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字海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

范文是对某一篇作品、某一类作品或某一种写作风格进行模仿或借鉴的写作材料。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总结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一

它的特点是需要了解问题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状态的表现。比如观察超市货架能够得出很热销产品都在超市货架的中层。通过观察来收集资料的方法称为观察法,观察方法有直接的观察法也可以间接的靠仪器去观察,比如交通信号灯的时间控制就是通过检测人流的数据得来的。

第二种市场调查方法是提问。

我们往往采用比如提问的方法、座谈的方法、访谈的方法来进行。这种调查方法是提问,不仅仅可以了解问题的外在表现,同时也可以了解问题内在的原因,称之为是提问调查方法。

第三种市场调查方法是实验。

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来研究问题,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在这方面现在有一门学科对市场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支撑,称之为行为经济学,还有类似的叫实验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当中,有专门的软件程序可以模拟做一些市场营销的决策,称为市场营销决策的模拟。

如何做市场调查?

做市场调查首先要调查所经营的业务,开展的服务项目所属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行业规则及行业管理措施。

市场需求调查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市场需求趋势调查。了解市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项目的长期需求态势,了解该产品和服务项目是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需求前景广阔,还是逐渐被人们淘汰,需求萎缩。了解该种产品和服务项目从技术和经营两方面的发展趋势如何等等。

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访问法和问卷法。

(1)观察法是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利用眼睛、耳朵等感官以直接观察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并搜集资料。例如,市场调查人员到被访问者的销售场所去观察商品的品牌及包装情况。

(2)实验法由调查人员跟进调查的要求,用实验的方式,对调查的对象控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应的信息。控制对象可以是产品的价格、品质、包装等,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市场现象,揭示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发生的市场规律,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市场销售实验和消费者使用实验。

(3)访问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访问、无结构式访问和集体访问。结构式访问是实现设计好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的访问。调查人员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访问提纲进行访问,要以相同的提问方式和记录方式进行访问。提问的语气和态度也要尽可能地保持一致。

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有那几种?

市场调查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询问法、情况推测、问卷法等。拓展资料:市场调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怎么运用调研结果,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通过了解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企业在制订营销策略时发生错误,或可以帮助营销决策者了解当前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活动的得失,以作适当建议。只有实际了解市场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在企业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决策时,如进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2)提供正确的市场信息,可以了解市场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者潜在购买动机和需求,有助于营销者识别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为企业提供发展新契机,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就只有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及时地了解各种市场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对市场因素,如价格、产品结构、广告等的调整,去应付市场竞争。

(3)有助于了解当前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经验,为改进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信息,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市场情报和技术生产情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吸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二

实验法是透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三

mba专题研究型论文应重点体现所研究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应综合运用所学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专题研究的基础。

所谓“专题”就是围绕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而形成的相关问题的集合。专题研究类的mba学位论文主要针对某个或某类实际问题,要求mba学生独立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学员通过个人的分析见解、建议或对策,从而形成一篇合乎规范要求的论文。与普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相比,专题研究类的学位论文在保证较强的学术研究特征时,更侧重应用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或借鉴价值。

专题研究的重心是“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专题”.“专题”的基点在“题”的问题上,特点是“专”的深入、集中、专一、专注。“专题”则是指典型、特别与有代表性的问题。因此,“专题研究”就是指对典型、特别与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专注的研究。合理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写好此类论文的.前提。在论题确定后,依据相关基础理论,收集与本论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信息或数据,再运用合适的理论分析方法对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的观点、建议或对策。

从内容上讲,专题研究类mba学位论文主要应当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所研究问题的基本状况。在这部分就是要对研究对象有一个简要的说明或介绍,说明此类问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第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即要了解国内外解决此类问题的成功经验、做法或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作者对此的基本评论。

第三,解决此类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包括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等,这一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目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

第四,结论或建议。在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后,应当就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可以以建议、对策或结论的形式明确表示出来。这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自己在该论文中的创新努力进行归纳的部分。

第五,相关问题或进一步的分析。这一部分的作用是对结论或建议进行补充说明或对研究问题做出某种展望,并形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系统的对策建议。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四

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研究、参考他人的看法。

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

读的书看的论文很少,知识贫乏,是没法写论文和提出新的见解来的。

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法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去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的专著、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

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已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

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自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

