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笔砚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它可以作为学习和参考的样本。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一

教师普遍认为中职学生的课难上,究其原因是由于高中连年扩招带来的中职生源素质下降。不少学生是以“失败者”的心态,无可奈何地进入职业学校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平,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缺少对成功的体验,厌学而抵触学习,甚至抵触教师。其入学年龄在16~18岁之间,正处在青春期,师生之间的思想隔阂不单是教师所讲的知识、道理学生懂不懂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懂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运用了如下技巧。

通过情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的功能是育人,是人才的加工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包括班主任的每一次说教,任课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训示范,都是对半成品进行细微加工的过程。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人的初次感觉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一堂课,教师对在学生面前的首次亮相应该重视。铃声响后,笔者微笑着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环视一下四周,对学生作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好!本学期我将与大家一起完成《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和大家一样,我也是学习机电专业的,非常高兴你们选择了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前景无限广阔,因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电,不久的将来,你们将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行业对学生的要求是思想好、懂技术、肯钻研、能动手。你们的师兄、师姐在这个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他们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你们的明天一定比他们更好。有一句话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在这个专业有所作为,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电工基础》课就是重要的基础。相信在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电工基础》这门课学好,共同度过这段教学时光。此刻,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能做到遵守纪律出满勤,完成作业学习好。”随后,笔者提出了两个关于电的常识性问题,直接叫了两个学生的名字,请他们回答问题,这样做是为了告诉学生我已经记住他们了,我也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和qq号告诉了学生,这样使师生的距离拉近了。

通过介绍名人轶事活跃课堂氛围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主动性的高低主要来自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工基础》课是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繁杂,公式符号多,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也提不起兴趣。为使学生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可结合教学内容插入一些名人轶事,增加学习趣味性。当讲到“安全用电”一节时,笔者插入了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的一个小故事: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和热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受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将哥哥踢伤。讲到这,我说:“电击使瘸腿的马都能跳起来,说明马这样的大牲畜都受不了电击,更何况人乎?”学生听了哄堂大笑,接着,我继续讲了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触电的方式、安全电压及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等知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安全用电的知识。我用这个故事激励学生:“焦耳在求知的道路上刻苦钻研,取得了成功,希望大家在刻苦学习的道路上也能取得成功。”

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讲解某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当讲到涡流的概念时,我举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电磁炉。目前,电磁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它利用涡流产生热的原理,炉体内的线圈通过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在铁质锅的底部产生感应电流,自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旋涡,叫涡电流,简称涡流。由于金属电阻小,所以涡流很强,释放出大量的焦耳热,使锅本身迅速地自行发热,加热锅内的食物。这个例子证明涡流的力量非常大,人们利用了涡流有利的一面,但涡流还有有害的一面,如铁芯是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的主要部件,铁芯的外面有线圈,当交变电流通过线圈时,铁芯中就会产生很强的涡流,导致铁芯发热,浪费电能。为了克服涡流带来的影响,减少损失,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铁芯采用了电阻率较大的硅钢材料,并制成很薄的片状,外面涂上绝缘层,叠压制成铁芯,目的是使回路电阻增大,减少涡流。

利用口诀增强记忆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记忆是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口诀记忆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在进行“左、右手定则”的教学时笔者发现学生总是记不住,极易将左、右手的.应用混淆,不知什么情况下该用左手,什么情况下该用右手。利用“口诀记忆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左手判断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的受力方向,右手定则判断的是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即如果是与力有关的则依靠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判断的主要是与力无关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记忆口诀是:左通力、右生电。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问题是电动机的原理,而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动势是发电机的基本原理,于是笔者总结出这样一个口诀左手电动机,右手发电机。学习楞次定律时,学生掌握不住产生感应电流磁通的方向与原磁通方向的关系,对阻碍磁通变化的原因理解得不深不透,我和学生共同分析了产生电动势的磁通量和原来的外磁场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相反的现象,总结出描述这种阻碍的口诀:增反减同,来拒去留。

借助寓言故事启发学生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认真指导学生做作业,既能检验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布置作业时,我注意作业的难度、分量适度,并全部批改。但有的学生做作业还是不认真,审题不严格,还有一些学生抄袭他人的作业。在一次布置作业时,我就讲了一个寓言故事:很久以前,有张、李两个穷先生。一天,张先生到李先生家做客,居住多日也不提离开之事。家境贫穷的李先生碍于面子不好撵张先生走。于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他给张先生写了张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张先生看罢,在纸条上加了几个标点符号,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李先生接过纸条,哭笑不得。这个寓言说明,将句子的标点改动后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意思。学生听了又一次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受到了要树立严谨学风的教育。从那以后,我在作业本上又加写批语,对好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差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以“做”代“讲”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单纯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弱,使教师的教面临着重重困难,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与学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做中教”可以扭转这种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显然要比“听”容易接受、掌握,常言道,听别人讲十遍,不如自己亲自动手做一遍。使学生会做比会听简单得多,例如,当讲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了节点、回路等概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照教材连接出闭合电路,并指导学生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某一个回路中的电源电压和各电阻两端电压的值,然后将这些值取代数和,学生会发现结果是零。对哪个回路电压的计算代数和都是零。这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个现象,经过教师点拨和学生的讨论,可以得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任意一个闭合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这样,就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或动画将一些用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知识点表示清楚,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当讲到“支路电流法”时,可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节点的位置,并利用动态的手法使学生看清楚该节点涉及的支路,由学生列写电流(kcl)方程式,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回路,突出表示出哪几个回路中有新支路及各回路的绕行方向,据此由学生列写电压(kvl)方程式。这样就可以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顺利地列出支路电流法所需要的方程式,使课堂信息量加大,在愉快的气氛和交互讨论中使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的个体性工作,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的心理融通过程,课堂教学的技巧就在于使简单生硬的说教变为沟通情感、寓教于乐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发现更多的教学技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孙翠娥.《工程力学》教学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6).

[3]郭亚宏.多媒体课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10).

[4]孙成林.《电工基础》课教学中的“做中教与做中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二

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整合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如下可行对策:第一,相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需要首先树立正确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观念,明确新课程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传统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而对于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的评估环节则相对匮乏。因此,为改善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相关教师需要明确新课程环境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及目标定位。第二,改变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为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熟于理论、疏于实践的现状可以通过教学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体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予以改善、缓解。在设计教学模式时,相关会计专业教师需要按照社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工作,该教学模式的原则在于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师需要达到会计课程理论知识讲授结束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基本理论运用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凭借会计专业知识来处理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实效性方面看,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一体化会计教学模式的效果表现为多元化,不仅有利于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而且有助于学生提炼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之间的关联作用。通过会计课程的课内实践、课上实践,对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予以深化,对学生的实际理论操作能力予以提升。在具体的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引进案例教学法等多元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课堂设计方法,增加课堂活跃度,提升学生基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实践参与热情。情景教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有效的课堂改革的典型方法,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而言也同样适用。在学生看来,仅凭教师口头传授的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显得枯燥、难懂、脱离实际应用,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基础客观示例为依托所进行的教学手段,其优势便在于其有效的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环境相结合,为学生展现具有生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互动、组件讨论等多样性课堂参与形式中深入体会会计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热情的提高,更有助于课堂活跃度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结语。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化、教学理念的升级化都将成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改善与创新的可利用途径。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漫长且艰巨,本文所提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教育研究工作者们提供理论参考。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三

1.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教师示范在技能实训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标准的示范有利于学生不断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性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教师的详细解说,肢体移动,一招一式都必须标准、规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学生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练习活动,从而加深对技能训练内容的理解,准确掌握汽车电工电子技能操作。

2.教师启发与学生探索相结合。

技能的形成都要经过掌握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自我探索,然后通过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等过程来完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

学生应敢于探索,勤于动手,逐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3.教师评价与学生整改相结合。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技能实训成绩,不仅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

同时,通过教师的评价发现学生操作问题后,及时反馈给学生进行整改,学生在反复的操作训练中,改正了错误操作,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四

一、坚持以英语课堂为“主阵地”,有效运用英语“游戏教学法”

在中职英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一方面,英语游戏教学可以熏陶学生们的英语素养,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另一方面,英语课堂的游戏教学可以塑造、调节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成长的积极性。英语是现代社会交流的重要形式,却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载体,而游戏则可以成为中职英语教学的载体,必须在中职教学工作中推崇游戏教学,真正发挥出游戏教学的能量,让原本干燥无味的英语知识“乘着游戏的翅膀飞翔”,不断展现出中职英语的魅力。

