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经济政治的心得和体会(通用5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LZ文人最新学经济政治的心得和体会(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经济政治的心得和体会篇一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让我有机会第一次真正地有机会接触了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学是当今非常热的学科领域,我一直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了解它,更别说是掌握和运用了。幸运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课给我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让我得以开始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

关于经济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非常多,记忆和理解起来也就相应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前段时间的那次讨论课这样的形式特别好,通过自已认真思考您提出的问题并在上课时听同学们的发言,了解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对于我正确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您提过这样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在课下想了很多,课上也想来发言了,而且当时课堂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非常激烈。在综合了同学们的观点和自已课下的查阅资料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下面想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以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

首先讨论一下劳动价值理论,这个对于解释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的是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的问题。马克思曾经多次明确地指出,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对于“劳动”的定义却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认识这个“劳动”。根据查阅的资料,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本成了除劳动力之外的两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明显,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要素由以体力劳动占绝大部分变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共存,而且体力劳动的地位还是迅速提高。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再回到老师提出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和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的答案是能。因为,首先,知识和资本本身就是从劳动中获取的,没有了劳动,知识和资本就无从谈起,所以从本质上说,知识和资本本身实际上就是劳动,只不是可以看作是经过转化的劳动,从这点上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第二,知识和资本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脑力劳动的过程,这就到了刚刚在上面的讨论了,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也可以创造价值。所以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在我查阅的资料中,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单纯指的就是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商品中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不再适用了,商品价值应该从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知识含量”决定、由知识来计量。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对的。事实上,马克思从来就没有忽略过脑力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每当人们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时就使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何种商品,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生产的,只不过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由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体力劳动居于主体地位的时代,因而《资本论》中更多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例来分析。但以体力劳动为例分析并不代表所有的情况都是体力劳动创造价值,坚决不能这样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提到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劳动最终会被脑力劳动所取代,但由于他处的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并没有深刻地讨论这一现象。不过,体力劳动会被脑力劳动取代并不代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再适用,因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从始至终都包括了脑力劳动,机器劳动归根到底也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所以说,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劳动价值理论不仅没有失效,反而还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不管如何发展,商品的价值仍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是不会变的,只不过这种劳动具有高效性的新特点。

所以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原理,并用它来指导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课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真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平台。很幸运能通过这门课接触到真正的经济学,也希望老师能再组织一次类似上次的讨论课,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学经济政治的心得和体会篇二

起先想着要了解这场经融危机的根源,于是觉得应该重新复习政治经济学,选来选去,我们自己国人专家写的我依然是看不懂,于是选中了这本法国人萨伊18--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从12月初到2月初,足足两个月时间。

全书以很多鲜活的例子来说明财富的产生、分配、消费,整本书以价值生产为中心点,贯穿各个章节。这也是我们专家与外国专家的不同之处,要是国内专家写的,就肯定非常之枯燥!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个版本翻译得不是很好,对句子的把握几乎都是以英文的原意没有考虑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来翻译,所以读起来部份语句的理解需要举一反三。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还有必要再读一次。

萨依认为,资本、土地、劳动是生产价值的三大必须要素,任何价值的生产,必须是通过根源在人为借助资本及自然资源(土地)来完成;所有非生产性的消费都产生不了价值,我们称之为浪费,作为个人来讲,没有生产价值的消费都是浪费,浪费不仅仅对个人有害,对整个国家财富也是有害的,虽然就像在一棵大树上摘下一枝树枝。

国家的财富是由人民生产的,只有人民勤劳节俭,才能有更多的资本用来创造价值,而所有的奢侈性消费,都是无法生产出实用价值的,所以有些负责任的政府在这方面征收重税。

税收是取走人民所生产出的价值,当然这些价值是以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价值养活了收税的和其他公务员以及军队、司法部门等,所以以前当有人骂政府公务员说你对不起人民,而公务员则说以自己的劳动来换薪水,不是拿人民的钱,那就是大大的笑话,这个例子来自我们咸丰县政府的某公务员。当然,如果公务员为人民创造出价值,用他们的价值换取人民生产的价值,这个是适当的,也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税收是回不到社会的,军队保卫国家人民、公务员为人民生产价值而服务、司法部门为保证社会公正性,这些都可以以人民生产的部份价值作为回报。如果一个政府严以律己、节约,将税收用于人民的生产性资本,这个国家必定会走向富强,但人性的弱点又在里面显示出来,贪婪、虚伪的人如果主导了政府的走向,这个国家看似有财富但却没有藏富于民,这样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富强,那么,这就是我们中国。

