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模板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薇儿最新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模板8篇)

典礼是一种庄重而庄重的仪式,通常用于庆祝特殊的场合或纪念重要的事件。典礼的成功与否,往往与组织和策划的质量密切相关。我们该如何规划一个完美的典礼活动呢?附上以下典礼筹备手册,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和安排一场成功的典礼活动。

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篇一

暑假里我参加了一次拓展夏令营,一群特殊人群在篝火晚会上表演的节目个个令我惊叹,我惊叹于他们高超的演技,惊叹于他们默契的配合!其中有一个节目我是深受触动,他们的表演者都是一些失聪而不失志的青年男女,他们经过刻苦的训练和不断的努力,表演的节目精彩分层,令人叹为观止,但最让我敬佩的还是书法家郑宪春老先生的书法展示。

郑老虽然已经有八十岁的高龄了,但依然精神抖擞,只见他站在舞台的中央,手握毛笔,胳膊向前伸了伸,衣袖便顺势向后缩了一点,此时刚才上场表演的青年男女站在一旁当起了助手,将一幅约有两米长的宣纸拉开在郑老面前,郑老沾了沾墨水开始在纸上书写,运笔苍劲有力,如行云流水,主持人趁着郑老创作的时间,向我们详细的介绍着郑老先生,仅仅两分钟的时间,郑老就完成了第一幅创作,两旁的助手轻轻将这幅作品捧起,小心翼翼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观众的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郑老微微举起双手表示感谢,马上开始了第二幅的创作。的第一幅创作的是四个大字“马到成功”其中的“马”是象形字,马背上还有一个小人在骑着,而且这个小人还是中国汉字的“才”字,寓意“马上有才”。第二幅创作上写的是一个扇形排版的五个大字“家和万事兴”。

通过刚才主持人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那些失聪的青年人都是郑老先生用自己创作赚来的钱资助长大的,他们都受到过郑老的帮助,而郑老至今也已经资助了六十多位像他们这样的人。

随后,主持人将她身后的一幅山水画移到了我们面前,这也是郑老的作品之一,但这幅山水画只有这一幅,画中的山和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在台下的我不禁感叹着中国书法的魅力和郑老那深厚的功底,我相信这样一幅作品绝不是通过一两天学习就可以创作出来的。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最初都是平凡的,但有些人却通过努力造就了一个不平凡的自己,郑老也是从小学习书法,经过多少年的反复练习和不断努力,才创造出今天的辉煌成就,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学习。

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篇二

静谧的天空洒下一缕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浸洒在指缝之间,暖暖地沉淀在我的心中。

——题记

天空阴沉沉的,几团似吸染了墨汁的阴云在苍穹上堆成了一张皱巴巴的脸。寒风吹过树梢不时发出沙沙的怪叫,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这时,一辆巴士停在了路口,我便飞跑了上去。

车内松松散散坐着几个人,我随意选了一个位置,与他们一同等待着回家。然而十几分钟过去了,车却仍在原地,我开始不耐烦了,车上出现了小小的骚动,几个人嚷嚷着要下车,这时从车下走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一头卷曲的黑发中夹杂着无数的银丝,脸上有巴掌大的胎记,像是一块发了霉的面包,她身上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暗淡无光,唯一吸引人注意的是她那件土气又肮脏的黄色外衣。她挎着一个起线的黑色小包,看得出就是这辆车的售票员。她伸出那双柴枝般消瘦黝黑的手麻利地收钱、找钱,并诚恳地向我们道歉。不一会儿,车开动了起来。

车厢里暖烘烘的,优美的古典音乐伴随着车厢内的谈话缓缓流入我的耳中,视线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渐渐地我垂下了眼皮。当我睁眼时,车厢内就剩我一人了。我向车窗外望去,外面的风景非常陌生,我急忙走向前询问卖票的大婶,这才知道自己坐过头了。面对陌生的街景,我又慌张又害怕,大婶也是一脸着急。她向窗外看去,“师傅,停车。”她大声呼叫着。尔后拉着我说:“前面刚好有一辆反方向的车,你赶紧去吧!”我赶忙下车,可一个念头却停住了我的脚步——我身无分文。我呆呆地站在踏板上,望着露出红光的天空,第一次感觉到无助。大婶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从包里掏出汗涔涔的钱放在我的手中。“就当我没有带过你,赶紧去吧,不然车就要走了。”我抓过钱,一下子跑了出去,似一支离弦的箭,在那辆车即将开走的时候,我跑上了车慌忙地坐下来。回想起刚刚发生的一幕幕,我想起了好心的大婶,可我连一句谢谢也没有说出口。我久久地凝望着那辆远去的黄色客车,直到它成为我视线中的一个黑点。

夕阳那橘黄色的余晖,温暖、明媚,夹杂着对那件黄色外衣的记忆直直地射进我的内心深处,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灿烂、最耀眼的光芒。你好,平凡人!

