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反思(汇总7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碧墨2023年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反思(汇总7篇)

鉴于当前形势,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个人简历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一

1.三语,语速不能过快,导语的目的是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我再说导语时就有些快,不能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过度语,是引领学生很好地从这一环节过渡到下一环节,这个没有出现大的'偏差;做大的失误就是结语,竟然忘记了,为什么会忘呢?紧张,因为结语是背出来的,已紧张很容易忘。结语,它是对文章内容、情感、写作特色很好地总结,通过老师对文章的把握把他总结出来,而不应该是背出来,背,很容易忘。也给人一生硬的感觉。

2.教学设计要科学,有条理。前边大家可能看到了,我的教学设计大致是感知内容、理解感情、练习背诵、写作特色的把握----白描手法的运用。显然,练习背诵放在第三个环节很不合适,要么把它放在第一个环节,要么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根据我这堂课可以把它放在最后,因为背诵是常规教学,可以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把握。

3.对文中重难点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刻;其次,对于白描手法的处理有些脱离文本,轻轻点水。白描手法的定义给学生讲得过于概括、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课后第二题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白描。讲完定义后老师应该结合文本将一下白描在本文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小练笔缓解由于时间紧,只让学生写了,而没有展示,这是一个遗憾,这是一种反馈没能够实现。

4.读书要有目的,目标要明确。这是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读书有些盲目,其实,老师让学生做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目的性,这样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5.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学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6.这节课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有些缺点就可以弥补。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画面,音乐,可以让学生进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多媒体的运用也让条理更清晰。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领导及我们全体语文组的老师,使我在教学上有了更多地认识,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谢谢大家!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湖心亭看雪》,作者是谁?

生:张岱。

师:看注释作者什么时期的人?

生:明末清初。

师:活了多少岁?(82?83?84?)

生1:82

生2:83

师:到底是82还是83?

生:(齐答)82

师:他生活在明清两代的人,“跨时代”——他在明朝活了多少年?(上面有资料呀!)

师:作者在明王朝生活了多少年?

生:47年。

师:清朝活了多少年?

生:35年。

生:不一样。

师:对明王朝是怎样的?

生:怀念。

师:对清王朝又是怎样的呢?

生:看不惯。(老师引导)

师:所以他在深山中写的书都命名均有“梦”字。请同学们看书,这两本书分别叫什么?

生:《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师:回首47年生活人生如梦,往事如一梦,一场空!

师:今天《湖心亭看雪》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文章。同学们数有多少行文字?

生:10行。

师:严格说才九行文字,不到两百字,却有极高的作品艺术价值,是《陶庵梦忆》的代表作。

生:(窃笑)

师:不信,请看课文。

师:作者看雪的地点在哪?

生:西湖

师:西湖在哪?

生:(没反应).

师:不知道?那我提示一下,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上有描写西湖的诗句是?

师生共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里的最后两句是?

师生共读:“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看”。

师:对,西湖不是个小地方,是个美丽的地方,那他去看什么呢?

生:“雪”。

师:那“雪”有什么特点?有诗句……李白“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为例。

师生共答:“白、冷、纯洁”。

师:我们学习过周敦颐的《爱莲说》;那陶渊明爱什么?周敦颐又爱什么?

师:陶渊明喜欢菊,周敦颐爱莲,爱菊、爱莲都有弦外之音。他“看雪”也有弦外之音,有深层之处。更深层在文章中。先请同学们大声自读一遍。

生:全班齐读课文。

师:(学生读完之后)老师没有叫你们齐读,但你们读得很整齐。学习语文,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

师:看得出读过且非常熟。

师:告诉老师张岱是什么时间去看雪?

生:崇祯五年十二月。

师:崇祯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生:是明朝的朱由检。

师:为什么写崇祯呢?

生:体现出对明朝的怀念,因为崇祯是明朝的亡国之帝。

师:对,是流露出一个“怀念”之情。

师:这个时间具体吗?

生:不具体。

师:“十二月”,很笼统,有具体的吗?有哪个更具体?

生:“大雪三日,三更时”。

师:三,指的是多,但还不具体。

师;再详细一点?

生:是日更定。

师:是,这;更,晚上八点(见注释)。连起来,那就是?

生:“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纷飞三日,是日更定”(学生用原文回答)。

生:(大笑)

师:朦朦胧胧又是触及到谁的神经了(小声地),好好听课。

师: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快,快点。

生:全桡一小船,拥毳衣炉火“。

师:冷,却要去看雪,结伴来吗?

