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一束鲜花四年级音乐教案(优质7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XY字客采一束鲜花四年级音乐教案(优质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采一束鲜花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采一束鲜花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1、围绕本单元“妈妈的爱”主题,增强学生对妈妈的情感,认识妈妈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博大的爱。

2、通过聆听及演唱,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3、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能够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进行标注力度记号的练习。

2、唱准弱起小节

教具:歌片节奏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随着音乐《鲁冰花》进教室。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说的对,这束鲜花就是要送给伟大的母亲的。这是一束康乃馨,它被称为“母亲之花”,那你知道它代表的含义吗?(健康、真情、伟大、神圣、慈爱、思念等等)同学们想不想送给自己的妈妈一支康乃馨呢?那么就请你从老师的手中赢取吧!

为什么要把鲜花送给妈妈呢?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然后告诉老师。

3、再听歌曲(划拍子),在歌曲中找答案

生汇报:辛劳的汗水、喜悦的泪花

出示节奏01712.1︱6———

︱02227.16︱5———︱

您辛劳的汗水,你喜悦的泪花,

(1)有节奏的读词

(2)视唱旋律

(3)填词演唱

三字经记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曾三迁住所;孟子学习上不思进取,母亲毅然剪断自己没日没夜织成的布匹,教育他不能半途而废。

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那么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妈妈吧!

4、出示歌片,学习歌曲

(1)听范唱师指歌片

师弹唱,生指歌片

(2)读歌词划拍师生齐读

划拍生读

(3)旋律师生模唱(单旋律)

生模唱

(4)填词演唱师唱生随(旋律和简单伴奏)

师生对唱(有感情地)

生唱(至少2遍,知道唱准为止)

加入打击乐器按照4/4拍的强弱再唱一遍

(5)歌曲处理同学们,歌曲我们已经会唱了,但是怎样才能让歌曲更动听?更能把我们队妈妈的爱唱出来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那么我们可以借助力度记号来帮助我们表现歌曲情绪。

生汇报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我们来试试,这样唱的效果怎么样?请同学们拿出献给妈妈的花。

(再唱歌曲,有感情地)

(6)拓展歌曲《妈妈,我不怕黑》

五月,是母亲的节日,可是就在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在救援中有这样的一个手机妈妈的故事。救援人员在废墟里发现一位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妇女,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的变形了,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孩子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随行的医生准备检查时,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孩子的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5.总结

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鲜花献给妈妈,大声的对她说:“妈妈,我爱你”。告诉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懂事了,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献给妈妈的歌,唱着歌离开教室。

采一束鲜花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山童》。创编《山林的歌谣》活动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2、能静心、专注地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感受合唱歌曲带给人们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放声歌唱《牧童》。

二、欣赏合唱歌曲《山童》。

1.介绍歌曲:这是一首中国歌曲,它是一首描写山里孩子的歌。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和《牧童》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牧童》音乐规整,《山童》具有民歌风味。)

3.再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4.刚才你闭上眼睛听音乐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想象到的牧童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着他可爱的牛儿羊儿们在一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着欢快的歌悠闲的在草地上放牧,你们想他们得多高兴啊!

三、创编《山林的歌谣》活动。

1.歌曲《山童》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2.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嗦习嗦;

3.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叽叽喳喳;泉水:叮咚叮咚;

羊鞭:劈啪劈啪;鱼尾:吧嗒吧嗒。

4.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马蹄、小猫、啄木鸟、小鸡、小鸭等。

歌曲《山童》是怎样描写了哪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可选用书上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可只用12356。

5.小组展示。

四、总结评价。

采一束鲜花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四

1、用欢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

2、用身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相似的.旋律在演唱时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音效,听雨声。

师:多媒体播放声音,同学们听听是什么声音?(雨声)

2.听表现雨的乐曲,营造课堂气氛。

师:再听听怎样用音乐表现下雨。

播放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雨打芭蕉》。

二、新授

1.导入:

师:下雨时,同学们喜欢在雨里玩,谁来说一说自己在雨中的趣事。

学生说自己在雨中的趣事。

进行教育: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聆听《踩雨》。

3.学习“踩雨”。

x0x0|xxx0|x0x0|xxx0||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x–x-|xxx0|x–x-|xxx0||

(拍手)(踏步)(拍手)(踏步)

教师示范,学生学踏节奏。

学生跟着音乐用身势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

(2)学唱歌词。

注意歌曲中相似的旋律的乐句要唱对。

4.启发情感。

师:同学们在雨里玩耍时的心情怎样?

全班有感情全曲演唱。

5.学生跟着音乐边唱边用身势伴奏,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三、教师下课。

采一束鲜花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五

课程名称:《叫卖声里荔枝颂》

使用教材: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音乐四年级上册

适用年级:四年级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聆听粤曲小调《荔枝颂》,感受叫卖调的独特风格,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叫卖调的理解和感受,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感受音乐。

过程与方法:组织欣赏、模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叫卖调在音乐结构、歌词特点等音乐特点,鼓励创造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在探究合作中参与集体协作。

知识与技能: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结构及歌词特点,在听、唱、玩、奏中感受风格。

三、教材分析:

