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翰墨

优秀的作文能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给出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下面是一些写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一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寺庙之一,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作为中国文化和藏传佛教的重要场所,塔尔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参观了塔尔寺,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段历史和佛教文化的卓越价值。

第二段:历史和文化。

在参观塔尔寺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它建于1577年,在清代曾被几次火灾破坏,但在18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得到重建。它是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的主要学府之一,以著名的“神圣的十四世达赖喇嘛”而闻名。在这里,我了解到了不同的佛教文化传统和信仰,例如佛教文化传统的藏文、唐卡艺术和经文科学,以及藏式建筑风格。这些信息在我的文化认识和精神世界的范围内帮助我加深对佛教文化的理解。

第三段:建筑和景观。

除了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对塔尔寺的建筑和景观印象深刻。塔尔寺建筑大多采用传统的藏式建筑,特别是那种色彩鲜艳、立体感强烈,环境和谐的建筑风格,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美感。我还看到灵鹫山峰的伟大和壮观的自然风景,这一切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藏式建筑和景观的魅力和特色。

第四段:自然与人文。

在参观塔尔寺的旅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体验就是人文和自然的融合,这就是它最值得我回味的之处。在塔尔寺周围,它们特别是塔而寺内的众多文物,文化和生态景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我看到了蒲公英飘荡,鸟儿在枝头歌唱,寺庙内的僧人谦卑安详地凝视宗教文物。这些场景,都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神圣庄严和平静宁静。

第五段:我的体会。

从参观塔尔寺的体验中,我对中国文化和佛教教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对于我来说,这里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它建筑瑰丽,景色壮观,还有它深厚的历史与精神价值。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这里的人们保留着传统的生活和礼仪,我认为这些习俗保护着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并且,让我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了这种宁静与谦卑,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提升精神层面的震撼与启发。

结论:

总之,我深深地被塔尔寺这个文化遗产所吸引,既惊叹于它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被它独特的景观和建筑风格所震撼。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我学到了长久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意义,让我对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且在大自然和人文的交汇中感受到了一些宁静和平静。我相信这次旅行将会留在我的记忆中,并且将会对我的人生和文化贡献产生长久的影响。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二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立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四世**、五世**、七世**、十三世**、十四世**及六世**、九世**和十世**,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三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立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四世**、五世**、七世**、十三世**、十四世**及六世**、九世**和十世**,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塔尔寺旅游人数到达25820人次。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四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塔尔寺。

导游词。

欢迎来参考。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

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金塔。

14世纪,藏传佛教开始向东亚和中亚地区传播。与此同时,青海省和整个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圣地塔尔寺在鲁沙尔镇建立。汉族、藏族、回族、土族人在这里或信奉佛教,或信奉伊斯兰教,或皈依儒道,或拜金拜神,彼此包容、和睦。佛说,“众生皆平等”。塔尔寺,就是坐落在这块“众生平等”的宝地上的一朵美丽莲花。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有关他灵迹的传说。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20xx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

400多年来,塔尔寺逐步发展成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全寺占地600余亩,僧舍房层9300多间,殿堂52座,僧人最多时达3600余人。全寺四山环绕,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梵塔棋布。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经堂为全寺主体建筑。大金瓦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面积456平方米,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以镏金铜瓦,墙面用琉璃瓦砌成,图案精美,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誉为“世界一庄严”,殿堂正门上方悬有清代乾隆皇帝亲题的“梵教法幢”匾额。大经堂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民国元年(公元1920xx年)遭火焚后重修,总面积为2750平方米,经堂内长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制地毯包裹,地上铺设地毡坐垫,可供3000僧人集体诵经,正西方供有无数佛像、藏文经典,设有0、班禅以及寺院法台座,柱间满挂各种堆绣的卷轴画。

此外,尚有弥勒殿、九间殿、三世0灵塔殿、释迦殿、依怙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仓、丁科尔扎仓、曼巴扎仓、如来八塔、过门塔、菩提塔、时轮塔、印经院、大喇让以及各-府邸等。除各种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轴画,还保存有宋代的哥窑瓷坛、玉雕、明代的龙瓷瓶、清代的龙鱼瓶、竹雕寿星、玉雕观音等珍贵工艺品,藏有历代统治阶级赐赠的各种匾额和汉藏文碑刻。

塔尔寺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在三、四世0-的倡导下,塔尔寺首建显宗学院,建立讲经开法制度,系统学习因明、般若、中观、俱舍、戒律等显宗经典。以后又相继建成密宗、时轮、医明学院,形成正规的学经制度,学习生圆次等方面的密宗经典和天文、历算、医学等方面的知识。现存有数以万计的有关佛学、藏族历史、文学、语言方面的文献图书,是研究藏学的珍贵资料。此外,该寺的酥油花、壁画(唐卡)、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誉满藏区。

塔尔寺每年于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4次观经大会,招徕不少香客游人。观经大会是寺僧向诸佛菩萨献供、祈愿、诵经的法事活动。会上,除进行固定的宗教仪式,还有晒佛、跳欠、转金佛等活动。四月观经的农历四月十五日上午和六月观经的六月初六日上午,在寺院东侧的莲花山坡展开所藏巨型堆绣佛像1幅,称为“晒大佛”。佛像长30余米,宽20余米,僧众于像前演奏法乐,诵经祈祷,游客商贾蜂拥而来,更有信徒顶礼膜拜,争献布施。六月初八日上午举行的转金佛是僧人们所谓祈愿来世佛弥勒菩萨降临人间的法事活动,众僧簇拥一乘玲珑精巧、四角饰有飞檐、内供弥勒金像的彩轿,在手拿乐器、香炉、幢幡的仪仗队的前导下绕寺一周,其他僧人各持寺藏宝物一件,尾随彩轿,鱼贯而行,以示隆重威严。九月法会的二十二日,寺院开放所有佛殿及文物库房,供僧俗瞻仰,称为“晾宝”。

每次观经会上,都进行所谓驱魔逐鬼、祓除不祥的跳欠活动。跳欠也叫“跳神”或“哑社火”,是一种独特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面具舞蹈,常见的有于正月十四、四月十四、六月初七日演出的“法王舞”和四月十五、六月初八、九月二十三日演出“马首金刚舞”两种。演员身着各色舞衣,戴特制面具,舞姿独特,式样迥异。此外,尚有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忌辰前后的“燃灯节”和年终辞旧迎新的祈祷会等。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五

