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琉璃

范文作为一种写作参考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明白写作需要注意的重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一

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程自开设以来,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对语文课程的关注点多放在中学语文课程上,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浅尝辄止。然而,大学语文旨在面对普通高校,对文(汉语言文学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专业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大部分高校的名称设置为传统文化素养课,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表达能力尤为重要。然其地位却极其低下,更没有发挥其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和本科大学语文不同,在重视程度上明显不足,多被“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电影艺术赏析”等选修课所替代,或者是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所编撰的课程所取代,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的航海人文素养选修课。更有甚者,大学语文完全被泯灭,连替代者都不见身影,已然分不清楚是思政课还是文化素养课。

(二)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与本科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选择和难易程度、教学方法上都应有所区别,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标准过高或过低。过高在于向本科看齐,不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过低在于跟中学传统语文课程没有太大差别。例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青船院)的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等课程,近教学内容不变,在信息化课程建设下未见课程开发,但是学生的入学成绩已经远远不及以前,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方法单一,不足以吸引学生。而部分以阅读课为主的选修课,教学目标设定太过简单,学生蜻蜓点水般地阅读就结束了。因此,这些“替代课”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属于闭着眼睛教。教学方法单一,仅用讲授法灌输整堂课,学生最后都昏昏欲睡。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能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调动课堂积极性。从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还不够普遍和全面,甚至有的老师连最基本的说课也不会,整个教学步骤随心所欲地设定,更不清楚导语、结语,分不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等。

(四)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完全被取代,但是此类课程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得已被“创新”课程取代。例如青船院的航海人文素养课,教材由本院自编,模块化明显,体系不够严谨,没有以大学语文课程为基础,并且只在航海专业中授课,没有在全院普及。作为部分专业的选修课,航海人文素养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但是它不可以完全替代大学语文课,只追求创新课程而忽略原本大学语文基础课,是舍本逐末。

(一)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注力度。语文课程体系的根,在于课程标准的设定,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课程标准设定明确、细致,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对大学语文设定非常明确的课程标准。在学科建设上,给予支持力度还不够。各本科大学层次不同、文化积淀不同,各高职院校特色也很明显,因此,在人文性鲜明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和标准制定上提出了很大挑战。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大学语文的工具性给予一定的标准设定,明确其地位和作用,积极鼓励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开发、建立名师工作室,树立示范课展示,等等。

(二)大学语文课程师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鉴于大学语文课兼职教师众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数量极少等现状,应在师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升。通过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用现代科学技术贯穿大学语文教育课程,鼓励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师资资质本科专业以汉语言文学或者对外汉语专业为主,新闻专业次之,研究生专业以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为主,并且按照严格要求,都应该是师范类院校毕业,获得相关教师资格证。在这样的专业的资质基础上,建设教学团队,同课异构,统一标准,并保证团队梯队阶层清晰。在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后,建设名师工作室,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三)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育论坛、教学会议。增加开展语文课程教育论坛、交流会议,有助于统一思想,交流经验,获得最新资讯。目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开设了相当多的文化产业类的研讨会,向全国各界征稿优秀论文,组织相关专题研讨会,但是,这样的论坛会议普及性较小,没有通过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主要还是此类爱好者参与居多。并且有关领域专业性较强,多集中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或者山东省、市语言工作委员会,对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普及工作浅尝辄止。在会议之后论文集并没有及时发布于期刊,影响范围很小,作用不明显。针对这样的问题,强烈呼吁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将以大学语文为主的教育论坛、教学会议设立专业委员会和理事单位,定期开展研讨会议,带动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工作积极开展,及时公开教学成果,创立信息化教学平台,保证资源共享。

(四)课程创新性开发。基于语文课程的“听说读写”四大主要部分,有根源地创新开发新课程,如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概论、国学经典赏析等。基于本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开设的课程,如青船院的航海人文素养,应系统性地更新教学内容,以人文性和工具性兼顾的原则严谨地编写教材,更要与以单独模块化出来的听说为主的“演讲与口才”、阅读为主的“文学欣赏”选修课程等建立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完全脱离。可以结合本院校特点和语文课程开设“中国海洋文化”“海洋诗歌鉴赏”“航海文化”等课程,既要合理创新,又紧密结合语文课程。针对教育部提出的“3+2”专本贯通培养考核的最新要求,必须包含语文、英语、计算机、专业课等内容,教育部正在征求各高职院校意见,准备出台《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内容详尽,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等几大部分,对大学语文及文化素养课程的前景要求提出了详尽的安排。

三、大学语文及文化素养课程前景要求具体安排。

(一)课程设置。职业院校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基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强化对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支撑,融入有关国家教学标准的要求,融入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技能,注重与职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

1.公共基础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院校应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还应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时安排。学时安排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可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灵活设置大、小学期。三年制高职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总学时数为2500―2800。关于学分与学时的换算,一般18学时计为1个学分,三年制高职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40学分,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的25%,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内容和总学时数。中、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不少于10%。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三)实施保障。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应满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满足教学安排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1.师资队伍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各专业在校生与该专业的专任教师之比不高于25:1(不含公共课)。高职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一般不低于60%。兼职教师应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

2.教学资源教材、图书和数字资源结合实际具体提出,应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根据需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3.教学方法提出实施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指导建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4.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5.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近日青岛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青岛市各高校的传统文化素养选修课常爆冷门,甚至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本校有这方面的选修课,即使知道,也不去选择这样的课。

这提示我们,传统文化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兴趣进行改变,创新开发课程,从传统文化中学生普遍感兴趣,又和自己学科有交集能做到有效的知识迁移的部分,选取优质的、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编排新的课程,创新课程做到有根基、有市场。各高职院校应基于自身基础,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在课程建设上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3]倪蒙.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二

1我国卫生行业信息化现状1.1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在开发、推进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进步,目前已初具规模.目前支撑信息化社会的医学信息系统有医院信息系统、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系统、公共卫生行政服务系统、疾病监控系统、卫生监督系统、公费社保系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处理平台.

