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ZS文王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优秀的写作范例,提高作文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写作范本,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灵感。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一

摘要:要想成为有素养的教师要有自我提高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要不断学习,善于研究总结,要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关键词:素养教师;心理素质学习;提高基本功;教师忌语。

时代变了,人也会改变,教育的思想观念、教育的方法等,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之与时代发展合拍,与学生发展变化相适应。应当如何做一名有职业素养的教师呢?值得我们思考。

一、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教学基本功,如教学语言、板书板画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基本功,如信息技术技能等。戏曲讲究唱、念做、打,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教学也有说、书、做、画、导、演等六门功课,可谓六大教学基本功。说即语言技能,书即书写技能,做即操作技能,画即绘画技能,导即组织调控技能,演即表演技能。教学基本功的主要功能有:一是工具性,乃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二是示范性,即教师要为人师表,处处起到模范作用;三是教育性,即其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等。教学基本功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新教学理论的产生,新教学理念的确立,催生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断赋予教学基本功新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教学基本功的不断更新,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要有“教师忌语”,使用干脆的教学语言。

教师是一种非常特殊职业,他的工作对象是心理和智力都尚未成熟的孩子,面对这些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未形成的孩子面前,教师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情都会影响到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教师的语言具有示范性,你的一句鼓励、一个真诚的微笑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这点在教师的语言上有所体现,不是有些学生说话与自己的教师有几分相像吗?有人说“学生是以教师为模板来塑造自己的”,此话也是。教师说话切忌重复太多,一个问题尽量不要翻来覆去的讲,恐怕学生听不懂。这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语言要言简意赅,表达准确,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语言啰嗦主要表现在跑题,没有中心,漫无边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车轱辘话,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满头淌汗,满嘴冒沫,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讲的是什么了;说话不利索,满嘴的口头禅;节外生枝,无事生非,过于敏感,把学生当做出气筒。教学语言啰嗦病,也并非什么疑难杂症,不可救药。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改正:一是认真备课,备课是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堂课所有要讲的话都应在脑海里过一遍,精心设计,细心组织每一句语言。讲完课之后在进行总结,修改,逐渐完善起来。二是我们可以请其他同事来给自己挑毛病,甚至也可以问我们的学生哪里讲的不合适,只要放下架子,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向一切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去学习,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热爱自己这份最神圣的工作,对待工作要有敬业精神。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要带到课堂去,当看到这些孩子时,所有烦恼都应抛到九霄云外去,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们中去。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应投入其中,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四是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努力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前辈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看来还不够,“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长流水”。

三、教师必须自学苦练、拜师学艺,并且善于研究、总结。

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不断学习,广泛涉猎,在书海中采珠,在学海里拾贝,逐渐使自己的教学业务仓库充实起来。苦练内功,完善自我。要想成为有素养的教师,登堂入室,就必须苦练教学基本功。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青年教师还必须不断在风口浪头上摔打,不放过任何可以使自己提高的机会。拜师学艺,提高自我。有素养的教师首先是一位有心人,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前辈学习,向同行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学习,可以帮助你攻克教学中的道道难关,引导你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为你指点迷津,助你走出误区。有素养的教师应该充满自信但不自负,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心态,做一个自信、阳光、快乐的人。我们的心态会影响到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向他们传播正能量的东西。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名人,还是普普通通的人,每个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尽自己所能把它做好,在对待自己的家人尽到应尽的责任,在这过程中我们同时会得到更大的收获和快乐。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要勇于探索,勤于总结。有些教师从教多年也没有多大长进,这些教师可能抱怨太多、或不思进取这些教师只是把工作当做养家糊口的差事;而有些教师刚进入这个岗位就能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教师本身,在于教师在实践中是否勇于探索,是否勤于总结:把备课当成一项研究性工作来做;认真做好课后教学小结,这是在备课的过程;随时扑捉灵感,一个好的想法刚露头,马上把它记下来。

四、教师必须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教师比其他行业的.人员更要重视自己的职责,这是因为教师承担着培养和个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神圣职责。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是教育工作的下限而不是上限,是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没有做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教师,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就是失职的教师。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既是对每一位教师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做德才兼备的人。

教师要一边做学问,一边学做人。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给予别人以真诚,别人也会真诚待你。这样就连反对你的人,当他良心发现时也会说“某某人不坏”。化对手为助手,减少了对立面,也就减少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有素养的教师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此,方能忍得了诸般挫折,百炼成金。独木不成林,伟大的事业,需要千万人为之奋斗。带动、影响周围的人,共同提高,这正是有职业素养教师的价值所在。不自私、不保守,乐于助人,是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品德。其实,帮助别人、指导别人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快乐自我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03).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二

近年来,高校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学历高、干劲强、个性鲜明,承担着高校的主要教学任务。这一群体的职业素养以及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潜能,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然而,从当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状况来看,其自身的职业素养也有待提升。

职业素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多方面。高校教师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学术知识、教学科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教师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体现在教师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各种素质之间的均衡和和谐发展。

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师全面发展都是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门槛,是教师内化的一种职业特质。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教师的内在需求,是教师培养的一种模式,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所要最求的目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托。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是实现教师全面发展的动力和着力点。

三、提高职业素养,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的途径。

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学生成长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工作内容的超前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是一种良心工程,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对青年教师全面发展起主要作用。因此,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已成高校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领导必须给予高度关注,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健全一些有效制度,帮助青年教师提升职业素养。同时,高校青年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及高校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提高青年教师职业素养,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的途径。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

2、加快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改革,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大都由名目繁多的教学科研量化指标来衡量,这种定量性的评价机制虽然有利于管理的简便易行,但却很难将教师的个人成长、全面发展与学校育人事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反而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对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短、科研积累尚不深厚的青年教师来说,为了完成岗位目标千方百计的发表缺乏深入研究的论文,追逐科研立项,把大量精力用在应付完成工作量上,而对教学质量、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师德品质、社会工作、管理服务等设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容则很容易被忽视。这种量化考核、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鞭策教师去奋斗但却会扼杀最优秀教师的发展,不利于教师全面发展和学校拔尖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高校育人事业的发展。改革高校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延长对青年教师考核与评估的时间和周期,克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短期行为,实现高校教师管理机制的去官僚化、民主化、平等化、人性化,建立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教学科研能力是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对每位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规划,确定适合青年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对青年教师进行长期的跟踪培养,及时发现青年教师的短板以便及时通过培训等手段进行干预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二)青年教师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全面发展的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影响内因。高校教育工作是“树人”工程,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必须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不断学习、认识、实践、体验,把对职业道德的认识逐步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转变成个体的道德需要,进而外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将社会条件与自身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努力实现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青年教师应自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青年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内涵与职责,实现准确的自我定位。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负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和使命,就要热爱教师岗位,就要耐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对自己所司职的事业做出总体规划,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物质化的目标,而是要靠自己过硬的本领塑造职业威望和职业自豪感。同时,要自觉加强职业素养,严格职业操守。教师的角色形象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职业形象,对教师素质的形成起控制与推动作用。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个性修养,是现代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青年教师应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青年教师应努力提高业务能力。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体内容。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大学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地扩大自己的知识内涵,熟悉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先进的研究方法,满足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求。课堂教学是青年教师的主要工作场所,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课堂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青年教师除了渊博的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活波生动的语言、良好的形象和气质与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职业素养的完美体现。青年教师应从以上方面出发,自发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3、青年教师应完善自身生理与心理素质。

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青年教师应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以便能更好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青年教师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态,不要总是抱怨自身的职业,学会缓解压力,避免产生职业倦怠。能够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对学生侃侃而谈是教师职业素养的美好体现,是教师全面发展的保障。总之,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影响着高等学校未来的发展,不仅学校应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措施来提高青年教师职业素养,而且青年教师个人也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实现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青年教师的人生理想。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工业大学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6jbz11)。

参考文献:

[1]易方.试论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j].长沙大学学报,(2)。

[2]乔南.提升高校新近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3]陈牧川.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三

摘要:高职学生是我国未来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由于缺少有效的实践路径,因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职业生活在人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作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活的准备阶段对其职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是生产、服务岗位的一线工作者,职业素养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职业素养就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与能力。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显性素养与隐性素养。显性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专业技术素养,隐性素养属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更侧重于一个人的德性。因此,作为职业素养中的关键内容,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对学生求职、就业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大多依靠学生的思想政治课中的道德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上,不能体现出高职教育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存在片面地将道德教育等同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另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量化标准,往往简单地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混同。课题组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52.3%的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48.6%的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31.2%的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低”。这就直接导致在就业中出现求职者与企业互相“吐槽”的现象。一方面企业普遍认为当代高职院校毕业生眼高手低,没有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另一方面广大求职者认为大多数企业对自己不够重视,安排给自己的工作技术含量低,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从合格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到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为培养更多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企业转型与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个体职业道德素养参差不齐,从课题组对在校高职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诚信精神的重要性,但在身体力行方面存在欠缺。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

