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MJ笔神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具备可操作性,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和任务安排。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和示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教学计划。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一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把握有关证实和判定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熟悉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定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实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定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实,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非凡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熟悉.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本质,把握单调性的证实.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实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实,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实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熟悉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熟悉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熟悉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实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非凡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开始,逐渐让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时,就比较轻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方案。

1.使学生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回会利用定义判定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非凡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函数奇偶性的判定。

难点是对概念的熟悉。

教学用具。

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

它是反映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函数的另一个性质.从什么角度呢?将从对称的角度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学生可能会举出一些数值上的对称问题,等,也可能会举出一些图象的对称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函数具体化,如和等.)。

学生经过思考,能找出原因,由于函数是映射,一个只能对一个,而不能有两个不同的,故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关于轴对称.最终提出我们今天将重点研究图象关于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从形的特征中找出它们在数值上的规律.

二.讲解新课。

2.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学生开始可能只会用语言去描述: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函数值相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比较得出等式,再令,得到,详见课件的使用)进而再提出会不会在定义域内存在,使与不等呢?(可用课件帮助演示让动起来观察,发现结论,这样的是不存在的)。

从这个结论中就可以发现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成立.最后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给出定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予以提示或调整.

(1)偶函数的定义:假如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叫做偶函数.(板书)。

(给出定义后可让学生举几个例子,如等以检验一下对概念的初步熟悉)。

提出新问题: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同时打出或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研究)。

学生可类比刚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的定义:假如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叫做奇函数.(板书)。

(由于在定义形成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故可以先作判定,在判定中再加深熟悉)。

例1.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1);(2);。

(3);;。

(5);(6).

(要求学生口答,选出12个题说过程)。

解:(1)是奇函数.(2)是偶函数.

(3),是偶函数.

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解决问题,指出只要举出一个反例说明与不等.如即可说明它不是偶函数.(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再次熟悉到定义中任意性的重要)。

从(4)题开始,学生的答案会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做评述.即第(4)题中表面成立的=不能经受任意性的考验,当时,由于,故不存在,更谈不上与相等了,由于任意性被破坏,所以它不能是奇偶性.

可以用(6)辅助说明充分性不成立,用(5)说明必要性成立,得出结论.

(3)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板书)。

由学生小结判定奇偶性的步骤之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在刚才的几个函数中有是奇函数不是偶函数,有是偶函数不是奇函数,也有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那么有没有这样的函数,它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呢?若有,举例说明.

例2.已知函数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求证:.(板书)(试由学生来完成)。

证实: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

=,且,。

=.

即.

(4)函数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板书)。

例3.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1);(2);(3).

由学生回答,不完整之处教师补充.

解:(1)当时,为奇函数,当时,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当时,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当时,是偶函数.

(3)当时,于是,。

当时,,于是=,。

综上是奇函数.

教师小结(1)(2)注重分类讨论的使用,(3)是分段函数,当检验,并不能说明具备奇偶性,因为奇偶性是对函数整个定义域内性质的刻画,因此必须均有成立,二者缺一不可.

三.小结。

1.奇偶性的概念。

2.判定中注重的问题。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2.函数的奇偶性例1.例3.

(1)偶函数定义。

(2)奇函数定义。

(3)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例2.小结。

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4)函数按奇偶性分类分四类。

探究活动。

(2)判定函数在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实.

在此基础上试利用这个函数的单调性解决下面的问题:。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二

班级:豆豆班人数:32教师:凤先艳一、二、活动名称:学习分类设计意图: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知识能力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局限性,同时,孩子早期接触较多的颜色主要是红色和黄色,因为它们色彩鲜艳、对比明显,生活中处处可见,易被幼儿分辨、接受和喜爱。针对这些特点,本活动设计了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大小物品及红绿颜色分类的游戏,帮助幼儿区分大小和红黄色。并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减低幼儿的学习难度,使幼儿在玩中自然感知、理解学习。

三、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不受物体颜色、形状的影响,学习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能够区分大和小;

2.在分清楚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能够区分红色和黄色;

3.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及对分类活动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红绿纸鱼大小鱼缸各一个2、5张作业单。