作者:马彦茹刘艳梅作者单位:马彦茹(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中心,北京,100085)。

刘艳梅(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刊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vocationaleducation年,卷(期):27(12)分类号:g423.07关键词:卫生行业信息化计算机课程改革课程入校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三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在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中,职业化发展需要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与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1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方向。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在充分满足各种职业需求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中,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需要对教学特色给予高度重视。因此,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方向,需要以市场的发展情况为引导,根据各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度独特的教学计划,将素质教育、社会发展需求、职业需求、就业需求和学生素质等充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水平。目前,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等,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与课程形式相统一,从而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创新。通过一系列改革,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职业化方向,教学内容是必须完全脱离传统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职业的需求,从而实现教材的完全同步。

2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形式的职业化方向。

现代教育中,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快速转变,还需要形成独特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具备职业特色,从而推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职业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形式应与各院校的主要特点相结合,如体育学院中语文教学形式的职业化发展,要以与各体育项目相关的语文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体育项目涉及的职业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扩大语文学习知识面的过程中,注重职业方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职业目标更加明确,从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在实践教学中,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形式的职业化方向,必须注重语文教学形式与院校特点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职业素养,推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形式不断创新。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形式方面的职业化方向,可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尤其是在进行职业教育时,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以有效加强语文教学和职业发展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艺术素养,从而促进教学形式的职业化发展。另外,在部分比较特殊的职业院校中,如旅游职业院校,需要对语文教学中的形式给予高度重视,注重教材的合理设置和应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设置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发展。

3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第二课堂设置的职业化方向。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很多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学都开设了第二课堂,在帮助学生增强综合能力和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第二课堂的设置具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等作用,因此,语文教学第二课堂的职业化方向,教学必须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动性,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彻底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在我国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改革中,部分学校实行了戏曲社、篆刻兴趣组等学习团体的第二课堂方式,将兴趣作为最好的引导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新课改要求下,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但是教学对象,还是教学的辅助资源,因此,教学必须有效利用学生资源,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生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制定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活、活泼和愉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知识的不断拓展。

4结束语。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能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极大联系。本文就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全面分析,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我国职业院校语文教育水平快速提升,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创新。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四

五年制高职院校,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它的学生年龄多在15岁左右,这些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较明显,他们好奇心较重、贪玩、认知程度低、自制力低下等。在这一特殊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显得尤其困难,如何在当今教育事业倡导的理念下更好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因此,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彰显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理念,根据自身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语文课程的整体上的改革,从而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它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多种方面做起,全面改革,以顺应时代潮流。

1.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

(1)对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对文化基础课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在这样一所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校里,往往被忽视不见。此外,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老师的能力水平不足,往往以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高职的教学,这就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缺乏高职院校的特点。

(2)教学内容的落后。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改革和变动,增加了写作以及口语方面的练习,但是它的内容仍然是基础理论为主。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然坚持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选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没有相联系,这就很大方面制约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3)教学理念的落后。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社会形成了一种重视物质利益的新风气,这种风气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道德有着严重的影响,也使五年制高职院校过分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就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为了五年制高职院校在未来社会的更好发展,应该不断改革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重视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

(4)学生的素质较低。由于五年制高职院校所收录的学生往往是成绩较差、是非观不明确、社会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这样一群有着特定性格特征的学生群体的语文课程的教学是十分困难的。学生们的素质太低,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课程的教学。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素质过低,老师只能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语文课程的改革形式化。目前,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进行了改革,而这些改革是语文老师被动进行的,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改革任务,改革往往是停留在计划的层面,学校开展的教学评比工作缺乏老师的主观意愿。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式化,使语文课程的教学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2.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语文课程的教学为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对学生日后步入社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由于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语文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它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形势下,应该得到改革。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展开,受到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因此,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发展中,语文课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1)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定位。由于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公开基础课,它和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相比,有着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加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它的实用性更强,体现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其改革上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方向的理念,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种方面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制定在让学生充分掌握文学作品赏析、口语交际、应用写作等技巧;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写作、阅读、审美、思维等多种技能;情感目标的制定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等。

(2)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彰显出民族精神。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日益功利化,一味的把教育目标设定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其改革上,应该改变这种误区,把教育目标制定在提高学生知识上,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当今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功利化,使学生的素质降低,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心,因此,教育不仅仅需要进行知识上的传输,更需要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彰显。在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一些我国古代优秀的文明、道德素质等,为了中华文明的更好延续。在语文课程中,多多重视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民的共同职责。

(3)加强地方语文课程的改革。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改革并没有地方和国家教育之分,全国各地区是一个改革方法,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课程的发展改革。我国地区宽广,从古代以来就有着地方差异,而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没有地方化改革,没有显示出因地制宜的优势。因此,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重视因地制宜的特点,才能真正意义上显示出素质教育的意义。

(4)丰富语文课程活动。学习源于生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丰富的课后活动,培养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基础。语文课程的活动可以通过演讲、小组讨论、表演戏剧等多种形式进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主动表现自己,充分体现内心深处的情感,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5)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顺从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进行改革。由于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要求宽松,学生的知识水平高低不齐,因此,对学生的衡量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应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改革。

(1)重视语文课程的地位。由于目前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中,对语文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应该改变这种现状,从各方面重视语文这门课程的发展和改革。语文课程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的应用型、人文性、社会性等都应该在其改革中呈现出来。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对培养出社会所需型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再加上这门学科涉及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这一学科的作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拥有极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文字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学生充分掌握这些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步入社会后更加适应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教育理念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实行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来说,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应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高职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民主化的教学模式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由于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无法真正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是老师一味讲解,学生只好被动接收知识。在新的社会形势之下,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主动表达自己,轻松的学习到语文方面的知识。

(3)制定新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不断创新,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教学内容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有争议性的文学作品的赏析,有争议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有争议性的文学作品,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学生们提出的见解,老师应该正确的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内容的设定上,应该综合考虑社会职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性格特征,设置基础知识、知识拓展等多个板块。在语文基础知识内容的设定上,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内容中穿插民族道德、人生感悟等等正能量,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此外,还应该增加一些戏剧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在古代优秀的戏剧作品中丰富自身的人文气息,戏剧作品的赏析需要学生首先熟读作品,然后可以适当的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角色,了解作品的内涵。

(4)丰富教学方法。在当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为了提高五年制高职院校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单一方法教学的模式。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枯燥的特点,假如老师仅单一方法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学生的教学效果必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素养。

(5)健全语文课程改革的管理体系。在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中,健全语文课程改革的管理体系是关键,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语文课程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设立多种精品课程,建立合理的语文课程改革体系。首先要对这一体系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凝聚团队的力量,进行语文课程的改革。在建立语文课程改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也可以有效的推动语文课程的实施,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了解更多的专业术语,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专业教学能力,不仅仅重视课内知识的教学,还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视,课堂内外相结合。此外,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查评价管理体系,以学生实际状况为起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3.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有:任务式教学、链接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三种,其中,任务式教学是指在具体的任务推动下进行教学活动,比如说可以在教学中设定一个求职的任务,让学生根据求职这一任务,自己设置个人简历,学生可以分别担任求职者和面试官的角色,共同合作完成求职这一任务,在这一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链接式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找到语文课程的关键点,对重点进行链接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研讨式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选取一个有议论性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这一话题进行演讲或表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增加自己的实际操作,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

