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琴心月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

范本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进步的动力,通过对范本的研究和模仿,我们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风貌。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精选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一

有这样一则新闻:走进某学校的食堂,俨然一座粮食山出现在记者的的眼前,麻雀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学生们剩下食物。

多么令人惊叹的景象啊!若是每个学校的食堂都出现这样的一幕,那全中国一年要浪费掉多少粮食,国家财产将受到多大的损失。

铺张、浪费现已成为一项极其严重的话题,这一危害人类未来的定时炸弹——清除迫在眉睫,倘若在人们解决它之前,一次小小的爆发都将使人类遭受极大的灾难。

现今社会的浪费已趋向多元化,粮食的浪费,资源的浪费,人才的浪费无不给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这一为世人所公厌的家族正逐渐壮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全都是因为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人类肆无忌惮的浪,毫无保留的费,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滋长了浪费这一可怕家族的势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多达400多亿元。

多么可怕的数字啊!这还仅仅是中国,世界如此之广大,浪费资源造成的损失何只这些。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二

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十年来,我的记忆里这些句子,还有这首李绅的《悯农》似乎从没断过,为什么呢?之前我觉得是那些人太贪吃,总是把吃挂在嘴上,还有这首《悯农》感觉这里面提起的农民太过矫情,种地而已,哪有那么辛苦!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挑食、厌食、浪费!盛在碗里的饭没有一次是吃干净的,没有觉得吃到嘴里的饭有多香,更没有觉得被我剩在碗里浪费的米粒有多可怜,种出这些粮食的农民伯伯有多辛苦,直到去年秋收时节,我才知道,种地是多么的不容易!

其实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跟着姥姥姥爷一起生活,而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因为我年纪小他们从来不让我干农活,随着年龄一点点长大,这不马上就那要十周岁了,我觉得自己是个大孩子了,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什么,在收庄稼的时候我竟主动跑出来要帮姥姥他们干活,正好那个时候妈妈也在家,于是我便和妈妈一起帮姥姥他们干活。顶着那么大的太阳在田地里简直要把我烤熟了,想起那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算说成汗如雨下也是毫不夸张,田地里没有空调、没有wifi、没有西瓜,热的我都想打退堂鼓了,第一次到田里干活竟是这样辛苦,那那些农民年年这样岂不是更辛苦!

远远望去,田地里到处都是带着太阳帽的农民伯伯们,他们不怕辛苦,把一粒粒种子种植成一片片金灿灿的麦田,他们不惧骄阳,把这一片片的麦田一点一点的收到家里,经过反复的晾晒,最终变成一袋袋干净成熟饱满的麦粒。从头到尾,从田地到晾晒厂再到包装,我亲身经历了,也目睹了从未见过的艰辛,这才知道以前被自己浪费掉的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想到此感觉自己的脸都热热的。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饭桌上的饭菜都是来自田地,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经过自己体验后,再回到饭桌上看着碗里那香喷喷的米饭,都觉得比以前可爱多了,甚至于我一粒米都不想剩下,想着他们从田地到碗里是多么不容易,就觉得它们是最美味的食物,来吧!我们一起响应国家号召尊重农民,节约粮食,记住:浪费可耻哦!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三

粮食安全的“一根弦”“双防线”“三思维”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要端好端牢“中国饭碗”,就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走好“一根弦”“双防线”“三思维”程序框图,输出粮食安全的大文章。

要有“慎防”的粮食安全防范意识,绷紧粮食安全发展“一根弦”。古语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慎防方可无患,有备方能无忧,面对未知的自然灾害和严峻的风险挑战,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发展“一根弦”,增强粮食安全防范意识,将粮食安全风险防范的经验置换为防范粮食安全风险的本领,不断提高“深挖洞,广储粮”的储量治理能力,实现社会化的储备“大容量”,藏粮于仓、藏粮于民、藏粮于市、藏粮于企,在国家需要时有备无患,让“米兵粮将”调得动、用得上,确保手里有粮、心中有底。

