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文轩

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点和结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一

会计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操作性强、理论性强、保密性强的特点,所以会计实训教学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效果,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无法回避的课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在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笔者学校教师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国家培训、省级培训的机会,与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普遍认为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面临如下境况。

1.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单薄,而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会计职业教育必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学生必须同时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这给会计专业教师带来很大压力。

2.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大多名不符实,只停留在浅层合作上。

由于会计工作具有保密性强的特点,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开展会计方面的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和学生很难获得真实的会计职场体验,不利于开展会计专业实训教学。

3.缺少具有会计实务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大学应届毕业生,虽然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但缺少会计职场体验,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涉税事务、细节性业务处理知之甚少,“双师”素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4.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

当前,会计职业是热门职业,很多职业院校开设有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会计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表明,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小微企业就业,就业岗位主要是会计、出纳、商务文秘、统计等,会计对口就业率不超过20%。因此亟须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兼顾非对口就业学生的技能训练。

5.选用的教材不尽如人意,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差距大。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材料,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目前使用的会计教材带有明显的学科教材的`特征,教材体例、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脱节,制约了教师全面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必要补充实训辅助教材,或者直接编写有针对性的项目教材和任务教材。

6.实训设备设施不足,某些实训软件是鸡肋。

很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条件差,实训岗位不够。有些学校买来的实训软件虽然内容丰富全面,但内容太多太难,没有配套的实训教材,实训项目与选用的教材不兼容,而教师又没有能力对实训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成为实训教学中的鸡肋。因此很有必要補充与实训软件配套的实训辅助教材,提供充足的诸如凭证、账簿、报表等实训耗材。

1.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就是要通过调研确定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研究表明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五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至关重要,应将其作为核心专业课程,要排足够的学时。

改革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地把小微企业的常规业务内容和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强化货币资金业务、往来业务、存货进销存业务、涉税业务、财务成果业务、编制会计报表等核心内容的实训。

加强教材建设,就是对主干课程和重要的业务技能,开发编写相关的实训教材进行补充和强化。比如开发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进销存实训、纳税实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校本实训教材。

2.探索会计实训教学的“四段进阶实训”模式。

第一段:随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理实相融,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师在技能操作演示的过程中讲解专业理论,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仿真操作任务过程中学习掌握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

第二段:核心专业课程实训周。对于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当期授课教学结束前安排一周时间,其他课程停课,专门做一周该课程的实训教学。这个实训周既是对该课程的一个技能强化训练,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复习,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至关重要。

第三段:综合模拟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模拟一个一般纳税人的小微工业企业一个月的全盘会计工作,实训内容包括:了解企业概况,明确选用会计政策如何衔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设置账户,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备查账;填制和传递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资金收付业务、往来业务、存货进销存业务、经营成果业务核算;编制纳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整理装订会计档案。由于中职会计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常常只有一个会计,需要会计一人独当一面去处理。因此在设计实训内容时一定要突出小微企业的常规业务,包括货币资金核算、往来核算、存货进销存核算、成本与财务成果核算、涉税业务核算等。

第四段;顶岗实习。第三学年是顶岗实习的时间,由学校安排到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熟悉财经法规,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和技能,具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会计软件运用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3.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场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务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选择适用的项目教材或者辅助实训教材,积极开发编写一些配套的校本实训教材。

4.实施以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技能成绩及理论学习成绩相结合,学生、教师、企业多元主体参与相结合。比如在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考评中,平时的实训、作业、学习态度等过程性评价成绩占30%,体现过程和结果性评价的技能实训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

5.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用活用好數字化教学资源。

要求教室和实训室都要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机房配备必需的会计实训软件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现代教学手段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提高会计实训教学效果。

三、对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思考。

1.面对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的现实,教师不要怨天尤人。

学生文化基础差,教师要勇于面对现实,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开展教学改革,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训教学,使人才培养对接人才需求,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校企合作,为师生提供真实的职场体验。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多元评价模式的重要一环,是提高职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外在条件。加强校企与合作,可以使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实践,开阔视野,促进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训教学能力,进而促进整体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教师要自觉提高“双师”素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不能一本书读到老,要将“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除了校企合作、“国培”“省培”进修培训、参与会计实训场室建设、参与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编写之外,教师还应虚心向会计实务工作者学习,熟练使用常用的会计机具和实训软件及设备,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追踪了解财经最新动态,特别是会计、税收方面的新政策,及时更新和充实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

4.人才培养要准确定位,对接市场需求。

学校要根据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和主要就业于小微企业的特点,找准专业定位,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会计专业素养外,还要兼顾其他非对口就业学生,设置商务文秘、营销、仓管、自主创业等其他课程。通过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以致用,尽可能减少学非所用的情况。

5.按照岗位需求,整合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要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出发,与其对征订教材内容进行修修补补,不如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笔者认为,学校要做好开发校本教材的统筹规划,通过行业专家研讨会,提炼重要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突出专业工作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这样会使专业实训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6.学校要不断充实实训设备设施,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效开展会计专业实训,就要配备必要的仿真实训环境和实训耗材,建设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仿真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综合模拟实训室,购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纳税申报表等实训耗材。

参考文献:

[1]赵荣敏.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

[2]陈文雅.浅谈市场定位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5).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二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必要的调研,大多是对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删改。教学安排上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针对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与学校自身定位相符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

