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字海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丰富思想,增加写作的广度和深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引导。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一

在做题的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二

摘要: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物理规律反映了各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反映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物理过程的必然性。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应给学生创设一个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在中学阶段,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有时也可以从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展开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创设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创设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带领学生探索物理规律。

在学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如实验探索、理论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的关系,归纳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建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才能较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领悟其物理含义。

另一方面,向学生呈现物理规律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给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建立类比联系,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背。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字语言,另一种是数学语言,即公式。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在学生毫无认识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搬出来”,“灌”给学生,然后再逐字逐句解释和说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理解时,要注意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还要理解“或”这个字的含义。“或”不是指物体有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时保持静止状态,而是指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它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原来是静止的,它就保持静止状态。

对于用数学语言即公式表达的物理规律,应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加以理解。如,对电场中同一点而言,不能说场强e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因为场强e由电场和电场中该点的位置决定。

四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例如动量守恒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所研究的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属基准条件。如果系统受到外力f外或合力f合不为零,其动量是不守恒的,但可能有两种情形:其一,系统中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f内远大于f外(或f合),该系统的动量可看作是守恒的,其条件属近似条件;其二,选定直角坐标系后,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外力各自沿x轴和y轴进行正交分解,若沿某一坐标轴(如x轴)的各个外力(含分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轴方向上的动量守恒,其条件属分动量守恒条件。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它不但能解决低速运动问题,而且能解决高速运动问题;不但适用于宏观物体,而且适用于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此外,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第五,加强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指导。

最后指出,由于物理规律的复杂性,必须注意规律教学的阶段性,使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要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03。

2.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67.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三

本学期我担任八(1)、八(2)两个班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坚持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服从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管理和安排,工作认真扎实,任劳任怨,不断求实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研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感悟化学的科学魅力与价值。

2、积极参与理化生,特别是物理教学研究工作,成绩显著。本学期,我本着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目的,认真参与组内教学研究,利用各种休息时间看课外教辅书籍,制作优秀课件,备优秀案例,并资源共享。本期主持公开课教学2次,参与听课29节次,并参与讨论了多个教学专题,按学校要求完成了一系列教研工作,成绩显著。

3、培优辅差工作成绩明显。

针对我班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听懂、会做课堂练习,同时又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把知识向纵、横方向发展,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信心较弱的后进生,重点指导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并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优秀生的探索精神,取得良好效果。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难以养成,思想滞后,目光短浅,对物理学科不重视,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2、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喜欢上实验课,不喜欢做课外实验,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没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3、有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现象,合作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不能独立总结相关的结论。

4、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造成有时不能组织一堂精彩的物理课。

三、今后工作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除此以外,结合班级学生在本学期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强化,使学生能在学习期间学到相关的学科知识。

总之,一学期虽然过去,我也收获了许多,但求索路漫漫,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中学的物理学科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四

要重视学校内开设的复习课,提高复习的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五

微课正在兴起,我校广大教师也积极采用微课教学,借助微课,通过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可以将课堂的重点难点以微视频的形式送到学生家,逐步实现学生先学,遇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巩固,使学生学习更有效,更快捷.

1微课引领下的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内涵尽管现价段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学生学物理积极性比以往高涨些.但不能带回家,不能在视频上做作业,不能反复学习,而微课就可以,微课一般是一段五至十分钟左右,讲解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或者作业题的一种微视频.它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后学生自学和巩固,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并且微课播放十分方便,既可在课堂上花几分钟播放学习,也可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它重在解决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将学校,课堂,教师,学生,家庭这五个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微课引领下的物理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学生自己在家里的电脑上或手机上打开教师预先录制好的.微课进行预习,大大提高了物理课堂效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学生课后也可以观看,甚至在车上,散步走路休闲时观看,以达到多看多记的目的.

2.1学生在家观看物理微课视频教师提前制作好上课的微课视频,将视频发到校园网的制定地点或者通过u盘拷到学生家里的电脑上.学生上课前一天在家里打开指定微课视屏.例如讲述物理杠杆章节时,先让学生看一段视频讲述的是“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让学生产生好奇,再播放人们用木棍敲石头到小孩子玩跷跷板,菜贩用秤称菜,再过渡到什么是杠杆?满足杠杆的条件是什么?让学生归纳满足杠杆的条件,再到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支点怎么找?让学生按照步骤,边看视频边操作.