二、以“课堂教学任务”为抓手,切实提升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中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应用性”,即教学要带着实践和应用的要求开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上述理念开展“任务教学”,以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与应用能力。在应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的调节好课堂的气氛,让课堂氛围处于“欣欣向荣”的局面,尽量避免课堂陷入到“一潭死水”的单调讲述中,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进展。其中,“任务教学”模式是很不错的策略,值得一试。所谓的“任务教学”,其实也可以称之为“课堂任务教学”方法,即通过布置和设计一个或多个任务的办法来激发课堂气氛,引领学生学习中职英语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点及重难点内容。例如,中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授课开始之前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给学生们,比如“本堂课的核心知识点是什么”“本堂课用哪些单词和句式”等。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和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一方面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听讲,另一方面则可以提升教师课堂授课的针对性。教师针对核心的知识点和内容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学生解答任务和问题的流程调节课堂气氛,让课堂氛围更加火热、有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增长。所以,大凡此类的方法都是预先布设任务和问题对学生进行牵引、引导的办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而且“屡试不爽”。坚持类似的策略和方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就能收到实效。

三、构建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核心要素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这也是决定中职英语教学发展走向与成败的最关键要素。基于此,必须千方百计的.做好师生的工作,即教师作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更好发挥示范作用,要努力的与学生们开展沟通、交流和互动,形成师生和谐相处的局面,让师生之间不再有隔阂。当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时候,课堂气氛可以自然而然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自然可以转移到英语课上,课堂教学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例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们积极互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也应该在课堂休息的间隙与学生们加强互动、沟通。教师可以就课堂授课过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语法难点、单词疑点等与学生们进行广泛的讨论,并逐步帮助学生们掌握疑难知识点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总之,类似的方法其实都可以在潜移默化间拉近师生距离,培育良好的师生情感,而这往往就是中职英语课堂的坚实基础。只要长久坚持类似的策略和方法,师生关系会越来越近,教学工作也可以取得长久的发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五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极大地提高了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当下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的人才培养相对比较缺少,致使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很难满足。为此,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时,需要在就业的导向下,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1.教学与就业目标脱节。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培训中,由于不能有效地结合社会,导致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岗位实际需求,使学生缺乏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进入岗位后很难满足岗位需求,从而严重阻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课程设置与就业导向脱节。

中职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且学生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严重不足,其具体表现为课程设计单一且没有将就业导向的需求凸显出来,没有量化整个教学系统,未能针对专业实践性教学实施综合性管理。与此同时,当前的中职计算机实践技能培训与市场工作需求发生了断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很难满足就业发展的需要。由此致使在整个社会市场运作知识体系中,学生很难适应就业单位的需要。

1.就业导向的分析。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就业性质,就业指导方向鲜明,采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学现状将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性全面凸显出来,从而有助于就业需求和实际教学之间矛盾的更好解决。“就业导向”旨在帮助中职学生毕业生更好地获取就业岗位,在实际培养中立足于满足社会需求,然后依据岗位需求来构建相应的教育模式,并更好地应用各方面的细节,如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就业指导及办学质量评价等,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2.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一直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教学重点侧重于教材内容方面,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便足以应付考试,如此一来尽管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严重不足。为此,在就业导向下,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中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对市场上的人才需求进行积极的探索,并通过对教学模式的不断整合与优化,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教师需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指导学生充分掌握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把握就业导向,推行目标培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教学模式会极大地改变。在教学理念上,通过就业导向教学方式的构建,可以在各个方面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就业服务和适应市场需求能力的培养,如内容和专业设置、课程辅导、技能训练、教学方式等,然后依据企业组织、社会市场和具体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来重建人才培养方案、辅助学生制定最佳学习方法、明确技能训练目标。在分析计算机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对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如网络调查、实地走访和市场调研等,这样能够辅助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认知自身的知识漏洞与技能缺陷,清晰地指出社会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先进的教学计划,满足当代社会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

4.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该就业导向教学模式在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发展与培养,确保学生在认真学习综合技能的过程中强化训练技能,充分借助信息技术,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意识,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训练的同时能够促进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过程中紧密融合创新实训模式,协助学生构建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的开展促进教学针对性、工艺性与设计性的显著增强,如实验教学、模拟教学、演示教学等,强化实习基地和企业之间的连接,确保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此有助于促进企业有效管理模式的形成,最大限度地共享教学资源。此外,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使本校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测。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日常教学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定期测试。例如,在完成“excel函数”这一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内容的重、难点设计与之有关的操作题目,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这一题目。通过定期测试,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相关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而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另一方面,教师要协同本校采用与企业联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可以融合“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以实际的工作内容来深入检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后续的人才培养做好铺垫。

5.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的总体素养和职业技能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此需要提高其整体素质,而且这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手段、市场化知识的构成密不可分。为此,在教师的引进程序上,需要将其本身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着重凸显出来,为更好地吸引人才,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招聘方式,如公开招聘等。同时,推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帮助教师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要,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围绕学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教学设计,如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心理需求等,全面地传授知识,实现对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并形成一定的应用能力。

6.校企联合办学。

相比较于重点本科院校,中职院校与其存在的差距很大,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国家资金的支持。中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为实现对教学实践场地的建设和相应实践设备的购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中职院校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然而,中职院校当下资金渠道狭窄,由于缺失资金需要停止对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的完善。基于此,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与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实践场地的建设可以由企业出资,以此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并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院校要客观分析当前就业单位对计算机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听取企业工作人员的建议,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天赋,删改陈旧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合理安排实践与理论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如在开展coreldrawx4课程中的椭圆形工具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绘制需求,在用于绘制椭圆和正圆、选中椭圆、属性栏上将其相应的设置选项显示出来,以此对椭圆进行调整,如大小、类型、文字环绕、轮廓宽度与旋转角度等,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下同步独立地进行操作,学习矩形和椭圆工具组,并完成相关实例的制作。另外,教师通过实例中其他操作工具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更加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

7.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在开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当代教学方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在优化课程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科学地培养学生并帮助其顺利就业。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开设选修课程,通过技能训练内容的增加,保证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参与实践,使其在实践中极大地提高自身的职场竞争力。8.实施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中职院校为保持教学与就业导向一致,便可以进行项目化教学。此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对象,教师在分解教学项目时采用示范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然后学生需要动手实践来探索项目,最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确保能够及时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机会,可以在就业导向的计算机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独立地设计一款简单的小游戏,过程中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在小组成员的全力合作下顺利地完成该项任务。

三、小结。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提升专业技能与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谢喜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8).

[2]吴丽云.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6).

[3]王俊杰.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4]张海芳.浅析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速读,(5).

[5]史东蕾.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j].职业,(8).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六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传统的中职学校单纯的电工电子专业教育模式不能满足汽车电工电子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汽车电工电子教学模式。

本文针对传统教育体系的不足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新形势下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七

做好中职语文教材编写工作,一定要放长远眼光。中国已经与世界接轨,我们的选文中要有世界经典,使中职学生能开阔视野,对事物有见地。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该侧重实用性、应用性,体现出时代性。只有选取能反映当代文化的内容,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样的教材才会有生命力。

1、增加有关职场道德、做人道理的人文性文章。

职场上需要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需要敏捷的思维,清醒的头脑,需要勤劳能干,需要付出、需要探索精神。语文教材的编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从业特点,选取古今中外优秀人物,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在“诚信·就业””单元有的课文选得非常好,如《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为你配副好眼镜》、《关于〈把信送给加西亚〉》。还应该加上几篇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文章,如陈大超的《敬业能救命》。

2、增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文章。

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把社会反响较大的网络文学、影视文学等纳入编写内容。我们的教材要接地气,一定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网络文学受到学生热捧,完全可以引入网络上比较热门的写手如安妮宝贝、流潋紫、唐七公子等人写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作品。

3、增加趣味性文章。

语文教材是给学生用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喜欢。加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没事时能想起看看语文书,不会出现书刚发下来学生就撇一边的现象,尽量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边缘地位。否则别人再如何说这教材之好,学生不买帐,也是惘然。

二、增强说写能力。

培养学语文,说到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对中职学生的就业而言,说和写的能力尤其重要。