论文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对这个法律问题研究成果的基本观点。

主题应力求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正确,符合法理和客观规律。

二要新颖,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人云亦云。

三要直白,不要隐讳。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越直白明确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让读者云山雾罩,看后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四是主题要贯彻始终,在文章中不能改变,应围绕中心和基本观点去写。

五是主题要简明,理论要深厚。

论证方法是说明主题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法学毕业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是立论,即确立文章的基本论点,围绕这个主题,全面阐述它的正确性、必要性和适用性。

有时,也适当运用驳论的方法,如针对某个问题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对它们进行评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具体的论述方法来看,一般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三)法学毕业论文提纲。

拟写法学毕业论文提纲的主要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构建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论文定稿后,修正或保留的提纲就变成了目录。

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而不是毫无层次、毫无逻辑联系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

法学毕业论文的初稿。

(一)运用逻辑思维写学术论文,逻辑上有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

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个别);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个别)到一般。

依靠逻辑思维所产生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自然会形成自已的新观点,写出自己的法学毕业论文,就不会只是停留于抄录他人现成的观点和材料。

(二)主题突出,论点鲜明。

(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确、简练流畅。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五

为了使研究方法更加丰富、更加合理,我们要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学前教育的学科建设,还是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都是不无裨益的,同时也是对每一位学前教育研究者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莹.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9.

〔5〕武田久夫.教育学〔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28.

〔6〕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2.

〔7〕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六

论文选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所选的研究课题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具有重要性。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定要是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而又要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能解决理论问题以推动学科发展,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多种效益,这样的问题当然就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是具有创新性。学位论文课题应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产生的新问题,以及前人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推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因此,论文选题可以是完善或创新理论与方法,也可以是拓展现有理论的应用研究领域。

三是具有学术性。论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是一个学术问题,才有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四是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要求在科学上成立并可以探究,符合发展趋势,并有一定宽度,可分解,能循序渐进,可以深入研究。

在选题方向确定后,拟定具体的题目就非常重要了。论文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可谓“干言万语第一句话”。拟定题目时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学科专业的学术要求和规范。

二是要有问题意识,有针对性,从题目表述就可以看出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三是题目大小要适度,表述简洁、无歧义。一般采取中生表达,文题相对。字数一般在25个字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o个字。

2.文献选择与阅读。

围绕研究方向领域或关键词选择文献,所选文献要尽量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大学内部治理研究”(0324)和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权威和前沿,特别是近五年的同类研究文献,要尽量“一网打尽”。与此同时,耍对文献进行编排处理,并严格按文献著录格式标明文献出处。文献选定后就要认真阅读,通过阅读文献,熟悉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主流期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论文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二是论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吗?三是论文中是否有创新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四是论文产生了新的结论或概念吗?论文的数据是否能够支持这些结论或概念?在此基础上,尽量整理出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以实现“更加熟悉前沿研究、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和形成物化成果”等多种目的。同时,通过多看文献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精炼的语言词汇。

文献阅读一般包括精读(基础文献、经典文献)和泛读(知识点、跨学科文献)两个层面。对重点文献、经典文献要精读,而且要进行解释、评论和分析。

3.研究内容与提纲。

第一,与专业相关。这是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通过毕业答辩的基本前提。

第二,与兴趣相关。论文选题既要与兴趣相关,也要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相关。“题对一生荣”。如果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就要选定较为长远的研究领域,深入持久地做下去,持之以恒,逐步培养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兴趣。

第三,适当跨学科研究。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来研究本学科专业的问题,常常能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不仅体现了创新,而且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要注重学术交流,请教不同专业的同行,善于从多角度来思考所研究的问题。

在开题报告与论文撰写前,要在充分查阅和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权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对象,尽可能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事实上,任何理论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方法的创新。对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要尽可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规范分析,确定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特点与本质。在此基础上,借助数理工具,建立分析模型,推演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化对所要研究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就要努力去构建一个创新的研究思路,设计一个创新的技术路线,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一些改进或借用,就有可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找到课题的创新点。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七

研究方法:本论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公司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探索。理论方面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广告及促销、品牌效应出发,建立了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机制,综合分析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果,辅以在实证上青岛圣元乳业营销传播的理论验证。既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也使用了丰富详实的资料给予说明,并结合数据分析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步骤及措施:

