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念青松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榜样,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一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理应重视其教学。该文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旨在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备课;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科学教师就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教学评价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笔者总结出了一些方法与策略。

一、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小学科学教师只有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般来说,备课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研究教材。

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教师要弄清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方面有哪些联系,并重点研究本册教材内容涉及课标上哪些具体要求,弄清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各单元之间的关联,明确整本教材的重难点,以合理优化、整合教材;另一方面,教师要研究新授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明确新授课的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二)研究学生。

学生是学习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他们进行的。课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课堂问题等,确保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研究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用。当然,一节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止一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几种教学方法,并将它们优化、组合,以更好地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的培养与激发。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激趣。

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整堂课有无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导入的设计。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各种方式,如利用旧知联系新知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游戏激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不能压制他们这种天性,应将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小学科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加深了记忆。

(三)实验激趣。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多组织一些有趣的实验,并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做,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要的任务就是分组。教师必须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4~6人分为一组,以确保组与组之间能够公平竞争。同时,还要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选择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安排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为汇报员,选择速记能力强的学生为记录员等,这样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可以有序地开展探究活动,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当然,这种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变化。

(二)留足时间,适时点拨。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在给学生提出合作任务后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切忌学生思维还未活跃就匆匆给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并不代表教师要放手不管,在各小组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适时点拨,导正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以避免课堂教学混乱,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下去。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自己为主体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具体来说,教师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家长与自己一起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师长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以往我们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其成绩为标准,重结果轻过程,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合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也应将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最终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重视他们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而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建高.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4).

[2]徐静.新课程呼唤有声有味的科学课堂[j].中小学教材教学,(7).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二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习惯的形成以及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都被纳入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中。在基础教育朝着素质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就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模式,逐渐培养和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小学生还处于知识积累的初级阶段,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大包大揽,把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也就自然地成为了课堂的主要控制者,掌控整个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背乘法口诀、学习固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接着就是大量的习题演练。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把数学学习变成一种应试的模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兴趣都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和心理特点,对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采用启发与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策略强调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运用建立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主动思考和探索新知识。教师的任务不是把已有的结果和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许多小的'目标任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进行探索和归纳,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下,教师就要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教学可以利用实物或者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原理,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数一数、算一算,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和归纳出一些数学公式和原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运用分组讨论与协作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自主学习策略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协作学习,锻炼协作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分组讨论的机会,讨论和互动不仅能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积极思考,相互合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讨论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内容可以由浅入深,也可以是平行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任务的顺序,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最终的结果和解决方案。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进行巡视和指导,并检查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

三、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要想把自主学习的策略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教师在课堂中总是处于领导者的位置,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课堂,积极思考,要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序地完成学习和讨论环节。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高效性,教师要充分研究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建立有效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深入重点内容,并对学习的核心内容有深刻的记忆和印象,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注重效果评价与阶段性评价。

应用自主学习策略的另一项重点内容,就是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期末考评方式,往往不能更好地推动自主学习策略的开展,因为利用期末试卷对学生进行最终评价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和教师忽视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急于寻求结果并进行应试演练,容易陷入传统应试教育的误区。只有改革课程评价方式,重视效果评价和阶段性评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小组其他成员对自己的评价、自我学习能力的测评以及在团队中的贡献评价,等等,阶段性评价即注重每次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不是以一次期末考评来决定评价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及时做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并让学生养成及时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的习惯。总之,自我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和应用,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上还要不断进取,认真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不断革新思路,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教学理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和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朝着能力培养和思维构建的方向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三

自制教具,优化教学过程科学教学应该以探究为中心。要进行有效的探究,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具做基础。但是因为学校配备器材的不足,且由于有些器材严重滞后于实验的变化,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要弥补这些不足,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只有可行的教具支持,才能将传统科学的讲授式教学有效地转变为探究式教学,真正突出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才能真正做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与点拨者。如在做检测导体与绝缘体的实验时,教材中配备的教具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如果用这个电路来检测,一些内阻较大的物体也会被检测成绝缘体,更没有办法利用这个装置对非纯净水、人体、大地进行检测。在没有可行教具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口头讲述,告诉学生非纯净水、人体、大地是导体,因为没有亲身经历知识实践过程,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难激发起来,印象不深,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非纯净水、人体、大地的导电过程,教师利用音频振荡电路制作一个检测导体与绝缘体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通过声光显示物体的导电情况。在检测导体时,装置就有声光显示,装置随导体电阻的增大而声音越小,光亮越低;在检测绝缘体时,装置就完全没有声光显示。在进行探究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个装置对木头、塑料、各种金属及日常用的铅笔芯等进行检测,让学生明确导体与绝缘体,然后让学生检测非纯净水、人体与大地。由于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学生有效掌握了新知识,也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可以由教师自制教具,而最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制教具。学生制作教具的过程是接触科学知识与理解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制作,可能会有难度,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逐渐得以提升。科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求学生制作教具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制作教具,如做万花筒、简易的红绿灯、磁铁玩具等。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进行制作,学生经过实践与操作的过程,制作能力会随之提高,创新意识也会在动手操作中不断产生。当然,学生的制作不一定都是以创新为目的,但是即使仿制性的制作,也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学生自制教具必然要面对一些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经历失败的考验,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正是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情感经历过程。学生亲身制作、亲身体验,这是科学课的精神内核。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是制作高质量水平教具的重要条件。要把教具制作活动作为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仿制性的教具制作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实现教具制作的创新。这就需要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所制教具的使用目的,向学生提出教具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构思,设计教具创新性制作方案。方案要说明学生科学探究的主题、教具设计过程、教具使用的材料、教具制作的方法、教具制作过程、教具设计制作过程中参考哪些资料作为依据、教具创新之处等。在方案设计完备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审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论证,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完善,避免制作的盲目性。与此同时,学校与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创造条件,如实验室可以全天候开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场所与条件。这样,整个设计、制作、完善与调整等环节都由学生亲自参与,所需要的材料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提倡利用生活中的简单物品与废弃物品,通过设计与改造成为有用的科学教学教具。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新材料,并有效运用于开发与自制科学教具。在自制教具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评选优秀教具活动,对学生的优秀制作予以表扬与鼓励。运用教具,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为推进科学探究的开展,教师自己要制作教具,还要引导学生制作教具,但最终目的是利用自制教具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增强科学探究效果。如“光的反射”一节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光是通过直线形式传播的,如果这个规律只凭教师讲解,学生并非亲眼所见,就没有说服力,学生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对上节课的演示箱进行改进,在箱内放置一面镜子,当光源的光照射到镜面时,学生通过观察就很容易得出“光的反射也是直线传播的”结论[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很容易得到突破。并且,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还发现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是对称的,虽然对这一规律在描述时不够科学与严密,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已经体现了这个规律。所以,巧妙利用学具可以促使学生发现科学规律,丰富科学知识。