2.2教师缺乏实践能力。

培养高素质高职能人才,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具备企业管理的实践经历。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高校研究生毕业,从学校毕业就走进学校进行知识的传授,缺乏在企业工作和锻炼的实践经验,课堂上只能进行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指导学生开展岗位技能训练,造成教学与实践脱节,在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培养的学生知识的掌握局限于书本,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在毕业之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2.3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缺乏。

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很多学校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以及对于文科专业不够忽视,无法配备专业实验实训条件,致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不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未来工作所必须使用的专业软件,以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进入实际工作状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够让学生深入经营管理实际,切身体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然而很多学校和校外实习基地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点或者合作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不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合作仅仅停留在表层,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3改革思路。

3.1构建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上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构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从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需求出发,构建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课内实验教学,主要针对专业课程的具体项目,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课时,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形式的运用,达到基本技能提高的目的。二是课外实习,主要指的是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对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增强实际工作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提升职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由此更好地实现与工作岗位的衔接,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

3.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专业实践教学来说是前提条件,也是重要保证,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必然影响高校实践教学水平。一方面要多渠道培养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应关注专业发展动态,加强专业实务训练,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提高综合实践的能力。通过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顶岗锻炼来了解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任职要求,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确保自己所教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同时专业教师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地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研究,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有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企业专家作为课内实验、校外实习的指导教师,提升实践教学的整体师资实力。

3.3加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拓展学生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平台,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内实验室建设,及时进行专业软件和设备采购,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实践教学措施顺利实施。加强校企之间、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利益共同体建设,形成企业和学校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地补充课堂教学,拓展学生实习渠道,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三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y1703072。

前言。

《移动通信》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课程主要讲述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通信中调制解调算法,移动通信信道传播特性和抗衰落技术,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的组网原理等[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移动通信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2]。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移动通信教学需要介绍各种信号调制解调的算法,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移动信道的特征;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信号分集接收、纠错编码技术和均衡技术,组网技术的多址访问、区域覆盖、信道配置、网络结构、信令和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技术,gsm系统总体、无线接口、控制与管理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课程还需要补充介绍4g、5g移动通信核心技术原理[3]。

在移动通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对课堂教学理论内容要求不断提高[4]。在以前,我国移动通信处于由数字无线电技术组成的数字蜂窝组网技术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时代。2009-,移动通信发展到基于cdma技术的3g通信时代。之后,移动通信进入4g时代,典型代表是数据传输速率显著增大。目前,5g通信技术标准已经正在制定。不同阶段移动通信关键核心技术进展较大,移动通信课程不仅需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补充最新技术发展。增加了课程难度,对有限的课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课时内讲授完移动通信基础组网技术和最新技术发展是移动通信教学的一个难点[2,5]。

第二,移动通信课程试验箱无法保证全部学生深入学习移动通信关键核心技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为例,我学校之前使用的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rz8001移动通信实验箱。该实验箱可以完成各伪随机序列产生,信号编码、调制和解调波形实测等基础实验,以及移动通信7号信令演示等系统实验。

上述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移动通信基础算法的掌握,但是无法促进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更深入地学习,制约了教学效果。移动通信实验设备价格较贵,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更新试验设备,是无法赶上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步伐[3]。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符合最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实验环节,就成为了移动通信课程教学的另一个难点[2]。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教学质量,我校电子信息专业与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合作,合理优化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从多个方面提高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重点讲授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最新进展,负责理论方面教学。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负责实践环节教学。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拥有较先进的通信设备试验机房,如无线类的3g,gsm,cdma,wlan等。培训过程按照企业要求开展,可以有效保证实践环节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将部分先学课程中介绍过知识点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教师讲授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知识点。将《通信原理》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已经学习过调制解调算法原理和纠错编码技术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对相关算法进行仿真,包括调制解调原理概述、数字频率调制、数字相位调制、噪声与干扰、纠错编码技术等。学生以作业形式汇报学习结果,保证学生对移动通信基础算法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移动信道传播特性、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移动信道传播模型、组网技术、多址技术、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网络结构、信令、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gsm系统的无线接口、控制与管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等内容。同时,补充介绍4g通信核心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智能天线技术思想,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基于ip的核心网技术,拓展介绍5g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上述内容的`学习保证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基础框架具有较为扎实的掌握。

在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中心实习中,重点突出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搭建、配置和管理。实习内容包括学生实践操作gsm网络质量评估和双频优化,无线参数设置与调整、gsm网络网络规划,路测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分析讨论无线网络优化实际案例等。以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为背景,学生自动进行频分双工(fdd)的基站硬件配置,时分双工(tdd)基站硬件配置和网管配置操作(fdd和tdd)。上述实习内容和移动通信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互为补充。在强调移动通信网络基础原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最新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在实习过程中,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以考试和答辩相结合的形式对实习效果进行考核。

三、结束语。

移动通信是电子信息专业面向未来通信技术发展需求的必要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少课堂教学与商用技术发展的差距。借助面向应用的实践培训,增强学生在移动通信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较好地提升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就业和深造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4]莊陵,曹建玲,李强,“新移动通信技术背景下的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36.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四

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该门课程理论性强,数学概念抽象,数学符号和统计学公式多而繁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才能很好地掌握该课程,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3]。然而,部分学生特别是数理统计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对该门课程具有畏惧心理,如果教师未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调整教学重点,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是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笔者在1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现将一些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1优化课程内容设计,突出专业性和应用性。