4、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提出推动汽车美容行业发展的措施。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八

三实证分析法: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包括以下六种。

1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

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

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4逻辑分析法,主要是指“语言的转向”之后出现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现代数理逻辑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对语言进行分析,并通过语言分析来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

5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是运用语义区分量表来研究事物的意义的一种方法。

6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analysismethod)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九

前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写你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怎么由来的。

2.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等。

3.你的论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哪些,大致的思路是怎样的。前言部分字数要在1500字以上。

第一章主要写你所写内容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别人的研究情况。比如哪些人在这些方面做了研究、研究的结论是什么、研究效果怎样等等。

本章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

本章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

第三章主要是写造成目前这种现状、困境的原因。若是优点或较好的地方,也可以写成形成这种较好体制或状况的原因。

本章字数在4000字以上。

第四章本行业或者你所写的东西未来发展(或别的企业、行业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

本章字数在3000字以上。

第五章针对你所提出的困境、问题、原因,提出你的解决策略或办法。

本章字数在4000字以上。也是最重要的一章。

结论。

就是你这篇论文的立论的点,最后怎样来解决问题的简要叙述。

字数在1000字以上。

致谢。

具体见参考论文,结构都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英文原文略。

二、英文翻译略。

相关阅读: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十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育更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

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如何感知、理解和鉴赏美。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千古流传的的名篇,有浪漫豪迈的诗篇,这些文学作品,就是一个个的美的世界,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审美成果和审美对象,它们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语文教师切实做好审美教学,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间接性特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提供的物象是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带有艺术家强烈的主观色彩。

因次我们在审美教育时就带有了间接性。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是现实存在是直接性,而“三千尺”却主观化了是间接性,诗歌在直接性的基础上做了夸张的描写,如果将“三千尺”改为“三十尺”,直接性就突出了,但间接性却没有了,没有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鲜活灵动的美感,艺术的趣味也就消失了。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月光”是表现直接性,而用了比喻的修辞,其中“泻”字用的最妙,境界全出,赋予月光动态,无形化为有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月光”的间接审美想象远远大于它的直接性。

中国的文章讲究“神”与“形”、“虚”与“实”的统一,“神”与“虚”就是离开了直接性二进入了间接性。

为什么审美的间接性要大于直接性?因为只有艺术的间接性才能表现出艺术形象的丰富内涵。

二、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概括性特点。

在谈到艺术特征时,鲁迅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因此,必然引出审美的概括性大于个别性的特点。

每一个艺术形象都是艺术家对积累在脑海中的无数表象进行概括。

经过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揭示出审美对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抽象出最有代表性、特征性的东西,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某一个更有血肉、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当人们在审美时,也必然遵循艺术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

因此当人们在审美时,也必然遵循艺术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这种概况性,比如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里“孔乙己”概括了被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贫苦知识分子的某些本质特征,《祝福》里“祥林嫂”概括了被封建礼教吞噬的善良劳动妇女的某些本质特征,《药》里“华小栓”概括了被封建迷信夺取了生命的受害者的某些本质特征,《阿q》里阿q则概括了被封建压迫残害得麻木不仁的贫困农民的某些本质特征。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十一

1、有关现状研究的课题,一般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

3、有关发展性研究的课题,一般可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跟踪法、实验法等。

(二)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确定适宜的研究方法。

1、要考虑研究范围的大小。

2、要考虑研究时间的长短。

3、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年龄、学识等因素。

(三)根据课题的目的、任务选择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任务偏于对象的认识方面特征(掌握知识、技能、能力、自我意识、道德认识等)或与认识关系比较密切的,易用语言描述的课题,可以考虑用调查法。也可以用测量法或实验法。

2、研究目的偏于了解对象的态度(认识、情感、意向)和行为方面特征的,例如学习动机、道德情感、气质、性格等等。为取得真实可靠的结果,可考虑运用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3、研究目的任务偏于解决教育实践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可考虑采用行动研究法、教育性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4、研究的目的任务偏于探索某些理论问题的,可考虑采用文献法、历史法、实验法等。

(四)根据研究者个人的偏好和能力,选择研究方法。

1、专业人员更适合于选择测量法、文献法、实验法、质的研究方法。

2、一线教师更适宜选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简单的实验法。

3、不同研究基础的教师选择的研究方法也会不同。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十二

(2)选题意义:关联交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已经成为许多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能够合理有效地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不仅直接决定报告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公众形象和证券市场的竞争机制。完善和强化关联交易制度的约束,提高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透明度,是限制和防范通过关联交易操纵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