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篇三

本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寒假,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了改变。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开学的问题。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在家上课。隔着一条网线,很多东西没办法实现。可我觉得,这大半个月下来,学到的东西,确实比以往多得多。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受疫情困扰最严重的武汉,一直是全国民众的重点关注对象。不少在疫情下尚有余力的省、市纷纷把支援的手伸向武汉。

于此,我很庆幸。庆幸我所在的省,江苏,在这场灾难下不仅能自保,还能在支援黄石时,江苏省下的每一个市都派出一只独立的医疗队。后来,又陆续支援了几个疫情较严重的地方。甚至,一些地级市、县、村都开始独立对外支援。

家乡如此,我又怎能不做出些什么呢?

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我把我上学期的奖学金寄给了东台市义工联,捐给了黄石灾区。

两天后,看到东台浩浩荡荡前往黄石的第2批物资车队,我特别激动。

同时,做奋斗的不仅是我们,更有在一线奋斗的医护人员们。

比起其他的,更让人揪心的是新闻里前线医护人员疲惫的身姿,以及医护人员在连接数天不断忙碌下倒下的消息。

看到那句“牛奶是蒙牛捐的,大家随便喝!医护人员是借的,还回去时一个也不能少!”时,我泪流满面。

那些医护人员脸上被口罩钢圈勒出来的红痕,双眼下的禁不住红了眼。他们也只是凡人啊!

每到这时,我总是不禁想起那个“我把妈妈借给你们”的小女孩,本可以和那些一线的人团聚的人们的默默关注,患者和患者亲人的焦急等待……那些家属的默默支持,使前线的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从平凡变得不再平凡。

其实,疫情之下,在这片广沃的土地上每一个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的努力都是值得学习和感谢的。

也许,等到了将来哪一天,灾难会结束。但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些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的人们,他们值得我们尊敬。

致敬所有直面灾难的逆行者: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神仙,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那些平凡而又不那么平凡的人。

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篇四

《老板学》课堂上,我特别强调了人才的重要和老板在人才问题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下了课,有一个老板急急忙忙找我,说他非常认同我的观点。他的公司这几年没有得到发展,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他的产品是好的,市场也不错,客户也认可,但就是自己的员工不争气。好几年了,公司的规模还是在几千万徘徊。为了打破僵局,他请了一家猎头公司帮自己寻找管理人才。他请我判断一下他的想法是否可行:他要找一个总经理,这样自己就可以放权了。还要找一个懂销售的副总,这样销售就能上去了。此外还要找个懂生产的副总,这样生产上的麻烦事就不用自己管了。这个老总深信,只要找到了这几个人,他的几个大问题就能解决了,他的公司就能再上一层楼。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我们本能的反应通常像这个老总一样:只要能请到一个聪明的,有经验的,能干的,厉害的人来管,公司一切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但这样的直觉往往是错误的。一个企业不可能靠引进几个外部人才而根本改变。

在这样思考的管理者身上,经常发生我称之为“看错人”的现象。我们往往对内部人非常了解,尤其是内部人的缺点和缺陷。因为认识他们已经好多年,我们往往给自己员工定了性,认为他们只能那样了。尽管他们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生中还可以学习大量的事情,我们也不再对他们抱有期望。而对于外部的应聘者,我们往往像初恋情人,把自己的期望折射在他的身上。而对方当然也会在和你接触的短短几个小时内尽量表现自己的优点和过往的成功,让你相信他是最好的选择。对外部人只看到“好”,对内部人只看到“坏”,往往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选错人是可怕的,但一个有能力的人不适合我们的公司同样是可怕的,

我们对于外部人的判断可能没错,但外部人可能无法适应作为老板的你,也可能无法适应你给他配备的下属,他也不可能把所有人按他的想法换掉。他可能不喜欢你的企业文化,也可能不适应你的经营模式,而你未必愿意和能够因为他而改变你的文化和模式。他可能不赞同你的价值观,也可能不欣赏你的管理方式。你支付了自认为很高的报酬,而对他来说和以前相比只是一般般。即使这样,老员工知道了也会有非常大的不满,因为和他们的差距太大了。所以我们看到太多我们“一见钟情”而选中的人,做不满一年就走掉了,而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年的时间,可能还有老员工的人心。