生:“独”,说明只有一个人。

生:不懂。

师:真的难懂,因为这是作者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白天不见人,晚上更看不到人。不见人,也不想看见。有同学说对人不感兴趣。对人有看法,认为不爱看雪,雪纯洁无瑕,不爱看,在他眼里,人是低俗庸俗的(上文讲了“白丁”),回避这些人。

师:晚上看雪未必有白天效果好。可见他不在乎看,而在乎雪。正因如此,此人内心孤独,与众不同。认定自己行为就好,孤高自赏(不是同学们说的自恋),有冰雪的操守。这就是深沉之处。我们年龄段真看不懂。

(板书:张岱思想情怀:孤高自赏,超凡脱俗,抱有冰雪的操守。)

师:看雪总印象是什么?

生:“上下一白。”

师:“雾凇沆砀”是什么意思?“上下一白”的“上”指哪里?还有“云”,“水”,各是指什么意思怎样的情景?(学生配合回答)

师:有哪些亮点描述?

(生配合“湖影”,湖心亭)

师:长堤只是一个痕迹,“一点”,“一介”,“两个粒”,这几个词说明作者对景只写印象而不细写,这是白描。第一次遇到。“白色”的“白”,描写的“描”。

师:我来翻译这一句:湖心亭一点(轮廓)……而已,湖上,惟一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越变越大还是越变越小?为什么?此时真是越来越小,微不足道,人生如沧海一粟,心情拔凉拔凉的。

师:到亭上,又发现了什么?

生:读最后一段。

生:(齐答)两人,金陵人。带着毡子、酒。看雪。

师:看到的人和他一样:看雪。惊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师:“此人”何许人?

生:读(黑板板书)。

师:知音难愈,遇到了知音,喝了酒,三大杯吗?很多杯吗?

高兴吗?

生:(齐答)不高兴。

师:哪个字?

生:(齐答)强。

师:给对方面子,这是知音吗?尽兴应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没问姓氏。这才想起来问姓氏。

师:怎样回答?

生:(齐答)“是金陵人客此”

师:(答非所问),醉了吗?在次地客居,没有常住户口。(生笑)

外地人到此暂时居住。(用现代语汇)

师:潜台词:不常驻,告诉你又怎么作用,没有手机,没有qq,明天各奔东西,在他们眼里,什么值得告诉别人?——金陵(这跟明王朝有关)朱元璋称帝的地方后迁都北京,金陵后来成了明王朝的故都。——怀念明王朝。

师:遇到知音了,但却是客居者,谁发话了?

生:(齐答)“莫说相公痴……”

师:舟子对谁说?

生:自己。(文中“喃喃自语”)

师:张岱听到了吗,理他了吗?

生:……

师:舟子自语,舟子也不傻,用了一个比较级,这时作者听到这句话,他真的是傻瓜吗?

生:不!

师:可是舟子只看表面,没有看本质,正如唐伯虎说过“别人笑我太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师:比较思考:如果张岱站出来说:“你说我傻吗,你才傻。我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人”。他肯定不会说。

生:(全笑)。

师:继续想笑:三个排比结尾,好不好?把舟子驳个哑口无言。这样的结尾好吗?(讨论)

生:(全笑)。

生:不可以。

师:这一点明白,其实不是不可以,但如果这样写了就少了很多意味。用舟子的话表明:“作者孤独,不被理解”,但他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绕了个圈让别人去理解,另一方面表明我张岱超凡脱俗,孤高自赏,用舟子的话来结尾是为了反衬张岱,回味无穷的感受,张岱不说,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齐答)孤高自赏,超凡脱俗,抱有冰雪的操守的人

生:好极了!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课后再加深体会。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国培班学员蒋军辉(防城港市一中)记录整理]

(二)学员发言

陈俭(梧州市四中):“文”“言”并举、文化提升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节很有个性,极为精彩的好课。王老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也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首先,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王老师对重难点的把握很准确,也很到位。她抓住了山水游记情景交融的特点,以一个“情”字作为突破口,抓住“雪”这一物象的特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逐渐理解了“雪中人”“雪中事”“雪中情”,敏锐而又巧妙地抓住了文本的价值内核。

其次,王老师很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这样一种学以致用的勾连与适度发散,既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更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学法暗示:新旧知识是要融会贯通的。