塔尔寺位于西宁南25千米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它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又是埋葬其胞衣和遗物的地方,始建于公元1379年,因先塔后寺故名。

塔尔寺是一组富丽堂皇、藏汉艺术特色兼容的建筑群,面山背岭,气势雄伟。寺内金碧辉煌、错落有致,尤以大金瓦殿为最。

寺前的八座如来宝——莲聚塔、四谛塔、和平塔、菩提塔、神变塔、降凡塔、胜利塔、涅槃塔,传说代表了如来佛释迦牟尼平生八件大事。

而极具浓郁民族特色和很高艺术水平的酥油花雕塑、堆绣、壁画被誉为三绝。

举行法会的时间及主要活动:

正月祈愿大法会,正月十四是跳怖畏金刚护法舞,正月十五为浴佛和大型酥油花展。

四月法会,四月十四跳怖畏金刚护法舞;四月十五晒大佛、跳马首金刚护法舞。

六月法会,初七晒大佛、跳怖畏金刚护法舞;初八转经佛、跳马首金刚护法舞。

九月二十二开放所有的佛殿拜佛;九月二十三跳马首金刚护法舞。

十月二十五是纪念宗喀巴大师圆寂的法会。

交通:可从西宁体育馆旁边的小西门车站乘到塔尔寺的班车。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六

第一段:引言+审美体验(200字)。

作为一座融合藏族、汉族和回族文化的寺庙,塔尔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来到了这座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寺庙。一进入塔尔寺,我被其宏伟的建筑和庄严的气氛所震撼。寺庙内香烛缭绕,金碧辉煌的佛像散发出神圣庄严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种审美体验让我对藏传佛教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段:文化传承+宗教仪式(200字)。

塔尔寺作为一个宗教胜地,不仅承载着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更是藏民族的精神信仰之地。在寺庙中,我有幸目睹了一场庄严而庄重的宗教仪式。僧人们身穿鲜艳的袈裟,排列整齐地诵经念佛。他们的虔诚、专注的神情令人感动。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体验了藏传佛教独特的禅修方式,通过心灵的静默与冥想,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释放。

第三段:艺术创作+文化交流(200字)。

塔尔寺不仅是宗教的圣地,也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在寺庙内,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它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佛教故事和历史。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藏族文化的瑰宝。游客们在欣赏这些艺术品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形式与藏族文化进行交流,增进了对藏民族的了解。

第四段:博雅教育+心灵净化(300字)。

塔尔寺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一所博雅教育的殿堂。在这里,我学习到了关于自然、生命和宇宙的哲学思考,了解了隐藏在脉脉温情的佛法背后的智慧和启示。在这个纷扰的尘世中,塔尔寺给予了我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在它朴素的建筑和虔诚的信徒中,我体验到了心灵上的净化和平静。这种体会让我懂得了内心的力量与重要性。

第五段:人生感悟+结尾结束语(200字)。

在离开塔尔寺的那一刻,我内心涌动着一股宁静与感慨。在这座寺庙里,我领略了宗教与文化的瑰宝,感受到了生活与精神的奥义。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物质的追求,更来自于对内心的探索与照顾。无论是塔尔寺的壁画还是僧人们的念佛,都在诉说着一个相同的主题:心灵的宁静与喜悦。我深信,只有保持一颗平和的内心,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总结起来,塔尔寺的参观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深刻体会到了佛教的智慧和力量。塔尔寺的心得体会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让我更加珍惜心灵的宁静与喜悦。我将在这次旅行的回忆中,带着对塔尔寺的深深敬意,迈向更加宁静与充实的人生。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七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所在的这个镇在藏语里称为“鲁沙尔”,汉语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处湟水的中游。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之后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由于藏传佛教寺庙中取得佛学学位的僧人在藏语中称为“喇嘛”,所以喇嘛教这个称呼就传开了。”格鲁”是藏语译音,意思是“善规”。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到最后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派别,因它的教规对僧人要求十分严格,故得名“善规”,又因该派僧人在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称它为黄教。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管理最严,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最著名的6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以及我们现在参观的塔尔寺。塔尔寺的著名完全在于它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巴的故事我们随后再讲,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塔尔寺的第一组建筑:八大如意宝塔。

(八大如意宝塔)。

塔参拜,虔诚有加,这也是塔尔寺佛塔具有特色的一个方面。

这是小金瓦寺,又叫护法神殿,是塔尔寺用以供奉“家神”的地方。进院之后让我们首先看一看四周2楼回廊上陈列的动物标本。大家请看,有野牛、岩羊,还有狗熊、猴子等。由于是用真的动物皮毛剥制,填充而成,所以形态逼真,它们象征被佛教征服的外道恶魔。大殿中神龛中供奉的是各种护法神像,它们护佑着寺庙的安宁。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这匹白马标本,相传,九世**曾骑着这匹白马从日喀则赶往塔尔寺,近2000公里的路程1天1夜就到了,到了塔尔寺后白马不吃不喝,最后死去。当地信徒为了纪念这匹有灵性的白马,就将它制成标本保留了下来。小金瓦寺内的壁画具有藏传佛教壁画的代表性,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形象奇特,外行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些壁画很大一部分描绘了藏传佛教在形成过程中佛教大师,如莲花生,降服恶魔的故事。壁画中的动作常被寺庙僧人在宗教节日中加以模仿。而其狰狞的面目形象则用对犯规僧人在心里上形成压力,因为塔尔寺中处罚犯戒僧人的地方即在这个院落。出门之前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像筒一样的器具。这叫嘛呢经筒,在藏传佛教寺庙里是最常见的,筒用木头或金属做成,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经书。筒的侧面雕有文字,均是梵文发间的“掩嘛呢叭咪哞”,即观世音菩萨的6字真言。对这6个字有很多种解释,从字面上来讲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但藏传佛教徒普遍认为常念这6个字,平时则可以消灾免祸,死后即可以升入天堂,免下地狱。信徒和僧从用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经筒,口中默念着6字真言,这样既念了经书,佛祖又会保佑自己。藏族地区的牧民信徒很多从小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很难诵读经文,但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诵经念佛又是必要的,所以他们采用了这种一举两得的办法。各位朋友不妨也可试着转一转经筒,念一下吉祥的6字真言。但请注意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千万不要转错了方向。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小巧幽静的院落,它叫祈寿殿,但一般都叫它花寺,进门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前山墙上的两幅砖雕,左手的这一幅叫“鹿鹤同春”,右手的一幅是“葡萄刺猬”,都是寓意吉祥的含义,塔尔寺的砖雕艺术历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细腻而闻名,这两幅即是明证。