对于将来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行业的学生来说,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既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分析工具,更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一门课程。与纯粹的数理统计学不同的是该课程更侧重于应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做到灵活运用。因此,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必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性和应用性,适应新时期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

实践中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突出本学科前沿知识,强调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同时介绍本领域前沿信息与新的统计方法研究进展。例如,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在原有培养试验法的讲解基础上,重点突出了培养试验研究法中的根际营养研究法的教学内容和土壤微生物研究法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相关研究的需要,这是与大农类专业的生物统计或统计分析方法课程教学中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如让学生调查获取区内当地的大中小型各类企业生产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选用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系统的调查方案的拟定—资料的获取—统计方法的应用—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的研究手段的训练,既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的思路,又让学生学会独立运用统计学知识去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在介绍统计学软件教学内容时,不仅介绍简单的excel的统计功能,同时也介绍目前国际上主要应用的功能强大的sas和spss统计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统计原理的理解更深入。在选取教学案例时,紧密结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点精选教学案例进行教学。例如,结合土壤学有关课程,选取针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或重金属分布状况的案例讲解配对法设计的t检验,作出准确的统计分析和结果判断;选取植物营养学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同肥料施用效果的比较试验等案例进行方差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熟练掌握所学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到科学研究中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教师为中心、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已经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信息学等许多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师生互动,教师既是主讲人又是组织者与引导者,也是平等的讨论参与者;学生既是听众又是主讲人与参与者[4-5]。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发表观点。

例如,在开始讲授试验研究的一般过程、田间试验和培养试验方法这些章节的内容前,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安排1个有关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或环境生态学方面的研究热点问题。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相应的试验研究设计,这其中包含了资料查阅,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确定,试验方案的设计和试验研究手段的选择等多项内容。当教师讲述完这些章节的内容后即安排和组织课堂讨论,每组成员将自己的研究计划向全班展示,阐明本小组课题的科学研究思路、试验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和研究手段,然后展开讨论,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并接受同学好的建议进行修改。然后任课教师对研究计划的不足和优点加以点评,并进行最后的总结。通过这样的参与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单纯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主体,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研究计划的撰写,同时巩固相关的专业知识,为日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科学研究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6-9]。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来设计试验,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科学试验中的问题。因此,教学上安排了试验研究方法和生物统计2个部分的内容,这是2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统计分析是在试验设计的基礎上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真伪的判断,而统计分析的结果又是对试验设计合理性的反馈,从而帮助改进试验设计和提高试验效率。该课程安排有2周的课程实习,在实习周中将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实习,且分散在整个授课学期进行。将学生在学习试验设计章节时所设计的试验方案改进后进行田间试验,要求学生按照试验条件,根据自己所设计的试验,正确地划分区组和小区,选择合适的重复数,布置田间试验,并全程对试验进行管理,根据试验目的选取和获得相应的试验指标。试验研究实施完毕之后,对所获得的数据严格按照理论课教学上的统计原则来选取正确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成科技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理解田间试验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开展科学试验的具体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工作中必备的操作仔细、一丝不苟、连续工作的作风和严谨的科研态度,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水平得以明显提高,从而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乃至参加工作后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加大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

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对课程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由单纯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转变为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部分占学生课程成绩的50%,且采取“一纸开卷考试”的考试方式,即学生可带一张书写由本人总结的各种统计公式的a4纸进入考场(纸张考试前由教师统一提供),同时考试试题侧重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二是根据学生的课后作业及课堂参与讨论情况来评定学生的课堂成绩,这部分占学生总成绩的25%;三是根据课程实习时学生的表现来评定实习成绩,这部分也占学生总成绩的25%。这种教学评价方法不仅能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积累与实际运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10]。

5结语。

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优化课程设置、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和应用技术的前景,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和严谨的科研精神和素养。

6参考文献。

[3]白厚义.试验方法及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9]陶叡.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考[j].改革与开放,(8):161.

[10]张燕妮,谭光营.城市详细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15):122.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五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a.信息工程系;b.外语系;c.汽车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针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要求,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网络程序设计;评价体系;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十二五教改重点项目(2011jgz065)资助。

作者简介:胡庆辉(1976-),男,副教授,博士,重庆开县人,主要从事多核学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及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

一、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在利用各种应用程序实现用户之间的交互。打开浏览器,打开各种各样的聊天和通信工具,我们随时接触到的是网络。未来的it产业,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应用将成为核心。高性能的服务器设计、分布式程序的管理、数据的高效传输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等,都是网络程序设计者要考虑的问题。“网络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对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学生将来是从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还是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科研和管理工作,都极有可能需要进行网络程序设计,因此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程序设计能力不强、操作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编程能力差,不能熟练运用vc开发工具。目前的一些高级开发工具,如vc、java、vb、。net、delphi等,都可以实现基于网络协议栈的编程,但是除了vc以外,其他开发工具都是在一个较高抽象层次上进行面向对象的开发,利用这些工具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的底层接口,而vc环境提供了底层的网络编程接口,因此通常是作为“网络程序设计”开发环境的首选。但由于vc环境中的mfc基础类库非常庞大,系统结构复杂,应用程序设计接口难于掌握,因此尽管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理解和运用vc开发工具。

2.一些前期的专业基础课掌握不扎实。本课程会大量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线程、进程、同步、互斥等概念;网络协议模型中各层次的`地位及工作原理;等等。而这些课程只偏重理论的教学,没有将一些原理应用到实践上,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办法灵活运用。