1、解决方案:

(1)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对重大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力度。

(2)有必要在准则正文中明确、全面、集中地陈述有关规定。

(3)报告实体与其联营企业间的交易应比例合并、全额披露。

(4)增加关联方交易披露的方式。

(5)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

(6)增加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的方式二、研究方法本文以理论研究作为支撑,研究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弊端,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于关联方交易的研究需要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找到目前的研究动态。本文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以对关联方交易的研究作为理论基础,进而分析关联方交易的利弊。

(2)数据图表分析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各季度存货、各季度产品销量、销售毛利率的数据进行制表并分析,以及与母公司数据的比较,得出研究结果。三、前人研究成果1.学位论文金娟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来自制造业的经验数据20072.杨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思考”,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6月3.学位论文应伟华关联方交易披露问题探讨4.学位论文姚佳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监管及其效果研究2007.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十三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用哪种研究方法好,应该看哪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选择何种研究方法要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来确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的起源与发展。

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于1944年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认识和改进社会实践,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较为盛行,80年代初传入我国。

“研究”就是探索,而行动就是参与。所谓行动研究法充分肯定实践者在认识实践和在知识产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实践对理论、思想的检验作用,鼓励人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倡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参与协作,共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这种以教育实际工作者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称为行动研究法。确切地说,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的主题而进行系统研究,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科学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专业人员,目的在于建立新理论,发展新规律;另一类是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3、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一,以中小学教师为教育研究的主体。形成由中小学教师、专职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参加的教育科研队伍,教师得到专家的帮助和行政的支持。研究结束后,教师又成为成果的应用者。

第二,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的首要目标。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研究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去发现什么规律,去发展什么理论。参与研究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为课题,将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变量,在研究过程中逐个加以检验。一边研究,一边解决问题。问题初步解决也就是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三,以自然状态为研究背景。行动研究法基本以学校、班级、学生等自然状态为研究对象和背景,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观察现实中发生的现象(因变量),分析说明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自变量)相关,提出假设,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证实或否定提出的假设,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第四、以研究方法灵活为策略。行动研究不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进行对比,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即所谓“走一步,看一步”。研究者可依据逐步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修改总体计划,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改研究课题。

4、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

(1)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说为首要目标,而行动研究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封闭的,方案确定后,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易与教学实际相脱离。行动研究注意研究过程中的不断学习、探索,计划是暂时的、开放的,允许不断地修正计划,把未考虑到的情况纳入计划。它克服了研究者以主观假设为研究出发点的缺陷,使研究的问题更加客观和具有针对性。

(2)实验研究的过程是探求既定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要求。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企图寻找影响教育效果的一切因素的过程,它要求一方面按计划进行,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开放、灵活是行动研究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使行动研究更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研究客观性强,准确度高;行动研究主观性大,经验成分多。

(4)实验研究对研究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行动研究通常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和分析,对设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

(5)两种经验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的实践,它们既是科研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又是实践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同时两者又相互依赖,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二者难以截然分开。

5,行动研究与常规工作的区别。

(1)从对教师工作出现的'问题看,常规教学工作遇到问题时,只要不影响大局,一般是回避问题,回避矛盾。而行动研究则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契机,正是问题,正视矛盾,把它做为课题来研究。

(2)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看,搞常规工作只是单纯为完成当前任务而工作,重结果,轻过程,急功近利。而行动研究则即重结果,更重过程,需要借助理论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是有头脑、有眼睛的研究。

(3)从工作结果上看,做常规工作结果是获得一般教学成绩,而行动研究既获得工作上的成绩,还获得科研成果,是工作、学习、研究上的成果。

6、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行动研究做为一种教育科研方法,符合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又有其自身特点。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循环阶段,即实现“概括问题———实施研究———解释结果———反馈、概括问题”的三个循环。每个循环阶段“反馈”后的“概括问题”都是新的问题。

实施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实验工作中,通过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

(2)鉴定问题,从所发现的问题当中选择研究的课题,调查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查阅文献,作好行动研究的策划和筹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利用研究者自身的现有条件,深入研究有关文献和信息,了解、掌握“问题”研究的国内外、省内外现状,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