进门我们看到的这块半人高的石头,非常珍贵,传说宗喀巴的母亲生前背水途中常靠着它休息。现在成了信徒朝拜的圣物。石头上面贴着的钱币是怎么回来呢?原来是信徒对佛虔诚的一种表示,实际上是对寺庙的布施。都是信徒和游人的一份心意。据说只有心中有佛的人才能够将布施贴在石头上,否则佛就不收你的。有心的人都可以试一下自己的诚意,我可以告诉大家这里面有个小小的窍门,以后再告诉你们,好吗?大家可以试试。

各位请集中一下,让我们来看一下大殿中供奉的佛像,当中这一位是佛祖释迦牟尼,和我们汉地佛教寺庙中的佛祖形象相去不远。稍前左右两位是佛祖的两位大弟子迦叶和阿雅。佛祖的胁侍菩萨照例是习惯上的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骑青狮者为文殊,骑白象者为普贤。你们大概还要问最前面的这3尊小佛像是谁?它们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左右两厢各具形态的是十六尊者像,俗称“十六罗汉”。

回过头我们来看一看这满院的浓阴。这种树在青海并不常见,它叫旃檀树,也叫菩提树,据说这座祈寿殿是为给七世__喇嘛格桑嘉措祝寿而建。传说__喇嘛为该殿开光时撒了一把吉祥米,便化作满天的花雨落下。这也是该殿又名“花寺”的来历。但我以为这个美丽名字的来历更多的是由于到了夏天,满院的绿树开满了香气袭人的白花,遮天蔽日、香烟缭绕,如入仙界,叫人流连忘返之故。

现在我们来到这座颇似农家小院的院落,如果说刚才我们还感觉到庙宇的庄严,那么现在一定有种重返世俗的轻松感。

这就是塔尔寺的印经院。因为寺庙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经书,因此,负责印经文的僧人便会整日忙个不停。现在,让我们进房间里来看看他们是在怎样工作的。

佛教传人西藏是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两个地区同时传入的,所以藏传佛教经典同时受到二者的双重影响,因此,藏传佛教的典籍便浩如烟海。我们现在想得到汉文的某部佛经,也得想办法从藏语佛经再翻译过来塔尔寺的印经院至今仍然采用比较古老的雕板印刷法,经书的用纸是这种颜色稍暗,韧性极好的棉质纸张,经书开本都不大,多呈长条状,翻阅方便颇具古意。我们读不懂的藏文字规范端庄,秀丽整齐,像是帧帧艺术作品,有种朴素的美感。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依次参观一系列最主要的殿堂,它们是塔尔寺的主体建筑群,也是寺中僧人活动的主要场所,请大家先来看一看大经堂。

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大经堂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是僧人诵经学习进修的地方,遇到**莅临的日子,更是僧众聆听介法的场所。进门之前我们先在正门这里看一下这种特殊的工艺品,好像刺绣一样,这种艺术品叫“堆绣”,它是在刺绣之前先垫上一层棉花或羊毛,以求立体效果。这两幅“八仙人物”便是塔尔寺的珍藏品,虽为寺中僧人所制作,但很有民间情趣。因为堆绣制作比较复杂,工艺要求又高,现在寺中已很少有人能制作了,这就更显出这些珍品的可贵了。

目前的大经堂曾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最后一次完成于民国四年,就是公元19,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是典型的土木结构藏式双层平顶建筑。(从侧门进入大经堂内部)大经堂由这种藏式棱柱分隔成很多小的开间,柱子一共是168要,其中60根为暗柱,建在墙壁内,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108根,柱身上包裹着的图案精美的藏毯是蒙古王公的赠品,僧人们就在柱间的这些藏式毯子上,叫做“佛团垫”打坐念经。大经堂的三面墙壁上都布满了佛龛,这一尊是弥勒佛像,有关它的故事我们等会儿再讲。这一尊是十一面观音,在藏传佛教中很多佛像都造型奇特,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佛教密宗的影响。由于塔尔寺是****的管辖范围,他曾多次驾临该寺居住,讲经,所以大经堂当中最显著的位置是留给他的。还有这尊镏金像,便是已故的十世**,还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塑像,工艺精湛,形象逼真。这尊幼宗喀巴像在端庄中透出天真,不失儿童的可爱。

现在让我们大家来看看藏式建筑的一个特别的地方:即鞭麻层的利用。平顶的藏式建筑是和青藏高原干旱少雨的气候相适应的,典型的藏式建筑外墙大面积采取“蜈蚣墙”、藏窗、鞭麻层的做法,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性。鞭麻草是高原常见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来呈白色,现在大家看到的鞭麻层是将鞭麻草晒干,切碎,上色之后,运用在建筑物中。鞭麻具有减压、吸湿、抗震的作用,是藏传佛教寺院在建筑时就地取材的一个典型。

这个殿叫做金刚殿,在殿的四周,布幔围住的部分是藏传佛教中形态各异的护法金刚,正中的塑像是镀金的,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宗喀巴戴的黄色桃形帽,是黄教的标志。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帽檐部位有一圈红色,是偶然现象吗?不是。历史记载宗喀巴在创立黄教之前曾师从红教,他悟性极高,以不满于当时各教派的腐化颓败,经过多年钻研,终于创立了一个教律严格又为大众所接受的新派别,传说红教徒习惯戴黄色里子、红色表面的帽子,宗喀巴在改革成功之后将帽子翻了过来,但露出一圈红色的帽边,以表示对老师栽培的不忘之情。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磕头的虔诚信徒和僧众,这里面大多数都是远道而来的藏族牧民。这种全面匍匐的磕头方式叫做“五体投地”,又叫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中对佛表达虔诚的最高参拜形式。据说信徒若在佛前许过愿,还愿时就要用十万个长头来报答。远道来的人都是自带干粮,白天到这里还愿,夜间就近住宿,一天天不停地拜下去,一直拜到规定的数目为止,而且每次之前的间隔不能超过24小时,也有一说12小时,否则前面的累积数都无效,得重头再来。

