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文锋

教学计划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张路线图,它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示范,包括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一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写下来,可以用它的名字为习作命题,突出它的色,香,味,形.

适当地介绍这种美味的做法,能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

通过互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完整地听完别人的介绍,并进行简单评价.

二,【习作重,难点】。

1.写作时,要使学生明确从美味的色,香,味,形四方面介绍,并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

2.紧扣题意,抒发自己对美味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回家学会做一道家常菜,意在让孩子们熟悉做菜的基本过程,明确做一道菜所需的作料有哪些,尤其是关注自己制作家常菜的过程中所做的一系列动作,并在习作课教学时将菜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品尝.

五,【教学过程】。

一,品尝,激发表达的欲望。

板书:美味.同学们,什么是美味你认为的美味有哪些。

(指名说:如,北京烤鸭,兰州拉面,云南过桥米线,无锡小笼包,糖醋排骨,南京臭豆腐,十三香龙虾……)。

小结:对,这些都是美味.它不一定是远在天边,也可以是近在眼前;可以是正餐大菜,也可以是街头的风味小吃;可以是各地的名吃特产,也可以是自家的家常小菜.)。

同学们,你们的美味在哪里(将自己制作的菜在小组内展示)。

2.即使咽口水,也不能偷吃.请各自回想一下,你是怎么做的你的这道美味的特色在哪里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情绪高涨,畅所欲言.)。

3.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

4.品尝菜肴(要求:文明,有礼貌,注意用餐礼仪.)。

5.说说你喜欢哪道菜,为什么。

(指导说出这道菜的形,色,味等.)。

二,读文,明确习作要求。

2.交流:。

(突出了鸭血粉丝汤的色,香,味,形,还加以做法的介绍和独特的吃法,内容具体,语言生动,给人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

读读习作的具体要求,说说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交流后明确习作要求:。

(1)要以一种美味为习作内容,写出美味的色,香,味,形的特点,可以用它的名字作为习作题目.

(2)习作过程中,一定要细腻地体会自己的感受,把尝美味的感觉告诉大家.

三,习作,介绍一种美味。

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写作.

四,修改,完成习作誊写。

1.集体交流,一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做到:。

(1)紧扣题意,强调只介绍一种美味.

(2)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避免倾向于美味的制作过程的介绍.

(3)做到语言简洁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3.自己修改.

4.誊写.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二

本次习作是写家乡的一种产品,介绍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要写清楚产品的外部特征、价值、用途等,语言表达要有序、具体、活泼生动。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这种产品,还要进行认真观察,查阅资料或者调查访问。要在语文实践活动和习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和“乐于表达”的兴趣。在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真实的见闻之后,习作就可以水到渠成。因此,指导学生观察、调查家乡产品是本次习作的“源头活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是不行的,还得通过调查、咨询、查阅资料。同时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学习小作者有序、细致、生动的表达方法。

2.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在写出它的价。

值或用途等。

3.通过对家乡这种产品的观察、调查、咨询、查阅资料,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合理表达等综合能力。

4.通过学生全面了解、介绍家乡的一种农副产品或工业产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次习作应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搜集习作材料上,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运用上网、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家门和校门,到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等更大的范围去有意识地搜集材料,努力提高学生搜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同时,要指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学会运用资料,学会表达时要有序、清楚、明白,表达时要注意详略得当。进一步使学生养成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把观察家乡产品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搜集到的家乡产品的有关文字知识、图片等,集合制作成风格各异的“家乡资源库”。

2.制作产品资料(图片、文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作前准备,搜集资料。

一、谈话导入,启发话题。

(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产品,为进一步调查研究家乡的特产,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选择话题,列举调查提纲。

2.学生思考,确定介绍的产品,然后讨论从产品的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3.提名回答:打算介绍产品的哪些方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筛选出有用信息。如:产品的外部形态、价值、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以及该产品的最突出的特点,为何会成为家乡人民喜爱的产品等方面。(相机板书:产品名称、外部形态、价值、用途、特点、、、、、)。

5.引导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咨询、调查别人或上网、查阅书籍等渠道全面了解有。

关知识。

6.根据自己想要介绍的产品,自由结合小组,制定一个调查计划提纲。

7.分组调查,把看的、听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等调查资料记在资料卡上,一周内完成。

(设计简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叶老也曾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基于以上地认识并结合本次习作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形式积累好素材,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活动,既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作用地发挥,也利思维碰撞。))。