2.2学生通过微课完成物理配套练习教师在制作微课的同时编制一份与微课视频配套的练习,如播放动滑轮,定滑轮机械效率研究的视频学生边看视频,边完成练习上的题目,教师通过批阅学生完成的练习,也能详细了解到班级里每一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上课时教师可以一起进行解答和点拨,特殊的进行个别讲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2.3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在家观看微课对新课进行自主探究以后,对一小部分内容还心存疑问,无法解答.因此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组里的同学逐个提出自己的问题,组里的其他同学进行解答,既提高了组里每一位同学的认知水平,又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4各小组课上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后尚留有疑问,可以到本环节进行解答.各小组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其它的小组进行解答.通过展示,向学困生提供了一个借鉴的对象,也为优秀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如果通过该环节后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由老师进行点拨和启发,引导大家解决.

2.5当堂检测和课堂反思课堂检测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并进行实际的应用,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课堂练习要突出基础性和典型性.课堂反思的过程,是对课堂学习的总结和升华,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2.6课后通过微课进行复习新课上完以后,每个学生都可以有针对性地打开自己学习比较薄弱的部分内容的微课进行及时的复习和提高,加深理解.也可以回顾典型例题,由于微课具有有声有色的特点,因此,仿佛又再一次置身于课堂之中,一边聆听教师的讲解,身临其境,印象更加深刻.

3构建微课高效课堂的反思。

3.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教育网络还需进一步加强微课的教学资源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同步,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家长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资源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教育网络.但是有些学生自觉性不高,有的下课就把微课束之高阁,聊起qq,玩游戏了,也有些家长对微课了解甚少,很少或从不过问孩子,构建教育网络所以还需进一步加强.

3.2依旧要布置些书面作业实施了微课教学,学生的负担大大减轻了,每天只需对着电脑屏幕或手机视频,边看微课,边完成屈指可数的几道作业即可,但对于中学生来说依然要布置一定数量的物理作业,初中毕竟是打基础的阶段,很有必要再进一步训练他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3.3教师上课的角色和任务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既是指挥者、领导者又是学习合作者.教师在课上要控制好微课时间和微课呈现的最佳时机,和学生一起学习,发现学生哪里出现问题,判断是共性的还是个别的问题以便寻求解决办法,此外还要控制好课堂秩序,防止个别学生看微课时,上网聊天和玩游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课堂管理要求.

3.4微课视频制作存在的问题微课的制作基于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有些微课视频内容过多,过杂,想要面面俱到,实则重点难点不突出,有些视频内容过于简单.这些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所以老师要依据所教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制作物理微课.

3.5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微课是教学方法的一个创新,它的用途广泛,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它只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常规授课,更注重知识连贯性和整体性,体现了教学中的面.所以微课应该是常规授课的有力补充.如复习近平面镜成像内容后,可制作潜水艇的潜望镜和潜水艇怎样下沉或上浮的视频,进一步巩固平面镜成像和浮力的知识.微课就像是电影的预告片,所以微课是课堂的有效补充.

总之,微课教学正在兴起,它可以使学校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完全符合新课改和高效课堂的要求.我们制作微课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笔者相信,随着微课的不断研究实践,高效课堂肯定能更好地得到实现.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六

摘要: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引入职业教育教学之中。然而,职教在引入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面临怎样的转变与挑战?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微课;职业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挑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职业教育正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场所、时间不再固定,移动式学习、碎片化学习以及网络学习倍受职教学生青睐。由此可见,传统的固定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学习需求。然而,微课教学方式正好符合这些需要,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所以,职教引入微课,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势在必行。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微课”这一概念是由胡铁生率先在我国提出。但是,我国研究者对其概念并没有达成统一共识。笔者综合各方观点,把“微课”定义初步定为: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载体,采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根据某一核心知识点制作成5-15分钟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以及课后复习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知识紧凑,能在短时间内全面而清晰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课程短小精悍、容量小,可重复观看、可移动性强。它集多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于一身,采用多媒体技术,趣味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职教与普通教育的教学方式大体一致。下文结合职教自身的特点,针对微课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发的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阐述。