四、总结。

在当今社会国民经济水平、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中,我国教育事业也应不断改革,就五年制高职院校来说,其语文这门课程的改革是社会形势所趋。语文课程的实施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朝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视,提高学生语文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五

(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实现我校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已提出的创新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校目前人才培养现状与特征,改革优化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4+3+2”专业课程体系,并优化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34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海情(1982-),男,湖南耒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

以集成电路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国家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18号文件),1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进口产品金额最大的类别是集成电路芯片,超过石油进口。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集成电路(芯片)产业,明确指出,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206月,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加快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10月底12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成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芯片设计人员达不到需求的10%,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国内高等院校的一个迫切任务[1]。为满足市场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开始批准设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2]。

我校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期间,由于专业调整,暂停招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恢复本科招生,主要专业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3]。本文根据培养模式要求,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优化两个方面对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太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专业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是集成电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更好地学习专业方向课提供理论基础。如果基础不打扎实,将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存在较大困难,更甚者将导致其学业荒废。例如,如果没有很好掌握mos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学生在后面学习cmos模拟放大器和差分运放电路时将会是一头雾水,不可能学得懂。

但国内某些高校将这些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开设较少课时量,学生不能全面、深入地学习;有些院校甚至不开设这些课程[4]。比如,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没有开设“晶体管原理”这门课程,而是将其内容合并到“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这门课程中去。

2.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宽口径专业课之间存在环环相扣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并且,在各类专业课的内部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如果在前面的知识没学好的基础上,开设后面的课程,将直接导致学生学不懂,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某些高校的培养计划中,没有开设“半导体物理”,直接开设“晶体管原理”,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晶体管原理”课程时没有“半导体物理”课程的基础,很难进入状态,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5]。具体比如在学习mos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时,如果没有半导体物理中的能带理论,就根本没办法掌握阀值电压的概念,以及阀值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3.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严重打击学生积极性。“专业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这些专业基础课程本身理论性就很强,公式推导较多,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而我们有些教师在授课时,过分强调公式推导以及电路各性能参数的推导,而不是侧重于对结构原理、工作机制和工作特性的掌握,使得学生(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6]。

1“。4+3+2”专业课程体系。形成“4+3+2”专业课程体系模式:“4”是专业基础课“专业物理”、“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3”是专业方向课“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cad”;“2”是宽口径专业课“集成电路应用”、“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依照整体优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习每门专业课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环环相扣,合理设置各专业课的开课先后顺序,形成先专业基础课,再专业方向课,然后宽口径专业课程的开设模式。

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本科生实行信息科学大类培养模式,也就是三个本科专业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统一开设课程,主要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课程,重在增强学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各专业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理论基础。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分专业开设专业课程。为了均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各学期的学习负担,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理论物理导论”和“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中“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这门课程是将固体物理知识和半导体物理知识结合在一起,课时量为64学时,由2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其目的是既能让学生掌握后续专业方向课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又不过分增加学生的负担。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电子器件基础”、“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设计cad”和“微电子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由于“电子器件基础”是其他三门课程学习的基础,为了保证学习的延续性,拟将“电子器件基础”这门课程的开设时间定为学期的1~12周,而其他3门课程的开课时间从第6周开始,从而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方向课时具有高的学习效率和大的学习兴趣。另外,“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设置96学时,由2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并且,先讲授“cmos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的内容,课时量为48学时,开设时间为6~17周;再讲授“cmos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的内容,课时量为48学时,开设时间为8~19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集成电路应用”和“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等宽口径专业课程,并设置其为选修课,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对于有意向考研的同学,可以减少学习压力,专心考研;同时,对于要找工作的同学,可以更多了解专业方面知识,为找到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本科生采用信息科学大类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要在大学三年级才能开始开设,时间紧凑。为实现我校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紧跟集成电路发展前沿、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要对集成电路设计方向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其学习重点应该是掌握基础的电路结构、电路工作特性和电路分析基本方法等,而不是纠结于电路各性能参数的推导。

在“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冗长的公式及烦琐的推导,侧重于对基本原理及特性的物理意义的学习,以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mos器件是目前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因此,在“晶体管原理”中应当详细讲授mos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而双极型器件可以稍微弱化些。

对于专业方向课程,教师不但要讲授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知识,也要侧重于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使用,以及基本的集成电路版图知识、集成电路工艺流程,尤其是cmos工艺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要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量。例如,在“cmos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中,总课时量为48学时不变,理论课由原来的38学时减少至36学时,实验教学由原来的10学时增加至12个学时。36学时的理论课包含了单级运算放大器、差分运算放大器、无源/有源电流镜、基准电压源电路、开关电路等多种电路结构。12个学时的实验教学中2学时作为eda工具学习,留给学生10个学时独自进行电路设计。从而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课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而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根据调研结果,分析目前集成电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出“4+3+2”专业课程体系,并对专业课程讲授内容进行优化。从而满足我校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培养实用创新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段智勇,弓巧侠,罗荣辉,等。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5)。

[2]方卓红,曲英杰。关于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7)。

[3]谢海情,唐立军,文勇军。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电力教育,,(28)。

[4]刘胜辉,崔林海,黄海。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2)。

[5]杨媛,余宁梅,高勇。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

[6]殷树娟,齐臣杰。集成电路设计的本科教学现状及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4)。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六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建立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言语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言语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可根据语文学科思想性和工具性的本质以及实用性与伦理性的特性,以语言文字为核心,教给学生各种专项能力,它不应是对中学语文的补充,而应注重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回应和衔接,拉开与中学语文教育应有的距离。大学语文应是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梳理、激活,是在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和总结。

笔者以为,模块式教学可以弥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这些不足。“模块”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加拿大“cbe”模式中的概念。

这个模式可归结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把职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用课程模块一一对应,用活的课程模块与多方向的专业对应。它是根据专项能力的最终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项要求,按照职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能力而确定的教学单元。可以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分解为相互融会的四个模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