五、活动过程:

起游进教师。

2、教师将两个大小不一的鱼缸展示与黑板,然后让鱼儿们自己游回家(教师需引导:大鱼的家在大鱼缸,小鱼的家是小鱼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大小。

3、教师将颜色不一的鱼缸展示与黑板,然后让鱼儿们自己游回家(教师需引导:红鱼的家在红鱼缸,黄鱼的家是黄鱼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大小。

4、把幼儿分成5组,每组发一份作业单,然后把大小不一的红黄鱼分给每组,让孩子自己区分大小、红黄。教师观察并适当引导。

5、教师小结。

1、情景导入:教师当鱼妈妈,幼儿手拿鱼儿当鱼宝宝,鱼宝宝跟着鱼妈妈一。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三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8和9的顺序及基数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8和9基序数的含义及区别。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教具准备】主题图。

圆片卡片计数器。

直尺。

水彩笔。

小棒。

一、谈话导入:

1、老师今年27岁,谁能告诉老师今年你几岁?2、7岁的小朋友请举手。(少数同学举手)3、8岁的小朋友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手)4、9岁的小朋友请举手。(有三人举手)。

5、我们刚读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家彼此的年龄都差不多,一般是7岁或8岁,最大不超过9岁。

6、(问一个7岁的小朋友)明年你几岁?

7、为什么明年是8岁,而不是9岁呢?

8、(又问一个8岁的小朋友)那明年你几岁?

9、为什么呢?

10、小朋友们说得太精彩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生:(齐)想!

二、创设情景:

(师出示教材53页主题图)。

1、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3、你是怎样数的?

(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1、2、3、4……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树图片,并板书8。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继续数出8个小朋友、8朵鲜花、9个人、9盆花、8个大字、9只蝴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写上数字。说的好的小朋友每人奖给一朵小红花。)。

4、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

5、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

7、聪明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幅图上事物的数量都是几和几?

8、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8和9。(板书)。

9、动手摆8和9教师:你们可真有办法!那咱们来比一比谁会数圆片,好吗?请小朋友拿出8个小圆片,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10、用8和9说一句话。

三、探究新知:

1、老师这里有两张点子图,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数一数,每张点子图上有几个圆点子?

2、大家同意吗?(在点子图下分别板书8、9)。

你数的又快又对,老师奖给你一只热爱学习的“大熊猫”。

3、那你们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给老师表示一下8吗?

4、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数一数他(她)是不是伸出了8个手指,伸对了的向老师摇摇手。

5、再来表示一下9?

6、同桌互查,表示对了的给自己鼓鼓掌。

7、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今天的这两个数字朋友,你看“8”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

10、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有8和9,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

1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拨了几个珠子?(师拨珠子,生轻声数)。

14、很好,再来观察,我再拨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呢?它比8多几?

15、(回拨,9个珠子拨走一个还剩几个?再拨走一个呢?让学生体会8比9少1,7比8少1。)。

17、(出示直尺图)看,它是谁?

18、尺子朋友说话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你们能很快的在我身上找到数字8吗?

19、好,你到台前找到8,指给大家看!20、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8的位置吗?

21、说的真准确,奖你一只“大熊猫”。不客气,你真有礼貌!

22、谁能按照他的样子介绍一下9的位置?

23、真不错,也奖你一只“大熊猫”。

我们知道:在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面的数越怎么样?

24、那你们能把我们到现在认识的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

25、能从大到小再说一遍吗?

26、尺子朋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夸奖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高兴吗?

28、贴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7、8、9的大小)刚才在比较大小中,小朋友们表现很出色,所以,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7个小朋友到台上来。

29、如果我想让台上站8位小朋友,还缺几个?你愿意补上来吗?

30、如果我需要9个小朋友呢?还需上来几个?