1、注重口语训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会和人的沟通是生存的一大法宝。现在的社会早已进入网络时代,人与人交流可以通过qq、微信、短信等工具,方便快捷,但同时造成一些人不愿和人说话沟通,口语交流的机会少了,口语表达能力不够。而现在的学生就业实行“双选”,面试是学生必须过的一关,很多人是因为口语表达好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我们为此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首先说说普通话。我们学校在沈阳,学生大多是辽宁省内的,很多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语音带有明显的东北方言。所以,编写教材时应适当加入一些普通话训练内容,比如绕口令,可以纠正学生的读音,强化平翘舌。其次,加强口头作文训练,可以在每课课后加一个口头作文,当然选题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方便表达的。比如《我的升学经历》、《我的初中同桌》、《难忘那一天》、《自我介绍》等。

2、大力提倡应用文写作,培养学生从业技能。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八

摘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研究思考的精神,文章针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素质培养,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讨,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学生自助教学、开展课堂活动。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民族的素质。中职语文教学与创新素质培养是民族的灵魂。因此,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探究思考的精神,从而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素质培养。

一、运用现代技术。

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这一枯燥的形式,现如今已经被多媒体所取代。多媒体教学是通过以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等多媒体设备为载体,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为媒介,让学生获得各种有效信息。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下,抽象和生涩的课本内容被多媒体直观化、形象化,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手段配合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例如,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播放电视剧的片段,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对课文内容有更清晰的了解,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多媒体播放出来的画面,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地理解和感受。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对话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大胆探究,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1]。例如,在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教学的时,教师便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按照课本的情节叙述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主要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进行演绎。布置这一表演任务,能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还利于学生梳理和把握课文的内容。这一过程,学生学会诠释人物和演绎人物,能够深刻了解蔺相如的高尚情操和他的大智大勇,以及廉颇的自负与担当等人物的品质特征。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三、学生自主教学。

教师要舍弃老旧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通过让学生备课、讲课,帮助他们发挥其内在的潜力[2]。例如,在教学《鸿门宴》这堂课之前,教师让学生以自荐或他人推荐的方式来做一次小教师。学生对这种新型的上课方式感觉特别新鲜,备课的.学生将课文讲述的头头是道,讲完课本内容后,与其他学生互动解答疑惑,听课的学生全都聚精会神,并且积极配合小教师的教学。在学习现代诗《我爱这土地》和《雨巷》之前,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备课,并且要求备课文件里面要有视频或音频资料,学生课程结束后由教师来评价。教师通过学生任教的方式,能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让他们在课堂上担任小教师提问并给学生解答,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学生和教师互相合作,实现真正的双赢。

四、开展课堂活动。

课堂创新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包括在课堂组织多种活动的形式,如举办知识竞赛或辩论赛等都能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是让教师教学走向开放的有效途径[3]。例如,笔者根据课本中的观点、时事和学生生活等作为话题,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竞赛内容是课本中所学过的背诵部分,有《诗经二首》《劝学》《将进酒》《琵琶行》等课文。竞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发散学生的思维。笔者还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和模拟面试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感受和体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磨砺自己坚强勇敢的意志。由此可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够培养创新人格。总之,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开展“教学创新”,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创新的观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技术型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仕雄.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神州,(2):1.

[2]尚成俊.浅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9):52.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九

纵观我国中职学校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仍然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中职成本会计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最后导致现行的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此,本文结合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现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关于创新会计教学模式的观点。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成本会计开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从企业会计中分离出来,该课程以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成为一门独立的会计课程[1]。它主要教授成本的核算、各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以及制造费用的核算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最后要达到对产品计算基本方法的系统掌握,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分析。可以说,它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学科。

(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根据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内容安排,它重点在于各种成本的核算及费用的核算方法,而在教授这些内容时都需要用到很多公式及图表,像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等。而要让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些计算方法,一方面有的教师只用粉笔將公式和图标逐一列到黑板上,这不仅大量地耗费了授课时间,而且一旦教师把这些内容擦除,一切將无法再恢复。另外,当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表时,很多学生会钻空子,无所事事,或者去干别的事情,最后严重影响到课堂的秩序和实效。而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教师,大多数为了应付教学,制作一些质量较差的课件,像计算过程不形象,计算过程中数据和表格中的数据不统一,数据显示不清晰等等现象。最后,看似是课件反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导致他们看不懂也听不懂,还不能有效地做好听课笔记,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严重影响了成本会计教学的实效。

(二)缺乏应有的考核方法。

大多数中职学校对于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都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经过这一次考核来断定学生成绩的优异,而且通常这种考核都是主讲导师出题,范围也是由导师定,这就造成考核方式的局限性、范围的狭窄性,往往这样的考核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公正。比如说平时学的比较好的,因为期末考核没有发挥好就会被断定为成绩不好,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而平时可能没有用心学的学生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却考出了好的成绩,然而实际上他并不具备会计专业能力。因此,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中职学校,就要慎重考虑本校的考核方法,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考核方法,从而真正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改变以往不足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建立起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其次还应该建立起健全的考核方式;最后还应该建立起有效的实践小组。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环节中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培养出他们综合性的专业素养。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任教者就必须要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比如通过有效利用计算机的灵活性,用心制作出清晰直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一看就能清楚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用途。

另外,教师在授课当中应该把握住授课重点,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做到手动、脑动、嘴动,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要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并让他们在学习每种成本计算方法之前了解到什么样的生产类型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过程,且应该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产品的成本。待了解完这些后,教师就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来讲解下每种费用分配表与成本计算单的关系等等问题,这就有效地利用了每堂课的授课时间,还突出了重点,做到了让学生整堂课都参与课堂的宗旨。

再者,具有创新模式的成本会计教学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比如说每堂课后教师布置定量的课外作业,像根据课程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等。通过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作业来考核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计算成本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采用更多的考核方式。比如说定期的测验,或是现场操作检测,这样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在一个固定时间内对成本会计课程掌握的情况,还能检测出他们的实际计算能力。或者也可以采取在期末考试时加重成本会计计算题的比例,通过几套典型题的测试来检测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最后,中职学校还应该针对成本会计教学建立起一些实践小组,定期带他们去企业实习,让他们亲眼目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让企业的专业会计人员为他们讲解成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情况,从而让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成本计算的全过程,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结语。

总之,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任教者一定要根据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研究出真正适宜于成本会计教学的新型模式,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成本计算的能力,提供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最终造就出一批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专业会计人才。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十

“电学”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工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对学生的电学知识基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宏观角度来看,传统的“电学”课堂教学更多地以知识系统构建为主要目标,以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作为巩固知识结构、形成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教学从电学知识系统的构建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但从教学效果角度来评价,尤其是从中职学校办学定位的角度来衡量,就存在着一些不足。1.1“电学”课程实际教学的定位不准“电学”作为一门课程,其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恐怕不是太多同行思考的问题,通常是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教什么样的内容。但在职业教学的视野下,笔者认为需要关注一门课程自身的定位,这样才能寻找到准确的教学起点。电学作为物理学中最重要也是逻辑性最强的知识之一,笔者认为其教学定位应当确定在:(1)知识基础的巩固,这是常规要求,不赘述;(2)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的职业需要上,也就是“电学”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来在工作中都是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这种能力在“电学”的学习中就需要高度重视,通常还需要作为教学的主线之一;(3)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是一个容易忽视的教学目标定位,纵观“电学”发展史,可以发现“电学”总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也总能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比如当前最流行的vr技术,就与“电学”高度相关。跟踪最新“电学”发展(不仅是技术,也包括设计理念)应当成为中职“电学”课堂上的一道风景。1.2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对于不少中职学校而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学理论的构建与实践之间常常脱节;而这一现象如果叠加上教师不够先进的教学理念,那学生在“电学”课堂上所能获得的可能就是一堆抽象的电学符号与公式,难以真正体验到电学原本具有的一种有形的力量,其实这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性出现了问题。“电学”实践性项目较多,既有课程自身的实验,也有职业需要下的实训等,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真正从“双师型”的职业化取向出发,才可以为学生的“电学”学习奠定好理论与实践基础。1.3课堂上“电学”知识缺乏时效性由于传统教学中以本为本的思路和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更新意识不强,很多时候“电学”的教学都容易囿于教材而无法得到有效突破,因此学生所能学到的“电学”知识永远是书本上的知识,而纯粹教材知识所构建的“电学”体系肯定是缺乏时效性的。这种缺失容易导致学生一直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水平中徘徊,不利于建立一种追求时效的学习视角,不利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分析这些不足,是为了让当前中职“电学”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能够更好地适应中职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进行了“电学”课堂教学提效途径的相关探究。