(一)语文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常识)。

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体常识、文学常识等,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所学的文学知识的梳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系统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大致能指出各个朝代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与得失,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此模块在教学中可结合专业特点添加如下内容:。

汉字书写基本知识与训练(书法史、书写意义、楷书与行书的书写技巧等)对文房四宝,欧、柳、赵、文等书法名家,以及篆、隶、楷、草、行等书写形式,如何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均作简要介绍。在训练中,可采用摹影、描红、对帖、背帖、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从硬笔到软笔,从楷书到行书,从一般字体到名家名作,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口语交际训练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重要的交际作用,一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人沟通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应有意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搞集中突击,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教学中,可以将口语交际训练分解为:(1)普通话能力训练(面对不同身份、性别、年龄、熟悉程度的谈话对象得体地提出问题、回答间题的能力);(2)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有准备的和无准备的);(3)演讲和论辩能力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既教给学生知识,也教给学生训练方法,如声韵发音练习、声调练习、蓄气换气练习、儿化韵练习、说绕口令、口才得体性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思维性训练等并联系学生的专业进行实际模拟教学。

(二)阅读与鉴赏模块。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说有关文艺学的种种知识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归宿应该是鉴赏和批评,也就是说,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高职大学语文课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由专业教师轮番讲授,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文学、艺术名著,在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们进行心灵对话的同时,丰富情感,升华境界,使他们关注社会、人生、人性、人类、自然等等,并在充满诗意的描述中,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开放性的文学艺术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达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阅读与鉴赏模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是为形成一定文学、文化素质而必须研习的作家、作品及学术界对它们的权威阐述;另一组是为达到阅读鉴赏、写作等能力目标而必须研习的概念、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主要讲授那些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介绍作者、作品的背景、风格等一般常识。学生可从教师深人讲解剖析作品、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在匠心独运的分析环境描写、情节设置、细节编排、场面描绘、感情流露和思想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情感、艺术、精神上的充分享受,在此基础上,完成字、词、句、修辞、逻辑、篇章的学习,提高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此类课可以借助于文学讲座、评论、阅读指导、读书报告、播放录像等形式,努力实现文学的立体传授与立体接受,并进行辅导、答疑、讨论,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写作训练模块。

高职学生尤其要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高职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应以中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写作上。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写作训练模块包括常用文体的写作(如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应用文的写作,重点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小论文、研究报告、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典型例文的评析和实训演练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实现课堂写作和实践的互动。如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先集中讲解写作知识,然后利用学生调研、实习的机会,写出系列应用文,即调研、实习前写通知,调研、实习回来后写总结,并结合调研内容、实习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写竞聘报告、求职信、请柬、演讲稿、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资料搜寻模块。

信息资料搜寻模块包括科研方法介绍、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专题研究资料的查询)、现代网络信息资料的查询等,重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瞄准学生的终身教育,二是瞄准学生的就业,三是瞄准学生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具体地说,就是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品格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者。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之路,应注重能力训练的交叉与循环体系,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就是指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把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地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有见解、有情感、有追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七

摘要:改革我院高职护理专业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护士就业能力,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论证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优势。

关键词:执业考试;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

护士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注册制度是世界各国护士管理的成功经验。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护理进入了一个加速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我国护理教育的开展由于多种原因,发展的速度缓慢,管理质量落后世界发展的步伐。2010年7月1日执行新的护考大纲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考核,增加了护考的难度。护士执业考试资格制度的不断完善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目标。纵观国内外护理教育及执业考试现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家护考综合能力测试要求,通过不断变化的护考大纲和历年护考情况,深入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客观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规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毕业生护考通过率、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护理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通过此项研究,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育与执业考试接轨并为临床提供优质合格的护理人才的教学模式,在全分院乃至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服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教学对象为本院12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12级高职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挑选2个班作为普通对照班,另外2个班作为实验班。我院同级所有学生均经招生统一考试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分布和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差异。

1.2教学方法。

普通对照班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班将采用新的理论教学模式,尤其在理论教学中密切结合护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结合历年考点进行串讲,教学中每一章节每个内容都密切结合护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历年考点串讲,实验教学和考核中密切结合临床实际。1.3评价指标实验结束后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等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

2结果。

2.1两种教学模式执业考试通过率成绩比较。

3讨论。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我国目前研究针对高职院校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极少。本课题重点解决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考试及临床实际脱轨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没有统一的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模式,通过对现有的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在护士执业考试和新世纪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下,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实行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此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护考大纲及历年护考情况、相关病案融入常规教学及考核中,同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改革教学模式及考核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护考通过率和就业能力,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就业岗位对高职护理人才标准的需求。本课题研究主要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与学生“取证”的内容和要求相对接,推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在护士执考通过率上两班虽没有明显差异,但用人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显示,用人单位对实验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对照班。

本课题是针对当前全国各类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与执业考试、临床实际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若能广泛推广,对于提高本校应届毕业生护考通过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凌玉.我国护士执业考试的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6).

[2]汪存友,于嘉元.于惊涛;美国注册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线设定概况[j].护士进修杂志,2008,(16).

[3]潘晓锋.从护士执业考试谈改进护理专业教学方法[j].广西教育,2008,(9).

[4]陈红,郭兰君.护理职业教学中融入执业考试大纲的尝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7).

[5]吴晓璐.试探资格考试下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4).

[6]杨雯,姜安丽.国外护士执业准入管理的现状及其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17).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八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等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层教学的基本阶段,指出了如何对学生分层、对教学方式分层,以及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这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等数学;必要性;分层教学;教学方式。

高等数学作为独立学院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数学知识在各专业方向的作用愈发凸显。怎么培养一个能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学生,而作为数学课,在学生学习成才的过程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些都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而分层教学是对这个原则的最好实施。如何在独立学院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导下,为了提高全民的受教育面,我国各高校开始扩招。扩招带来一定的好处,让成绩普通的孩子都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全民素质;但另一方面,各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和高职,招进来的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性大。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由于教育背景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等方面都导致在大学数学的学习中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所以采用同一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满足当今高等数学的要求,分层教学在这个状况下应运而生。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数学素质差异的状态,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学有所得,而不会出现基础好的孩子“吃不饱”,基础差的孩子“消化不了”的状况。这样正确处理好学生对知识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的关系,以便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基本阶段。