(一)由“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我们知道好的教学方式是要从以教师为主的“输入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输出型”。因此,学生该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参与者。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却未摆脱教师主导的局面。而微课却可以供学生自由选择时间,选择模块学习,这一教学特点突出了学生中心地位。

(二)由“先讲后练”―――“做学结合”。职教培养的是能“做事”的人,而不是进行理论研究的人才。这个特性决定了职教需要兼备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然而,就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师资来看,“双师型”的教师配比仍不高。这导致教师只能采取“先讲后练”的方式,从而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脱轨。

(三)由“单调乏味”―――“丰富多彩”。职业教育学习者是学习能力有缺陷的群体,他们更倾向于活动性,视觉图像学习方式。而传统的在固定教室或训练场所,教师演讲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职业教育学习者接受。

三、微课带来的挑战。

(一)教师层面。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在面临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1.思想观念。人的思想观念不可能一瞬之间就可以转变。而微课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生活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对于一些在职校任教多年拥有自身特色教学方式的老教师来说,并不太容易被接受。

2.专业能力。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以核心知识点为主,突破传统线性知识讲解的教学方式。这要求职校教师对所教授内容的核心把握精准,能够在短暂的15分钟以内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让学生看了就会。而职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注重的是“产教结合”。如何能在短暂的微课中,讲解清楚一个实践的过程;如何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课题,这些都无疑给教师的专业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层面。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学生,接受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会有哪些问题?

1.个体差异。职校学习者或多或少在学习能力上有所欠缺,但是欠缺各不相同。例如,大多职校的学生,偏爱图像教学,但是也存在一些更倾向于教师的面对面教学,而不是隔屏讲解。因此,微课如何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还是一个难题。

2.自主学习。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强迫学生学,教师给学生规定任务,规定时间和地点。然而,对于微课这种不限定任务、时间、空间的教学方式,对职校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挑战。

(三)学校层面。

1.资源的提供。微课的制作需要专门的摄影器材,视频的存储需要性能强大的服务器,互联网的访问需要电信部门提供足够网速的宽带,这笔资金投入大多数职校难以承受。

作者:敖文娟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于萍,徐国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j].职教论坛,.。

[3]张梅,孟霞.浅析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4]王国川.“微课”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中国培训,.。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七

创新、发展是人类恒久不变的主题,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地发展。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一支粉笔一节课、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课改后的新课程已经显示出它明显的不足,信息的获取仅仅局限于书上已满足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而且现在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在教学模式上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学,要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备课创新,启发提问创新,课堂教学教法、教学手段创新,学法指导创新,从一点一滴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老师有创新的意识,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导入要新,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对象,还可以作为我们新课的引入。新课的引入,影响着这节课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没有求知欲,老师的教学就很被动,伏打没有好奇心,原电池的发现就要推后。例如:nh3的新课教学序幕我们就可以直接用nh3的喷泉实验。学生在一刹那对实验的“动感”现象和“色差”现象留下很深的印象,求知欲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思维也激发了,学生通过观察“喷”的现象,强烈地想象到瓶内压强减少程度之大,从而得出nh3极易溶于水的结论;通过“无色变红色”的现象观察,也顺利成章地认识到nh3溶于水后溶液成碱性。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参与探究的全过程。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改变学生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思考的内容,被动地进入学习。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主动得出答案,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例1、学习“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时,学生看完课件后,就产生了好奇:人遇到雷雨要躲,而庄稼为什么却喜欢雷雨?这样学生在好奇中处于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主动讨论去寻求答案。

例2、学生是很有兴趣做实验的,但如果不正确的引导,那么实验的价值就不会得到体现,所谓的活动与探究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学习no2与水的反应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完成实验,观察现象。

