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大全16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雁落霞最新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大全16篇)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编写大班教案,小编整理了一份精选的大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一

本班幼儿大多数是新生,对旧生都不是很了解的,通过这节课让幼儿能与人相处,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从表演中找到快乐,幼儿能表达清楚想表达的事,利用头饰使幼儿产生兴趣。

1. 重点使幼儿能欣赏故事和懂得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 让幼儿乐于参与表演,并创编角色动作。

3. 幼儿能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重点:让幼儿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大家要团结合作,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难点:有些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语言表达不清楚。

1. 教学挂图《拔萝卜》6张,幼儿用书。

2. 准备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头饰。

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然后请出今天的小头饰。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3.教师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1.出示第一二三四五六张图片,分别提问:“这个萝卜是谁种的?老公公为什么要请老婆婆帮忙拔萝卜?老婆婆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小姑娘请了谁来帮忙?小黄狗又喊谁帮忙拔萝卜?小花猫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最后萝卜被谁拔起来了?”幼儿分别回答完后,让幼儿明白萝卜是大家共同努力才拔起来的。

2.教师复述讲故事,让幼儿看挂图,并理解故事情节,让个别幼儿到台上看图讲这个故事,教师在一旁纠正幼儿的发音和故事情节。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头饰,让幼儿认识这些图片。请幼儿分别回答。

2.表演故事,指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请几个幼儿老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让幼儿根据头饰做自己的动作和发出表演声音,教师指导纠正。

3.复述故事情节,表演者跟着故事表演,其他幼儿仔细观看表演。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拔萝卜》,让幼儿从书中的“操作材料”中取出人物头饰,贴在自己的衣服上,和同桌的幼儿一起表演故事,教师分组观看指导。

5.表演完后向幼儿提问:“萝卜是谁拔出来的?”请幼儿回答。

告诉幼儿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拔起萝卜

通过上《拔萝卜》使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的参与意识很强,表达能力也比较清楚。在故事中幼儿领悟到“人多力量大”这样一个道理,活动结束时,有些孩子意犹未尽,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孩子们中能被老师叫起来表演的人只有少数。活动后,请幼儿到外面自由表演或创编。我觉得以后的语言活动,我应多加一些表演活动,让每一个有人都能展示自己,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演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大家要团结合作,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团结合作,这节课中有得有失,我觉得准备还不充分,有些幼儿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大多数幼儿都会表演《拔萝卜》,以后我会吸取这节的教学,让以后的教学能更好!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二

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个人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对于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和家人亲亲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在情绪上多少有点不适应,进行这个主题开展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一个家的感觉,在情感发展上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起来。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整个主题活动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将教材中的多个活动点,安排进各种区域内容中,而这些区域将以家的形式表现出来,满足小班孩子的装扮兴趣,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将通过观察和个别的指导,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亲近每个孩子。

这次的主题活动娃娃家的内容要求就是: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下,我们班创设了打扮爸爸妈妈,和同伴分享糖果等来感受家的温馨。这次我预设了一个运动活动引导幼儿爬着给爸爸妈妈送糖果,让幼儿也和爸爸妈妈分享,目的是为了幼儿练习手脚着地的屈膝爬行的动作。因为有给家长送糖果这一游戏情景,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同时也培养孩子关爱父母的情感。

1、在活动室中按幼儿的需要设立娃娃家,让幼儿的家中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体验抱娃娃、做饭、洗衣服等的乐趣。

2、亲亲热热一家人:将幼儿的个人照或全家福张贴在一个版面上,让幼儿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看看说说,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

3、在角区游戏中创设和主题相关的内容:

(1)动手区:帮爸爸装饰外套、喂面条、打扮弟弟妹妹、帮妈妈做头发。

(2)生活区:帮妈妈穿项链、装扮爸爸的领带;有趣的小夹子、给小动物造房子、剥剥尝尝、扣钮扣、喂食。

(3)语言区:投放家庭中相关事物和成员的图片或照片,让孩子看看说说。

(4)建构区:我爱我家。

一、生活活动:

活动一《点名》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并熟悉班中幼儿的名字。

活动指导:

方法一:当老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他站立起来,招手大声说:我来了,大家好!其他幼儿则一起说:某某,你好!方法二:当老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课随机问问他: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坐在你旁边的朋友是谁呀?方法三:当点名结束后,老师可以问问今天谁没有来?等问题,引发幼儿关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动:教师每天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介绍班级中的朋友。

活动二《宝宝学吃饭》

教幼儿拿饭碗、调羹的正确方法,能坐定进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指导:

1、用图片,讲述,演示的形式告诉幼儿正确的进餐方法,引起幼儿想要自己进餐的愿望。

2、幼儿一起谈谈:图片上的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应该怎样吃饭才正确?

3、请个别小朋友示范吃饭时是怎样坐的。

4、请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儿说说谁进餐的姿势。

二、运动活动:

活动一《糖宝宝》

活动目标:练习翻滚的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糖宝宝的头饰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学习开飞机的动作。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引起幼儿的兴趣。

3、幼儿扮演糖宝宝,教师扮演工人叔叔,糖宝宝四散在各处,当叔叔说:机器一开,骨碌骨碌,糖宝宝出来了。幼儿立即从四处爬处或滚出。……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动作。

4、引导幼儿做各种不同的动作。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三

游戏角色挂牌,自动取款机:银行卡、一米线等

1、愿意参加游戏,扮演喜欢的角色,有初步的角色意识,并在分享时愿意告诉大家。

2、愿意和大家一起想想说说知道的自动取款机的事情。

重点观察

1、幼儿来园后是否主动去找角色牌子挂起来参加游戏。

2、幼儿如何使用自动取款机的。

交流分享

1、介绍:“你今天在哪里上班?”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介绍:我今天是巧虎超市的收银员……