4结语。

总之,自制教具将科学性、实用性与创新性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在自制教具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直面挫折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合作与互动中养成了倾听别人意见、善于交流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自制教具推进了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2]杨宁.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2):106.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四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素质教育形势下,教师要重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通过大胆猜测、仔细观察、动手实验,进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简要阐述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发现问题的实质,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小学生年龄小,对观察方法缺乏了解,如果缺乏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观察必然具有很强的盲目性,无法进行正确的观察,观察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观察方法的渗透,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观察方法,在运用顺序观察法、验证观察法、比较观察法、解剖观察法等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观察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正确使用观察仪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进行观察时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放大镜等,如果学生对观察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好,这也会对观察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观察记录。写观察记录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文字、图表、符号、图画等形式对观察过程、观察结果、观察心得等做好记录,并让学生结合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总结,这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水滴里的生物”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就近的原则进行水样的采集,并让学生猜想水样中有什么,明确观察水样的目的,然后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使用过程,让学生将采集的水样,取一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科学合理。为了提高观察效果,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显微镜的使用指导,让学生将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便于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最后,教师要对个别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展示,让大家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水滴里存在的微观世界。在这个微观世界中,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被激发,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学习,对于观察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二、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因此,学生实验能力的`高低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又需要借助于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小学科学教学实现良性循环。

一是教师要注意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小学科学实验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对学生情况、教学内容、实验器具、小组分工通盘考虑,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很多学生对实验仪器和材料不能正确使用,也有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上的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注意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便于科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从而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是教师要注重实验示范。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这就需要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对演示实验进行演示示范,也需要对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进行演示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找到正确实验的方法,保证实验科学合理地进行,使学生实验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

三是要加强分组实验。实验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积极进行分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进行体验,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当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的记录、整理、分析和交流,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比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准备好生锈和不生锈的铁器、蒸馏水、砂纸、植物油、干燥剂等,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手能力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生锈铁器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生锈的形状,猜想铁器生锈的原因,回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容易见到生锈的铁器;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并将探究的结果进行展示,通过分组实验,学生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明确了铁钉在有水、有氧的环境中容易生锈,利用植物油、干燥剂等可以避免铁器生锈。通过这种具有较强目的性的实验过程和实践操作,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验能力,为以后的实验操作和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观察和实验能力是小学生未来发展中的必备能力,小学科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当前,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实验操作,通过方法传授、过程指导、激励分析等多种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五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五中学)。

摘要: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基础、学习方法、英语语感、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以学定教”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学习能力。探讨了“以学定教”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可持续地发展。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以学定教的策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学习的乐趣,并发挥自身的潜力,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以学定教”的内涵及实行的必要性。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以教定教,以教为主,课堂上总是以教师的意愿为主宰,以教师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学,教师虽然教得辛苦,但是学生学的效果却不理想。

“以学定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从学生的学情着手进行教学,这里的学情既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接受能力,也包括学生的基础差异和提升潜力等方面,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和引领,少教多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的能力,促使其主动学习。

二、以学定教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深入了解学情,做好合理备课。

备课环节是有效开展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征,对英语新课标和教材有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展开科学合理的备课。首先,以学定教的备课,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愉悦感。教师要对优异、中等、略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训练,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于英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注意扩展课堂学习知识,加深知识含量;而对于中等学生,要注意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技能的培养;对相对略差的学生则应更加注重基本英语知识的达标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因人而异地设计、开展教学,才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精准设计目标,优化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方向和归宿,是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定教的英语教学策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1)要以英语新课标为基础,突出教学重点,明确达标程度和实施方法,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2)要以教材为根据,从易到难,分梯度呈现。(3)要根据具体的学情,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法的指导,而达到群体的落实。

同时,还要创造性地整合和使用教材,优化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从学情出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信息的输入和英语的交际环境和氛围,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的氛围与情境,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使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视觉、听觉盛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科学设计任务,倡导自主合作。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尤其重要,这将是他们今后迈向社会的必备技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自由发展和表达的时空,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完成新知识和新方法探究和学习。

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就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每个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分工,不同水平和层次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在积极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也能学会倾听和分享同伴的学习成果,从而使学生的自身价值不断超越和完善,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这样在独立的自学,互帮互助的对学,集思广益的群学中,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精彩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学生自身的自学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自主学习也好,还是合作学习也罢,都与科学合理的任务设计是紧密相连的。英语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从初中生的情感、学习和兴趣需要出发,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明确、层次鲜明、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引领学生的学习行为,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4.拓展英语课堂学习的空间。