2、如何验证所得无色气体及无色溶液即验证no2与水反应的产物。

3、运用已有知识解释所得酸为什么是hno3而非hno2。

4、改进实验使no2尽可能多的转化为硝酸,并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5、如果4中no2改为no呢?同样要求。

在这样几个递进的问题中,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不仅自己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还从最后两个问题中联系到了工业生产硝酸,思维也有了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很好地引导学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要肯定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与赞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地淋漓尽致。

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学生的知识容易产生误解时,课堂讨论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讨论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便于集思广益。例如喷泉实验后学生很容易形成这样的误解――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可以设计成喷泉。氨气的喷泉实验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物理学原理。所以每到这个新课时,我都会安排一节课作为一次研究性课题《喷泉实验的条件与设计》的探讨。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透过氨气喷泉实验的现象进行群体讨论发现喷泉实验的实质,在讨论中我主要安排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1、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联想到与我们生活中、自然界中产生喷泉。

的原理是一致的,形成压强差。

2、氨气的喷泉实验利用了氨气的什么性质形成压强差的?学生已经知道是利用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所以趁势引导,在实验中把氨气换成哪些气体也可以同样形成喷泉。在这一步学生已经可以归纳出不同溶解性的气体,感觉到溶解度不同的气体对喷泉实验的影响,意识到吸收液的作用。

3、在2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溶解性气体,利用不同吸收液形成喷泉的实验设计,同时也完整归纳出形成压强差的条件。

4、设计有色喷泉,如黄色的、黑色的、兰色的。在这4个步骤中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挑起,学生初步掌握了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激发。

5、最后以几个以往高考中能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挥的有关习题来巩固喷泉实验的原理,在训练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敢大胆联想、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对立与统一,一个是求异,一个是求同,两者往往相互联系,在问题的解决中也往往的同时运用这两个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讨论和研究的思维训练,得出不同的答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集中性思维也可以说是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的提供的各个信息或各个条件朝同一个方向集中,得出一个最正确或最优化的解决方法。发散性思维可以提供一个问题解决的不同设想,但不是代表每一个设想都可行,它还必须通过集中性思维的提炼,得到有价值的结果。事实上归纳与总结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训练,所以在单元结束后或复习阶段,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找出规律,比如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是既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从该单质至各类化合物之间横向联系进行小结,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更强,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实在繁多。教师习题课上分析的内容也基本围绕这两者的统一,例如下列等物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哪一个这样的题目讲解时,老师不可能就题解题,肯定都会设计一些拓展和归纳,培养学生解题中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六、不忽视逆向思维的培养。

生活中有许多逆向思维成功的例子,这个地方没有人穿鞋同样说明具有很大的市场,同样,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也不应该忽视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就是在学生的心里中形成一种可逆性,正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时,途径就由单一性向多向性转化,有时会有柳暗化明又一村的奇迹。有机合成题中由原料设计合成途径制取产物,这类问题的解决往往用到逆向思维来获得解决的有效途径,或者是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联系解决问题。有时候逆向思维是创新与成功的蹊径,电能能转化为化学能,就有了电解池;反过来,化学能能转化为电能,就是原电池。逆向思维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思维能力。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八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入落实,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任务型教学转变为思维模式教学,所谓思维模式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方法做浅要探讨。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九

教学方法一直是大家研究的,各位,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关于物理教学论文,欢迎各位借鉴哦!

摘要: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专业美感素质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又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教学实践表明,在物理学科教学中,除了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注意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发掘和培养,以期使其物理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素质创造力培养。

素质教育是一种品质教育,这就要求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从而达到提高专业品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之目的。本文主要论述在物理学科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物理素质教育。

一、在物理学科中应注意情感品质的培养。

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冲动与好奇,是科学发现和探究的开端,正是这种好奇心引导着人类打开了一扇扇科学的大门,而学生则天生具有这种情感和品质。所有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快乐和喜悦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思维过程的基础上的,这种自身情感体验是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情感之一。人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还可以造就自己的客观、公正、科学、无私的情感,因为任何学习和科学研究都要求人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学习和研究物理这门学科的过程,本身蕴含着各种积极的情感,这也正是进一步培养情感品质的过程。