要有“稳定”的粮食安全供产常态,筑牢粮食安全发展“双防线”。今年以来,我国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米袋子”“菜篮子”供给保障有力,供产的“双实心”扛起了粮食安全的“硬杠杠”,实现了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切实抓好粮食的“出入端口”,筑牢粮食产量和供量的“双防线”,才能确保稳定有序的粮食安全供产常态。“产”是源头、是根本,要夯实设备设施的“墙基”,立住三农政策的“墙面”,搭好法治保障的“墙檐”,确保粮食生产多产、高产、精产;“供”是终端,是粮食是否顺畅流通的“反射弧”,要保证市场粮食供量充足、价格稳定,严惩违法经营和哄抬粮价者,确保终端输出有序有力。严把“出入端口”,为粮食安全的生产常态上好“双防护”,稳定粮食“供应链”。

要有“科学”的粮食安全发展模式,导出粮食安全发展“三思维”。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要导出三种思维,即积极主动的战略思维,分层推进的结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靠别人解决吃饭是靠不住的”,粮食的安全发展要从“我”出发、立足实情,不等不靠不依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粮食的安全发展战略要分层推进,要着力生产、加工、储备、运输等环节的分层落实,也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因地制宜;粮食安全发展要注重创新,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方式转变,由粗放向集约的发展路径转向,让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并行,产品安全与资源节约并重。

仓廪实,天下安。要把粮食安全的“一根弦”“双防线”“三思维”落到实处,全力守护好“中国饭碗”,让老百姓的“米袋子”更充足,不断开创粮食安全发展新局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四

给粮食安全再加把“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粮食安全是确保装满“大国粮仓”的重要保障。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今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和南方汛期洪灾的双重影响下,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亿万民众的神经。只有粮食安全,才有国家安全。我国现在粮食虽然总体上能满足自给,但只是停留在够吃的阶段,抵御重大风险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粮食这个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上,决不能存一丝侥幸。中央在5月份提出的“六保”任务中,把保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就是要做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使“大国粮仓”固若金汤。

粮食安全是大力保障“百姓米袋”的永恒课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吃饭是第一位的。百姓的“米袋子”装得够不够、好不好、价格稳不稳,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局部较大,个别严重地区甚至会出现绝收现象,但从全国这盘大棋来看,只要我们抓住粮食生产这个龙头,就不会影响到粮食安全问题。同时,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总体上粮食安全没有大问题,但也不能忽视粮食生产中的一些挑战。我们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1%的人口,粮食生产集约化、高效性、机械化水平还不高,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还不强,粮食生产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只有及早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百姓米袋”保障有力。

粮食安全是稳稳端好“中国饭碗”的重大战略。粮食是民生产品,更是战备物资。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更好地端牢中国饭碗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今年上半年,我国春耕生产遭遇堵点,农民难下田、农资运输难,粮食流通和加工等环节也受到影响;新冠疫情导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增至1.32亿,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引发人们担忧,非洲沙漠蝗肆虐更为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我们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方面发力,努力让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我们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努力让饭碗里装好粮;我们用农业科技的“金扁担”挑起了农业现代化,让“中国饭碗”稳稳端在了自己手中。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五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量位于世界前列,可我们国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多,需要的粮食也就多,我们就要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中国虽然粮食产量大,但生产技术落后,我们没有像美国,农业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我们中国生产大多是人自己做,像是“亲力亲为”。这几年,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文盲的减少,农村的人有机会,也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去大城市里闯荡,农活要去田里忙活的一天,回去累到不行,哪有大城市的一天舒服,收回的钱少,农村住着也没大城市舒服,所以现在的人能走出农村就走出农村。

