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爬山教案(6篇)

时间:2023-03-29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最新小班爬山教案(6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小班爬山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班爬山教案篇一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爬山虎的特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三、讲读课文。

1、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

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

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四、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小结,准备下课。

小班爬山教案篇二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设计意图: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小班爬山教案篇三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小班爬山教案篇四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与墙的关系。

2.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那么今天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爬山虎的脚。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打算从哪几方面去了解爬山虎的脚【3个方面,(1)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2)它是如何爬的;(3)它与墙的关系。】

出示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由老师引导完成,第二部分由同学之间讨论完成,第三部分由同学自学完成,学习方法十分简单,找出关键句用﹏﹏画出来,再找出关键词用▲▲标出来。

1.学生自由读,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

2.请在这3个关键句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用这些关键词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1)脚的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2)脚的形状:枝状、细丝。

①细丝是什么样的呢?全班齐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谁见过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很细,而且头上还有小圆点。)

②屏幕显示: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脚的细丝的对比图。瞧,爬山虎的脚的细丝与蜗牛的触角都非常细,而且头上还有小圆点,所以在这儿作者的比喻用的非常准确。

全班齐读比喻句,好好体悟。

③脚的颜色:嫩红色。

3.小结:同学们一块儿把这三个关键句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特点。

4.用电脑演示验证一下大家刚才读对了没有。

5.再读本段,注意读出脚的可爱来。

1.组成4人学习小组,也用刚才找关键句的办法学习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2.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关键句、词: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3.全班齐读关键句。

4.学生观看电脑演示。

师解说,引导学生了解向上爬的过程。

5.小练习:把关键词空出,请学生填空。

6.刚才我们讲的是一个脚怎么爬,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组成4人小组讨论。

(2)请学生上台表演。

小结:爬山虎的脚不像动物的脚交替爬行,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词.句提示:从触着与没触着入手。

2.请一位同学上台把两个关键词写到板书中。(萎.牢固)全班齐读关键句。

3.请一生朗读,你打算怎么读?(萎了读的轻些,表示生命的完结,牢固读得强烈些,展示顽强的生命力。)

4.个别读.齐读感悟。

5.小结:你们瞧,爬山虎的根扎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观赏这一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录像展示)

1.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是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2.让学生找出体现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多读几遍,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老师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写迁移:认真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抓住特点写一篇小练笔。

小班爬山教案篇五

1.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题目,齐读)

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 均匀)。(师随机板书)

3. 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盛,这么美是因为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一读。教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

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非常认真,下面咱们就来小组讨论讨论。(小组讨论,综合答案)

(一)第三自然段(12)

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

1.(1)交流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同时强调“反面” (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寻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

(2)(师板书)注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师板书,生注意观察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2.(1)交流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

(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柔软)

3.交流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

4.师总结: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随学生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5.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生答: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现在他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的那么形象、准确是因为他这次(认真观察)了。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5)

1.师:下面咱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呢?(指名小组代表读描写往上爬的句子)

2.师:请同学们自己也读一读这个句子,在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语下面画“▲”,体会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请一生反馈(触、巴、拉、贴),相机板书:触、巴、拉、贴。

4.你是怎样理解“触 巴 拉 贴”这几个动作的呢?还记得我们帮助理解词语的几个方法吗?(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位置互换进行比较)现在就请每个小组选取一种方法再来体会体会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5.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1)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2)阐述小组的理解(体会触、巴、拉用力的程度逐渐加深,“拉”用力向上的状态)

(3)从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用词的精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爬山虎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

(4)带着理解读一读这几句话。

教师小结:是呀,从爬山虎向上爬墙的过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准,更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以及它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狂风大作阻挡不了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脚步,他的脚——(接读),暴雨来临依然阻止不了它,它的脚——(接读)。看着这样坚韧的爬山虎的脚,你们佩不佩服?让我们读出对它的敬佩 。

6.(1)作者开始将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蜗牛的触角,现在它比作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体会爬山虎的脚有力,能紧紧的抓住墙壁,一脚一脚向上爬),所以它才能(牢固)地紧贴在墙上。

(2)谁愿意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爬山虎脚的坚韧、有力!(指名读,男生读)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现在,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怎么爬墙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老师能不能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呢?(不能)为什么?

结合壁虎向上爬的样子体会: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师总结: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的用词多妙呀,既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又写出了它坚韧向上的精神。

8.你们喜欢这样的爬山虎吗?请你自己再充满感情的读一读,争取把这段积累下来(生自主背诵)

9.结合板书一起背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爬山虎能够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前提是?(触到墙),那么没有触到墙的呢?(生答:不几天就“萎了”)

师:是的,本来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植物。但叶圣陶陶爷爷却写的那么生动形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观察细致,抓住事物的特征)

同学们,文章主要写的是爬山虎的(脚),题目也是爬山虎的脚,可是作者为什么先写它的叶子呢?一墙令人看着舒服、好看得很的叶子与脚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说说)

师小结:这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叶子,不仅给下文写脚做了铺垫,二这一墙美丽的爬山虎叶子,更加衬托了爬山虎的脚起到的重要作用。你们看,叶圣陶老先生不愧是个名家,他含蓄得自然,铺垫得巧妙,你们写文章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啊!

1.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说)

2.师总结:叶圣陶先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请你带着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对爬山虎的脚的敬佩之情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机动)

1.再次读一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或花卉,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写一写。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颜色:嫩红

爬 触→巴→拉、贴(牢固)

小班爬山教案篇六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工作转正自我鉴定200字优质(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

    最新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实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

    投资项目策划书封面(精选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学校开学典礼策划方案(七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我与地坛》教案设计5篇(通用)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

    最新转正自我鉴定50字实用(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

    2023年工作转正自我鉴定50字6篇(汇总)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母鸡教案一等奖 母鸡教案第二课时(优秀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

    2023年室内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优质(3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

    企业活动策划书如何写 企业活动策划书案例通用(十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