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等,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产生畏难心理。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老师不加以及时的正确引导,就会使学生长期处在一种恐惧、胆怯和过度焦虑之中,这无疑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完全失去信心。

二、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首先,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高中生都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开拓思维领域,非常需要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更加严密,具有公理化逻辑体系,对于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高中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已从初中时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并逐步完成。这就意味着他们思维逐步趋向成熟,可塑性逐步变小。因此,在高中初期阶段,教师应对这个问题有个清醒地认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其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

三、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和定律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的。比如,伽利略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引导学习方法。比如,油罐车后面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尾巴呢?在干燥的季节里,在黑暗中我们把化纤衣服脱下来,通常会看到火星闪烁,这究竟是什么现象?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往往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四、创造成功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普遍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需要和渴望。成功时,会兴趣倍增,情绪高昂,干劲十足;失败时(特别是多次努力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兴趣全无,死气沉沉。实际上,有些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并不都是因为他们的智力问题,相比而言,非智力因素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尽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促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教学内容设置成梯度和不同层次,开展内分层次教学,以适应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他们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可根据问题的内容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回答。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素质教育中,其目标并不是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是侧重于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培养、开发、形成的教育和指导,进一步发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教育目标来看,学校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一种专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品格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毕业生实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对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一个全面的考验。从当前学校教育来看,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且遗留问题众多,就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来说,物理教育教学中应注意和妥善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基础知识”和“创造力”的关系。基础知识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最基本的知识,是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因此,要想开发、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熟”才能运用“活”。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二)“智商”与“情商”的关系。由于我国传统和国情所致,一般都非常推崇早期智力开发。如教幼儿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等。有一种错觉,以为给孩子加压加量是一种早期教育,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相挂钩。实际上,一味地加压加量的所谓“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囫囵吞枣”或“学多悟少”的负重。

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形式,但创造力与智力并不完全成正比。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除了其高智商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商。在学校教育中,如果不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忽视创造性的挖掘、开发和发展,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高分底能”。

总之,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开发,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创造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良好品质。使他们在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上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十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ppt等课件辅助教学对科技依赖程度较少,所需硬件设备相对廉价,针对农村中学设备条件差等情况,利用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有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中学物理不同课型的研究,总结出利用课件辅助物理教学的不同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命。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的注意力必须要集中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积累知识,激发兴趣,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在物理常规教学基础上把各种形式的课件作为新教学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师教学。课件演示可以动态呈现物理中不便于直接观察的变化过程,把瞬间结束的运动清晰缓慢地呈现出来,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创造充分感知的条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图景,为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提供方便。笔者所处的农村中学设备条件相对较差,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的模式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验课:“真实情景—模拟实验—真实情景”的模式。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出物理规律,但很多实验学生的观察常常比较被动,而且相对滞后,有些物理现象瞬间消失,或者不清晰、可视性较差,学生的观察比较困难。“真实情景—模拟实验—真实情景”的模式,带学生感知实验情景,再用课件重现物理过程的细节,最后再让观察实验,方便学生形成概念,充分认识规律。例如,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分析,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初步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这一现象,有了亲身的实验体验,学生意识到这一现象的“瞬态”特点,教师再用视频课件把本来无法清晰观察的瞬态过程放慢,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整个过程的物理量变化,增进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重新观察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演示(或分组)实验—模拟实验—再次演示(或分组)实验—抽象概括。物理实验是严谨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待实验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实是求是,“模拟展示细节,尊重实验事实”,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给学生创造反复观察和逐步提高的条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些实验比较危险,如高压送电,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高压送电模型,然后用课件展示其工作原理,让学生充分了解高压送电原理,最后回归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一些非常重要又不便观察的实验,如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使用,则能更加充分地体现用“真实情景—模拟实验—真实情景”这一模式的优越性。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为基础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以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展示实验中难以被观察的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成为学习的主体。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助于弥补高中生生活经验相对欠缺的问题,方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有了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解释与指导,能让他们对实验有更深的理解。对于一些不易观察的现象,或需要教师详细指导重复训练仪器使用课上,一个教师则可以在课件的帮助下,完成几个甚至十几个教师才能完成的事。

