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QJ墨客

小班教案的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小班教案范文,教师们可以加深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理解和认识。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一

1、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1、小熊玩具、挂图。

2、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1、有气的水。

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2、小熊喝汽水。

教师出示小熊玩具。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了?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重点理解小熊喝了超级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会变得像气球一样轻,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才降了下来。

3、小熊冒泡泡。

幼儿边翻阅活动材料,边听教师讲述。

教师以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启发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小熊吉米,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小百科:碳酸饮料俗称汽水,昔日又称荷兰水。是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软饮料,其中包括日常汽水,如七喜、可乐、雪碧等。而工业汽水就是工厂在高温的环境下,为了保证工人们的身体健康所提供的含有生理盐水等矿物质成分和二氧化碳等液体。一般都是工厂自己配置,其味道口感与现在的可口可乐相似。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二

目标:

2、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准备:

1、小熊玩具。挂图。

2、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过程:

1、有气的水。

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2、小熊喝汽水。

教师出示小熊玩具。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了?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重点理解小熊喝了超级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会变得像气球一样轻,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才降了下来。

3、小熊冒泡泡。

幼儿边翻阅活动材料,边听教师讲述。

教师以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启发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小熊吉米,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在看、听、说、尝等多种感官形式的驱动下进行学习。

水果是小朋友熟悉并且喜欢的`食物,水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颜色、形状和味道等也多种多样。让幼儿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认识水果,整个活动很受幼儿的欢迎。但是同时,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活动的秩序也存在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我也出现了这个问题。

另外,这个活动让幼儿猜猜果肉的颜色、味道,让幼儿尝尝水果,这些环节都要保育老师的密切配合,活动中教师应出示一个水果,请幼儿介绍完之后,让他们对果肉进行猜测,之后就该切开水果看看里面的果肉,然后尝尝味道。但是考虑到幼儿尝水果和教学环节相交叉的形式可能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很难控制教学活动的纪律。因此请了一位幼儿上来尝,之后告诉幼儿什么味道,幼儿猜对了吗?整个活动介绍结束后再请幼儿集体尝不同的水果。但是这个环节可能和刚才的猜味道环节又衔接不够连贯,难以调动幼儿的回忆。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三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小熊玩具、挂图。

2、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活动过程:

1、有气的水。

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2、小熊喝汽水。

教师出示小熊玩具。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了?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重点理解小熊喝了超级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会变得像气球一样轻,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才降了下来。

3、小熊冒泡泡。

幼儿边翻阅活动材料,边听教师讲述。

教师以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启发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小熊吉米,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本文扩展阅读:气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过程中,由于其实际应用的重要性,气泡形成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很多科学家关注,并且在上个世纪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气泡在锐孔上生成和脱离时,伴随着形状变化和体积变化,并且时刻影响着周围的流场变化。产生气泡是涂膜的一种弊病。气泡还指化学实验中气体等注入液体中时产生的圆球形小泡。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四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活动准备:

1.小熊玩具。挂图。

2.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活动过程:

1.有气的水。

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2.小熊喝汽水。

教师出示小熊玩具。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了?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重点理解小熊喝了超级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会变得像气球一样轻,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才降了下来。

3.小熊冒泡泡。

幼儿边翻阅活动材料,边听教师讲述。

教师以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启发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小熊吉米,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五

1、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活动准备。

1、小熊玩具,挂图。

2、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活动过程。

一、有气的水。

1、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2、教师: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二、小熊喝汽水。

1、教师出示小熊玩具。

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2、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3、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了?

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才降了下来。

三、小熊冒泡泡。

1.幼儿边翻阅活动材料,边听教师讲述。

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六

1、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1、小熊玩具、挂图。

2、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1、有气的水。

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2、小熊喝汽水。

教师出示小熊玩具。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了?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重点理解小熊喝了超级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会变得像气球一样轻,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才降了下来。

3、小熊冒泡泡。

幼儿边翻阅活动材料,边听教师讲述。

教师以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启发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小熊吉米,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七

1、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1、小熊玩具,挂图。

2、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一、有气的水。

1、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2、教师: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二、小熊喝汽水。

1、教师出示小熊玩具。

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2、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3、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了?

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才降了下来。

三、小熊冒泡泡。

1.幼儿边翻阅活动材料,边听教师讲述。

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八

2、探索蛋的秘密。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1、出示鸡蛋

这是什么?