(一)团队协作精神缺乏。高职院校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在问到“你是否是以个人为中心去完成实训”时,有36.1%的学生回答“是”,另外18.3%的学生回答“偶尔是”,能够与同学一起协作完成实习实训的学生占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的45.6%,不过半数。

(二)遵守纪律意识薄弱。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因成绩较差而受到学校与教师的冷落,养成了懒散、纪律意识淡薄的习惯。当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被问到“面对所在集体或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你如何做”时,仅有16.9%的学生选择了完全遵守规章制度,13.9%的学生选择了自己认为合理就遵守,不合理的视情况而定。

(三)诚实诚信意识缺失。一些同学把诚实守信看做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但他们认为在实践中坚持诚实守信很难。比如在问到“如果你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者困难补助,你会对你的家庭怎样描述”时,71.4%的学生选择了“基本照实说”,只有34.3%的学生选择了“如实说”。

(四)个人社会价值实现认知与实践能力不平衡。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实践能力相比,后者远远低于前者,这与对用人单位调查中,认为高职大学生缺乏吃亏耐劳的实干精神是一致的。部分高职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功利主义倾向,重视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的学习,忽视职业道德素养的实践,更谈不上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重视物质价值,忽视精神价值;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表现在求职上,他们对工作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薪水是否丰厚更关注,对社会价值实现,为国家与社会发展作贡献关心不多。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从培养对象上分析,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差,导致漠视职业道德教育。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在现阶段我国没有形成系统的分层次分类别的高技术人才培养学校,而且在人才选拔上也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偏低。加上高等教育扩招,生源大战,导致高职院校在高考录取中面临大量低分录取的现象。与普通高等学校比较,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自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多数成绩较低,如河北省2013年高职录取分数线仅180分,多数学生存在自卑感。有些同学高中时期学习中等,进入职业院校以后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因不甘心进入职业院校而苦恼,又因前途渺茫而迷茫,最终形成得过且过的心理。有些同学高中时期由于成绩较差而受到教师的冷落,致使这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进入职业院校后,普遍存在厌学、逆反情绪,对自己将来要选择的职业缺乏应有的尊重与荣誉感,形成功利性思想,以致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职业生活的选择中将学习技能当成唯一目的。以上种种原因便形成了对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与养成不重视的现象。

(二)从培养主体上分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体系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课程体系不健全。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完成,由于课时限制,存在仅传授理论知识,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载体,不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现象。此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主要依赖有课时安排的显性课程,没有或忽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课外隐性课程在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中作用的发挥,还未形成健全的课程体系。二是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教育方法单一。现有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仅由“两课”课堂教学完成,受课时限制,教师大多以讲授为主,主要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授课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不高,课下缺少实践指导,导致他们普遍认为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道德素养没有更深的认知。三是从事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人才不足。高职院校大多忽视对思政工作者的培养与投入,专门的职业道德素养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有的学校即使开设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大多是由“两课”教师完成讲授,但教师的学科理论背景与工作经验都与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有较大差距,且不能参与学生实践培养,因此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实训与实习工作中面临的思想问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养成方面更是无从下手。

(三)从培养观念上看,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忽视了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仅有知识、没有技能的高职生是废品;仅有技能,没有知识的高职生是次品;仅有知识、技能,没有职业道德的高职生是危险品”。就用人单位回馈的信息来看,企业招聘学生时,不仅注重学生的现有职业技能,更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利于企业的培养重塑,长期发挥作用。部分学生被用人单位退回并非他们的职业技能不合格,而是因为其职业道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通过有计划地对学生职业意识、团队精神、爱岗敬业、遵守纪律、市场竞争等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实践,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外化为学生的自觉习惯,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与高素质的劳动者。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增劳动力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个体就业与企业发展,影响社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课题组经过在学生中的实践,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转变学生培养中重技能轻德育,更轻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观念。把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结合,同等看待。只有高职院校真正意识到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才能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为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创造条件。

(二)加强培训,提高从事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工作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更新教师的培养理念,不仅向学生传授关于职业道德素养的知识,而且向学生传授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能力同等重要的理念,传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方法,帮助学生制订培养方案与养成计划,要求学生将职业道德素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外化为行为习惯,为高质量就业与个人成长成才打下基础。

(三)拓宽思路,形成系统的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课题组经过研究与实践,感到要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必须拓宽思路,形成系统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首先,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全程开展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新生入学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除教材内容外,专门增加高职生涯规划内容,把职业道德素养作为成才的必备内容,教会学生如何规划,掌握修养方法。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把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要求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现个人价值尽快成长成才结合,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其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实践平台。一年级上学期开展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迎元旦长跑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一年级下学期开展唱红歌比赛、25公里远足,值周义务劳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吃亏耐劳精神;二年级上学期,开展拓展培训、高职生涯规划比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队精神与诚信意识;二年级下学期,开展国旗下的演讲、心理健康培训,创新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精神价值追求与敢为人先的精神。三年级,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开展企业顶岗实习,用企业环境培养学生与企业要求的职业道德素养实践。再次,开展传统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如:通过素质教育课堂讲授“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图片展览、红色参观等方式、介绍古今中外,特别是学校所在区域的名人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事迹,先进企业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对员工的要求与纪律等,让学生切实感受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是社会永恒的要求,从而提高修养自觉性,并不断外化为行为习惯。还有比如订单班、企业冠名班等形式,校企共同育人,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拓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

(四)创新机制,完善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考核与保障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与保障办法,把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水平作为毕业成才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既是衡量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要求,又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需要。从高职学生入学开始,给学生下发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手册,在职业责任、职业道德意识、职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遵守纪律、集体荣誉感等方面设定分值,细化到每项活动,每学期进行检查总结,学生毕业时,把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养成情况作为取得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通过健全专门机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项经费、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制度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保障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实施。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将影响未来社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这不但反映在科技进步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反映在企业文化、制度、职工的职业认同、职业精神等软实力因素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科学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找出解决办法,对形成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四

教师是人类学习的楷模,是道德规范的化身,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的道德素养。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示范性、情感性的劳动。因此,教师拥有一颗真挚的爱心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爱的事业,惟有爱,才能建立深厚的带有浓厚亲情意味的师生情谊。常与学生交谈,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快乐,分忧他们青春的烦忧,这样,学生更愿意亲近自己的老师、也更相信自己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是毫不费力的。也更有利于教师研究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行为有过失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从老师的尊重和信任里去获得身心的自由。教师的奉献精神、为人师表、爱心、公正、平和宁静、责任精神等等,这些都是永恒的,而不是暂时的,是内在气质的真诚流露,而不是虚伪的矫揉造作,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终身受用,达到“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教育效果。

其次,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必备条件,自己不但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努力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成为教师之需,身教之本,育人之道,须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学习永远是社会过程,不应抱怨“社会复杂了,学生难教了。”只能抱怨自己“知识陈旧了,方法滞后了。”因此,抱着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知识、转换思维方式,养成开阔的科学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形成一种开放的知识体系态势,才能在教育领域中成为常青树,也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崇尚科学、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火种。教师这种职业,本就没有先忙之分,也没有淡忘之季,更没有中场休息。

最后,我们说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只有能力才能改变命运。教师自身工作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掌握教育的技巧便是我们教师能力的体现。“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好好学习,自觉刻苦地从事学习这种脑力劳动,并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就会给爸爸、妈妈及亲人们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这就需要教师赋予他们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即我们常说的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真实教育,着眼未来的教育。

因此,“小心翼翼呵护学生的心灵,就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学生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痛苦。”甚至,会使学生把自己定格在能力差的范畴,对其人生轨迹的走向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正如这位伟大的前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所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显而易见,教师教育技巧的娴熟应用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因而,这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脑力劳动的教育工作,还需具有一定的能力素养。

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有一种素养、一种风格、一种胸怀、一种洒脱、一种心态、一种境界;要有一颗平和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面对自己的学生;要有一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胸襟与同行相处;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担当,为社会培养的不仅仅是学富五车的人,更要紧的是培养一个个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的社会人,教师甘做学生心灵的“牧羊人”。

一、保持平心静气的心态。

面对没完没了的检查,我始终保持平心静气的心态,不让外面纷繁芜杂的世界影响我的教学。我坚持:任你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搞得欢,我自岿然不动,安下心来教我的书,育我的人,平心静气按自己的计划完成教学工作。我的力量太微弱,无法也不可能影响左右,唯有不改教书育人的初衷,保持自己清高的姿势,寓教于乐,在教的过程中感悟人生、感悟生活的不易,感悟平民百姓平淡生活的真谛。

