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毕业论文作品(实用7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LZ文人数控毕业论文作品(实用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控毕业论文作品篇一

该类型的车床改造完成后由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原有普通车床各功能部件以及电动刀架等几部分组成。横向和纵向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其中横向的伺服电机固定在床鞍的后端面上,通过一对同步带轮将运动传送到普通车床原有的横向丝杆副,实现横向的快进和快移;纵向伺服电机则固定在进给箱的左端,通过联轴器将运动传递到普通车床的进给箱,在纵向丝杆的带动下实现纵向快移和进给。该类型的车床数控化改造保留了普车大部分的功能部件,改造后车床的精度不受影响,适用于零件的粗加工过程中。

2.2保留普通车床功能部件

该类型车床在改造过程中要拆除原有车床的挂轮、进给箱、溜板箱、三杆、托架以及横向丝杆副,安装相应的纵向和横向滚珠丝杆组件、数控系统、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电机。该类型的车床数控化改造后能够保证其加工精度,但是改造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较大,周期较长,适用于距离较近,能够长时间停机的用户。

2.3采用相关系列数控滑台机构

该类型车床改造过程中只借助原有车床的导轨,安装新的数控系统、驱动装置以及电机即可。改造后的机床克服了原来机床的精度低、可靠性差以及改造周期长的缺点,实现了对车床快速、大规模的改造,适用于对盘、套类零件的加工。

3对ca6140改造的总体方案

ca6140车床(图1所示为其结构简图)主要用来完成对小型轴类、盘类以及螺纹类零件的加工,要求机床能够控制其主轴的正反转,以适应零件对切削速度的要求;刀架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完成进给运动,并且在换刀点能够完成四个到位的自动改变;加工螺纹时还要保证刀架移动一个逻辑或导程时主轴能够转一圈。在对ca6140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实现对机械传动进给和手动控制转位刀架的数控化改造,使其能够实现自动转位刀架和自动进给。

根据ca6140车床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工作状况,其改造方案如图2所示。

(1)拆除原有车床的横向和纵向丝杠光杠、溜板箱以及挂轮箱中的齿轮,增加滚珠丝杠。其中滚珠丝杠采用分体方式,用套筒联轴器连接在一起,横向滚珠丝杠的两端采用原有的固定和支承方式,纵向滚珠丝杠通过托架安装在原来溜板箱跟床鞍连接的部位上。

(2)横向驱动电机及齿轮减速器相对于操作者来说安装在床鞍的后部,纵向驱动电机及齿轮减速器安装在机床右端靠近尾座的位置。

(3)拆除原有手动刀架,在小托板上安装数控转位刀架。

(4)在挂轮箱内加装主轴脉冲编码器,实现对主轴转速的同步检测来完成对螺纹类零件的加工。

(5)在纵向和横向安装行程限位开关,保证加工过程中不超程。

(6)在横向安装接近开关,保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返回参考点。

(7)纵向和横向齿轮箱和丝杠要加装防护罩,防止油污和切屑等赃物的进入。

(8)根据机床的使用要求和改造成本,加装合适的数控系统。

4结论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ca6140车床已经不能满足对零件加工的要求,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机械制造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了目前零件形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以及小批量生产的问题。在改造过程中拆除了原有车床上的挂轮、进给箱、溜板箱等部件实现了其数控化改造,确定了其数控化改造的基本方案,其中传动系统采用了滚珠丝杠副,刀架采用的自动转位刀架,采用伺服电机对其进行驱动,实现了机床主轴的快进和快移。

参考文献

[1]龚仲华.数控机床维修技术与典型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陈心昭.现代实用机床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贡克勤.数控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罗永顺.机床数控化改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钟丽珠.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设计中进给伺服电机的选择[j].广西机械,.

