科学的进展提供了重要信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中医科行保健咨询者共计56例为研究对象,在此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区间为21.3-62.4岁,平均年龄为(35.6±1.8)岁。从咨询者体质分型上来讲,详细为:阳虚15例,阴虚13例,痰湿10例,气虚18例。另取同期同数量年龄,性别比例相似的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科学化饮食,以此为基础,保健组行中医食疗,阳虚体质者在日常食谱中增加当归生姜羊肉汤,材料为:羊肉,生姜,当归,料酒,食盐,旺火将羊肉焯熟后,放入其余材料,文火慢炖。阴虚体质者加食蜂蜜蒸百合:将蜂蜜和百合拌匀,上屉蒸软,含食,片刻嚼服。痰湿体质者使用冬瓜山药汤:将冬瓜与山药放入锅内文火慢炖,经调味后可食用。气虚者食用山药粥:山药与大米共同烹煮,煮熟即成。

1.3观察标准:上述食谱每天食用1次,半年后调查受试者干预前后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人数。

1.4统计学原理: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血脂异常者1例,血压异常者3例,无血糖异常情况,总不良指标率为7.14%,对照组血脂异常者8例,血压异常者5例,血糖异常者2例,总不良指标率为26.79%,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食药合一:食药一体观涵盖药食同功,同理和同源。所谓同功,主要指的是食物除了具备营养价值外,也具备药用价值,例如酸性药物或者食品会先进入肝脏,对其发挥相关影响和作用。同源指的是:食物和药物都来自大自然,食物即可果腹,也可治疗疾病,医药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药食同理则指的是食疗和药物疗法使用方式相同。

(2)天人相应:《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为有机联系整体,人的一切活动和自然存在密切关联性,大自然的变化对于人的生理病理活动存在相应影响。由此能够看出,人类要有效利用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实施保健。

(3)辨证施膳。中医的诊断方式为:望闻问切。将疾病病因,病机经络变化等最为基础性理论,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全面判断症候种类,结合具体结果,实施相关措施,在本次研究中,将来院咨询者依照体质进行分类,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合适膳食,半年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指标率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根本上证明,使用中医膳食,能够全面增强患者体质,降低不良指标率。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为辨证施治,其为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黄帝内经》在对辨证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必须辨别其为阳症还是阴症,表位属表还是属里。疾病的温寒性差异,谨慎施药,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4)药攻食补:药物性味存在偏差,且多具备毒性,作用刚烈,通常用于攻邪。食物性味偏小,无毒副作用。通常用来补气,强壮身体。虽说上文提及“药食一体”但从细节上来讲,两者依然存在差异。所谓邪气,主要指的是一些致病因素,比如,细菌,高温等。正气也被称之为精气。主要指的是人体各种精华物质和机能活动与自我调节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以往相比,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时代发展,当前人们的主流意识为“崇上绿色,回归自然”,这种观念已经被当前多数国家作为研究重点。使用天然化药物替代化学药品对疾病进行治疗,已经成为了当前医疗保健的一个发展趋势,并在临床治疗中突显出优势。

(1)种类齐全:《本草纲目》记载药物共计1892种,在此其中常用食物或者药物就达到了518种。在该论典内,着重论述了亦药亦食的药膳种类,且内容相当丰富,结合食疗的最终目的,烹调手法。在继承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制作方式多种多样。按照治疗作用来分,主要包含美容,治病防病,保健养生等。

(2)辨证施食,以食疗疾:食疗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在施膳还是配伍,均以中医药学为基础。有学者认为,只有在“三因”制宜为原则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辨证配膳,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食疗效果,进而体现出中医特色。这里所谓的三因制宜,主要指的是结合患者地利,天时,和疾病具体情况,使用适合的治疗方式,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可以被看做食疗原则。疾病分阴阳虚实寒热,饮食也存在上述特征,如果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内容加以全面区分,则会家只能怪话只能和病情。张仲景所述《金匮要略》中提出了在辨证施膳过程中强化饮食禁忌的必要性。在进行实际临床治疗的时候,诊治对象通常具有较为明显的病症特征,饮食治疗法适合发病早期或即将痊愈时,在这些阶段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存在体质偏颇现象,因此在中医理论中,上述时间段为辨证施膳的黄金时间。综上所述,在病变早期或者痊愈末期,进行辨证施膳,可达到以食疗疾,药攻食补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2]张悦悦,许鑫。基于主题词表的亚健康人群食疗知识库设计与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5,14:6-14.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七