3.现有的“网络程序设计”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往往出现两极分化,有的过于注重基础,只讲授简单的套接字接口、应用层的ftp、http和pop3协议等方面的编程,没有涉及到与身边密切相关的一些网络程序,如广播、多播技术、arp欺骗技术、p2p数据交换技术等,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应用,和工作的需求相距较远。有的教材偏难,甚至涉及到底层协议的开发,这样的教材也不适合应用型本科层次的学生。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设想,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新方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及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难易适中,同时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偏重于学生的网络编程能力,对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工程驾驭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基础,也要注重实际应用的需要,强调课程的工程化和实用性等特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原理,我们针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设计了相关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一些经典的网络编程技术和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有机整合。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选择了8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并设计了一一对应的教学案例,如表1所示。

在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中,第1部分对过往知识的简单回顾,包括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并以一些常用的网络程序为例,简单介绍其工作原理;第2部分是考虑到学生没有vc的编程经验,通过对话框应用程序和单文档应用程序,简要介绍mfc的基本框架以及用vc程序的架构、代码的执行过程等;第3部分是对传输层之上的套接字编程接口进行介绍,同时通过设计一个应答的聊天程序,让学生理解套接字的工作过程;第4部分介绍了一个典型的应用层协议ftp的软件开发,其他的如pop3协议、http协议等与ftp协议的开发过程异曲同工,因此没有介绍;第5部分通过多线程方式实现ftp文件的上传和下载,让学生掌握多线程技术;第6~7部分选择的是一些与身边密切相关的网络应用,包括广播和多播、网络扫描和检测技术及点对点(p2p)通讯技术等。

2.实验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有益的补充,也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关键环。考虑到学生自身水平参差不齐,我们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以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实验,尽可能选择身边应用比较广泛的案例贯穿实验环节,课堂上所讲的案例可以作为学生上机的demo,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补充和完善。根据难易程度,我们将实验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实验,强调学生熟悉vc开发平台和利用套接字接口实现基本网络通讯程序;第二层是高级实验,它在基础实验之上,实现应用层ftp协议的编程、多线程编程、arp欺骗及打洞编程等;第三层是我们设计了两个综合实验,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和编程知识,实现一个较大的程序,学生在完成高级实验时,也可以自己选择题目,但要求选择的题目必须能够体现知识的充分应用。前两层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第三层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课程实训时间完成,然后统一在实验室演示和考核。

由于网络程序都涉及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讯,单独一个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每个实验,因此要求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2~3人,共同协作,完成实验内容,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项目协同能力。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提交实验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编写报告内容,涉及到问题的描述及定义、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的设计思路与规划、概要及详细设计、编程体会等。实验报告是对每个案例的总结与回顾,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文档编写能力。

3.教学方法的设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其工程性、实用性等特点,我们采用了经典的案例教学法,采用经典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选择的案例尽量保证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比如在讲多线程编程技术时,可以在已开发的ftp客户端程序基础之上完善完成多线程的上传和下载功能;在讲到打洞技术时,可以在第3部分已经设计的简单聊天程序之上,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的通信;等等。在教学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方向转移,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方向上,力求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精确性评价与模糊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倡导灵活多样的考核原则,考虑学生差异,注重学习和发展过程评价。考核方法不再仅以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来评判,实验过程的评价占有较大的比重,根据学生在小组中承担的工作量及小组的完成情况,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可使一些动手能力强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获得满意的评价结果。

三、结语。

通过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设计了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工程性、实用性的特点,将教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地结合,构建案例教学的模式,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在上机实践环节,我们采用了分组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学时少、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理解和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六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商贸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业就业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也要进行适当的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以及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营销学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创新创业形势下如何做好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创新创业;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界、业界都纷纷响应,社会活力也因此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在这个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下,与创新创业有着紧密联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营销学教师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能够有效适应创新创业环境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现阶段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就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依然采取教育计划制度,教材版本相对滞后。在这个瞬息万变、知识每天都在更新的社会市场环境下,这种老版本的教材内容明显存在脱节情况,缺乏时代感。受现代资信影响,现在的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也愿意去学习新生事物。这种与社会环境相互脱节的教学内容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就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更偏向于理论化,忽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少,甚至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对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素养的培养极其不利。这种类型的课程设置没有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接轨,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二)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就目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不够了解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无法进行明确定位。此外,由于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还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所以人才培养上存在系统性、实用性缺失问题。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难以培养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这就会间接地导致社会需要的人才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相互协调。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仍旧是主攻场所,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实践知识。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或载体,比如社团、企业、专业软件、实验室等。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践平台对于教学需要还难以满足,而企业实践也仅仅局限于参观,没有真正发挥出实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得到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考核体系不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授课教师本身就不具备创业经历,所以营销实战经验匮乏。大多数教师掌握的营销知识也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对接企业的营销实战。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市场营销学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获得营销知识,但是教学过程比较乏味、枯燥。虽然有部分教师会使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情境和案例本身,不能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也难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考核体系不完善也是当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依然采取卷面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让很多学生依赖考前突击、强记考点知识去获取高分,但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平时的知识积累有所忽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在创新创业形势下的改革策略。