(4)建立假说,假说是某种行动可能产生某种结果的预测,是未经证实的结论。假说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将要采取的行动;二是对行动结果的预测。

(5)拟订计划,应遵循可行性、协调性、同步性和操作性等原则。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标题、目的、假说、被试的选择、变量的控制、方法、步骤、材料与实施工具的选择、人员与分工、经费、研究时间及研究措施等。

(6)实施行动,根据计划和研究假说进行研究行动,在行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测验等研究方法,不断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根据行动中得到的信息,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

(7)评价结果,实施研究行动结束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在专家指导下,将研究结果加以整理,得出结论,供评价行动研究效果和推广之用。

(8)反馈,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把行动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在以往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转入下一轮行动研究。

第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缺点。

优点:(1)反应及时;(2)快出成果;(3)易于应用。

缺点:(1)取样缺乏代表性,成果推广有局限性;(2)受研究者学识的限制,教育理论不足;(3)研究者自行验证结果,成果本身具有主观色彩。

第二,在行动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好研究问题;

(2)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与内容;

(3)拟定周密可行的行动计划;

(5)在行动研究中,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实验目标,修改方案与行动计划;

(6)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7)对研究结果要进行客观分析,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发现新问题,确立新课题,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十四

卡通已经在全球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伴随着现代文化工业的不断发展,卡通产业也迎来飞速发展,并被视为21世纪的经济的新增长点。卡通形象不仅在商业上有重要的价值,还是文化输出的载体。由于卡通的受众以青少年巨多,青少年的价值观仍不稳定,容易受到文化形象的影响,因此外国的卡通形象也是一种隐形的“文化武器”,有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卡通形象的研究,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更重要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存在重要的价值。

我国在卡通行业消费者群体庞大,市场潜力无法估量。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的卡通形象也有辉煌的过去。“大闹天空”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荣誉,在国际舞台上创造了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卡通形象。但是由于没有得到连续发展的机遇,后期我国在卡通形象的创造陷入停顿。在上世纪80年中后期,我国的卡通行业成为海外卡通打过的外包或加工产业链上的一环。但是由于创新力量不足,人才匮乏等因素,我国卡通形象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竞争力不足。目前我国卡通形象在全球的文化产业地位仍不高,基础还比较薄弱。虽然我国政府对卡通行业扶持力度大,也是目前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因此,中国卡通业目前仍在初级阶段,目前存在较多问题,如创意基础不足,人才匮乏,上下产业链不完善,市场混乱等各种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外卡通形象的比较分析,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和市场情况的条件下,探索和梳理我国卡通形象和海外发达地区(如美国和日本等地),探索我国卡通形象的发展道路,提出对后续行业发展的建议,能为我国的行业发展提供据测参考。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从中外卡通形象的角色选择、造型特点、个性特点和动画叙事等角度出发,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了解国外卡通形象中成功做法和发展模式,结合目前中国卡通形象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卡通形象设计的突出问题,提出中国特色卡通形象设计的`发展方向。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国内外卡通形象的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日本、美国、韩国三个国家卡通发展的模式,并对国内主要卡通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对目前中国卡通形象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指出目前中国卡通形象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也是本文最重要的内容,通过前文中比较分析的结论,论证要坚持多渠道引入资金,以创新人才为基础,以衍生产品为市场,打造中国特色的卡通形象创造思路。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查询相关论文和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研究国外卡通形象的发展模式,通过角色选择、造型特点、个性特点和动画叙事四个角度进行了探讨。采用比较研究法,对比中外卡通形象的不同发展模式和特色。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优秀的国内卡通形象的分析,研究我国卡通形象的发展方向。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十五

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意义)、附录、参考文献。

针对社会科学和商务领域的问题研究,我们传统上所遵循的研究思维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承认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用这一思维模式来指导研究的过程,容易使我们混淆研究者与决策者的地位,找不准研究者的定位。首先,这一研究思路和模式将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研究混在一起了。其次,没有突出,或者说掩盖了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和遵循。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忽略了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是一项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前提。问题的识别过程可以保证所研究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防止出现只做表面文章的情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使研究结果有说服力。当然,在此,我们并不是说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传统模式是错误的,也不否认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然而,我们觉得,这一传统研究思维模式太笼统,太注重结果导向,不足以说明科学的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研究步骤。