第二步指导构思,完成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活素材。

学生简要思地交流在调查中的有关收获。用几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家乡,了解她丰富的特产。如果你向来我们家乡的游客介绍家乡的特产,你想介绍什么产品?先介绍产品的什么?再介绍什么?重点介绍什么?根据调查相同产品为共同的小组,现在我们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根据已调查的资料讨论交流。在小组内选一名介绍得比较全面、生动的同学,代表小组以“家乡产品访谈”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

4.创设情境,以访谈的形式介绍产品。

(1)同学们,我们家乡是个富饶的地方,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同学作为嘉宾给大家介绍家乡产品,大家欢迎!(以同一种产品为一个小组,选取3-5名同学围坐在一起的形式上台介绍访谈,在访谈时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提醒,互相补充相关资料。)。

课件帮助了解产品。通过这种方式使产品的“形”“色”“状”等更加形象,直观,引发学生的兴趣。)。

6.教师小结:

通过同学们地仔细观察、调查、咨询、在网上查阅资料,对家乡产品的有关资料了解得很丰富、很全面。经过同学们的主动探究、观察思考,即使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同学眼里也有它与众不同之处,它们各具特色,你们很有创造精神!

(设计简析:创设访问的情境,创设了轻松的谈话形式,并且在访谈时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交流的愿望,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交流活动中去。通过大家的交流,进一步丰满素材,唤起学生的习作欲望。)。

二、阅读例文,习得方法。

2.学生自主阅读例文,边读边想。

4.学生总结《银杏》的成功之处,教师小结。

(1)小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写出了自己眼中的银杏的样子,文章语言生动。。

(2)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称银杏树为“活化石”,掌握的资料全面具体。

(3)文章先写了银杏的外形特点,再写了它的价值和为什么称它为“活化石”,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5.既然沈平平同学的习作有那么多的成功之处,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她的方法,尽量把你的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设计简析:针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使用例文。把对例文使用由简单地“模仿”逐渐提高到有选择地“借鉴”。引导学生借鉴范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重点突出地表达方法,要内容真实、具体。)。

三、谋篇构思,快速成文。

1.根据自己已有的资料,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家乡的特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让学生列取简单的写作提纲。)。

2.学生下笔成文。根据自己的思路要一气呵成,遇到不会写的字或者用得不准确的词语可以先忽略过去。

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做好调控。)。

四、修改、完善习作。

1.自我修改。

“文章不厌百遍改”,文章越改就会越精彩,请大家出声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想:(随手能改的地方及时修改。)。

(1)有没有错别字、用词不当的地方。

(2)句子是否不通顺。

(3)自己想介绍的产品的外部特点、价值、用途等方面是否说得清楚明白,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

2.指导修改。

(1)学生自荐作品读给大家听。针对“先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能对所介绍的产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的习作要求,师生评议、修改,挖掘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对于不当之处加以指导更改。

(2)同桌之间互相评议修改。

(3)再一次自我修改。

(设计简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修改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本次习作的学习目标,通过“改——评——改”的思路进一步提高习作的质量,能有针对性地落实本次习作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评改、加工,比老师把习作单方面“精批细改”的实际效果好得多。)。

第三步:作后延伸,展示交流。

1.把自己的习作做成图文兼美的小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张贴布置墙报栏,展示交流。

2.小组之间互相写一写评语,谈谈自己看法和收获。

(设计简析:此环节意在进一步延伸习作的兴趣,把学生自己满意的作品张贴出来,引起生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有成功感,激发学生习作热情。)。

【习作批改】。

学生写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因此,这项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中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学生在上交作文以后,是满怀期待的,他们期待老师对他们创造成果的评价。因此,在批改反馈评价的时间上,要尽量短。反馈给学生时间越快,效果越好。同时,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写作的热情来源于教师地鼓励和表扬,同学地认可。因此,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以表扬鼓励为主。首先要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鼓励其继续发扬,即使是再差的一篇习作,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也要指出来,让孩子感觉自己行,这样他才有信心愿意写,要给学生希望和信心。其次,要针对本次习作的目标“介绍清楚家乡的一种产品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及“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调查、搜集资料,学生乐于实践、乐于表达。”两方面进行评价批改。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出课: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2.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话题一。

(1)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

讲哪一个故事。

(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3)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5.话题二: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2)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事件: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新闻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事。)。

(3)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启发学生采用情景模拟对话练习,话语要清楚明白,要有说服力,表演时要注意体态、表情等。)。

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四、召开动物故事会。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

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引导学生会倾听,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表达。)。

五、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对话。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

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议。)。

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前还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永远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一组有关偷猎者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和打击偷猎、盗猎的图片。

2.学生看后说一说感受。

3.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

4.看后教师总结: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各国都相应的制定了保护动物的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

二、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习作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1)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2)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3)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5)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求助的方法,求助时的表现,如鸭妈妈咬着巡警的裤管不放,把他拉到小鸭子掉下的下水道旁;鸭妈妈指挥另外的小鸭子把下水道围成一圈,不停地鸣叫,引起了巡警的注意)。

(6)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7)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

(8)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9)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10)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四、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1)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2)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3)哪些要略写?