我们根本的错误在于我们只相信聪明的人,有能力的人,天才的人,伟大的人,非凡的人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且不说圣人五百年只出一个,我们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人。即使是圣人下凡到我们公司,我们也往往无法留住这样的人。

管理者的宿命是管理平凡人。管理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的70%原则能够帮助我们做好平凡人的管理:

1.70%原则聘用人才:使用只能打70分的人才,而不是100分的天才

2.70%原则使用人才:只要知道员工70%胜任一项工作,就可以授权给他做

3.70%原则信任员工:如果公司70%的员工是可以信任的,就可以信任整体

4.70%原则看员工优缺点:70%的眼光看员工优点,30%看缺点

5.70%原则授权:70%授权,30%管

6.70%原则获取员工满意:不可能让100%的人满意,但要70%员工满意

管理就是用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一个企业真正拥有的不是外人,而是自己的员工。一个企业真正可以依赖的也不是外人,而是自己的员工。有了正确的理念,我们才不会掉入舍近求远的陷阱,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员工的潜力,才会真正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

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篇五

也许你貌不惊人,也许你语不出众,也许你没有别人的才华,也许你没有辉煌的成就,也许你为此而伤感,为此而自卑。不,朋友,请接纳自己,珍惜自己。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放弃自己,羡慕别人。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天赋,各有各的奇珍,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个人都有别人无可比拟的长处。没人能取代你,你只要尽自己所能,做好应该做的事,你并不一定要变得杰出。你生命的歌你为你自己唱的,即便没有鲜花和掌声,也用不着为此伤感,至少我们唱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歌声。

公元前1,因为“虞常事变”,苏武被单于扣押,面对卫律名与利的诱惑,面对卫律的酷法严刑,苏武最终不肯向单于面北称臣。为此,他被流放北海牧羊,茫茫北海,无边无垠地冻天寒,唯一和苏武做伴的便是那根象征汉廷的旌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吹弯百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也惟有苏武手持旌节活着,挺着,誓死不屈服,身上单薄的衣衫,饱经风雨的洗礼,支离破碎,仅能蔽体,已经失去它御寒的功效。寒风似箭刺入骨子里。心中却依然操守着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捍卫汉廷的威严。

新时期,李文祥20xx年入党,大大小小战斗几十场,革命特等功臣。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英勇善战,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显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却藏起荣誉功勋,自愿扎根农村,49年如一日,安贫乐道不问索取。在李文祥身上,充分体现了我们河南人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苏武和李文祥都是平凡的人,做着他们自己该做的事,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又何尝不能呢?只有学会看重自己,欣赏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在芸芸众生中的价值。

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篇六

他一直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了。他没有帅气的面孔;眼睛小小的,有点招风耳;也没有优异的成绩,班里前十五都没有他;更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一直坐在班里的一角,默默无闻。但是,这一天,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那天上午,从教室外面传来了一股怪怪的味道——酸臭酸臭的。我们一下课就捂上了鼻子,奔出了教学楼看看。刚出去,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我们的身上,手都顾不上捂着鼻子了,只是不停地用纸或毛巾擦汗。挤进了人群中才看清楚:原来是教学楼门口的下水道堵住了,现在又是盛夏,下水管道里面的西瓜皮,香蕉皮在炎热的夏日里散发出了难闻的味道。我们正用讨厌的眼光盯着下水道时,他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我们正要问他干什么,只见他带上了透明手套,把裤子往上一拉。我们问:“你想要干什么?这又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卫生打扫人自然会来。怎么没见你上课有这么积极过呢?”他只是回头用眼光扫了我们一眼,准备进去清理脏物。我们见了纷纷说了起来:“你下午别进我们班上课了,你不配当我们班的同学!”有的人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说:“你不是个中学生,你只配做一位清洁工。”我们都说起了他的坏话。

但他根本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只是一个人自己干自己的。手里一次又一次地从下水道里把垃圾捡起来。这时,天上下起了小雨,我们都纷纷跑回了教学楼。但只有他一人还在外面继续地捡着垃圾。把这些垃圾都扔到了他事先准备好的垃圾筒里。而我们则是站在教学楼里,紧捂着鼻子,但他连口罩都没有带。我们觉得这味道实在是让人难以耐受。但他竟然像没有事儿似的,只想着快点把这件事情给做完。