人们种的少了,粮食不就减产了,可有人会说,自给自足就行了,可能不浪费粮食为什么要浪费粮食?自助餐里写的“勤拿少取”,餐馆里写的“光盘行动”,背的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都是在告诉人们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我们粮食多了,就开始浪费了,可世界上有些地区的人们吃都吃不好。比如说:非洲,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这俩地区的人们没饭吃,非洲天气炎热,许多地区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印度的人就太多了,人多地少,居住都是一个问题,更别提农作物种植了。我们不说少吃点,剩点粮食,但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可以实现吧。

让我们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保护农民的劳动成果。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六

吃饭时,我不小心掉下了几粒米饭,爸爸很生气而且让我捡起来吃掉,饭后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

爸爸说:我小时候,像你这么大时,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饿时都要贴着墙根走路,吃的也只有窝窝头,那时根本吃不上菜,甚至连盐都吃不起,当时每家养的几只老母鸡下的蛋也都不吃,拿去到集市上换盐回来吃,我在10岁前连肉都没有吃过,直到15岁时才吃上了一顿大米饭,过年时也只能尝尝那些肉菜。

我听后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想想那时,看看现在,每到一些剩菜剩饭池边,你会看到没吃几口的食物静静的躺在那里,甚至没有吃过的鸡翅也会被扔进去,这难道不是浪费吗?每当看到餐馆的餐桌上,摆放着一盘又一盘的饭菜,每次吃到最后,都要剩下一些,甚至有些人觉得打包很没面子,连打包都不肯,想想以前,看看现在,形成了多么大的对比啊。

当我们在餐桌前吃着美味佳肴的时候,想一想别的贫穷国家的孩子们,是怎样生存的,电视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在非洲干涸的土地上一群群黑黑的孩子,瘦小的身体,两只深凹进去的大眼睛多么渴望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们的粮食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上网查了一下,我们吃的粮食需要经过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除虫,浇水等十几个过程,几个月时间后才能从小苗长成我们吃的粮食。然后还要经过晒,碾,制作,才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食品,这是多么复杂,多么漫长,多么不容易啊!如果浪费粮食,简直是在犯罪!

我希望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顿饭做起,从每一粒米做起,节约粮食吧!最后,让我们在吃每顿饭时,让唐代李绅作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耳边常常响起。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七

金秋十月,种粮大户陈金良迎来了新的“收获季”。金黄的稻子即将大面积收割,稻田中养殖的螃蟹在电商平台上也卖得火热。

“又是一个丰收年!”望着面前的丰收景象,陈金良笑得合不拢嘴。

陈金良是天津市宝坻区的农民。20年间,他承包的土地从100多亩扩大到了2000多亩。

支持陈金良不断扩大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的,是中国新粮食安全观的日益普及、耕地的严格保护以及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

“早些年,一到插秧和收割的时候就发愁。”陈金良说,那些年,雇些人插秧也忙得喘不过气来,收割100多亩水稻要十多个人忙活好多天。

而现在,境况已经大不一样了。陈金良的2000多亩水稻,几台收割机一周之内就可以收割完。

“我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了。”陈金良说。腾出手来的陈金良,开始在稻田里养殖螃蟹,实现了“一块地赚两份钱”的愿望。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八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之所需,政之所为。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向全民派发民生福利,进一步彰显出人民至上的政府服务理念。其中,作为一名吉林人,我比较关注“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民生福利,其关乎吉林农业大省的未来发展前景,更关乎14亿中国人民的饭碗。

民以食为天。清朝末年,东北地区曾是皇家封禁地区,由于当时山东、河北等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庄稼颗粒无收,甚至部分地区出现绝收的现象。加之满清政府沉重的苛捐杂税,使本就清贫的家庭更雪上加霜。而后,大批的山东人、河北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抛家舍业,历尽千辛万苦才逃难到东北,面对当时荒无人烟的东北地区,逃难到此的百姓先后修建房屋、发展农业、开荒种田、饲养牲畜、繁衍生息,才有今朝繁华盛景,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移之一的“闯关东”。