他还说到,赌博、彩票都是不利财富生产的,(政治经济学的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的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的不能真正创造价值,那些人只是因为贪婪,想发财所以才去买彩票赌博,而真正掌握大部份财富的阶层,是不会碰这些东西的,因为他们已经不在乎这些,所以赌博的人、买彩票的都集中在社会的近乎最低层也是人群最多的阶层。所以这也是导致穷的阶层就会越穷、富的就会越富,因为富的阶层有资本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者在文中多次赞同英国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及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的内容,所以上周我特意买了这几本书,希望今年内能将这些书读完。

学经济政治的心得和体会篇三

(本学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即将结束,犹记开课之初杨老师在讲导言部分时推荐了许多专业书籍和经典文章。受自身浅薄学力所限和对专业大部头天然恐惧感的影响,我在图书馆借到了其中几本只是翻了翻绪论导言就无心继续读下去,最终也没能读完这些书籍中的任何一本。也许是只鳞片爪让人更易接受,反倒是杨老师推荐的几位名家的博客还勾起了我的兴趣,断断续续倒也读了几篇。在此先觍颜承认错误。

我阅览与经济相关的博客的有四个:吴晓波、叶檀、吴思和张五常。其中张教授的博客因其术语和理论较多以及一些领导人士教诲我们“读不得”而读的相对较少。总而言之,这四位对中国的现实和发展前景主要是持审慎悲观的态度。张教授暂不谈,吴晓波主要通过古今对比指出中国经济沿革始终存在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缺陷以及其导致的偶然和必然的结果;叶檀(在《南方人物周刊》上经常看到她的专栏)主要通过对最新经济金融实例得出她的结论,对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以及极其严重的通胀现实表达了她深切的忧虑;吴思与其说谈的经济学,不如说是社会学或是历史探究,多是以社会历史事实论证他的观点(可惜我还没有读过他最有名的作品《血酬定律》)。然则悲观未必不如乐观,审慎总好过浮夸。自有人去华言太平盛世,理性分析的声音反而尤其可贵。在此主要谈谈对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两书的读后感。絮叨完毕,下面引出正文。)

不记得这两部书上哪一段大致有这么一段话:宏大的关于人类命运的世界战争被平淡的商业叙事所取代,青少年无法忍受这种平庸的生活。然而中国百多年来的商业叙事却因其与国运紧密相连,绝对不能说是平淡的,相反这些历史上充满了汗、泪和血。

《跌荡一百年》讲述的是从1870年到1978年中国由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又即将转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激荡三十年》则描述了从1978年到20xx年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两部书合起来基本上就是中国近现代企业乃至工商业的通俗简史。

在这两部书中,吴晓波主要通过分析民间、政府和外国资本三方来建立中国企业分析模型。这个三极模型在晚清时期表现为商办企业、官办(洋务)企业和以买办和洋行为代表的入侵外国资本的争衡,在民国时期特别是蒋政府时期表现为民营企业、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博弈,跨过建国前三十多年政治因素导致的单一经济形式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在吴晓波看来,国家力量在中国这个从古至今从未变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国家始终是打破坚冰的政策决定者和确认者,然而在之后却常常沦为利用政策和垄断优势攫取暴利但无比低效且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的利蠹;外国资本自晚清以来以其独有的资本和技术管理优势在中国长期占据产业上游和利润制高点,又因其可帮助制衡官方戒惧的民间力量常常拥有政策特权;而民间资本在各个历史变革期都觉醒最早,人数最多,混沌草莽阶段也有获利,但因其在政策上和资本上的先天弱势地位常常成为国资和外资口中之食,成为“充满悲情”的牺牲品。