二、保持欢畅愉悦的情感。

教师的情感既影响学生的情绪,也影响教学效果,更影响学生心态的正常。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态,微笑着面对学生,面对当今的社会和恼人的社会关系。我们不是圣人,言行再检点也难免出格,情绪再控制也难免爆发。面对领导、同事、家人或许牢骚,或许有所发泄,但理解的人少,吹风的人多,脆弱的情感难以控制,长久以往必造成心理疾病,这样教师自己损失太多,唯有一忍再忍,时时告诫自己:为了自己的健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穷达皆为身外事,荣辱不计为自身。不在乎领导的批评和表扬、不在乎同事的冷漠和误解、不在乎家的羁绊和无奈、不在乎学生的淘气和闹心,保持自己每日心情舒畅,只要踏进教室,便放弃一切成见,以真诚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哪怕是流泪,一旦进了教室,摸一把鼻涕擦一把泪,把微笑给学生。

当今社会,教师各方面的压力太大,积极健康的心理是教师取胜的法宝。有了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态,何愁教学工作没有成效。教师只有自己健康了,才能积极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撑起教育半边天。其他可以随风来去。

三、保持公平公正的心理。

对于父母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宝贝。教师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是为师者的第一师德。作为教师,或已为人父,或已为人母,或将为父母。因此,教师面对学生将心比心,退一万步想: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差生或是学困生,我将如何面对?面对他们无助的神情,是举起惩罚的戒尺还是伸出温情的双手?抉择虽不难,但私心会使人失去公正公平。或许有的花儿开的不够鲜丽,诱人,但教师不必考虑它是否结果,但呵护是我的职责所在。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五

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积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这不仅是体育运动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的道德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相辅相成的整体。体育知识是基础,运动技能和技术是重点,是体育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在体育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动技能和技术,才能做到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第一,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

第二,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从体育历史、现状、未来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让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发展、基础知识,以及体育伴随社会进步而发生的变革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三,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体育不仅仅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体育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娱乐的需求,还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自然、挑战人体极限的不可缺少的载体,帮助学生增强信心,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勇敢地向困难挑战。

第四,在体育教学中施于广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发现学生的个体特质,加以引导,培养兴趣,促其发挥特长,以提高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

第五,在体育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贯穿于有趣的.教学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有趣的环境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的目的。

4结论。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项技能。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颜军.体育教学心理学.神州出版社,1993.5.

[2]王勇慧.试论体育文化素养的建构.中国学校体育,.4.

[3]钟秉林.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1999.23.

[4]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5]陈仲平等.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本质特征及途径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6]梁燕.谈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影响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7(12).

[7]张科海.推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8]李小刚.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再认识[j].时代教育,.9.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六

昨天聆听了校长的专题讲座《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让我对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和素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是一个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我们有较高的素养,才能使学生有更好,更远的发展。下面我就学习后对教师素养的认识浅谈一下:

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素养,俗话说的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正是说明教师知识素养的重要性。所以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其次,要有较高的能力素养,和学生相处,也就是人与人相处,要想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必须学会和他们沟通交流,以及恰当处理他们出现的问题,协调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

最后,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人们常说,教师就是良心活。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也正说明了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它决定着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有了较高的道德素养,我们就会有较强的责任心,会有更大的耐心去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提高我们的职业素养。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实践告诉我,要当好一名教师需要真心付出,真情倾注。既要做好学生知识的引路人,更要当好学生思想品质的造就者和领导者。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绽放异彩!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七

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中,学生进步时,与他一起开心;学生退步时,与他一起分析;学生气馁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犯错时,教化他而不是责骂他……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人们常常把我们教师比做蜡烛,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就要求我们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每到教师节,总可以看见毕业的学生来校看望老师,这时我们感觉到很欣慰,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我们老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八

摘要:良好的科学素养不管对幼儿、社会还是对教师本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必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有效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具有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科学素养及其重要性。

美国学者赫德在《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最早提出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科学素养代表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国际上普遍认同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标准: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达到基本了解;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对科学的社会影响达到基本了解。

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科学素养一经形成,就代表一个人已经形成了他所特有的看问题的视角、处理问题的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而这些方面都预示了其最后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从大的方面讲,一个国家整体的国民科学素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

(一)对幼儿及社会的重要意义。

曾经有人调查世界上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您认为是在哪所大学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本领?”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幼儿园。可见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关乎幼儿科学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将来成为科学工作者的前提。《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宗旨就是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他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特殊性——他们具有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他们却是最缺少经验的群体,他们最善于模仿,幼儿教师是他们最好的榜样。这决定了幼儿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直接引领者和启发者,他们更应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科学生活态度和探究能力,影响着国家潜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国家的未来。

(二)对其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观念中,科学教育仅仅限定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层面上,人们把教师等同于“教书匠”,社会在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如今,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各种教育科研活动正在热烈地进行,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其中,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通过教科研引领教学工作,只有富于探索精神的创新型教师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脱掉“教书匠”的帽子,成为有思想的教育家。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发展和完善教师研究能力,其核心和关键因素就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一)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科学知识是基础,具有奠基性作用,科学能力、情感、态度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幼儿教师的科学知识包括以下丰富的内容。

首先,教育教学的知识,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史、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基础。

其次,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常识性的知识,如:人体的知识,生态与环境的知识、自然现象的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等等,这些是科学教育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保证,只有这些常识性知识的储备作为前提,才会避免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常出现的教师带着孩子们去探究的问题,教师自己却不懂的现象。例如,教师对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称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却有声有色地引导着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探索,有时还会出现基本概念的错误。

最后,幼儿教师还应该了解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如:观察的方法,分类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方法,测量的方法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幼儿才能自主地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对这些方法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过去常说,“老师要有一桶水,孩子才可能有一碗水”,这种深入人心的观念受到了来自信息化时代的巨大挑战,报纸、电视、网络……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一桶水”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要有好学爱问不断学习的精神,应该敏锐地向生活提问,向生活学习,老师应和幼儿一起成长,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查阅搜索等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让自己不再是一桶死水,而是源源不断的河流。同时,教师也应把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教给幼儿,如,在回答幼儿的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怎样长大的?”这样的问题时,教师遇到了困难,教师就通过让幼儿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教纪录片《婴儿日记》的方式进行巧妙地、直观地回答。

(二)能够有效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过去在科学教育方面我们注重的是教育的即时效应,组织一个活动就希望实现一个预定的外显的目标,如孩子学会做多少计算题,认识多少动植物,这里我们强调的科学活动的有效性是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的。

1.观念的准备。

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去组织活动,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的幼儿为本,注重教育教学、课程对儿童多样性发展的适宜性、选择性,强调儿童的主动实践、探索探究学习等一些基本理念应该成为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直觉行动性的特点,不通过操作材料就完成科学教育是不可能的,所以操作材料的投放在幼儿园中显得尤为重要。所选择的活动材料与环境要丰富多样、要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同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变化。如,在自然角,不仅饲养着孩子们带来的乌龟、蚕宝宝等小动物,而且还根据季节的变化随时丰富内容。春天到了,就种上各类小植物,养蝌蚪,抓蚂蚁,挖蚯蚓;到了秋天,就收集种子、捕捉秋虫等。在区域活动中,则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孩子们操作的科学材料。如:平面镜、放大镜、望远镜等有关光的材料;各种形状的磁铁、木块、橡皮泥、纸、塑料等有关沉浮的材料……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与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孩子们在实验的操作中了解各种有趣的科学道理,孩子们百玩不厌,兴趣盎然。

3.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

没有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只有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同时应给予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表达自己认知情感的机会,这样孩子们学习的潜能才能被发掘。

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如在进行有关“风”的教育活动时,教师提出“风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后就让幼儿自己尝试“造风”,有的幼儿通过扇硬纸板产生风,有的幼儿发现教室里的风扇能产生风,甚至有的幼儿说跑得快了就感觉有风在耳朵旁边吹等等。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参与积极性高,思维活跃,他们仔细的观察,认真地思考,大胆地表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奥的科学概念被他们理解和掌握,他们也从中不断养成了科学探究的习惯。

4.为儿童制造鼓励科学探究的良好心理氛围。

首先,教师应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所处的心理阶段决定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会问“为什么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太阳能不能晚上出来”、“为什么小草不会说话”诸如此类的怪诞不经的问题,教师如果对他们的问题避而不答甚至嘲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慢慢消退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一切科学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好奇心都没有了,科学的发展便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自信心,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不能因为幼儿的探究行为与其他幼儿的行为或教师期望不一致,就命令他放弃。如教师讲有关“对称”的概念时,一位幼儿说“屁股是对称的”,教师很生气地说“就你会想,坐下”。教师的行为不仅使得学生原本正确的关于概念的理解变得模糊不清,更挫败了幼儿探索和表达的信心。