党的十九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已经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抓好农业生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坚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应当深刻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根据降水量、霜降期以及土壤肥沃程度等综合因素考虑,分类种植农产品。坚决防止“跟风种植”,如有地区玉米价格低,农户就改种水稻,根本未考虑到土壤和光照等因素,最终初次种植,导致低产亏本。还有农户的田间管理技术处于传统阶段,要更新思想观念,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曾经在中央电视台观看过某些地区实行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的案例,既可以起到防治病虫害的功效,又可以靠养殖鸭子、螃蟹来增收。

实行最严格奖优罚劣措施。对于产粮大县、产量大乡(镇)、产量大村、产量大户要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一方面,引导其继续提高生产力水平,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和边缘户,带动他们生产致富。对违法违规侵占耕地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如修建别墅、小产权房、大棚房等等,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坚决推倒铲平,对于涉事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触犯法律者移送司法机关。

稳定农贸副食市场物价。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同样的农产品物价会不同。新冠疫情发生初期,各地农副产品市场的菜价和肉价涨幅很大,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严格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从蔬菜大省进行调拨蔬菜,从中央储备库调拨粮食和生猪,稳定一线城市的物价水平。特别是,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答记者问,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向全国民众发出了坚定的声音,“中国绝对不会出现粮食危机”。我所在的吉林敦化市,对比疫情发生前后,蒜价格由原来的6元/斤恢复至2.5元/斤,猪排骨价格也稳定在20元/斤左右。所以,看到朋友圈有人囤积粮食、蔬菜、水果等日常所需,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每一个中国人,作为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应当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研发和更新农业科学技术,带领更多的农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九

“粮为国之本,民以食为天”,昨天是世界粮食日,今年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

当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同时,中国人的饭碗也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中国是如何“端牢饭碗”、打造“大国粮仓”的?

民以食为天,我国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我国政府部门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码”。在此前“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基础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地保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着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推动发展农业科技。在一系列重农惠农的举措之下,中国粮食生产克服了疫情、灾害性天气等重重挑战,实现连年丰收。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9.31亿亩,完成71.3%,进度同比快2.6个百分点。目前江苏、安徽两省已率先启动2022年秋粮最低收购价收购。中储粮联合有关单位已准备2200多个收储库点、5700多万吨仓容。

据悉,我国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提高到95%以上,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45%。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

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2022年将有10亿亩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每亩产能提高10%至20%。

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全力打造“大国粮仓”。据介绍,近年来,中国粮食储备规模和品种结构布局更趋合理。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在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了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从我国东北到西南,从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收获一派繁忙景象。

在丰收的田野上,每一份收获的喜悦背后,都离不开在粮食领域长期耕耘的功勋模范。

英雄模范,中华民族的闪亮坐标;功勋荣誉,激励前行的精神动力。“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玉米专家、“最美奋斗者”李登海……在粮食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端牢端稳中国饭碗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国家以最高规格向8位英雄模范颁授“共和国勋章”。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几十年来,袁隆平领衔的科研队伍接连攻破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世界纪录一次次被刷新。

袁隆平生前常说起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如今,我国稻谷生产量世界第一,2021年达2.128亿吨,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一半,累计种植面积超过6亿公顷;从越南的湄公河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杂交水稻已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

在我国南方,袁隆平改良水稻,大大提高了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而在我国北方,被誉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的李振声将一生交付于小麦研究,通过培育小麦良种,一度让小麦的产量超越水稻。

1956年,面对小麦条锈病疯狂蔓延致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的危机,李振声决定培育抗病良种,提高小麦对抗疾病的免疫力。经过20多年实验、失败、再实验的过程,他率领团队成功育成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

李振声在科研上不懈努力,终于为中国的小麦种植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抗病新品小偃系列开始推广,种植1.5亿亩,相较于之前增产60亿公斤。与此同时,小偃系列的其他良种也培育成功,累计70个,种植面积多达3亿亩,增产75亿公斤。

2006年,李振声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现在,李振声依旧与小麦为伴,带领团队继续研究黄淮海盐碱地小麦生产课题。