传统的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体系有诸多优势和特点,包含食养与食疗。她是在中国古代所特有的、丰富且睿智的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它孕育于中国文化母体,基源于日常饮食,来自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形成了她独到的饮食养生理论体系和操作实践经验及规范。建构现代饮食养生新体系,应注重从传统中充分汲取营养。故在此重点讨论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的学术特点,以资借鉴。

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与联系性。饮食养生非常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联系性及相应的协调性。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机体的各个组织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饮食活动既可以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病理,又可以协调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整体观念是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医饮食养生中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人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等各个方面。

1.1人是有机的整体人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脏器组织或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这些不同的功能又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以维持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这也决定着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俯,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着整个机体的五个功能系统,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人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体的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这种五脏一体观有其深刻的哲学根基和坚实的科学依据。

在生理上,脏腑和皮肉脉筋骨等形体组织以及口鼻舌眼、前后阴等五官九窍之间就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共同完成着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在发生病变时,脏腑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或器官;体表、组织器官有变化,也通过经络,干扰所属的脏腑;脏与脏、脏与腑之间也通过经络的联系而相互影响。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养肝清肝的食物明目养睛,用清心泻小肠火的食物保健口舌,以宣肺的食物保护皮肤鼻腔,以补肾的方法养益头发和耳窍等,就是因为通过长期的外在观察,使中医学总结出了诸如“肝经上行连目系,肝开窍于目”“心和小肠相络属,心开窍于舌”“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肾主藏精,其华在发,开窍于耳”等的相关理论,并有诸食养食疗之实践。

1.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机体,使机体相应地产生反应。这类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

自然界的季节气候的变化,昼夜晨昏的运转,地方区域的不同,都对人的机体产生不同影响。如自然界一年中有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等的季节气候^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顺应性的变化,机体受这些影响,也随之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也影响着病变过程。某些慢性病,如痹证、哮喘等,往往在气候剧变或季节更替之时引起发作或病情加重。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是白天病情较轻,夜晚较重,所谓旦慧、日安、夕加、夜甚。

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影响着人的各项生理活动。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所以每个季节有不同的多发病、流行病,如春季多温病,夏秋季多痢疾、腹泻、疟疾,冬季多伤寒等。地理环境不同,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某些地方性疾病,更是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有鉴于此,饮食养生强调:要根据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因时因地调整饮食。

1.3饮食是协调整体的重要因素饮食是协调机体自身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界统一性的重要因素。饮食对人的作用是整体综合的作用,饮食养生十分注重饮食对人的整体作用,这是饮食养生的重要特点。合理的饮食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重要因素。《素问。六节藏象论》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之所生,莫不以饮食,饮食是人与自然接触最为密切的因素。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在不断寻求能适合身心健康的饮食内容和方式。对于自然界中有些不能改变或不易改变的因素,人们尽量从饮食中去寻求有利因素以弥补其不足。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区方域的差异,是不能改变的,尽管有些可以避之有时,但最终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饮食养生则提出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饮食观点,用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素问·六元纪大论》艮据四时气候变化提出“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的进食原则,即当季节寒凉的时候则避免食用过寒的食物,当气候温热的时候则避免食用辛热之饮食。

另外,人们发现某些地域的多发病与这些地区的特殊饮食有关,如《素问。异法方宜论》对东南中西北五方之人因饮食之殊而产生各种特殊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东方之域……鱼池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美其食。鱼者使人中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这从病理上反证了饮食可协调机体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故合理地进行饮食营养,常可有效地促使机体与自然保持和谐,并避免一些病理性偏颇的发生与发展。

摄取营养,获得物质能量,从而补偿消耗,维持生命。故《灵枢。五味》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111可见,中医学非常强调欲保持康寿,应以重视饮食调养为本。

2.1养生当谨和五味,食饮有节饮食有五味之别,欲借饮食调养身体促进康寿,首先应注重五味调养。根据五味的不同特点及五味对身心功能的不同效应,合理调配,讲究饮食五味的多样化,食谱的广杂且合理,营养的丰富和全面。《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强调:“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如能谨和五味,合理饮食营养,遵循自然规律,便可“长有天命”,尽享天年。