最后,教师在评价时应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应看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进步,让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都有成功地体验,避免由于教师不恰当的评价造成幼儿的紧张。

5.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能力。

幼儿教师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科学活动进行的是否顺利”、“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得是否积极和快乐”、“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在反思中教师才会不断提高其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总结和评价。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应具有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尤为重要。幼儿总是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所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幼儿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建立的关键所在。

同时,不断学习培养自己创造的能力和品格。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现状,在内容上、形式上和手段上创新,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使其成为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弄虚作假;严谨踏实、勤奋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谦虚谨慎、乐于并善于合作:高度责任感;果断坚持性等方面。也能够使幼儿教师很好地对待工作、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4]石长年,程为文.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甘肃教育.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九

语文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和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只有通过持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科研意识、情感艺术、风格特色等专业素养,才能出色完成所担负的语文教育使命。

语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因而语文教育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石,也是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同时还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育的成效,关键在于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师,其工作成果无疑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并在家庭、学校、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反映。正因如此,语文教师是一个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要通过持续地学习,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科研意识、情感艺术、风格特色等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出色完成肩负的教育使命。

一、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来提升专业素养。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以及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科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确立正确、科学、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起点。语文教师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诠释新课程,才不会yan割课程改革的灵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刻把握语文教育的实质,确立明确的专业理想,并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终身学习中提升自我。

重要。其三,强调大学阶段的教育不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完成教育,而是旨在为日后的在职进修,提供的基础教育。”[1]当今社会的发展,新知识、新理念、新理论层出不穷,教师几乎天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向研究探求型,由道德的灌输者变为人格完善者和心理保健者,由对学生的塑造者转向引导者,由教育教学工艺的操作者变为教育科学成果的创作者和开发者。因而,作为新一代教师,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民族素质的奠基者,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民主法制建设的促进者,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能,从而完全胜任这样一个全新的角色。

二、通过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来发展专业素养。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理由很明显,从宏观上说,它可以使教师原有的旧观念、旧方法、旧技术得到更新,进而使教师开阔视野,激发思路,增长见识,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首先,对语文教材的研究是语文教师教学科研的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语文教师轻视对教材的研究,认为这方面的文章无异于写一般的教案。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好的教材方面的研究文章,应该是源于对教材准确无误地把握和理解,就其精彩内容、精深思想、高超的写作技巧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其中不仅表现出作者对教材的感悟能力和知识结构,更渗透了作者处理教材的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其中内容往往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理论、伦理学甚至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说,写作教材研究方面的文章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进行科研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个过硬的研究教材的基本功,就不能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语文教师。

其次,对语文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语文教师进行科研的起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走向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再次,对语文教学进行专题研究是研究性教师取得成绩的关键。语文教师必须始终不渝地投身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包括教育思想、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材建设、语文课程设置、教材教法、作文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内容。没有对这些方面厚实的基础研究,很难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基础上再作一些专题性研究,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应该说,基础研究和专题性研究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三、通过不断强化人格力度来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在认知方面的能力,主要决定着他能否有效地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而教师的人格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强化语文教师的人格力度就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内外对于好教师的个性修养,都做过很多的研究和统计分析。譬如,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等人通过调查,认为优秀教师的性格特点是:在事业上有强烈的成就欲,希望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坚信自己工作的收获和价值;非常热爱教育事业;非常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对学生满怀一片爱心;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同时又能够虚心求教,精益求精;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能沉着果断地妥善处理教育教学中的意外情况;能自始自终地认真执行已经指定的教育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有独立见解,不会轻易受别人的暗示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且具有自我调节、应付挫折的能力,注意从知识、兴趣和个性方面不断提高自己。

完善教师人格修养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养成理解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且能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要理解别人,就需要有豁达的心胸。这就要求能够不报任何偏见地容纳同行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思想和情绪,以及价值观念;能够关切身体、智力、社交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能够敏锐地观察、深刻地理解和积极地同情学生的需要、情绪反映、情感冲突和各种困难。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需要待人以诚,不以个人的权威和职业地位对待学生,同时也不伪饰自己的弱点。了解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要了解自己的优点、长处与短处、缺点,要充分注意扬长避短;要不断地增强自信,积极进取,体验成功。应该指出的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提高修养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因为,语文教师的职业范围内有更多机会和先贤大师对话,语言直接将其引领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去,文学又给其打开了一个具有心理时空的情绪化的艺术世界。在这样一些独特的领域中遨游,语文教师就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就会有更多机会获得来自古今中外的丰厚的精神营养,用以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习,以及关于他们自己,无论是作为教师和个人,都增长了更多的理解能力。”

四、通过不断培养情感艺术来强化专业素养。

“文以载情”,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欣赏,与作品相沟通,深刻地理解作家的情感。要达到学生与文本情路的通畅,教师要能投入和驾驭自己的情感,用充满美感和激情的信息流,导引学生情感的迸发。这样的学习就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淡漠的语文教师是不完全称职的教师。

对于语文教师情感艺术的培养,一般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即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看成神圣的职责。有了这种爱,自然就有钻研业务的热情、探索教学方法的热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教师的热情必然感染学生,从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情感交流必然顺畅。其次,教师要锻炼自己过硬的“说、读”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有好的口才,能说会道。而能够做到“口若悬河”的前提则是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用词准确,幽默风趣。语文教师要擅长朗读和抒情,读的功夫不过关,情感就不能充分释放,学生又怎么能受到感动,情感交流的渠道自然受阻。从一定程度上说,语文教师情感艺术发挥的水平是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通过不断打造风格特色来加强专业素养。

教师的风格品牌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艰苦打造的过程。打造风格品牌,就是有目标的追求、有步骤的实践、有标准的锤炼、有规范的量度,这些就是风格品牌形成的要素。

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乃至品牌,教师要对自己既往的教学经历、发展水平、教学方式、认知特点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积累和提炼自己的教学特点,注意典型事例的积累,如对教材的新认识、启发学生的新手段、教学环节的新链接。然后,按照自己理想的风格形态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比对,进而进行有辨别力的调整,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有目标的追求。

形成风格的重要步骤是进行理论概括,要通过经常性的概括使经验的操作逐步上升为理论的阐说,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把它分类、归纳,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实践活动变得系统化、理论化。这样,自己的教学活动自然就有了风格的影子,经过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乃至品牌。

在形成风格品牌的过程中,对教师创新潜质的挖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的劳动天然地带有创造性,一个教师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事实上,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研究成果,已经说明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创造新知识的人。树立创新意识,要敢字当头,敢想、敢说、敢试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呼吁广大教师,为了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语文教师应该向轻车熟路告别,踏上新的征途。这种“告别”就是创新。语文教育改革的今天和明天,需要更多的教师具有接受新观念的敏感性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努力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力,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这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重任。当然,光有敢字还是不行的,还要善于学习、巧于实践。一位哲人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

语文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意补充新知,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各学科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日益明显,这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上来。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不停地把时代新信息反馈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因此,教师的充电就不仅为教学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够启发教师创造的灵感,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当前全球掀起的“学习革命”,给我们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用生命学习”、“每时每刻都处于学习状态”、“学习空间无限拓展了”,这些新颖的学习理论对肩负工具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具有特别的意义。

当前进行的继续教育,正是让广大教师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充实自我的一个好形式。语文教师更应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做到闻道在先,术业精湛。“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拥有高品质的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才能与现代教育接轨,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掌握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

总之,语文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创造性劳动。学生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建立,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辛勤培育。从事这样一种艰巨的工作,若不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是难以胜任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刘杰.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美)林格伦著、章志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十

世界是在变化中发展的,语文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语文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一方面,我们要纵览古今、放眼世界,分析总结过去,明确应试教育的利与弊;另一方面,我们应明确高中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为了考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正确认识语文,承担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师都单纯地把语文看成一门工具学科,实行功利主义应试教学,以练代讲,以考代练,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因此变成了应试的机器。其实,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是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积累,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修养,把育人成人放在第一位。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压迫、威吓学生,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还应主动完成由知识权威向对话伙伴的角色转变,积极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与学生平等对话和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学生才会亲近老师,才会喜欢语文。

西方的“知识折旧定律”称:“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会折旧80%。”更有资料显示,以每年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更新思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人才学的`“蓄电池理论”也说,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进行周期性充电,才可能持续地释放能量。而在一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陌生领域越来越多、对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这一说法仍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本领恐慌”正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常态。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低于50%,每年每人平均阅读图书不过4.5本。一位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透露说,中国人从学校出来以后,平均每年读书不超过三本。很多教师也没有时间静下来读书学习,学校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给教师提供的培训机会也很少,致使教师的知识储备很难满足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创造机会,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丰富的学识和宽广的视野去引导教育学生。

三、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中,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以学生被动接受为辅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及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至于许多高中生对语文学习态度冷漠,认为可学可不学。但从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来看,高中生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自觉、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语文成绩。