(一)合理设置课程,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课程是主要的实现途径。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学校首先要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确保教学内容具有规范性、前沿性。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既具有较强实践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践。就笔者个人经验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教师在选择市场营销学教材的时候,尽量选择最新版本的、融入创新创业内容的教材;其次,教师应当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最新营销案例、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等,以此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又如,教师可以与校外部分企业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然后采取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的方式,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案例加入到教材之中;最后,由于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都留在本地就业,习得的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最终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当地企业进行走访或者关注媒介等方式了解到当地的营销情况和营销新动向,然后将一些本土化的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对当地的营销要求和产业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7]。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设置上面不仅要重视市场营销内容与创新创业内容的融合,还要确保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范围内。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置项目的实施、营销计划拟定、目标市场的定位和选择、市场调研等方式,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由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掌握理论知识的人才已经难以受待见,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有一定工作能力且参加过社会实践的`人才。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应当迎合当前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再根据社会需求去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对自己今后就业创业有帮助的内容。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市场营销学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实践应用。学校以及市场营销教师要结合国家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规划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等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就目前情况来看,创新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落实,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强化,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通过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室、课堂等平台,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模拟实训营销活动的开展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开展校内实践教学,比如依附模拟软件、建设营销实训室等,目的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营销思维。除此之外,学校以及营销学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书”项目比赛等一些创新创业比赛,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锻炼。校外实践教学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展开。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真实的职业场景有所了解,在实战训练中完成营销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吸收。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理清教学思路。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定价策略,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对于价格变动的应对策略做到明确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促销策略,以此引导学生掌握促销预算方式和促销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对市场分析有关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市场营销预测效果以及基本方法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在理清教学思路之后,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式创新。首先,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模拟实践对抗式教学、分组研究性教学、视频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各种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除了要看学生的卷面成绩,教师还要以实现学生能力提升、让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积累为目的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创新教育活动的积极程度和效果折合成学分,此外还可以使用实际操作、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案例分析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提升考试的灵活性和应用性,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对市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市场营销学对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市场营销教师必须要做好课程改革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业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市场营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0):155—156。

[2]赖育青,陈桃利。基于专业基础课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以普通本科财会类专业为例[j]。时代农机,2017,44(09):198+201。

[3]赵晶。以创业创新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464。

[4]李燕。基于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7(03):62—64。

[5]彭绮。浅谈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j]。民营科技,2017(03):231。

[6]高金城。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22):193—195。

[7]赵锋。基于创业导向的《市场营销学》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n]。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9):125—12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七

摘要: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本文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中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秘书岗位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可目前很多文秘专业毕业生又难以找到文员或秘书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需要的综合素养、职业能力等核心素质。因此,中职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面向市场,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中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实用型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如办公礼仪、会务接待、会场布置等。同时,强化计算机应用课程和增加财务类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制作各类复杂表格,做简单的财务工作等。

其次,将文秘专业课程整合为三类:一是基础素质类课程,例如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二是商务秘书职业技能类课程,例如秘书实务、文书写作、办公设备操作等;三是拓展类课程,包括公共关系、会计与统计基础、摄影与摄像等。素质类和技能类课程是对文秘专业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而拓展类课程则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以适应现代秘书职业服务领域多元化发展要求。

再次,合理调整理实课时比例,适当减少各门课程的理论学时,增加实训学时。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办文、办事、办会、协调及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对秘书实务、档案管理等核心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以“商务型”秘书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内容。

例如秘书实务,该课程是文秘专业核心课程,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从秘书岗位群的职责要求中分析归纳出四种核心能力,即事务处理能力、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能力、会务组织与服务能力、商务活动安排能力;其次结合商务文秘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秘书职业素质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最后对课程内容进行理实一体项目化、模块化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秘书职业认知、秘书形象设计、事务管理、文档管理、会议管理、商务礼仪、沟通技能、商务活动安排。每个单元下分若干教学任务以及相关实训项目。

三、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探索和实践适应中职学生特点的情景训练、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例如在现代企业秘书礼仪教学中,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情景训练,比如模拟会议、模拟接待等,营造专业氛围,熏陶专业意识。同时,尝试将案例教学法移植到其中,寻找一些公众人物的事件作为个案进行讲授,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强化实践。首先,利用校内资源,进行顶岗实习。一是将文印室、招生就业办、教务科、学生科等部门秘书岗位提供给学生轮流顶岗实习;二是在校内的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中,让学生参与起草策划书、开幕词、报告等具体工作,承担会议的组织、安排与接待等。

其次,重视社会实践,让学生在锻炼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一是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在与调查对象的沟通交流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的能力;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企业庆典、会展活动、颁奖仪式等,让他们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职业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三是积极建设和利用多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指导思想,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锻炼办文、办会、办事能力。此外,在实践中学习人际交往,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

五、创新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首先,对课程与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要创新评价机制。一方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职业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学习者认可度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信息反馈、座谈会、学生评教、教学督导评教等方式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

其次,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要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鉴定导向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采用突出专业特色的考核形式及多种层次的评价标准。如秘书实务考核中以“专业技能鉴定”为主要内容,突出“过程考核”,在方式上以“项目作业”为主,鉴定形式包括案例分析、口试、项目实作、实践报告等。

文秘专业虽是一个传统专业,但依然富有活力。为了更好地适应文秘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大胆改革,积极创新,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宗云.浅论案例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2]莫正桂.论中职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八