提效当然是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效只有放到一定语境下才有意义,对于“电学”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提效途径放在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需要视角下,才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总是时刻考虑学生的职业素养对“电学”课程的教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需要,这种需要又对课堂教学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这种要求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是不是真正符合学生的需要。如此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得所探究到的“电学”课堂教学提效途径能够得到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保障,也是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笔者总结出如下3条提效途径。2.1建立应用导向的教学理念中职学校自然要建立一种基于就业需要的教学导向,这种就业需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应当是一种鲜明的应用意识。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定位之下,“学以致用”应当成为长期坚持的学科教学导向。在“电学”课程教学中,“教”的内容是从基本电学概念出发,进一步构建电学规律;而“用”不仅仅是用这些知识去做课本上罗列的实验,也要基于当前产业对“电学”提出的要求,进行一些超越课本的实践。2.2建立方式多样的实践平台实践是形成应用能力的关键,如上一点所强调的学以致用,用是需要平台的,这个平台可以是“电学”课程的实验平台,更应当是职业素养提升需要下的实训、实习的平台。作为“电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并思考“电学”课堂教学可以在提升学生实训、实习水平中发挥什么作用。这样的思考,常常可以让“电学”教学走出书本,走向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需要。2.3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支撑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因素,“电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学科之一,利用“电学”自身的逻辑性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应用中巩固这种能力,可以让学生获得支撑职业素养最重要的能力因素。另外,要高度重视电学概念的形成教学,尤其是当今一些新颖电学概念的教学,因为这种教学往往对学生创新概念有着极大的帮助,而这又是学生在就业当中特别需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由普通蓝领走向高级蓝领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应用角度来看,当前社会缺乏高级蓝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诞生这些蓝领的摇篮———中职学校,没有真正借助于课堂这个最重要的平台进行创新教学的缘故。

针对学生的“电学”学科学习需要与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笔者总结自己的探究过程,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结论还是“电学”课堂教学要建立就业导向的理念。就业导向是应用导向的更宏观的描述,“电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结果的评价等环节中,如果能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就业之后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角度审视自身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那就可以寻找到“电学”学科学习的最有效的推动力,同时也就完成了中职学校视域下“电学”学科教学的最准确的定位。事实证明,建立了就业导向的“电学”学科教学视角,并真正从以上所论述的3个角度去努力,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让“电学”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彰显出独有的生命力。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十一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充分发挥积极的探究作用,有效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调动语文知识体系中的知识,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发展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中职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知识对自己的用处不大,他们只要学好专业课知识就行了,这种错误的想法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针对此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文教学和专业课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在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使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也不断获得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的改进,在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情况对教学进行设计,使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语文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记忆和掌握的语文知识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运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对自己的帮助和促进,使他们充满兴趣地探究欲望知识。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情况考虑,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探究语文知识的信心,并在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感兴趣。

(二)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才能有效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才能让教师从交流过程中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使课堂教学设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进行灌输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当实时互动,融为一体,上课不应当只是埋头默念或者独自板书。师生应该一起来探讨和思索课程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步调保持一致,通过积极探讨来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他们能从多方面来分析语文知识,有效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教师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多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语文思维。

课堂上采用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已经显得陈旧。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运用,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声音和视觉的刺激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探究过程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加强语文学科和专业知识的联系,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能促进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发展和提高。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十二

所谓审美教育指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艺术、文学等相关意识形态来加强对学生的美学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学识内涵的同时,将学生培养成拥有一定审美、鉴赏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心灵的净化有很大的益处,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并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诸多课程之中,语文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可谓是最多的,将社会美、哲理美、自然美、生命美等集于一身。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学作品也都是古今中外文采词丰、古色质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借助文字来展现美,更讴歌了美的情感,其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大有裨益,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较之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中所体现出来的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是值得深究的。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哲理美,《赤壁赋》能够让学生感悟人生,体悟即使历经坎坷,惨遭现实的打击,但也应积极调整自我,勇敢面对苦难,方可让短暂的生命彰显出独特的、永恒的价值及人生哲理。又如,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自然之美,有利于学生感受自然美,提高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情趣。此外,教材中及关于人物描写、事件记叙的文章,皆都包含着相应的生活社会美的教育价值。借助这些文学,学生能够从中品味人生,感受人物事件给自己内心所带来的冲击,继而启迪心灵,陶冶品格,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同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语言美等艺术之美,亦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点。所以,高校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相互融合,显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感受课内外教材的文学作品之美。

高校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古典诗词、小说、散文及现代文学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发现文本中的文学之美,更要引入优秀的课外文学来启发学生,丰富和开拓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在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悟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活情感。例如,古诗词之中有诸多关于爱情的作品,《诗经击鼓》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柳永《凤栖梧》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苏轼《江城子》中的“十年生……不思量,自难忘……”教师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创作背景,以便学生在品读时能够更好地感悟词里行间所体现的古典语言之美、诗词音韵之美,以及诗词所寄托的情感。无论是古典文学或是现代文学,皆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价值,高校语文教学应不断挖掘课内外教材中蕴含的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以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例如,在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中时常能品味到宁静纯朴的美好人情,人与人之间并非只存在尔虞我诈,情感亦有其简单纯粹,教师可从此入手带领学生走进这独特的情感世界,引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共鸣。又如,《聊斋志异》《西厢记》等古典文学,亦可看到古人追求真善美,崇尚爱情、友情的美好愿望。而在当今信息科技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正在多元化的环境之下遭受着冲击,高校更应当加强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指导学生鉴赏作品之美。

高校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作品朗读和初步感受文学作品之美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相关作品的解读与赏析,并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层次地把握好作者对语言文字处理的技巧,以及独特的创作手法。高校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皆是在相关专家的仔细专研和精挑细选下所编排出来的,这些作品必然有其可读性和价值,不仅仅是作为学生的学习文本,教师要先于学生去研读并熟悉教材中的作品内容,在保障自身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语文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积极指导学生整体把握相关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音律美等。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作者围绕春、江、花、月、夜展开诗意抒写,辅之以琵琶奏曲和自身的视觉感受与美学经验,谱奏出一曲古雅清越、旋律优美的文曲,更描绘出了一副“春江潮水微动,江中花影摇曳,夜下月影婆娑”的美景。教师讲解其内容时,便可让学生先感受这些场景的不同美,并指导学生将作品中所彰显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讲解出来,运用对比的方式来赏析这首诗。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开来。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的文字阅读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若是运用不当只会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来进行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许多学生对于武侠小说和现实小说都很感兴趣,如《武林外传》《绝代双骄》等;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张爱玲小说《半生缘》《金锁记》等,教师可截取小说中的某些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播放相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讨论一下短片中所改编的情节较之小说的优劣所在,若是觉得电视剧、电影改编得不好,亦可让学生尝试自编剧本,演绎一番。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魅力,还能活跃课堂氛围。

(四)诵读诗书,提高审美感知力。

诵读诗书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更能强化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从而缩短学生与文本的心理情感距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展开多元化的诵读方式,借助不同的训练,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热忱,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提升。而教师更要敢于范读,引导学生倾听并辨析与教师范读的得失之处,继而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提供借鉴。通过对文本的反复诵读,学生语言涵养亦能得到提升,且能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特殊美感,在初步感知语言魅力的基础上,深入体验文章的情感主旨。例如,学习李叔同《送别》时,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景物依旧,人却在别时的凄凉之景和对人生的无奈之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鉴赏此类文章时,可将情感教育和美学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所传达的语言文字之美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思索,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在心灵和精神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情感、美学与教学相合,定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追求真实善美的种子。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高校语文教学本身就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美学因素,语言和美育相互融合、不可分。语文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创设生动灵活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和表达美,使审美教育真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让高校语文课堂不再是被动的、教师自导自演的课堂,而是富有生趣、美韵十足的优质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符欲静.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8):66.