信徒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里来向佛参拜呢?因为这里是塔尔寺的主殿,大金瓦殿,据说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宗喀巴原名罗桑智华,生于1357年。宗喀巴藏语意思是湟水边人,因共生于湟水之滨,故名。传说宗喀巴的母亲生下他,剪断脐带,把血滴在地上,后来就从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棵非常茂盛的白旃檀树。宗喀巴后来进藏学习藏传佛教,并成为一代宗师之后派他对弟子回乡省亲。母亲见到儿子的书信之后发现原来的那棵树长得更加茂盛了,树上缀叶十万且每片叶子上均有一尊狮子吼佛像。宗喀巴母亲感到很奇怪,便写信把此事告诉儿子,并表达了思予之情。宗喀巴大师回信安慰母亲,并让她绕树修一座塔,声称“见塔如晤儿面”。于是便有了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以后逐年又修建了庙宇殿堂,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塔尔寺,顾名思义,先有塔,后有寺,而那棵被修进塔里的树,慢慢又从根部衍生出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棵。

请大家先从侧面看一下这座大银塔,它便是由最早的那座塔装饰加工而来,现高11米,外部镀银并镶满了珠宝,已经不是早期的古朴模样了。大银塔内部藏有旃檀树和宗喀巴的自画像,所以信徒才对它虔诚有加。正面的这幅匾额上书“梵教法幢”四个大字,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钦赐,这柱子旁边的两根象牙是日本国的佛僧所赠。大金瓦殿内还藏有塔尔寺历代传下的宝物如唐卡、经书、珍宝等等。每年举行盛大的宗教节日时,僧人们要在这晨用酥油燃起成千盏灯,诵经祈祷,浓厚的宗教气氛达到了顶点。

中国传统建筑中将四根柱子之间的范围称为一个开间。九间殿从横的方向算共为九个开间,故称九间殿,室内实际上又隔成了三个大间。我们先看这一间,中间的佛像大家已经相当熟悉,它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但在这里称为狮子吼佛像,也就是宗喀巴的母亲在旃檀树叶上看到的形象。“狮子吼”是用来形容佛祖在宣讲佛法时声音宏亮,令众生猛醒。两厢列侍的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些小神佛如:妙音天女、骡子天王等。

居中的这个殿称为文殊殿,因为当中所供奉的佛像为文殊菩萨像,他的代表法器为宝剑和经书。左右的协侍分别为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这种排列方法在佛教寺庙中非常少见,因三位菩萨实际上地位相同。这是因为藏传佛教徒认为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转世,所以在安排佛像时也将这位菩萨的地位提高了。这个殿中的几尊佛像面部线条丰满优美,在庄严中透出灵秀,是塔尔寺塑像艺术中的精品。

左手的三个开间中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左右两厢的坐像分戴黄帽和戴红帽的两种。戴黄帽者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嘉曹杰和克珠杰以及三世__索南嘉措和四世__云丹嘉措。戴红帽者为古印度两大戒律师“二胜”及古印度六大佛学家“南赡部洲六庄严”。因为在藏传人佛教的创立过程中他们的学说曾起到很大的作用。殿内两侧各有一造型怪异,面目狰狞的猛相护法神像。右侧一尊为怙主,藏语称“公保”,左侧一尊为法王塑像。

弥勒殿建于明万历五年,就是公元1577年,藏语称“贤康”,殿内主供弥勒佛像。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座镀金的坐像。它是弥勒佛12岁时的等身像。大概现在各位心里已经有了疑问:为什么今天在塔尔寺看到的弥载佛像包括这尊在内都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同?因为我们常识中的弥勒佛总是那位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胖和尚。其实这位好脾气的和尚据说并不是“正宗”的弥勒佛,而是南宋末年浙江的一位叫契此的和尚,他在世时常手提一只布袋在集市上走,人称“布袋和尚”,圆寂后人们认为他是弥勒化身,降临凡间警示世人,但传说毕竟是传说。而因为佛教曾从印度和中原两个地区传入藏族地区,佛像在面貌上直接受到印度佛像造型造型的影响。这尊弥勒像就具有浓厚的犍陀罗艺术遗风,或者换句话说,也就是更“正宗”一些。塑像内藏有宗喀巴父亲鲁木格的额骨、头发、僧帽和如来舍利、阿底峡尊者的灵骨等。佛像左、右分别为塔尔寺第一任法台和塔尔寺创建者的灵骨塔。殿内右侧圆柱下的这尊双手合上,食指向上的铜佛像,是观音像的一种,据说是件出土文物。

九间殿前这个规模颇大的院子被称为“社火院”,除了平时被寺中僧人用作“辩经”场所之外,每逢塔尔寺的几个重要宗教节日,还在这里跳大型宗教舞蹈,如马首金刚舞、法王舞、怖畏金刚护法舞等等。舞蹈的内容多取自藏传佛教教义,还包括一些藏族的民间传说,大意不过是消灾免祸,保佑平安。舞蹈中的角色均由寺中僧人扮演,舞蹈动作经过几百年时间已基本程式化。每逢这里举行活动,信徒和群众都纷纷赶来观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前边我曾向各位介绍过塔尔寺有名的两件工艺品,即壁画和堆绣,现在我们将要看到的酥油花,是塔尔寺最精彩的艺术品,不仅远近闻名,还曾拍成过纪录片。它与壁画、堆绣统称为塔尔寺的“藏族艺术绝”。

酥油花,顾名思义,就是用酥油捏成的。其中包括佛像、人物、花卉、亭台楼阁、动物等等。酥油花的来历,传说纷纭,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个传说。黄教大师宗喀巴在西藏学佛成功后,想在佛前献花表示自己的敬意,但当时在西藏正逢严冬,没有鲜花宗喀巴便用酥油捏成一朵花,供在佛前。从此,弟子们纷纷效仿,渐成风气。很多黄教寺院都有在宗教节日时制作酥油花的习惯,但以塔尔寺的规模最大,也最出名。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恰逢塔尔寺的四大法会之一,寺庙都要展出一批制作精美,选题新颖的酥油花作品,届时参观,朝拜者络绎不绝,称为“灯节”。

