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好帮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规则和技巧。最后,希望这些范文范本能够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一

英国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积淀着深厚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国茶文化。

远隔千山万水的两个国家孕育出了各有千秋的茶文化,本文拟从物质、精神、语言三个层面出发,针对中英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梳理,力图为中英两国茶文化交流工作提供参考。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二

摘要:本文尝试用性别分析的工具,从文化的视角把身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巨大变迁中的弱势群体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指出就业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状况,揭露了性别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分析了社会制度和结构中造成和影响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机制,认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文化的堕距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提出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解决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就业性别歧视;文化机制;先进性别文化。

分析妇女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首先必须明确性别歧视的基本内涵和界定。

这是关于性别歧视的权威定义,它高度概括地阐明了性别歧视的基本含义。

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存在,我国也不例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这场深入到制度与结构层面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女性的就业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企业拥有用工自主权、女性“性别亏损”、社会文化的传统性别观念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就业过程中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女性就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女性就业难;女性就业质量差;从总量上讲,女性失业人数比重较大;再就业困难;女性劳动权益问题凸显。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做出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能提供借鉴,对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一个文化的分析视角。

(一)性别分工的社会文化运行机制。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女人能力低于或劣于男人不是先天原因,而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女人与男人的差距是社会习俗束缚的结果,是社会文化强加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提出了“女人是被塑造的”观点,论证了男女性别的分工和差异是由社会文化建构的,是在男性优位的社会建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性认知障碍”的研究成果,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占主流地位的性别生物决定论的假说,为性别是社会文化建构的观点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按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女性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女性实际劳动时间(职业劳动+家务劳动)高于男性,闲暇时间少于男性。

这样的生活运行模式不仅使女性难以有更多的时间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素质,亦使她们对职业的投入不足和自我期许降低。

这种性别的社会角色削弱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能力。

那么,这种传统的性别分工机制如何运行呢?当体力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时,男性在物质生产领域独占鳌头,经济上的支配地位使父权制成为统治社会的主要制度,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属品。

汉代即有民谚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3]。

在靠天和人力吃饭的农业社会中,男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被看作是社会或家庭的栋梁,女性被认为只能生儿育女、操持家务。

重男轻女思想由此而生,父权制成为社会的主要制度。

父权制强调男性与生俱来就具有支配性和独立性,富有攻击性,而女性则与生俱来就是温柔的、顺从的、情感依赖的。

这种传统的性别分工制度规定公共领域只能由男性管理,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和摆设,该制度在儒家文化中表现最为严格,男尊女卑是我国传统性别文化的核心观念。

《诗经》所记载的民歌中,“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4]即男女从降生之时,便有床(贵)与地(贱)之分,璋与瓦之别。

男孩一降生,其角色就被定位于养家糊口、拥有决定权、处于支配地位、获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名誉声望,女孩被定位于关怀和照顾老人孩子、以家庭为重心、处于辅佐和服从地位的角色。

这一分工制度造就了男性对权势、声望和财富的崇拜,也造就了女性与公共领域的隔绝,机械延续着女儿、妻子、母亲的家庭角色。

这一方面使男性拥有更多的权力、财富和更高的地位,另一方面女性只能从男性手中获取权力、财富和地位,形成/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格局,女性不得不把自己的职分降到次要的从属的角色,[1]这种性别分工制度使现代的核心家庭“以父母地位不对称”为特征,即男性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而女性的劳动价值不受重视。

在男孩和女孩形成身份的过程中,逐步对父母的角色有了区分。

儿童在有关男性和女性概念的发展形成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以及期望,以求同他所观察到的性别范型相吻合,努力使自己成为十足的男子汉或温柔女性,最终成为具有典型性别特征的个体。

此过程通过不断复制被历朝历代制度化,经由三千年的史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成为“吃人的礼教”,在人们的意识深层形成厚重的文化积淀。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蒸汽、电力和核能为动力的机器代替了人力(手工)劳动工具,传统性别分工制度受到强烈的挑战和冲击,女性在公共生产领域大显身手,经济地位开始上升,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男性也逐渐分担家务和照顾孩子,传统性别分工制度向性别平等制度转变,正如奥格本(-burn)认为,这种转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寻求新的均衡过程。

文化失调理论认为,现代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的思想观念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引起的,性别歧视问题也不例外,所以三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女性以持家为主、男性以养家为主的男外女内男耕女织格局并未根本改变。

在父权制文化中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始终是男主外女主内。

世代相传的性别角色强调男性在公共领域和女性在私人领域的责任,社会化过程使人们相信男性适合在外闯天下而妇女更适合呆在家里相夫教子。

文化形成了男人是养家人,女人是持家人的刻板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性别的生理差别经由性别文化和制度化力量的作用,通过一系列行为规范的制约,最终被凝固为性别角色。

在农村依然表现为女性结婚后要从夫居,不能赡养自己的父母和继承自家的财产。

孩子只能冠夫姓,男孩继承家庭财产、延续香火,生了男孩说是“生了个读书的”,而生了女孩说是“陪钱货”。

民间流行的说法就是:“生个男子满堂红,添个女孩年年穷”。[7]。

这种性别分工制度要求男女扮演的不同角色强化了男性的支配地位,同时,性别社会化的机制还在不断加强女性的家庭角色,弱化其在公共领域中的社会角色。

如果一名女性在事业上相当成功,而家庭生活却出现了问题的话,那么她仍然被视为一名失败者,因为她没有在人们普遍认为的女性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取得成功。

转型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相互交织,两性平等的立法与事实上的不平等同时存在,传统与现代的性别分工机制彼此缠绕,这对男女的角色、责任、资源分配、权力分配、社会评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因果相连的性别运作模式。

导致女性不仅在就业中处处遭受歧视,而且大多从事与性别有关的延伸性工作,其职业往往与幼儿园老师、护士、保姆、服务员等相联系,女性就业增长最多的是在“照顾性”服务业,而男性在高收入、高科技、高地位的职业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

统计显示,在全国各级各类机构负责人的性别构成中,男性高达85.4%,女性仅占14.6%(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刊登的招聘广告中,所公布15个岗位中有12个岗位指明只要男性,而这些岗位清一色是管理决策部门的职务,如星级宾馆总经理、外贸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资产管理部长等。

这种在招聘时把女性排斥在管理决策阶层之外的现象,证明了工作场所男性优势和性别不平等的普遍存在,性别歧视并没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销声匿迹。

长期以来,传统的性别分工机制将女性的职业或能力固定化,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传统的角色定型,认为女性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进而造成家庭甚至女性自己对自己的束缚。

“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性别角色规范规定了男女主要活动的两个不同领域,女性对家庭负责,其主要责任是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男性的主要责任体现在社会中,有一份体面的职业,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和社会尊敬。

女大学生尽管受教育程度高,仍无法摆脱这种长期形成的价值观,甚至一些有才华的女孩在“我不能”的阴影中放弃开发自身潜能的努力,许多女大学生在潜意识中认同“女性不如男性”的观点,对于工作,也就缺少男生的那份豪情壮志和事业心。

与此相对应,社会女性所应从事的职业也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只能从事幼儿园阿姨、服务员等行业。

职业的不同导致社会对男女评价的不同,认为男人天生比女性能力强,比女性聪明,适合干大事业。

因此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以岗位不适合女性为由拒绝女大学生正是这种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的反映。

性别刻板印象把性别角色定型化,使它在压制女性的潜能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从而为性别歧视提供合法化依据。

女性长期不从事那些被男性垄断的职业反过来又强化了女性的刻板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性别歧视的内化:女性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

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把理性的、勇猛的、主外的、独立的、擅长抽象分析的等归为男性特征,而把感情的、温柔的、主内的、依赖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等归为女性特征,这种刻板化的性别角色通过社会化过程使两性都顺从文化所规定的气质、角色、地位,导致了性别角色的差异。

从表层看,这一过程是通过女性认同传统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实现的,女性认可了性别角色差异,并默认了性别歧视。

但是,从深层看,社会化过程实现的前提是性别角色差异,性别角色差异的一个基本内涵是男人更适合社会就业,这一内涵通过社会化过程最终导致了男性优于女性的意识形态合理化,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文化传递将这种社会文化价值观凝结为一种社会的潜意识,深深地扎根于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中,这使女性对性别角色的认同遭遇了比社会化更强大的机制。

社会文化观念中的性别歧视机制,这一机制依靠社会化过程加深了女性对传统性别的角色认同。

性别歧视的社会机制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潜在地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做出价值评判。

功能主义者就曾认为,男人天生就适合“工具性角色”,通过外出工作满足家庭的经济需要;而妇女天生就最适合“表意性角色”,就是要待在家里并做一些家务劳动,满足家庭内感情上的需要。

这种观点认为传统男女之间明确的劳动分工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社会安排。

随着社会进步和妇女社会地位提高,该理论已经遭到女性主义者的激烈批判,但由于这种传统性别分工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并被制度化,所以,它至今仍大有市场。

举例来说,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在两性平等水平比较高的学术领域,男人们仍期望女性离开科研岗位在家生儿育女,承担主要家务的表现依然十分突出。