[4]王艳杰.高校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分析[j].才智,(2):40.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十三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属于一种静态的教育。它注重学校德育对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师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达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其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中职德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还需要以公共生活为中心,向生活世界回归,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还需要道德体验的交流,并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然而,据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达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弱势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大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

第二,大多数来自弱势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水平偏低,家境较为贫困。

第三,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内向和离群现象较为突出,“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成了其心理定势。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无望,有的迷失了方向。

第一,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显然,道德的目标指向是个人幸福生活。德育是快乐的、是有用的。

第二,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开发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校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夯实,要构筑道德精神,增强道德教育的生命力。

第四,道德教育不仅需要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道德感受与道德体验的交流。

1、创建职业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环境。

培养企业所需的员工,不仅仅要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没有专长的人才是次品,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是危险品。因此,中职德育应紧紧围绕培养“职业”作为主线,学校的德育内容围绕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组织,按岗位需求进行德育创新。把学生在校的一日行为和在校三年的行为规范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内容可为:激发潜能、挑战自我、学会沟通、熔炼团队、自我保护、吃苦耐劳、抗击挫折、逆境求生、顽强自立等。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同时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同伴影响作用,形成一个富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场”。

2、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在心态上相差很大,因此,学校应努力引导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如通过拓展训练,让其点燃激情,超越自我在活动中分享快乐、感悟生活。同时,以心理辅导为牵引,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设法让学生领悟:自卑是事业的大敌,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生活动的三大要素,我们不会遭遇失败,碰到的不过是暂时的'挫折。而且让学生在成功训练中经历磨砺生存意志的逆境体验,使其遇到挫折时而不选择逃避。

3、填补以往教育内容的空白――感恩。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现在,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容易忽略身边所拥有的一切。有位退休老师曾伤感:有个班级他做了近三年的班主任,仅一次在教师节收到该班学生的贺卡。可后来有个实习老师只待了一个月,却得到了学生的鲜花和礼物。这说明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在意,而对于已拥有的珍贵的东西,并不珍惜。再如,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嘘寒问暖,不但不感动,却认为是唠叨。

针对这一现状,应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

4、充分运用交往式教学――互动教学。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即是交互式教学。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真情实感的交流,教师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传递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对话转变,师生间进行交互信息传递和反馈。教师知道学生所思,学生知道教师所想,这样,我们的德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展开。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苟况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道德教育永远是一种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存在。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著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任何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道理既懂也能讲,而且对德育都能评判一番,而难的是操作与践行,难的是有实效,中职德育更是如此。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十四

数字化的网络世界需要教育要紧跟时代,才能保障学生的未来。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人才素质的结构也要变化,高阶能力就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祝智庭认为,高阶能力包括创新、决策、问题求解、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形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十大能力。因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中,语文教师就应该依托课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培养学生掌握社会所需的技能。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成绩不高,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在课堂上不爱听讲,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甚至无视纪律、抵触老师。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表现为不想听、不敢说、不愿读、不会写,语文能力相对较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要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主体性及其个体发展的人文关怀。信息化教学“不是从外部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大脑中,而是要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主动生成、意义建构,借此去‘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人生智慧来”。信息化教学能体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特点恰好适应了“大纲”的要求,也符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对于传统教育,信息化教学依托课堂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开拓崭新的视角。

(一)课堂教学冲破围栏。

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就是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教育、深化教学。现代信息手段的应用使得大量外围资源涌入课堂,丰富了课堂文化。课堂教学不在是简单的资源再现,而是实时性的互补、反馈、生成。在这里,师生的角色不再是我教你学,而是学有所长教学相长的互动转换。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是教师、教材和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上,教材成为课堂上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要依托文本,带领学生深入挖掘隐藏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开拓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冲破了原有的局限,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单能够开拓学生视野,还能够发散思维、让学生们灵活运用语文知识。

(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是依赖学生已有的认知模式,重建学生的知识结构,重视对文化精神的解读和对文学内涵的感悟。这种教学模式就决定课堂教学要通过不同视角挖掘潜在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形成深度学习。信息化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的互动体验,实现深层互动,实现探究性学习。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说:“所谓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助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网络信息的普及,为学生们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有较为庞大的空间和较为自由的时间去探究性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实践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和发展。在语文信息化课堂上,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我发展的需要去寻找自身发展路径,课堂不在是统一化的考核体系,而是师生应用互动、情感体验探究、知识理解迁移的场所。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就形成了追求共性和发展个性的互动大平台。丰富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已有的认知基础,选择自我需求。这就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个性化的成长。例如《士兵突击》这一课,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源,提供作者信息、时代背景、章节选读、艺术特色等。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热情,也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探讨小说人物形象时,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分析,有的同学喜欢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对他的执着赞叹不已,并由此反思自身。有的同学喜欢成才的聪明灵活,有的同学喜欢伍六一的正直刚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对同一个角色也有不同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询资料,完善人物性格,并对演员的.表演进行分析。这样学生能深入思考人物性格,同时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筛选。这样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就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知识体系,进行自我升华。

(三)师生互评多维互动。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已有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微信、微博、qq、贴吧等信息传播手段,可以有效的帮助师生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师生双方互评互助。新课程改革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语文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在线评价,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分析。有效又真实的反应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状况,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每一次评价的结果都有所保留,可以为下一次的分析评价做出科学有效的对比,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如此反复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可以进行有效的调整。

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际,我将从以下及格方面来阐述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内容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强调中职语文教学要强调学生的职业教育,凸显学生“在做中学”。这就要就教师在探究信息化教学策略时,必须遵循文本,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要引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初应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他们对文学特征和艺术特色不感兴趣。此外,中职学校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工人,与其强迫他们分析写作技巧等,不如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认识人生。结合这一特点,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借助一个个虚幻的艺术世界,去感受现实社会的林林总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去感受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和命运。

借助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辨别,从而学会做人做事。信息化教学就可以借助音像、视频、动画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情景,从形象性入手,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相机等设备,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借助视频制作软件,制作成短片,课堂上播放,供师生探讨交流。学生有了真是的情感体验后,才能从教学中获得感悟,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挖掘资源、深化理解知识、拓宽视野,实现知识迁移的作用。学生可以整合已有认知,更好的深化知识并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个人见解,进行再创造。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区别以往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学平台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利用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随时发布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指导等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二)教学活动设计。

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激发“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是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在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和安排语文教学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实现“做中学”“乐中学”。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听写大会》以及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等综艺节目,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和趣味性。这些形式都可以被效仿,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编造适合语文课堂的活动。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对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中职学生,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如何安排活动流程,怎样突破重难点,活动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能力等等,只有切合中职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活动的意义。比如,高教社出版的国家规划课程改革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热爱大自然”,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我将这次活动设计成“环保在行动”。学生们上交的作业形式多样,有制作了图文音画于一体的ppt,有的录制了生活中的环保小视频,有的同学利用相关软件对环境污染的概况做出数据分析,还有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同学制作了flash的环保公益宣传片。在信息化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没有了时空限制,这样方便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自我知识结构。教师通过信息化活动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能不断的刺激学生思维再创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加强学生的学习,必须让学生亲手使用工具。使用信息技术的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获得自己的知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敏感的捕捉信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方法比内容更重要。

(三)教学评价设计。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考核没有具体标准。信息化教学很好的解决了语文课堂评价的难题。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自我评价提供有效便捷的平台,而且具有时效性。信息化课堂中的评价不是终极性评价,而是过程性评价。这就是说课堂评价不能只关注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习过程。这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的“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重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相吻合。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这就使得教师的评价目标变得更广泛。因此,信息化教学的每个环节的安排,每个学习活动的涉及,每个学习任务的实施,都应围绕评价目标。信息化语文课堂评价要合理的利用软件功能,关注不同同学、不同阶段、不同活动的表现,更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不但能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21实际课堂中的评价》提出,要明确评价时间线,这更有利于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外,多种评价方法并存也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科学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主学习、构建自我知识体系。中职学生成绩不高,但他们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语文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实时记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利用已有的评价平台和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评价平台是一个互动的交互模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评价,学生也能对教师评价。这种师生双方互评的模式,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对教师有效指导教学有重大意义和推动作用。只有教师和学生都重视教学评价,才能真正的帮助师生共同进步,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十五

文学作品的描写不仅客观,还灌注着作家的主观理想和愿望。所以,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思想和精神面貌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情操,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全篇文字平平实实,渗透着一种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十分感人,不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而且增进了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这是对母亲崇高精神和母爱的伟大的颂扬,母亲不仅养育了“我”,还改变了“我”的习性,在精神上给予了“我”一生的支持,是我的精神支柱。学习《合欢树》,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让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习《边城》,从人物的情感故事中,寻觅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踪迹。学习《书愤》,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抒发的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学习《岳阳楼记》,让学生感受到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学生学习保尔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而《水浒传》中,许多见义勇为、豪放英武的梁山好汉及见义忘利、阴险歹毒的反面人物也是体现美丑、善恶的例子。如鲁达同郑屠,林冲同高俅、陆谦等,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把英雄同恶霸,君子同小人的美丑、善恶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就体现了文学作品审美意识的教育作用,能让中职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符合中职生的现状。