二、概念教学:“展示—试误演练—拓展”的教学模式。

物理概念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智力活动,是全人类长期形成的智慧结晶。概念能使人在复杂多样的物理现象中体会事物的内在本质,认知物理现象的思维起点。概念的形成,是人对大量错误认识分析辨别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也让学生在不断的失误中加深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抽象,教学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感知现象、观察思考、经验内化等一系列活动,自行获得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已有方法重新认识加工、思维整理、内化重构,从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功的概念教学中,先利用多媒体结合实例,向学生展示与功相关的情景,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与功相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试误演练中加深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不断拓展学生对功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内容的重新建构,彻底摆脱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把知识像物品一样从教师口中转送到学生的课堂笔记上,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是将与概念相关的“常误情境”集中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知识的内化及意义的重新自我建构。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不在形式而在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这不是轻视知识,而是重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理课堂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让教师有机会将更多的信息,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呈现一个与知识点相关的更加全面的知识环境,让学生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亲身体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及意义的重新自我建构。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展示基本内容—试误演练—小结—试误演练—小结—总结拓展。

三、规律课:“理论分析—实验—讨论—运用”的教学模式。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对象的本质属性,反映出事物发展和变化趋势。与概念相比,规律是人们对物理对象进一步认识的产物,是理性思考的结果,物理规律可以加深人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引导人们思考发现事物的更多属性,形成新的物理概念。从物理学知识结构来看,概念、定律是物理学的两个基本元素;从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来说,使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是教学的中心环节。“理论分析—实验—讨论—应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一)理论分析:搞清规律的建立过程。

高中物理规律有很多,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使用数学方法自行推导新的物理规律,建立起学生所遇到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接受和内化,减少机械记忆的成分。让学生亲自经历建立理论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知识的体系性与延续性,感知规律所揭示的各种性质的内在关联,认识到定律在认识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尤其是学生在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体会科学问题从低级到高级,从特殊到一般的处理过程时,可逐步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

(二)实验:探索物理规律。

“实验—模拟—实验”的教学模式应用在物理规律的探索中,让学生重新体验定律发现的过程,学生自主做好实验,协作完成数据的测量、分析,透过现象发现事物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形成定律。这一教学模式不仅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又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规律建立的过程,避免把物理规律表达式当作数学公式乱套的现象。自己动手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感知,加强对不易观察或不易捕捉的东西进行实践模拟,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奠定基础。模拟之后的实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科学规范地完成实验。

(三)讨论:深化物理规律的理解。

俗话说,理不辨不明。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也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加深对规律本身的理解。当然,这不是说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还要从中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物理规律。首先,要从理论上理解规律。其次,要从物理意义上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再次,要指导学生建立物理规律间的联系,体会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最后,要充分了解物理规律建立的来龙去脉,明细各物理量的含义,避免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乱套公式。

(四)运用:灵活、准确地运用规律。

物理规律通常是在特定条件下建立或推导而来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适用范围,物理规律会有很大的偏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知识在教学中反复提醒显然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问题或科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并独立应用,学生才能深切体会到规律本身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例如库仑定律学完之后,让学生解决带电的金属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师并不急于向学生说明,等学生自己试着应用,学生在自己的应用中才会加深对适用范围和条件的理解。当然,在学生自己运用之后,教师还要从理性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是:理论分析—实验—讨论—运用。这样的模式规律性较强,可适用于学生自行推导的物理课程,比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自由落体、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效果非常不错。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十一