老师要向大家宣布:这9个小朋友将代表我们班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那运动员们合格吗?我们来考验一下他们。

31、运动员们注意了!听口令:请左数8个运动员向前跨一步,请左数第8个运动员向大家招招手。

32、运动员们很合格,咱们再来检查一下啦啦队成员。

33、谁能到台上和右数9个运动员握一下手,鼓励他们在运动场上为班争光!谁能代替老师把这面小红旗交到右数第9个运动员的手上。

34、很好,你被选为啦啦队长。

我们已经认识了8和9,如果还能漂亮的书写8和9,那就太厉害了,想学吗?(师范写,生书空,然后描红,最后在田字本上分别写两个)。

(1)指导8的书写你们看8字像什么?

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再出示田字格,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35、写完的小朋友,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一下,如果你认为他写得很好,就表扬他说你真棒!如果你认为他还需努力,就鼓励他说你要加油!

四、训练与反馈: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54页的内容。

1.完成练习八第1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2题,并集体订正。

(一)我能走迷宫。

1、想一想按照数的顺序走回家,都可以怎样走,请拿出学具单用彩笔画一画。

2、小朋友们都已经画完了,谁一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也就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画的。

3、我能当老师。

师:非常棒!下面让我们排排队,现场提问。(部份学生带上头饰在前面站成一排)。

(二)我能解问题。

多甜的糖葫芦呀!你想要哪一串?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一串。

五、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你认为这节课哪些同学表现得最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同学们你们信吗?数字当中的奥秒真是神奇无比,其乐无究,让我们一起在数字王国中努力探索吧!

【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四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1: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1.提问2:方程是什么图形?方程表示什么图形?任何圆的方程都是这样的二元二次方程吗?(通过此例分析引导学生使用配方法)2.方程什么条件下表示圆?(配方和展开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完成,教师最后展示结果)将配方得: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方程分类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3种情况,即圆的一般方程表示圆的条件。从而得出圆的一般方程式:

4.由学生归纳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三)例题讲解,深化新知。

例1.判断下列二元二次方程是否表示圆的方程?如果是,请求出圆的圆心及半径。

(1)(2)例2.求过三点a(0,0),b(1,1),c(4,2)的圆的方程,并求这个圆的半径长和圆心坐标。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所学知识点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五

1.初步体验数量比1多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6的分解、组合。

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分合号”

彩色小棒(数量为人数的5倍,可用彩纸卷成)

1.教师:小朋友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米奇请我们去他的妙妙屋做客。我们现在就坐汽车去吧!

2.师幼开汽车进入活动室。(播放课件2(妙妙屋)

1.学习6的分解、组合。

(3)我们请米奇帮我们来分一分吧,看一看他和我们分的是不是一样的!

2.学习记录6的分合。

(1)教师:怎样把大家分“6”的几种情况记录下来呢?

(2)教师介绍分合符号,示范规范的分合式及读法,如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播放课件3和4“分苹果”)

(3)请幼儿读一读6的分合。(播放课件5)

1.教师:米奇要做一些有趣的方向盘,我们一起来制作方向盘吧!(播放课件6)

2.操作要求:每个方向盘上都要有6个圆点,请你说一说应该补上几个圆点才有6个圆点,再把分合式补充完整。(播放课件7)

3.教师:把“6”分成两份,有几钟分法?(教师逐一播放课件8――12)

1.教师:米奇准备了好多彩棒呀!我们一起来玩“分彩棒”的游戏吧!(播放课件13)

2.游戏:分彩棒

请5名幼儿分别举起数字6的五种分合式站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及中间,其余幼儿每人拿6根彩棒,将彩棒随意分成2份,左手中的彩棒数量为一个部分数,右手中的彩棒数量为另一个部分数。然后站到对应的那一钟分合式里。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创新点: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式教学法等。

教学用具:投影、各种准备要观察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就会有不同的形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观察物体。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让学生站在小药箱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

(有的学生看到一个面,有的学生看到两个面,有的学生看到三个面。)。

“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什么?(不管站在什么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年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看小药箱,看一看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把自己看到的面画在作业本上。

(3)同学之间互换各自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提问:如果我们从后面、右侧和下面看小药箱,又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

小结:根据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但我们发现,从正面和后面看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左侧面和从右侧面看到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上面看和从下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说明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注意: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4)让学生从右侧和背面观察变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三、练习提高。