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运用这一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来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容易出现两个不良的倾向。一是使我们过于重视论文本身的写作过程,而忽略了论文写作背后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在此情况下,论文的写作多半是进行资料的拼凑和整合。当然我们并不能低估资料的拼凑和整合的价值。可是,如果一味将论文的写作定位在这样的过程,显然有就事论事的嫌疑,无助于问题的澄清和问题的解决,也有悖于知识创造的初衷。特别是,既没有识别问题的过程,也没有形成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甚至没有用任何可以遵循的研究分析方法,就泛泛对一个问题进行一般描述,进而提出感觉上的解决方案。这种研究结果是很难被接受的。第二个不良的倾向是上述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使我们辨别不清我们是在做研究,还是在做决策。研究通常是在限定的一个范围内,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证明或推理,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我们希望这个结论对决策者能产生影响。然而,决策者毕竟与研究者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考虑的问题与研究者或许一致,或许会很不一致。有价值的研究是要给处在不同地位的决策者(或者实践者)给予启示,并促其做出多赢的选择。因此,传统的研究思维模式缺乏研究的质量判定标准,缺乏系统性和可控性,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容易让研究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片面的终极的解决方案。

在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的实践中,我们曾试图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尝试让我们的研究生将论文的写作与研究过程结合起来,特别注重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并且要求在论文的写作中反映这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例如,2002届研究生万莲莲所写的《电子采购系统实施中的管理因素-摩托罗拉公司电子采购系统实施案例研究》硕士论文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最初探索。此论文的结构就分为综述、指导理论、方法论、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和启示等五个主要部分,运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的各种具体方法。其研究结论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因为研究者并不限于第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而是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框架,运用问卷定量调查等手段,遵循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相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又应用在其他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例如2002届龚托所写的《对影响保险企业信息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的研究》、2003届王惟所写的《对中国铜套期保值现状的研究》,以及2003届马鸣锦所写的《中国银行业知识管理程度与网络银行发展程度的关系研究》等。通过论文写作,这些研究生的确掌握了一般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步骤。以上的研究结论对教学和实践直接有借鉴的意义。在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其方法和结论都得到了肯定。据多方反馈,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十六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学前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它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研究方法可以规范和指导学前教育研究,在学前教育研究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也从教育研究方法中逐渐分化出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特别是近20年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成为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日益升温的课题。这一方面与人们对学前教育研究意义的理解不断加深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前教育研究的理论追求。

笔者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关键词,查阅了1979~的学术著作和相关期刊,试图对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作一个梳理。笔者的基本发现是,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相关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即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另一类则是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工具来解决学前教育具体问题,反映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对这些研究细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无论是在实际运用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对“方法”概念和层次的理解模糊混乱。

教育理论在其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学科知识,很多时候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借鉴。〔1〕教育研究方法也不例外,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借鉴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如哲学思辨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直觉思维的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量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定性的方法、学科研究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分类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统一的标准,众多的分类方法也不符合“排他性”或“平行性”的逻辑关系。〔2〕近几年来,一些关于方法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它们很多没有明确、系统的定义,指向较为模糊,如科学研究方法、现场研究方法、教育研究诊断方法等等。某些新旧概念之间非常容易混淆,如定性研究和质的研究,这些给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这种先天不足,并且在还没有厘清这些概念之前,就开始使用这些方法了。

除此之外,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理解也较为模糊。由于强调学前教育的实践取向和应用性原则,人们习惯于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技术和技巧,把观察法、文献法等收集资料的方法等同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或者把研究方法的外延缩小至等同于实证研究。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要从三个层面来探讨:(1)方法论层面,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包含理论基础、研究逻辑和思路等。(2)研究方法或方式层面,即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3)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层面,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的工具、手段和技巧等,主要是指收集资料的具体策略。〔3〕教育研究方法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是为研究教育规律而建立的一整套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体系,而各种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则是方法论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转化形式,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则是方法或方式的情景适应。这三个层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正如叶澜指出的:“形成科学理论的方法是一组方法的集合,而不是一个方法。”〔4〕因此,任何学前教育研究若要做得科学、系统和严谨,都要考虑到这三个层面,不能将三者简单地混为一谈。