食饮有节也是饮食调养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涉及摄食行为的诸多方面,包括饮食有常,摄食有规律,不偏嗜某物某味,注重摄食行为卫生、合理等。众所周知,儒家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的'显学。儒家之核心,便是强调中和、中庸、中节,这不仅渗透进了人的行为举止、处事待人,同时也顽强地体现在日常的饮食与摄食行为等。食饮有节,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体现。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可以说是饮食养生诸多原则中最精炼的概括。

2.2口腹之欲,漀饪之邪,皆为内伤病因饮食具有两重性,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可以促进健康,増进营养;若失其偏颇,失其节制,或饮食不洁,又可以致病,即使某些富有营养的食物,食之不当,亦可反为其害。《内经》即有“膏粱厚味,足生大疔”之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就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121并把这种饮食之害称作为“繫妊之邪”,亦即属于可以致病的邪气之一。

从《内经》时期起,医家一贯强调饮食因素是重要的内伤病因,几乎所有的急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在慢性内伤性疾病的发生过程及病理性体质的演变过程中,饮食失常这类内伤病因,都可以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时至今日,这一情况不仅未能得以明显改善,而且还有加剧之势。因此,饮食营养因素必须引起人们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辨体、辨证施食是饮食养生针对不同个体的生理、病理特点,有效进行食养与食疗的基本原则,也是饮食养生对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它是饮食养生的重要特点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生理特性概括。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壮老己过程中,由于受天时地理人事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个体自身的遗传和年龄性别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个体在机体结构、机能和代谢等各方面的特殊性。所以,不同的人体质类型可能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体质特点。这种特殊性包含了机体的正气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偏颇,身心机能是否协调稳定等,从而体现出个体抗邪能力之强弱,并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或处于某种亚健康状态。

所谓辨体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人的一般身体信息数据,借助中医理论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体质类型。施食,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方法。辨体是决定具体食养方案的前提和依据,施食则是实施该饮食养生方案的具体手段和方法。辨体施食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饮食养生施予膳食的保健效果直接取决于辨体的正确与否。辨体首先着眼于体(体质类型)的分析,然后才能正确地施食。例如高年肾虚,可见腰酸膝软、听力减退、阳事减弱等现象,此为老年之人肾中精气逐渐减退的正常生理表现。但是由于个体内在因素的差异和所处环境或条件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两种迥异的体质类型。只有把高年肾虚所表现的“体”是属于阴虚还是属于阳虚辨别清楚,才能确定当滋补肾阴还是温补肾阳,从而给予正确的饮食调养之法。而这方面的饮食调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3.2辨证施食“证”,亦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等,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单一的症状能更全面、深刻、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食,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疗方案。同样,辨证是决定食疗方案的前提和依据施食则是实施该食疗方案以治疗疾病的手段方法之一。辨证施食是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

作为指导饮食治疗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辩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在辨证施食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膳”或“异病同膳”的方法来处理。所谓同病异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就不同,因而食疗方法也不一样。还是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生的季节不同,食治方法也不一样。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邪气,故在食疗时必须用一些芳香化湿类的食物,以祛暑湿。这与其他季节感冒的食疗方法就明显不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食疗,这就是“异病同膳”。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食疗方法。由此可见,饮食治疗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相同的病机,可用基本相同的食疗方法;不同的病机,就必须用不同的食疗方法。所谓“证同膳亦同,证异膳亦异”,实质上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选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施食的实质。

中医学强调,饮食保健首先须注重脾胃功能的调理保护。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饮食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健康长寿的保证。中医学认为,所有的饮食营养,均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消化、吸收与转化。这又称作“脾胃运化”。只有脾胃运化健旺,才能接受饮食物并将其转化为精微,输送到周身百骸而营养五脏六腑,从而发挥对机体的营养与保健作用。如果饮食不当,首先伤害的是脾胃,脾胃既伤,再讲究饮食营养亦无益。故有“脾胃一伤,百病由生”之经典名言。养生当以脾胃为先。

当今临床,又有多少健康问题源自饮食营养?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过剩、营养失衡。因此,人们重新开始考虑饮食养生问题,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国食物和营养发展纲要》等文件。从1997年开始又先后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项技术标准。因此,探讨中医饮食养生的学术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八