1.对学生分层。分层教学最基本一环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分成a,b两层,a班为提高班,b班为基础班。在此根据一些研究和在本学院的探索实施,提出一些建议。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接受分层教学,应该在班主任及辅导员的指导下公开分层,重点向学生讲解为什么数学教学需要分层,分层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什么好处,数学对各专业的重要性等等,为了真正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分层教学势在必得。我们要从各方面做好学生的思想疏通工作,不要让学生从心里抵触,更不要让学生有伤害自尊的感觉。其次是对学生分层的具体实施。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一锤定音,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个人意愿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第一,学校在入学初进行一场数学能力考试,将这次考试和高考数学成绩结合起来,度量学生的数学基础,作为分层的重要参考对象。第二,尊重学生的意愿。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定义在开学初自主选择到a或b层次的班级听课,学生可以在听课时感受到不同课堂数学的教学难度、教学方式的不同,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第三,分层不是恒定不变的。有的学生在b班中成绩优异,完全可以升到a班学习。而a班中不适应的学生也可以在后期转入b班。总之,一切以学生的实际能力、真正需求作为分层的原则。2.对教学方式的分层。学生分层后,教师也得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方案,有针对性的`解决各层次学生的数学教学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对a班和b班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明确各层次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掌握的内容,拓展的内容,对各个知识点各层次教师应该讲到什么程度,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应该心中有数。高等数学是一门严谨科学的基础科目,对基础班的学生可以减少理论性的证明,重视计算能力,比如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掌握数学计算能力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应用,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班的学生增加简单的理论证明,提高数学学习的严谨度,计算能力和基础班的要求一样,在实际应用方面,可以多找一些跟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比如零点定理可以解释四角凳子在不平的地面一定可以四脚着地,比如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以解释运载火箭下落的各参数的计算,等等。通过这些训练和熏陶,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数学的广阔天地。其次,在教法和学法上,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的特点和目标的要求,也应该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以学生获得知识的最大化和能力提高的显著化为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研究型”、“案例型”、“启发型”、“体验型”等教学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和讲稿,同时科学使用现代教学多媒体,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三、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我们不能采用一卷定优劣的方式来考核。考核分为期末卷面测试和平时的过程考核,比例分别为60%,40%。在过程考核中,主要分成三个方面:1.作业:教师可以对不同同学布置不同作业,强调完成作业的独立性,要求及时交作业.教师批阅后再《平时成绩登记表》上做记录并评定等级。2.出勤考核: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教师在课堂上点名或提问,在《平时成绩登记表》上做记录并评定等级。3.奖惩制度:对违反课堂纪律比如在课堂上玩手机、说话、睡觉等的同学予以提示,不改正或累次提醒不改正的,作相应记录并适当扣分以示惩罚;对于课堂上积极发言、板演等表现优异的同学适当地加分。

四、分层教学的成效与思考。

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不及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两极分化不太明显了,平均分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符合大部份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当然,现在的工作还只是开始,如何在以后更加完善是我们一直要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独立学院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马骊.合作经济与科技..

[2]独立学院数学课程的分层次教学方法研究[j].马骊.科技信息..

[3]高校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宋秋前.教育发展研究..

[4]略论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j].祝爱武.现代中小学教育..

[5]高校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特征[j].肖川.高等教育研究..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九

摘要:高等数学课程是大学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因此,很多专家、教授等都在研究高等数学内容及教学教法,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方式。主要介绍了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探讨了目前高数教学存在的几种主要模式,以便教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进行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探讨。

高等数学作为大学课程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学好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就更为重要。高等数学学科发展的早期被称为微积分,主要由微分学和积分学两部分内容构成。后来随着学科的发展,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课程都将其名称改为高等数学。该门课程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求一元函数的导数及积分、微分中值定理及应用、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求多元函数的微分及重积分、曲线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等。无论是函数的微分、积分还是连续,这些理论的发现都是近现代数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推动着近现代很多学科的发展。同时,其他各学科的发展也推动着数学的进一步发展,比如由物理学的一个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这个公式既解决了物理难题,同时还进一步发展了数学学科。因此,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学者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哲学家、生物学家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它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对于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数学学科的支持,是发展不起来的。所以,对现代的高等教育而言,高等数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高等数学学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千年了,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很多专家学者、教授都做过相应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教育手段的多样化,目前主要的几种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形式是教师以讲授的形式为主,将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呈现在黑板上。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高校仍采用的是这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其主要内容都要通过板书体现出来,因此,这样的讲课形式能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然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又要不停的写板书,这样就会浪费一定的讲课时间,在对知识点的讲解上可能就不能过于详细。

2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模式。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高等数学的教学也随之有所改变。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教学效果,有一部分高校的数学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模式。通过在幻灯片中添加图形、声音、动画等,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的讲解教材内容。例如空间几何这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到空间立体图形,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形象的演示几何图形,但要是结合多媒体教学,就能够较为准确的画出它的立体图形,也更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堂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而言,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几何图像,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的板书工作量,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讲解课堂的主要内容。以上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然而,对于高等数学这门特殊的课程而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的主要内容,并会进行计算、解答相关数学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即更侧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同时,又由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可知,学生对于看到的知识比听到的知识更易接受。因此,传统的教学也有自身的优势。通过教师在黑板上逐步演算、推理数学定理、数学题等的过程,就在间接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题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根据数学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近些年来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某些高校的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采用,也是专家、学者热点讨论的一个话题。翻转课堂实际上就是教师提前将讲课的内容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学习、讨论,然后正式上课的时候,由学生来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并纠正、补充学生在讲课时知识点错误及没有讲到的地方,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现在仍在探讨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是否可行,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在自学高等数学内容时,会很难看懂知识点。因此,在进行讲课时,学生对知识点讲解无法讲透彻,甚至讲错。如此一来,教师就要不停的进行更正、补充,以至于耽误教学进度,并且有可能导致其他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听课效率降低。若学生基础都较好,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强,教师稍微点拨就能学会,这样的学生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巧玲,赵士银.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5):146-147.

[2]王春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20):150-151.

[3]傅苇,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32(6):6-10.