英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拓展英语课堂学习的空间。只有教师自己的心胸开阔,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平台才能不断扩展。英语课堂是学习语言的课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拓展英语学习的思路,不得限制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教师的心有多大,学生的进步空间就有多大。所以,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水平,在课堂活动中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使学生爱上英语学习。

总之,“以学定教”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体现,是从学生需求出发实行的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全方位地提升英语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到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不再是痛苦的煎熬和折磨,而是成功和喜悦的享受。

参考文献:

欧建红。谈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13)。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六

摘要:新课改逐步深入推进,农村地区教育也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逐步进行教学改革。以生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核心主体,以此展开教学活动。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以生为本理念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作出分析,然后就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应用作出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以生为本;积极意义;具体应用。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像数学科目那样有固定的公式或是原理可以参照。由于语文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给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一些难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需要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消除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以生为本理念的积极意义。

1.1存在问题: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实际情况而言,其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在客体地位,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到农村地区,但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一理念,教师仍旧处在主体地位。第二,教学活动较为主观。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但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上,教学活动仍旧是教师从自身主观的'角度出发,没有考量到学生实际。第三,在教学方法模式上也比较单一局限,虽然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但是依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而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

1.2积极意义: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意义,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融入可以转化当前学生的客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当中切实转变为课堂主体,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感受到学习主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主体思维意识。其次,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实现高度参与。最后,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施行,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切实渗透,可以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不断进步发展。

2以生为本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

2.1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而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也忽略了学生兴趣。因此,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就需要从教学设计环节加强对学生的考量,依照学生语文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时,在教学设计的阶段,教师就应该充分考量学生实际作出教学设计。首先,小学生对于一些新奇的故事都比较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先将课文后边的小故事整体出来作为导入教学的素材,在教学前设置一个讲故事的环节,先学生讲述关于李四光的一些故事。其次,学生对于单纯的文字在理解上会比较缺乏兴趣,对于多媒体、课堂表演等形式则较为感兴趣。因此,在具备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若是不具备多媒体条件,也可以设计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李四光、李四光的老师、其他学生等等,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如此,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必然可以让教学方案更加贴合学生,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

2.2以生为本展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的展开也需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课堂教学。具体而言,这一阶段最为主要的就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段展开课堂教学。而考量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的教学手段也就存在不同。比如,从学生自身存在的语文水平差异出发,就可以设置分层次教学。从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出发,就可以设置游戏教学法。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可以使用。但是考量到小学生处在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虽然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并不大,没有采取分层教学的必要。因此最好还是使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一类符合学生特点和认知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的时候,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爸爸带着“我”去爬天都峰,以及在路上的见闻故事。由于课文中涉及到了多个人物,而且有明显的故事线索,因此可以采取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学,教师先构建几个不同的情境,分别为“我”、爸爸和其他人,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感受。如此,自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观的认识。

2.3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于教学活动的评价,不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信息。因此,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评价。比如在上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融入到情境角色之后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活跃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判,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了解自身的优点,以便可以发挥优点、改正不足,实现全面发展进步。

3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目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以生为本理念在新课改的核心所在,因此需要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优化。具体而言,应该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设计、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改善,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3]纪育珍.以生为本以情为源———农村小学语文生本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196-197.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七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校和家长都开始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日益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推崇,良好的科学素养也是学好小学科学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学科。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助推动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主动探究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慢慢进行。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小学科学老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也为学生日后科学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科研研究的第一步,古今中外,有无数的科学成果是通过仔细观察科学现象发现的,观察力也是科学学习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比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现象受启发而发现的,傅课通过观察简单的单摆现象发现地球其实是自传的。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科学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意识。例如,在教学《校园的植物》这一节时,可带领学生去观察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包括大树、小草、花朵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植物的世界有初步的了解,方便日后的深入教学,如下一节《大树和小草》及最后一节《植物的共同特点》,就可根据学生的观察来开展教学;而对于《观察水生植物》这一节,由于校园内没有这个环境,科学老师可准备一个养了水草的鱼缸,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也可让学生在课后回家自己观察,有条件的还可以带学生到自然水域进行观察。同样,《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的学习也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来学习。

二、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通过发挥创造性思维去探究科学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唯有如此,科学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小学教育过于重视考试科目的学习,而忽视了小学科学的学习,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科学得到了重视,但教学方式不合理,未能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教育也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能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现阶段,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大都是通过语言讲述或演示实验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算是实验课,学生也大都是按照老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实验,完全没有发挥探究性思维,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老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遇到问题,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等待着老师的解释。比如,在学习《我们看到了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植物没有了根还能活吗?植物的根是否会喝水?遇到这类问题,学生应该首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一开始就向老师求解问题的答案。当然,这也并不意味老师不管学生的学习,而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三、培养学生提出质疑的习惯。

问题意识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科学成果也是通过提出问题,然后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的,问题意识是科学创新的前提。为此,科学老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学习,敢于提出质疑。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怕被老师和同学笑话,这就需要老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比如,在教学《金鱼》这一节时,可为各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小鱼缸,里面放几条金鱼,为学生创设好问题情境,让他们通过观察后提出问题。

(1)为什么金鱼在水里不会死?

(2)金鱼吃什么。

(3)金鱼在水里游动时为何要不停地摆动尾巴?

(4)为什么水会变浑浊?