2、讨论:关于银行取款机

1)这是什么?——了解正确的名称:银行的取款机。

2)你和谁一起去过银行?——了解多少幼儿有经验。

3)你看见是怎么用取款机的?——了解银行卡(老师出示为幼儿制作的“银行卡”告诉幼儿应该按照小组放置)。

4)请个别幼儿尝试使用。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中的一种,是再现成人现实生活情景的一个窗口。”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家庭生活中的人物角色选择扮演,并模仿家庭中及周围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行为动作和语言,同时在对周围环境各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情感与态度。“娃娃家”游戏是观察幼儿行为的重要窗口之一,可以较好地反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因此,研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1.小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主要是单一地操作和摆弄材料,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如扮演爸爸或妈妈给“娃娃”做饭、照顾“娃娃”等。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转移,因此他们的角色行为也容易转移,同时,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他人,如看到其他幼儿在炒菜则会放下手上在为“娃娃”打扮的工作,也跑过去炒菜。

小班幼儿的“娃娃家”游戏情节会较多,主要是以简单的操作为主,很多情况下不会垂直扩展下去,有的甚至会消失。例如,一些幼儿说自己的“娃娃”生病了,却没有后续行动,转而做其他事,并没有出现带“娃娃”去看病的情节。

2.中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中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能够自己协商分配游戏角色,能了解角色的行为并扮演得更加生动。

中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过程比较细致。例如,扮演妈妈的幼儿知道包饺子时先将需要的各种菜剁成馅儿,装进盘子里,再用棍子将饺子皮擀好,然后开始包饺子,最后将饺子放人锅中。此外,幼儿的创造性行为也有了初步的发展,中班幼儿的游戏情节也变得更加丰富,游戏的活动区域也从家庭延伸至周围环境,如带娃娃去游乐园玩、去小吃店吃东西、去电影院看电影等。

在“娃娃家”游戏中,中班幼儿在语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之间语言交往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并且体现在行为上。例如,“妈妈”说:“你奶粉冲好了吗?宝宝饿了。”“爸爸"回答:“知道了,再等会儿吧。”“妈妈"会继续交流:“我先抱孩子出去散散步,待会儿再回来。”

3.大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一方面,大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游戏,会进行过生日、请客、看病等主题游戏,游戏行为不再只是在某一区域内单一进行,能够扩展到其他区域,如带“娃娃”去超市买东西、带“娃娃”去医院看病等一系列延伸出来的游戏。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的游戏情节也逐渐丰富起来,如带“娃娃”去医院看病时不再局限于只知道给“娃娃”打针,而学会了听心跳、测体温等。另一方面,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合作,能与同伴一起协商完成某一项任务。例如做饭时,幼儿能协商分配任务,一个负责洗菜,一个负责煮菜;吃饭时,一个抱“娃娃”,一个喂“娃娃”。

1.“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破坏公物”的行为在一些幼儿园的“娃娃家”,虽然配有各种形象逼真的小家具等,但是,真正可供幼儿拿在手里玩的玩具或游戏材料却从种类到数量都很少,尤其缺乏可供幼儿用作象征物的非结构性材料。因此在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中,一些幼儿会将“娃娃家”中的现有材料“毁坏”来达到自己想要效果,从而使游戏继续进行。幼儿的这种行为经常遭到误解,被认为是“破坏公物”的行为。

[案例]“娃娃家”里,雨萱翻炒着锅里的塑料玩具,因为塑料玩具太大,导致炒好的“菜”根本装不进碗里。她小脑袋灵机一动,小心翼翼地看看四周,确认没人发现后,就把长长的菜放在地上,用脚使劲地踩碎,以便能够将菜装进碗里。踩得差不多的时候,她将踩好的碎片重新放到锅里翻炒,然后倒进碗里。教师没有发现雨萱的“破坏行为”,她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满足和快乐。

如果教师看到幼儿的这种行为,一般会把这种行为归结为“不爱护公物”并加以纠正。但是,幼儿这么做的原因在于教师所提供的游戏材料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完全逼真的成品玩具并不能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充分支持。所以,幼儿只能通过“破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冲突行为

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除了受其年龄特点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幼儿的游戏需求和情感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案例】今天“娃娃家”请客,会有许多小客人来做客。于是大家都忙了起来。忽然“砰"的一声,只见煮好的“菜”撒得满地都是,大家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看见莉莉将煮好的“菜”都撒在地上,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娃娃家”变得杂乱不堪,幼儿也开始不满莉莉的行为,甚至有些幼儿让莉莉离开“娃娃家”。这时教师来到莉莉身边,摸了摸她的头问道:“怎么了,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能不能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莉莉低着头委屈地说道:“‘爸爸’‘妈妈’不炒我洗干净的‘菜’。”教师听后恍然大悟。

莉莉在游戏中因为自己被同伴忽视而不愉快,因此采用扔东西的方式解决:一方面是通过扔东西来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另一方面则是想引起同伴与教师的关注。由于小班幼儿情绪发展还不稳定,他们不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较弱,无法和同伴自主协商,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和矛盾,必须在成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矛盾与冲突。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进程,了解幼儿的游戏意愿。在观察过程中,幼儿间产生冲突时,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前提下,教师可巧妙运用角色扮演,平行介入游戏,帮助幼儿解决矛盾与冲突。

3.“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不知所措”行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幼儿的行为表现。这就说明“有些幼儿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有些幼儿知道游戏角色的职责,有些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所扮演的角色,而当幼儿不理解角色时,其游戏则‘停顿了’”。

[案例】小宇和小彤今天在“娃娃家”扮演的分别是爸爸和妈妈,小宇在戴上了“爸爸”的牌子后说道:“我今天是‘爸爸’,我要烧好多好吃的菜。”说完便搬出了一堆材料,开始着手烧起菜来。小彤是“妈妈”,但是觉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做什么,看到“爸爸”在烧菜了,就站在门边和路过的幼儿打招呼,而不顾小床上凌乱的衣服。这时教师看见小彤不知所措的样子,就建议她去将床上的衣服洗洗、晒晒,于是小彤听从教师的建议,将衣服拿出来,挂在衣架上晒。在“娃娃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一些幼儿只停留在摆弄材料的层面,而不知道如何使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幼儿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解单一,没有真正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时、适当、有重点地指导,帮助幼儿树立对角色及角色行为的正确认识。