五、组织讨论,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六、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回顾习作内容及习作要求。

总体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具体要求:1.想象是否合理。2.在体现鸭子之间、人与鸭子之间感情的部分是否写具体、生动了。

二、朗读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2.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不够好,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小作者之所以写的这么好,是缘于合理的想象,将故事情节补充的特别完整,许多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在展开合理想象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发表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三、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1.对照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那些地方写的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按照以上要求,看看文章还有没有其它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四、自己修改后,小组内互相交换,再次进行修改,并给修改后的习作写出评价语。

[评与思:评改作文是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方面的体现。本次评改的重点是习作的想象角度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是否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行口语交际,学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说明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2、依据和学过的课文联系比较和现场实物观察,引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道德观”。

2、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提醒学生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讲清楚你的“商品”。

2、尽量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作。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商品推销的知识、故事,明白商品推销的要领。

2、每人准备一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并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

3、收集有关推销商品的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它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播放课件。

1、观看课件中服务员的表现。

2、评一评,夸一夸。

三、分小组活动。

1、选好各成员的角色、任务。

2、阅读“口语交际”活动要求。

注意:

(1)介绍“商品”的外观、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

(2)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3)认真听介绍并提出疑问。

(4)耐心而有礼貌地解答顾客的提问。

(5)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3、开始活动。

四、派代表全班汇报。

五、评议推销员的言行举止、态度。

六、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七、布置作业。

将今天的介绍过程写成短文。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审题,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

1、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

2、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三、选择物品,分组讨论。

1、根据学生所选的物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物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3、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全班交流讲评。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

3、再次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继续写作。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五

口语交际·习作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的理想”,旨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建议:

1.创设自然、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例如,将教室里的桌子围成大圆圈,教师带头讲自己的理想。

2.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理想”。过程如下:

(1)回忆本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

(2)交流自己知道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名人”小时候的理想,并简单说说自己的感想。

(3)结合具体例子明确什么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实现的,又对别人有益的。

3.不要将此次口语交际定位于考验学生的即兴演讲能力。讲之前,要让学生有所准备,并且要帮助学生明确准备的方向,保证准备的时间。

4.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交际中,集体交流之前,可以先在小组里讲,讲得好的再到班上讲(被推荐的同学也可以适当介绍自己小组的同学各自的理想)。

5.交际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并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评价。老师不要过多地从讲的技巧方面去评价,要从内容方面多与学生作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多肯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

6.集体交流自己的理想之后,可以提示学生找到与自己理想相同的同学,继续讨论怎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最后,小组再选派代表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本次习作是口语交际的自然延伸,题目就是《我的理想》。本次习作,不仅要突出习作主题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

1.习作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课堂上交流。

2.由于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不必重新创设情境,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以及习作后的讲评上。

3.习作前,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的理想,如,“我的理想是当老板”“我的理想是做一个优秀的厨师”“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等,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理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树立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4.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写清楚三方面内容:(1)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2)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3)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可以要求学生列出简单的提纲:5.列出习作提纲后的主要教学过程建议如下:

(1)交流提纲,重点听“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我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理想”。

(2)起草。学生按自己的提纲进行习作。

(3)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指出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修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5)誊清。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六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忆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情况。让学生代表汇报活动情况,引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三、按同学选择内容分为三个组找好位置,并确定好交流方法。

四、指导辩论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确定好辩论双方的角色,帮助明白各自的任务。

五、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要求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对辩论小组评选出最佳辩手和获胜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习作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弄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确定自己写作的内容范围。

三、带领学生再次重温学过的课文,体会故事怎样才能表达清楚,怎样才能吸引读者,强调真实,有重点,有条理,精彩的地方要善于描写,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采访笔记要注意格式,注意语言的真实,要写出自己的心得。记一次辩论,要写清楚辩论的经过,精彩的地方写具体,写出辩论双方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自己参加过的同学要写出自己在辩论时的表现,心理活动等。还应该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学生交流选材、写作内容等。