数控毕业论文作品篇二

摘要:这次设计主要是将一台普通车床进行经济型数控改造设计,设计改造后的经济型数控机床具有定位、直线插补、顺逆圆弧插补、暂停、循环加工、公英制螺纹加工等功能,且加工质量稳定可靠。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

关键词:车床;数控;改造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与车床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面向柔性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得数控车床得到了迅速普及。这次设计主要是将一台普通车床进行经济型数控改造设计,由于定位精度高,所以纵、横向导轨均采用贴塑导轨,传动系统采用滚珠丝杠,同时,为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间隙,对丝杠进行预拉伸,传动齿轮采用双片错齿消隙齿轮,驱动元件采用步进电机。为了保证加工螺纹时,主轴转一转,刀架移动一个被加工导程,主轴用脉冲发生器通过波纹管联接,并将纵向和横向进给系统用单片机控制,是其成为一个能独立运动的开环进给伺服系统。数控系统采用mcs—51系列的8031单片机扩展系统。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i/o接口及光电隔离电路、步进电机功率放大电路组成。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显示器采用数码管,以显示加工数据及机床状态等信息。为了达到机床要求的脉冲当量,传动系统采用步进电机齿轮减速后,带动丝杠。

二、数控改造的优点和意义

数控机床是实现柔性制造、计算机系统、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基础装备,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数控系统可分为开环、半闭环、闭环等几种形式。开环具有稳定性好、环境是适应性强、造价底等特点;闭环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高,但造价高;而半闭环既有高档全闭环机床的加工精度,又有开环机床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适合复杂零件的加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数控机床及其系统已成为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在普及应用数控技术方面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计算机数控(cnc)发展到直接数控(dnc),并能独立设计和制造机械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系统(fms)。但鉴于我国机床拥有量大、工业规模小的特点,突出的任务是用较少的资金迅速改变机械工业落后的生产面貌,使之尽可能地提高自动化程度,保证加工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而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的基本途径就是普及应用经济型数控机床,并对原有机床进行数控改造。利用经济型数控技术改造普通车床,加工零件的精度高,尺寸一致性好,而且改造方便,成本低。

数控改造一般是指对普通机床某些部位做一定的改造,配上数控装置,从而使机床具有数控加工的能力,其改造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从提高资本效率出发,改造闲置旧设备。

2.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数控改造。

3.为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生产而进行数控改造。

4.为了使技术等级较底的工人也能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零件和提高生产效率而进行数控改造。

5.为了减小整个设备投资计划而进行数控改造。

三、数控改造中主要机械部件改装

一台新的数控机床,在设计上要达到:有高的静动态刚度;运动副之间的摩擦因素小,传动无间隙;便于操作和维修。机床数控改造时应尽量达到上述要求,应对主要部件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其达到一定的.设计要求,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改造目的。不能认为将数控装置与普通机床联接在一起就达到了数控机床的要求。

1.滑动导轨副。对数控车床来说,导轨除了具有普通车床的导向精度和工艺外,还要有良好的耐摩擦、耐磨损性能,并能减少因摩擦阻力而致的死区。同时要有足够的刚度,以减少导轨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要有合理的导轨防护和润滑装置。

2.齿轮副。一般机床的齿轮主要集中在主轴箱和变速箱中。为了保证传动精度,数控机床上使用的齿轮精度等级都比普通机床高。在结构上,要能达到无间隙传动,因而改造时,机床主要齿轮必须满足数控机床的要求,以保证加工精度。

3.滑动丝杠与滚珠丝杠。丝杠传动直接关系到传动精度。丝杠的选用主要取决于加工工件的精度要求和拖动转矩要求。被加工工件精度不高时可采用滑动丝杠,但应检查原丝杠磨损的情况,如螺距误差及螺距累计误差以及相匹配螺母间隙。一般情况下,滑动丝杠应不低于6级,螺母间隙过大时,则要更换螺母。滑动丝杠相对滚珠丝杠价格较底,但采用滑动丝杠难以满足精度较高的零件加工。滚珠丝杠摩擦损失小,效率高,其传动效率可在90%以上;精度高,寿命长,启动力矩和运动时力矩相接近,可以降低电动机启动力矩。因此可满足较高精度零件的加工要求。

4.安全防护。普通机床改造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改造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滚珠丝杠副是精密元件,工作时要严防灰尘,特别是切屑及硬砂粒进入滚道,在纵向丝杠上也加上整体铁板防护罩。在拖板与滑动导轨接触的两端面要密封好,绝对防止硬质颗粒状的异物进入滑动面而损伤导轨。