(一)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沉闷,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不会高,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喜欢自己。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精心选择教法,激活自己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激情导入、分角色朗读、巧设疑问、多媒体教学、课本剧编演、辩论讨论、声情并茂的讲解、联系现实生活的引申探究、作文竞赛等不同的教法,使语文课堂千变万化,多姿多彩。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多样、有序的,所以教师应不断优化教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和学情选择适当的教法。

语文教材选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教材特点不同、目标不同,教师的教法也应不同。另外,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施教时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对于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他们是因为基础差而成绩差,教师就应给这类学生系统地补充基础知识,并结合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目的;如果他们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差,教师就应时时关注、积极引导并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跟踪,然后个别辅导,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实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很多因素,它也许来自饱经风霜的沧桑经历,也许出于对事业的执著,是对工作的投入,对人生的乐观、淡定和从容,这些都对学生有着难以言说的吸引力,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并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喜欢你教的学科。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十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形态的形成,我国已进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与裂变,信息传播从单一形态向多媒体、多平台跨越的发展时期。节目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形象代表,应审时度势,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走出新的发展道路,这也就对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全媒体的时代背景,就播音主持人应该如何增强自身业务素质进行探讨,从而为新时期的播音主持工作提供新的思考。

一、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的尴尬现状。

(一)缺乏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

过去,由于广大受众的知识水平和接收平台有限,报纸、广播、电视成为传播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主持人的话被当作真理,很少有人觉得广播主持人也会出错。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媒介融合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接受的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更强,逐渐形成了自我独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播音主持的话语权一方面逐步减弱,另一方面,不同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播音主持工作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当前较为流行的`“直播”使人人都能当上主持人、主播,播音主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也可以利用直播平台发布信息,获得收入,这使得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播音主持知识结构单一,综合文化素养不高。

三、对播音主持人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在新时代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主持人首先应该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方面下功夫,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具体来说,播音主持工作者必须有过硬的语言功底,以保障这门用声音传播的艺术的优良品质。在掌握基本的播音技巧和方法的同时,播音员应勤加练习,加强对运气吐字、语调节奏、声情并茂、音画同义等节奏的把握,做到字正腔圆、发音清晰,让自己的语言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些专业技能的提升,需要播音主持从业者的自觉训练和自主学习,另外也需要所在单位、部门、组织多给予培训、学习的机会,为其发展提供平台。

(二)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全媒体知识的学习。

在媒介生态复杂多样的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危机意识,加强对全媒体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主持人应该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学习并灵活运用新的传媒技术,从而增强自身发展的优势。比如,近年来流行的喜马拉雅app,许多自媒体人在上面发表书评,讲述异国风情的故事,或者普及育婴知识等,收获了大量的粉丝,这些自媒体人其实就是平民主播。他们脱下了电视台、广播播音主持人高高在上的外衣,以一种平易近人、自然的方式在自媒体上进行播音主持,在收获上万点击量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因此,传统主持人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全媒体理念以及专业知识,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自己的工作,提高节目的质量,是值得每一位播音主持人思考的。

(三)大胆创新,形成播音主持的个人风格。

总之,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媒体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播音主持工作也需要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大融合的背景下,播音主持岗位有了新的要求。主持人不再是简单地播报新闻信息或者一段综艺串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内功,广泛涉猎各类知识,积累主持实践经验,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树声.试论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岗位对能力的新要求[j].品牌,(5):37.

[2]周心如.关于培养播音主持人艺术风格的方法[j].商业故事,(06):73.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十二

转眼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2017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十三

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a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b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c主要决定于一个人以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领域)(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集中而稳定的注意,是搞好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条件。培养集中稳定注意的方法:a注意对象的特点b有无坚定目的c个人的主观状态。2.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20世纪后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哪些特点?1.

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的一致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何调节和控制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态度2丰富学生的情绪经验3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如何调节和控制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赋予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1身子稳重端庄,自信得体2表情真实自然,适度适当3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说课的内容: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3)注意的分配:a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成熟;b同时进行几种活动都已经成熟;c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4)注意的转移:a原来注意的强度;b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c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d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职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a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b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c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d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2)学习动机的激发a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b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c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d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e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教师在运用竞争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和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2.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3.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4.提倡团体竞争;5.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别差异性;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a因材施教;b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c教育需要“教育机智”

现代学生观: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里相容。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的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优良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

期经验3学校的教育4社会实践5主管努力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一句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1场依存与场独立2冲动型与沉思型3具体性与抽象性型4发散性与复合型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学习策略应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

简述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并联系客观实际。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它的本质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2认知的建构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平衡认知图示的过程3她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11岁——成人)。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时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此外个人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管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策略:1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2对积极的非正式给与鼓励和帮助3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与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心理健康标准: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适应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课程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温故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情境导入。

课堂板书的类型。

(一)文字板书:提纲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

(二)图画板书:示意图板书、简笔画板书。

教育的基本任务:1.是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是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习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十四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尤为重要。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浅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文章内容。欢迎阅读!

1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首先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其次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

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再次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然后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后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我们教师对待小学生就应像对待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一样呵护学生,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十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日益剧烈,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播音主持人必须迎合新媒体发展的需要,严格按照新媒体的形态进行改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自身的品味,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媒体技术的发展,才能不断的融入新媒体的环境,实现播音主持人质的升华。

由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是公众人物,因此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形象素质、语言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政治素质,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播音主持人必须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向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然而在融媒体发展的今天,播音主持人却出现了不协调的声音,现状相对比较尴尬。

1.1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待提高。

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在一些聊天平台涌现了大批的主播,这些主播挑战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权威,然而,目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仍然以正统自居,缺乏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看不起网络平台的媒体传播,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的适应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媒体主播平台不断的规范传播的内容,形成良性循环,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可网络媒体主播平台,随着人们逐渐的认可,网络媒体的主播平台已经占据了广播电视的半壁江山,因此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严重缺少,所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升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形象,提高自身竞争力。

1.2综合文化素养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播音主持工作要求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即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较高的文化素养需要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拥有相对广泛的知识层面,不断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的知识系统及时的应对突发事件。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目前播音主持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有待增加,这为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阻力,因此播音主持人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不被淘汰。

2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播音主持人是电视广播节目的核心,主持人自身水平和基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关系到节目收视率是提高还是降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必须紧抓播音主持人的基本职业素养,使播音主持人在新媒体的挑战下,不断的发展,迎接未知的挑战,抓住眼前的机遇。

2.1要求对播音主持人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如果因循守旧,不能突破现状,提升专业技能,完成自身质的飞跃,那么必将会在融媒体的挑战中失去方向。播音主持人必须紧紧掌握自身所具有的基本技能——播音技巧,对播音技巧要多加练习,精益求精,保证自身的发声字正腔圆,特别是在运气吐气中做到应用自如,力度恰当,节奏匀速,从而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有魅力,更加充分的体现出语言所具有的生命力和渲染力。播音主持人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播音主持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顺应融媒体发展的需求,不断迎接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抓住新媒体给予的挑战。

2.2要求播音主持人跟随时代潮流,加强对全媒体知识的掌握。

融媒体的背景下,新媒体种类日益增长,呈百花齐放的状态,给广播电视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这一时期,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须跟随时代的潮流,不断的掌握全媒体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紧紧把握融媒体带来的机遇,掌握新的媒体技术,并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平台中,提升广播电视平台的收视率、收听率。只有通过不断跟进时代的潮流,对全媒体知识不断的进行的学习和思考,并通过自身对媒体知识的了解,不断的把全媒体知识应用到传统的广播电视平台,不断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不断应对融媒体带来的挑战,紧紧把握新媒体技术所赋予的技能。

2.3要求播音主持人员必须拥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样也是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灵魂,在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人在掌握全媒体知识的前提下不断的进行创新,将全媒体知识融入到播音主持行业中,培养自身的艺术风格,让节目更加的有魅力,不断的吸引收听(视)率,提升节目的影响价值,比如:《快乐大本营》,也就是一个正常的娱乐节目,但是通过主持人的不断创新,不仅在语言上,还有在形式上,给予观众美学上的冲击,使观众能够与主持人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收视率,提升了电视节目的影响价值。因此在播音主持行业,创新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不断的开发新的电视(广播)节目,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在媒体融合中不断的进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广播电视媒体中,播音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把播音主持人的素质提升作为重点工作,加大力度培养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不断进行对播音主持人基本技能的培养,挖掘他们的潜力,不断创作出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听)率,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播音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前台执行人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广播电视团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播音主持人素质的全面训练尤为重要,首先,强化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播音主持中能够做到吐字清晰,使语言的魅力淋漓尽致的展现到听众面前,增加语言的渲染力。其次就是注重专业形象的设计和心理素质的训练,通过对播音主持人形象的设计和心理素质的强化,才能使播音主持人以正确的姿态和形象面向观众,能够及时有效的满足不同观众欣赏价值的需求。最后是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能力,扩大播音主持人的知识面,使其全面了解不同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通过对不同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能够及时应对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

基层组织活动是播音主持人能够接地气的重要手段,在广播电视行业,组织基层活动,让播音主持人走进城市基层生活,走进边远山区、走进农村,不断的感受基层群众的需求,通过基层群众的需求创作出更加接地气的作品,使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的播出更适合人民群众需求的作品,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增加节目的收视率,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收,实现广播电视平台的价值。总之,在广播电视领域内,播音主持人是整个行业的门面,只有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人的各项技能,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使广播电视的节目更加容易让观众接受,才能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价值。

4结论。

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媒体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节目的价值,实现节目制作中质的飞跃,做到节目质的飞跃,必须从播音主持人着手,加强对播音主持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加播音主持人对各种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播音主持人的文化底蕴,使播音主持人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深入基层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修养,在媒体融合的潮流中提升自己,迎接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抓住新媒体的机遇。

参考文献。

[2]李超.电视专题节目主持人专业素质对播音主持创作的影响[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4]央吉巴毛.试论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播音主持人职业素养的新要求[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0):129.