在提出这些问题后,老师要及时予以鼓励,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或是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如果问题实在太难,老师可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即使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很幼稚,老师也不应嘲笑他们,否则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四、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习惯、探究习惯以及问题意识,还需要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习惯。不少小学生喜欢“动手”却不喜欢“动脑”,事实上,“动手”知识一种手段,将“动脑”和“动手”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可让学生先动脑,思考磁铁为何有磁性,可吸附那些物体等问题,原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验证这些问题。总之,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直观重要,小学科学老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观察习惯、探究习惯、质疑习惯和动手动脑习惯等。

参考文献:

[2]刘艳荣.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s1:70.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八

小学科学概念教学是基于小学生思维特点与认知水平的生成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建立联系和表征特点这两种基本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在概念建构过程中,首先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认知,其次给予学生思维与表达支持,使学生对概念产生获得性理解。

概念教学;建立联系;表征特点。

概念是科学学科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小学科学概念教学基本类型为归纳形成概念或生活概念。教学设计时,如何基于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有意义的概念建构,一直是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行行重行行,千锤突泉得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的教学特别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怎样的运动叫振动,另一个是振动和声音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活动报告,对学生自主探究振动、振动和声音的关系这两个重要概念,起着重要的支持性作用。笔者试图从以下探究报告设计的改变,解读教学中概念建构的过程。

第一次设计:不见森林不见树木——迷雾重重。

上述实验报告单的设计,对学生实验的观察没有指导意义,对概念的形成没有指导性,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也没有做很好的关联性观察。

反馈交流时,学生得不出概念,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也还存在疑虑。

第二次设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遮遮掩掩。

此次实验的观察设计,重视了单独的、多角度的观察,如“对钢尺的观察和对声音产生的独立观察”,但却没有从整体关联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因为没有从整体关联的角度进行观察,也没有找到概念生成的突破口。

第三次设计: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懵懵懂懂。

此次实验的设计,关注了整体关联性,即钢尺振动和声音产生之间的关系,如“钢尺运动过程中,声音的变化是怎样的?”“声音消失时,尺子是怎样的?”但忽视了对钢尺运动变化的观察,以及钢尺运动变化和声音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第四次设计: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豁然开朗。

本次修改后的实验设计,既关注了钢尺运动和声音产生的观察,又关注了钢尺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声音变化以及声音变化与钢尺振动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你知道钢尺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这样的思考设计更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更易归纳、概括出概念。

二、唧唧复唧唧,引线穿针得概念——表征特点形成概念。

1、演示特点,抓住关键词理解概念。《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中,第一个探究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钢尺振动与声音产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会让学生注意观察钢尺是怎样运动的。在这个实验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特点,然后总结归纳什么叫“振动”。观察后,学生反馈:

生:钢尺在动。

生:钢尺动的很快。

生:钢尺动的时候,有时看不清。

生:钢尺是上下在动。

生:钢尺动的时候,开始快,渐渐慢慢,最后停下来了。

生:钢尺运动后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生:我发现钢尺运动时,它的振幅在变小。

学生的反馈有个特点,即片段式或是挤牙膏式,一点一点挤出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重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对“振动”的理解。

师:你能用“手”来演示一下刚才看到的现象吗?

生演示。明显手运动的速度不够。

生再演示。

全体学生都来演示,钢尺的运动方式:快速—渐慢—停止。

在学生演示的同时,教师板书关键词:快速、往返,同时顺势破题:像钢尺这样快速的往返运动,叫做振动。

2、归纳现象,用不同表达方式突破概念。小学科学课的课堂实验常常用以解释或验证现象,带有探究的趣味。简单的归纳推理方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

本课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是研究钢尺是怎样产生声音的,第二个探究实验是研究皮筋是怎样产生声音的。

第一个实验后,得出结论:钢尺振动产生声音。

第二个实验后,得出结论:皮筋振动产生声音。

教师接着引导:

师:还有什么物体通过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生:xx振动产生声音。

师:我们把钢尺和皮筋等统称为物体的话,上面的话可以怎么说?

生: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

师:如果我们把“声音”和“物体”两个词在句中的位置做个交换,可以怎么说?

师引导: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为什么在探究了钢尺振动产生声音和皮筋振动产生声音后,概念描述时需要将“声音”一词放在句首,描述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呢?本课重点是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概念的主语,在概念的描述上往往要将“声音”放前面。

3、正反论证,在否定中强化概念。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是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听到声音,却看不清它在振动,或是肉眼根本就看不见物体在振动。

在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这样的场景:(在讲台前准备了一个大鼓)。

师问:我们会用什么样的办法让这鼓发出声音来?

生答:拍、敲、打……。

生答:听不到、听不清、没有。

师问:你们对鼓施加的力,引起鼓的什么变化,因此我们听到了声音?(提示课题)。

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是反证实验,轻轻敲击音叉,肉眼看不清音叉的振动,但是可以用手感知它的振动;或是敲击音叉后,迅速将音叉插入水中,眼睛能看到水花四溅,水面出现波纹,跳动的水珠等现象。实验告诉我们,可以借助别的方法去验证物体的振动。

是……。

生: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师:你能想一个办法来验证鼓面的振动吗?

生:把手放到鼓面上。

生:在鼓面洒些小纸片、细盐、面粉……。

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概念——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证明物体在振动。

4、课堂延伸,在应用中强化概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提到课程的理念:要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强调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学习科学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里的现象,鼓励学生对生活熟知现象的观察与探究,建构生活现象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具体体现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的设计,引导学生对声音的产生这一概念进行深度理解时,可以与生活现象联系,设计如下探究问题强化概念:

问题2:根据声音传播的特点,科学家们通过科技创新发明,可以运用到哪些领域?