我也勉强算是好好学习的文科学生,历史还算是我的爱好和长项,但是细碎的历史事件始终只是零散的存储在我的大脑里,残章断简般存在完全没有形成体系。吴晓波的书让我感觉到了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一些内在的逻辑和轨迹。新旧力量之争,民资国资之争,中央地方之争,中资外资之争,形式改头换面,但是规律似乎从未改变过,简直像数学公式可以套用。抛开历史规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段历史显然就是资本主义势力全球扩张输出剩余资本攫取利益导致不发达地区经济变革的真实写照,还有国有企业的时而扩张时而收缩,民间资本的大部分行业崛起,这些无不印证了课本上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和三次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的论断。中国百年踯躅和现代崛起毕竟不是脱离了理论基础的历史特例,更不是“书写了新的历史奇迹”,其内在规律性是始终没有发上改变的。毫无疑问,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历史规律镜鉴作用依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也仍然可以指导我们前行。

由此看来,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和《激荡三十年》不失为好的了解近现代中国企业史和经济史的辅助读物。

学经济政治的心得和体会篇四

经济和政治是当代社会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领域,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在学习经济政治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受到很多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以下是我在学习经济政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经济政治让我认识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涉及到资源分配、生产流程和投资决策等方面,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比如,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富裕程度,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决定着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学习经济政治,我更加懂得如何理性投资,合理规划个人财务,并且也更加了解到了经济全局如何影响个体。

其次,经济政治的学习也使我认识到政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政治决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权、制度和公共政策的形成。政治关系到权力分配、公共服务和社会公正等问题,决定了社会的进步方向。通过学习经济政治,我明白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明白到公民对政治决策的监督和参与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同时,我也更加懂得了要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和思考周围政治事件的背后逻辑,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去参与社会政治的改革。

第三,经济政治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经济和政治信息非常重要。了解经济和政治的最新动态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在学习经济政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可信度,提高了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我也更加注重对信息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第四,经济政治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现实中,经济和政治的实践都需要团队合作和协调。通过学习经济政治的课程,我体会到了与他人共同工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团队合作需要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效地分工合作,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学习经济政治的过程中,我也加深了对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理解和重视。

最后,学习经济政治让我更加关注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学习经济政治的学生,我认识到自己不仅仅应该关注个人利益,更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经济活动和政治选择都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意识。而学习经济政治正是为了让我更好地了解社会,为社会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综上所述,学习经济政治是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旅程。通过这段旅程,我认识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信息的重要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关注社会责任。 这些心得体会不仅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也影响到我在现实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经济政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经济政治的心得和体会篇五

作为一门既关乎个体生活,又关乎社会发展的学科,政治经济学学习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也领悟到了经济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政治因素。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政治经济学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反思与应用,深化了对现代经济与政治的认识。

首先,政治经济学让我明白了经济不是一个与社会系统相隔离的单独领域。在过去,我倾向于将经济问题视为一种独立于政治的现象,然而,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我意识到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密不可分。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府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税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运行状况。这使我明白,只有在政治环境稳定、政府政策有效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才能蓬勃发展。

其次,政治经济学还让我认识到了经济的不平等性问题。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我探讨了导致贫富差距的原因,如收入分配不公和财富集中等。经济的不平等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也涉及到政治问题。政治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决定了经济的分配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和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手段争夺权力和资源,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平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这种关联,并帮助我思考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政治经济学还使我明白了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我发现,政治稳定、制度透明和法治环境良好的国家往往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相反,政治不稳定、制度繁琐和法制不健全的国家通常经济发展缓慢。这让我认识到,为了实现经济繁荣,一个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除了以上几点,政治经济学还启发我思考了个体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政治经济学并不只是关于国际宏观经济和宏观政治的学科,它也关注个体的经济行为和影响。个体的供求行为、消费选择和企业决策等都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让我明白,个体在经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每个人的决策和行为都会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政治经济学帮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与经济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我相信,这门学科的学习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和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共同繁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