酥油花固然绚丽多彩,但制作过程却非常艰辛。尤其是制作的季节必须要选在冬季,作坊内还不能够生火,以保持低温,由于酥油遇温稍高便会融化,僧人在制作时若手温升高,就要将双手浸入冰冷的水中去降温,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制作时一般是先搭架子,之后捏成各种形象,需要上色的部分预先就将颜色掺入酥油内揉好。制作的时候需要非常地细心,因为最细小的地方都不能够马虎。原来塔尔寺的酥油花制作作坊分上下两个院,每年都要分别推出一套新作品,但题材事先都是保密的,有些竞争的意味,若届时推出的作品选题相同,则被认为非常吉祥。

酥油是牛奶的提炼物,在藏区应用普遍,不仅用来食用,还用来作为寺庙中长明灯的燃料。以前“灯节”结束之后,酥油花均被重新用作燃料。自从建立了酥油花馆之后,当年的作品就可以被保存在这种有空调的玻璃柜子中供人参观,一般可以保持一至两年。但因为每年都有推陈出新的酥油花出现,所以我们每年都可以观赏到新的艺术品。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参观塔尔寺就到这里结束了,在和大家告别之前首先让我来解答那些个贴钱币的秘密,那是因为在石头表面满了酥油,有人猜对了吗?塔尔寺以其崇高的宗教地位和悠久的历史,使广大佛门弟子心弛神往,虔诚参拜。同时以其浓重而神秘的宗教色彩,丰富而珍贵的艺术收藏,辉煌而奇特的宗教建筑,极大地吸引着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游览观光。各位就是我有幸接待的贵宾,诚恳希望大家对我的导游提出宝贵意见,欢迎大家再次光临青海、光临塔尔寺。谢谢大家。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八

就到了,到了塔尔寺后白马不吃不喝,最后死去。当地信徒为了纪念这匹有灵性的白马,就将它制成标本保留了下来。

小金瓦寺内的壁画具有藏传佛教壁画的代表性,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形象奇特,外行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些壁画很大一部分描绘了藏传佛教在形成过程中佛教大师,如莲花生,降服恶魔的故事。壁画中的动作常被寺庙僧人在宗教节日中加以模仿。而其狰狞的面目形象则用对犯规僧人在心里上形成压力,因为塔尔寺中处罚犯戒僧人的地方即在这个院落。出门之前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像筒一样的器具。这叫嘛呢经筒,在藏传佛教寺庙里是最常见的,筒用木头或金属做成,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经书。筒的侧面雕有文字,均是梵文发间的“掩嘛呢叭咪哞”,即观世音菩萨的6字真言。对这六个字有很多种解释,从字面上来讲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但藏传佛教徒普遍认为常念这六个字,平时则可以消灾免祸,死后就可以以升入天堂,免下地狱。信徒和僧从用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经筒,口中默念着6字真言,这样既念了经书,佛祖又会保佑自己。藏族地区的牧民信徒很多从小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很难诵读经文,但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诵经念佛又是必要的,所以他们采用了这种一举两得的办法。各位朋友不妨也可试着转一转经筒,念一下吉祥的6字真言。但请注意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千万不要转错了方向。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小巧幽静的院落,它叫祈寿殿,但一般都叫它花寺,进门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前山墙上的两幅砖雕,左手的这一幅叫“鹿鹤同春”,右手的一幅是“葡萄刺猬”,都是寓意吉祥的含义,塔尔寺的砖雕艺术历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细腻而闻名,这两幅即是明证。

进门我们看到的这块半人高的石头,非常珍贵,传说宗喀巴的妈妈生前背水途中常靠着它休息。现在成了信徒朝拜的圣物。石头上面贴着的钱币是怎么回来呢?原来是信徒对佛虔诚的1种表示,实际上是对寺庙的布施。都是信徒和游人的一份心意。据说只有心中有佛的人才能够将布施贴在石头上,否则佛就不收你的。有心的人都可以试一下自己的诚意,我可以告诉大家这里面有个小小的窍门,以后再告诉你们,好吗?大家可以试试。

各位请集中一下,让我们来看一下大殿中供奉的佛像,当中这一位是佛祖释迦牟尼,和我们汉地佛教寺庙中的佛祖形象相去不远。稍前左右两位是佛祖的两位大弟子迦叶和阿雅。佛祖的胁侍菩萨照例是习惯上的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骑青狮者为文殊,骑白象者为普贤。你们大概还要问最前面的这3尊小佛像是谁?它们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左右两厢各具形态的是十六尊者像,俗称“十六罗汉”。

回过头我们来看一看这满院的浓阴。这种树在青海并不常见,它叫旃檀树,也叫菩提树,据说这座祈寿殿是为给七世喇嘛格桑嘉措祝寿而建。传说喇嘛为该殿开光时撒了一把吉祥米,便化作满天的花雨落下。这也是该殿又名“花寺”的来历。但我以为这个美丽名字的来历更多的是由于到了夏天,满院的绿树开满了香气袭人的白花,遮天蔽日、香烟缭绕,如入仙界,叫人流连忘返之故。

现在我们来到这座颇似农家小院的院落,如果说刚才我们还感觉到庙宇的庄严,那么现在一定有种重返世俗的轻松感。这就是塔尔寺的印经院。因为寺庙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经书,因此,负责印经文的僧人便会整日忙个不停。现在,让我们进房间里来看看他们是在怎样工作的。

佛教传人西藏是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2个地区同时传入的,所以藏传佛教经典同时受到二者的双重影响,因此,藏传佛教的典籍便浩如烟海。我们现在想得到汉文的某部佛经,也得想办法从藏语佛经再翻译过来塔尔寺的印经院至今仍然采用比较古老的雕板印刷法,经书的用纸是这种颜色稍暗,韧性极好的棉质纸张,经书开本都不大,多呈长条状,翻阅方便颇具古意。我们读不懂的藏文字规范端庄,秀丽整齐,像是帧帧艺术作品,有种朴素的美感。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依次参观一系列最主要的殿堂,它们是塔尔寺的主体建筑群,也是寺中僧人活动的主要场所,请大家先来看一看大经堂。

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大经堂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是僧人诵经学习进修的地方,遇到活佛莅临的日子,更是僧众聆听介法的场所。进门之前我们先在正门这里看一下这种特殊的工艺品,好像刺绣一样,这种艺术品叫“堆绣”,它是在刺绣之前先垫上一层棉花或羊毛,以求立体效果。这两幅“八仙人物”便是塔尔寺的珍藏品,虽为寺中僧人所制作,但很有民间情趣。因为堆绣制作比较复杂,工艺要求又高,现在寺中已很少有人能制作了,这就更显出这些珍品的可贵了。