目前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不论是年龄上还是思想上,他们都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并且这些学生几乎都是“90后”,他们当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他们还正处在一个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心理不够成熟。所有这些都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由于中职生一般都远离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对少了,他们又处于半成人状态,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泊,互助互爱意识不够,行为偏激,心理素质差;他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不能谦让、帮助、团结、合作共享;他们知行不能统一,虽然明白尊师敬长,而行动上却很难做到;他们随意崇拜偶像,却对民族历史知之甚少,缺乏爱国热情。中职生的德育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诸多因素造成的中职生的这种道德素质现状,使得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中职生的心灵净化、情操的陶冶、是非的明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学生知道,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通过学习作品,明确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生活在世上,要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而学习《致橡树》,理解的是作者的爱情观,并且要明白,爱,并不是狭隘的爱对方伟岸的身躯、容貌和才华,还要爱他的理想、他的追求,爱生活,爱祖国,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样,学生感悟的是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能培养他们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于完善中职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规划中职生美好的人生。

现今社会,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对人生的合理规划的话,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失去主动权。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中职生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很大的帮助。

1.培养学生面对困境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发现他们的亮点,树立起他们的职业理想。自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每个人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都有未被挖掘的潜能,有自己的特有优势领域。在语文课上,教师可采用师生换位、辩论会、分角色表演等教学方式,给每个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我,找到改正不足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感受肯定中得到自信。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两位作者艰难的成长历程,启发学生“当上帝关闭你的一扇门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鼓励学生不怕挫折,让他们认识到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又如学习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时,让学生明白,在选择职业之前要为自己定一个目标,选择职业时不仅需要一份对职业的热情,更需要有冷静的研究,进而认清该职业的分量,并了解它的难度,还要结合自身的体质,不能跨越自己的体质。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此外,作为教师可以大量搜集关于成功人士、优秀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或先进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树立长远的职业理想。

2.把握课文精髓,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作为人们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在思想上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行为方式。无私、正直、勤奋、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等优秀职业品质是人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必要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当中,不应仅限于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培养,还应该注意挖掘课文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使学生走向积极、健康的就业之路。如《一张诊断书》这篇课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细节描写的关注和对关键语句的品读,让学生体会林巧稚大夫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和坚持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又如《窗》这篇课文,除了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理清文章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中心思想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谈谈这篇文章对自己的启发。同学们一致认为,做好服务业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良,要处处做到为被服务者着想,并认识到善良和真诚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品质。这样,在这些作品的学习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恰如其分地及时地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就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让他们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职业品格。中职生同样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中职生的德育关系重大。面对新形式、新机遇,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利用学科特点,把人文素养、爱的品质教育、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德育贴近现实,春风化雨显成效,促进他们成才。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十六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当中,通常都是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教师引导着学生去探索去学习,然而事实上笔者认为建立好正确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能够良好地接受中职语文知识的前提。在现如今的教学方式当中教师完全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也就是让学生占据主导的地位,将传统的教师课堂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学生长期地接受一种教学方式,一般都会感到疲惫,产生审美疲劳,在此笔者建议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是在疲惫的学习。随着信息化不断地发展,教师要学会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以及大屏幕去向学生展示一些中职语文知识,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手段现代化,主要讲的就是教师应当利用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的信息系统来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采用的是“粉笔+板擦”的形式进行教学,而现如今,这种老套的传统教学模式终于可以得到了改进,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有趣。

三、突出“实用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是中职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如今所有的事物已经越来越趋向复杂化、人际化。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所以对学生加强语文方面的培养是未来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中职学生教师可以模拟一些现场招聘或现场演讲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踊跃性。

(二)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

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的就是联系工作,商务洽谈等业务,这些业务最离不开的就是语文方面的功底,没有好的语文功底,不会有任何一个企业愿意聘用,语文是人与人交往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之一。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经常会写一些文案或是策划,这些所用的知识都包含语文,由此可见语文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笔者对中职语文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建议的提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当中,定会有着更多的创新和更多的突破,然而对语文这门学科,笔者相信也会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只有创新的教学方法,突出职业的特色,才能使得中职教育拥有美好的明天。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十七

从中观层面即学校层面来说,对于以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劳动者为目的的中职教育学校,“大语文教育观”的渗透和熏陶能够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教育,有助于提供专业且品德优良的劳动者。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也必然为中职的职业教育提供专业服务。“大语文教育观”理念是更贴近实际,需要重视中职生专业方面的学习情况,掌握各个学生在其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所任课班级各专业教师交流,深入把握所带班级中职生所学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力求找到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相契合的点,深挖中职生在其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对语文能力的需求,有目的地变更或增减语文实践教学内容,给予中职生专业学习更多更好的帮助,有的放矢,扎实有效,切实做到语文教育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要求。

二、宏观层面,能够满足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为劳动力市场输送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中职语文教师不妨将一些用人单位文化纳入到实践教学内容之中,让语文教育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全面提高中职生素质铺路。中职语文教学以“大语文教学观”理念为指导,以中职生今后职业需求为前提,努力开拓新颖的语文课程资源,提高中职生的交际能力。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如诚信、负责任等品格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社会输送的不仅是高技术的职业者而且是高品质的社会劳动精英。那么,“大语文教育观”该如何具体地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在实际的课堂中逐步渗透“大语文教育观”?笔者认为可以从中职语文课堂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以“大语文教育观”树立中职语文课程目标。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设立是首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目标是引导语文课程进行的方向,如若方向都偏离了,那语文教育的作用无从谈起。“大语文教育观”下的中职语文课程目标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此要求教师每一节语文课都要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场地,且在此前提下依据课程配备教学参考书与教学大纲拟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联系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性去掌握课程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呈现手段与具体内涵,把学科知识的积累学习、语文能力的提升、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的提高等方面密切联系在一起。第二阶段,“大语文教育观”教学理念由始至终要贯穿课程内容。如今,很大一部分中职语文教师所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是属于生硬、死板的内容,不重视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单单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而已。同时中职教师也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际学情,用整齐划一的手段使用中职语文教材,导致中职语文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中职生实际学情。“大语文教育观”指出语文和其他课程不同,语文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材料储备。第三阶段,“大语文教育观”多元化人性化的课程评价。“大语文教育观”不单单是一种语文教育理论,一种新式的语文教学方法,更关键的是“大语文教育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施方案与教学模式都具有相当高的操作性。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利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多元化的渠道进行中职语文教学。这不仅让中职语文教学走出了课本、课堂,创建了新的课外活动、课堂教学的模式,将中职语文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这广阔而丰富的大课堂中去。因此,它的课程评价不是一味的依靠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学生的优劣,而是更为多元化和人性化,从而提高了中职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让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联系更紧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语文教育观”对语文教育影响深远,坚持“大语文教育观”不仅是中职语文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中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中职学生来讲,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的提高,高尚人格的树立,才能在形势严峻的劳动力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为未来做好坚实的铺垫。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十八

摘要:语文导学法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其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方式。这是目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本文的一些尝试,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

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导航。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他们树立自主意识,根据自身特点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竭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中职语文导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导学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一、问题导学法,变烦琐为简易。

在教学中,可精心设计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也可称作教学内容的聚焦点或主问题),以此带动全文,简洁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鲁迅的《祝福》,篇幅较长,教学点也较多,很容易让教学繁杂化。假若抓住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命运设计问题,就会让教学轻松有序而高效。通过研习课文,你会发现,鲁迅先生将主人公的不幸总是设置在一个特殊的季节――春天。“祥林嫂――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一话题会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研习课文,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春天,她失去丈夫;春天,她被迫改嫁;春天,她痛失爱子;迎春,她悲惨死去……人物的形象,作品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技法,都可以一并带出,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二、情感导学法,变苦学为乐学。

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

1、挖掘教材以冶情。如《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绪,《沁园春・长沙》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教师若能把握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合理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情感必将随之勃发,真情、真诚、真感必将随之油然而生。

2、先声夺人以激情。教学实践证明,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重要的一环。如教学《季氏将伐颛臾》,笔者运用了这样一段导语:“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而不朽。

无独有偶,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话语一出,如投石击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了解孔子、热爱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感情和兴趣。