3.1采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涉及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相应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以问题带动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方法中经常使用的归纳、分析、演练等手段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然后从理论上研究采用哪种方法以及思想去解决问题。借助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这些方法具有什么优点以及缺点,并且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解决哪种类型的问题。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带来的好处,用一系列的问题带动这些学生对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思考与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3.2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对比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一些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加深刻准确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对于数值分析课程而言,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数学教育以及目前学习的数值分析课程,以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传统的数学教育将教学主要内容集中在高等数学这块,它十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分析,由于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有复杂繁琐的特点,许多涉及数学问题的理工科的专业问题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情况。若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学习兴趣。反观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它具有实用性非常强的特点,它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学习课程中,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它也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以及现在的数值分析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区别,老师有必要通过对比教学法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详细说明。老师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传统数学方法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数值分析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值分析课程,也让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更高。

3.3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区别。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且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数等数学课程更加追求的是这些问题的精确度以及对此进行的理论推导。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数值分析课程方面的思维方式。

4教学改革的一点设想。

目前我们国家各个高校之间大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同院系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这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对彼此的了解,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以及协作交流。我们计划将数值分析的教学过程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发挥每个组中每个组员的专业优势,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一起完成一些数值分析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与老师进行合作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互补的目标。让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学生老师集中在一起,思维迸发,一起合作努力解决数值分析课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计算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这个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应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响应我们国家目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逐步进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廷松.关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综述和思考[j].大学数学,2007,23(2):8-15.

[3]刘春凤,何亚丽.应用数值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九

3.1采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涉及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相应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以问题带动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方法中经常使用的归纳、分析、演练等手段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然后从理论上研究采用哪种方法以及思想去解决问题。借助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这些方法具有什么优点以及缺点,并且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解决哪种类型的问题。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带来的好处,用一系列的问题带动这些学生对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思考与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3.2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对比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一些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加深刻准确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对于数值分析课程而言,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数学教育以及目前学习的数值分析课程,以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传统的数学教育将教学主要内容集中在高等数学这块,它十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分析,由于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有复杂繁琐的特点,许多涉及数学问题的理工科的专业问题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情况。若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学习兴趣。反观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它具有实用性非常强的特点,它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学习课程中,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它也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以及现在的数值分析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区别,老师有必要通过对比教学法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详细说明。老师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传统数学方法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数值分析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值分析课程,也让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更高。

3.3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区别。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且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数等数学课程更加追求的是这些问题的精确度以及对此进行的理论推导。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数值分析课程方面的思维方式。

目前我们国家各个高校之间大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同院系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这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对彼此的了解,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以及协作交流。我们计划将数值分析的教学过程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发挥每个组中每个组员的专业优势,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一起完成一些数值分析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与老师进行合作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互补的目标。让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学生老师集中在一起,思维迸发,一起合作努力解决数值分析课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计算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这个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应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响应我们国家目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逐步进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廷松.关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综述和思考[j].大学数学,2007,23(2):8-15.

[3]刘春凤,何亚丽.应用数值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十

“现代仪器分析”是化学、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相互关联的综合性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汇集了众多学科的前言理论和最新成果,具有理论深、实践强、更新快的特点。高等农林院校是培养和输送农业科技人才与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摇篮,为我国农业、林业建设培养大批科技和管理人才。为满足农林院校各专业的要求,培养适于农林领域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笔者从福建农林大学“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构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课程体系的构筑与实施进行了探索研究。

“现代仪器分析”是该校农、林、理、工、生物类等各专业学生后续专业技能的必备需求,对各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专业技能提升及就业竞争力增强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该校农林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是在原有“分析化学”课程中化学分析法的进一步深化。该校各专业学生分析测试样品类型不同,对现代仪器分析技能要求的差异很大,拟从本课程在该校各专业学生后续专业技能需求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全校“现代仪器分析”类课程分为a,b,c和双语共4个类别,课程性质定为科类基础课或专业限定选修课,制定不同类别的教学大纲,设计相应的实验课,构筑课程的分类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各类仪器分析基本原理与相关分析样品仪器操作应用的零对接。

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现代仪器分析”作为福建农业大学农、林、理、工、生物类等各专业的科类基础课或专业限定选修课,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保证学生掌握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一些重要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和应用。对于“现代仪器分析a”课程,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40学时,主要适用于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工类的学生,这类课程还要给学生讲解无机质谱、有机质谱及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和知识,让学生对物质结构的鉴定有较清晰的思路。“红外”这一章中还要加入官能团结构解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对现代仪器的分析性能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对于“现代仪器分析b”课程,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21学时,主要适用于生物类的学生,这类课程除了讲解一些重要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和应用外,还专门讲解样品的前处理技术,让学生对生物样品的处理和对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有较清晰的理解。对于“现代仪器分析c”课程,包含了理论和实验2个部分,实验未单独设课。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共计48学时,主要适用于农林专业的学生,这类课程的讲解更偏重于在农林样品的分析应用上。对于“现代仪器分析双语”课程,也是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21学时,主要适用于生物科学基地班的学生,除了讲解原理、操作和应用外,还训练学生的英文思维和英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对各类仪器的英文用法、英文术语有所了解,为学生出国深造做准备。