二、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

由于缺乏对研究方法层次系统的了解,在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人们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方法的第二和第三层面,即强调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也就是说,有的研究者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持有的态度往往是“用什么”“有什么可以用”或“怎么用”,而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用”的问题,将“是否能用”作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在选择和运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方法论研究和学习的缺失是导致学前教育研究产生众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习过某种研究方法,不等于就掌握了某种研究方法,更不等于会有效地使用某种研究方法。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有效地运用某种研究方法,必须将其置于背景中,从其历史渊源、哲学或世界观基础入手,探讨这种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使用的基本原则、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研究方法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使用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率,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

综观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新的进步的教育理论取代传统的理论或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都是发端于对权威的挑战,也都离不开方法论的突破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研究方法的进步,就没有学科的发展。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借鉴、因袭或模仿某种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理论就无法在新的层次、新的规范上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认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反思研究方法论,走出自我创新和发展道路。

三、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忽视对研究方法的研究。

“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这一误区,反映在学术研究中,就是研究者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研究方法运用的探讨,而较少对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

从内容上看,这些文章大多停留在介绍某一种研究范式或某一种技术方法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极少从学科角度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进行思考,也极少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哲学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好比是沟通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它的正确运用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其规范性、科学性的理论追求,可以丰富和充实学前教育理论。因此,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缺一不可,两者只有“齐头并进”,才能推动学前教育学科朝着更科学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四、盲目地借鉴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方法。

近几年来,在学前教育领域,很多研究者热衷于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学前教育问题。这虽然反映了研究者跨文化多学科的视野,但有很多研究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既不考虑这种方法与学前教育具体问题的适宜性,也不考虑这种方法产生的深刻理论渊源,为赶时髦为突破和拓展方法而使用这种方法,结果往往只是借用新的术语和概念对学前教育研究进行表面化的装饰,产生不了具有说服力的研究。

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不能无限地夸大其作用。学前教育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具有特殊性和规定性,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研究方法必须具体化和特殊化。

五、将各种研究范式人为地对立起来。

目前,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一直以来普遍存在“重实证研究,轻理论研究”的倾向。虽然陈桂生在概括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状况时指出的“比较偏重于实证――实验科学研究的介绍”〔6〕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又有一种新的倾向在逐渐显露,人们将量化和质化两种主流研究范式等同于研究方法的全部,常常在研究中选择非a即b。这样一来导致人们将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看成是矛盾的,人为地将其对立起来;二来忽视了其他研究范式,将不能归于量化或质化范式的研究全部归入思辨或定性研究,认为思辨或定性研究无非是感性的体会感想、个人的经验总结、率性的散论杂谈等等,“无章可循”,没有科学规范,进而忽视其研究价值。

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开放性系统,对学前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应该呈现出多种形态。对于一个具体的学前教育问题,会因为切入的角度不同,运用到不同的研究范式,通常要全面深入地研究这问题不是凭一种研究范式或一种具体方法就可以解决的。再者,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对立起来,固执于某一种研究方法,会影响人们对学前教育现象的客观认识,会阻碍研究者创造性的发挥,对全面深入地研究学前教育问题是没有益处的。

为了使研究方法更加丰富、更加合理,我们要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学前教育的学科建设,还是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都是不无裨益的,同时也是对每一位学前教育研究者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莹.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9.

〔5〕武田久夫.教育学〔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28.

〔6〕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2.

〔7〕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十七

摘要:《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对于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这里阐述了课程开设现状和开设以来存在的课时安排少、授课内容浅而旧、实践教学平台尚未搭建好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希望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依据。

关键词:防灾与减灾;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年来,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不但造成巨额的社会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惨痛的人员伤亡事故。上至国家层面,下至村镇个人,这一切无不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心。高校担负着传承文明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防灾减灾综合素质强硬的人才的理想场所。而土木工程是防灾减灾应用最直接最广泛的学科和行业,该专业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体系的储备和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防灾减灾课程具有其它专业和学科都不具备的主动性、必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因此,在学校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之际,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和地方,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防灾减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防灾减灾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力求今后能抛砖引玉。

1课程开设概况。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我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基于土木工程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和爆炸灾害等基本知识之上,研究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灾害的防灾与减灾的一门学科。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通常在《工程地质》、《建筑结构抗震》、《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等课程之后开设。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系统了解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工程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培养学生初步识别、分析及解决灾害的能力,使之能与工作中遇见的常见问题紧密结合,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稳定。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14年起,我院针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了《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实施三年来,对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的积累和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2.1课时安排较少,但内容多,信息量大。