4.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遵守规则的行为

幼儿的游戏是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游戏的社会性主要体现之一是游戏中的行动规则,“游戏虽然没有从外部输入规则,但是游戏有内蕴的规则”。“娃娃家”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关系,并且模仿着人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和行为准则。

[案例]在玩“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的浩浩刚刚下班回来,扮演孩子的毛毛看到“爸爸”回来了,就说:“爸爸辛苦了,您坐在沙发上休息吧,我们来做饭。”

[案例]扮演妈妈的琪琪抱着“娃娃”,嘴里说着“孩子生病了”,然后找来体温计帮“娃娃”量了体温,对“娃娃”说:“你发烧了,妈妈知道你难受,马上带你去医院看病。"说完抱着“娃娃”去了“医院”。

从上述的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逐渐理解游戏中角色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努力用社会认可的方式行动,这即是游戏中潜藏的“规则”。在上述游戏中,幼儿遵守规则是愉快的、乐意接受的,并且从中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规则,也能够理解他人的角色行为和规则。这有效地对幼儿的社会性进行了锻炼。

5.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解决问题

幼儿应成为活动的主动探索者,在探索中发现快乐。“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园中各年龄段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应让幼儿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组成部分。

【案例】晨晨在游戏中想用被子把“娃娃”包起来。但是晨晨发现把被子横着包“娃娃”不够长,“娃娃”的脚会露在外面。于是,晨晨又把被子竖着包裹“娃娃”,发现被子不够宽。晨晨甚是苦恼,尝试着各种方法。时间慢慢过去了,晨晨终于发现了如何将“娃娃”包起来的办法:将“娃娃”放在被子的对角线位置就能成功地将“娃娃”包好。晨晨包好了“娃娃”,心情非常愉快。

案例中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深刻地体会到了游戏的魅力。如果晨晨不是通过自己探索,而是由教师来告诉她怎么做,那么她可能就体会不到解决问题后的愉快心情。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退缩,锻炼意志,获得满足,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6.“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化”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时,必须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来观察和体验世界,逐渐学会理解他人。

[案例]在“娃娃家”游戏中,小艾和彬彬分别扮演妈妈和爸爸,两个人正在为“娃娃"准备晚饭,但是两个人的意见有了分歧。“妈妈”小艾提议包饺子吃,“爸爸”彬彬不同意,提议煮面条。在一番争论后,彬彬妥协了,同意小艾吃饺子的建议。案例中,一方面幼儿清楚自己不是妈妈和爸爸,但必须站在游戏中“妈妈”和“爸爸”的角色立场上思考问题、计划行动,这样游戏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在游戏中,由于幼儿的意见不一致,幼儿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和看待问题,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相互协调合作。这有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

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在“娃娃家”游戏中使幼儿的行为获得发展并且收获游戏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幼儿在“娃娃家”的行为及提供适合的指导策略。

1.巧妙地运用角色适时介入

小班幼儿角色意识还不清晰,对角色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游戏中经常容易遗忘角色和转换角色。教师此时应以游戏角色介入,利用自己扮演的角色向幼儿示范游戏规则,在幼儿不知如何继续游戏时加以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气氛下接受教师的指导。这种方式既不会干扰幼儿游戏,又能以轻松愉快、潜移默化的指导方式促进幼儿游戏。

2.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经验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尤其受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影响了小班幼儿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因此,特别需要教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视野。”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虽然是以模仿为主,同时也需要借助相关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是幼儿游戏的直接基础,因此让幼儿再现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积累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娃娃家”游戏的前提,也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

3.根据幼儿需要,帮助其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幼儿往往会在游戏中生成新的游戏,若没有教师的指导,这种需求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应帮助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如在“娃娃家”中,“妈妈”下班了,但是还不想回家,在走廊中走来走去,若有所思地说:“我要去买东西。”如教师关注到幼儿的这种需求,则“小商店”的游戏主题将应运而生,游戏便得到了拓展与延伸。

4.在“娃娃家”投放恰当的材料和玩具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玩具的需求不同。例如,小班“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应是幼儿熟悉的,并且体积较大,色彩鲜明,重量较轻;中班则应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积累,适当添加一些拓展材料以促进幼儿角色扮演的发展。

5.为幼儿适时提供一些与情节有关的玩具、物品

“适时增添材料。小班初期,幼儿的游戏开展多依赖于操作材料,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随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随时增添”。例如,当幼儿要给发烧的“娃娃”测体温时,教师可以适时投放有关体温测量的材料。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水平不同,“小班中期,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游戏主题内容的逐渐丰富、游戏情节的不断完善,教师除了要提供一些成形的玩具外,还可提供一些与情节有关的物品”,如在“娃娃家”投放太阳帽、雨伞时,幼儿知道有太阳应戴着太阳帽出门、下雨时打着雨伞出门。

“娃娃家”游戏是观察幼儿行为的最佳窗口,可以较好地反映和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娃娃家”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与教师来说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游戏方式,而是一种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获得各方面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教师则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五

营业员标志、钱、柜台及超市的各种货物活动过程:

1、简单讲述上次"超市"的游戏情况,提出游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超市中,不能按类收拾游戏材料。

(2)个别幼儿不懂得礼貌待客。

(3)游戏情节较单调,与娃娃家的交往不够。

2、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游戏,教师给予适当的调整。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指导超市。

*引导幼儿在学会分清"超市"游戏中营业员、(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保安等角色的工作职责基础上,能与娃娃家进行简单的游戏交往。

*教师以经理的角色身份帮助幼儿发展相应的游戏情节。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六

学习按不同特征(肯定或否定特征)进行三次逐级分类;培养思维的多角度性。

《娃娃脸》幻灯片1张(no.93),如图示;几何图形拼板(同图中个形状)各组1份,《娃娃脸》逐级分类练习图纸(见练习册no.11)幼儿每个1张,彩色笔。

(一)找不同

放《娃娃脸》幻灯片,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图形娃娃的脸有些什么不同呢?(大小不同、肤色不同、脸形不同)如按脸的大小或肤色或脸形分类,分别是几个呢?让幼儿分类数数(大脸:6个、小脸:6个;红脸:4个、黄脸:4个,绿脸:4个,圆脸:6个,方脸:6个)。