至此,一个完整的概念建构过程就结束了,学生的概念水平得到了新的发展。“好课是磨出来的,好教师也是磨出来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科感情和师生感情),一定离不开好教师和好课。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袁维新.试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3(12).

[5]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1).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九

首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负迁移现象主要表现在对他人隐私的侵犯中,例如在小学英语教材中,询问他人姓名与年龄的问题是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但是在学习的同时并没有对此类问题的出现场景作出过多的解释,当学生与外国友人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直接询问他人的年龄实际上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同时也是侵犯他人隐私的一种现象,但是在我国这可能是很普通很正常的问题,这就是文化差异产生的负迁移现象。

其次,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将汉语中的思维模式套用其中,造成中英混淆。英语中的疑问语句与汉语中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学习时,学生往往会按照中文的方式逐字逐句的将其进行翻译,但实际上英语疑问语句是要将疑问词提前的,所以在交际时就会笑料百出,不但外国友人听不懂,就连我们自己也不明白。

第三,在用语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失误。如果外国友人称赞你时,我们按照中国式的习惯就会谦虚的表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等,但是在外国的交流中,一句“thankyou!”就可以代表一切,并且这句感谢的话语基本上在任何场合中都可以进行使用,在中国就不同了,学生羞于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类似问题的出现会令人产生很大的误解。

在英语学习中造成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文化的负迁移现象导致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一定的干扰,由于小学生并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他们所获得的知识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对于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学习时一旦受到母语的影响就会扰乱正常的英语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一种母语化的思维,这就是典型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是经常出现的,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以及英语交流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造成文化负迁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学生的思维模式中产生的问题。因为学生长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下,对于英语环境并不了解,所以在学习时难免会将中国式的思维观念融入进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造成交流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二是在行为规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在言行举止上经常以自己为标准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这种现象体现在英语学习中就会产生文化负迁移的现象,并且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形成。三是在语言逻辑顺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汉语逻辑思维现象较为普遍,在汉语学习中往往都是先因后果的顺序,但是在英语中这个顺序恰恰相反,因此就会容易引起学习中的混淆,同理,在年月日的表达方式以及时间的表示方面也是如此,在这种影响下就会产生文化负迁移的现象。

首先,要加强对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扎实基础知识,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是在教师处获得的知识,因此教师对于英语的文化积淀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深,就不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对语言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语境,要让学生掌握在何种情况下才能运用此类语言,这些都是与文化现象息息相关的,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以英语化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英语学习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不断对自身的技能进行充电,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收放自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体系。

其次,在学生方面,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也是相当必要的,只有跨文化意识得到提升,才能逐渐降低文化负迁移现象对英语教学产生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在文化渠道方面,应该将寓教于乐融入其中,尤其是在词汇教学中,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在单一的抽象层面上。并且要想将文化因素渗透到教学中去,还需要教师注重做好词汇及其文化内涵的讲解,注意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负迁徙作用,这对于课程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第三,在避免文化负迁徙的策略中,还可以实现情感渗透教育。例如在母亲节、圣诞节等国外节日的教学中,可以课前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节日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先介绍与节日有关的背景知识,包括节日的来历、节日的吉祥物以及与节日有关的一些活动等,最后教师加以总结,让学生在了解节日的过程中获取文化知识,以及一些情感体验。

4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负迁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很大的困难障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任何语言的形成都与当地的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就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了解国外的文化背景,才能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在小学生母语文化尚未定型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排挤小学生母语负迁移的作用。只有做好文化教育,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实现文化的“超越”。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十

新课标既然要求了小学语文应当以口语交际为教学主要内容,定有其实际教学意义。我们试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

1.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语言沟通能力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在该阶段强化语言能力获得的效果更优于其他时期。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还没有根本形成,各项能力仍处于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以良好的启蒙教育辅导,将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小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没有过多的耐心,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内容上,想要表达的欲望往往被课堂纪律所束缚,久而久之学生完全失去想要表达个人想法的积极性,表达个人想法的能力也下降很多,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走入社会都是及其不利的因素。新课改也正是意识到这一问题,将学生想要表达的习惯作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加入小学语文课本,即保持的学生积极思考发言的良好习惯,又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语言的艺术。

2.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母语。理应会应用并且用的恰当。当代教育对于汉语的有效性有所忽视,从小学生认字和汉字的读音方面都有相应的弱化。为了改善这一点,小学语文课本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强化学生写字认字的能力,更应该教会学生语言的应用。小学生刚踏入学校的大门,学校是学牛学习生活的小社会,所以学生的沟通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很重要,团队协作,结识友谊都需要语言的沟通。学生最终也是要走入社会的,沟通就更加重要,并且在社交场合更要会沟通,合理的语言和智慧的语言艺术都是要从小培养。

二、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1.拓宽口语交际教学环境。口语交际应当在各个学科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而不应该知识局限于语文课堂。以苏教版小学为例,一篇课文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导入,课堂学习,课文总结,拓展延伸等内容,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设计有效的口语交际环节。例如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思考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尝试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思考分析能力。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同时,也是对口语交际的良好训练。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育中,口语交际应当是融入各种教学环节,尽可能捕捉锻炼的机会,潜移默化的将口语环节至于语文教学的核心位置。

2.以文章为中心,建立合理的`讨论话题。小学语文课本所选取的课文多半是学生容易理解,感兴趣的故事或是生活场景,很适合使用场景再现的方法,立足于课文内容,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小学课本课文的选择具备足够的权威性,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语言知识、正确的句式和语法,所以立足于课文内容的场景口语交际,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是科学的高效的。教师在课文讲解时,可以设立角色扮演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以对话的形式重现课文内容,这样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同时,也将语言知识带入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得到的锻炼多了,实践得多了,口语能力也在科学的对话练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加强。