女性由于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受“女不如男”的观念的影响,加上这种影响所导致的不真实结果,让女性在了解男女有别时,也默默接受着“一性别优于另一性别”的歧视认识。

第二期广东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同意“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观念的女性高达61.3%,有24.9%的女性认为/如果配偶的收入足够高,或者家里有大量钱财,自己愿意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

甚至女大学生或研究生作为女性中的一个小群体,尽管受过高等教育,但由于本身有着/女孩所特有的各种心理、体力、思维方式的特点,也难免遭受世俗的偏见与歧视。

时至今日,妇女就业已极为普遍,妇女的独立已被社会所公认,但心理上的依附性仍然存在。

社会文化的这种规范性,在妇女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重视家庭胜于重视职业工作。

社会普遍存在着女性应当为家庭和丈夫牺牲自己利益的期望。

当家庭活动与职业活动发生冲突时,妇女往往是放弃职业活动,或者不得不尽量多做一点家务,使工作保持在中等水平。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妇女更多的是考虑工作轻松,而较少考虑职业成就。

妇女对自己收入的考虑,更多的是强调作为家庭收入的补充,而不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因而妇女不愿花更大的代价取得更多的收入。

妇女的这种选择模式不仅和企业的职工行业规范发生错位,而且在妇女的职业活动中也会发生偏差,难以实现妇女的职业成就。

社会文化对妇女的职业成就要求极少,如果妇女为了职业成就而忘我工作,她不仅难得到别人的理解,而且可能成为家庭冲突的根源之一。

在“夫贵妻荣”、“夫唱妇随”等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有才能的女性不敢或不愿意从事领导工作,更畏惧“女强人”的称谓。

三、解决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纠治。

传统的性别文化规定了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传统的男性角色与获取成功的社会角色的要求是一致的,而传统的女性角色却与成功的社会角色的要求相差太远。

尽管社会已赋予女性新的社会角色,但女性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和评价仍然以传统的性别分工要求为标准。

女性要取得事业的成功,不得不付出比男人多得多的努力,不得不接受双重角色规范的要求。

构成我国人口近一半的妇女,理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权,有权利与男性共同参与社会竞争和分享社会进步成果,但从上文分析中我们可以感觉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象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个人的周围。

因此,摒弃传统的性别文化糟粕,建构先进的性别文化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必由之路。

(一)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为女性就业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要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建立以人为中心,以两性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性别文化,这是实现男女平等就业的根本。

先进的性别文化以承认妇女的社会主体地位、承认男女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为基础,以立足现代,推进性别关系的和谐,推进男女共同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为目标,以权利的个性化、选择的多样化和向弱势群体的倾斜为原则,并具有批判性、超前性和挑战传统以及为大众所接受的特点[9]当代性别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的共同发展。

它不局限于单独的女性解放与发展,而是立足在整个人类文化之中发展性别文化;它不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而是寻求在两性平等的基础上确立女性的独立自主地位,促进两性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中平等受益、共同进步。

当今性别文化概念的提出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在于从以女性为主体的意义上认识女性自身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针对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两性文化的不平等状态而言的,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在全社会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进步观念,倡导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劳动共同分担家庭责任,改变传统的性别分工定势,让男人介入妻子分娩过程的照料和喂养孩子、照管孩子的工作,改变把生育和护理孩子仅仅看作是女性责任的观念。

使人们包括妇女自己提高对女性社会价值的认识,促进男女两性健康和谐地共同发展,为女性就业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瑞典的经验很值得我国借鉴,瑞典的家庭受到一系列涉及面很广的公共政策,如,劳动力市场和税务政策,以及其他同家庭有直接关系的,诸如托儿所、育婴假期、子女生活费补贴标准等政策的影响。

这些政策使得瑞典妇女就业率猛增,到1986年为止,25-54岁的瑞典妇女中,有89.8%的人都进入了劳动力市场,家庭育儿假保险也许是瑞典有关鼓励妇女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所有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

(二)倡导男女气质的多样化和双性化。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是农业社会的划分,米德在《三个原始部落的性与气质》一书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文化一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男女性格模式,这一模式就立刻使男女行为相互制约。

例如,如果文化要求男性具有支配性、自信和攻击性,男性则要求女性具有服从性;当他遇到与自己一样的妇女时,便对自己的男性角色产生了怀疑,这就是为什么与男性规范最为一致的男人,对具有男性气质的人最为仇视的原因。

就能力而言也是如此,如果社会将某种才能分配给男人,强化了男人的社会责任感,于是,男人自然而然变得强大起来;对于女性来说,她们也默认并且接受这一形式的存在。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文化环境普遍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男性气质是刚强、成就取向和完成任务相关的行动取向,女性气质是温柔、关心他人和建立关系相关的亲和取向。

这种有关性别气质两性对立的、稳定的、固化的态度和信念经过三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积淀下来流传至今。

虽然传统的性别意识已经在整个人类意识中根深蒂固了,但我们身处21世纪,整个社会观念都在进步,时代呼唤一种平等的性别观念。

事实上,美国心理学家贝姆有研究表明现代社会至少有四种气质:男女双性化气质、女性气质、男性气质、中性气质。

没有任何一个男性或者女性的性别特质是单一的,每一个个体的身上都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性别特质,人天生就不属于某一单一的性别气质,而且从现实生活当中来看,事业成功的女性往往是属于双性化性别特质的女性,既具有男性的刚强自信、勇敢、雄心勃勃的一面,又具有女性温柔、细腻、善解人意的一面,这种性别特质往往能够做出跨性别行为,对社会有更强的适应性。

所以我们不要从传统的性别意识去规范男人和女人,要倡导男女气质多样化和双性化的观念。

事实上,改变社会传统的性别意识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举例说,过去小孩取名字包含更多的性别的特点,如给男孩子取的名字有:刚、强、壮等,给女孩子取名字比如花、草、洁、静等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是中性的名字,这说明社会的性别角色观念在调整和改变。

同时,男孩子可以玩布娃娃,女孩子也可以玩枪和炮。

正因为现实气质的多样化,而不仅仅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两种,所以需要包容和多样性。

要想彻底攻破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女性应当从属于男性的两性关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女性要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要强化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动就业意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视野开阔、有创造力、既坚强勇敢又温柔体贴的人才。

只有这样,两性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片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4,53.

[2]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5).

[3]林聚任.社会性别的多角度透视[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5.

[4]袁梅.诗经·小雅·斯干[a].诗经译著[m].济南:齐鲁出版社,1985:500.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39.

[6]苏红.多重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观[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87.

[7]任聘.中国民间禁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214.

[8]陈方.青年女性对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态度及其相关因素[a].蒋永萍.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47.

[9]周群英.先进性别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三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

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

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

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

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

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

明代末期,公元16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

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

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

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四

据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之句,可知至迟在西汉就开始有饮茶活动。

唐代陆羽撰写成《茶经》茶文化形成开始,茶便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又是礼仪之邦,茶与中国的礼仪的结合物――茶礼,也是茶文化领域当中一个值得研究的方面,同时茶礼也丰富了茶文化。

礼的表现方式有多种,《礼记・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

”这里提到的礼有冠礼、昏礼、丧祭礼等。

而我们所说的茶礼作为另一种礼的表现方式,似乎更接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发挥了很大的功用。

这和茶的本性和茶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关系。

如我们日常接待客人要敬茶;下聘礼娶妻要定茶;甚至还以茶祭祀,以茶丧葬等等,这些生活中的茶礼也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

茶文化形成并向外传播的基础上,茶礼也随之外传,并影响其他民族从而形成新的茶礼仪。

一、待客之道――敬茶。

有这样一个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其来源是一天郑板桥去茶馆喝茶,老板看他的穿着不像富人,于是就漫不经心地说了声“坐”,对下面说,“茶”;当郑板桥拿出银锭的时候,店老板就便改了脸色,改口说,“请坐”,对小二喊,“上茶”;后来有人认出郑,过来打招呼,店老板知道后赶紧鞠躬说,“请上坐”,同时提高嗓子对下面喊“上好茶”。

郑板桥喝完茶要走时,店老板恭恭敬敬的请他留个墨宝,他无奈下答应了,便写下了这幅对联,用以讽刺像店老板这种狗眼看人的人。

这当然也是一个传说故事,但是我们在待客之礼中坚决反对这种傲慢的偏见,而应该是人人平等。

中国自古就有好客礼宾的优良传统。

当客人亲自到家里来拜访时,做主人的必定要热情的迎接招待,《论语・学而》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不管主人的家庭好坏,总要泡上一壶热茶,作为尊敬之意。

来客敬茶成了一种最基本的待客之礼。

每当来了客人便要敬茶,以茶敬客,情深义长,双手敬茶,客人双手接住。

茶要浅,俗称“茶七酒八”,如果斟得太满,便是对客人的不敬,客人要在告别时应将茶喝尽,表示对茶的赞赏。

在餐桌上待客敬茶也有一定的敬茶礼,尽管是最好的朋友,当对方给他斟茶时他也一定要两手指轻叩桌面,以示跪谢,俗称“叩指还礼”,据说这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传下的规矩。