叫卖调是民间风俗歌的一种,也可以算作是民间实用艺术的一种类型,在全国各地都有。叫卖的声调,与当地的语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脍炙人口、享誉海内外的粤曲《荔枝颂》,始唱者是粤剧艺术家红线女。1957年,她到莫斯科参加第6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其中“东方古典歌曲比赛”中,她凭借《荔枝颂》、《昭君出塞》,为广东粤剧界捧回第一枚金质奖章。由二十多个国家组成的评委,赞叹她音色丰富、清脆,徐疾有致。最后一句“卖荔枝”,她借鉴花腔女高音,把“枝”字无限延伸,由强至弱,欲断还连,兀地翻起一个高腔滑音,随即戛然而止,余音袅袅,曲终韵味仍存。让人们闭着眼睛也体会到曲中卖荔姑娘是那么天真、活泼,她对岭南佳果——荔枝那份自豪,那份赞赏,尽在一腔一板之中。《荔枝颂》作者,人们都忘不了,戏行中人昵称的“卿叔”——著名编剧家陈冠卿。“卿叔”从上世纪40年代为粤剧红伶何非凡撰写的第一出粤剧《断雨残云》,至今与戏文相伴五十多度春秋。由于他谙熟戏曲个中三昧和“棚面”音乐,且具深厚诗词、古文功底,因此他的作品都兼备文学性、音乐性。他撰写的粤剧(曲)过百,唱红了几代老倌。“卿叔”对《红楼梦》尤为钟爱,40年代的《情僧偷到潇湘馆》一槌锣鼓,在广州海珠大戏院连续爆满数百场,捧红了何非凡。及后的《宝玉哭晴雯》、《怡红公子悼金钏》,捧红了陈笑风、罗家宝、林锦屏。

谈起当年撰写《荔枝颂》往事,“卿叔”笑道是奉戏剧家、广东剧协主席李门之命执笔的。幸好少时生性好动,每逢荔枝丰收季节,便结伴徜徉于荔海攀树摘食,对荔枝的品种、特色、味道知之甚详,因而只花了几天时间,尝试糅合七字清、梆黄、小调写就此曲。卿叔说,《荔枝颂》影响之大、覆盖面之广、流传时间之长,是始料不及的。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广东开平人,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xx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四、教学重点:

在听、唱、玩、奏中,利用综合音乐要素初步感受叫卖调的音乐风格。

五、教学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入

叫卖声里荔枝颂,听听粤曲小调《荔枝颂》

(设计意图:以音乐要素入手,听辨以粤语语音为主干音所构建的音乐,为后继教学铺垫。)

(二)新歌教学

1、初步感受叫卖调:

初听《荔枝颂》,课件展示。

2、这首乐曲小调来头可不小,她的首唱者是著名乐曲演员红线女。再听,介绍红线女。

(设计意图:对音乐要素的对比感受,淡化音乐理论,让学生听、看、唱、玩来感受粤曲小调特点。)

3、南腔北调叫卖咯

听听祖国各地叫卖调,欣赏各地的叫卖调

广州《卖荔枝》、西安《卖干酪》、听《磨刀老头》片段,模唱

用怎样的声音叫卖可以更好地推销自己的商品?

(设计意图:感受叫卖调在音乐结构上的特点,用新的理念完成传统的歌唱教学中对歌曲处理这一教学环节,切实解决新歌教学中唱歌问题,为音乐创编环节提供知识基础。)

(三)拓展归纳

感受与学唱叫卖调的作用——招揽顾客,推销商品。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旨在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唱、听、看”等有效方法,让学生轻松感受归纳“叫卖调”。)

(四)总结

采访学生,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是你最感兴趣的?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叫卖调,体验市井生活情态,感受人文、艺术、音乐之间的美学历程。)

采一束鲜花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诗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的吟诵诗。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静夜思》动画视频

2.《静夜思》音频

3.《静夜思》钢琴伴奏带

4.《静夜思》舞蹈动作示意图

5.《静夜思》舞蹈视频

活动过程:

1.《静夜思》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教师播放古诗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讨论视频内容。

师:说一说动画里你看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他在想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视频主要内容:看着明月想念家人。

2.欣赏《静夜思》音频,感受音乐与古诗结合的美。

师:古时候有一位叫李白的诗人,他看着圆圆的明月,也很想念家人,于是写成这首诗叫《静夜思》,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3.播放伴奏带,请幼儿一起唱《静夜思》。

--老师做示范演唱。

--老师逐句教唱,数遍。

--老师教唱,请幼儿轻声跟唱。

--老师请幼儿完整并大声演唱一遍。

4.请幼儿一起跳《静夜思》

--播放《静夜思》舞蹈视频(教师可根据喜好选择用视频或是示意图),请幼儿看看视频中在做什么动作。

--请幼儿唱《静夜思》,教师配合幼儿的演唱用动作表演《静夜思》。

--边听音乐,请幼儿一起表演《静夜思》。

师:小朋友们都做得很好,大家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呢?

活动延伸:

1.表演区投放相关的音乐,引导幼儿改编各种动作来表演《静夜思》。

2.家园共育家长可下载《宝宝巴士儿歌》早教app,播放《唐诗联唱》,引导幼儿给爸爸妈妈演唱和表演《静夜思》,也可邀请爸爸妈妈一起表演。

活动资料:

1.唐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学反思:

1、大班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最主要时期,自我评价能力已经的到了发展。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这些表明大班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班上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甚至还几个个别的幼儿会对其它幼儿做出评价,并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外部表现,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班上好多小朋友是我从小班就一直带上来的,所以对班上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比较掌握,之所以才能把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给与小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师友互动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个别的幼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很清楚的理解时,我都会亲自到幼儿的身边去,抚摸着幼儿的小脑袋对幼儿进行解释和示范。如果有个别不能带到教学要求,就要对他降低对其的要求。班上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老师的指令配合进行教学活动,所以每次都很顺利的进行。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到各个环节,在古诗意境中和卡农表演上多下工夫,认真钻研,让幼儿更多的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

采一束鲜花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七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

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

二、复习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

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

三、歌曲处理

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

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

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

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

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

2、有谁找到了答案?

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

六、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

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教学反思: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唆习唆;

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

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5、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remisolla

(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

6、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生富有想象力,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