《黄帝内经》提出,天有六气,寒暑燥湿风火,与三阴三阳及五行对应后,分别为太阳寒水,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厥阴风木。人身之中的火,本来就是与天地相应的,但是如何调动体内的火,来实现对邪气的抵抗?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身的调整,激发存在于我们体内的力量。

实际上,呼吸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说,吞咽是滋阴的妙法,那么呼吸就是壮阳的绝招。

人身无非就在呼吸之间,而呼吸是有定数的。《黄帝内经》有云: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也就是说,呼吸推动营卫之气的运行,并且一日一夜周身一次。

如果我们在没有病的前提下,也没有刻意的去调整,正常人的定数就是一呼一吸脉行六寸。如果我们调整呼吸,将一呼一吸的时间延长,原先一日一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如果延长呼吸时间,调慢呼吸的速度,实现一日一夜呼吸6750次,也就意味着这种呼吸方式,两天的呼吸次数是正常人一天的呼吸次数。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真的有定数,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呼吸的次数,来改变生命的定数呢?如果要通过科学实证,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知道答案。

那么这种情况是否现实呢?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如果不是修行之人,我们每天面对无数的压力,情绪也经常失控,这个时候如果每天调慢呼吸,就会造成缺氧,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所以,调匀呼吸,深吸慢呼,是有条件的,也就是我们内心极静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这种呼吸方式。所以,通过上边的讨论,我们可以确定,起火得长安,一定是在心静之时才能够实现的。

那么,在时间上是否有什么要求呢?

我们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但有两个时辰非常特殊,就是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替的两个时辰。一个是水,一个是火。而人体之中,有君相二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而这二火,则分别存在与人身的心肾之中。

在后天八卦图中,南为离火,北为坎水。在我们的身体之中,上为心火,下为肾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所以,人身之中的水火与天地是相对应的。

坎水的符号,中间为阳。离火的符号,中间为阴。阴阳交互,所以才有了水火的形态。正常情况下,这个坎水中一阳,被二阴所包裹,为人身先天之本,藏于肾中。所以,虽然人身有二火,但是真正应该起的火,就是肾中的一阳之火。

水潮除后患,实际上是阴在上而下行。起火得长安,则是阳在下而上行。如此一来,阴在上、阳在下,阴阳交感,则地天交泰,水火即济。

所以一旦咽下了水,就要升起来火,而呼吸如同火候的阀门,如果这个阀门没有控制好,开大了,就会导致火的力度威猛,强悍,上行的速度快,这就会对身体造成灾难。如果将阀门调小,控制火候,这个火在升起来的过程中,就会温煦我们全身上下。凡是阳所到之处,自然感觉到舒心惬意,百病全消。如果子午阴阳交替之时,我们如果练习着调匀呼吸,借助天地之力,温煦自身,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很多人的心没有办法静下来,所以这一切似乎成为了奢谈,但是如果你已经生病了,或者是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妨试一下,让自己的心忘记一切,在子午二时调匀呼吸,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拓展阅读:《黄帝内经》教你从出生年月断先天体质。

首先,这样的断法,好像是算命法,其实不是!而是来自中医学的五运六气。大自然的一切动植物都有它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人也在大自然当中,所以也不例外。

以下我简单说说五运六气的重要理论。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有以下理论:

逢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火会克金。司天代表上半年,所以在子(鼠)、午(马)年,春、夏季出生的`朋友,肺和大肠在先天上就比较差些。

逢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土会克水。所以在丑(牛年)、未(羊年),出生在农历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朋友,肾和膀胱在先天上相对差些。

逢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火会克金。所以出生在寅(虎年)、申(猴年)春、夏季的朋友,肺和大肠在先天上也相对差些。

逢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金会克木。所以出生在卯(兔年)、(鸡年)春季、秋季的朋友,肝和胆在先天上相对差些。

逢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水会克火。所以出生在辰(龙年)、戌(狗年)夏季、冬季的朋友,心与小肠在先天上相对差些。

逢巳亥年,厥阴阴木司天,木会克土。所以出生在巳(蛇年)、亥(猪年)春季的朋友,脾胃在先天上相对差些。

以2015乙未年来说,为未土羊年,太阴湿土司天,土会克水,如果是出生在农历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小孩,在先天上,肾和膀胱相对差些,因为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都是属土的月份,加强了土克水的现象。当中以出生在上半年的辰土月和未土月最为明显。