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与当地的官员周日清上茶楼喝茶。

皇上自己斟上茶之后,又顺手给周日清斟上茶。

周日清立时受宠若惊,也不敢下跪谢龙恩,恐怕暴露了皇帝的身份。

在左右为难之际,他急中生智,用双手屈扣,在桌面上叩点三次,以代替跪谢之礼。

由此,这一礼俗流传于民间,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谢谢”之礼。

这虽然只是传说,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敬茶之礼俗。

二、婚礼之道――下茶。

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古代男子在行冠礼之后,便有了婚配的资格。

古语婚礼的作用《礼记・昏。

义》:“昏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事也,故君子重之。

”婚礼有一整套程序,根据《礼仪・士昏礼》可知,士娶妻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六个主要仪节,称为“六礼”。

而“纳徵”也称“下茶”是其中决定婚姻成败的最重要的仪节,“徵”者成也。

“纳徵”也即相当于后世的订婚。

在纳徵中,茶是婚姻的见证,是不言语而意无穷的“第二媒婆”。

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记载:“又送官会银铤,谓之‘下财礼’,亦用双缄聘启礼状。

或下等人家,所宋一二匹,官会一二封,加以鹅酒茶饼而已。

名下财礼,则女氏得以助其虚费耳。

”这里就提到了下财礼时用要用茶。

就连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陪嫁物中也有大量的茶叶和精美的茶具。

这种习俗在古代小说中也有所反映,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凤姐和黛玉开玩笑:“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不给我家做媳妇儿?”也是借此习俗派生出的双关语。

茶之所以用它来订婚,是取它不可移植的自然本性。

古代,人们以为茶树只能用茶仔繁育,故婚娶的习俗,多用茶为聘礼。

男家为“下茶”而女家受聘为“受茶”,寓意传宗接代,人丁兴旺。

明代许次纾《茶流考本》云:“茶不移本,植必生。

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置予之意也。

”明代嘉靖进士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十四《种茶》也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鉴此聘妇必以茶为往还,义固有所取也。

”就是说茶之不可移植被古人比附成了女子受聘,既然接受了对方的聘礼,就当从一而终。

没有再“移植”即反悔的余地了。

”茶在这里。

象征着纯洁,坚贞和多子多福。

“茶性最洁”表示爱情纯洁无暇,“茶不移本”表示爱情坚贞不移,“植必生子”表示子孙繁盛、家庭幸福。

因此,茶得以深深地介入婚俗之中去,茶礼也成为一种流传至今的风俗。

三、中国茶礼的外传和日本的茶礼。

在这里我们先要提及的是中国茶礼的对外影响。

茶礼的外传和对传入国的影响,首先肯定是以茶的物质实体为载体的,受中国茶礼影响最大的要数我们的东邻国日本了。

茶最早传入日本是在隋朝,到唐朝时为规模扩大期,其间是以官方的遣隋使、遣唐使为传播的.关键纽带。

“随朝廷出于远交近攻的外交的需要,大和朝廷出于迫切学习中国的政治体制、文化和教育的需要,致使两国的交流由此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6至894年日方曾派遣隋使5次,遣唐使19次之多。

”饮茶之风弥漫全国并成为全社会的生活习惯,始发于唐玄宗开元时期。

杨华《膳夫经手录》中记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封燕的《封氏见闻记》卷六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

学禅勿于不寐,又不夕食,皆特饮茶。

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可见,唐初,寺院饮茶比较盛行,直至中唐寺院茶礼逐步形成。

于此相对的对中日茶文化交流有重大贡献的自然就是遣隋遣唐使中的僧人了,他们来中国便自然会在寺院内活动,讲经习法。

其中以最澄、空海和永忠三位僧人为主,他们在学完回国时不同程度的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茶的传入也必定伴随着饮用方法和礼节的学习。

南宋径山寺茶礼对日本的影响就是明显的例子。

径山寺位于杭州东北52公里处的天目山脉,径山寺兴于唐,盛于宋,特别在南宋时,日本官方不断派日僧到径山寺求取禅理,其中以圆尔辨圆(1202―1280)对茶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为最大。

他于1235年―1241年在南宋巡礼求法,在径山寺不仅学习了种茶、制茶,更细心地观察体验了径山寺的茶礼,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日本茶道的礼法。

我们知道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亚洲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日本也不例外,其中日本的茶道礼法也受儒家的长幼尊卑有序的影响。

在习得径山寺的茶礼法后回国的圆尔辨圆便结合日本的实际仿效径山寺茶晏礼的茶礼制定了相应的礼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寺僧茶礼的细腻与繁琐。

这和中国的茶礼的内容有很大的区别,援引腾军先生的话,也许可以作为原因。

“在日本人看来,茶文化是隶属于艺术的,甚至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日常性的饮茶是不能列入茶文化的。

这一点与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

”这种区别也许在日本目前的茶道礼法中体现的更全面。

因为礼法在日本的茶道中非常的重要,具体包括主人与客人之间的礼;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人与物之间的礼等。

总之,是用一整套严密有序的位置、动作、顺序等将这一饮食行为系统化和规范化。

它对茶席上出现的人和物都给予尊重。

在主与客的关系上,主人对客人的尊重甚至体现在茶浓淡、冷热的细微之处,同时,客人也要以吃光喝完主人的茶饭为受尊敬的回应;客人之间以首席客人为最尊贵,客人吃茶用点心时也要向他人道礼;人与物之间的礼法体现在人对于物(主要指茶具)的珍重和仔细欣赏。

另外,还有有言礼、无言礼、约定礼。

但是有言礼在整个茶会中只占很少的部分,这也和中国的以茶会友,谈诗论画有别。

但总的来说两者都是在尊卑等级有序的儒家礼仪之下进行的,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敬。

作为茶文化一部分的茶礼是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在其发展的同时会结合不同的文化(如:生活习惯、民族性格等)形成自己的形态。

但茶礼的文化本质和内涵是永不变的,那就是以茶表敬意,以茶诉真情。

这也是茶礼一直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王玲著.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余悦编.中国茶文化丛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3]黎小萍,陈华玲.茶礼与婚俗[j].蚕桑茶叶通讯,2001(1).

[4]陈功.中国的茶礼俗[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2).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五

摘要:

在高等教育不断得到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得到良好的进步,由此可见,做好高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方面融合了儒、道、释等多家优秀的思想精华,而在形式方面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备养生、修身、礼让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文化建设中是符合整体发展趋势的。本文针对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开展途径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以提供借鉴。

关键词:

茶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开展途径

1、前言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形成到发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不仅融合了多家优秀的思想精华,而且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由于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求人才的主要场地,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文化建设这一环节的工作来发挥辅助性的作用,而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落实,需要借助茶文化的融合。因此,将茶文化融合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对高校整体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文化的建设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1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第一个层面表现在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不仅是生产茶叶的大国,而且也是茶叶的故乡,茶在中国的出现以及发展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由此衍生的茶文化也早已经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需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来予以继承与发展,而茶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这三个层次所构成,其内容的组成丰富多样,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充分接触、学习、感受茶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茶文化进行有效的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茶文化中包含了优秀的儒家、道家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在高校文化建设中融合茶文化,让学生在茶文化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2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第二个层面表现在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各个方面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茶文化具有多个方面的功能,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各个方面的功能,以此来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茶文化具有美学功能,以茶德、茶艺、茶礼等方面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又比如说,茶文化具有养生功能,长期饮茶有助于人体健康,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通过接触茶文化来充分提高自身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茶文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茶道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二是茶文化精神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良好开展,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3、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作用的措施

3.1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茶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形式,而且具有多层的社会功能,要想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所能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茶文化。首先,由于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要从课程设置入手,让茶文化知识的教育走进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设置茶文化相关的课程,高校可以通过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的形式来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计入学生的总学分中,以此来推动茶文化课程得到良好的开展。其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作用,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都将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因此,在高校设置茶文化相关的课程之后,教师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安排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落脚点,在讲述必要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讲解一些历史典故、人文趣事等,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将教学场地转换成茶楼、茶室等地方,让学生一边观摩一边学习,身临其境地去充分感受茶文化。通过采取这些形式,在丰富茶文化教育手段和形式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得到良好的开展。

3.2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且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茶文化有效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促进整体的发展,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目标是行动的前提,在目标的指示下行动才能合理开展,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才能让茶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以此来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于这一方面所能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在对校园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将茶文化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在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茶文化过程中搜索相关的信息提供便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茶文化知识;第二,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或者是社团,因此,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座谈会、展览、演讲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学生充分学习茶文化知识;第三,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高校可以邀请民间的艺人或者是专家来校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多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茶文化,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3.3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其组成内容呈现着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想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采取的第三个措施就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高校领导层要意识到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将对高校多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茶文化研究室、茶艺练习室、茶叶审评室等,促使茶文化有效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除此之外,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比如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不仅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而且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去学习跟茶文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4、结束语

茶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对于高校多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此为探讨点,进行了上述论点的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六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

茶成为一种文化并记于史册传与后世,是与历代文人墨客分不开的。

茶书据《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后,巴蜀诸小国以茶为贡品。

但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是唐代陆羽的《茶经》,书中记述了茶的历史、栽培、采制以及煮茶、用水、品饮等内容。