四、数控改造机械传动系统的要求

对现有的普通车床进行改造,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机械传动的进给和手工控制的刀架转位进给改造成由数控系统控制的刀架自动转位以及自动进给的自动加工车床,即经济型数控车床。经济型数控车床,主要依靠两方面来保证和提高加工零件的精度:一是系统的控制精度;二是机床本身的机械传动精度。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由于必须对车床进给的位移和速度同时实现自动控制,所以,数控车床与普通卧式车床相比,应具有更好的精度,以保证机械传动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平稳性。

数控改造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要求为:

1.尽量采用底摩擦的传动副,如滚动导轨和滚珠丝杠螺母副,以减小摩擦力。

2.尽量缩短传动链以及用预紧的办法提高传动系统的刚度。

3.尽量满足底振动和高可靠性方面的要求。为此,应选择精度高,运动平稳,效率高以及传递扭矩大的传动元件。

4.尽量消除传动间隙,以减小反向行程误差,如采用消除间隙的联轴器和消除传动齿轮间隙的机构等。

从应用的方面考虑,结合目前国内大多数工矿企业的现状,普通卧式车床改造,可以采用更换滚珠丝杠来替换原机床上的t形丝杠,也可以对原有车床上的t形丝杠加以修复,但此时,必须相应修配与此相配合的螺母,尽量减小其间隙,提高其配合精度。

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事业方兴未艾,在我国目前形势下将大批故障机床尤其是一大批进口的数控机床、精密机床和二手机床进行改造、升级,以较小的投入尽快使这些设备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效能、创造效益,的确是许多企业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问题。

五、总结

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机械制造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很好地解决了现代机械制造中复杂、精密、批量小、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且能稳定产品的加工质量,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但因数控机床价格较贵,一次性投资较大使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作为机床大国,对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不但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扩大了机床的使用范围,提高了生产率,而且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新产品的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减少对工夹具的投资和数量,而且适合我国的国情。

参考文献:

[1]余英良主编.机床数控改造设计与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郝中军,雷晓玲主编.综合作业指导书.1995

[3]陈婵娟主编.数控车床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周开勤主编.机械零件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王爱玲主编.现代数控机床.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数控毕业论文作品篇三

质量、效率是优良制造技术的关键。

2、多轴联动的加工与复合的加工

使用 这种5 轴联动来对三维曲面的零件进行加工,还可用刀具的最佳的几何形状来进行切削,这样光洁度很高,同时效率也提高了。

3、网络化、开放式、智能化

大量的采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的技术,这样机床制造厂商就可以通过远程技术体系,以此来实现工况的信息传输、查询、存储和显示,甚至是远程的智能诊断。

4、高柔性化

所谓柔性也就是数控设备对适应加工的对象变化的能力。

随着数控车床的发展,对加工对象变化有了很较强的适应性,并朝着单元的柔性化与系统的柔性化这个方向发展。

5、绿色化

在当今世纪,数控车床应该把重心放在节能与环保上,也就是要努力做到切削加工的工艺绿色化。

而且绿色制造这种趋势将使得我国把环保节能车床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为我们将来占领更广泛的世界市场做准备。

数控毕业论文作品篇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普通机床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且不能满足现代科学的批量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普通机床逐渐转向数控化,因为数控机床可弥补普通机床的许多缺点,可实现加工精度高,多工序的集中化,自动报警,自动补偿及自动监控的功能。介绍了如何进行机床数控化改造,并提出了数控改造中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机床;数控化;改造

1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

微观上看,数控机床比传统机床有以下突出的优越性,而且些优越性均来自数控系统所包含的计算机的威力。

由于计算机有高超的运算能力,可以瞬时准确地计算出每个坐标轴瞬时应该运动的运动量,因此可以复合成复杂的曲线或曲面。

可以实现加工的自动化,而且柔性自动化,从而效率可比传统机床提高3~7倍。

由于计算机有记忆和存储能力,可以将输入的程序记住和存储下来,然后按程序规定的顺序自动去执行,从而实现自动化。数控机床只要更换一个程序,就可实现另一工件加工的自动化,从而使单件和小批生产得以自动化,故被称为实现了“柔性自动化”。

加工零件的精度高,尺寸分散度小,使装配容易,不再需要“修配”。

可实现多工序的集中,减少零件在机床间的频繁搬运。拥有自动报警、自动监控、自动补偿等多种自律功能,因而可实现时间无看管加工。有以上五条派生的好处。如: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一个人可以看管多台机床),减少了工装,缩短了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可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等等。