3.师生加强互动,扩大学生交流圈。学生课间和放学时间,交流共同对象多是同学,而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有些不好的语言习惯很容易在学生之间传播,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充当起学生良好的沟通对象,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课堂上,师生可以通过问题探讨的环节,示范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语言模范。课堂外的时间也可以主动和学生以聊天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课余时间与学生的沟通是拉近师生间距离的有效措施,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高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4.将学生合理带入社会环境,灵活运用课堂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能存在不好的语言习惯,师生之间的沟通往往缺少话题,也就是学校内口语交际的环境过于简单,学生交流内容过于狭窄,对于语言内容的提升过于缓慢,所以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者科技馆,丰富学生话题内容,真正实践语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向博物馆的讲解人员提问题时,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关键在提问时语言的组织能力,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内容的良好体现。同时,博物馆的讲解人员以相对科学完整的表述解释问题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中自主获得正确的语言知识点,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能力。

三、总结。

小学语文开展口语交际环节是为了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人际交流能力,在学生语言能力启蒙阶段,给学生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发展性意义。教师在研究口语交际教学方法的时候,适当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学生感兴趣的语言讨论环境,积极调动学生对于语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充分锻炼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的课本为例,多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儿童故事和贴近生活的小故事,这对于科学选取口语交际主题很有帮助,结合教师在自由讨论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应用,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鸿政,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生命教育观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0(33)。

【2】刘缘军,论如何将实践性教学融入小学语文锞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十一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有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一起有效完成高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都在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因为,真正的高效课堂不是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教与学都在一种轻松、愉快,且有开放性、发展性、创新性的课堂中进行。新课改下,关于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本人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与大家交流、讨论。

一、精心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有相当一部分小学代课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他们从根本上没有认识到备课对一堂课的重要性,所以课堂上总是忙忙碌碌,满堂灌输,可是课堂效率却不理想。其实,备课对于一课堂来说像就是战场上的排兵布阵,面对战斗,只有你精心设计好适合排兵布阵的方法,并排好阵势,才能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教师在课前,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熟悉掌握教材,设计教案,圈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归纳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才能在走进课堂时胸有成竹,自信满满,也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并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最恰当、最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当然,备课除了教师精心研究教材、熟悉教材,还要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工具,比如,尺子、图片、三角板或者多媒体等新兴的教学设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为学生所想,做好精心的备课和课前准备工作,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二、设计有趣的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作为小学代课教师,在课前不要吝啬时间,要结合小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把学生快速代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实践证明,精心的导入不但让一课堂有了良好的开始,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因为好的'导入,不但能保证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激起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比如,《一盘围棋险些输掉整个国家》的数学故事同学们可能都略有耳闻,但是不知道详情,教师借用这个契机,用这个故事进行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棋盘上摆麦粒的故事详细讲给学生:在国际象棋的第一个格子里面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里面放2粒麦子,第三个格子放4粒麦子,以后每个格子中的麦粒数都是它前一个格子中麦粒数的二倍……学生听到这种有趣的数学算法,不但对数学的神奇惊叹不已,而且提高了求知欲。无疑,在学生这种求知热情高涨的状态下进行施教,实现高效课堂就不是什么难事。

三、充分了解学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再好的内容设计、备课、精心导入都是没用。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和学生融入一体,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学习优点和缺点,及时引导,帮助学生纠正,保证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效性。小学生的心思特别活跃,教师了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巧妙地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让学生发现教师的鼓励和关注,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来,积极与教师交流、讨论,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比如,在给学生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笔者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的内容后,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这时候如果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分配组员,让学生在组长的管理下,进行讨论、思考,互相帮助,有效学习,让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总之,新课标要求的高效课堂,是围绕学生展开的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核心,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入,了解学生,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完成高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十二

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是为了与西方人沟通和交流的,如果学生不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在交流的时候就会出现歧义,小学生可能既不了解西方人所说的语言正在指代什么事物,也不了解应当如何正确表述自己的意思。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重视英语文化的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英语文化。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有较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因此,学生要关注英语中包含的文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初步理解文化差异呢?教师可以从挖掘英语课本着手,使学生理解中英文化最基本的差异。

以学生学习课本中涉及的饮食词汇为例,将会涉及的词汇有rice、noodles、hamburger、sandwich,学生可以看到这一组词汇中有中餐饮食:米饭、面条;西餐饮食:汉堡、三明治。当学生发现了中西文化差异以后,就会对自己不了解的文化产生探索的兴趣。当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看过的影视剧思考,中西餐饮文化还有什么区别呢?有一名学生提出,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吃饭用刀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筷子用英语怎么说?学生查阅了词典以后,了解了筷子的表达方式是chopsticks,刀叉的表达方式是knife及fork。教师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中国人和西方人爱喝的饮料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立即回答出来,中国人爱喝茶,西方人爱喝咖啡,于是学生们不再需要教师提醒,立即去查字典,了解了茶与咖啡的表达方法分别是tea及coffee。待学生完成以上学习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喜欢吃什么食物?喝什么饮料?用什么餐具?西方呢?经过这一次的学习,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愿意从语言着手了解西方文化知识。

课本上有一些英语文化的`知识,比如英语餐饮文化、打电话的文化、社交的文化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的角度发现与中国文化不同的西方文化,并且鼓励学生探索西方的文化。只要教师愿意挖掘课本中的英语文化,帮助学生走向探索学习的那一步,学生就会逐渐了解西方的文化。