之后,茶的专著中较著名的有: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苏庭《十六汤品》,宋朝蔡君谟《茶录》、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录》、赵汝砺《北苑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明朝钱椿年《制茶新谱》、田艺衡《煮泉小品》、许次纾《茶疏》、屠隆《茶笺》。

清以后的茶书就不计其数了。

茶联茶联常悬于茶室或茶店,着力宣扬茶功茶效,以广招徕。

如:“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泉香好解相如渴,火侯闲评东坡诗。”“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佳肴无肉亦可,稚淡离我难成。”等等。

茶诗自古诗家多茶客。

唐诗人姚合曾不惜以诗乞茶:“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东坡居士则将新茶喻为美女,吟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绝响;到了元代诗人刘秉忠笔下,更是一语道破诗家爱茶的真谛:“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好一个“含英咀美入诗肠”,难怪代代诗人对茶情有独钟。

茶画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墓葬中,有一幅敬茶仕女帛画,反映了汉代皇室贵族已有茶饮,足见茶韵融入画意由来已远。

我国历来都有茶画名作,如唐代的《调琴啜茗图卷》;宋代钱选的《卢仝烹茶图》,刘松年的《斗茶图》;明代唐伯虎的《事茗图》,沈周的《醉茗图》、《虎丘对茶坐图》;清代薛怀的《山窗清洪图》,都形象地记录了茶事史料,可以说笔笔渗茶墨之情,幅幅香溢诗画之中。

茶令茶令和酒令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茶友陆士修、张荐等,就曾将茶令组成了为人传诵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陆)。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

流华净肌骨,疏渝涤心原(颜)。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僧)。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陆)。”这一茶令堪称茶文化的佳品。

近年台湾还流传一种新的茶令“返返拳”,可知茶令至今不衰。

茶肴茶肴,是指加进茶叶一同制作的肴馔。

茶肴之多,岂止是“五香茶叶蛋”。

试看今日广东的“茶香鸡”(用乌龙茶),浙江的“龙井鱼片”、“龙井虾仁”,南京的“香炸云雾”,安徽的“云雾肉”、“毛峰熏鲥鱼”,江西的“云雾石鸡”,四川的“樟茶鸭”,河北承德的“茶烧猪肉”,香港的“武夷茶皇鸽”等等。

茶谜茶谜,是茶农、茶商和饮茶爱好者在寻常生活中生动形象的升华,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延伸。

最早的茶谜很可能是古代谜家撷取唐代诗人张九龄《感遇》中的“草木有本心”诗句配制的“茶”字谜。

在现代,借助灯谜来弘扬祖国茶文化,更为人们喜闻乐猜。

如“山中无老虎”(猜茶名“猴魁”);“嫩香值千金”(猜茶名“莫干黄芽”);“人间草木知多少”(猜茶具“茶几”)等等,这不仅丰富了茶谜的内容,而且也为茶文化增添了声色。

茶礼“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好客的传统与礼俗。

以茶代礼古已有之,至今不少地方颇有情趣。

苏南一带过年,有用两颗金橘泡“元宝茶”敬客的习俗,象征吉祥如意;赣北修水一带,有用芝麻、黄豆、生姜、桂花、爆米等为佐料泡“果茶”敬客之俗,若茶中佐料品种越多,表示对客越尊敬。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七

所谓会计模式,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其组成要素包括:会计目标模式、会计管理模式、会计规范模式、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监督模式和会计教育模式。会计模式的研究必须紧紧围绕会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展开,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本文拟从文化环境对会计模式影响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申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茬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国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以下将文化环境对会计模式子系统的影响作具体分析。

一、对会计目标模式的彤晌。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代表着社会各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基本要求。在会计模式系统中,会计目标模式处于最高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运行导向,甚至被一些学者作为不同会计模式的标志。

会计目标模式的构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然受其文化环境尤其是价值趋向因素的制约。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趋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创造以至个人冒险的个人价值观;二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注重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社会价值观。

在全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侧重于将维护私人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方向,形成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美国是这种模式的突出代表。美国政府及社会公众都非常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这种文化观反映在会计目标上,认为保护私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是一致的。而在大力倡导社会价值的国家或地区,会计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公众利益。由于社会利益实质上是通过国家利益体现的,这就必然形成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我国社会公众看重集体主义精神,认为个人只是集体的一分子,个人价值也只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社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个人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但传统的价值趋向并未改变。因此,从会计目标看仍然是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基本倾向。

二、对会计规范模式的彤巾。

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指导会计行为朝着合法化、合理化和有效化方向发展的路标。对各种会计法规制度和职业道德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即为会计规范模式。会计规范展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会计法规制度的特征与文化价值趋向密切相关,越是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价值的国家,会计法规制度的统一性越强,强制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如法国的会计总计划、瑞典的宏观会计制度都具有指令性、统一性和强制性特征,我国的会计法规更是如此。相反,崇尚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的国家,则会计法规制度的灵活性越大,强制力越小,如美英等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只提供原则性指导,注重专业导向,提倡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很少具有强制性。

其二,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与权力差距大小密切相关。荷兰学者何斯德在其著名的文化模式中把权力差距作为衡量各国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权力差距越大的社会,其成员越是认同组织结构、纪律和社会秩序,对权力的不公平分布越能默认,服从性越强,主观判断能力越差。相反,权力差距越小的社会,其成员的服从性越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在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问题上,必然出现:权力差距大的国家,会计人员喜欢按部就班地执行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完整性和具体性要求较高。不善于进行专业判断和政策选择,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死搬教条,依样画葫芦。我国的情况就基本如此。而权距小的国家,会计人员则喜欢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判断,灵活机动地理解和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灵活性及务实性要求较高。美英等国的情况大体如此,法国则截然相反。

三、对会计管理模式的彤晌。

比较敏感等文化特征密切相关。至于我国,从古到今都非常强调集权,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都乐于接受来自政府的领导,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因此,我国的会计管理模式更为强烈地表现出政府特征。

四、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彤呐。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从美国社会的文化特征中找出合理的解释。众所周知,美国人对社会人生较为乐观豁达,标新立异、求真务实是大多数人的信念追求,重视现实、面向未来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这种信念追求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会计人员大胆创新的精神动力。加之会计规范的灵活性、会计管理行业的自律性,留给会计人员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较大,客观上促使美国的会计核算模式偏向乐观,技术方法的发展更新较快,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因此更有利于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会计问题。而法德等国则相反。这说明社会文化越保守的国家,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市场越大。

五、对会计报告模式的彤晌。

会计报告模式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披露内容、传递方式以及使用对象等进行的综合描述。各国会计报告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不同,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两种区别的存在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一般来讲,凡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社会成员要求公平分配社会权力的欲望较强、对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回避较弱,能够直面现实、敢于迎接挑战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报告较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既全面又详细,并把满足投资人要求作为首选目标。如美国的会计报告模式,既以信息充分披露又以最大限度地服务私人投资者要求而闻名于世。相反,社会价值观念较重、权力差距较大、对不确定性因素反应较强、个人成就欲和决断能力较弱、思想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不仅公开化程度低,而且更倾向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例如,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一般不超过法律和欧共体指令的最低要求,甚至提供一些经过加工、符合保密要求的会计信息,其透明度很难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报告模式类似于法德等国,即公开化程度较低,强调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六、对会计监审模式的彤响。

健全完善,基本上可以从该国审计业的发展状况考察,而审计业的发达程度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尤其受到各民族观念意识的影响。

如果对中美两国的审计发展状况作一比较,将会迸一一步证明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在美国,不仅社会审计业发达,从事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其中介作用巨大,而且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副总经理专门领导,或由董事会属下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这与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怀疑不无关系。相比之下,我国对人之本性的传统看法是人之初,性本善,这种文化观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受到当代人的怀疑甚至批判,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痕迹依然存在,有时还十分明显,可以说它对我国审计业的发展有直接的阻碍作用。当前社会审计地位不高、活动范围狭窄、中介作用有限、内部审计不受重视、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不能独立,无不与此有关。

七、对会计教育模式的彤晌。

会计教育模式是关于会计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及组织管理方式的总称。会计教育是人类传授、延续和发展会计学文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说,构成会计教育模式的各个因素,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存在联系,所不同的是,各个因素具体受哪种文化现象影响以及受影响的程度大小有所区别。

先看会计教育目标。西方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会计教育的目标,认为会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成为专业化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为在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界工作做好准备,使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在会计专业外其他方面也终身受益。而我国的会计教育目标尽管在学历教育的各个层次有所区别,并随着会计教育的改革有所变化和发展,但基本上都把培养会计专门人才作为最高目标,把学生上岗后能否立即适应专业工作要求作为目标实现与否的衡量标准。这种中西方会计教育目标的差异,与中西方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社会成员的信念追求等文化因素不同密切相关。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人才的评价,除专业能力外,非常重视其想象力、创造力、决断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社会成员在信念追求方面甚欢自我表现,张扬个性,全面发展,从而获取成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会计教育目标岂能局限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狭小圈子里。在我国,对人才的评价是以政治思想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另外才考虑组织观念、群众关系等,因此大多数社会成员把一技之长作为立身之道和终身追求。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即使把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会计教育目标,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看会计教育内容。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因为道德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比技巧和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会计人员遇到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时,技巧与知识都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唯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发挥作用。为此,美国的会计教育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调道德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许多学校在会计专业的第一间会计课程中,就专门讨论职业道德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相反,我国的会计教育至今未把职业道德纳人其内容体系。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应当说与中美两国对人性。的看法不同有关。主张性善论必然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认为职业道德水准会因人之善良本性自发地提高。反之,则认为只有加强教育和培养,才能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八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我国从种植茶叶到饮茶都极具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深受茶文化影响,对其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将针对茶文化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分析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和促进作用。