谁生的?(幼儿自由想象)

小结:这是颗鸡蛋

蛋宝宝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动手摸一摸)

2、探索鸡蛋内部结构:

蛋宝宝里面会有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我们打开它看看里面是不是一样的?

(幼儿人手一个、有生有熟、自己尝试剥)

3、讨论:

你们剥出的蛋宝宝里有什么呀(生的叫蛋清、蛋黄,熟的叫蛋白、蛋黄)?

为什么会这样?(机动问题)

哪种蛋会生宝宝?

发散性提问:。除了鸡蛋,你还见过哪些蛋,他们是谁生的?

4、游戏:小鸡出壳

鸡蛋宝宝是怎么变成小鸡的?

那你愿不愿意做蛋宝宝呢?

教师边口令领着幼儿做动作

鸡妈妈生了好多宝宝,一个个都躺在蛋壳房子里,他们睡了很久很久,蛋壳房子有动静了,小鸡要出壳(身体动作)

我们出去运动运动好吗?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一直是我比较薄弱的的领域,对于科学领域的特征和环节把握都比较模糊。此次活动的设计,在准备阶段我借鉴了网上的《有趣的蛋》,在此基础上修改了第一次将环节留下,内容更换。在请教其他老师以后,发现对幼儿的提升较少,科学性不强,可实施性也不强,所以进行了第二次的更改设计。

将几位教师的建议融合,加上自己的理解,生成了最终教案。整个活动下来,环节还是较为流畅的,但是评课以后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首先,班级日常工作在此次开课中也展现出了不同的问题,比如班级座位安排问题。由于班级空间不大,区域柜子摆放后,孩子们的作为受到了影响,平时挨得较近就让孩子分排坐了,没有考虑孩子的视角问题,疏漏较大。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九

小班幼儿探索欲强,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摆弄一些小玩意。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启发孩子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玩玩弄弄、拼拼插插的过程中,去感受、获得知识和经验,能很好地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和了解吸铁石,知道吸铁石又叫磁铁,知道它能将铁制的物品吸住。

2、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3、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回形针、小积木、纽扣、纸片等幼儿常见的小玩意每组一小筐。

2、磁铁若干(与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相同)。

3、胸卡每人一张(卡上画有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

4、幼儿已经学过歌曲《吸铁石》。

一、开始部分

1、给每组幼儿发一筐操作材料,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让幼儿随意摆弄。(一分钟。)

2、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辨认并说出自己看到和摸到的各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两分钟。)

二、基本部分

1、给每位幼儿发一块吸铁石,并请幼儿给吸铁石“找朋友”。

2、幼儿用吸铁石吸住了铁制的物品,在他们很兴奋、很惊奇的时候,教师引导性地发问:

(1)你们给吸铁石找到朋友了吗?

(2)它的朋友都有谁?(回形针、螺丝帽、小发夹。)

(3)其他的东西(积木、纸片、插塑、橡皮筋)为什么不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呢?

(4)它的好朋友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教师收起操作材料,对幼儿刚才的活动进行小结。吸铁石还有个名字磁铁,它能吸住铁制的物品。

4、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想一想什么是用铁做的。幼儿每人拿一块磁铁,在教室里找一找,找到后告诉大家为什么自己认为找到的是铁制品。

5、教师小结幼儿的活动,对善于观察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分享活动中的经验(如磁铁不能放在电视机、钟表、影碟机、手机附近,否则会影响它们正常工作)。日常生活中磁铁的利用:将不易保存的铁制品如妈妈缝衣服用的针吸在一起,防止丢失。另外,掉在地上的缝衣针也可用吸铁石找回来。

三、结束部分‘

1、复习歌曲《吸铁石》。

2、出示胸卡,进行音乐游戏:一名幼儿当‘吸铁石:手文i虞随音乐在小朋友中间走动,走到某一小朋友面前去摸摸他的头,被摸到头的小朋友要看着自己的胸卡进行判断,如果是铁制品就被吸住,手搭在“吸铁石”肩上,随他走;如果不是铁制品就坐着不动。

1、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材料的投放。

孩子在日常生活及游戏过程中,很喜欢动手操作周围的物品,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并结合主题,对孩子的活动区域进行操作材料的投放。

