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七年级太空一日 七年级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汇总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字海最新初中语文七年级太空一日 七年级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汇总8篇)

答谢词可以使人们之间的情感更加紧密,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亲近度。在写答谢词前,我们可以先列出需要感谢的人和事项,然后逐一进行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答谢词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初中语文七年级太空一日篇一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 员的崇高精神。(重点)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 载人太空船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 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 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 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在太空中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 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 ,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 )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1.结合课文,体 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1)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2)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思家、爱国之情。(3)表达了“我”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心情。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什么特点?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

(2)“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

大屏幕展示神舟五号发射、回收等几段精彩视频。

小组合作,同桌交流。

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提取或概括。

采用小标题的作用: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以便于突出重点。另外,还可以让文章疏密有致,结构严谨。

教师可适当提示,所举例子要能突出“严谨”“科学”。

可结合学习、生活上的实例谈感受。

所提的问题要围绕航天话题,注意文明、礼貌用语。

1. 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 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3. 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

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初中语文七年级太空一日篇二

在未来1后,地球人类发明了战神铠甲,必须是它选中的人才能穿上它。

在一座高科技校园,一名15岁的少年正向校门跑去,突然,他前面冲出三个小混混。那三个小混混的.老大说:“你,把钱交出来!”少年追风说:“我偏不!”三个小混混向他冲去,突然天空中出现一道光,直接照在追风身上,三个小混混睁不开眼,等看得到时,战神铠甲附在追风身上,三个小混混又向他冲去,“光能爆”,三个小混混一下子就飞开了,在地上跪着求饶,追风得意洋洋的向校门走,出了校园,追风一到家门口,战神铠甲不见了,变成一个手镯,追风疑惑的说:“铠甲怎么变成了手镯?”他想不通。开了门,进了家,在家里想,他一想到明天放假,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到了第二天,他出去的时候,看见天空中有一个像ufo的东西,而且不止他一个人,整个城市的人都看见了,从ufo中下来了一群外星人,把全部的人给抓走了,当它们要抓住追风时,从手镯里发出一个声音“战神铠甲!合体!”战神铠甲又附在追风身上,外星人吓了一跳,都在说:“有不明物体!”跑回了ufo,开着走了。

它们去报告外星大王,外星大王说:“带我去会会他。”又开着ufo回到地球上,而此时的追风,也已经知道掌握战神铠甲的方法,外星大王到了,使大家快跑,只有追风独自向外星大王走去,“战神铠甲!合体!”,外星小兵看见了,说:“就是他,就是他。”外星大王一下子用“激光扫射”,追风轻松躲开,外星大王一直在哪儿射着,追风一下子冲上去,一拳就把外星大王打倒了,并且救出被抓的人类。

国际领导知道了这件事,千里迢迢来奖励他,颁发了一块独一无二的奖牌。

初中语文七年级太空一日篇三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 导语设计

太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严谨

空 在太空中 科学 一 神秘的敲击声 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教学反思

1、 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 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3、 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

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初中语文七年级太空一日篇四

【重点】

主要星座、恒星的位置和形状

【难点】

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的缘由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关于著名星座的传说

教学器材:星空图

教学课件:无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同学们,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每颗星星的亮度是不同的,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星星,全天大约有6000颗,由于南北半球、空气质量、人眼视力等原因,我们每天晚上在夜空中能够观察到的星星数目还要小很多。即便如此,我们在夜晚也很难将星空中的星星数清楚。

古代人为了明确星星的位置,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星空连接成各种图案,并赋予它们神话的形象,这就是星座。

(展示)教师展示一个星座的实际星图和星座想象图。

(简要讲解)教师介绍古代巴比伦人的十二星座,并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星座的名称只是人类的想象。教师提及古希腊人的四十八星座和中国的二十八星宿。

现在,国际上将星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成88个星座。在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北天的星座;在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南天的星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提供的北天、南天星空图,回答第1题和第2题,并描述那些星座的形状。

(教师讲解)这些明亮的星星都是恒星,每个星座包括了许多恒星,而我们经常说的北极星、织女星等都是单一的恒星,它们是星座中的一颗恒星。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第2题的恒星都属于哪个星座。

(简要讲解)教师讲解北斗七星、大熊座、北极星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北天星图,明确北极星的位置。

(学生讨论)

(同学讨论)(下节课教师讲述)。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当堂完成教材提供的练习1、2。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在于空间想象和星座的形状。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三维空间的宇宙印象,以及记住一些重要星座的形状,并能够在夜空中独立寻找出这些星座。由于生活中预测命运的“十二星座”的影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即好奇,又有偏见。因此,教学设计以先从星座的产生导入,澄清一些知识点,然后将空间的概念和形状的概念渗透到教学中,重点是夜空中的主要恒星和主要星座的位置或形状。星空的季节变化在本节结尾处点出,为下节课做准备。

初中语文七年级太空一日篇五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1.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爱莲说》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

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

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语文七年级太空一日篇六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

2、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在太空中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1)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2)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思家、爱国之情。(3)表达了“我”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心情。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什么特点?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

(2)“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

大屏幕展示神舟五号发射、回收等几段精彩视频。

小组合作,同桌交流。

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提取或概括。

采用小标题的作用: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以便于突出重点。另外,还可以让文章疏密有致,结构严谨。

教师可适当提示,所举例子要能突出“严谨”“科学”。

可结合学习、生活上的实例谈感受。

所提的问题要围绕航天话题,注意文明、礼貌用语。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3、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

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初中语文七年级太空一日篇七

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 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 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 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 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47),惊心动魄的返航。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教后反思:

对于学生而言,太空是未知的神秘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乐于探索细节,把握课文内容比较容易。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如何解读标题。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体会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学生也了解了杨利伟的基本情况,感受到了他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的伟大。第一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英雄杨利伟的可贵的品质,并希望今后好好学习,多关注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朝一日也可遨游太空,为祖国争光。

初中语文七年级太空一日篇八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九大行星的名称和顺序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陨星的报道及图片

教学器材:各种星体图片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太阳和月亮外,还有哪些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太阳和围绕太阳转动的各种星体,共同组成了太阳系。今天,我们来了解太阳系的居民们。地球有八个个头不同的兄弟,围绕太阳旋转,这就是九大行星。

(图片展示)教师依次显示九大行星的图片,并请学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展示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太阳系录像,引导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

(学生活动)1.观察教材提供的“太阳系示意图”

2.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教师讲解)

(承转)九大行星中,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几颗呢?

(学生根据日常经验讨论回答)

(讲授)教师讲解人类观察太阳系的历史,介绍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以及现在的航天探测器。除了九大行星外,还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陨星。

(图片展示)哈雷彗星

(展示视频资料)彗星

(讲授)教师讲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现象,陨星是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块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由岩石组成的.叫做陨石。

(讲授)教师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并联系恐龙的绝灭,启发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

(学生讨论)

教案点评:

太阳系这一段落的内容编排,是依次介绍其中的各种天体——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陨星。教师在讲述过程中,重点要学生注意各种天体形状、大小、组成、轨道上的区别。本节可在设计时注意了配以丰富的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星体,并产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