:茶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传承

我国作为茶叶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我国就是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大国,茶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其经过历史的积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集儒释道文化为一体,对于当今社会也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已经深入生活和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体育文化在中华民族整个文化范畴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由于缺乏传统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发展中缺乏系统的应用,阻碍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文化在我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具有很大的比重,在茶文化视角下,将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茶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献记载,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茶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料的存在,其同时也是一味宝贵的中药,对于延年益寿,保持身体状态都有其他饮品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可谓影响深远。茶文化历史悠久,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化,集儒释道三种思想为一体,一杯清茶,淡泊明志,可以蕴含天地万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茶文化的内涵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要将其与实践相结合,融入到具体的文化项目当中去,才能让茶文化的思想内涵真正展现出来,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就是具体的实践结合,其不仅有丰富的物质元素,同时也包含了精神文化内涵,因此,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相结合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民族体育文化也极具文化内涵,在多元化文化充斥的今天,想要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就必要通过现实的载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切入点之一。

2.1缺乏相应载体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载体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和根本,而对于目前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上就缺乏相应的载体,载体的缺乏导致文化传承出现障碍,文化不能有效的传承下去,而相应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尤其是目前社会对于体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充分,导致体育文化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人们对于体育项目的选择也是以西方体育为主,很少接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而限制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很多内容都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反映,因此,要想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必须要以合适的角度切入,找到适合文化传承的载体。

2.2传统文化遭受冲击,压力巨大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国际间交流不断增多,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并且给了我国传统文化巨大的压力。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各国之间的文化出现交融,但要摒弃外来文化中不健康的方面,取长补短,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导致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中出现与时代脱节、创新性不足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引入创新机制,对外来文化取长补短,融入其他文化元素,利用本身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例如,可以将茶文化融入,这种内部文化的融合一方面会增加文化的融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协调发展,发挥组合效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最佳效果。

2.3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限制了文化的传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极其灿烂文明的。但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入侵,人们的思想不断活跃,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使文化多元的社会让人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越来越不自信,认为传统文化即落后的文化,是不科学的文化,基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不会自觉地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和消极的态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造成了阻碍。

对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来讲,其具备深厚的价值内涵和丰富的体育元素,而这正是适应当今社会人们亚健康状态下的体育运动所需,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在工作中很少得到时间进行必要的运动和锻炼,导致了当今社会人们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的状况,同时,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和食品安全问题都使人们的身体出现问题,这个时候找到一种适当的锻炼方式尤为重要,但从实际来看,人们缺乏必要运动的同时更加欠缺这种运动意识。这就意味着人们即使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而逐渐提高这种意识就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价值切入点。此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障碍来讲,就是其未能实现与时代的接轨,滞后发展于时代,成为另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阻碍,并将其与体育文化的内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被传承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作用,在文化多元的当今社会,人们思想复杂、接受能力强大,传统文化尤其独特的魅力,其作为一种优势的发展资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也对传统体育锻炼进行了融合,丰富体育活动内涵的同时也创新了传统体育文化。我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拥有多种文化资源的我们就要将文化资源整合,结合社会发展时期和当下的时代背景,进行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茶文化的不断影响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加注重传承的活动理念和内涵,其具备的价值观念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定位和条件,因此,使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作为国家的灵魂,其存在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在整个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中,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使文化资源有效的整合,尤其是利用茶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

“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茶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生活当中。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全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面对这样的形式,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就更加重要了。茶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和传承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而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解决目前所面临问题的关键,传承和发扬茶文化是我们重要的历史使命,而不断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成为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成为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九

彝族以酒为贵,酒是迎宾待客、过节、婚礼、丧葬、探亲访友、毕摩祭祀等活动等必备礼物,同时配于丰盛的肉食,以此热情待客。彝族俗语:“腊肉无味,加盐给客人吃;荞酒不香,加蜜给客人喝”。到过彝乡的人都能体会到,昭觉彝族是极其好客的。当客人一进门,主人就让客人坐在火塘旁上位,端出香喷喷的酒来,请你先喝几口后,主人家才与客人共饮。彝族赞美酒席是这样说的“酒坛置放如红岩,敬酒穿梭如蜜蜂。”“花杯像鹊鸣,黑杯似鸦叫,白杯如蝶舞”。

用于每一场合的酒各有专名。如:“平民农牧酒,请人帮忙酒;家族内部酒,和睦团结酒;亲戚朋友酒,相互问候酒;纠纷调解酒,‘德古’长者酒;青年小伙酒,英勇善战酒;女儿姑娘酒,能工巧手酒。迎宾待客酒,吉祥如意酒……”

在高规格待客仪式上,一般是杀牛、羊、猪、鸡与饮酒文化融为一体,其中有献“哲布”(群碗酒)仪式,此仪式为特殊礼节。主人家专派一名敬酒者,先将八碗白酒、一碗泡水酒和一碗水端放于上铺一块白布的漆器“哲体”(木盘)上,如主人是彝族曲涅系,敬酒者手捧“哲体”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上位贵宾面前,如主人是古候系则反时针方向旋转至上,贵宾享用“哲布”者接到“哲布”后,把“哲体”轻轻地放于地上享用。按照彝族享用“哲布”(群碗酒)的规矩,先选用“哲体”上的一碗水漱口后,将“哲体”上的“哲布”一一喝尽。如一人喝不完,则可传递给周围同伙客人喝,若一人能喝完就称海量、敬佩。在此仪式上,主人及客人围观者众多,若不按传统规矩喝酒者可耻。贵宾按规矩喝“哲布”后,按理这种特意款待,客人要向主人家赠赐礼物的,赠赐的礼物(银锭或现金)应放于“哲体”的白布上传递给敬“哲布”者,主人家收下贵宾赠赐礼物结束。

昭觉彝族为了表示真挚之情,在没做好饭菜时就献上美酒,然后才大做酒菜。彝族的酒菜是十分讲究的,往往根据贵宾的情况准备不同的佳肴,一般客人杀鸡招待,并请长者看鸡舌,看看客人前程如何。比较重要的客人要打羊杀猪。最尊敬的客人来了,必须杀牛招待。无论杀何种牲畜、家禽,在宰杀之前,都把要宰杀的对象送到客人面前过目,表明“请客人们慢慢喝酒吧,好酒好菜还在后头呢!”至此,主人和客人互相倾诉客套之言,互相敬酒问候,自由散打起来。这里充满着主、客双方以酒表达真挚之情,有豪语状言的,也有轻言细语的,从中使你感受到昭觉彝族酒文化的魅力。

最为绝妙而富有科学性的是彝族酒壶。它的制作独特精美,把彝族人民的智慧、审美能力融于酒壶上,取名为”萨尔博“。形状有扁有圆,都是封顶的,从表面看来,似乎天衣无缝,连掺酒处也不易发现。该壶造型变化多样,酒从壶底掺入,掺满后不加塞也不封口,从壶的腰部斜插一根细竹管直通壶内底端,另一端外露十厘米左右的竹管作吮吸之用,底部中心所留掺酒小孔,掺满酒再倒讨来方可使用,其底部的小孔滴酒不漏。这种造型的主要用意是减少和控制酒气的散发,使酒长时间保持原味。小小酒壶造型之绝妙,举世罕见。

其实,”萨尔博“的这种特殊功能的造型,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要学过物理的人,稍加思索就知道这是巧妙的运用了大气压强的原理。当我们将酒缓缓倒入”萨尔博“时,壶内的空气逐渐排出来,倒满酒时,壶内几乎无空气存在(吸管伸入壶底,不会将空气漏入壶中)。这样一来,外面的大气压就派上用场了,将”萨尔博"正置,本来壶内的酒由于重力的作用,壶底小孔处大气压和酒所受重力形成了一对平衡力,壶中的酒就乖乖地被空气封住了。但若是用力使酒壶触动或上下摇动时自然也会使壶内少量的酒被抖出,因此,后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又从掺酒小孔处增加了一根细竹管至壶内顶端,酒则顺着此管而上,从壶内顶端流出,回到壶底,这竹管就起到了你所看不见而又不封口的巧妙的保险作用。其内部则形成了两根竹管斜相交的特殊结构。整个酒壶的结构,除了两根竹管外,是由上下木胎口留有公母榫的木胎相扣而成。再用膏灰将缝隙刮平后漆成,从外观丝毫看不出两木胎相合的痕迹。

人类知道大气压的历史并没有多久,而彝族先民能凭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利用大气压的原理制出如此神奇的酒具不得不令人钦佩。外观上根据其造型的特点,再漆上相应的彩漆图案,使其更加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有了丰富的酒器文化,同样需要有深厚的酒文化相映衬。