[4]闵兰,陈晓敏.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7(2):139-141.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十

[摘要]本文借助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从数学的教育作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几个方面,来研究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并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效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新建议。

[关键词]高等数学;多媒体技术;旅游管理。

1引言。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主干课程。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引进苏联教育的教材体系,高等数学课程逐渐形成了现有的、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虽然经过1958年和1978年的两次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运动,高等数学课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课程的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学数学改革浪潮,西方发达国家,也都争先恐后地对大学数学的教育体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国家教育部于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0月教育部又在北京香山召集了部分大学数学教育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举办了“数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的研讨会。此后,大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受到各方面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2]。

自国家开始实行的高校招生扩招政策以来,全国的高等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个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大幅增加,而教师数量并没有相应地得到同步增加,因此就造成高等院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人员的普遍短缺,数学教师尤为严重。为了保证学生有课上、课程有人讲,像高等数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不得不采用大班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人数一般都在150人左右,有时多达200人。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成为一个值得高校有关各方认真考虑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借助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思想,从数学的教育作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几个方面,来研究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并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能有效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新建议。

2数学与数学教育。

数学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就从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并形成了“数”和“形”的概念,但是真正产生数学理论还是从古希腊人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开始的。

多年以来,数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17世纪以前是数学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常量数学,如初等几何,初等代数;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数学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变量数学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微积分、解析几何、高等代数;从19世纪开始,数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近代数学阶段,这一时期产生出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方程、近世代数、非欧几何、拓扑学、计算数学、数理逻辑、概率论、数理统计等一大批新的数学分支。到目前为止,数学已发展成为拥有100多个学科分支的庞大的知识体系。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然而现代数学的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一般意义下的“形”与“数”的范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学,特别是现代数学,在他们的印象中往往只是一大堆符号和公式,而并不真正了解数学为何物。为简单起见,我们可以用较为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数学,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共同语言,数学是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是一种思维的工具,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不仅如此,数学还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对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观点也会产生影响,它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甚至以难以觉察到的方式无可置疑地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

数学作为一门教育课程进入学校,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时期,至今已有2400年左右的时间。柏拉图曾规定不懂几何学的人就不得进他的哲学学校。他甚至认为:“如果说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是不能用同一单位度量的,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由此可以看出,那时人类就已经把数学与教育、数学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了。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19经合组织明确给出这一概念的定义,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人才的首要标准是要真正有知识,联合国系统曾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者、决策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的`个人基本知识做过一个总结―――高等数学;在研究与发展的某一领域中的实践;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现代管理方法;外语知识;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所列的基本知识当中高等数学被放置于首位,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高等数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数学教育在提高人才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任何其它训练都无法代替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教学型大学。高等数学是旅游管理学院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国际传播学院、法政学院以及外语类各系的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涉及到微积分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4门不同的数学课程,教学计划144学时,实际教学课时约为120学时。

就旅游管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会议展览专业而言,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目前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1)国内具有同类专业的一流高等院校大都设置250学时左右的大学数学课程,相对来说上述专业的数学课程存在严重的学时不足问题。

(2)由于大学扩招而兴起的大班课堂教学,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重视课堂教学的传统,而导致了“注入式”教学方法更加流行。

(3)由于同一专业实行文理科招生制,再加上生源地的不同,造成学生入学数学水平的差距增大,这就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4)由于数学教师的缺乏,造成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从而导致教师长期无暇接触科学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更严重的是数学教师看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

(5)由于教学学时的不足,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赶进度,致使习题课名存实亡,只能在课堂上找时间多讲几个例题来代替。

(6)由于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形成了对大学数学教育的片面理解,在人们的观念里,认为数学只是“为专业服务”的工具仍然根深蒂固,严重忽视大学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素质教育作用。

现在,从数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借助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思想[3],来研究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克服和改善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堂板书教学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个特点。符号语言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同音乐利用符号来代表和传播声音一样,数学也是利用符号来表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符号语言与日常讲话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因为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符号语言是经过慎重地、有意地和精心地设计的。借助于数学符号语言的严密性、简洁性和精确性,数学家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而这些思想如果用普通语言来表达的话,就会显得非常冗长不堪。另外,数学符号语言的这种简洁性还有助于提高思维的效率。数学符号语言中含有大量的符号和几何图形,这些符号和图形常使得不懂其意义的人感到莫名其妙。因此,要想完整准确地表达和传递数学信息,仅仅依靠普通人类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数学的符号语言才能办到。由此可见,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大量的说,而且需要大量的写和大量的画。这就决定了数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借助大量的板书来组织课堂教学。

创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的客观环境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起码条件。神经生物学家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人类自然接受信息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进行的,其中视觉和听觉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占11%,因此来自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就达到94%。对于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2%,3天后下降到20%。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0%,3天后下降到10%。如果视觉和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85%,3天后下降到65%。因此从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效率来讲,创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高等数学课程是以大班方式组织教学的,每班合计人数约为140人(4×35=140),这主要是由于专职数学教师数量不足而造成的。如果数学教师不能在近期内有效地增加的话,那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由大课堂教学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黑(白)板上老师的板书、听不清老师的声音之类问题,就会更加严重。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是走出这一困境的一个最合适的办法。

随着办学设施的逐步改善,学校已经建成一些多媒体教室,配置了计算机、多功能投影仪、视频展台、有线话筒、高保真音响、影碟机以及录像机,这就为开展高等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对于高等数学课程来说,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组织课堂教学,会弥补传统教学法的某些缺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良好的视听环境。电子教案经多媒体演示后,文字规范,字体可大可小,图形直观清晰,色彩丰富,并可设置动画,视觉效果较好且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另外,高保真的话筒和音响,更增加了声音的立体效果。这些优势基本上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看不清板书和听不清声音的问题,使学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抽象数学概念和思想,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如极限概念,从图形上通过计算机对极限过程的动画演示,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个抽象的极限概念。对于定积分和二重积分的概念,经过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分割、近似代替、求和以及取极限这个重要思想。

精确直观的空间图形。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演示的空间图形和形成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精确直观地展示出来。三维空间的几何图形,如柱面、二次曲面、旋转体、曲面的截痕、球体被柱面所截得立体等等,这些特殊的曲面和立体的图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想象出全貌的。通过计算机的三维动画软件,能够直观地演示这些难以想象的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并精确地展示出来。借助图形的直观效果,有助于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概念和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电子板书的合理演示,节省了数学教师的大量板书时间,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内容的讲授上,进而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全面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良好的视听环境、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和精确直观的空间图形,极大地增强了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上进的愿望,继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

提高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从认真备课到吃透教材,从钻研教学课件到制作体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电子教案,都需要去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另外,对于一般的数学老师来说,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个准备的过程无疑会大大提高数学教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工具,它也具有两面性。如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到好处,那么就能够成功解决目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如果使用不合理得当,也会出现一些传统教学中的常见的问题,如满堂灌现象,特别是由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加大和节奏加快,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难以真正吸收和消化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数学思想和知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翻开国内的学术期刊,不难见到有关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文章,但这些文章大多数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很少有人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来有效地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院校主管、数学教师、接受教育的学生,各施其职,各尽其力,通力合作才能够奏效。