目前的大经堂曾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最后一次完成于民国四年,就是公元1915年,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是典型的土木结构藏式双层平顶建筑。(从侧门进入大经堂内部)大经堂由这种藏式棱柱分隔成很多小的开间,柱子一共是168要,其中60根为暗柱,建在墙壁内,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108根,柱身上包裹着的图案精美的藏毯是蒙古王公的赠品,僧人们就在柱间的这些藏式毯子上,叫做“佛团垫”打坐念经。大经堂的三面墙壁上都布满了佛龛,这一尊是弥勒佛像,有关它的故事我们等会儿再讲。这一尊是十一面观音,在藏传佛教中很多佛像都造型奇特,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佛教密宗的影响。由于塔尔寺是班禅活佛的管辖范围,他曾多次驾临该寺居住,讲经,所以大经堂当中最显著的位置是留给他的。还有这尊镏金像,便是已故的十世班禅,还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塑像,工艺精湛,形象逼真。这尊幼宗喀巴像在端庄中透出天真,不失儿童的可爱。

现在让我们大家来看看藏式建筑的1个特别的地方:即鞭麻层的利用。平顶的藏式建筑是和青藏高原干旱少雨的气候相适应的,典型的藏式建筑外墙大面积采取“蜈蚣墙”、藏窗、鞭麻层的做法,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性。鞭麻草是高原常见的1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来呈白色,现在大家看到的鞭麻层是将鞭麻草晒干,切碎,上色之后,运用在建筑物中。鞭麻具有减压、吸湿、抗震的作用,是藏传佛教寺院在建筑时就地取材的1个典型。

这个殿叫做金刚殿,在殿的四周,布幔围住的部分是藏传佛教中形态各异的护法金刚,正中的塑像是镀金的,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宗喀巴戴的黄色桃形帽,是黄教的标志。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帽檐部位有一圈红色,是偶然现象吗?不是。历史记载宗喀巴在创立黄教之前曾师从红教,他悟性极高,以不满于当时各教派的腐化颓败,经过多年钻研,终于创立了1个教律严格又为大众所接受的新派别,传说红教徒习惯戴黄色里子、红色表面的帽子,宗喀巴在改革成功之后将帽子翻了过来,但露出一圈红色的帽边,以表示对老师栽培的不忘之情。

数都无效,得重头再来。

信徒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里来向佛参拜呢?因为这里是塔尔寺的主殿,大金瓦殿,据说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宗喀巴原名罗桑智华,生于1357年。宗喀巴藏语意思是湟水边人,因共生于湟水之滨,故名。传说宗喀巴的妈妈生下他,剪断脐带,把血滴在地上,后来就从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棵非常茂盛的白旃檀树。宗喀巴后来进藏学习藏传佛教,并成为一代宗师之后派他对弟子回乡省亲。妈妈见到儿子的书信之后发现原来的那棵树长得更加茂盛了,树上缀叶十万且每片叶子上均有一尊狮子吼佛像。宗喀巴妈妈感到很奇怪,便写信把此事告诉儿子,并表达了思予之情。宗喀巴大师回信安慰妈妈,并让她绕树修一座塔,声称“见塔如晤儿面”。于是便有了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以后逐年又修建了庙宇殿堂,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塔尔寺,顾名思义,先有塔,后有寺,而那棵被修进塔里的树,慢慢又从根部衍生出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棵。

请大家先从侧面看一下这座大银塔,它便是由最早的那座塔装饰加工而来,现高11米,外部镀银并镶满了珠宝,已经不是早期的古朴模样了。大银塔内部藏有旃檀树和宗喀巴的自画像,所以信徒才对它虔诚有加。正面的这幅匾额上书“梵教法幢”4个大字,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钦赐,这柱子旁边的两根象牙是日本国的佛僧所赠。大金瓦殿内还藏有塔尔寺历代传下的宝物如唐卡、经书、珍宝等等。每年举行盛大的宗教节日时,僧人们要在这晨用酥油燃起成千盏灯,诵经祈祷,浓厚的宗教气氛达到了顶点。

中国传统建筑中将四根柱子之间的范围称为1个开间。九间殿从横的方向算共为9个开间,故称九间殿,室内实际上又隔成了3个大间。我们先看这一间,中间的佛像大家已经相当熟悉,它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但在这里称为狮子吼佛像,也就是宗喀巴的妈妈在旃檀树叶上看到的形象。“狮子吼”是用来形容佛祖在宣讲佛法时声音宏亮,令众生猛醒。两厢列侍的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些小神佛如:妙音天女、骡子天王等。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九

塔尔寺这个名字我早已如雷贯耳。今年暑假,我终于来到了让我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佛教圣地——塔尔寺。

塔尔寺,藏文名称贡本贤巴林(十万狮子吼佛陀弥勒洲),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喀莲花山中,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格鲁派(黄教)的发祥地,为格鲁派六大著名寺院之一。故蒙、藏、土等少数民族,视塔尔寺为圣地,都以来此朝觐为荣。整个寺院是由经堂、亭台、佛塔、楼阁等组成一座汉藏兼备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六百余亩,僧舍房屋多达九千三百余间,殿宇佛堂有五十二座。

走进塔尔寺内,我们请了一位导游为我们做单独讲解。

我们先后游览了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如来八塔等著名景点。在游览途中导游叔叔说;“现在,塔尔寺内还有一位**。”“有**?!”我激动地说,“我真想见一见**,看看究竟是什么样子呀。”导游叔叔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领着我们在一座经堂前停下了。“**就在这里面。”

我怀着对佛教的尊重,请导游带我去购买了一条哈达,献给寺里的这位**。(注:哈达是一种礼巾,是藏民族礼仪往来中使用的.丝绸纺织礼品。献哈达是藏民族最崇高的一种礼节,现代的哈达分为五种颜色,红黄蓝白绿,红色代表空间护法、黄色代表大地、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绿色代表江河之水)。