[5]凌御佼.大众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12):159,165.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十六

广播电台是最先走进群众生活的传媒之一,但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其受到的冲击是致命的。如今互联网满满的充斥着整个社会,广播电台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其面临着每时每刻与电子信息竞争的困境。如何在此环境下继续生存是当今广播电台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广播电台的生存与其收视率息息相关,电台节目需要获得观众的喜爱,得到群众的注视,这给广播节目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是广播电台崛起的新机遇。在满足了正确引导群众价值观的社会责任下,电台要对其节目进行不断创新,对节目编制形式进行改革以赢得观众的注目,从而促进广播电台的发展使电台价值发挥最大水平。

广播电台的编辑肩负各种使命,担任各种身份。首先电台编辑是中国公民的一员,其同大众一样享受者国家带来的福利也履行着中国公民的义务。再者他们是新闻发生时能深入接触事件背后真相的人,编辑作为报导新闻、传播真相的引导者,还承担着正确引领群众走向健康思想、正确观念的责任。其责任在两个方面中具体体现:

(一)广播电台编辑对公民职责要充分履行。

信息化数字时代充斥着诱惑、利益,公民的价值观在这五光十色的社会中感到迷惘。大众传媒扮演者一个风向标的角色,其影响着公民的道德价值及生活方式。媒体就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拿起手中的剑斩向黑暗的沟槽,使人性保持单纯。社会中有部分人只享受国家带来的福利并未履行自己的使命,但媒体面向的是群众,广播电台编辑需要明确自己应履行的`职责,为大众办事,让节目成为道德价值的优秀指航标。

广播电台编辑作为公民的一员,也享受了国家福利,也要承担与普通群众一样的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使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电台节目面向全国观众,其影响力巨大,当国家利益的问题摆在电台前时,电台编辑不能为吸引群众眼球而以浮夸的言论迎合观众,要站在正确的角度,依据事实,以自己的理解与体会不夸张、不扭曲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只有这样,电台节目才能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做出一档具有震撼力的节目,观众也会对这档栏目有认同感。此外,编辑对工作的投入也影响着栏目的收视率。此时编辑就要将自我放到群众里,体会民生,体验节目事件,用观众的眼光看栏目,这样电台编辑才能以十足的热情将工作完成。

(二)正确引导观众价值走向。

电台广播的编辑每天接触着最新发生的社会事件、国际消息,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对事件进行筹划和报道,因此,其承担着引领公众价值观走向正确方向的重大责任,编辑的策划对群众的启蒙也有一定作用。这里的启蒙与指导体现在两个层面:电台编辑在节目中要发挥正面指引作用;编辑人员也应具备真知灼见的眼光,在对事件领悟中能比一般人看得更详尽,更辽阔。电台编辑要多关注社会争议性事件和热点事件,以独特的角度在节目中通过特殊表现方式将其呈现在观众眼前,引起观众的深刻思考。这种方式不仅促进广播电台更好的服务社会和群众,还有利于电台的良好发展。

二、创意策划的构建。

(一)节目内容的变更。

广播电台的生存与其节目的收视融为一体。传统电台栏目策划包括新闻与广告。但崛起的电子信息网络其丰富性已远远超过电台策划的节目。广播电台要对其报道方式进行改革,使其深入化;其次播报人员要从多元化的层面对事件进行解读,以满足不同类型收听人群的需要。节目的改革要以正确社会价值为根基,以满足听众的需求为根本,制作观众喜爱的一档栏目。

(二)电台播放形式的改革。

广播电台的播放形式也决定着电台存活的几率。由于社会飞速发展,电台播放形式的变革必须提上日程,电台本是以声音的形式进行传播的,这束缚了电台工作人员的思维与想象力,工作者的脑力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这就要改变电台的播放形式。电台应把当下社会群众的需求与发展结合起来,改变广播电台的单一播放模式,其次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高雅魅力,将以现代化手法表现出来,将中华五千年文化进行生动演绎,使观众获得一种现代性的古韵感受。

(三)电台节目品位的提升。

能使电台节目扎的步子更深、迈的脚步更远的方式即电台节目品味的提升。电台节目是编辑的灵魂演绎,是播报人员思维的步伐,因此电台工作者要先提升自己的心志,对事件多进行深入的思考,对艺术要具有强烈敏感性,其次还应把握时代发展潮流,跟上社会脚步,开掘社会的深度需求,以观众从未思考过的层面给群众带来全新的节目,才能制作出高水平的节目,才能让广播电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持续发展。

三、总结。

广播电台作为传媒体中的一员,其承担着启蒙群众、正确引导群众的责任。电台编辑作为节目的灵魂画者,更应具有真知灼见的眼光和足智多谋的才能,在履行好自身公民义务的前提下,也要加强自身思维活力;电台节目的内容要不断更新,栏目播放的方式要多种多样,电台工作人员包括编辑、播报员等都得提升品位,使广播电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媒体时代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2]王慧.传递正能量,恪守国家电台的责任和品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j].中国广播,2016(02):68-70.

[3]郝六一.传播民生新闻强化社会责任――以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为例[j].今传媒,2010(10):67+82.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十七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它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教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职业时,他才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并为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一切。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终身献身教育,并用自己的智慧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和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热爱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孔子所说的“爱之,能勿劳乎?忠言,能勿诲乎?”就是这个意思。

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在履行其培养人的职责时所产生的感情,它根植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发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心,因而这种爱已经超出了个人情感的狭小圈子,而与整个社会事业联系在一起。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这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学生,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正评价。

三、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个方面,是教师对待其所属的劳动集体的基本态度。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为了搞好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团结协作就要求教师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教师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

团结协作还要求教师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要善于肯定同事取得的成绩,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等。

四、以身作则。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以及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参照对象。人们常说的“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教师完美人格的一种表现,这种完美的人格要求教师要带头践行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以身作则也要求教师要使用文明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教师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文明。语言美不仅要求语言要文雅,而且要健康、高尚、准确、生动、富有教育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修养上多下功夫。

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的仪表包括衣着、发式、教态等,都有较大的示范性,教师的仪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作风和气质。因此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和检点自己,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十八

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的重任,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理念会应运而生,与之伴随的我们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活将焕发新的生命。语文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教育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

教学素养是指和教学活动有关的能力。系统、扎实、渊博的学业知识加上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真正把语文课教好,因而语文教学能力也是语文教师业务修养的主要内容。

1.语文备课能力,包括理解教材、驾驭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和编写教案等能力。要把握好课标,钻研好课本,利用好教学资料。要明确了解学生的内容,掌握了解的方法。

要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好教学程序,选择好教学方法,设计好语文作业。要明确教案的内容,熟悉教案的形式,掌握板书设计的技能。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对一些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随时能背,而且要能够钻深钻透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语言作深入的钻研,力求能钻出自己准确的理解,独到的理解。否则,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很可能是浮光掠影式的,走马观花式的,不可能出新意,有深度,甚至连准确度也难以保证。语文教师不能总是啃别人嚼过的馍,而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对教材要能常教常新。语文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接受水平,对教材做出大胆合理的取舍,要能够胸怀教材全局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教材的构成体系与单元课文的组合做出积极恰当的调整与补充,从而确定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与基点,逐步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王国,让学生学会求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放得开,古今中外的各种材料能广征博引,为我所用,又要收得拢,教学目的能集中,这样处理教材便达到了驾轻就熟的境地。