与李振声一样,“最美奋斗者”李登海也依然坚守在玉米育种科研一线。

多年深耕玉米育种行业,李登海培育出叶子向上长的紧凑型玉米品种,更加耐密植,利于高产。他带领的种业科研团队不断刷新玉米单位产量:1989年,“掖单13号”夏播玉米亩产1096.29公斤,成为我国第一个亩产突破1000公斤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并首创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随后,又创造出我国第一个亩产超过1100公斤和亩产达1239.14公斤的高产纪录;2013年,“登海618”在新疆种植,亩产达到1511.74公斤,成为我国第一个春玉米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目前,李登海团队育成的120多个紧凑型杂交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在全国累计推广13亿亩。

除了袁隆平、李振声、李登海,还有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卫,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万权,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者金黎平……在粮食生产领域,在农业科技研究一线,一大批功勋模范矢志不渝、无私奉献,助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稳健前行。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十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扎实举措大力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添底气,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基础支撑。

加强农业政策保障,提高生产力。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七连丰”,连续6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上,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但是,我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为此,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好国土空间规划,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要健全激励性利益补偿机制,保护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强化农业人才支撑,注入新活力。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已全部实现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农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以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各地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要鼓励引导企业员工、复转军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创新创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增添新活力。要发挥农业科技人员、执业兽医、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更多的涉农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科技对农业作用更加明显,但与发展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进入“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聚焦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要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推动农业节本增效。要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畅通产品供给渠道,提升保障力。当前我国棉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农业仍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基础还不稳固,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还不足。下一步,要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优质耕地优先种粮,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让品质更优良、效益更明显。要完善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减少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和浪费,加强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十一

总算盼到了周末。自从爸爸妈妈告诉小明星期天要带小明去乡下奶奶家玩,小明便数着手指盼着星期天早点到来。这不,小明和爸爸妈妈下车后急忙朝奶奶家走去。“啊,天气真热啊,连知了也不停的叫热死了热死了。”小明一边跳一边说。

中饭时间到了,小明一上桌,看了看桌上的菜就叫道:

“妈妈怎么又是青菜、萝卜啊?我不想吃了。”边说边想把饭拿去到掉。爸爸妈妈见了说:“小明,这次我们带你来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让你知道‘十颗汗水也换不来一颗粮食’这句话的意思,它就是说粮食来之不易。你在家里老是把零食当饭吃,叫你吃饭呢,你又不高兴了。”爸爸耐心地说:“爱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看外面冒着烈日插秧的农民伯伯,他们还要除草、捉虫,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还要经过很多的辛苦劳动,才能结出许多的稻谷来。你说他们的稻谷来的容易吗?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小明听了,害羞地低下了头说:“爸爸妈妈,我知道错了,我要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学生。”说完,小明回到餐桌旁津津有味的把饭吃完了。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十二

答好“耕地保护”题端稳百姓“铁饭碗”

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正所谓“仓廪实,天下安”,老百姓只有把粮食紧紧攥在自己的手里,生活才更有奔头,底气才更加充足。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中国人的“铁饭碗”,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事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事关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如期实现。

端好“铁饭碗”,就要答好充分认识我国现有耕地资源现状的“客观题”。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着“一多三少”的现实困境,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耕地面积大约占世界总耕地的7%,但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少,人均占有土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时交织地理、气候等条件复杂多样,造成我国高质量耕地少,优高等仅占三成左右,可开发和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更是严重不足。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打破自然因素制约,让有限的耕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让百姓的“铁饭碗”端好端实,是我们在耕地保护工作上终身研究的课题。

端好“铁饭碗”,就要答好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监管制度的“必答题”。今年1月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从国家法律层面对耕地保护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等法律条款。只有强化法律法规约束引导,从制度层面压实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构建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才能牢牢把住耕地保护的大门。同时还要严格监管政策落实,接受有关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切实转变作风、担当作为,整治工作过程中的不主动、不作为行为。常态化督查巡察,对发现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挂牌督办。对突破土地红线的行为严格查处、严肃追责,绝不留有寻租空间。