大自然之中,五行的气随着六十甲子而转动,有时强,有时弱,有时过,有时不及,一年一年地接下去。而今年的气,很大可能受到上一年的余气所影响,所以不能断开把每一年单独来论。要把上一年的气和今年的气互相分析,才能得知我们八字命格的五行之气受到什么影响,健康上应该注意什么。

当我们知道自己先天体质的特征,我们就从平时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来做配合,达至'不治有病,治未病’的目的。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九

当今,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吃出来的疾病”日益增多,诸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肿瘤、内分泌紊乱等病。这些疾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并向低龄人群蔓延,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从古老的《黄帝内经》中,能够很好地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把其中“饮食养生”内涵总结如下。

谨和五味——各种食物搭配合理。

朱丹溪曰:“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所以说,要“吃出健康”就应以“麻、麦、稷、稻、豆”五谷为主要营养;以“李、杏、枣、桃、粟”五果为辅助;以“犬、羊、牛、鸡、猪”五肉为补益;以“韭、薤、葵、葱、藿”五菜为补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搭配合理食用,一般荤素搭配比例为1:2,防止偏食,保持营养均衡。

食不偏嗜——各种口味适当调和。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指出藏人体阴精的五脏,容易因为偏嗜饮食五味而受到损伤。并指出味过于酸,会导致“脾气乃绝”;味过于咸,会引起“心气抑”;味过于甘,容易引起“肾气不平”;味过于苦,会发生“脾气湿滞”;味过于辛,可导致“筋脉衰败”。这说明饮食对人体五脏有“养”和“伤”的双重作用。因此,小心调和、搭配饮食五味时,就能够营养充沛,筋强骨壮,身体健康。

食不过量——各种饮食摄入适量。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指出饮食摄入过量,就会损伤胃肠道,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长期过食肥甘厚味等高热量食物,就会引起疔疮类病变。因此,吃饭应做到七、八分饱,一日三餐热量合理搭配,早饭:午饭:晚饭之间的热量卡比约为4:4:2。

食无所犯——食不贪杂,勿犯禁忌。

每餐的饮食不可过杂过多,即“食不欲杂”。也就是一餐吃的食物样数不要过多。所吃食物之间不要犯饮食禁忌。例如:猪肉忌生姜、荞麦、葵菜、梅子、马肉、驴肉等;羊肉忌梅子、小豆、荞麦、猪肉、醋等;犬肉忌菱角、蒜、鲤鱼等;牛肉忌黍米、韭菜、生姜、粟子等;鸡肉忌蒜、芥末、生葱、糯米、李子、兔肉、鳖肉等。

食知所宜——食应节气,寒温适中。

《灵枢?师传》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无论是吃的食物,还是喝的饮品,要做到不要太灼热,也不要过于寒凉,应该寒温适度,这样才能保持正气不受损伤,也不会导致病邪入侵。

目前,许多学者对于《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理论的研究前景都充满希望。每个人都应遵循:“合理膳食、服食方便、作用温和、安全可靠、保护胃气。”真正做到“吃出健康”,以提高生命质量,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拓展阅读:内经方盛衰论。

黄帝内经的方盛衰论篇章讲了什么呢?气的盛衰,哪一种是逆?哪一种是顺?

雷公请问道:气的盛衰,哪一种是逆?哪一种是顺?黄帝回答道:陽气主升,其气从左而右;陰气主降,其气从右而左老年之气先衰于下;少年之气先盛于下,其气从下而上。因此春夏之病见陽证陽脉,一陽归陽,则为顺为生,若见陰证陰脉,如秋冬之令,则为逆为死。反过来说,秋冬之病见陰证陽脉,以陰归陰,则为顺为生。所以不论气盛或气衰,逆则都成为厥。雷公又问:气有余也能成为厥吗?黄帝答道:陽气一上而不下,陰陽两气不相顺接,则足部厥冷至膝,少年在秋冬见病则死,而老年在秋冬见病却可生。陽气上而不下,,则上实下虚,为头痛癫顶疾患,这种厥病,谓其属陽,本非陽盛,谓其属陰,则又非陰盛,五脏之气隔绝,没有显著征象可,好象置身于旷野,负居于空窒,无所见闻,而病势绵绵一息,视其生命,一不满一天了。