以上这些优越性是前人想象不到的,是一个极为重大的突破。此外,机床数控化还是推行fmc(柔性制造单元)、fms(柔性制造系统)以及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基础。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

宏观上看,工业发达家的军、民机械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开始大规模应用数控机床。其本质是,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包括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技术改造。除在制造过程中采用数控机床、fmc、fms外,还包括在产品开发中推行cad、cae、cam、虚拟制造以及在生产管理中推行mis(管理信息系统)、cims等等。以及在其生产的产品中增加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的含量。由于采用信息技术对国外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深入改造(称之为信息化),最终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军品和民品的市场上竞争力大为增强。而我们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比发达国家约落后。如我国机床拥有量中,数控机床的比重(数控化率)到1995年只有1.9%,而日本在1994年已达20.8%,因此每年都有大量机电产品进口。这也就从宏观上说明了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

2如何进行机床数控化改造

2.1数控化改造的内容

机床与生产线的数控化改造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恢复原功能,对机床、生产线存在的故障部分进行诊断并恢复;其二是nc化,在普通机床上加数显装置,或加数控系统,改造成nc机床、cnc机床;其三是翻新,为提高精度、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对机械、电气部分进行翻新,对机械部分重新装配加工,恢复原精度;对其不满足生产要求的cnc系统以最新cnc进行更新;其四是技术更新或技术创新,为提高性能或档次,或为了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更新或技术创新,较大幅度地提高水平和档次的更新改造。

2.2数控系统的选择

数控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改造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步进电机拖动的开环系统。该系统的伺服驱动装置主要是步进电机、功率步进电机、电液脉冲马达等。由数控系统送出的进给指令脉冲,经驱动电路控制和功率放大后,使步进电机转动,通过齿轮副与滚珠丝杠副驱动执行部件。只要控制指令脉冲的数量、频率以及通电顺序,便可控制执行部件运动的位移量、速度和运动方向。这种系统不需要将所测得的实际位置和速度反馈到输入端,故称之为开环系统,该系统的位移精度主要决定于步进电机的角位移精度,齿轮丝杠等传动元件的节距精度,所以系统的位移精度较低。该系统结构简单,调试维修方便,工作可靠,成本低,易改装成功。

异步电动机或直流电机拖动,光栅测量反馈的闭环数控系统。该系统与开环系统的区别是:由光栅、感应同步器等位置检测装置测得的实际位置反馈信号,随时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将两者的差值放大和变换,驱动执行机构,以给定的速度向着消除偏差的`方向运动,直到给定位置与反馈的实际位置的差值等于零为止。闭环进给系统在结构上比开环进给系统复杂,成本也高,对环境室温要求严。设计和调试都比开环系统难。但是可以获得比开环进给系统更高的精度,更快的速度,驱动功率更大的特性指标。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系统。

交/直流伺服电机拖动,编码器反馈的半闭环数控系统。半闭环系统检测元件安装在中间传动件上,间接测量执行部件的位置。它只能补偿系统环路内部部分元件的误差,因此,它的精度比闭环系统的精度低,但是它的结构与调试都较闭环系统简单。在将角位移检测元件与速度检测元件和伺服电机作成一个整体时则无需考虑位置检测装置的安装问题。当前生产数控系统的公司厂家比较多,国外著名公司的如德国siemens公司、日本fanuc公司;国内公司如中国珠峰公司、北京航天机床数控系统集团公司、华中数控公司和沈阳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选择数控系统时主要是根据数控改造后机床要达到的各种精度、驱动电机的功率和用户的要求。

3数控改造中主要机械部件改装探讨

一台新的数控机床,在设计上要达到:有高的静动态刚度;运动副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传动无间隙;功率大;便于操作和维修。机床数控改造时应尽量达到上述要求。不能认为将数控装置与普通机床连接在一起就达到了数控机床的要求,还应对主要部件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其达到一定的设计要求,才能获得预期的改造目的。

滑动导轨副。对数控车床来说,导轨除应具有普通车床导向精度和工艺性外,还要有良好的耐摩擦、磨损特性,并减少因摩擦阻力而致死区。同时要有足够的刚度,以减少导轨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要有合理的导轨防护和润滑。