再次,我很钦佩王老师极高的综合素质。比如她对文本解读的深刻领悟,以情切入,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匠心设计,还有入情入境的“说功”,这些刚才学员们都已经谈到。但我还要补充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激情投入与态势语言的.运用,比如在讲解“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时,对“痕”“点”“芥”“粒”的讲解都配合着相应而又适切的动作,既让学生加深理解,又感染并打动着学生。

另外,我还想借这个机会和王老师以及在座的老师们探讨文言文教学的一些策略。在说课中,王老师把教学预设的过程与方法定位于“在串讲中落实字词句的意思”,我们也看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王老师确实始终以串讲为主,但是,“落实字词句”这一目标并没有凸显。我认为串讲固然有其优势,特别是像王老师这样能说而又说得好的老师,但整节课给我的整体感受是见“文”不见“言”,我感受到的更多是“文章”甚至“文化”,而少见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应该是语文课堂的基点,发展学生的语言是语文课的根,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则是发展学生语言的最重要手段,但这节课,我相信学生确实收获了知识,但似乎不见能力的提升。这又让我想起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课堂,在那样的课堂上,老师们只是忙着落实通假字、一词多义、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翻译,翻译完了,给文章贴上主旨的标签,课堂的学习也结束了。这样的课堂,显然是见“言”而不见“文”——漠视文本的核心价值与灵魂,而把她肢解为毫无生命力的词句解析。

反观这两种课堂,各有其弊端,如何在两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我一直思考并努力突破的难点。今天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将我的尝试跟大家做个简单的交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修正。

我对自己文言文的课堂定位为“文”“言”并举,知能同构。具体的操作是以读为手段达成各项目标:初读,扫清障碍,读准读顺;再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研读,落实词句,探究主旨;美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情。在有目的分层次的读的过程中,以读代讲,以读明义,以读悟理,力求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既落实“言”,又凸显“文”,既有知识的建构,又有能力的提升。

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钟珏(来宾市七中):创建个性化的课堂

听了王丽波老师上的《湖心亭看雪》之后,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学会坚守自己的东西。如今语文改革之风“肆虐”课堂,我们难免会“随风而行”,容易失去方向。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沐浴改革之风的同时,自己要明白自己要革新的是什么,坚守的是什么,而不能一味地去颠覆自己原有的所以东西。

王丽波老师的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串讲法。虽没有什么新颖的形式,但教师扎实而深厚的基础知识、精彩的教学语言。向我们展现一节有个性化的课堂。其实,课堂教学正是教师个性化的彰显,如果你有于丹的深厚博学,你不妨上一节评书式的课。如果你有汪涵的机智幽默,你不妨上一节娱乐式的课。只要学生喜闻乐听,就达到目的了。教育需要我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教师是不错的,但我们难以做到,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对一个完美教师的追求,做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创建一个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周春玉:《湖心亭看雪》的提升空间

王丽波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价值的课,在我们每个学员的心中激起了涟漪。

要找到这堂课的提升空间,首先还是要回到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问题,我认为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作者张岱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强烈反差。而产生的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这种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不是简单的个人经济、社会地位的变迁所造成的,而是一种精神家园的失落。这种难言之隐所产生的情感通过第三世界——“雪”来表现出来。

其次,我觉得课堂设计时可以以“痴”为抓手,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架设桥梁。“痴的表现——痴的原因”。学生阅读文本找出表现,教师以李煜的词“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等为学生铺垫台阶,让学生了解张岱内心的情怀。核心问题解决了,其他辅助问题“为什么晚上看雪,不想见人?”“为什么景物如此清绝?”“为什么于客居于此的金陵人能成为知己?”也就迎刃而解了。对文本的挖掘就不再搁浅了。

“教学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正因为遗憾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在语文教学路上不断求索。

[知识拓展]

湖心亭看雪

朝代:明代

作者:张岱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挐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三

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读,没有学生的说,更没有学生的思学生终于没有学会读书,只是死记硬背一些东西,算为所得宋朝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他们讲的都是读书要提出问题叶圣陶先生说:“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善于读书的人”,但是可惜,他们没有提出问题的机会,甚至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竖起耳朵听甚是可悲!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四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字词解释和文义疏通让学生在预习中对照课后注解完成,有疑难小组交流解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五

片断1:

山水深处里走出的孩子,素素朴朴,清清爽爽,他们很认真地坐着,只等冬天的阳光陪他们一起绚烂。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你们都读过了吗?”文章是八年级上册的,他们是七年级,初一新生。

“读过了!孩”子们抢着说,我能读出他们的期待。

“很好,读文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不懂的或比较模糊的字词?”