2.语文施教能力,包括组织教学、讲话、听话、书写、教具运用、教学应变能力等。要控制好教学目标,发挥目标的“导教”“导学”作用。要有过硬的“嘴”功,教学语言要具有示范性、启发性、感染性、自控性,明确教学语言的种类,恰当选用。要有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理解力、牢固的记忆力、机智的组合力和精湛的.品评力,听话要辨音、解义、记句、合意,评话要体情、识趣、察非、审美。要有过硬的“手”功,写得一手好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板书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要写好“下水”文章,改好学生作文。要善于选用教具,熟练使用教具,学会独立操作。遇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灵活果断,采取恰当措施,快速反应,排除“险情”.要适时、适度变通教学思路、调控教学情绪。课堂上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随时提供的反馈信息与教师本人闪现的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即时对课堂教学内容或教学节奏或教学方法加以“妙手偶得”的灵活处理;无论是教材学习方面的机智处理,还是意外事件方面的机智处理,要想处理得巧妙、圆满,都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艺术修养。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而且还要有敏捷的思维力,灵活的决策力,努力培养出色的课堂机智。

3.语文考评能力,包括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和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命题要做到依“纲”据“本”,以课内为主,知识能力兼顾,以能力为主;难易适度、题量适宜、覆盖面宽、题型灵活。评卷做到准确恰当、客观公正。考核结果分析科学,充分发挥分数的教学“杠杆”作用。在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时,要看语文教学过程的组织是否优化,教学中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是否有机统一,是否体现了语文教学原则,从而对整个教学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分析一节语文课,要看教学目标明确与否、教学内容正确与否、教学思路清晰与否、教学方法灵活与否、语文训练扎实与否、教学常规规范与否、教学效果突出与否。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教育态度和行为。然而目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观念需要彻底更新的还不多。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确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关键中的关键。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中学语文教师提高素养的根本。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只为升学服务的教育观,树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诸育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即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要努力转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水平的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生理心理等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优化,个性专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综合评价的质量观;要努力转变只有考上大学的人才是人才的观念,树立教育要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建设者的观念,确立评价学生重综合素质、重实际能力的人才观。教师要用上述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做到“三要”: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的结果是使学生成为知能一致,知情协调,一般能力与创造品质并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德才兼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似乎说的就是这个理。应试教育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素质教育则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由此可见,教师唯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不断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2.强化专业素质,适应教材变革的要求。

语文教师要取得语文教学的成功,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化素养功底、过硬的基本教学技能。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全面掌握语文活动、语文能力的方方面面的理性知识,必须懂得科学的用理性知识指导的语文技能训练是提高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中介。语文能力达不到理性、自觉的水平,就没有资格成为科学世界教育中的语文教师。教师要“授业”,就必须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应该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和学术水平,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语文教师来说,就要对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广义地说,即教材中所反映的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世风人情、所阐述、所渗透的革命理论、伦理道德,所说明的物性事理,所抒发的种种情志等;狭义地说,即语音、文字、语汇、语法、修辞、逻辑、写作、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关科技小品、科技幻想作品的读写知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知识也应加以充实。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够在教学中融会贯通,开合自如,得心应手。

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更新,信息传递将飞跃发展。当今的学生是伴着电视长大的一代,电脑网络的出现使学生的视野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学科结构看,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综合的趋势。新课标新教材强化了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构建了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课程系统。如果我们不会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方法就难免误人子弟。因此,教师除必须具备较厚实的语文素养还应有宽广的史地、艺术等人文知识基础,乃至理科与之相关渗透交叉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学养,增强学科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身上所肩负的传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而现在的语文教师负担重,阅读量少,知识面窄,文化知识十分欠缺,这是造成语文教学质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语文教师只有改变这种现状,不断充实自己,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教好自己的学生,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3.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拓展语文课程资源。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联系”.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这种创设的条件。诸如各种教学仪器,以及己录制的载有教学信息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电影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自觉运用上述技术,组织、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把大量的信息和外部世界引入学生视野,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等的变化和发展,使学生在亲历其境的氛围中,激发思维、感悟体验、获取知识,从而增加对命运、人生的思索,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语文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语文课程资源成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当尽快认识网络,熟悉网络环境,充分调动网络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应当以同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己任,以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指导为突破口,身体力行,教会学生高效学习。语文,是人们从事学习、工作,赖以思维并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当信息化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信息高速公路上的www(全球信息网)、e-mail(电子邮件)、archie(信息查询)、netnews(网络新闻)等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交往、学习乃至工作、生活方式的时候,传统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在阅读方式上,将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并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在写作方式上,将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从传统纯文本写作到超文本结构的谋划与写作,并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走向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以及在远程交流中阅读与写作的协同化和群体化(如上传、下载、聊天等)。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这些变革,是不以传统的经典的语文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提高和培养教师的网络运用能力是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4.加强心理修养,保持心理健康。

教与学都是心理活动,教育工作必须心理学化,所以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调节心理的技能。语文教师的学科对象言语,培养的读写听说言语交往活动能力就是心理活动、心理问题。所以语文教师不但应学好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更应学好言语心理学、言语教学心理学,从而掌握好调节心理的技能。这些技能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为学生顺利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所以说掌握并懂得运用恰当的教学技能,特别是掌握好言语交往技能和调节心理的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实现语文教学全过程的最优化,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就心理方面而言,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们知道,教师的心理毛病是有很强的“传染性”的,危害更大。因此,教师率先学习心理学知识,增强自我抵御能力十分必要。诚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角色要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平等参与者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的传授者,师生关系是授受型的,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学习,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学生自行决断,教师失去了对教学内容的权威和垄断。从劳动的个体性到合作性的转变。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劳动个体性的特点,各自独立工作,明确分工,交往协作有限。而语文教学是一个接力工程,一个人抓教学质量是不可能的,需要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合作,更何况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还需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各科老师,以至家长、社会成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熟悉人际交往的艺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再即从“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变。顺利实现上述转变将要求教师有更健全的心理素质。

总之,国运兴亡系于教育,教育兴亡系于教师。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的素养。当今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高,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也决定了语文教师的“一身多能”.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和语文能力的训练者,而且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美好灵魂的塑造者。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适应现代发展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十九

摘要:随着电视传播业的发展和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节目本身的要求和对播音主持人格魅力的关注几乎相提并论。本文从人格魅力的基本概念出发,就播音主持人格魅力和节目的互动关系、如何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作出分析。

播音主持人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其言、其行无不受到大家关注。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力、表现力和亲和力等,对所主持的节目,甚至所属的广播电视台在广大观众听众心目中的感受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老师不幸英年早逝,广大网友自发地在网上设立灵堂,寄托无限哀思,折射出罗京老师深为广大观众喜爱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具备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节目与人格魅力如何相互影响,怎样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越来越为广大播音主持人所关注。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人格魅力的概念、内涵。

播音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对节目本身的驾驭能力。即按照节目的要求,通过主持人的诠释、解说、评论以及情感的投入,使节目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效应。这是塑造主持人格魅力的第一步,试想,如果节目主持得一塌糊涂,再谈人格魅力,那必然是舍本逐末。其次是主持人节目外的品质表现和生活价值观。主持人是社会公众人物,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媒体捕获并加以放大,使得主持人的个人生活也不可能完全属于自己。三是对文化的沉淀和表现力。主持人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没有文化的沉积,对节目的诠释上就不可能做到得心应手、厚积薄发。从这一点上讲,主持人的形象需要靠文化来支撑。

二、人格魅力与节目的关系。

1.人格魅力与节目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持人是同节目共成长、共荣辱的关系。主持人个性的生命力和人格逻辑密不可分,节目主持人要想把节目做出品牌,使观众喜爱,就应当要在人格和节目的关联上下工夫,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追求节目与个人人格的完美统一,力求形成某种自己特有的风格。

2.主持人的张力以人格为基础。

主持人的张力是在节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完成节目内在要求的前提下,自我能力的发挥和扩张。我们经常说,某某人的气质适合某某类型的节目。只有按照主持人的气质和风格,打造与之相适应的节目,这样的配合才会“默契”,节目才会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如果让李咏去主持《文化访谈》,让白岩松去主持《非常6+1》,未必能够表现得像今天这样“火暴”。

三、怎样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1.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价值取向。

主持人的思想是否纯洁、道德是否高尚,直接关系着对节目本身的影响。罗京老师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与其金属般的声音,严肃、庄重的播音形象,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风范,所综合形成的独特人格魅力有着直接的关联。节目之外,他资助穷困山区的孩子上学,一同下地种田,他诚挚的话语发自内心,凝重的表情没有任何造作,这些无不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自然流露。因此,作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典范,他的英年早逝引起那么多人的惋惜和悲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以自己独特的语言能力为个性特征。

独特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做到语言运用得规范和得体,语言的发音和情感准确、放松;其次是用心播音,以情感人,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再次是始终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把节目做好的必然要求,主持人在走上镜头前的那一刻,他的情绪应该与自己的喜怒哀乐告别,真正做到“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因为这个时候,主持人已经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节目、属于所有观众。