彝族有着神秘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个崇尚酒的民族,他们的谚语中有一句最为经典就是:“汉人的茶,彝家的酒”,足见酒在彝胞心目中的地位。大到婚丧嫁娶,小到日常生活,都离不开酒。彝族的传统酿酒分为3大类:甜酒,类似汉族的醪糟;白酒,即蒸馏酒;泡水酒,由优质粮拌酒曲发酵翻入坛中,封口数月后渗净水浸泡而成,俗称“坛坛酒”、“杆杆酒”、“咂酒”。酒的功能尤如“万能”之法宝:迎宾敬客、喜庆娱乐、连情交友、调解纠纷、祭祀祖先、送死悼丧等。凉山彝族饮酒习俗则风格独特,无以论比:首先是形式上分场合、对象、用途、条件;其次是顺序上先尊长后晚辈,先客后主,先酒后饭。彝族特别盛行“喝寡酒”,边饮边侃,气氛热烈,歌酒并呈,情趣交融;见者有份,就地成圈,一人一口,依次传饮,俗称“转转酒”。

彝族同胞重酒、尚酒,所表现的酒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从酒的历史、制作、功能、到酒器的制作饮酒习俗、节饮思想等,都可以反映出彝族的悠久历史、独特风俗、豪爽性格和生活方式,走近他们,可以领略到我们中原地区人民平时所体会不到的酒文化,同时,也可以欣赏到我们不多见的酒器文化,走近他们,我们才更加能够体会到彝族的生活方式,彝族酒文化,真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彝族传统饮酒方式是没有干杯饮酒的。在屋里饮酒围坐火塘边,饮着转转酒,有事说事,无事聊天。嗜酒者多饮,不会酒者少饮或不饮均可,但酒杯一定要传递下去。主人向来没有强迫客人多饮酒的习俗。“一坛酒、一杯酒都表达情意。一般是十斤五斤一坛酒,百斤千斤也是一坛酒。饮酒饮情意,不在乎多少。”由此可见彝族酒文化的饶有情趣,丰富多彩。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十

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多次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

心算家伯特·卡米洛的故事。

伯特·卡米洛从来没有失算过。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出了道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站又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

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还有___”

“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您算出火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

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十一

我常想,翻开学生的作文,就应该像进了一座大公园:有多彩的花朵,有参差的树木;有潺潺的小溪和静静的亭;有欢笑,有叹息……然而,我们学生的作文实际却是其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多方面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少扑面而来的新鲜感。症结何在?我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定势所致。

心理学认为,思维定势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学生习作中的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意定势。

也许是我们的学生受到老师谆谆教诲的正面的东西太多,也许是我们的学生太听话,总之,这是作文时常常出现的,即作文前,学生便把先前准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常见的例子:一写游记,便立即与赞美祖国、热爱祖国挂钩;一写好人好事,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慨;一写学习、训练,就是为国争光或做事要勤奋有毅力等等,自己的思想呢?没了。

二、选材定势。

学生很少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选材常会在已被延用了几年甚至于十几年的陈旧事件中选取。如雨中送伞、风中拾物、送小孩回家、给老人让座,亦或训练受伤、队友关爱等,已经写俗了,写烂了。

三、结构定势。

写记叙文,往往是总分总结构,而且开头多用倒叙手法,中间写人叙事,什么时候人物出场、什么时候事件发生、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有什么感受,往往都是事先定好的;写议论文,就多用两分法,正反对比,一分为二,再加上些烂熟的名人名言、陈旧事例。

上述写作定势直接导致了表达的苍白。谁都知道,作文中正因为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曲曲折折的思路,才能把飞花飘絮般的词语、素材,编织成有生命的句、段、章。然而我们学生的写作思路出了问题,表达不出来了。怎么办呢?俗语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改变一下方法:

一、导语激励。

在作文前,不要干巴巴地说各项写作要求及选材、立意等理论,而要想法创设一定的语境,用热情洋溢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达到心理亢奋,产生写作欲望,学生愿意写、想写,思维之花必然绽放,试问作文还会千人一面吗?记得初一新生入学,写的第一篇作文是《开学第一天》,这是一个“老掉了牙”的题目,但是,我用了这样的开场白:“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来到你梦想已久的学校时,能不为自己的成功而激动万分吗?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不会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现在,我们会想得更远更远。特别是你们已经开始从事你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了。这里洒满了汗水,孕育了荣誉,这里寄托着我们的梦想和未来。现在,让我们用生花妙笔抒写出来。”这番话把同学们的心弦给拨动了,谁都想从自己人生的这一新起点抒写自己人生的最美华章。结果可想而知,很不错。

二、不要定太多规矩,要少要求、多鼓励。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个水平、同一个思想、同一种经历、同一等智力,因此指导时要因材施教,特别是要遵循少要求、多鼓励的原则。魏书生先生认为:“中小学生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他在教学中尽量打消学生作文的顾虑,低起点,少要求,多鼓励,让学生放开胆子。他曾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童年趣事》,要求只有一条:格式正确。让学生怎么高兴怎么写,怎么有趣怎么写,格式正确就给100分。结果怎么样呢?平日里写作水平高的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水平低的也被提起了兴趣。我想这一点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尽情表达,而不要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僵死在条条框框中。

三、立意、选材等要鼓励出新,巧于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维,不囿于“成规”,不满足于“共识”;要对事物作深层次的审视,反向思考,言人所未言。比如立意,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们常用此话来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但是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设想:假如每个人都当元帅,谁来当兵?因此我们应该当好兵,站好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我们还可根据思维的流畅性特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同一个命题前,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尽量多设几个论点,尽可能挖掘事物的多义性,以扩大选择余地,这样学生便可以选取最有现实意义并有话可说的论点来进行论述。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写出风格作文,毕竟中学生已经对人生和社会有了独立的认识和思考了。

四、作文评改巧施“加糖”艺术。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十二

关中,即渭河平原,关中之名始于战国,因位于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而得名,形如枣核,号称“八百里秦川”。战国时期,苏秦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关中沃土,受益于渭河。渭河滔滔,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奔涌而下,东流入黄。北有六盘山屏障,南有秦岭横亘,犹如大河的两岸,夹峙着渭河。唐代张藉在《登咸阳北寺楼》中写道:“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即是对她的写照。渭河大德,“三源出鸟鼠,一水兴八朝”,相传华夏礼貌的始祖黄帝和炎帝既诞生于此。《国语》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史家考证,姬水在武功,姜水在宝鸡,都是渭河的支流。西北荒寒,不可谓地利,但周秦汉唐等封建王朝标榜史册,能够说渭河的作用不可小觑。

从大禹导渭开始,无论是郑国渠,还是白公渠,正是它们的滋养让八百里秦川多了一抹大国气象的红润。犹如母爱的臂膀,变贫瘠为肥沃,变荒凉为葳蕤,于是“仓禀实而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脱胎于蛮荒,向着礼貌的珠峰一步一个台阶迈出坚实的脚步。渭河由此成为秦川的一条绿色丝带,河岸的每一根芦苇都是一个传奇。渭河通衢,当年晋国大旱向秦国乞粮,秦的粮食“以船漕东转,自雍相望至绛”,能够沿渭河而下,又溯黄河、汾水而上,直达晋都。作为一国之都的长安,人烟阜盛,每年需要漕运的粮食多达数十万石数百万石,这些都要仰仗渭河。渭河之水阿,她亦曾载着李白将诗意的经纬穿针引线在华夏的布衣之上,让这儿的人们在躬耕之余眺望那轮思念的月亮。所以当你站在渭河边上,听那潺潺之音,即是这些诗句的吟哦,嗒然入心。

渭河成就了关中,“山水清丽,林跨数郡”。除此之外,关中还有地理上的优势,北有陕北高原,南有秦岭横亘,西有陇山连绵,东有华崤诸山,兼有黄河环绕,可谓山河环抱,气势团聚。关中险要,有一个说法叫“百二秦关”,意思是说百万人攻关中,两万人足以拒之。当年范雎入秦,游说秦王:“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陂,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自秦以降,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关中的地位为经营天下者所首重。关中,多少个封建王朝枕流而栖?无需走进发黄的书页,我们也能目穿古今,那滔滔渭河淘走了无数的英雄往事,却无法吹散两岸的袅袅炊烟,那覆压大地的村庄只有听着她的呼吸才能走进睡眠,仿佛母爱的臂弯,与她在同一个脉搏上心跳。即使我们远走他乡,也会记得这条村头的长河,她让我们的.目光变得柔软,那柔软中却又有着一根坚硬的骨头,于是振作起来,遥追周秦汉唐的光芒,作弄潮儿的长吟。

酒是一方水土的物化,或浊或清,或醇或寡,或烈或淡。饮了这杯酒,似乎就以某种方式融入了当地的山山水水,继而神往不疑,反认他乡是故乡了。关中酒就是这片土地的味道,空杯余香,意犹未尽。看似寻常,其实奇崛。正像北国的冬天,以一色作墨,翩跹天地之间。当你饮了这杯酒,即是把汉唐气象吸纳于胸襟之中,眼前是霓裳声色,耳畔是金声玉振,这就是关中酒的魅惑,也是每个喝了关中酒的人庶几能够抵达的彼岸。