具体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一是有关各方对数学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高等数学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主要课程,而数学工具可用来处理和解决本学科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化问题和逻辑推理问题;数学是学生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而理性思维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数学是学生接受美感熏陶的一条途径,而美学四大中心构架(诗词、音乐、造型和数学)之一就是数学;数学是学生从事一切科学研究的共同语言,而数学语言会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二是各级管理机构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教师积极从事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使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使通识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是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自觉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指导数学的教学活动,敬岗敬业热爱学生,设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真正地认识到学习高等数学对他们日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而树立终身不断追求学问的理想。

四是学生要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并能够认识到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渐养成探求问题的习惯。如果这些前提条件能够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的话,那么经过有关各方的努力,有效地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为加快我校向多学科综合型大学发展的速度,跟上国家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尽快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建议有关各方转变对数学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更新大学数学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数学素质教育,健全大学数学教育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大对大学数学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大学数学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配套政策,使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大学数学课程必要的教学课时,设置数学课堂合理的学生人数,为数学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良好环境,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萧树铁,谭泽光,曹之江,朱学贤.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数学研究,2000,3(3):5-9;2000,3(4):6-11;,4(1):4-12;2001,4(2):6-10.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3:4-9.

[3]盖伊・莱弗朗索瓦兹,佐斌,等译.教学的艺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21.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十一

我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因为我校学生为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数学成绩普遍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形成了学生从心理上怕学数学,导致了恶性循环,也给教师上课造成了困难,学生怕数学,教师怕上课的困难局面。过去的两年是学校“改革之年,创新之年”,在这样背景下数学教研室以学院改革创新为动力,对《高等数学》这门公共课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对课程知识点遵循“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形成“两个突破,两个衔接”。“两个突破”是指突破传统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思想,根据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思想。“两个衔接”是指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相衔接和与目前我校高职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相衔接。通过研讨,高数改革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1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消化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基本的运算,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课程难点: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比较抽象,数学思想比较难懂,数学方法比较灵活,运算比较复杂,由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不牢固,往往导致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差,因此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差。

2解决的主要问题。

2.1建立了特色鲜明的高等数学内容体系。

对于传统数学是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组成,但是这三门课程都有自身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制有限、学时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数学教学时数内,很多职业院校一般通行的作法是简单粗暴快的“减学时,砍内容”。我们的做法是将三部分知识整合,并与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讲授不同的章节,服务专业,设置公共模块和选学模块,为服务学生开设网上选修课,构建了新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并自己编写出了一门教材,业已出版发行。

2.2实现了对传统高等数学教学思想的转变。

高等数学教学长期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的模式一直制约着数学教学的改革。教师对教学也是秉承老的思想,只注重数学知识讲授。一说数学改革,有的教师就会认为数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会被打破,改革难以开展,而我们的改革思路是借鉴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三个阶段式”的教学新模式,它既可以详细地阐述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案例,又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只注重数学知识讲授的弊端;它既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积极性,又改造教师思想,教的有成效。

2.3采用典型案例教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师注重收集整理与学校各专业结合紧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数模试题,并及时有效的反映到教学中来。集中骨干教师原创了大量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数学案例,使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采用典型案例的教学方法,加强了数学知识和专业的针对性。

2.4利用混合式教学,更新了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制作了大量动画、图形和典型案例库,利用学校千兆校园网络,开发了世界大学城、电子书包的专业学习空间,建设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另外,利用网络平台“世界大学城”与学院“电子书包”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业余时间在线上线下进行学习交流。使得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得到保障。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更新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

3改革的.主要特色。

3.1重基础,强应用,改革了教学内容。

教研室通过组织“数学在电信、经管类各专业中的应用”的专题调研,了解到部分文科专业、特别是管理类专业对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工科类专业、特别是电信类专业对数学的教学的需求,增强了数学基础知识,降低理论要求,选取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内容模块化,将应用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强化数学在各个专业中的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将数学知识的讲授与数学建模典型案例(生活或专业课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使得长期困扰《高等数学》教学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法,也改变了学生觉得学习高等数学是无用的观点,丰富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思想。

3.3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板书、作业和辅导答疑。现在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高等数学可以利用计算机和手机的计算、绘画功能,使得数学知识形象化,增加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与定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可以实现传统加现代的教学手段,实现课上课下和线下线上,面对面和线对线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4改革特色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试点到全校各专业的推广,坚持“研讨—改革—实践—再研讨—修订—再实践”的方针,切实提高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4.1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通过利用数学知识对典型案例或数学模型的解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需要的课程目标。课程基于互联网的海量学习资源,采用案例教学(或isas项目教学法)法引导学生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

4.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拟合、矩阵运算、傅里叶级数换等拟合二维图像、三维图像等,课程内容上结合专业信息化发展,创新性地引入专业数学软件教学,大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学生和后续课程教师的充分肯定。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改革的道路还很长,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年认真的教学研究,数学课程才能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使得数学课程充满活力,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成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8).。

[2]常安成.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14).。

[3]李艳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创新[j].菏泽学院学报,(2).

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热门12篇)篇十二

目前,普通高校重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注重实践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是普通高校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学生还没有旅行社实习的经历,缺乏对旅行社的深刻认识,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无论老师讲的如何精彩,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因此,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重理论轻实践。

这是这门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用大部分的时间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实践的时间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只有理论部分,没有实践实训部分。这样导致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缺乏相应的实践实训教学内容,只有课堂的理论教学部分。第二,该课程使用的教材大多还是传统的纯理论介绍。比如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戴斌等人主编的《旅行社管理》(第三版)为例,这本教材是大多数老师首选的教材,其内容侧重管理理论,有关计调和接待的具体业务基本上没有涉及。第三,任课教师缺乏旅行社丰富的工作经验,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虽然可以邀请旅行社的相关人员来讲课,但这只能是临时之举,不能保证长期的延续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方法。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采用了案例讨论的方式,但是学生缺乏课前的准备,效果并不是很好。还有的老师组织学生到旅行社参观了解,但基本上也是走马观花,收获不大。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语言表达、组织、合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

(三)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要想取得较好的课程改革效果,需要提高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行。从老师方面来看,如果教学任务重,还要上其他的课程,这样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教学改革的。再加上老师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职称评定看重的是科研而不是教学,只要学生不向领导反映情况,教学改不改革无所谓。从学生方面来看,有些学生抱着只要能拿到学分就行的心理,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再加上学生所学的课程较多,还要忙于考级、考证和参加各种学校的活动,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