齿轮副。一般机床的齿轮主要集中在主轴箱和变速箱中。为了保证传动精度,数控机床上使用的齿轮精度等级都比普通机床高。在结构上要能达到无间隙传动,因而改造时,机床主要齿轮必须满足数控机床的要求,以保证机床加工精度。

滑动丝杠与滚珠丝杠。丝杠传动直接关系到传动链精度。丝杠的选用主要取决于加工件的精度要求和拖动扭矩要求。被加工件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滑动丝杠,但应检查原丝杠磨损情况,如螺距误差及螺距累计误差以及相配螺母间隙。一般情况滑动丝杠应不低于6级,螺母间隙过大则更换螺母。采用滑动丝杠相对滚珠丝杠价格较低,但难以满足精度较高的零件加工。

滚珠丝杠摩擦损失小,效率高,其传动效率可在90%以上;精度高,寿命长;启动力矩和运动时力矩相接近,可以降低电机启动力矩。因此可满足较高精度零件加工要求。

安全防护。改造效果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在机床改造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切不可忽视。滚珠丝杠副是精密元件,工作时要严防灰尘特别是切屑及硬砂粒进入滚道。在纵向丝杠上也可加整体铁板防护罩。大拖板与滑动导轨接触的两端面要密封好,绝对防止硬质颗粒状的异物进入滑动面损伤导轨。

数控毕业论文作品篇五

数控化加工是机械加工行业朝高质量,高精度,高成品率,高效率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经济型数控车床是我国从普通车床向数控车床发展的及其重要的台阶。利用现有的普通车床,对其进行数控化改造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

一、总体方案

总体框架说明:

1、pc机可采用工控pc机,可满足该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2、运动控制卡。我们采用了由advantech公司生产的pcl运动控制卡。该卡是一种高速三轴步进电机运动控制卡,它有16位的数字输入、输出口,可实现三轴联动。因此,它可以满足车床x,z轴联动,实现直线,圆弧插补。

3、光电耦合电路是自己设计的,它的作用是能够隔离外部干扰信号对运动控制卡的信号冲击,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4、机床本体是由c613改造而来,拆除原来的丝杆,溜板箱,变速箱等,保留原来的三爪卡盘等。

5、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是采用南京四通公司的。驱动器的输入电压式45v,考虑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和丝杆的螺距,本系统x轴的脉冲当量是0.00125,z轴的脉冲当量是0.0025。完全能够达到0.005mm的加工精度要求。

6、各种限位开关,减速开关,回零开关均安装在机床本体上,限位开关是起这硬件硬限位的作用,当车床加工工件超出加工范围时,车床自动停止加工。减速开关的作用是当车床刀架回零并走到车床零点附近时,减速开关被开启并通知车床减速走到零位置。

二、进给系统的设计

拆除原来的丝杆,增加少量的机械附件,就可安装步进电机及滚珠丝杆螺母副。根据计算,要求步进电机的扭距是5nm。我们选用步进电机是南京四通公司的86byg250c-safrbc-0302,步距角选用0.9/1.8,扭距是7.5nm。驱动器的型号是sh20806,输入电压是45v。

三、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

该车床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vc++6.0编写,其功能主要有读取零件的加工g代码,编辑和编译g代码,仿真加工(包括加工前仿真和与加工同步仿真,回参考点,手工对刀,加工中断,超程软限位等功能。它可处理进给速度,主轴速度及转速方向,刀具信息,m功能等多种加工信息。该软件的操作平台是windows98。该软件的操作过程是首先读入*.nc或*.txt的g代码文件;然后进行编译,编译器能给出不符合本软件的语法错误提示;有错误可也立即修改;然后按照毛胚的实际尺寸输入,软件进行加工前仿真。在确认没有因g代码引起的加工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开始机床加工。加工前得首先对刀,对刀的意义在于建立起工件坐标与车床坐标之间得关系。加工过程中,软件界面的状态栏还显示出刀具当前的坐标,加工状态,加工时间等信息。

四、主轴系统改造

拆除了原来的主轴变速箱,采用变频器+皮带+主轴+编码器。该系统的主轴速度也是有级调速,共7级,速度可以从40rpm到1200rpm,不过每一档的速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设置变频器来实现。利用变频器的五个端子,可以用数字量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停止及各档速度。本变频器是松下产品,其中七档频率在a20~a26中设置,端口应该由端口控制器(a1)控制。本系统没有采用手工机械调速,所有的速度均由g代码中的s命令来控制。软件可以读取g代码,自动控制主轴电机转速。