1、书本40页的第1题。

2、书本40页的第2题。

提问: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

3、出示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让学生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正面、左侧面和上面的面画下来。

4、出示一个圆柱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5、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设计。

练习八第3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的位置。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用具:球、圆柱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开门见山,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简单立体图形组合二、学习新课。

1、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2、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前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上面看是一个圆。

3、出示书本例2的摆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

从左往右看:长方形和圆形合在一起。

从上往下看:两个圆形。

从前面看:一个圆和一个长方形。

提问:从右往左看,你看到什么图形呢?(看到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只看到一个长方形?(因为球被圆柱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有看到球)。

从后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图形?(和前面看到的都是一样。)。

从下面看,你又看到什么图形?(和上面看到的是一样)。

小结: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

从前面看和后面看是一样的。从上面看和从下面看也是一样的,从左面看和右边看也是一样的。说明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4、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3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然后分别说一说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为什么左边的图形和右边看到的图形不一样呢?(因为从左边看时,正方体被圆柱挡住了看不见。所以左右两边看的图形会不一样。)。

2、完成练习八的第3题。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设计。

让学生回家任意拿两个物体组合在一起,对家长说说从正面、左面、右面分别看到什么?

六、板书设计(略)。

第三课时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组合教学内容:书本41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小正方体的拼摆,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小正方体的拼摆,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并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创新点:小组合作拼摆,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立体图形的组合,并且是比较复杂的。

板书: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的组合二、学习新课。

出示41页的例3。

1、让小学生从左面、上面和正面观察这4个正方体,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2、让学生用四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把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画下来。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按要求摆。

面的三种情况各有几种摆法?

小结:我们仅仅依据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立体图形的形状,只有从三个方面看到的图形,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1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摆。

让学生判断,三幅平面图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观察的。

2、练习九的1、2两题。

四、作业设计。

练习九的3、4、5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六、板书设计(略)。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七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四)活动四:找球.。

三、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

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八

1.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像能力。重点难点。

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3-3=0表示什么意思?(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窝里现在一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

先让学生观察,说图意,老师引导:

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一一板书:4+0=4(4)想一想:5-0=0+0=先说算式的含义,再说得数。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0,知道0表示什么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并且学会了0的正确写法。还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将教材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0的含义。

2.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九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设计这个活动,是以幼儿看动画片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对学过的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通过拼摆图形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此年龄阶段的幼儿,认知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开放性材料,为每个儿童都能运用多中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合理地运用幻灯片,给幼儿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更有利于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大胆的思考和积极的创作欲望。幼儿喜欢动画片,幻灯片手段的可变性特点,正是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求。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为后面听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4、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支持、鼓励儿童运用以有经验进行猜想和解释;”

1.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3.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教师有目的的记录。

三.幼儿作品展示,演示老师的设计。

1.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纲要细则》中指出:“帮助儿童归纳整理经验,得出结论促成新经验的主动建构。”

2.教师也将自己的创作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3.再次讲故事《图形宝宝的比赛》。添加孩子作品为故事结局。

再次运用幻灯片手段,将孩子的作品有机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纲要细则》中指出:“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而不是以教授大量的科学知识为目的。”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十

每次幼儿一起玩玩具时,总是把很多玩具揽到自己面前,怕别的小朋友抢,嘴里还不断说:“我只有一个了,不得要我的。”他们还不知道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所以就设计了这个活动,能给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描述能力。

1.区分1和许多,初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1和许多的区别,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1.大树图片1幅,树上贴有许多桃子(桃子的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猴子头饰若干。

1.游戏:猴子摘桃。

(1)教师出示许多小猴子头饰,问:“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小猴头饰?”(许多个。)

(2)让每个幼儿戴上小猴头饰,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老师手里原来有许多小猴头饰,分给小朋友每人一个,许多个头饰分成了1个,1个,1个......小头饰。”让幼儿跟着教师说:“许多个可以分成1个,1个,1个......”

(3)教师扮猴妈妈,幼儿扮小猴,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先让小猴观察树上有多少个桃子,请每只小猴去摘一个桃子。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树上有许多个桃子,每只小猴摘1个桃子,树上的桃子摘完了,许多个桃子分成了1个,1个1个......桃子.