(二)找相同

每组幼儿将几何图形板合作进行分类,分类要求是:先按大的和小的分,然后按圆的和方的分,再按黄的'和不是黄的分。

(三)添进去

幼儿各自在《娃娃脸》图纸上按分类标志检查各级分类图中,少了谁,补画上去。

(一)可视不同幼儿接受水平掌握分类次数,对进行三次分类有难度的幼儿完成到二次分类。

(二)小组合作用图形拼板分类是要注意鼓励每个幼儿都投入,并在分好后请各组推幼儿说说逐次分类的结果。

(三)几何图形片可选自《儿童数形宝盒》

娃娃脸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

2、知道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并能简单地设计制作。

3、在活动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一次性纸杯若干,剪刀,彩笔,双面胶,彩纸,篮子。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一次性纸杯的使用及处理方法。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纸杯:纸杯伤心地哭了,原来主人用它喝完茶,说它没用处就随手扔掉了。小朋友快来帮它想想办法吧!

2、幼儿讨论,开阔思路。

3、揭示课题,请幼儿看课件《纸杯娃娃》。

三、表达交流,自主设计。

1、教师出示范例《纸杯娃娃》,讲解制作方法。

2、幼儿自主设计,装饰纸杯娃娃。

(1)提醒幼儿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2)让幼儿自觉把垃圾放入篮子里。

四、幼儿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延伸:《找朋友》游戏引导幼儿帮自己的纸杯娃娃找朋友,在快乐的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七

1、合理使用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游戏

2、大胆想象进行游戏

3、加强各角色间的联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2、师:如果有的顾客买了东西觉得不满意,你会怎么做?

3、引导幼儿说说商店应该怎么玩。

二、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并引导幼儿合理的布置商店。

1、我们的商店开张了,你们想要在商店里扮演什么角色?

2、师:我们的商店需还需要什么呢?我们要怎样来布置我们的商店?

三、幼儿游戏,师参与游戏并指导。

1、师:我想买冰红茶,你们这儿有些什么品种的呀?

2、师:你的冰红茶怎么卖?可以便宜一些吗?

3、师:我昨天在你们这儿买的饼干,是过期的,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可以换吗?

活动以引导幼儿说出具有特色的商店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做的?在幼儿的讨论下,师幼儿共同商定需准备和制作的材料,幼儿自带家中的废旧材料并参与制作,兴趣较高。活动中发现幼儿想象、替带废旧材料的能力还不够,幼儿多是过于逼真的反应游戏材料,还不够大胆创新,创造想象的能力还不够。

在下一次的游戏中会重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给予启发性引导,请家长帮忙在家进行指导,给予知识经验准备。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八

活动一:角色游戏——娃娃家、超市、冷饮店活动目的:1.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能力,逐步的加强游戏的集体性。3.能够为游戏选择替代玩具。活动准备:1.继续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冰淇淋盒子、珍珠奶茶杯子,海绵,各种瓶子,罐子等)2.继续布置冷饮店,添加各种杯子。活动过程:一。以回忆上次的游戏情况引入活动。1.师:上次,你在玩什么游戏?你扮演了谁?2.师;你最爱玩什么?你在冷饮店里扮演谁?冷饮店里有什么?3.师:冷饮店的生意好吗?(不好,人手不够,很多顾客来了,但是制作的冰淇淋不够卖)为什么?引导幼儿分配角色。(冷饮店的老板,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九

1、通过娃娃家的各个区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1、幼儿自选角色,装扮就位;

2、请幼儿开着小火车到“娃娃乐园”作客;

超市——幼儿可扮演超市促销员、收银员,客人可去购物;

糖果加工厂——加工员可用各种材料进行糖果、糕点的加工;

娃娃书屋——幼儿可扮演图书管理员,客人可以去看书;

教师和幼儿一起评出今天的“娃娃之星”。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中的一种,是再现成人现实生活情景的一个窗口。”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家庭生活中的人物角色选择扮演,并模仿家庭中及周围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行为动作和语言,同时在对周围环境各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情感与态度。“娃娃家”游戏是观察幼儿行为的重要窗口之一,可以较好地反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因此,研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1.小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主要是单一地操作和摆弄材料,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如扮演爸爸或妈妈给“娃娃”做饭、照顾“娃娃”等。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转移,因此他们的角色行为也容易转移,同时,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他人,如看到其他幼儿在炒菜则会放下手上在为“娃娃”打扮的工作,也跑过去炒菜。

小班幼儿的“娃娃家”游戏情节会较多,主要是以简单的操作为主,很多情况下不会垂直扩展下去,有的甚至会消失。例如,一些幼儿说自己的“娃娃”生病了,却没有后续行动,转而做其他事,并没有出现带“娃娃”去看病的情节。

2.中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中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能够自己协商分配游戏角色,能了解角色的行为并扮演得更加生动。

中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过程比较细致。例如,扮演妈妈的幼儿知道包饺子时先将需要的各种菜剁成馅儿,装进盘子里,再用棍子将饺子皮擀好,然后开始包饺子,最后将饺子放人锅中。此外,幼儿的创造性行为也有了初步的发展,中班幼儿的游戏情节也变得更加丰富,游戏的活动区域也从家庭延伸至周围环境,如带娃娃去游乐园玩、去小吃店吃东西、去电影院看电影等。

在“娃娃家”游戏中,中班幼儿在语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之间语言交往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并且体现在行为上。例如,“妈妈”说:“你奶粉冲好了吗?宝宝饿了。”“爸爸"回答:“知道了,再等会儿吧。”“妈妈"会继续交流:“我先抱孩子出去散散步,待会儿再回来。”

3.大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一方面,大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游戏,会进行过生日、请客、看病等主题游戏,游戏行为不再只是在某一区域内单一进行,能够扩展到其他区域,如带“娃娃”去超市买东西、带“娃娃”去医院看病等一系列延伸出来的游戏。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的游戏情节也逐渐丰富起来,如带“娃娃”去医院看病时不再局限于只知道给“娃娃”打针,而学会了听心跳、测体温等。另一方面,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合作,能与同伴一起协商完成某一项任务。例如做饭时,幼儿能协商分配任务,一个负责洗菜,一个负责煮菜;吃饭时,一个抱“娃娃”,一个喂“娃娃”。