当下,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适合学生发展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还比较紧缺,加上部分物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自制课件的水平还比较低,造成了在物理教学中“低水平重复”的课件制作现象将计算机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新软件,可以将物理学科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有机统一起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运用,为物理教学的发展服务。比如,许多物理教师利用internet网络,建立了相关的网站,然后把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传到自己建立的网站上,同时,也把在其它网站上搜集到的课件和自己的课件融合在一起。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课件教学体系,既实现了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组合,也方便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建立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通过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科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实验仪器落后,材料有限等,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教学,使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或者不容易操作的实验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弥补了常规实验不易操作的特点,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机结合,能够突破常规实验的局限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危险的实验能够有效地进行模拟,使教学中实验的缺点得到完善和弥补,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知,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运用虚拟实验室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长期以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怕出现意外,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失,因此往往会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学生只看实验,没有动手的机会,另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结果和教材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部分数据还是相反的,同时实验产物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体现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中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操作,不会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从多方位去进行操作,得到了有效的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得到培养。学生在操作虚拟实验的时候,还可以和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进行网上畅游,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网络储存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共同任务的驱动下,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总结归纳、共同提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资源,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能力开发和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库。网上的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不断更新,这些资源都处于动态更新之中,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适合学生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趋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

物理学科发展很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并在物理教学中及时调整。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现实中的练习题不能及时更新,题型偏旧,很多习题都是过时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库,为学生推荐一些权威的学习网站,让学生从这些网站上下载一些最新习题,这些习题题型新颖,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为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听一些专家讲座,还可以和他们交流,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名师网上和名师、专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以及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在论坛中还可以和同行交流教学中的困惑,通过网上学习交流,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六、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排斥所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达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它们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它们的有机结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主动探究,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十二

摘要: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要适时对学生渗透德育。

关键词:适时、渗透、德育。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要适时地对学生渗透世界观、道德情感意志方面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同时发展,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正确的思想基础。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渗透以下几方面的思想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渴望了解认识缤纷多彩的物质世界,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加以引导,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物理教学当中就有必要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进行必要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如:在学习电热、摩擦力的知识点时,指出电热、摩擦力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它们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甚至危害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举例说明),进一步分析指出看问题不能片面,要一分为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其重要性更为突出,但实验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几组数据来验证课本的结论或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试验组之间相互核对数据甚至有个别学生抄写别人的数据、有的实验数据是错误的但结论仍然正确等等,对于这种不良的作风和态度老师要要严肃批评,在讲清道理后还要作必要的引导,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不只是学好物理,而且会受益一个人的一生。

三、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爱国的优良传统,对于这一传统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所以有必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讲“热机”这一节时,我就指出,火箭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但是到了现代我们却落后了,现在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经过艰苦努力慢慢赶上来了,于是有了今年“神七”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挤身于航天大国之列,为我们国家赢得了荣誉。但跟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希望同学们加倍努力,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使我们祖国更强大起来。

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中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有步骤的渗透这方面的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讲授“热机”时可结合现在出现的能源危机对学生进行节能意识的教育,在学“电压”可适当讲讲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在讲到“声学”“光学”时教育大家不要制造“声污染”和“光污染”……这样把环保问题不断的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影响学生。

人可以影响人,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周边的人。

在教学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深的,一名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以他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来影响每一位学生,慢慢潜移默化,使之效仿、学习,进而修身、修心。这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提高,更好的去学会做人。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更要用行动来感动感染学生。

就物理而言,中学物理教材的每一章节在德育方面都有渗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挖掘教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文化知识又具备优秀品德的人,这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十三

摘要: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讲授以及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与学生学习、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课标物理教学提出: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此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本文首先分析了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渗透德育内容。

1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奠定基础,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而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

内容包括宇宙星系、粒子,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这也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辩证法的。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利用物理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较多的德育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当将德育教育引入课题,分析在教学中展开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此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树立自身的道德观念。

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是物理科德育工作的重点。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思想道德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德育知识。

比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原理内容虽然并不是很复杂,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与理解存在一定难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它感兴趣,其次要将物理意义理解清楚,最后才能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讲授阿基米德检验王冠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定律的来源的同时,学习阿基米德不断研究的精神,以此激发学生启动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以此让学生明白通过不断努力才会得到成功。

2.2充分利用德育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德育知识,教师应学会挖掘其中的德育知识,在备课中引入德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史料。

比如,讲授世界上最早记录“几何光学”的著作———《墨经》,“运动与禁止”相对性的观点……。

另外,教师还可以讲授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物理学家做出的贡献。

再比如,在讲授“核能”这一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钱学森的伟大事迹,使学生学习钱学森为了报效国家,不畏艰难,最终返回祖国的征程事例。