(4)请小猴把摘的桃子1个,1个,1个......放进大篮子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每只小猴放1个桃子,篮子里有许多个桃子,1个,1个1个……桃子合起来是许多个桃子。

2.交流活动。

请幼儿找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和许多来表示,如餐厅里1张大桌子和许多把小椅子等。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十一

1、感知3以内的数量,尝试对3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归类。

2、在观察图片和提问的引导下,探索用点卡表示实物的数量。

3、喜爱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1、教具——花的图片6张,其中数量为1、2、3的花朵两张;

——1、2、3、的点卡片各一张,分类和底板。

2、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套实物和点卡操作图片,分类盒人手一个。

一、感知图片数量,认识点子标记。

1、师:小朋友看这儿有什么?每张图片上有几朵花?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

2、师:请小朋友说说哪些花是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把一样多的花把它们放在分类盒的一个格子里。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他们都是几朵花?

4、师:(出示点子标记)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数一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

5、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上来拿一张点卡去找和它一样多的花做朋友。

二、幼儿操作活动。

1、花儿朵朵:

师:(出示点数卡片和花朵图片)小朋友看!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花朵图片,还有一些点子卡片。现在请小朋友先数图片上花朵的数量,然后将一样多的花朵放在一起。最后请小朋友选择点子卡片来表示有几朵花。

2、给点子找朋友。

师:(出示操作材料)小朋友看!这画面上有什么?先点一下每样物品有几个,再用连线的方法将和点子一样多的物品连起来。

二、交流活动:找一样多。

师:小朋友们都能找到他们的朋友真聪明!

托班计算活动——神奇的水(下学期)。

活动名称:计算活动——神奇的水托班下学期。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知不同类材料的东西。(木头类、铁类、塑料类、石子类)。

2,初步了解水的神奇力量:东西放在水里有沉有浮。

3,喜欢观察和做水的实验。

活动准备:乒乓球、塑料玩具、石子、螺丝螺母和分类盒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各类材料。

2,这个盒子里的东西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是塑料还是铁?幼:塑料。

师:对,这个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塑料做的,这是塑料类的东西。(依次分类介绍)。

二、沉浮实验。

师:对,铁沉到了税的下面。

2,浮的实验:现在我们再放一个塑料类的东西在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从塑料的东西里选一个放水里。(幼操作)塑料的东西在水的上面还是下面?幼:上面。

师:对,塑料的东西浮在水的上面。

三、幼齐操作。

师:我看到很多宝宝都在做实验,现在老师看哪个宝宝坐得最整齐,先请他拿一个东西放水里,然后告诉老师你拿的是哪一类东西?是沉还是浮。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说说这是什么类东西?幼:塑料类(依次说分类,然后分批操作)。

有趣的钮扣(小班)(上)。

活动背景:小班幼儿年龄小,而且都为独生子女,在家中事事都由家长包办,所以,至今有许多小朋友不会扣钮扣,习惯依赖成人。但是孩子虽然小,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有动手尝试的愿望,会主动接近。同时这一年龄的孩子,交往范围有了很大拓展,逐渐认同和接纳家庭成员以外的教师和同伴。动作开始协调,双手协调技能有了很大发展,逐步精细化。并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而教师利用生活中孩子生活中发现的这一事件,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而引发了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既对钮扣的外形特征、及与人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又使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通过活动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而且以此在班级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及互相帮助的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并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活动目标:

1、活动适合小班年龄段幼儿开展。

2、通过收集各种钮扣,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索,培养幼儿积极参与、大胆创造的能力。

3、激发幼儿自主想象、大胆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4、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互助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通过家长园地的途径,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并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类有趣的钮扣。

2、在家中,幼儿与家长共同说一说钮扣的外形、特点及玩法。

3、教师准备:根据孩子的兴趣,教师思考可能开展的活动。

主要活动:

游戏活动一:好看的扣子。

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句讲述钮扣的外观及用途。(如颜色、形状、花色等)。

2、鼓励幼儿与同伴积极交流。

准备:师生收集的各种钮扣、实物投影仪、视频展示台。

在家中与父母一同收集、认识钮扣。

过程:1、操作活动,幼儿自由结伴交流自己带来的钮扣。

2、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钮扣:外形、色彩、用途等。

3、教师出示与幼儿介绍不同的钮扣,进行介绍。

4、师生互相介绍,加深对钮扣的认识。

游戏活动二:好玩的钮扣。

目标:1、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钮扣玩出各种玩法。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玩法,体验分享的快乐。

准备:幼儿已与家长在家中玩过扣子、各种钮扣若干。

过程:1、幼儿实践活动:这儿有许多扣子,你想玩玩吗,看谁玩的方法最多。

2、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

3、学习同伴既新又好的玩法。

4、表扬玩法多的幼儿,鼓励大家学习。

游戏活动三:帮小兔穿衣。

目标:1、学习将5以内数量的排序。

2、继续练习扣钮扣的技能,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准备:人手一套兔子玩具(还可准备一些其它动物玩具,如小狗、小猫等),并穿一件带按扣的衣服(衣服上的钮扣数目1—5)。

过程:1、出示玩具兔子,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

2、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先帮兔子扣好钮扣再按数量的多少排序,并数一数,说一说。

3、幼儿相互交换玩。

4、师生交流评价。

游戏活动四:我设计的钮扣。

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设计各种各样的扣子。

2、鼓励幼儿积极想象,大胆绘画。

准备:自制衣服样本若干张、彩笔、剪刀、浆糊、抹布。

过程:1、出示衣服样,提问:“这件衣服缺了什么呀?”

(钮扣)“这么办呢?”(做钮扣)。

2、幼儿介绍自己准备设计的钮扣。

3、提要求,幼儿操作活动。

(1)大胆想象,设计与别人不一样的钮扣。

(2)剪好以后,粘贴在相应的位子上。

4、幼儿作品展示,介绍及评价。

游戏活动五:做钮扣。

目标:1、学习用搓圆、压扁、压模的技能制作钮扣。

2、学会正确使用辅助材料。

准备:油泥、泥工板、油泥模子、火柴棒、

大衣服样一件(贴在黑板上或活动室的墙上)。

过程:1、出示大衣服样,启发幼儿除了用画的方法,还能用什么方法做钮扣。(油泥)。

2、引导幼儿回忆钮扣的外形特征。

3、认识辅助材料,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可自做、可压模,做后用火柴棒做钮扣洞眼)。

4、幼儿自由操作。

5、幼儿将自己做的扣子粘在大衣服上,共同欣赏。

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设计思路:“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是幼儿生成活动的契机。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近期的兴趣点以及已有的经验基础,从而生成新的主题活动。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近期我班幼儿对于声音非常敏感,针对他们这一需求,故生成了“声音”这一主题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一活动中,幼儿发现玩具也会发出声音,但究竟怎么会发出声音则是一知半解,于是我便预设了“会发出声音的玩具”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玩具,旨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操作和尝试,了解玩具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愿望和兴趣。

活动过程:(一)启发提问,引起兴趣:通过游戏,引出声音的主题。(二)第一次探索:1、激发幼儿让玩具发出声音的愿望。2、幼儿探索电动玩具的发声方法。(三)交流讨论:1、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让玩具发出声音的。2、引导幼儿说出“开关”,了解开关的作用。(四)第二次探索:1、启发提问,激发幼儿帮助其他的玩具发出声音。2、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其他方法来让玩具发出声音。3、引导幼儿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进行尝试。(五)讲评:1、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2、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方法的名称,如:捏、拉、摇、敲……大家一起做动作。

托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宝宝1、2、3。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十二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辨认这些图形的外形特征,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情感,能与同伴互助友爱。

(1)请家长带领幼儿选购少量的三种形状的食品,并装在食品袋里带到幼儿园。

(2)布娃娃一个,大篮子三个,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标记一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点心盘。

(3)活动前洗手。

1、以布娃娃来做客引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小小班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布娃娃)。

“布娃娃带了几个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说说是什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幼儿拿出各自带来的食品请布娃娃品尝,并说说自己带来了哪些食品,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食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在那么多的食物里,小朋友能找出图形宝宝吗?找找哪些食物是圆形宝宝的?有哪些食物是三角形宝宝的`?哪些食物是正方形宝宝的?”