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具有内容新、更新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专业的需要,跟进仪器分析相关的研究前沿,拓展学生专技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自编实验讲义,以就业为导向,使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贴近就业、贴近热点,反映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与学生未来就业密切关联。教学实践证明,这些与就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岗位中的竞争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开设“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几年来,笔者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合笔者的科研经历,采用符合学生专业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结合教师科研经历,理论课采用模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是本门课程的教学难点,对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也提出较高的要求。针对本门课程的这一特点,选择学历背景为“分析化学”的教师作为授课教师,采用团队授课教学方法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每位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均是其科研的研究方向。例如,选择光谱分析研究方向的教师讲授光谱分析法和相关实验课,选择色谱分析研究方向的'教师讲解色谱分析和相关实验课,选择电化学分析研究方向的教师讲授电化学分析法和相关实验课,选择质谱与质谱联用研究方向的教师讲授质谱与质谱联用分析法和相关实验课。让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带进课堂,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到教材以外的实例,直观地了解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潜力,加深对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记忆的现代仪器分析原理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结合学生专业需求,实验课采用小班循环授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操作兴趣。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是加强学生对仪器分析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该实验课教学的开展分三步走。首先,结合各任课教师的科研方向和学生的专业需求,为学生选定合适的实验内容;其次,申报以学生小组作为负责人的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出适宜于该专业学生需求的、可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的分析方法,写出实验指导书;最后,将指导书编辑成册,加上实验室各种大型仪器的操作指南,编写成实验讲义,在每学期开课前,先指导学生开展预实验,再以小班循环授课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参与预实验和协助教师指导实验等环节,对样品的前处理和仪器操作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虽然多花了时间,但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兴趣显著提高。

3.3结合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仪器分析的技术和手段更新速度非常快,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中国期刊网及相关的英文网站等网络资源,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认识基础知识应用的实例,知晓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新知识创造条件。教师在网站中放置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习题参考答案、试题库、参考书等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检索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福建农林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上看到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课件、授课教案、习题及其参考答案等,以加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利用qq及时答复学生课程中的疑问;网络课堂的建设和使用,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解决了教材内容更新慢与学科发展快的矛盾,也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4结合学生专业基础,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学习“现代仪器分析”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差异很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一困难,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握知识的主线,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于理论性和概念性较强的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在帮助学生巩固以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对于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在传统讲授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大量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光谱分析基本原理时,主要采用传统ppt讲授和flash动画展示,直观展现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组成、操作方法及各种干扰;讲授光谱分析技术应用时,主要采用课堂讨论和实例应用,加强与学生专业的关联,并最终通过上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帮助学生理解仪器的原理、使用和维护。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中,多种考核方法并重使用。首先,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末,向学校提交考试改革申请表,列出学生综合考核的方面,包括模块考试、课程论文、章节归纳、课后习题、课堂主题ppt汇报、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环节。其次,在第一次开课时,向学生详细讲述考核细节并严格执行。学生通过综合训练,逐渐形成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及课后总结的学习习惯,通过4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不断交叉、渗透,各种现代仪器分析的方法与技术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各个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重要的信息,对该校农、林、理、工、生物类等各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批高层次的掌握农、林、生物样品分析的科研和技术人员。为积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通过构筑现代仪器分析分类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农、林、环境与生物样品分析等领域培养合格的分析检测人才。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十一

《计量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目前,《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突出的问题,使得学生学完该课程后仍然很难将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中去。本文论述了对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将原理验证性实验与研究设计性实验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调整实验内容,为计量经济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提出了改革思路。

一、实验教学环节的调整。

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体系学习、轻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通病,授课中对数学推导和数学知识讲授较多,而实验课程相对简单,理论方法教学与经济问题实例分析、与软件教学相分离,因此对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环节需要在与理论方法教学内容的衔接、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安排、实验项目设计、软件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调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实验的内容。目前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内容主要是学习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的基本操作及各种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检验推断,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实验项目设计注重于验证性实验,忽略了综合型设计性实验,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在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分析能力。

2.调整实验课程标准。当前的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标准是根据各个单项的操作练习进行设定,过于固定和形式化,灵活性差,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限制了老师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具体水平进行具体的实验项目设计的可能性。

3.进一步加强理论授课与实验课程的结合。由于实验课时和实验教室的限制,当前的实验课程课时基本上都是安排在每一章理论课程授课结束之后统一进行,虽然这样做可对本章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但是在理论授课中,如果学生想及时进行相关的实验验证,或者教师和学生想对某些建模问题进行上机探讨,却必须等到该章结束之后进行,造成实验与理论授课出现脱节现象。

4.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当前大部分《计量经济学》教学使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是eviews,所进行的实验项目也是基于eviews而设计。而计量经济学的商业软件,从数据的统计、建模和分析,还包括大量的各具特色和具有不同针对性的应用软件,从基本的微软的excel表格统计分析软件,到较专业的tsp、spss、sas等,都是帮助经济管理人员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的常用的软件,也都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这些软件学会掌握运用。

5.调整实验考核形式,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机制。目前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是根据学生最后提交的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而实验报告很容易抄袭得到,没有较好完成实验的学生仍能够提交看上去不错的实验报告,因此单凭实验报告还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实验考核机制,例如实现电子题库进行抽取题目进行实时上机考核的方式、以分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考核等。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教学,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因此,改革和完善《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重要方面。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认为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应坚持原理验证性实验和研究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基于计量经济学工具软件与建模设计相结合、单项内容重点学习和综合应用实验相结合、规范化实验和案例化实验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具体目标是:通过学习,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方法的理解;具体掌握样本数据获取到处理的方法步骤;能对样本数据进行搜集分类汇总,掌握一般的数据建模分析方法;能对各种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并给出数量结论,实验内容应涵盖经济计量的“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全过程。