2、科技教育应从小班开始。

通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理解力和认知程度,会更多地对大班的孩子进行科技常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更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小班孩子。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看,虽然他们的无意记忆占优势、逻辑思维能力缺乏,但他们的求知欲、想像力和创造力却非常强。所以,小班孩子提出的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教师都应给予正确的回答和引导。但是,给小班孩子讲解应注意措辞,教师要将规范、抽象的概念通俗化,并以小班幼儿能理解的词语来解答分析。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单向序数第一至第五,初步建立序数概念。知道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教育幼儿知道喝白开水有益身体健康。

1-5的数字卡片人手一份、五只小羊的图片、五种饮料的图片、幼儿的操作材料板人手一份。

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5以内的数。

能将5以内的序数正确排列。

一、出示羊村的小羊们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

二、游戏《排队》。

1、将小羊们排好队,引导幼儿说说从左往右数每只小羊的排列顺序。出示数字卡片,教幼儿用数字表示序数,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意义。

2、学习说"xxxxxxxxx排在第xxx"或"排在第xxx的是xxxxxxxxx"的句子。

三、游戏《好喝的饮料》。

1、出示五瓶饮料,引导幼儿说说每种饮料的名称,引导幼儿说说从左往右数每种饮料的排列次序,幼儿园教案操作数字1-5的卡片表示序数。

2、引导幼儿说说每种饮料的颜色,说说"xxx颜色的饮料排在第xxx"3、尝试把五种饮料的摆放位置调整后,再次巩固对序数的认知。

四、幼儿操作游戏活动《帮羊羊们摆饮料》。

指导幼儿贴1-5的数字卡片表示饮料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可以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饮料排列顺序。

五、小结活动。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数字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它就叫序数。可以读成"第1、第2、第3、第4、第5"。

2、饮料虽然很好喝,但也不能喝的过多,过多的糖分会容易发胖,而且还含有色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好,要多喝白开水,它是既解渴又健康的饮料。

教案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十分浓厚,玩中学、学中玩,幼儿也都达到了目标制定的内容,教案过程中,突出重点,游戏中经过教师提示与指导幼儿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正确运用5以内地序数进行游戏,是本活动的亮点。孩子在玩中学会了通过思考、讨论来学会排序,达到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本次活动第一环节我出示5只小羊,让幼儿帮忙编号,这个环节是初步掌握5以内的序列,在第二环节,我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小羊挑选饮料,让幼儿学习能够按指定的方向标志来帮小羊拿饮料,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愉悦的气氛当中,幼儿都能顺利的完成任务。在第三环节中,我再次结合动手操作游戏:贴序数,幼儿再次更明确的表述饮料的位置是第几?整个活动幼儿参与性很高,但还是有个别幼儿不能按照饮料位置来确定是第几,我将在下次活动中继续加强,我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不足之处表现在:由于在活动中请幼儿个别操作把握不够,还有孩子的操作能力了解不够,导致活动时间超时。对于引导幼儿学说"xxxxxxxxx排在第xxx"或"排在第xxx的是xxxxxxxxx"的句子这一环节处理不好,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十一

1.能运用谈话、统计等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车并与同伴交流。

2.认识车的品牌,会区分客车、货车和特殊车辆,了解车的基本功能。

活动前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带来幼儿园。

1.让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喜欢哪些车并说说为什么?

2.请一些幼儿向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

3.出示统计表格,介绍统计表格的填写方法:(统计表格附后)。

将自己喜欢的'车的图片或照片剪下来贴在表格的第一栏,颜色一栏可直接用涂色表示,品牌一栏可用绘画的方式或直接将品牌标志剪下来贴上,在车的类型一栏,可直接进行选择,表示特殊车辆,蓝色表示客车,黄色表示货车,车的功能一栏可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

4.幼儿各自填写自己喜欢的车的档案。(可为每个孩子提供3张表格。)。

5.档案展示。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十二

(略)。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1、枯叶、绿叶数份。

2、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3、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反思:

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和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十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单向序数第一至第五,初步建立序数概念。知道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教育幼儿知道喝白开水有益身体健康。

1-5的数字卡片人手一份、五只小羊的图片、五种饮料的图片、幼儿的操作材料板人手一份。

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5以内的数。

能将5以内的序数正确排列。

一、出示羊村的小羊们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

二、游戏《排队》。

1.将小羊们排好队,引导幼儿说说从左往右数每只小羊的排列顺序。出示数字卡片,教幼儿用数字表示序数,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意义。