1.“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破坏公物”的行为在一些幼儿园的“娃娃家”,虽然配有各种形象逼真的小家具等,但是,真正可供幼儿拿在手里玩的玩具或游戏材料却从种类到数量都很少,尤其缺乏可供幼儿用作象征物的非结构性材料。因此在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中,一些幼儿会将“娃娃家”中的现有材料“毁坏”来达到自己想要效果,从而使游戏继续进行。幼儿的这种行为经常遭到误解,被认为是“破坏公物”的行为。

[案例]“娃娃家”里,雨萱翻炒着锅里的塑料玩具,因为塑料玩具太大,导致炒好的“菜”根本装不进碗里。她小脑袋灵机一动,小心翼翼地看看四周,确认没人发现后,就把长长的菜放在地上,用脚使劲地踩碎,以便能够将菜装进碗里。踩得差不多的时候,她将踩好的碎片重新放到锅里翻炒,然后倒进碗里。教师没有发现雨萱的“破坏行为”,她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满足和快乐。

如果教师看到幼儿的这种行为,一般会把这种行为归结为“不爱护公物”并加以纠正。但是,幼儿这么做的原因在于教师所提供的游戏材料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完全逼真的成品玩具并不能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充分支持。所以,幼儿只能通过“破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冲突行为

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除了受其年龄特点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幼儿的游戏需求和情感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案例】今天“娃娃家”请客,会有许多小客人来做客。于是大家都忙了起来。忽然“砰"的一声,只见煮好的“菜”撒得满地都是,大家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看见莉莉将煮好的“菜”都撒在地上,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娃娃家”变得杂乱不堪,幼儿也开始不满莉莉的行为,甚至有些幼儿让莉莉离开“娃娃家”。这时教师来到莉莉身边,摸了摸她的头问道:“怎么了,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能不能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莉莉低着头委屈地说道:“‘爸爸’‘妈妈’不炒我洗干净的‘菜’。”教师听后恍然大悟。

莉莉在游戏中因为自己被同伴忽视而不愉快,因此采用扔东西的方式解决:一方面是通过扔东西来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另一方面则是想引起同伴与教师的关注。由于小班幼儿情绪发展还不稳定,他们不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较弱,无法和同伴自主协商,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和矛盾,必须在成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矛盾与冲突。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进程,了解幼儿的游戏意愿。在观察过程中,幼儿间产生冲突时,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前提下,教师可巧妙运用角色扮演,平行介入游戏,帮助幼儿解决矛盾与冲突。

3.“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不知所措”行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幼儿的行为表现。这就说明“有些幼儿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有些幼儿知道游戏角色的职责,有些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所扮演的角色,而当幼儿不理解角色时,其游戏则‘停顿了’”。

[案例】小宇和小彤今天在“娃娃家”扮演的分别是爸爸和妈妈,小宇在戴上了“爸爸”的牌子后说道:“我今天是‘爸爸’,我要烧好多好吃的菜。”说完便搬出了一堆材料,开始着手烧起菜来。小彤是“妈妈”,但是觉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做什么,看到“爸爸”在烧菜了,就站在门边和路过的幼儿打招呼,而不顾小床上凌乱的衣服。这时教师看见小彤不知所措的样子,就建议她去将床上的衣服洗洗、晒晒,于是小彤听从教师的建议,将衣服拿出来,挂在衣架上晒。在“娃娃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一些幼儿只停留在摆弄材料的层面,而不知道如何使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幼儿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解单一,没有真正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时、适当、有重点地指导,帮助幼儿树立对角色及角色行为的正确认识。

4.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遵守规则的行为

幼儿的游戏是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游戏的社会性主要体现之一是游戏中的行动规则,“游戏虽然没有从外部输入规则,但是游戏有内蕴的规则”。“娃娃家”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关系,并且模仿着人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和行为准则。

[案例]在玩“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的浩浩刚刚下班回来,扮演孩子的毛毛看到“爸爸”回来了,就说:“爸爸辛苦了,您坐在沙发上休息吧,我们来做饭。”

[案例]扮演妈妈的琪琪抱着“娃娃”,嘴里说着“孩子生病了”,然后找来体温计帮“娃娃”量了体温,对“娃娃”说:“你发烧了,妈妈知道你难受,马上带你去医院看病。"说完抱着“娃娃”去了“医院”。

从上述的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逐渐理解游戏中角色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努力用社会认可的方式行动,这即是游戏中潜藏的“规则”。在上述游戏中,幼儿遵守规则是愉快的、乐意接受的,并且从中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规则,也能够理解他人的角色行为和规则。这有效地对幼儿的社会性进行了锻炼。

5.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解决问题

幼儿应成为活动的主动探索者,在探索中发现快乐。“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园中各年龄段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应让幼儿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组成部分。

【案例】晨晨在游戏中想用被子把“娃娃”包起来。但是晨晨发现把被子横着包“娃娃”不够长,“娃娃”的脚会露在外面。于是,晨晨又把被子竖着包裹“娃娃”,发现被子不够宽。晨晨甚是苦恼,尝试着各种方法。时间慢慢过去了,晨晨终于发现了如何将“娃娃”包起来的办法:将“娃娃”放在被子的对角线位置就能成功地将“娃娃”包好。晨晨包好了“娃娃”,心情非常愉快。

案例中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深刻地体会到了游戏的魅力。如果晨晨不是通过自己探索,而是由教师来告诉她怎么做,那么她可能就体会不到解决问题后的愉快心情。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退缩,锻炼意志,获得满足,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6.“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化”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时,必须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来观察和体验世界,逐渐学会理解他人。