所以,气虚的厥,使人梦多荒诞;厥逆盛极,则梦多离奇迷乱。三陽之脉悬绝,三陰之脉细微,就是所谓少气之侯。肺气虚则梦见悲惨的事物,或梦见人被杀流血,尸体狼籍,当金旺之时,则梦见战争。肺气虚则梦见悲惨的.事物,或梦见人被杀流血,尸体狼籍,当金旺之时,则梦见战争。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淹死人,当水旺之时,则梦见大火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土旺之时,则梦见作恒盖屋。这些都是五脏气虚,陽气有余,陰气不足所致。当参合五脏见证,调其陰陽,其内容已在《经脉》篇中论述过了。

诊法有十度,就是衡量人的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揆度它的陰陽虚实,对病情就可以得到全面了解。脉息之动本无常体,或则出现陰陽散乱而有偏颇,或则脉象搏动不明显,所以诊察时也就没有固定的常规。诊病时必须知道病人身份上下,是平民还是君卿。如果对老师的传授不能全部接受,医术不高明,不仅不能辨别逆从,而且会使诊治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看到了一面,看不到另一面,抓住了一点,放弃了另一点,不知道结合全面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所以诊断就不能明确,如以这种诊断方法授给后人的话,在实际工作中自会明显地暴露出它的错误。

至陰虚,则天之陽气离绝;至陽盛,则地之陰气不足。能使陰陽互济交通,这是有修养的医生的能事。陰陽之气互济交通,是陽气先至,陰气后至。所以,高明的医生诊病,是掌握陰陽先后的规律,根据奇恒之势六十首辩明正常和异常,把各种诊察所得的点滴细微的临床资料综合起来,追寻陰陽的变化了,了解五脏的病情,作出中肯的结论,并根据虚实纲要及十度来加以判断,知道了这些,方可以诊病。所以切其陰而不能了解其陽,这种诊法是不能行于世上的;切其陽而不能了解其陰,其所学的技术也是不高明的。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后,他的医道就不会长久。要知道不好的,也要知道好的;要知道有病的,也要知道无病的;既知道高,亦知道下,既知道坐,也要知道起;既知道行,也要知道止。能做到这样有条不紊,反复推求,诊断的步骤,才算全备,也才能永远不出差错。

附原文: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帝曰:陽从左,陰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陽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问曰:有余者厥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陽不得,求陰不审。五部隔无徵,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陽绝,三陰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陽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脏气虚,陽气有余,陰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陰陽,以在《经脉》。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陰颇陽,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陰附陽,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

至陰虚,天气绝,至陽盛,地气不足,陰陽并交,至人之所行。陰陽并交者,陽气先至,陰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陰陽而持之,奇恒之势及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陰陽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陰不得陽,诊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十

立冬吃什么?立冬来临,许多朋友都开始准备给家人进补,立冬进补要有选择,要适量。不能盲目进补。这里小编要提醒您,在进补前最好先做个“引补”!

切记:立冬进补宜先“引补”

在冬补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

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喝“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

立冬补冬不可盲目“进补”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十一

中医是什么呢?中医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疾病理论和知识,这种知识经过漫长岁月的反复探究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在炎黄时代就已经开始有相关的记载和研究了。比如对后世影响极大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都对后世的中医养生知识的形成影响巨大。

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五行论,在这里人们将人体当作形气神的统一体,所以中医养生知识里面也比较注重形气神的培养与健康,一切中医养生知识都离不开养形、养气、养神。

中医养生知识中比较注重脏腑的功能,认为要调理身体首先要将脏腑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那么中医养生知识中的脏腑指的是什么呢?脏腑指的是人的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五脏和六腑还形成了表里关系,比如:肝与胆;心与小肠;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了解这些脏腑的表里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根本,下面我将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知识中脏腑这一部分。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十二

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祖国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

格言。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进入小寒节气,也已进入数九寒天,饮食以冬季进补为主。冬季干冷的时候,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注意冬日养生,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养肾防寒”:要补血、补气、补阴、补阳。民谚也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足见冬日养生进补的重要性。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一种补,而民俗中在冬日有适当多吃点羊肉、狗肉的习惯,也是一种补。但不要千篇一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顺其自然为好。因此,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贪恋油腻、辛辣的食品,应以补气润燥为主。当然,民谚也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日养生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身体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专家们提倡,要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适当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特别是在阳光出来时锻炼为佳。强身健体,增强御寒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养生途径。