我选了一条蓝色的哈达,毕恭毕敬地走进经堂。里面坐着一位慈祥的**,他眼睛半睁半闭、高高的鼻梁、微微地笑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黑黑的皮肤,穿着厚厚的藏袍。我把哈达高举过头,**在上面盖了一个章之后,让我坐下在心中默默的许愿、许愿时**一直在念经,许完愿后**摸了摸我的头。然后,把哈达戴在我的脖子上。带着**的祝愿,我退出经堂。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十

这也是该殿又名“花寺”的来历。但我以为这个美丽名字的来历更多的是由于到了夏天,满院的绿树开满了香气袭人的白花,遮天蔽日、香烟缭绕,如入仙界,叫人流连忘返之故。

现在我们来到这座颇似农家小院的院落,如果说刚才我们还感觉到庙宇的庄严,那么现在一定有种重返世俗的轻松感。这就是塔尔寺的印经院。因为寺庙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经书,因此,负责印经文的僧人便会整日忙个不停。现在,让我们进房间里来看看他们是在怎样工作的。

佛教传人西藏是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两个地区同时传入的,所以藏传佛教经典同时受到二者的双重影响,因此,藏传佛教的典籍便浩如烟海。我们现在想得到汉文的某部佛经,也得想办法从藏语佛经再翻译过来塔尔寺的印经院至今仍然采用比较古老的雕板印刷法,经书的用纸是这种颜色稍暗,韧性极好的棉质纸张,经书开本都不大,多呈长条状,翻阅方便颇具古意。我们读不懂的藏文字规范端庄,秀丽整齐,像是帧帧艺术作品,有种朴素的美感。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依次参观一系列最主要的殿堂,它们是塔尔寺的主体建筑群,也是寺中僧人活动的主要场所,请大家先来看一看大经堂。

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大经堂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是僧人诵经学习进修的地方,遇到**莅临的日子,更是僧众聆听介法的场所。进门之前我们先在正门这里看一下这种特殊的工艺品,好像刺绣一样,这种艺术品叫“堆绣”,它是在刺绣之前先垫上一层棉花或羊毛,以求立体效果。这两幅“八仙人物”便是塔尔寺的珍藏品,虽为寺中僧人所制作,但很有民间情趣。因为堆绣制作比较复杂,工艺要求又高,现在寺中已很少有人能制作了,这就更显出这些珍品的可贵了。

目前的大经堂曾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最后一次完成于民国四年,就是公元1915年,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是典型的土木结构藏式双层平顶建筑。(从侧门进入大经堂内部)大经堂由这种藏式棱柱分隔成很多小的开间,柱子一共是168要,其中60根为暗柱,建在墙壁内,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108根,柱身上包裹着的图案精美的藏毯是蒙古王公的赠品,僧人们就在柱间的这些藏式毯子上,叫做“佛团垫”打坐念经。

大经堂的三面墙壁上都布满了佛龛,这一尊是弥勒佛像,有关它的故事我们等会儿再讲。这一尊是十一面观音,在藏传佛教中很多佛像都造型奇特,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佛教密宗的影响。由于塔尔寺是****的管辖范围,他曾多次驾临该寺居住,讲经,所以大经堂当中最显著的位置是留给他的。还有这尊镏金像,便是已故的十世**,还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塑像,工艺精湛,形象逼真。这尊幼宗喀巴像在端庄中透出天真,不失儿童的可爱。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十一

今天,我去了和其他寺庙完全不一样的寺庙“塔尔寺”。

“塔尔寺”是属于藏传佛教中的黄教。进入塔尔寺,第一眼就是一排转经筒,我妈妈和我小爷爷说:“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每一个经筒,每旋转一个经筒就是读了一部经。”

于是我和弟弟开心的跑去旋转每一个经筒,然后我参观了大金瓦殿、小金瓦殿、酥油花馆等等,我在大金瓦殿中还看见喇嘛师傅们在做传统的堆绣作品,了解了藏传佛教的礼佛方式、据说,每一个藏民都会在菩萨面前许下誓言,一生中要五体投地地礼佛十万次,不限时间,不限次数。

让我了解了藏传佛教中的许都新鲜事。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十二

今年暑假我一家和我大伯一家一起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旅游。

首先,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塔尔寺”。塔尔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占地600多亩,依山而建,放眼望去,犹如一座小城市。因为先有塔,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初建时只有一座圣塔,后几经扩建,目前共有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一走进寺庙,就被它波澜壮阔的磅礴气势震住了。

塔尔寺有“三绝”,分别是“壁画”、“堆绣”和“酥油花”。壁画是由玛瑙、绿松石等石质矿物磨成的粉末和动物的胆汁制成,色彩斑斓,经久不衰。

堆绣分两种:平面堆绣和立体堆绣。平面堆绣是由各色绫罗绸缎裁剪成型;立体堆绣则是再用羊毛、棉花等填充,充满立体感。然而,目前立体堆绣的技艺已经失传,仅存的几张在塔尔寺内。

酥油花,酥油花,先有酥油后“开花”。酥油,是一种类似黄油的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取的脂肪,营养价值颇高。人们在制作时分为四道工序。首先是“扎骨架”,其次是“做胚胎”,最后是“装盘”。为了防止手的温度使酥油融化变形,人们在0度的作坊里制作,且时不时把手放进装满冰块的冰水里,久而久之便长出了冻疮。这说明这人们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的追求是彻头彻尾的超越了自身肉体的痛苦。虽是冰冷的手,却怀着一颗对佛教虔诚炽热的心,两者结合,才能做出这华丽、尊贵的酥油花。

其次,我们还参观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庙宇。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转经筒了。藏传佛教认为,读颂六字真言越多,对佛越虔诚,可脱轮回之苦。所以,他们把"六字大明咒"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六字大明咒",来求福。

塔尔寺是佛门境地,虽然许多人不信佛,但我们要尊重人家的宗教和信仰!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十三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立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四世**、五世**、七世**、十三世**、十四世**及六世**、九世**和十世**,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2018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塔尔寺旅游人数到达25820人次。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十四

八月二日早八点,我们从兰州西固区的一家商务宾馆出发前往青海湖。

汽车行走在兰州城内,各式各样的车辆如同甲壳虫一样爬在路上,走走、停停更像是蜗牛在爬行,甚至比蜗牛都慢。好不容易爬到东川镇,却东川镇的路面坑坑洼洼。走在路上如同不倒翁一样,一跌一晃真叫人闹心。