[案例]在“娃娃家”游戏中,小艾和彬彬分别扮演妈妈和爸爸,两个人正在为“娃娃"准备晚饭,但是两个人的意见有了分歧。“妈妈”小艾提议包饺子吃,“爸爸”彬彬不同意,提议煮面条。在一番争论后,彬彬妥协了,同意小艾吃饺子的建议。案例中,一方面幼儿清楚自己不是妈妈和爸爸,但必须站在游戏中“妈妈”和“爸爸”的角色立场上思考问题、计划行动,这样游戏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在游戏中,由于幼儿的意见不一致,幼儿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和看待问题,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相互协调合作。这有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

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在“娃娃家”游戏中使幼儿的行为获得发展并且收获游戏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幼儿在“娃娃家”的行为及提供适合的指导策略。

1.巧妙地运用角色适时介入

小班幼儿角色意识还不清晰,对角色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游戏中经常容易遗忘角色和转换角色。教师此时应以游戏角色介入,利用自己扮演的角色向幼儿示范游戏规则,在幼儿不知如何继续游戏时加以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气氛下接受教师的指导。这种方式既不会干扰幼儿游戏,又能以轻松愉快、潜移默化的指导方式促进幼儿游戏。

2.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经验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尤其受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影响了小班幼儿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因此,特别需要教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视野。”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虽然是以模仿为主,同时也需要借助相关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是幼儿游戏的直接基础,因此让幼儿再现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积累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娃娃家”游戏的前提,也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

3.根据幼儿需要,帮助其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幼儿往往会在游戏中生成新的游戏,若没有教师的指导,这种需求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应帮助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如在“娃娃家”中,“妈妈”下班了,但是还不想回家,在走廊中走来走去,若有所思地说:“我要去买东西。”如教师关注到幼儿的这种需求,则“小商店”的游戏主题将应运而生,游戏便得到了拓展与延伸。

4.在“娃娃家”投放恰当的材料和玩具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玩具的需求不同。例如,小班“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应是幼儿熟悉的,并且体积较大,色彩鲜明,重量较轻;中班则应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积累,适当添加一些拓展材料以促进幼儿角色扮演的发展。

5.为幼儿适时提供一些与情节有关的玩具、物品

“适时增添材料。小班初期,幼儿的游戏开展多依赖于操作材料,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随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随时增添”。例如,当幼儿要给发烧的“娃娃”测体温时,教师可以适时投放有关体温测量的材料。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水平不同,“小班中期,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游戏主题内容的逐渐丰富、游戏情节的不断完善,教师除了要提供一些成形的玩具外,还可提供一些与情节有关的物品”,如在“娃娃家”投放太阳帽、雨伞时,幼儿知道有太阳应戴着太阳帽出门、下雨时打着雨伞出门。

“娃娃家”游戏是观察幼儿行为的最佳窗口,可以较好地反映和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娃娃家”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与教师来说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游戏方式,而是一种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获得各方面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教师则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十一

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会带娃娃去看病,在家中还会开生日会等。爸爸还会穿上工作服煞有其事的去上班。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挣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如在小舞台游戏中,孩子们会分配好主持人、小演员这些角色,主持人维护好舞台的次序,为演员报节目,同时随着游戏情节的扩展还相继出现了一些设计演出票、宣传广告等金点子。但在游戏中也逐渐出现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较薄弱,游戏的独立性还不够。(一)预估游戏主题内容:娃娃家、小饭店、医院、小舞台、理发店、小工地、医院。(二)环境材料介绍除了为孩子提供了工作服、货品外我们将认知活动的内容隐含在所提供的游戏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得多方面经验。如在小超市中我们在货架上标上了一定数量的图形,让幼儿练习物数一致的摆放货物。在建筑工地游戏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拼插积木还收集了半成品和废旧物品,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境下选择游戏材料,使他们进行创造性构建。在理发店游戏中为孩子提供了发型图片、美发装饰物、各种烫发罩、洗头笼头等设施使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让幼儿在游戏中选择各种小道具表现不同装扮的自我,而一些操作材料也为小摄影师提供了绘画的练习机会。我们的娃娃家游戏的开展就与开展的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有机的进行了融合。如,孩子们在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中开展各种不同的游戏内容。展现家的功能设施。并结合区角游戏内容提供了筷子喂食、小乐器等操作材料。在医院游戏中有各种听诊器、盐水袋、药等材料,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医院环境中,通过逼真的医院设施满足幼儿做小医生的渴望。餐厅里的食物有逼真的包子、饺子等,还提供了半成品可自由搭配的“菜”还有一些废旧操作材料,厨师可按客人的口味做各种不同口味的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活动需求、创造需求等得到了满足,能力得到了发展。甜品屋中孩子们可随意选择材料制作冰激凌、饮料等。小舞台是培养幼儿表达表现能力一方平台,幼儿通过面具、小乐器、小布偶的选用采用各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快乐。1、培养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重点观察“照相馆”游戏主题,让幼儿积极参与并从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2、鼓励幼儿以物代物或一物多用地进行游戏,由此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照相馆游戏中“摄影师”能否独立大胆游戏,并克服游戏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困难。实录:角色游戏开始了,罗慧琳戴上了摄影师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机招呼着跟前来回走过的小伙伴“快来拍照呀!我们的挂历照可好看了。”在她的鼓动下果然有客人走了进来。“我想拍这样的照片,”朱雨欣指着桌上的台历照说。罗慧琳马上热情相迎,并把小猪道具递给了朱雨欣。“好的,来笑一下,我给你拍。”喀嚓一声快门按了下来。此时一旁的张思远说:“我也拍一张,但我要和挂历上的一模一样穿上皇帝衣服拍。罗慧琳一时为难起来,说:这个衣服没有,我给你戴个面具吧,也很好看的。”张思远说“还有其他衣服吗?”当得知没有时只好摇头走开了。罗慧琳又接待了几个客人后生意显得冷清了一些。她开始拿出了纸和笔画起了照片,画完后将照片装入了相片袋继续开始向照相馆外张望、招呼着。但生意似乎仍不理想。从照相馆游戏中可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摄影师能向客人作介绍且会用语言招呼客人。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随便离开岗位的现象少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从游戏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现有的游戏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了。而材料投放是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的;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在照相馆中的小道具显然是平乏的。此时的我认为有必要介入幼儿的游戏。于是我以角色的身份走入了照相馆。“摄影师,我今天带了自己做的新衣服想请你帮我拍些照片,你说好看吗?”罗慧琳见了忙说:“这衣服能穿吗?”(她见我拿来的是用包装纸折剪出来衣服,露出了一脸的好奇。)“当然行了,”边说我边将衣服披在了肩上。于是,罗慧琳帮我拍了起来。正拍着我突然叫了起来:“哎呀,我有急事得走了,这衣服先放在这,照片你帮我送到家里去好吗?”经我如此一说,她马上表示了同意。当我离开后观察到,罗慧琳又将此衣服给其他孩子穿上拍了照,孩子们相当喜欢,并表示可以到材料库取一些材料自己做。罗慧琳后来还主动挨家挨户开始了“送照片”活动,并不忘做了拍照宣传呢。此后,在照相馆出现了“服装区”并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对制作自己的“时装”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连一些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也争相回家收集各种包装袋带回幼儿园。我觉察到了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后在材料库中我有意识增添了类似的材料。同时“时装店”的游戏主题也开始萌芽了。在这一游戏案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老师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角色。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每项兴趣与需要,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材料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游戏中当观察到照相馆生意冷清了一段时间后,我以游戏者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和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我及时提供、调整了游戏材料,且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指导幼儿进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让幼儿能够自主的活动。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十二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在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能通过与材料和同伴互动,自然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个别幼儿还能发挥想象来进行游戏。但是,幼儿在游戏中普遍缺乏角色意识,游戏兴趣和注意力不太稳定,有时还会出现争抢的行为。部分幼儿的生活经验限制了自己的游戏行为。因此,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材料与环境准备