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事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事例,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2.3在教学中进行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

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顽强意志的学生能够战胜所有困难,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3]。

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与心理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欧姆探索科学的内容,他经过大量实验才获得了成功,让学生学习欧姆坚持不懈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许多科学家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中途放弃,而有的科学家却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努力,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教师以这种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知识,让学生对了解这些科学家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奋斗意识,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学生明白成功只属于勤奋的人,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2.4实施课外活动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知识的渗透不限于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比如,通过开展小创作比赛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还要培养良好的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教材中,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挖掘德育知识,将德育内容与物力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以此使学生在学到物力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十四

1、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只有在高一阶段掌了学习物理的方法、打好基础,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2、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有一个较大的台阶,只有跨过了这一台阶,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有些同学在初中学习物理时,以记忆为主,而且效果也不错,但高中物理则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果现在学生还以记忆的方法学习高一物理就会导致在物理学习中不求甚解,必将成为高中物理学习的一大障碍。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对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引导学生去理解物理规律、研究高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及时了解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备好课、上好课外,还要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困难。在前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的一些困难,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1、学生在描述物理现象、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物理问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不能较准确地使用物理语言。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教师一言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多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描述物理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抽象、归纳出物理概念。

2、高一物理一开始就遇到矢量的学习,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和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3、在解题的时候审题不清,解题不规范、不严谨,缺乏条理和逻辑。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课堂上进行例题分析时,应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只有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才能学好物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非常差,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用图表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三是规范解题过程。四是做作业时独立完成任务。

四、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在高一阶段学生要面对八大领域,14个科目,每个科目的时间都比较少,学生课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较少。物理科目每周只有四节课,如何在较少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尤其重要。例如在讲解人走路所受摩擦力时,应用flash动画讲解起来非常容易,用很短的时间就能把问题讲清楚,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避免物理课堂的枯燥乏味,课本上有的实验我们必须做,课本没有我们要创造出一些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六、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的源泉。只有对物理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学习,发掘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点很重要。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如在讲“超重和失重”之前播放神舟六号发射过程的视频和费俊龙太空翻跟头图片,这样的引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总之,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

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5篇)篇十五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属于同音字,有更多的字读音相近似,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这种谐音关系,赋予材料以引人入胜的意义,常能收到简便易记而又经久难忘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知识,这里笔者列举初中物理里面出现有关谐音记忆的实例.(1)记忆滑轮组的组装时,有一定则:偶定奇动.可是时间长了容易记乱,出现“偶定奇动”和“偶动奇定”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大家把“奇动”记为“激动”,这样学生一想到“激动”就想起了“奇动”,防止了混乱.(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40m/s,有些同学写成了3.8×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103m/s.上课时,我伸出三个指头,并让大家也伸出三个指头,说:“三乘以10的‘发’次方.”

2推导记忆法。

3比较记忆法。

4“口诀”记忆法。

作者:金玉龙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桠溪中学。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沙漠之舟课外阅读范文(18篇)

    阅读范文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了解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范文范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模仿。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只爱美的小骆驼来到河

    实用读诗经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字表达形式,既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又要有真实的情感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

    最新工会职工之家建设方案范文(18篇)

    在制定建设方案时,需要考虑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制定一个好的建设方案,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还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问题。下面是一些有关的

    优质计算机培训合同(通用17篇)

    合同协议对于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它能够维护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预期性。在下文中,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合同协议写作范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

    2023年纺织服装概论心得体会范文(16篇)

    总结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小编搜集了一些成功的心得体会样例,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和学习。概论是大学的第一门

    优秀护理培训感想心得体会(模板13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培训过程中探索、发现和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培训质量。以下是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

    热门电力宣传工作总结范文(19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工作规划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热门煤矿公司实习心得体会(通用23篇)

    实习心得体会是对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实习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范文,希

    优质废旧电池回收倡议书(案例15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接下来将会为大家展示一些范本写作的例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当前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变化的趋势下,越

    最热交通执勤工作总结(案例21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弱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