五、学生自己动笔形成初稿,教师随机指点,个别辅导。

六、学生交流阅读习作,相互提出鼓励、帮助和修改意见。

七、讲评范文。

八、学生再次修改,誊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七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而是描述性的定。

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1)(教材第2页例1)。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

)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

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

0℃。

-3℃。

3℃(+3℃)。

通过温度的概念,初步学习负数,理解气温高低与温度的关系,是负数学习的第一步。

第2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2)(教材第3页例2)。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情景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气温的表示,谁能说一说温度都是怎样读写的?

组织学生讨论回忆上一课内容。

师: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负数知识。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2)。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八

1.读懂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综合利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第6自然段。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受到热爱祖国山林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采用对比、联想、抒情、议论、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背诵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边背诵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课文内容,按照参观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

(二)学习第1段,了解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时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

(1)“云横秦岭”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头飘浮,说明秦岭很高。)

(2)“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在课文中的意思应该怎么理解?(在课文中是形容山峰一个个耸立着,像傲慢的人一样气势逼人。)

(3)“俏丽”怎么讲?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俏丽”而不用美丽?(“俏丽”是俊俏美丽。作者写“俏丽的白桦”,不仅写白桦的美丽,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桦比作青松的“银裙”。)

(4)什么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虫,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状像珠,也有的像树枝等,颜色有红、白、黑色。)

(5)“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把兴安岭和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起来,就更加感到亲切、舒服了。)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欢大兴安岭。)

(三)放录音,听课文。

(四)默读课文,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试说说各段段意。

(第1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时的感受。第2段〈第2至第6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第3段〈第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五)指三名学生读课文。

(六)学习课文第1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作者初入这一原始森林的感觉怎样?(作者写原来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现在身临其境,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一般来讲,和自己距离近的事物,往往会给人以亲切、舒服的感觉,而“高不可攀”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只会让人敬仰,不会让人亲切。正是因为作者“脚踩”、“手摸”后,才感到那样亲切与舒服。)

(七)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2段课文,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特点。

(二)描写大兴安岭的景物,产生联想,写到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边写景边抒情边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作者初入大兴安岭时的感觉是怎么样?

(二)学习第2段。

1.默读第2段。说说这一段分几层?每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分两层。第1层〈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绍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景物特点。第2层〈第6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看到景物产生的联想。)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3.读第3、4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大兴安岭“林”的特点。)这两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第3自然段,总的写“林”的特点,第4自然段突出介绍了落叶松和白桦。)“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这句话中的“海”是指什么?“白色的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海”就是上一句所说的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说的俏丽的白桦。)

4.读第5自然段。“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作者这样写说明什么?(说明野花的种类非常多。)作者是怎样写大兴安岭很会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描写极其生动、形象,作者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结:从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岭——林——花的顺序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5.读第6自然段。“千山一碧”是什么意思?(指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碧绿的颜色。)“良材”怎么讲?(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出产大量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运往全国各个省市,用于各项建设事业。”大至砂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小结:第1至5自然段写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写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表达作者对大兴安岭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6.指名读第2段。

7.说说第2段段意。(作者按照岭、林、花的顺序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按课文填写。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_______。的确是________,群岭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种绿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3.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________,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四)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1题。

2.继续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3段课文。

(二)进一步了解课文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第3段课文,了解作者参观林场的所见所闻。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是怎样逐步加深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字、词。

秦岭 银裙 空隙 缺乏 广厦 伐木 良材 高不可攀 盛气凌人 综合利用 兴国安邦 2.检查背诵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综合利用”是什么意思?(是对资源实行全面、充分、合理的利用,如对松树,除了直接生产原木外,枝桠可做纤维板,松脂可做松香、松节油等。)

3.“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作者在林场看到了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原始森林里有了不少的市镇,人们在这里进行着愉快的劳动。一方面“伐木取材”,让大兴安岭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另一方面“造林护苗”,使林海万古长青,造福子孙后代。人们还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作者由人与山的日益密切的关系,又联想到兴安岭这个名字,觉得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4.齐读第3段。