1、游戏主题:医院材料投放:听诊器、盐水瓶、药瓶、×光片等。

2.游戏主题:理发店材料投放:化妆品、梳子、夹子、发型图等。

3.游戏主题:面包房材料投放:各式面包玩具,蛋糕盒、水果图片,橡皮泥、模具等。

4游戏主题:娃娃家材料投放:餐具、装扮物、娃娃,微波炉、洗衣机(自制)等。

5.游戏主题:动物园材料投放:积木、各类动物玩具,食物等。

6.游戏主题:小舞台材料投放:各种头饰、演出服装,话筒、伴奏小乐器等。

7.游戏主题:小汽车材料投放:方向盘、油门刹车标记、加油器、小工具等。

(三)近阶段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激发初步的与同伴交往的意识。

2.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幼儿大胆反映生活经验。

3游戏后,幼儿能自己把玩具摆放整齐。

(四)教师观察要点

1.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意识,是否愿意模仿相关的行为?

2游戏中幼儿与投放材料之间的互动是否适宜,材料的调整与补充?

3幼儿游戏情节是否有所发展?

(一)游戏中,部分幼儿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摆弄玩具,他们会将生活中的事物在游戏中反映出来。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娃娃家游戏内容始终没有新的发展,而点心师对卖饼干的兴趣也在逐渐消退。在游戏中我还发现有些幼儿提出了给娃娃过生日的想法,但显然目前娃娃家所提供的材料限制了他们的游戏行为。

教师调整:为幼儿提供可以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向家长求助收集废旧蛋糕盒,并在上面贴上水果标记;制作水果图片,以便幼儿能够一一对应将水果图片插入标记中。

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果然吸引了点心师的注意,他们很专注地开始制作水果蛋糕。娃娃家的妈妈、动物园的饲养员纷纷来到面包房对售货员说:“今天娃娃过生日了,我要买一个蛋糕。…今天小白兔过生日了,我想送个蛋糕给它。”面包房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在娃娃家、动物园里,幼儿们围在一起开始唱起生日歌、切蛋糕,玩得很开心。

分析与反思:教师调整材料的依据来自于幼儿的需要。材料投放之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了表现的机会,丰富的游戏行为便随之产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蕴含的游戏目标——兴趣激发、专注力培养等得到了体现,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也增强了。可见,能满足幼儿游戏意愿的材料能诱发幼儿积极的游戏和交往行为。

(二)在一次游戏后的交流活动中,我和幼儿讨论起了“冬天怎样保暖”这个话题。在我的鼓动下,第二天便有些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冬天用的防护用品,如面霜等。于是,我将这些材料放进了娃娃家。可观察下来,幼儿在游戏时并没有使用这些材料,个别幼儿能想到出门时要帮娃娃穿好衣服,但都没想到帮娃娃涂面霜。显然,娃娃家过于繁多的材料,以及幼儿对涂面霜经验的缺乏影响了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调整:教师有目的地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回忆冬天妈妈带孩子出门时的情景,重点演示“涂面霜”的细节。在随后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大多都没有忘记“给娃娃涂面霜”这个细节。

分析与反思: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难免出现忽视游戏材料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做游戏时可通过谈话交流、情景演示的方式,揭示材料与游戏行为之间的关系,甚至将个别幼儿的经验扩展到所有幼儿身上,以此让幼儿的游戏行为变得有意义,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静安区余姚路幼儿园潘炜)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十三

今天是我第一次向孩子们介绍“点点格子营”游戏。不知道孩子们对这个游戏的反映如何,也不知道这样的游戏是否适合我们中班的孩子来玩,抱着许多的疑问,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在孩子们的期待中又一次拉开了帷幕。“今天,‘快乐大本营’又要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了,因为呀今天我们的‘点点格子营’也要开营了。

我把事先做好的一个由彩色盒子拼搭成的格子柜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看,这是什么?猜猜看这些格子有什么用呢?”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大胆猜测起来。

“这是魔术盒!”

“这是放东西用的!”

“这是收银台。”

“好漂亮哦!”

很明显,孩子们的好奇心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我神秘地笑了笑,说道:“这是我们格子营的格子柜台。这些格子真的是用来放东西的呢。每个格子里我们放一件物品卖。‘点点格子营’里,我们请一位店长、一位巧手师和一位服务人员,巧手师负责用各种废旧材料做出许多美丽、有趣的物品放在格子柜台里出售。除了巧手师做的物品可以放在格子柜台里出售外,客人也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拿来寄放在格子柜台里出售。”说到这,为了扩充孩子们的游戏经验,我又引导他们说说自己会把什么东西拿来寄卖。“如果你是‘快乐大本营’的一员,你会把什么东西拿来寄卖呢?”