1.原理验证性实验与研究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当前的大多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但实际上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应该由两部分构成:验证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4]。验证性实验是通过演示性实验和操作性实验来验证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实验教学内容,验证性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处理数据和表达结果的能力。验证性实验的优势在于教学设计简化,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及时消化课堂所学的经济理论、方法和软件操作步骤。虽然验证性实验基本能够达到实验课的教学要求,但其本质上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实验模式,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不是深化,基本上停留在验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层面上,它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验证性实验项目一般都是内容独立或单一的实验,对于启发学生深入理解经济问题现象,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扩展能力不能起到更多作用;(2)验证性实验项目一般都是教师根据教学的一般规律专门为教学而设计出的,实验方法与实验内容是预先规定的,实验结论也是确定的,而不是根据学生自身学习中的需要或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所确定的,无法体现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研究的自觉主动训练,不利于学生今后在面对经济问题时独立进行新的科学研究。而设计性实验是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和目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全过程,如我国房地产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实验中所有的样本数据、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建模过程等实验所需的软件都由学生自行获取和选择,实验方案也由学生自己设计;指导老师只是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需要学生根据具体实验条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同时选定所需要的软件环境。设计性实验常常带有一定的探索性或创新性[5]。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实验方案、实验软件都有可能千差万别,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在实验中得到了相应的锻炼。然而,设计性实验往往不会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还需要学生有搜集样本数据能力,并编程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公式拟合方程,对方程进行检验,判别异方差,序列相关,自相关等情况,并利用相关的计量软件进行数量预测,因此设计性实验难度大,涉及基本知识的范围和深度不易掌握,设计出能够达到目标的方案较困难。从本科生学习程度看,设计性实验能够使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达到更高的层次[2][3]。但是,如果将设计性实验作为仅有的基本实验,将难以达到预想的结果。根据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具有较综合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特点,研究性实验比较适合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之后或编程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最好安排在做过验证性实验之后,对各种统计和经济计量软件功能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集中进行。

2.基于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课程设计。由于《计量经济学》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课程不同,它实际上是一门更加注重应用的方法型学科,学习的是在对应数学模型下完成对统计数据处理、分析和展示的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更需要加强学生计算机软件能力的训练。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侧重面却应该有所不同。《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会计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保险学、经济学、金融学等不同专业均开设此课程,学生层次上有第一学位课程和第二学位课程之分。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实践教学的内容应针对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各专业课程对计量经济学知识的需求,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及课时的多少安排教学计划。比如,市场营销方向,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学生今后工作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可针对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面板数据等不同用于估计参数的数据进行模型的估计和检验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方向可以侧重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应用,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测算,从而给出对各种政策方案做出评价;经济学、金融学等方向可以注重对经济结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既可以选择与民生相关的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区域差距等经济社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运行、货币政策等宏观问题相结合。只有选择合适的实践课题,才能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本文在分析《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培养创新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探讨了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改革和不断完善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范文(12篇)篇十二

对于园林植物保护的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应该确定学习任务与内容,这就需要广泛地调查园林绿化企业,再对园林的绿化岗位群进行设定,以此计划典型工作任务。然后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从而确保任务的完成。

1.2通过专业岗位需要改革评价体系。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改革,需要进行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而改革也需要依据专业的岗位需求来进行。因此,对于培养技术型与管理型的高素质与高技能人才,需要采取过程与结果考核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教师评小组以及小组互评等考核方式,以笔试与口试的方法为主,包含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等内容。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写事再见了母校大全(23篇)

    优秀作文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用简洁明快的文字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推荐,大家可以看看并进行借鉴学习。母校,一个深沉而又温暖的名字,记

    初一开学新感受大全(24篇)

    作文是一种通过语言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而优秀的作文则是在传达中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那种力量。想要写一篇优秀作文,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

    多一些宽容读后感(热门15篇)

    读后感既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读书乐趣的方式。以下是一些非常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它们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激情。刚上学那会儿,我凡事都爱斤斤计较。在家

    励志我想飞得更高(优秀15篇)

    励志可以激发我们内心的潜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语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示。小的时候,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当一名优秀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大全(20篇)

    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一种强烈震动,通常由地壳内部的断层滑动引起。这是一些国际上常用的地震预警和监测技术,对于提前预知地震有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列举技术)

    石榴的小学(热门22篇)

    优秀作文通过精心选择的语言和形象的文字描写深入人心。这些作文通过巧妙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将各种主题和观点进行了深入而细腻的表达。调皮的秋娃娃,拿着水粉颜料。在纸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优质16篇)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大家参考以下教学计划范本,了解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计划。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一笔”、加一

    我要我愿意(优秀18篇)

    在写优秀作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独到的观点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上的灵感和思路。拉拉一直都是以优等生、乖乖女的形象出

    奉献感恩演讲稿(实用21篇)

    感恩是一种智慧,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点滴幸福,不贪求更多。下面是一些感恩的演讲和讲话,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其中的智慧和启发。亲爱的朋友们: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有理由对她

    我的心愿当医生(优质18篇)

    优秀作文应当注重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以提升整体的文章质量。欣赏优秀作文的同时,也要学会从中吸取经验和借鉴优点。“救死扶生是我们的职责,你和我们并不是医生与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