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过了近二十分钟,他终于缓缓地从下水道里爬了出来。这时,也有好多同学上前来扶他,但他似乎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站起身来,只见他全身上下全都湿透了,连头发都直往下滴水。我们对他说:“你没有事吧,我们来给你倒点热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那样说你。快来,回宿舍换套衣服去。”“我们帮你把垃圾给倒掉吧!”我们都说着一些安慰的话,但他只是笑了笑,对我们说:“没关系,我来吧,不用麻烦你们了。”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他这么灿烂地笑过,他说着,便拿起了垃圾桶,从我们人群中穿了过去,看着他离去的身影,我们都向他投向了敬佩的目光。还不约而同地说:“谢谢你,白泽辰。”他回过身子,对我们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没关系。”

在这时候,看着他那一身肮脏的衣裤和那熟悉的身影离开时,当我想到刚刚对他说的话时,当我想起以前我们对他说的话时,对他的冷漠,对他的无视,我觉得他并不平凡!

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篇七

平凡因奉献而伟大,平凡因坚守而崇高,平凡因勇敢而伟岸,平凡因付出而出色。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了生命的精彩,擦亮了道德星空,树起了时代标杆,挺直了民族脊梁,谱写着时代华章!

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平凡之躯,比肩英雄。

鲁迅曾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是啊!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人们,那些面对国难挺身而出的人们,那些不顾个人安危逆行武汉的人们,那些真正为武汉呐喊的人们,那些为抗疫倾情奉献的人们,那些为祖国献身的英雄……他们,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以平凡之躯,比肩英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凡人色彩,姹紫嫣红。

伯克曾经说过:“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无数平凡小人物的默默奋斗、孜孜前行,撑起了中华民族奋斗的星空。千万快递小哥们尽心尽责,织起了世界最大的快递网络;千万青年科学家撑起中国科技的未来;年轻的边防战士守卫着14亿人民的平安生活……他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无数的小人物在伟大时代建设中,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汗水,用奋斗拼搏,给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脚。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以吾之渺渺,成国之泱泱。

西汉陆贾《新语·慎微》中说:“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从“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国防卫士,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民公仆,多少坚强的眼泪感动着世间,多少可贵的生命赴死在沙场,多少视死如归的精神照耀着祖国大地。他们或是雷场流血,或是火场逆行,或是赛场争雄,或是扶贫帮困,或是埋首奉献……他们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他们为民奉献、为国忠诚,他们“以吾之渺渺,成国之泱泱”。

《抱朴子·博喻》有言:“锐锋产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都在以自己的平凡之躯,一路向前。以我之卓越,成国之辉煌;以吾之渺渺,成国之泱泱;亮剑新时代,共谱华章!

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篇八

时间斑驳了古城墙,岁月冲刷了古河道,一世烟雨,一世流离。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人勇士们被永载史册,但也有这样一群人默默付出,他们都被历史遗忘了吗?不,没有,这世间,有一种不平凡叫平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杨蓉莲,一位平凡的茶水岗位工作人员,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走上了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的舞台。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时,我透过杨蓉莲脸上谦逊温和的笑容读出了:生于这个世界,平凡,恰似一种伟大的不平凡。当世界的眼光投入到屏幕中的那些光鲜亮丽的人时,你是否为你的平凡曾自卑,难过。杨蓉莲将一腔热血献入自己所爱的生活和工作中,恰似一株苔花绽放了牡丹的娇艳。生而平凡,却不甘于平凡,干出不平凡的事业,这就是敬业不平凡的杨蓉莲。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

诗词大会上脱颖而出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虽因为客观原因未能进入大学,但对诗词的一腔热血却淋漓尽致的挥洒出来,他虽在最平凡的岗位,却也展示出了不平凡的风采。正如董卿老师所评价:“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我觉得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正是在那一首首穿越千年的唐诗宋词见证了雷海为的平凡与不平凡。虽渺小,却不甘平凡,不言放弃,怀着信仰,乘着风浪,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就是追逐信仰的雷海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脑瘫诗人余秀华,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常被世人所嘲讽的她,写出了多部关于乡村妇女生活的诗歌,曾一时为人们所惊愕:“这,是她?”“这的确是她,她在《摇摇晃晃的人间》中写道:每一个忠于自己的生活,活得充实亦是不平凡。平凡的她却干得了不平凡的事,成为不平凡的自己。云上写诗,泥里生活。在冷眼嘲笑中逆袭。这就是平凡的诗人余秀华,忠于每天的事,成为不平凡的自己。

记得来时路,不忘目标处。无问西东,要相信:平凡,亦是一种不平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