3、声情并茂以诱情。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文为依托,以读为媒介,以情感染人、影响人、熏陶人。教师要声情并茂地朗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深沉处还它个深沉,欢悦处还它个欢悦,如涓涓泉水,像幽幽琴声,若融融春光,把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

迁移导学法,变学会为会学。

迁移导学,是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去学习、分析、理解,掌握新知识,产生新技能,变学会为会学。我们教材的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就有这么一种关系,如教读了《祝福》,学生掌握了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可适当放开手脚,让学生自读《边城》、《荷花淀》,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时同一篇课文,也不见得每一部分都条分缕析、面面俱到,也许教师只需教读其中一点,让学生利用这一点迁移训练,就可各个击破、全面掌握。

四、分层导学法,变难学为易学。

学生的差异是必然的、多方面的,教师应依据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意志品质、行为习惯、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潜在能力等因素实施课堂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学习和解决问题,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如《拿来主义》一文,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教师介绍背景、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提问的方式来逐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对中等程度的学生,不妨引导他们比较课文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通过师生商讨的方法并运用自学辅导法、谈话法展开教学;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采用研究性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评点课文,写出读书笔记或。

五、拓展导学法,变定势为创造。

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是中外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想象丰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如学习了莫泊桑的《项链》,让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进行续写,让学生展开想象,对主人公的十年辛劳进行补写;学习了《致橡树》,让学生运用课文的手法创作诗歌……这种拓宽练习,帮助学生由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打破了思维定势,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龚肇兰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2]陈之忠语文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j].安徽教育,,4。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十九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生源不容乐观。一般来说,初中毕业生会依据成绩进行分流,只有成绩较差的才会进职业学校的大门。这些学生往往会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不懂礼貌和规矩、无视校纪校规,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上,更多还会体现在其它各方面。例如,有的中职生打扮不符合学生身份,奇装异服;有的中职生缺乏修养,随便出口就是粗话,甚至是脏话;还有的对管教严格的老师抱有排斥态度,有时候会故意在课堂做恶作剧;有的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随意花钱或是挥霍;等等。可见,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中职学校老师的教学难度和教育管理难度很大,因此,加强中职学校礼仪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很大的必要性。

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可知,中职学校新时期的培养目标中有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就从理论上给中职学校礼仪教育提供了依据。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就需要加强其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它是社会发展和谐发展和必然趋势的'重要保障。而礼仪教育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并不是几项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掌握学科知识的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化运用与自身素质的提升。可以说,在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是与时俱进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适应时代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因此,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礼仪教育是中职生今后求职以及工作的需要,这就从实践上为中职学校礼仪教育提供了依据。人是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的,而礼仪教育可以使得学习者在今后的社会化生活和工作中得以被接受和被融入,即:使得受教育者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成为成熟而又得体的人。针对中职学校学生来说,他们的被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为它们会在毕业后马上接受企业的挑选,而面试则是他们进入企业必须经过的环节,这就使得其自身的个人素质立马得以显现。一般来说,面试主要是测试被面试者的人文素养,而在这其中,礼仪常识基本上运用占了很大比例。例如:站坐姿、接待礼仪、餐饮礼仪等,可以说,这些细节直接反映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且,绝大一部分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会在服务行业工作,这些行业对礼仪的要求较高,如果在平时的在校学习中没有得以体现和落实就会削弱他们的竞争实力。因此,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具有极大的必要性。此外,中职学校礼仪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众多周知,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礼仪教育都一直在我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社会,“八荣八耻”也直接反映出了我们现代人的荣辱观,“懂礼、习礼、用礼、重礼”增强了个人的道德准则和事非观念,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受教育者今后在处理包括同学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灯各种关系的融洽性,给社会和谐和安定提供重要基础。可以说,作为现代公民,人人都应该懂礼、习礼、用礼、重礼,中职学校应担此重任。因此,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第一,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教会他们“为什么做”还不够,更需要教会他们“怎么做”,因此,在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中可以进行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可以在礼仪教育中将现代礼仪课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围绕某一任务的完成为途径,结合竞赛形式进行实际的教学,这样有利于这门课程实现教行合一的有效性。例如,可以在中职学校礼仪学习过程中,以每学期为一个周期来举办一次技能节大赛,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参加,通过设定同一竞赛项目(如“会议服务接待礼仪”)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测试,这就使得教师可以在有明确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更具精准的把握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还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谓是,寓教于乐中轻松掌握知识。第二,中职学校礼仪课程应该突出其教学内容的专业化特点。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礼仪课程会由于其专业的差异性而显现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不同性。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礼仪课程要根据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课程纲要和具体落实措施,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餐饮服务专业的教学重点就应当是有关站姿、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而房地产服务管理专业就需要在处理能力、个人业务等方面的礼仪内容进行着重加强。可以说,这种突出其教学内容的专业化特点的教学模式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中职学校礼仪课程在教学形式多元化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礼仪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性的课程,因此,必要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强化实践性训练环节,并注重多种形式教学的融入,尽量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践性学习与练习中,以便让学生们可以在亲身的实践中得以感受、体会和领悟,从而掌握获得更加实用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融入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教学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和结合,并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比例,通过组织第二课堂、参观社会企业、参加社会服务等方式来进行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使得礼仪课程在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不断地延伸好和拓展。

作者:刘婵婵单位: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二十

古往今来,中外教育家早已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艺术地把握教学,深入地研究教学艺术内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育者,如何成为一个“最好的艺术家”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二、使用课堂语言的艺术。

目前在校的中职生,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被大家忽视的弱势群体。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可能长期承受家长和教师的指责。由此造成大部分中职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特别脆弱。越是这样的学生越有着比较强的自尊心,特别看中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得别人的注意和尊重。

作为教师,更应尊重、理解学生。更应该注意在语文课堂上使用语言的艺术。在教育教学中面对这种抗拒型学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要运用艺术的语言真诚地和他们交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慢慢减少直至消除他们的攻击性和对抗性。比如:个别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和教师报告就离开课堂,这时候如果教师大声训斥或者不让他出去,会对师生间和谐的关系造成影响。如果教师能够艺术地处理,不但可以化解师生间的紧张关系,甚至能成为一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契机。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教师应该在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水平,研究和探讨教学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方法及其规律,要让语言具备情感美、形象美、音韵美、哲理美和趣味美。因此,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要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进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师要运用艺术的语言,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融洽师生关系,从“心”开始,用“真心”和“关心”,筑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设计“开场白”的.艺术。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对于获取文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兴奋度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在语文课的教学当中,运用艺术手段,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抓住导入的环节,力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课前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需要,精心设计“开场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一段欢快的音乐,一段精彩的视频进行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一种艺术氛围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表达与写作》基础模块的时候,第一个任务是:掌握听话的基本方法。

在导入的环节播放了一段剪切的《职来职往》节目中的视频,通过几个求职者与考核教师的对话,让学生掌握说话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和言之有物”的基本原则。在演讲训练当中,课前给学生播放一些名嘴的演讲,比如于丹、俞敏洪、马云、鲁豫等人的精彩演讲,先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总结出演讲当中该注意的事项:语言表达艺术、态势语使用的艺术、演讲稿写作的艺术等,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而进行的教学问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提问中,应该注意提问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要引发学生讲出一些“清晰独特”的观点,而且要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和思考。

第一,教师提问要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活动《掌握叙述的方法》中,文中的案例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而且叙述的顺序没有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如果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此段叙述会给人混乱的感觉”这样的问题,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认真地看书并在案例中寻求答案。

第二,针对性地提问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够问在关键之处。如在教学《掌握演讲的基本方法》中时,先请学生观看“超级演说家”中的获奖视频,先提问题“视频中的演讲是怎样组织演讲内容的”。看完视频后教师启发学生“结构法能够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你的演讲内容,更有效地达到你的目的。

结构法告诉你表达时如何组织你的内容。并能够让讲话内容始终围绕着你的主题”。然后提问学生“视频中演讲用了什么结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视频中演讲的结构:prep结构,p:position提出观点,r:reason分析原因,e:example举出事例,p:position强调结论。学生会在教师的针对性启发下,找到问题的关键,这对学生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提高提问的艺术,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掌握好提问的分寸,还有考虑提问的层次,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艺术。

美国学者克莱德e柯伦曾经说过,教师“掌握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能唤醒自己,也唤醒与他们接触的人”。当今社会,教师承载的是教书育人的使命,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人们除了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更需要掌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艺术。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简单展示了教学流程,忽略了教学的“设计”性。