五、刀架结构

由于本车床刀架改装以后,只能安装两把刀具,一把用于车削普通柱,锥面及端面,一把用于加工螺纹,故没有采用旋转式刀架,刀具是被安装在刀架的前后两端,采用x轴前后走刀以实现自动换刀。

数控毕业论文作品篇六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 掏空 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数控毕业论文作品篇七

数控技术是集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产物,它的出现及所带来的高效率、高精度已引起了科技界与工业界的高度重视。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还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教学初,笔者抛弃在课堂上讲绪论的教学常规,先带着学生进车间参观车床,并讲解数控车床的结构以及操作面板上各个按钮的作用,让学生先进行数控车床的最基本操作,如上电、下电、机械回零、启动主轴、对刀等操作,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以gsk980td系列的数控车床为例,由于有极变速的车床,因此要对学生强调启动主轴前必须先选择档位,还有机械回零,学生往往出现超程的误操作。再就是对刀,这是一个数控车床的重点操作,它关系着零件的精度要求,必须强化训练。为了解决车床少、学生多的困难,同时避免损坏车床,笔者让学生在电脑模拟仿真软件上模拟操作,熟练了再进行车床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数控车床常用的最基本的操作。

1、掌握编程方法

在这个模块中要求学生熟记常用的编程指令并能灵活运用,如快速定位g00、直线插补g01、圆弧插补g02和g03、轴向粗车循环g71、封闭切削循环g73、精加工循环g70、螺纹切削指令g32和g92等。笔者补充讲解g02和g03的判定;g71和g73应用上的区别;切槽、切断的加工;倒角,倒圆的加工等。总之,把实际生产中常用的编程指令让学生熟练掌握。

2、确定加工工艺

加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确定加工工艺,它是提高数控车床加工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例如,有的零件一次装夹只用一个程序就能完成,而有的零件则要调头装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程序完成。因此,在加工前,笔者要求学生应根据不同的零件,制定最佳的编程方案和加工路线。

3、选择刀具和切削用量

根据工件加工表面以及用途的不同,车刀分为外圆车刀、切断刀、内孔车刀、螺纹车刀等,笔者就此训练学生依据实际加工中对零件形状和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比如,切断刀它可以切槽、切断,工件根据不同用途其退刀槽有宽有窄,因此在实际加工时就要先把切断刀磨成所需要的宽度。在切削用量的选择上,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被加工表面质量要求、刀具材料和工件材料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同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g98(每分进给)和g99(每转进给)的区别和应用。经过分类学习,学生从编程到实际加工逐渐思路清晰,再结合在之前所掌握的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就可以开始零件的实际加工了。

如果说编程完成零件形状的加工的是数控车削的核心和关键,那么保证零件的精度则是数控加工的最终目的。因此学生在对零件形状的加工掌握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怎样提高零件的精度。

1、刀尖圆弧半径补偿

零件加工程序一般是以刀具的某一点(理想刀尖)按零件图纸进行编制的,但实际加工中的车刀,由于工艺或其他要求,刀尖往往不是理想点,而是一段圆弧,切削加工时,实际切削点与理想状态下的切削点之间的位置有偏差,会造成过切或少切,影响零件的精度,因此在加工中进行刀尖圆弧半径补偿以提高零件精度。

2、对刀对刀也是关系零件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指导学生釆用的是试切对刀,因为此对刀方法既简单又好理解,但也存在着弊端,就是当需要多把刀加工零件时,在对第二把刀、第三把刀和第四把刀时,都要试切端面,那么坐标原点就要改变。如果刀具偏置仍然输入z0的话,加工的零件长度上就有误差,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对其他几把刀时,不要再切端面,只需贴紧就行。

3、其他因素

例如在这之前提到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选择、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还有工件的装夹、车床的振动、刀具的磨损等。学生在实际加工中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这样在提高零件表面质量和精度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综上所述,在这个阶段中,笔者辅导学生在数控车床加工中从零件形状到质量进行了一个跨越,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能熟练地加工出合格的工件。把数控车床教学分阶段、分模块地实施后,笔者经过调研和考查发现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加工和维护,并能处理车床的一些简单常见的故障,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