2.在项目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在课本中挖掘中英文化的差异,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布置比较中英文化差异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全面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教师布置这样的教学任务,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课本中的内容有限,学生不能完全从课本中的内容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拓展教学内容。第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学习知识以体验式学习为主,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会从体验的角度深入理解中英文化差异。第三,教师应用布置项目任务的方法学习,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理解某一个领域的中英文化差异,从而使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有较深的理解。

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英标识语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搜集身边的标识语活动,让学生搜集商场上、道路中、厕所中及其他公共场合中的中英标识语,并查阅词典,核实以上场合的标识语应用得是否正确。学生在搜集标识语的过程中会发现,中国的标识语会直接写“严禁xx”“违者xx”,带着威胁与警告的味道。部分翻译者不顾中英文化的差异,直接将“严禁乱丢垃圾”这类文字翻译成“nolittering”,这种翻译方法是不符合英语习惯的。“严禁乱扔垃圾”最常见的翻译方法为“pleasedonotleavelitter.”或“pleasedon’tleaveaboutthegarbage.”。国外还有一些标识语甚至是带有幽默意味的,比如“keepoffthegrass”或“don’ttreadongrass”,而国内的标识语则会直接写“勿踏草坪”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中国在使用标识语的时候,过多使用命令的方式,这会令人产生排斥的感觉,而西方的标识语则从人性的方面着手,使用敬语、祈使语、幽默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让人觉得既礼貌、又有趣,不让读者觉得有排斥的感觉,从而读者愿意接受标识语的引导。当学生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学习语言、了解文化差异的时候,就能辨识哪些文化是先进的、哪些文化是落后的,也能从文化的角度着手提高自我修养。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时候,要注意到三件事情:第一,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学生会排斥学习任务,比如标识语一般句子不长,词汇不复杂,小学生是可以完成收集标识语这一项目任务的。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部分学生的学习层次不高,不能独立完成项目任务,为了让他们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自我的价值,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第三,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因为小学生难以从抽象的角度理解文化差异,所以教师要布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项目,让学生能从生活实践的角度体验中英文化差异。

3.在综合教学中引导学生展现英语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综合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强化文化教学,使学生从活动实践中了解西方的文化、体验西方的文化。综合实践教学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是一种活动式的教学,这种教学能让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西方的语言文化。

以一名英语教师引导学生跳交际舞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告诉学生这一次的学习重点为学生要学会基本的舞会礼仪,学生待一会儿要在舞会中应用标准的舞会礼仪邀请舞伴一起跳舞。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很多学生想到可以跳舞,他们就很开心,于是愿意积极地学习英语知识。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几个多媒体片段,引导学生朗读舞会中常用的对话,其中一段对话片段如下:

a:mayiinviteyouforadance?

b:withpleasure.

a:youdancewell.

當学生完成英语对话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桌椅全部搬开,然后学生左右分成两边,两边的人数相等。如果其中男女人数不等,则允许一部分男生(或女生)来代表人数少的性别类别。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中男性约女性跳舞的方法:在舞会音乐响起的时候,左边第一名学生走出来,选择对面一名学生,递出一只手,用以上的语言约舞。因为学生刚才观看过多媒体视频,所以学生了解了男生向女生邀舞,女生可以接受邀舞,也可以用舞会语言拒绝邀舞。而女生向男生邀舞时,即使男生不愿意,也不能拒绝邀舞,然而可以在一支舞曲完毕后更换舞伴。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舞会英语对话,还通过实践深刻地理解了英语舞会文化:学生理解到跳舞是西方人的一种交际方式,人们跳舞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男士要表现出绅士的风度,女性要表现出优雅的气质。当学生理解了这种文化,就能恰到好处地应用这种文化的语言。

在这种综合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两个教学重点:第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使学生理解到这些语言知识中包含着文化。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尽情地体验这种文化,灵活应用刚才学过的语言知识。

4.总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中包含的文化。教师可以挖掘课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开展项目活动,一边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一边让学生感受文化。

参考文献。

李星娟.2004.排除语言障碍渗透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初探[j].小学教学设计(15).

文秋芳,王立非.2004.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1).

杨林云..大学英语精读词汇教学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7).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十三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阻碍了小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有的学生有着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快速接受新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有的学生却不能理解教师的讲解,做不到学以致用,不能顺利掌握数学知识。笔者认为,利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解决学生中出现的诸多差异。第一,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得到多种解决策略;第二,学生可以利用思维的发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判断能力,可以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加强练习。

利用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与速算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教师每天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设计速算练习,鼓励学生在速算中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速度与反应速度。如在学习“凑十法”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珠算指导学生学习“互补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互补的数。第二,加强速算练习,不但要保证学生速算的正确性,而且还需不断加快计算速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组织速算比赛、口算比赛等,利用反复的、多次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掌握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本身有着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但小学生年龄还小,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有赖于教师的着力培养。而思维活动可以借助语言来进行,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应用,具备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尝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思考问题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利用条理清晰、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思考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数学内容中包含着大量形象直观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研究材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利用语言上的逻辑来训练,要加强提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如在学习“整万数的读法”时,为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利用计数器直观展示,带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呈现整万数的形象,最后要求学生说出计数器表示的意义,从而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至理性认识,要求学生说出如果0处于不同位置时,应该如何认读,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万数的意义,而且也可以学会整万数的读法,自然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规律。