俗话讲:“药补不如食补”,在小寒节气到来之际,小编特别为您提供了以下饮食建议,希望通过健康的饮食方式帮您调理身体,防治疾病。“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实际上确是小寒比大寒冷,因此“三九天”就恰在小寒节气之内。古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使脏腑的阴阳气血有所偏衰。根据中医“冬主收藏”的说法,在这一寒冷节气我们应该滋养阳气、收藏精微物质,使脏腑功能得到补充。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为温养阳气、敛阴津于内,还可食鲈鱼。《本草纲目》记载:“味甘平,入肝脾肾经,有补五脏,益筋骨,治水气,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肾,安胎补中。”。

此时令,水果中以食梨为佳。梨,医书记载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经。主治热嗽,止渴,治客热中风不语,止心烦、气喘。能够调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道益寿鸽蛋汤。

原料:枸杞、黄精各10克,鸽蛋4个,冰糖适量。做法:1.将枸杞、黄精洗净切碎,待用。2.锅中注入适量清水,加入以上食材,煮沸后约15分钟把鸽蛋打破后逐个下锅內,同时将冰糖入锅同煮至熟即成。

功效:补肝肾,益气血,润沛滋阴。

特别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此节气也是一年中心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因此平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哮喘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防寒,合理调整饮食,注意早预防,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和养生之法。

饮食与养生论文(热门13篇)篇十三

小寒时节很多孩子容易出现发热的症状,有的时候温度比较高,可以用白菜心来熬煮水喝,除了饮用,还可以用白菜水来揉搓鼻孔、揉耳甲腔。白菜水可以帮助身体退热,平时也可以用白菜水来浸润鼻孔和耳道,但注意不要把水滴到耳朵里面去,这样也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另外冬季感冒会出现流黄鼻涕的情况,这说明身体内的内热过盛。白菜心水加一些绿豆水,同时饮用对于感冒、发热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夏季如果盐分摄入过多,人体可以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但冬季人体出汗较少,盐分如果增加就会累积在体内无法排出,这对于血压血脂过多的人来说是个“大忌”。另外咽炎的诱发因素多是炎、热、燥,秋冬人体抵抗力弱,更容易反复发病。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存活;高盐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各种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咽炎。另外,炒货如瓜子、花生之类也要少吃,这些食物又咸又干,同样是咽喉的大敌。

冬季除了大白菜和萝卜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雪里蕻、芹菜、土豆等。土豆看似平常,实际上含有很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每天如果能吃300克的土豆,即可以提供人体一天需要量10倍以上的维生素c和3——4倍的维生素b1。土豆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叶酸和矿物质。豆类一般不含有维生素c,但如果经过发制成豆芽后,就会产生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比如黄豆芽每100克中就含有30毫克的维生素c,且胡萝卜素可增加2倍左右,维生素b2增加2——4倍,在绿叶菜不足的冬季,都可以经常搭配食用,是既省钱又有效的做法。

小寒前后的养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应该坚持室外活动,凡是有阳光的时候多做室外运动,要适应寒冷的感觉,这样人体才能提高抗寒能力,有助于预防感冒、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小手拉大手校长讲话稿例文(优秀21篇)

    讲话稿要具备逻辑性、条理性和感染力,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以下是几篇脍炙人口的讲话稿,相信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冬日暖阳

    草原为题目(精选14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堆砌华丽的词藻,更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技巧。朋友们,今天,咱们要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大全(17篇)

    -毕业论文是高校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较高的学术要求和实践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

    课程设计总结学习总结(汇总16篇)

    学习总结是学习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体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经历了几周的课程设计,大家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

    国旗下高考总动员演讲稿范文(17篇)

    演讲稿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晦涩难懂的词汇。接下来,你将看到几篇经典演讲稿范文,它们将给你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选择了大

    大班教案动物法庭(优质18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身体特点等因素,因此每一份教案都是独特的。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大班教案范文,这些范文融入了理论与实践,可以为

    个人跟班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我巩固所学知识,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会持之以恒地学

    党支部检视报告范文(16篇)

    报告范文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以确保内容的条理清晰和易于阅读。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报告范文,它们融合了理论和实践,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和研究的机会。

    小论文以及大全(13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取得写作突破的法宝,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总结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世界日趋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勇气读后感大全(22篇)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中的内涵和外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每篇读后感都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考深度入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