问题抛出后,孩子们似乎没有明白过来,于是我便举了个例子。“今天呀我是‘点点生活营’的妈妈,家里厨房里的东西太多、太乱了,我想把我一个不用了的锅子拿到‘点点格子营’里寄卖,你们说这样可以吗?”孩子们点点头,相信他们应该有所了解了。

“可是这么多东西都放在里面卖,会不会搞不清楚是谁寄放在里面的呢?其他客人来买的话也不知道多少钱,怎么办呢?”

积极的小雨举手说道:“一位客人把东西寄放在柜台里后,如果再有客人来寄,可以请他等一等再来寄。”“可是这样的话,你们觉得格子营的生意会不会好?”看孩子们没有想到记录这一方法,我便直接向孩子们提出了我的建议:“我们可以请店长负责记录寄卖人、寄卖物品、出售价,记录好后让服务人员把记录卡贴在相应格子上,这样就很清楚了,等这样物品卖掉后,就付给当初寄卖的客人相应的钱。不过寄卖物品也不是免费的,客人要付1元的租金给格子营。”

一番讨论后,游戏开始了。我领了钱来到格子营,买走了一个小挂饰。在一旁观察了一番,发现格子营里来买东西的客人倒是很多,可是却没有人去寄卖物品。于是我就把刚买走的小挂饰又寄放在格子营里出售。“你好,我想把这个小挂饰放在这里寄卖,你帮我把它5元钱卖了吧!”我和店长祁琪达成协议后,便引导她做好记录。可是没过一会儿,我寄售的小挂饰就被其客人老师再三还价下1元钱买走了。

今天的游戏,孩子们都玩的很开心,很明显地感觉到几个新开设的游戏吸引的顾客特别多,而以前的一些游戏生意就不是很好。给我两点启示:1.角色游戏主题内容需要我们师不断出新、出奇,这样孩子们会更容易地爱上游戏,也会在不同的游戏里获得更多的发展。2.对于原有孩子们经常玩的一些游戏,老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新的游戏情境,或提供更加丰富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旧中找新,在新中找乐。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十四

活动目标:

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守岗位;

二、幼儿游戏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娃娃家,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家的妈妈一起将娃娃家整理干净;

普遍指导各个服务场所能应用礼貌用语;

教师观察: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先搬好椅子和桌子,再去拿玩具;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遇到的小问题;

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监守好自己的岗位,不在教室中间奔跑;

4、观察幼儿游戏的声音是否比较安静;

三、教师评价

1、让个别幼儿介绍今天自己的新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予以表扬;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十五

一。内容:娃娃家,小菜场,玩具店,美容店等。

二。目标:

1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三。准备

增添垃圾桶,热水器等物品。

四。指导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

2幼儿自主开展

观察与指导重点:

(1)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3)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游戏后谈话

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反思篇十六

以下是我在活动后的几点反思:在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投入到活动中,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各个主题都比较熟悉。相较于上周的活动,有了明显的进步,如在上周活动中有发现幼儿都跑到菜市场和照相馆这两个主题上,导致医院和理发店无人问津,在这一周的活动中,我有侧重的引导了幼儿对这两个主题进行整改和宣传,因此在这周中开放的几个主题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在游戏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1、有的孩子对角色职责不够明确,如玩理发店的小朋友本来是扮演理发师的,一会就又跑到菜市场买东西了;2、游戏中主题间的交流还是不够好;3、幼儿对钱的概念还需要加强,如我扮演客[]人问香蕉一斤多少钱,刚开始售货员会说5块钱,可是如果你跟他说太贵了,他就会说那算你6块钱;4、玩照相馆这一主题的孩子对玩法还是不够明确。

在上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有发现,就是几个摄影师怀着好奇的心理自己把玩着照相机,一个劲的东拍西照,完全没有理会是不是有客人来照相了。我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后,虽然以店长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经过引导,孩子们都基本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活动,但是效果还是有待提高。

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自我反思,能够让我自身得到提升。这些将会是我宝贵的经验财富,我将在下次的角色游戏中改正今天的不足之处。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高考名言警句分类摘抄 高考常用的名言警句(汇总11篇)

    珍惜水资源,生活从这一滴开始。以下是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宣传语,它们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高考名言警句分类摘抄篇一1.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在于最后一

    伞中班语言教育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伞儿歌(优秀8篇)

    编写初一教案应结合课内外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份好的一年级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值得

    最新励志搞笑名言短句 搞笑励志人生格言(模板8篇)

    典礼是一种传统习俗,它通过特定的仪式和礼仪来彰显其独特性。在典礼中,我们需要注重场合的庄重和仪式的规范,以确保整个事件的成功和有序进行。欢迎大家阅读下面这些典礼

    2023年幼儿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吹泡泡(汇总10篇)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些教案中还涉及到学生评价和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幼儿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吹泡泡篇一活动目标:

    最新消防日国旗下讲话 消防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稿(优秀12篇)

    有一个清晰的提纲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在制定提纲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或者大纲的形式将思路和关键词整理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你可以从这些

    2023年回声说课设计及反思 回声教学设计(汇总8篇)

    回声说课设计及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字。解回声形成的原因。(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教学

    最新大学大一生活的总结(汇总14篇)

    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将学习过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整理和理解。下面是一些关于军训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大学大一生活的总结篇一四年,合肥

    2023年四上音乐教学计划人音版(汇总8篇)

    职业规划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实现职业目标。读书计划范文6:《探索未知的奇幻世界》带领读者迈出舒适区,挖掘更广阔的人生。四上音乐教

    没有病痛的句子(大全8篇)

    通过征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征文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篇幅,要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充分展开。下面是一些优秀征文范文,供大家参考。没有病痛的句子篇一

    2023年致我逝去的青春散文(通用16篇)

    通过编辑,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编辑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作者进行有效的合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编辑的典范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致我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