3.以审美意象架起与受众之间的桥梁。

高质量的节目和优秀的主持相结合,给受众传达的就一种审美意象,通过画面、声音的传播把节目的内涵和主持人的情感一同传达给受众,让受众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通过审美意想,架起与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桥通了,受众才能了解你,喜欢你;拥有完美的意象。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咏和高博,分别在《幸运52》和《购物街》中大量运用肢体语言,张扬而不夸张,成为节目的招牌式动作,从而为他们赢得了较好的人气。

当然,播音主持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在长年累月主持节目中积累和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过硬的业务技能、成熟的工作心态,善于挖掘和培养自己的优势,并运用到节目主持之中,才能逐渐在节目中锤炼和升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为广大受众熟悉和喜爱。

参考文献:

[]田超颖,商务社交礼仪全书[m],地震出版社..01。

[]王梓橙,论播音主持艺术[j],科技文汇,.03上。

[]吴丽菲,浅论新闻播音风格的个性化及其技巧[j],中国科技信息..8。

精选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通用20篇)篇二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媒体全新发展提供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们开始更多地选择数字化媒体来获得信息,作为出版业的重要一员,技术编辑对于书刊的出版发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时候必须提升并有效发挥技术编辑的专业素质,应对全新的挑战。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技术编辑,除了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

1.1要具有专业性。

技术编辑作为一类专业技术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就是要具有专业性,要使自己永远处于技术发展的前沿,要熟练掌握不断发展革新的印制、装订等技术。并且,技术编辑还要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发展出为其他编辑人员推荐符合某些类型书刊特殊生产制作技术的能力,比如刊物类型、装订形式等的选择等。此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编辑,还要具备拥有主见、坚持自我的能力,不能随波逐流、没有主见。例如,有些编辑人员想要节约生产成本,要求技术编辑在制定印刷方案时选用六十克一般类型的双胶纸来印制四色书刊。这时候,假如技术编辑缺乏自我坚持,最终发行的书刊质量肯定会下降,必然引起书刊质量下降而影响销售。某些编辑人员之前节省成本的想法不但实现不了,作为技术编辑由于没有坚持专业底线,也难以推脱责任。

1.2要具有责任心。

技术编辑在工作中还应具有责任心。例如,在进行付印样的最后审核过程中,一旦缺少责任心,想着既然前面已经有了各级部门的确认,应该不会出现意外情况,粗略一扫就算做完了自己的工作。却不知道,之前的所有确认也许只是内容方面的审核而未涉及技术方面,这就意味着存在极大的问题隐患。具有责任心的表现则是,认真检查送审稿子;仔细确认封页、环节所需成本,尽力实现高性价比的书刊出版。例如,印制某书刊的封页,既能够选择大规格纸张印制,也能够选择小规格纸张印制。此时,就需要从纸张成本、印制成本等各个方面考虑选用哪种方式更能节省成本,且不影响书刊质量。

1.3要具有创新意识。

时代在发展,技术编辑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不管身处哪种行业,没有谁是能够一成不变而不被淘汰的,技术编辑更是要求新求变,要让自己一直处在技术发展的前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出版等技术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作为书刊出版行业的技术工作者,技术编辑绝对不能因循守旧、顽固不化,要不断学习研究新技术、新工艺,要在创新实践中升华自我。技术创新是一方面,思想更需要创新。当前,技术编辑在之前几十年所应用的介质都在发生变革,许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技术革新的真快,一不小心就会被甩在后面。当然,也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拥有最前沿的印刷、出版等技术工艺,不过必须要有经过认真学习能够获得新技术的想法和能力。特别是在数字出版迅速发展的今天,假如有一天实现了书刊无纸化,那么当前模式下的技术编辑是不是还需要存在都是一个问题。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只有保持创新意识,才能实现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2.新媒体时代技术编辑的管理职能。

2.1对图书的装帧设计或版式设计进行管理。

如果想要真正地落实设计方案,精准实现工艺要求,这就需要技术编辑对图书的装帧设计或版式设计进行管理。首先,技术编辑对书刊的装帧设计、版式设计等需要提供明确的样式以及详实的说明,对材料品类以及工艺水平也要准备好样张,对最终的书刊状态更要了然于胸。其次,要注意设计的实现,管理好设计、编排、印制及装订等的完成情况,仔细确认开本、标题、图表等的形式是不是与最初的设计统一,所需材料是不是及时到位,印刷工艺能不能实现等。最后,要确保印刷、装帧等环节的顺利实现,即时了解书刊的印制情况,对出现的任何意外情况都要迅速地给予处理,保证书刊装帧、出版的顺利完成。

2.2对图书的质量进行管理。

作为出版物,图书的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可以说关系到出版社的生存及发展。图书质量涉及到很多个方面,而设计以及印刷的质量就需要由技术编辑来保障,所以说技术编辑对图书的质量负有很大责任。想要管理好书刊的设计、印刷质量,技术编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并熟知与书刊设计、印制有关的工艺标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标准完成;二是,要依据工艺流程进行生产,确保应有的生产流程,不能想要节省时间而缩减某些环节,核红、审核样书等关键环节更是要认真检查,不能抱有侥幸思想;三是,对每一环节都要设置质量把控点,利用对所有质量把控点的有效控制,确保生产的质量;四是,重要环节必须要亲自确认,即时检查印刷、装订等环节中的质量把控点,迅速发现问题并马上处理,尽可能地将任意质量风险掐灭在萌芽期间,不将任何的质量隐患带到下一环节。同时,技术编辑还要对油墨、用纸等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为图书的高质量提供保障。

2.3对图书的印制成本、印制周期进行管理。

图书的印制成本是出版行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对图书的印制成本进行管理,减少图书的生产成本,也是技术编辑的重要工作。作为负责任的技术编辑,要熟悉图书印制成本的组成、计算方式等,对图书印制各个环节的花费必须要心中了然,对原材料市场行情以及生产厂家的最新动态也要密切关注。在实际中,对印制成本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整理生产企业印制工价、书刊印制市场情况等制订出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成本结算标准,从根本上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二是,按最优流程安排排版、印刷等工艺,保证最合算的印制数量,增强质量管理,防止由于质量问题而重制带来的浪费;三是,熟悉并灵活利用印制成本核算中的各类技巧,尽量地缩减不必须的花销。图书的印制周期也是印制成本的重要一方面,对其进行管理,指的是对设计、印刷所花费时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确认好各个环节的进度,实现书刊印制周期的最佳化。在实际中,因为要尽量快地投入市场,印制周期就会被不断缩减,给技术编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会影响到图书的质量。管理好印制周期,也是技术编辑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技术编辑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技术编辑要依据出版要求,对书刊的进度时间做到认真仔细的筹划,对每一环节的生产周期给出明确要求,并留出相应的缓冲时间,尽量地减短印制周期;其次,要灵活机动地分配生产,科学安排生产工艺,确保原材料的及时到位等,保证书刊按计划或提前完成;同时,技术编辑还要不定期下一线检查,掌握生产情况,如果发现问题马上处理。在书刊印制好后,还要做好书刊的进栈、数量确认等工作。此外,技术编辑的管理职能还包括对印刷厂家的监督,如果印刷厂家生产人员、生产设备、工艺水平等发生变化,要迅速调整和应对。

3.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多年来的生产方式不断发生改变,这也对技术编辑的个人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职能,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技术编辑的职业素养与管理职能对于图书的质量影响巨大,只有充分发挥技术编辑的作用,才能以最短的生产时间、最低的生产成本,在新媒体时代下生产质量最好的图书。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民族进步工作条例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过去日常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工作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筛选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总结有所帮助。

    2023年员工慰问活动方案范文(16篇)

    活动方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风险的控制等因素。这些活动方案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不同类型活动,对于不同场合的活动策划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

    精选幼儿园体罚师德师风培训心得大全(12篇)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自身必须成为学生的榜样。现在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师德师风总结,欢迎阅读和借鉴。“德”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美德之一中国

    专业中药房的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或其他方面的经验总结与感悟。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下面是几篇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中药房是我们购买中药的主

    优质军事建言心得体会军事的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和思想沉淀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例,希望对大家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帮助。做为一名军事工作者,我们

    优秀干部考试心得体会大全(13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未来提供经验借鉴。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党外领导干部”在中

    精选道路桥梁工程实习报告(案例19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总结,通过它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提高自己。下面是一份实习报告的范文,可以作为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的实习报告。

    实用大学迎新心得体会大一范文(19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或者经验的内涵,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专业劳动体验活动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个人理解和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惑。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劳动周是每年一度

    最优短跑活动总结大全(19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为了更好的迎接中秋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