该课程共安排16个学时,1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六大类常见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爆炸灾害)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另外包括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每一种灾害都有大量的信息和案例可供分析,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涵盖常见地震、火灾、爆炸、风灾、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选择与本专业以及未来任务相关的几种灾害重点分析介绍。这样在内容安排上就容易出现厚此薄彼,有所偏倚。

2.2授课浮于单纯的内容和形式,应用深度讲授不足。

多数教师的授课内容较为丰富,也加入一些案例分析,但是案例分析和讲述紧紧局限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伤亡等客观事实方面,对于相关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讲解较少,且相同情况下的防治措施和建议论述不充分。这种情况下,会使学生对于灾害的基本认识具备了,但是对于防治灾害的具体措施掌握上还远远不足。另外,好多授课老师的讲授案例内容老旧,仍然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一些灾害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土木工程结构在当前形势下可能早就被淘汰使用了,也可能早已更新换代好几次了。这种情况就脱离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实例,即使讲授清楚了,也不具有广泛和较好的现代应用意义。

2.3实践教学开展少,实践平台尚未搭建好。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平时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强化防灾减灾的意识。但由于课程总课时较少,实践课时难以有效安排,实践环节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协调困难,导致实践平台尚未有效搭建,实践教学没有有效开展起来。

3教学改革措施初探。

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开课实情和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初步探索改革的措施,希望今后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1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安排。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领域常遇到的灾害的种类、成灾机理、防治措施及减灾技术。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掌握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在具体开展工作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课程面临课时安排少的实际问题时,教课教师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将课程的重点内容突出,并与特定的应用场景相联系,设想未来工作岗位最可能遇到的应用问题,学与用相互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2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深挖致灾原因和防治措施。

防灾减灾学科的交叉性强,常常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和多门课程,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研究内容的更新速度。再加上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许多原本可能致灾的因素得以减弱或克服。因此,一些老旧的内容和案例在现在的土木工程中并不适用了。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及时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尤其是相关的时事事件和专业领域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滚动更新课堂的教学内容,深挖事件的灾害类型、特点、致灾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使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应用领域实例和防灾减灾新举措。

3.3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防灾减灾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校现实教学中存在“案例来源”与“真实土木工程环境”相脱离的矛盾,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学院应主动与一些防灾减灾单位(如地震局台站、火灾大队、地质灾害研究所、重大灾害防治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尝试建立校内、校外两类教学示范实践平台。例如:校内平台方面,学院可以与火警中心合作建立校内实验大楼火灾与防火防灾师范基地,不仅从土木建筑结构选址、防火等级设计、防火设备设计等方面实地演示讲解火灾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定期组织各个班级的学生参加防火演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真实参与防火工程实践,零距离与土木工程防火设计结构接触,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4结语。

防灾减灾通过综合应用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及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和防治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工程灾害,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基础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2]申永江,李耀庄,冷伍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80-81.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范文(18篇)篇十八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好处。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透过自我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状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超多的信息资源,能够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透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忙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潜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奋斗在新时代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非常重要。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思考,以下是一些范文,供

    游戏化课程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

    总结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反思,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分享和帮助。以下是小刘在参加活动后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示。近年来,课程游戏在教育中扮演

    民警服务人民心得体会(优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深入思考和有益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

    每天的工作心得范文(19篇)

    工作心得是对工作过程和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在下面的工作心得范文中,你或许能找到和你相似的经历和心得,Let'shavea

    单位骨折请假条(精选23篇)

    在单位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只有各尽其责才能推动单位持续发展。如果你正在为单位总结的写作犯愁,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够帮到你。尊敬的领导:我因_

    一年级感恩的心演讲稿(精选22篇)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心怀感激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感恩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参加动漫社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历了许多事情,总结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

    教育校内实训总结大全(19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理清教学思路、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希望以下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身为大四的学生,实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发展对象心得体会文章格式总结(通用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样例,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报告(优秀20篇)

    于我而言,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并不陌生——在高中历史主观题的题干中,这本书的内容常常会被引用到。另外,老家在乡下,翻阅过程中,恍惚间能从字里行间里看到那个苏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