(四)学校的支持还不够。

课程改革仅靠老师和学生还不行,必须还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才行。有的学校虽然设有旅行社模拟实验室,配有相关的旅行社模拟软件。但是,模拟实验室面积较小,设施少,资料缺,无法满足多班级多人数的需要。另外所用的软件是教学版,缺乏真实的数据输入,学生只能了解业务的大概流程,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虽然有校企合作的旅行社,但由于规模偏小,能够接受的人数有限,主要实习内容是带团业务,学生无法亲身接触旅行社其他的具体业务,这样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包括的内容较多,常见的是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除了这些还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面就这些主要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大多普通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把旅行社经营管理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以乐山师范学院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为例,其旅游管理专业具体选修方向包括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与导游、旅游营销与策划和会展与商务旅游。无论哪个方向,都应该掌握旅行社经营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该方案把旅行社经营管理定位为理论性课程,3学分,每周3学时,总共48学时。这种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脱离了行业发展需求,必须要进行修改。基于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旅行社的组织设计、营销管理、接待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战略管理等基本知识;掌握旅行社设立与申报、旅游线路的设计、旅行社的发团和接团、旅行社门市接待等基本能力;使学生具备旅游管理的基本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能够胜任旅行社工作,成为高素质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该课程需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概论等课程后开设,最好把时间确定在第三或第四学期,每周3学时,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实训16学时。

(二)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按照传统的教材来讲,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应该打破按照章节来设计的传统授课模式,而是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教师讲授为基础,学生学做为主体,围绕旅行社业务转化的项目任务而展开。具体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础、业务和管理三大模块。基础部分包括认识旅行社和旅行社的设立,业务部分包括旅行社产品的开发、旅行社产品的营销、旅行社的计调业务和旅行社的接待业务,管理部分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战略管理,详细的教学内容设计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旅行社的计调和接待业务,应该让学生多参加实践实训,加深对旅行社的认识,为以后的旅行社方向或导游方向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学生先修了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老师在讲授相关章节的时候,就应该减少基础理论的导入时间,采取案例讨论法直接切入正题。

现有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开放式、研究型”、pbgs、cdio、实践、多元化等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各有其特点,有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要求比较高;有的要求组建团队,完成相关任务;有的要求学校、旅行社、老师和学生多方紧密配合,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鉴于此,笔者倾向于pbgs的教学模式,即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实训任务,这些实训任务具体的内容见表2。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引入竞赛的机制,事先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老师和同学共同来担任评委,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较多,主要包括项目、参与式、作业、案例、情景模拟、模块式等教学等。在这些教学方法中,笔者倾向于项目教学法,即师生为完成某个任务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旅行社产品的开发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老师讲解有关旅游线路设计的有关知识,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并提出相关的要求。学生设计好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目标市场的信息。学生还要深入到旅行社搜集相关的旅游线路,到旅游目的地搜集好有关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信息。接着确定旅游线路的主题和名称,制定相应的旅游行程,安排好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参照旅行社旅游线路的样式,设计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最后,学生把文档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结束后由老师分析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旅游线路。

(五)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效果。可以参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对该课程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确定一个课程负责人,该负责人是主讲老师,除了具备相应的职称学历与专业背景知识外,还应该具有旅行社行业从业的经历,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接着要组建一个教学团队,其人员选择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在年龄和职称上要注意衔接,专业知识和教育背景要形成互补,这样才能实现分工协作,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最后,这个教学团队定期组织课程改革讨论,相互听课,外出学习进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另外,还应该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撰写教学改革论文,编写理论或实训教材。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还可以考虑聘请旅行社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加入教学团队,承担部分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想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需要这个系统内各个要素的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才行,所以,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方面。

学校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首先,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可以考虑建立符合教学需要的旅行社实训室,邀请校外旅行社的人员来进行专业指导,配备相关的营业设施,做到和实际的旅行社相差无几。长期保持和校外的旅行社合作,保证资料的及时更新。另外,学校对教学改革效果好的老师进行奖励,激励老师重视教学改革。其次,学校应该制定规章制度来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鼓励老师进行教学改革,赋予老师更多的自主权。比如教学地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形式,课程考核的方式等方面完全由老师自己来确定。另外,在职称晋升制度方面,对课程改革积极、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应该给与适当的照顾和倾斜,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教学。

(二)老师方面。

老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首先,老师要转变观念。高校老师不能只是注重科研不重视教学,应该是教学和科研并重,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老师的作用应该由过去的单纯讲授转变为现在的以指导为主,讲授为辅,老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其次,应该长期到旅行社挂职或兼职,提高实践能力,充分了解旅行社的具体操作实务,为学生亲身示范,把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双师型的老师。

(三)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学改革的受益者。首先,学生要改变观念,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调查、搜集相关资料、设计旅游线路、操作旅行社管理软件、旅行社情景演练等事情,自己的综合能力自然就得到培养和提高。其次,时间上要有保证。尽管学习任务重,参加的活动多,也要抽出时间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再次,确定合适的人选来当小组组长,充当好组织者、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随时保持和老师的信息沟通,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完成任务。

相关范文推荐

    迎端午扬传统大全(14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够展现作者的才华和悟性,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吉林延边地区,端午节均有吃打糕的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专业14篇)

    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安排和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会计记账实践报告心得体会(模板23篇)

    心得体会是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经历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样本,希望能够成为大家写作的参考。

    高二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专业17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对将来工作的展望,对班级教育发展的思考。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中体现了多位班主任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提倡节约粮食的倡议书(优质23篇)

    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词汇和短语,从而使我们的写作更加丰富多样。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借鉴和学习。公司各部、室:一粥一饭当思

    安保部年度工作计划表(实用23篇)

    通过工作计划表,我们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提高生产力。以下是一些高效工作计划表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1、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公

    小学副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大全(13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也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展望。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班主任工作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

    校长军训结束讲话稿范文(22篇)

    讲话稿的写作需要考虑到听众的需求和特点,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以下这些讲话稿范文是作者经过反复修改和润色后的成果,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xx学院首长、各位

    小学教学培训心得(精选21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我们可以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借助以下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写出一篇卓越的总结。全区四—六年级语文老师

    陋室铭字读后感(通用12篇)

    读后感是一种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与书中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让思想从书本上升华到生活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