第一,思路就是作者为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构思、谋篇布局的思维过程。人们的“思路”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梳理”之后的一个反应。叶圣陶先生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在教学设计的思路上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依据教材中作者的思路设计教学思路,也可以直接捕捉课文中心,可以采取曲径通幽式的诱导,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的顺序打乱,进行重新组合,等等。

第二,中职语文课大多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学生不能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任务的难度。比如:在掌握演讲的方法中,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3~5分钟的命题演讲。那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任务的难度,第一步:先让学生围绕主题讲10句话。第二步:然后提出设计的要求,1-2句是开场白,3-8句是主体,可按时空顺序,也可平行、正反、层递的顺序安排句子,9-10句是结尾,可以用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结尾。第三步:让学生按照要求重新设计句子。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对象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学科之间知识内容存在着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灵活和具有创造性。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或临场状况的不同,创造出各种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艺术。同时也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与学生共同建设“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熊大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张祥民.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李怀源.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

[4][美]戴安娜罗曼斯.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二十一

近年来,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也逐渐提高,中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技能型劳动者,不少行业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如餐饮行业,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已挑起行业的大梁,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却越来越困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说的功夫、读的兴趣和写的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专业学习。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针对“听”的专题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听清要点、听懂言下之意等,能够通过复述实现教学目标。但由于语文教材中所举例子一般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并不易掌握,往往敷衍了事,实际训练效果不佳。为此,对于烹饪专业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认真“听”一节专业课,认真记录该节课学到的一道中式烹饪家常菜的制作流程,并在语文课上对所记录内容进行复述,由教师检验“听”的成果,比一比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复述最清楚,评判专业课教师对烹制中的细节介绍是否到位。要求学生在专业课上做好内容记录,一是内容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学生往往能积极对待;二是他们为专业课的内容复述作准备,这就促使他们课前预习,在专业课上“听”得认真,记住重点,关注细节,到了语文课的内容复述时才能表述流利、讨论热烈,从而实现了语文课与烹饪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课基础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每道菜的烹制流程。

二、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说的功夫――介绍菜。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多“说”,不喜欢朗读课文、发言不积极,不注重口语训练。过去,在语文课口语考试中,烹饪专业的学生得分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低,他们认为今后的工作环境是在厨房认真做菜,不需要与他人有太多的言语交流,对自己“说”的能力并不重视。对于语文教材上的口语训练内容如自我介绍、模拟求职面试,对他们来说太大众化,缺乏实际意义。笔者结合烹饪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当今社会对厨师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一名优秀的厨师不仅要能烹制一道好菜,还应该能将一道佳肴的妙处介绍出来,为食客带来听觉的享受,并提高各种菜系的文化听品味。例如,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对会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学生明白:好菜也是需要包装的,能用美丽的词汇介绍美食的妙处才能吸引更多的食客。()此时,笔者适时提出要求,好厨师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由此一来,就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介绍烹饪流程的兴趣了,学生往往会在课前精心准备,学会介绍不同菜系的烹制方法,或介绍不同美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不愿说、不屑说,到大声说、抢着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读书缺乏兴趣,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很难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那就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笔者在引导烹饪专业学生进行阅读时,仍然是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现有的`一些通用菜名加以改革,取一个新菜名,新菜名或要有文化底蕴,或有时代特点,或有诗情画意。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但慢慢就在课文中找到灵感,取出一些较有创意的菜名,如将普通野菜汤重新命名为“我愿意是激流”、扣肉双吃命名为“将相和”、杂粮包命名为“那些年”等,在取菜名的环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天马行空的取菜名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意,而创新和创意的源泉就在于多学习、多阅读,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对专业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书籍,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写的能力――列写菜谱。

中职语文考试的作文部分,学生大多都是写得很少,甚至空白。用学生的说法就是“语文课最不愿意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烹饪专业的学生采用练习写菜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刚开始,学生认为列菜谱很简单,但真正动笔后才发现要写好一个详细的菜谱也不容易,因为菜谱的菜名、原料、烹制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要一一写清楚就有点难度,因此,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列菜谱的练习中不断地增加词汇量,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把菜谱写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进行专业学习,要将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更加精彩,才能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储德发。试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专业渗透――以烹饪专业语文教学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5)。

[2]杨峰明。浅谈烹饪专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方文化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10)。

【作者简介】秦海宁(1978-),男,广西灵川人,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政教处副主任,讲师。

中职语文论文(专业22篇)篇二十二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处境尴尬,改变教学的无效状态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今天谈语文教学改革,就是大幅度地提高效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只有从转变教学观念着眼,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上谋求突破。

一、优化人文教育环境。

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主”观念,“人本主义又亦是以更看重人的自由、人格,以人的基本地位为前提来观察世界的思潮”。要加强以语文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语文学科地位,切勿让民族浓厚的根基文化在经济时代的浪潮中被冲淡冲垮。在政策方面,确立中职学校发展和改革的人文目标,重视人文教育。中职学校不应削弱语文教育,而是要继续加强,增加课时量。21世纪是一个高度科技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价值观念、新的心理品质和新的知识体系。广博的基础文化、扎实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综合技能、健全的体格特征、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广泛适应性等,是任何一个想在社会中谋得良好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个体所必不可少的素质。这一些素质要求与个人的语文能力密不可分。因此,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亟待共同为后来者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惟有使专业教育与语文教育融合,让中职生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人文素养,才能达到造就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的.。21世纪“语文的未来将是和谐的走势”。

二、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要由教师来执行,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21世纪的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终身学习者。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从前人们对教育的价值过分强调为社会服务,而忽视了个人的发展。如今职业教育正在由能力本位教育向人本主义教育转变,即现在的教育价值观是既要为社会发展,又为个人的发展服务,“尊重个人需要与尊重社会需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一致性”,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现在我国经济要快速腾飞,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专业性、技能型的劳动者。要在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去关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把单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升学就业的教育目标,变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培养学习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的教育目标。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建立新时代的教学观。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教育的对象归根结底是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与巨大发展的潜力的人,他们既具有同一年龄层次相同的心理特征,又因为家庭条件、社会现象、生活经历等的不同而具有独特的思维、情感和知识能力。学生的这种独立性是客观存在而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观察、分析、感知和思考,要想使用学生接受自己的指导,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好地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

最后,中职语文教师要具有现代教学能力。现代教学能力主要指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意识,了解青少年身心的特点,善于将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的教学艺术,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语言,营造富有生气的教学气氛的才能,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发展的能力,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等。中职语文教师要学习先进、新鲜的教学法经验,从专业期刊及报纸、互联网上学习新知识,关注同行的研究,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更要灵活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把语文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上。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熟练地操作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从而力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主观色彩的意向活动。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教师讲课时尽可能与学生生活相关,与他们的经验相整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风趣幽欲的语言,极具感染力的言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只要努力优化中职学校的人文教育环境,重视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学就应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让我们走出误区,立足本岗,正视现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重点,潜心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这样就一定会迎来中职语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2]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3](意)亚米契斯著。夏d尊译。《爱的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版;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5]曹明海。《语文教育学》(修订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版。

相关范文推荐

    夜晚的小镇小学(优秀20篇)

    优秀作文在文字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和情感的表达上都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以下是一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展示出的高超技巧和独特见解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同体味其中的魅力。

    我喜欢的动物是与众不同大全(15篇)

    优秀作文需要注意段落结构的合理安排,使文章的层次清晰可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小兔子。它很可爱,头上长着两只小耳

    学院篮球赛活动方案(通用18篇)

    活动方案应该具备灵活性和可变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和突发情况。在这里,我们汇总了一些成功活动的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活动目的:以营造节日气氛,庆祝中

    学校父亲节父爱演讲稿(优质17篇)

    学校是一个人们接受教育的地方,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环境和资源。以下是一些学校总结的范文,通过阅读它们,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总结的要点和方法。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

    学生收入报告(精选21篇)

    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向他人清晰地传达我们的研究结果和观点。邀请大家共同浏览以下报告样本,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家乡农民增收情况今年寒假,我做了一个关于家乡农民

    后勤工作简洁个人总结(模板23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学习和成长的一种自我评价,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本校的后勤工作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总结(模板17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

    音乐教师的教学计划(汇总15篇)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下教学计划范文是经过认真筛选和审核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至六年级的音

    不一样的家风高中范文(18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这些优秀作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和借鉴

    小学生植树节活动方案(模板16篇)

    活动方案的成功与否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不仅要符合实际情况,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为了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