(三)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是怎样表达这种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文中作者三次使用“亲切、舒服”的语句。第一次是文章开头。作者走进这一原始森林后改变了原来“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想法,当作者“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时,感到“兴安岭”这个名字给人的亲切舒服之感是那么真实。第二次,当作者看到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景物后,联想到这里出产大量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运往全国各个省市,用于各项建设事业,把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作者参观了林场,看到了今天大兴安岭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作者的感情更加热烈奔放,用了一句反问句,进一步强调了亲切、舒服之感。作者就是这样边观察边描写,在写景中一步比一步深入地写出了自己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在写景中抒情、议论、展开联想。)

(四)归纳中心思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找出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想一想,它在表达作者感情上的作用。

大兴安岭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起黑龙江岸,向南延伸到吉林、辽宁两省。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山。长1200公里,宽200~300公里,主体部分在内蒙古境内。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长白山构成我国第一大林区,木材贮存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国森林资源宝库。盛产许多珍贵的动、植物。这里山岭西部平缓、山顶浑圆,近似丘陵、东部较陡,都在海拔1100~1400米以上。

秦岭 秦岭山脉西起四川、甘肃交界处的岷山,东至河南境内的伏牛山,长约1500公里。狭长的秦岭指陕西境内的秦岭中段,海拔20xx至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秦岭在我国中部地区,是我国地理位置上一条重要的分界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黄土高原的南界;也是水旱作物的分界线。

落叶松 分兴安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高约30米,木材坚实、耐用。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九

一、教材简析:

《匆匆》是人教版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杨柳、桃花等多种可观的大自然景观中,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的小诗。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美,进而感受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四、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言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乐府诗《长歌行》还能想起来吗?(学生齐背)这首诗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珍惜时间)是啊!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志士写过珍惜时间的名诗佳句,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有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二)作者介绍:

借助课件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四)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1.读准字音。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1、听录音,领悟感情,思考问题: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a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b学生个性化朗读。

(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b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

b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c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的时候,

日子从;

的时候,

日子从;

的时候,

日子从。

d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a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来理解本文感情。

(六)小结,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写一段自己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16、匆匆。

时光匆匆。

(无奈)。

一去不复返。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3、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

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四、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教学目标】。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一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4.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平台、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

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习。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

1.学生欣赏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三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的主要内容,出示。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最后总结写___。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四

《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本课主要讲述了山洪暴发,老支书组织乡亲们撤离,他让群众先走,党员在后,他从群众中揪出儿子,最后木桥坍塌,老支书和儿子壮烈牺牲的故事。本文主要刻画了老支书忠于职守、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党员形象。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生字词,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初步感知老支书的人物形象。第二课时,主要抓住老支书的语言、动作描写,深入品析人物形象,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后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一、导入环节。

因为这一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所以我从单元导读入手,以单元主题导入新课。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所以我先出示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顺势导入新课《桥》。

二、生字词检测。

我依次挑选了四个基础不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读生字并组词,其他同学听读正音。容易出错的生字要求书空。词语表中要求掌握的词语边读边记。

三、厘清课文层次。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厘清课文层次,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我提示同学们,故事都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在经过部分又可以分为发展和高潮。最后我们将课文划分为“山洪暴发——组织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四部分。但是我发现这是同学们参照《课堂笔记》的结果。在课堂上如何教会学生厘清课文层次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四、初步感知人物。

在这一环节,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读完课文,老支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意在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五、环境描写,感受危急。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找出描写雨、洪水、桥的语句,并集中起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因为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这节课进行地非常顺利,课堂气氛也特别活跃。课堂上缺少了课堂小结,成为这节课的遗憾。同时,我发现部分同学上课特别喜欢参照《课堂笔记》,所以我不知道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课堂内容。

一、复习回顾。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二、品析人物。

1.找出描写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品析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进行比较顺利,学生可以准确找到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三、感悟写法。

1.结合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为了降低难度,我将环境描写的几个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集中读环境描写的语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但是没有同学回答。再次引导,在“突遇山洪”部分描写雨、洪水的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当时情况怎么样?学生可以回答当时雨非常大,山洪势不可当,情况危急。我总结出这些句子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让人感觉危险步步来临,为下文写人物出场埋下伏笔。在“组织撤离”部分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衬托了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我感觉到学生不太理解。

反思这一环节,我过于拔高了知识,学生对这一知识接触较少,还不能书面总结。这一环节只要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衬托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即可。其他作用可以作为知识拓展补充学习。

四、理解题目。

1.为什么以桥为题?