2.学习说“xx排在第xx“或“排在第xx的是xxxxxx“的句子。

三、游戏《好喝的饮料》。

1.出示五瓶饮料,引导幼儿说说每种饮料的名称,引导幼儿说说从左往右数每种饮料的排列次序,操作数字1-5的卡片表示序数。

2.引导幼儿说说每种饮料的颜色,说说“xx颜色的饮料排在第xx“3.尝试把五种饮料的摆放位置调整后,再次巩固对序数的认知。

四、幼儿操作游戏活动《帮羊羊们摆饮料》。

指导幼儿贴1-5的数字卡片表示饮料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可以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饮料排列顺序。

五、小结活动。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数字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它就叫序数。可以读成“第1、第2、第3、第4、第5“。

2、饮料虽然很好喝,但也不能喝的过多,过多的糖分会容易发胖,而且还含有色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好,要多喝白开水,它是既解渴又健康的饮料。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十分浓厚,玩中学、学中玩,幼儿也都达到了目标制定的内容,活动过程中,突出重点,游戏中经过教师提示与指导幼儿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正确运用5以内地序数进行游戏,是本活动的亮点。孩子在玩中学会了通过思考、讨论来学会排序,达到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本次活动第一环节我出示5只小羊,让幼儿帮忙编号,这个环节是初步掌握5以内的序列,在第二环节,我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小羊挑选饮料,让幼儿学习能够按指定的方向标志来帮小羊拿饮料,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愉悦的气氛当中,幼儿都能顺利的完成任务。在第三环节中,我再次结合动手操作游戏:贴序数,幼儿再次更明确的表述饮料的位置是第几?整个活动幼儿参与性很高,但还是有个别幼儿不能按照饮料位置来确定是第几,我将在下次活动中继续加强,我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不足之处表现在:由于在活动中请幼儿个别操作把握不够,还有孩子的操作能力了解不够,导致活动时间超时。对于引导幼儿学说“xxxxxx排在第xx“或“排在第xx的是xxxxxx“的句子这一环节处理不好,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小班科学饮料的气泡之谜教案(通用14篇)篇十四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单向序数第一至第五,初步建立序数概念。知道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教育幼儿知道喝白开水有益身体健康。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1-5的数字卡片人手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5以内的数。

难点:能将5以内的序数正确排列。

活动过程:

一、ppt分别出示动物园的动物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名字。

二、游戏《排队》。

1、将动物们排好队,引导幼儿说说从左往右数每只动物的排列顺序。出示数字卡片,教幼儿用数字表示序数,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意义。

2、学习说“×××排在第×”或“排在第×的是×××”的句子。

相关范文推荐

    我最敬佩的人单元(专业18篇)

    优秀作文是对语言运用和思维逻辑的高度挑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追求作文的卓越。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写作方式,可以提供思路和启示。

    勇敢的我三年级(专业18篇)

    优秀作文的特点之一是语言流畅、表达清晰,给人以良好的阅读体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优秀作文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世界上有多少个

    新华字典的自述(通用15篇)

    优秀作文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见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的机会。我是新华字典,许多人都乐意

    实用的学校工作计划集锦(模板18篇)

    学校是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变化。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学校总结的示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

    策划部工作总结大全(17篇)

    月工作总结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相聚也许是如此短暂,而缘分却是

    学前班教师下半年工作计划大全(21篇)

    教师工作计划是教师管理自己学习和教学的助手,它可以帮助教师有序地推进教学进程。以下是一些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时间真的是飞快

    幼儿陶艺教案(专业23篇)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1、通过身体表现,激起幼儿徒手制

    大学生联欢活动策划书(模板14篇)

    活动策划需要考虑活动的目的、参与者、资源及时间等方面的因素。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创意和执行力的活动策划,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1、通过亲子迎新年活

    消防宣传日国旗下演讲稿范文(13篇)

    通过写演讲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提炼重点,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清晰明了。能够在众多演讲稿中脱颖而出的精彩之作,将在下面的范文中展现出来,希望它们能给你带来启

    化工新年工作计划(汇总21篇)

    新年是一个全球性的庆祝活动,人们用各种方式来迎接新的一年。小编整理了一些新年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在于建设一支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