由幼儿说出某种形状的食品,然后围绕这种形状说说还有哪些食品也是这种形状的。依次说出三种图形。

3、图形食品的分类。

(1)出示三个篮子,并插上三种图形标记,表示是三种图形的家。

教师:“这里有谁的家呢?有圆形宝宝的家,有三角形宝宝的家,有正方形宝宝的家。”

(2)请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的图形食品分别放在三个篮子里,并会说短句:“我把圆形饼干放在圆的家里。

(3)大家检查篮子中的食品分放得对不对,如有放错的可拿出来让大家来讨论应该放在哪只篮子里。

4、分享食品。

老师通过提问让幼儿讨论如何与同伴分享食品。

(1)你最喜欢吃哪些东西?

(2)碰上自己爱吃的东西能不能一个人拿完?

怎样做才能让别人和自己都吃得满意呢?

(3)食品、果皮和包装纸应该放在哪里?

幼儿每人拿出一只点心盘依次到大篮子前选自己爱吃的食品。幼儿取好食品后在音乐声中自由地和同伴共享,并谈谈自己选了哪些图形的食品;也可以边吃边唱唱、跳跳,体验愉快的情感。先吃完的幼儿还可以再去挑选食物。

5、结束。

大家收拾桌面、地面,将其余的食品送给小班、托儿班的小朋友品尝。请幼儿和宝宝们睡觉。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十三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数学教案-捞铁牛。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三、深入探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4.用覆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五、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捞铁牛》。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画面上有哪些人物?简单地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打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哪个自然段写打捞其他铁牛的经过?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超铁牛?

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读。

(2)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3)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第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读。

(2)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也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回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2.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说,全班交流。

二、延伸课外。

1.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保?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

中职数学教案范文(14篇)篇十四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己阅读计算器的说明书、自己操作练习来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利用计算器不仅能给运算带来很大的方便,也给探求数量间的关系与变化带来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通过阅读,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的简单操作;能否利用计算器探究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寻找出数量的变化关系。

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可以使学生学习的重点更好地集中到理解数学的本质上来,而估算也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运算能力,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笔算、计算器和估算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项目营销策划方案(专业24篇)

    策划方案还应该明确各个参与方的职责和责任,以保证协同作战。在制定策划方案时,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成功的案例。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民的消费观念也逐渐

    志愿者协会自我介绍特长(汇总18篇)

    自我介绍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你,从而为你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便利。我相信通过这次自我介绍,我能够与大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你们好!首先我要感谢校青协

    肯德基辞职信格式(汇总22篇)

    辞职信是我对过去一段工作经历的总结,同时也是表达我的决定离开工作岗位的一种形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辞职信写作技巧和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尊敬的解经理:经多方面考

    对人生的思考论文(专业20篇)

    人生是一副精彩的画卷,总结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幅画。人生是一段旅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写一篇完美的人生总结需要用心描绘自己的成长历程。以下是一些你可能感兴趣

    党性分析报告个人分析(实用15篇)

    报告范文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工作或学习的共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为期一个月的无锡

    售后协议书双方售后合作协议大全(18篇)

    在合作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达到互补互利的效果。想要提高合作能力,不妨看看以下精选的合作书籍和文章。甲方:身份证号码:乙方:身份证号码:丙方:身

    秋季运动会致辞范文(17篇)

    运动会是一个展示学生自身技能和才华的舞台,是体现个人实力和团队荣誉的机会。看看以下是其他学校运动会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借鉴一下。老师们、同学们:xx小学20xx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总结(汇总14篇)

    通过撰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年是鼠年,本来是一个美好

    党支部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率,找到提高工作效能的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志愿者面试自我介绍优点(通用17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自信和自尊的机会,能够提高自己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感。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写一份自我介绍,可以看看下面的范文,它们会给你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