这也是本课教学难点。这一环节以讲为主。反思这一环节,问题出示过于简单,学生无从下手。如果改为:本文用大量笔墨写老支书,刻画了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为什么不以“老支书”为题,而以“桥”为题呢?这样学生就会有了思考的方向,更有助于对题目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因为第一课时忽略了课堂小结,所以第二课时特意总结了本课内容,弥补缺憾。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问题设置至关重要。大问题引领,小问题引路,才能为学生设置好学习支架。同时,课堂要以锻炼学习能力为目标,不以完成课文教学为目标。课堂上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五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4~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7页练习六第1~5题。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

长方形纸、水彩笔。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的是,的是。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的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34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

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

请同学们先完成p35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

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35。

2、练习。

完成p35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六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六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习六的第2、5题。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六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认识“皖、郝”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构思。

先指导自学。通过速读了解大体内容,找出不懂之处。在自学的基础上抓重点理解,理清课文条理。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的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灯光,会是怎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3、许多革命先烈,从未见过灯光,但为了让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便围绕着灯光回忆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自学体会。

1、小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中前后出现了几次灯光?火光?

(2)作者为什么要用“灯光”作题?

(3)战斗前夕,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看那本书?

(4)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可能在想什么?

(5)郝副营长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据提出的问题,再读书,尝试自己解决,并在组内互相说说想法。

2、指导学生填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体会。“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现三次)讨论: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千万盏灯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国的建设发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如果大家能够国上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第三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战争结束后,孩子们都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四、再次自学,讨论写法。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

(2)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结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愿望,表现内心世界,使主题升华。)。

五、你学习了本文后,有何感想?你想对革命前辈们说些什么?怎样才能不忘前辈呢?

六、写一写感想,指名读一读。

七、教师小结: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年仅22岁的郝副营长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当我们安享灯光的温暖与明亮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没来得及见到灯光的革命先烈。

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2、查找有关革命先烈事迹的资料,开个故事会。

3、灯光。

引起回忆。

灯光对往事的回忆。

回到眼前(现实)。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七

1、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

2、能准确找出数量关系。

3、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系。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我们已经对分数乘法进行了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进行复习。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

如果想求出吃了多少千克,要分哪几步去思考?怎样分析这道题?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找出数量关系。

(3)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做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

(2)甲的6/7相当于乙。()。

(3)乙的5/9与甲相等。()。

(4)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1/8。()。

2、填空题。

(1)、学校买来新书240本,其中的1/8分给五年级。这里是把()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级分到多少本?列式是()。

(2)、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1/2,小明的邮票是小新2/3的`。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看作单位“1”,列式是()。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看作单位“1”,列式是()。

3、应用题。

(1)、一堆煤12吨,又运来它的1/6,现在共有煤多少吨?

指生板演,集体订正,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断,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猜想激趣,导入新课。

阅读梗概,了解内容。

浏览片断,体会特点。

快速浏览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思考: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2.学生自由发言,展开交流。

四、结合疑问,激发兴趣。

1.学生自由质疑。

2.师生解疑。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情节——浪漫有趣有惊无险引人入胜。

语言——轻松幽默讽刺夸张。

相关范文推荐

    心中有花静静开(通用16篇)

    优秀作文要能够打动读者,引发共鸣,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你只看到我的成功,却没看到我的努力。——题记。时光匆

    水泥购销的合同书(通用21篇)

    购销活动与市场需求、价格、供应链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有系统化的规划和操作。下面是一些购销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顺利开展工作。一、数量、计量单位、单

    客服中心工作总结客服中心工作总结(优秀23篇)

    在这个月里,我努力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心得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五年前,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怀着对

    员工录用通知书员工录用通知书范文(18篇)

    通知是一种官方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重要信息和安排各种活动。请阅读以下通知范文,希望能对你写作通知时提供一些灵感。先生/女士:您好!您诚意应聘本公司xx职位,经面

    酒店礼宾的工作总结(优质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表现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写月工作总结感到迷茫的朋友们,可以先阅读一下以下的范文,或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专业16篇)

    编写教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您是否正在寻找一些适合二年级教学的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优秀教案。八、量词:一(股)清泉。一

    详细版汽车租赁合同书(汇总18篇)

    在租赁合同中,租赁双方必须明确所租物品或房屋的具体描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租赁合同范文,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公平、互惠

    假如附评语范文(15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让文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指导。假如我会变,我将变成一

    学校保密自查自评工作方案(热门18篇)

    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时间、经费、人员配备等因素,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成功制定和执行工作方案的案例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参考。

    成教护理自我鉴定(通用15篇)

    护理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服务,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这些护理案例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病情的患者,它们展示了护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你当初选择了成教护理专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