端好“铁饭碗”,就要答好牢固树立节约集约使用耕地意识的“高分题”。在现有耕地规模条件下,高效集约利用耕地资源是必经之路,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导致耕地利用效率低下,加剧了耕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新时代下,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走节约集约之路。而节约集约的根本要义在于“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严控增量”就是严格审批建设用地,科学划定建设用地片区,最大限度避免占用现有耕地;“盘活存量”则是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通过分类别、多渠道清理盘活,重新焕发生机。“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双管齐下、汇聚合力,全力对冲耕地资源紧张带来的发展困境,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节约型农业,牢牢端稳14亿人口的“铁饭碗”。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热门13篇)篇十三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需要疏与堵、破与立、融与进“双管齐下”,夯实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切实保障好粮食安全。

疏与堵“双管齐下”,把耕地红线守好。古语云:“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古语里蕴含着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智慧,从“食”与“谷”、“谷”与“地”的两对关系中我们能够看出耕地保护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当前,如何守好耕地红线已然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爱之珍之,扛起耕地保护的肩头重任,确保耕地的面积不下降、数量不减少,时刻绷紧一亩不让的思想之“弦”,当好耕地的“守护者”。一方面,我们要以“疏”强化成效,防止“一刀切”式的办事风格,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充分保障乡村群众的住宅建设合理需求,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做好审批办理,在流程上优化精简,在办理上提质增效,强化用地保障,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另一方面,我们要齐抓共管“堵”,架好“高压线”、拿出“硬举措”,对占用耕地的行为“零容忍”“严处罚”。

破与立“双管齐下”,把智慧农业建强。在农业发展上,要坚持从破到立,在创新中推动发展、抢占先机,把握时代发展机遇,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创新的“双翼”。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破”字上下功夫,改变过去粮食生产过程中效率低、粗放化的不足,在技术创新上积极研发、不断突破,在基础性、前沿性和重大关键技术上坚持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在“攻关”中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另一方面,要在“立”字上下足功夫,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发展和智慧农业生态圈的打造,引流“活水”激荡农业发展的“一池春水”,运用于粮食种植的信息感知、精准管控和智能监测,向更高水平、更加精细、更为安全的层面进阶,促进成果转化,在农业发展上提质增效,提升农业总体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

融与进“双管齐下”,把发展方式转变。粮食生产要从“种粮主体”上发力,提升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让“大家一起种”的良好氛围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从“融”上发力,加强粮食生产的统筹规划,以精准的定位、积极谋划找准发展路径,以政策“组合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粮食补贴、粮食收储等政策,深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让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更足;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和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多元共融中促进优势的集聚,助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从“进”上发力,在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上加快建设与推广,让经营方式的创新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以点带面”助推发展成,让广大农民群众愿意种、种得好。

相关范文推荐

    保卫科副科长竞聘演讲稿(精选15篇)

    竞聘能够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促使个人不断学习和提高。接下来是一些竞聘申请的写作技巧和突出重点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大家好!我能

    中止审理申请书表范文(17篇)

    申请书的重点是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以下更多申请书范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简洁明了的表达和具体的实例阐述。申请事项:请求依法中止审理公司云南齿轮厂

    消防单位实践报告版(模板15篇)

    在实践中,我们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地做好实践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消防安

    抗日山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0篇)

    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有必要把这些体会写下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灵感。

    居民供用电合同(专业12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桥梁,有助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下是一份经验丰富的律师为大家提供的规范合同协议,可供参考借鉴。用电人:身份证号码:住所:供电人:法定代

    教师孝道感悟与心得(优秀22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种经历或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案例,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写作。常言说,百善孝为先

    集团工作通报心得体会大全(15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加以发展和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文件收发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回顾并总结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

    防火安全教案反思大全(13篇)

    安全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发生意外事故。掌握安全教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