作者:孔金泉。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十三

坚持“四自精神”

“自讨苦吃,迎难而上”、“自出难题,奋发图强”、“自加压力,争创一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在茅台的企业文化里,“四自精神”一直是核心的力量源泉。

只有登上峰顶,才有眺望更高巅峰的宽阔视野和持续攀越的气魄。我们从不自满,更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摒弃“小富即安,小胜即欢”的狭隘观念,登高望远,向更高的发展目标发起新一轮的“冲刺”——再建“万吨”工程、打造“百亿集团”。这是茅台应对市场竞争,巩固国酒地位,保持行业领先,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我们清楚地看到,按照茅台酒年产万吨的现有规模能力,尚不足全国白酒总产量的千分之三,既不能满足国内市场对茅台酒的曰益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也不能支撑、提高、扩大酱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茅台拥有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基于这一资源条件形成的独树一帜的传统酿造工艺,实际上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能保证茅台在中国白酒五大香型流派中“独领”,同时却又牵制着茅台难以与其他香型白酒在销量上“平分秋色”。

浓香型白酒生产能够科技现代化,勾兑技术与已酸乙脂也可以工业化。从投入产出比率上看,3。5斤粮食可以生产出1斤浓香型酒,生产周期顶多六、七个月,并且能够实现规模生产。相比之下,酱香型茅台酒的生产则须恪守三个法则:严格按照自然节令变化的规律,“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以及同一批原料要历经八次摊凉加曲堆积发酵和入池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的工艺流程;必须恪守5:1的投入产出比率(即5斤原粮只产1斤酒),并只能采用地产有机高梁和小麦以确保茅台酒品质稳定不变;必须恪守“长期陈酿,精心勾兑”的质量控制标准,决不违背“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铁律。

这意味着,茅台若要扩大生.产能力,从扩建工程开始到产品出厂计算时间,最快也需要六、七年,成本之高、耗时之久,令其他白酒企业难以想象。

从1952年至1978年,茅台酒年产量由75吨增长到1000吨,费了26年的艰苦努力。此后,提高到吨,花了;增长到10000吨,付出了;而达到的16800余吨,则仅用了4年时间——茅台产量的加速提升,不仅是茅台酒生产工艺改良的结果,也是茅台“四自精神”的体现。

如今,茅台不仅已拥有一支由国家级、省级评酒委员和白酒酿造专家领衔组成的业界一流科研队伍,而且构建了一支具有顽强“四自精神”、并已树立起“立足茅台,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价值观的企业团队。

“四自精神”的核心是茅台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人才队伍的智慧集群,是推进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这也正是我们十年来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创造事业吸引人才,倾注感情感染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架构平台塑造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发工程的根本动因。

坚持“五个创新”

自以来,茅台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在企业战略定位、战略管理和文化、科技、营销等五个主要领域的相关层面,深入展开了系统创新。

战略创新,侧重于解决企业如何应对外部、行业、竞争三大环境变化,以及提高内部能力所需核心要素,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确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的发展方向,明确“有机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的产品定位,树立了“酿造高品位的生活”的经营理念,提出了“品牌、品质、文化、环境、工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管理创新,以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为发展目标,以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为契机,导入全球企业一致认同的美国“波标”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实现了向当今世界一流的企业先进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转型。20又成功通过全国质量管理奖复评。

文化创新,以开创性地提出“文化酒”概念作为茅台品牌价值最具社会影响力的“释放点”,推进了中国白酒行业从“卖酒”到“卖文化”的历史性演变和有益于社会的健康消费潮流。

近年来,国酒茅台的企业文化经过了三次系统的完善和提升,形成了目前新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弘扬国酒文化、光大民族产业”是茅台的使命所在“成为享誉全球的民族品牌”是茅台的愿景所期;“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继承创新”是茅台的核心价值观;“理性扩张、统筹发展”是茅台的经营理念;“谋则科学定则果断执行”是茅台的决策理念;“人才兴企、人企共进”是茅台的人才理念;“务本兴业、正德树人”是茅台的领导理念。

科技创新,沿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发展路径深入展开,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度地改善资源的产出,使茅台酒生产实现了优质、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的历史性跨越式增长。

营销创新,则以深化结构调整为突破,打造与市场需求对接的优质产品,并藉新架构的市场营销网络为依托,实施“工程营销”、“文化营销”、“感情营销”、“服务营销”、“诚信营销”、“事件营销”、“个性化营销”、“网络营销”等体现现代文明社会消费价值取向的营销创新,大大地提高了茅台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为中国白酒行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了一个成功范式。

创新在茅台,早巳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显得更加突出、更加深入、也更加卓有成效。

上世纪末,在企业处于困境时,我们确立了“居危思变,居危思进”、“不失时机抓机遇,时不我待谋发展”的思想观念,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生产围着销售转,销售围着市场转”的市场营销思路。而当企业发展转入顺势时,我们又及时制定和实施“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的企业战略发展定位,强调“主动性市场理念,能动性创新理念,全方位性经营理念,有效性竞争理念,可持续性发展理念”。19,公司首次提出了“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理念,开创了中国白酒营销和科技探索的先河。

在业内专家帮助下,茅台最早摸索、认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自然法则,发现了窖泥己酸菌和浓香型白酒主体香及其生成机理;率先提出“白酒勾兑”的科学概念,为全行业应用与发展微机勾兑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我们还破解了茅台酒高效益)转变,较好地达到了速度、质量、环境、效益统一协调的发展目标。

我们通过正确运用价格杠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及利益。茅台酒最近几年间的每次价格调整,都坚持做到基于产品实际价值与价格的合理调控,让广大消费者得到实际的价值享受和体验。去年以来,我们针对茅台酒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而供货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市场销售最高限价的调控手段。

由于茅台酒每年投入市场的供货量实际上是五年前的产能所决定的,国内市场严重缺货的矛盾如果协调不好,极有可能导致部分客户流失。这就需要我们在宏观上认真地做好调控工作,以保证重点市场、重点消费群体的需要。

虽然茅台酒已在世界上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市场,但凭借茅台酒的世界名酒品牌影响和茅台酒的质量美誉度,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这也迫切需要我们在继续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快对海外市场开发的步伐。

坚持“七字”使命。

“酿造高品位生活”——这七个字,不仅是国酒茅台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是国酒茅台的企业价值观。也就是说,茅台要将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奉献最优质的服务,创造最高的消费者价值,作为企业的责任和使命。这是茅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爱我茅台,为国争光”企业精神做出的全新阐释与升华,反映了国酒人在“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价值观导向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观。

我们始终认为,“酿造高品位生活”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标准,而是与时俱进发展变化着的要求。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市场在变化,“高品位生活”的标准也是常看常新的,不管将来经济和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牢牢锁定“高品位”,因为国酒茅台就是“高品位”最真实的注解,我们代表着高品位。

茅台作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统型企业,所肩负的创新职责非常艰巨。“酿造高品位生活”作为茅台的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观体现,最重要的核心点,就是要求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创新,铸造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高科技的.工艺、高品位的文化、高美誉的品质、高保护的环境、高效率的服务、高素质的队伍、高效益的管理、高水平的创新、高诚信的经营、高格调的饮酒、高和谐的氛围”。因此,茅台集团始终在体制、管理、技术与文化创新方面与时俱进,大胆探索,赋予公司“酿造高品位生活”的使命以更加丰富的内涵,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总结茅台走过的道路,一个中心、两个观念、三种意识、四自精神、五个创新、六个统筹、七字使命——这些朴素的管理心得,正是国酒茅台从传统工厂走向现代企业集团的过程中,所见证的深刻进步。

今天,国酒茅台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30年前,茅台所面临的是国家的转型和空前的机遇;如今的中国,已发生深刻变化。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开放的中国,她的一举一动,牵动世界每个角落的神经——站在这个平台上的国酒茅台,自有一番新的天地。

国家命运决定企业命运,亦决定个人命运。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从计划经济时代搏杀出来的茅台人,一定会在更大的历史机遇面前,让国酒再创新辉煌!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十四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酒的文化的源头、酿酒原料、酒文化和饮酒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来分析和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差异.本文不同于其他的调研,我主要着重于通过学习英语而了解酒文化的重要性。本文第一部分是引言,接下来两部分是对比中西酒文化,第四部分是关于酒的创新技术,最后结束在一段总结中。通过这个论文,新鲜的着重点和方法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不一样的文化观点。酒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酒文化也是一样。通过这一对比,从而进一步阐述中西方文化差异特别是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国家,西方,酒文化,比较。

最近比较火的新闻是某985的大一新生,在酒吧为了拼酒省钱,强迫不胜酒力的自己喝下六杯整整1800毫升的白酒,最终因酒精中毒去世。这样的事情其实最近几年时有发生,明明喝酒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是一件消遣的事情,在中国的酒桌上,喝酒却成了一件本事,一门学问。反观美国的酒桌文化,好像很少听到哪个人是被灌酒灌死的,因为美国人没有中国这种酒文化,真的喝酒喝出命的多半也都是“自作自受”,与他人无关。那么下面就看下这两个国家酒文化的区别吧。