思维能力是人大脑的一种反映,一种能力,小学生年龄还小,本身还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关于数字的认识,大多学生对此掌握的还不牢固,只能根据一些真实存在的物体来说出数量,还不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所以还需依赖教师将学生思维引入较深的层次,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首先要讲解乘法口诀是如何出现的,每一名乘法口诀是如何形成的,可以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将乘法口诀以动态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认识。如推理2到4的乘法口诀时,学生会一边计算一边推理,从而明确了其中的含义。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逐一完成全部乘法口诀的推理,学生会感受到利用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去探索规律、发现规律,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利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努力拼搏、敢于创新的意志品质,而不会在学习中固步自封。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特点,制订合理的计划,将学生思维引入更高的层次,使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3]张延兰.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s1)。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十四

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贪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要想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在课堂上坐四十分钟,安安静静地听,对很多孩子来说都很难。

一些老师对那些在上课时总是好动的孩子会采取批评的方式,责怪他们“不听话”,其实这样不对,老师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了解孩子们的特点,并且加以利用。

这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再采用老方法,只是单纯地讲课,而可以换一种方式,以玩促学,通过一些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得以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再觉得上课很无聊,因为他们不需要一直纹丝不动地坐在凳子上,而是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动态的学比静态的听有意思很多。

只要学生有兴趣,通过主动参与,在玩乐中学习,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学习、对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会好很多。

以玩促学,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己总结,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

小学科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走在时代发展前沿的学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了最科学、最真实的解释,小学开设这门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一个劲地告诉孩子们这些知识,学生好像就只是一个接收器,牢牢记住老师所讲的东西,这样很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对这件事、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为什么?自己去找答案,老师在旁进行指导,循循善诱,帮助他们。

要知道,孩子们自己找到、总结的答案,肯定比老师告诉他们的要印象深刻。

这样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如此,学生就可以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不仅掌握了老师想要告诉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这种能力,在今后遇到类似事情,完全可以凭自己去解决、发现。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做学习的接收器,而是主动进攻,积极学习。

自己总结,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总结。

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的思维才不会仅仅局限于老师所讲的某一个点,而是可以扩散开来,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通过老师的培养,让所有学生都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让这些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灿烂绽放。

作者:吕崇文单位:山东省铜川路小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范文(15篇)篇十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化,小学科学教学成为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思维的关键所在。小学科学教学采取何种方法,会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活动。鉴于此,本文笔者将对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策略、模式等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针对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合理的、适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一般来说,小学教学方法有两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具有合作性,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起研究问题。小学科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学生展现不同的物品材料,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将不同的材料分门别类,最后进行小组总结,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对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加深读知识的掌握;二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小学科学教学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教学也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科学知识与科学现象综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与发现问题。

小学科学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点科目,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更直接、根本质的认识身边的世界,对科学知识、科学规律进行深刻的认识。小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正确教学方法的选择,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创新素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都比较枯燥、单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爱好不相符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非常被动,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科学知识缺少学习兴趣,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科学教学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思维,这就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发问,自觉主动的去接触知识,逐渐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一点点的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因此,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位,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民主化的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科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探究是学习的目标与方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上,通过民主化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持续的、和谐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太阳与影子》的时候,探究的主要目标太阳的运动与影子的移动、变化规律,教师不再仅仅以课内为教学环境不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操场,以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颖,感觉到科学就是在身边的,他们愿意随时随地的进行探究,主动的探究影子的.变化。

(三)创新教学内容。

科学教育中,教师要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教师要精心的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新问题并且进行有效的猜想,教师要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创设宽松的环境,也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结论,然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积极的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电产生热》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将电池的正负极用一根铁丝连接起来,并且用手摸一摸,手上会有什么感觉,有的学生感觉上并不是很明显,但有的学生却说感觉自己的手非常的烫,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手很烫的学生用了三节电池进行实验,证实了电产生热的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尊重学生的疑问,在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与大力的表扬,发展学生的创新行为。。

(四)开展科学探究的主题活动。

科学探究的活动,主要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从身边的现象出发探究科学的秘密,重视科学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严密性,力所能及的进行科学探究。在研究“水”的时候,建立研究的课题与小组,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讲,水字有不同的写法,有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等等,从象形字逐渐过度到现在的写法,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探究,水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容易,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探索,水具有不同的形态,有固态、也太、气态三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形态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得到建立。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一定的主题为中心,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与思考,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逐渐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

    重阳节饺子宴的活动总结(模板17篇)

    活动总结是一个促使我们思考和反思的机会,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想要写一篇优秀的活动总结吗?不妨先来看看我们为大家准备的这些范文

    人生的选择小学生大全(16篇)

    人生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我们用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填充其中的色彩。下面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人生总结范文,相信它们能够激发你的创作灵感。在我们外出需要交通工具的时候,我

    医院护士年终工作经验总结(实用19篇)

    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帮助护士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些工作总结范文供参考

    三分钟努力的演讲稿(模板18篇)

    三分钟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看看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三分钟的世界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敬爱的老师,亲爱

    年度市场推广计划方案(实用17篇)

    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挑战和机遇,现在需要对这些进行一个总结。为了帮助大家写出一篇好的年度总结,我们整理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建

    运动会开幕式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17篇)

    运动会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是一次提高自己实力的机遇。运动会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精彩瞬间的回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范文吧。

    小学生少先队工作总结(实用18篇)

    通过少先队工作总结,可以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优秀少先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

    中职学校招生方案(优质17篇)

    学校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的地方,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发展自己的潜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学校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今年,我校职业中专招生

    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致辞大全(23篇)

    运动会是学生们展示个人才艺和技能的舞台,通过竞技比拼来提高自己。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些优秀运动员的表演,领略他们的技巧和风采。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父母伟大的爱(汇总14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在生活中处处需要交往,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