离开东川镇,来到黄河岸边。汽车沿着公路向黄河上游而行。看到黄河如同看到久违的老朋友,倍感亲切。我们将车停在路边,看那浑浊的黄河水向东缓缓而去。哦、我猛然意识到这水将要流经我的家乡——陕北延川。

我们继续前行不久,便是一座黄河大桥。我们向右拐来到了桥上,车停靠桥边,再一次领略黄河的风采。站在大桥上,看那水、看那山、看那景。看什么,什么美。再次的拍照、留影。我们告别了黄河、告别了大桥。我们驶入京藏高速公路。

汽车在京藏高速路上行驶,行至青海与甘肃交界处的收费站时,有两重型货车亲密接触,我们再次遭遇堵车,足足堵了有半个多小时。就在这段时间里,我收到儿子的短信,问我们到哪儿了。并告许我们西宁有个塔尔寺值得一看。还有在去青海湖的路上有日月山、倒淌河等景区也可以去看看。看到儿子的短信,我们便决定到塔尔寺一游。

车过了收费站,在青海的地面上一路畅通,再没有发生堵车现象。当我们路过西宁时,大约是一点左右。看到公路两边的高层林立。整齐而有序的排列,卫生也很干净。虽然没有经过城区。但西宁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西宁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来到塔尔寺时大约是一点半左右。塔尔寺有很多的游人。我们把车放在停车场,走出停车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海。我们自然就来到这开满各色鲜花的山坡前。这里有很多游人在拍照留影。有许多人顺着山坡向山上走去。也有很多山上下来的人。

我们以为塔尔寺就在山上。就随着人群向山上走去。走到半山坡有个买酸奶和饮料的两个中年人。我们问塔尔寺在山上吗?他们告许我们塔尔寺在下面,顺手给我们指了塔尔寺的方向。沿着他们所指的方向望去。哦、那些金碧辉煌的建筑就是塔尔寺了。我们问山上有什么?他说山上没有什么。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塔尔寺的全景。我们买了几瓶酸奶和纯净水。就再也没有上山。

山上下来,景区外商铺林立,商贩云集。游客在那里讨价还价。我也在那里买了一顶藏族帽子,老婆买了一顶草帽,两件披肩,一件给女儿,一件给自己。牛肉串、羊肉串也来了几串。

进入塔尔寺这里真可谓是人满为患。人们排着队从一个大殿里进去、出来,再从另一个大殿里进去、出来。由于我对塔尔寺没有多少了解,听讲解员讲了很多,我也没有记住多少。一个感觉这里的建筑很辉煌,很古老。我根本就没有记住我游览了那些殿宇、那些塔。我也说不清楚这些殿宇、这些塔是用来干什么的。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

在这里走进大殿,便是烛火缭绕、一片赤诚之心。走出大殿,便是芸芸众生,手拿相机卡卡拍照。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们对佛的赤诚与崇拜。

也许烛光升起的地方,就是佛光普照的地方。也许佛光普照的地方就是鲜花盛开的地方。

我在这里看到了鲜花。本不太信佛的我,似乎感觉到了佛的存在。在经筒前,我真诚的过了每一个经筒。在佛像前我双手合十真诚的祈求“佛祖”对我及家人的保佑。

在塔尔寺里面了几个小时,才了几个殿堂,还有很多殿堂没有去走、没有去看。五点多我们离开了塔尔寺,前往青海湖。由于在塔尔寺停留的时间太长,日月山、倒淌河便没有去成。这应该是我们这次旅游的一个遗憾。

塔尔寺游塔尔寺记(优质15篇)篇十五

本站:位于青海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都有许多人慕名前去参观,小作者在参观了塔尔寺之后被其恢弘所震撼,不禁燃起了对佛教信仰的敬佩之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游塔尔寺记》。

你去过青海的塔尔寺吗?那里可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呢!有人会问:藏传佛教和我们这边普通的佛教有什么区别吗?呵呵,等会再告诉你!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最大的区别是:藏传佛教的僧人是留发的,而汉传僧人是不留发的!至于原因,我也不知道。

好了,回归正题。进入塔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可以转的铜铃,听说转一转可以保平安哦!转完了铜铃,我们去了主殿。主殿里有三尊真身,外面用黄金和宝石包裹着。真身四周的墙壁甚至也是黄金和宝石镶嵌,很是奢华。听说僧人把每年收入的百分之六十用来建庙或维修,所以寺庙能被装修得这么豪华。这才是真正的信仰啊!去了主殿后,再去其它殿。我发现每个殿的天花板、墙壁、柱子上面都有密密麻麻的画,画有神仙、魔鬼、动物、古人等。它们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称为壁画。也许这也是信仰的一种吧。

信仰是一种力量,能让在绝望中的人爬起来,重新充满信心。所以,我们要把信仰传下去!把佛教传下去!

相关范文推荐

    清明时节雨纷纷高中(优质24篇)

    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断地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学习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提高写作的灵感。时光匆匆,这寒冬腊月的冬天

    大学生个人暑假打工总结(通用18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总结范文,请大家参考借鉴。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生,通过实习实践锻炼

    记第一次坐飞机(模板13篇)

    优秀作文是富有鲜明个性和强烈感染力的文字,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思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

    党员个人汇报材料(优质13篇)

    汇报材料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以及对工作进展和成果的评估和反思。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汇报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是1996年任白

    人教版化学教学计划(模板19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运用好教学计划范文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

    去游乐园三年级(热门20篇)

    优秀作文通过精妙的叙述和条理清晰的结构展现了作者的文笔之高超。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备受赞赏。今天是暑假的第六个星期天,爸爸

    这次我学会了包饺子小学(精选21篇)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训练,通过写作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逻辑和文字组织能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优秀作文的共性和特点。今天,我看见妈妈在擀饺子皮,准备包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论文大全(15篇)

    总结不仅仅是对功课的回顾,更是对自己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反思。这些学习总结范文展示了不同领域的学习成果和个人成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迪和思考。一题多变,就是将一题原

    幼儿园美术鱼的教案反思(优秀16篇)

    幼儿园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明确性和指导性。如果你对幼儿园教案编写有困惑,不妨看看这些幼儿园教案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

    幼儿园大班我喜欢的书教案(汇总21篇)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们将逐渐接触到更加复杂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资源网站推荐,希望对大家寻找教学资源有所帮助。我喜欢看的动画片有很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