美国超市里也琳琅满目得摆放着各色美酒,但是对于饮酒却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首先是饮酒者的年龄,未成年人是严禁饮酒的,而且严禁卖酒给未成年人,所有人买酒的时候都需要经过经过身份检查,必须携带粘贴有相片的有效证件才能买到酒。而且超市的售货员审查非常严格,言谈之间像是在捍卫着某种不可逾越的正义。还有,公共场合不能和酒精含量高的饮料,也就是说在酒店里是不能喝白酒的,再好的酒只能带回家自己慢慢喝,这之于中国人已经失去大半饮酒的意趣。

另外就是美国关于饮酒的法律非常的多,比如:

1.如果你买多了啤酒,你的兄弟向你买数罐啤酒,这情况很普通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在美国你已经触犯了可判刑的罪行:你无牌售卖酒类。

2.任何人没有牌照携带任何数量的含酒精饮料进入犹他州都是犯法,可判刑最高6个月监禁和罚款1000美元。

3.如果一个人将一瓶啤酒或其它酒类送给朋友作为礼物,美国肯塔基州可以将他判监5年。

4.美国康乃狄克州的药剂师每年要付400美元的牌照费,才获准在药方中使用酒精。

5.在美国密西根州任何未满21岁人士将酒类饮料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就算受礼人是在合法年龄,这都是不合法的。

6.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公众地方醉酒是一种罪行。

7.避免浪费和勉强喝完以致醉酒,应该没有问题,但在美国密西根州是不容许的。

与此同时,在美国,因对酒精的依赖而产生的酗酒者(alcoholics)并不少见。非官方的数据是6%的美国人口酗酒。但同时,美国也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帮助酗酒者戒酒的体系。alcoholicsanonymous(aa)是一个对酗酒者提供免费帮助的非盈利性机构,这一组织最近在北京和上海也有分支。这一组织主要是为有相似经验的酗酒者提供一个安全的讨论,互相倾听和帮助的场所。aa在很多电视节目中出现过,所以大多数美国人都对此不陌生。

首先中国人爱面子。酒喝多了是件很痛苦的事,就是因为痛苦所以才要喝!劝酒的希望展现自己有让对方痛苦的能力来体现自己的地位,获得“面子”。

另外中国是一个讲人情的地方,各方利益群体都希望找到一个情感诉求的切入点从而实现办事的目的,酒桌是最容易操作——安排个饭店,约好大家的时间就可以了,反正大家也都是需要吃饭的,而且在短时间内——几个小时足够了——效果最好的办法。

一般喝大酒都是有人有明确的目的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呢是接待客人,喝酒的目的是尽快和对方熟络起来,建立关系;另一种呢是明确的要办某一件事,饭局上有要办事的人,也有能拍板的人。

先说第一种情况,喝大酒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喝酒本身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喝完了难受,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敬,所以用喝酒这种接近自残的方式,来很直白的`让对方知道,我很在乎你。对方看到你喝了,也必须回敬,这是酒桌的基本游戏规则,如果你不回敬,大家会感觉你不好接触,很难接近。这也是个了解对方性格的机会,通常一般有酒就喝,不推的人,一般也确实好接触一些。

再说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下酒桌基本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中国人与人的沟通成本很高,比如你想办一件事,或是有一个想法,而这个事情比较重要的时候,你会反复琢磨对方能不能接受,你怎么提比较合适,尤其是在和对方不熟悉的情况下,想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是方案是很不容易的,那么喝酒的话,可以借着所谓的“酒劲”说出来,来试探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反应很激烈,明显不赞成,你可以说自己喝多了,让对方别往心里去;如果对方的态度还可以的话,说明这个事是有可能的,可以继续深谈。

最关键的是,对于想要办事的人来说,酒桌最容易操作——尤其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如果你了解对方,或者还能去洗个澡或是喝个茶,但是这两者又都缺少失言的退路。所以,酒文化很盛行。

所谓的逻辑不逻辑,那都是局外人自己推断的,凡事存在即合理,能存在这么久,也必然有其原因。我说的这些情况,在职场或是商场上,也都是谈合作,或是谈销售之类的比较重要的情况,一般能出面办这种事的,要么是比较资深的销售,要么至少也得是部门经理之类的,也不太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你所说的大学生开始学酒场这些事呢,不一定有什么必要,但是将来工作以后,尤其是上升到一定职位以后,还是躲不开的一个问题。

那么有三个办法供你参考避免喝大酒,一种呢,就是任何情况下死都不喝,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你奇怪,或者还有人拿话挤兑你,要抗住,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就都知道你不喝了,也就没人说你了,这个办法需要你能够较好的承受压力;第二种呢,就是在接触新认识的人的时候,正常喝,然后多次起身去厕所,最好吐一把让大家都看到,回来就瘫软在座位上,大家也就会看到你酒量一般,以后再喝不会太劝酒,但是这个办法需要你日后可能每次也都要喝点,但是不用喝太多。第三种呢,就是每次都尽量开车去,以开车为由不喝,看你定力了,也有把车扔在饭店,最终还是没少喝的。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十五

在丰田、摩托罗拉等很多企业,都有一个给工人准备的“创造区”,里边有很多车床和工具。任何生产线上的工人如果有想法的话,都可以在这个区里试验。在创造区里,工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实施,去修改;如果在某一个方面出现停滞,他会把他做的半成品放在那儿,然后贴上条,把意见写在上面,以便其他人参与研究。

像这种工作中的创新性思维,不是异想天开的,而是非常务实、非常理性的。

小创新,大收益——天津摩托罗拉bp机板流程改良。

天津摩托罗拉的一个工厂,有一组流水线上的工人,不断地进行改良和创新,把一个流程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一分半钟!原来的bp机板是整个的,要切开以后再焊接,他们把第一步改成先焊接再切开,因为这样可以用机械手一次性焊成,缩短了时间。之后,他们不断改进,每一步都只有非常小的进步,但是每一步都很坚实,最后的结果是把流程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了一分半钟。后来这一组工人受到了摩托罗拉总部的奖励,并前往美国向全球的其它摩托罗拉公司介绍经验。他们的经验在摩托罗拉内部得到了极大推广,提高了生产率。

天津摩托罗拉公司的绩效改变无疑是非常惊人的,而这个惊人的绩效的改变都是来自于一小步、一小步的改变,来自于每天跟日常工作打交道的工人,而不是工程师,不是领导。

论文化定势范文(16篇)篇十六

应酬的饭桌跟家人小聚不一样,有很多注意事项。酒桌上有“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的说法,但你切记不要在喝酒前说出来。这样会使人觉得你是在劝酒,而且感情真正的深浅不是靠说出来的是行动起来的。如果你会喝酒而不想喝酒,千万不要把“我不喝酒”挂在嘴边,一向唠叨,除了让人觉得你很烦以外,更会让人觉得你虚伪。

“能喝酒的人才能升官”虽然这句话很片面,但也在理。切忌在领导面前大肆显摆,明明不会喝酒却一个劲的喝,最后喝高了做出什么事情来连自我都不明白。不仅仅丢了表现的机会还会在领导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敬酒也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在单位聚会上,领导互相喝完后,才能够敬领导酒。能够很多个人一齐敬同一个人,但是绝对不能一个人敬多个人,除非你是领导。别人敬你酒时,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小抿一口,以表礼貌。

敬别人酒时,如果是碰了杯,就必须要喝光酒杯里的酒,你能够对被劲酒的人说“我干,你随意”以表礼貌和大度。但是不碰杯的话,酒得视状况而定了,但是绝对不能对方喝了一大半,你自我却只是舔了舔酒杯,要明白是你在敬人家酒。如果对方喝完了,你也要尽量喝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知识更是值得学习的一门功课。酒桌上现真感情,酒桌上体真心。如果不了解酒文化知识,会显得很失礼。也会让人觉得你没有常识,目中无人。所以学好酒文化知识是有很必要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物理心得总结(汇总15篇)

    心得体会的文字记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回顾过去并为将来做出规划。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一起进步吧!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

    饮料与健康的倡议书范文(18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提升文学修养,使我们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请大家阅读以下范文,希望能够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吸烟有害健康,癌症与吸

    幼儿讲故事教案(专业15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实施的可行性,避免过于理想化和不切实际的目标设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在实际教学中参考和运用。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总结大全(18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所达到的效果和目标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以下是一些精彩的活动总结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

    幼儿园六一游园活动策划方案(实用22篇)

    策划方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我们对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接下来是一些策划方案的实施步骤和技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幼儿园六一游园

    职业学校线上教学方案(实用14篇)

    学校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地方,它尊重并欣赏每个人的个性与特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根据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为保障师生安全和健康,阻断

    去逛超市英语(实用21篇)

    学习英语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英语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寻找提高的方向。“走喽,去逛超市喽!”爸

    水墨画竹子教案(优质20篇)

    编制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可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教学思

    酒驾的社会调查报告(通用16篇)

    在现代社会中,调查报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了解事实、把握形势提供参考。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优秀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教案(优质14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促进教学有组织性、有针对性和有计划性的必备工具。通过阅读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什么人:刘国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