一学生问了“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他们不知道。原来,他们读的文章是老师自行打印的,没有任何注解,不知道“崇祯”也就很自然了。

“太好了,你们没有注解文字,这样,我们就要靠自己的阅读储备和阅读感悟去学习这篇文章了。”我心里开始一紧,随即就是暗喜,学习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叶老曾经强调读书要“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要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感知、领悟、体味语言文字的内涵。这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素读!

“老师,‘雾凇沆砀’什么意思?”一个男生问。确实,这四个字不好写,也不好懂。

“同学们先写写这四个字,注意偏旁,写正确。”

孩子们写得很认真,一笔一划的,有的还默默读着。

“谁来说说‘雾凇沆砀’的意思,想想那个雪天……”我不解释,只是提示着,我的眼前仿佛已是一片白茫茫,雾凇美丽皎洁,晶莹闪烁,似烟似雾,与天云相接,世界瞬时冰寒剔透。

“老师,应该是雾气中的植物沾上了雪花,雾气迷蒙的样子。”这孩子,该是去过东北,“雾凇奇观绝天下,吉林冬景冠中华”,能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真好。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雾凇沆砀,形容冰花一片弥漫。

“老师,‘拏一小舟’的‘拏’什么意思?””一个女孩轻轻地问我,眼睛清亮的。

“哦,我觉得你自己可以猜出来的。想想看,这个字的后面连接的是‘一小舟’,‘小舟’是指?”

“小船!”

“那‘小船’前应该是个什么词呢?你自己猜猜看?“我继续鼓励她,我觉得她能想出来。

“撑着小船!”女孩的眼睛更亮了,清泉般地汩汩出鲜活的答案。

“你看,多好,动动脑筋,这不就想明白了,撑船,划船,这个‘拏’字下面是手字,就是个动词。”

我特别喜欢这组对话,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能做的,老师就一定要给以信任和引导,没有什么自己荡起小舟划出圈圈涟漪更优雅的事了。教师要“解惑”,更要“设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充实感会让我们发现深层次的快乐。试一试,你能行!学会学习,不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到你的教学细节中去。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写文章是没有这些顿号句号的,教材编者该是读懂了张岱此句之美的。若是加上顿号,变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湖心亭看雪》也就少了几分神韵。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天地苍茫,万千气象。虚字不虚,张岱叠用三个“与”字,似觉天、云、山、水一齐活动起来,较之单纯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多了一点意趣。若是用顿号隔开,遥远又突兀,相看生硬,“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雪夜天地相融水天相接的磅礴浩渺就多了阻碍多了隔阂。这处教学,已经被许多老师熟谙,这也成了《湖心亭看雪》的必然之处。

我也是盯着这部分描写,引导学生去读出“天与云与山与水”的音韵和情感。“与”是苍茫天地间伸出的一双温暖的手,“一”是乘一叶小舟夜访西湖的张岱的孤独的身影,人鸟声俱绝万籁无声的更定时分,一叶扁舟,一颗孤寂的心,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天地之大,人之卑微,风华绝代的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越读越觉得文情荡漾,余味无穷。

“天与云与山与水,如果再连上一个‘与’字,你觉得会是什么?”我脱口而出这样一问,仿佛一种力量驱使我走近这“上下一白”的雪夜和这遗世独立的张岱。

这一问,是从来不曾想到过的,今天,犹如雪莲花怒放而出。

“与人,天与云与山与水与人,这样越来越小,越来越近。”一个学生说。

“与我,与作者,天与云与山与水与我,作者孤独,要与我才是。”一个学生说。

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张岱是多想要把自己融进苍茫天地的啊,天地间安放的孤独只有在天地间才得以自由得以生命。这个“与”,是一种渴望,一种憧憬,天人合一的心念就在其中。

“那为什么不加上‘与我’呢?”我追问了一句。

张岱,你注定优秀,注定孤独。渴望而不能即得,冰雪中,谁懂你的忧伤?

“就更写出张岱的孤独,不为人知的寂寞。”

“面对天地的阔大,生命的卑微,淡淡的忧伤……”

课堂,是充满灵感的,只有“痴心”,才有飞来的一问。教学,推动的是师生,绝不仅仅是学生。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站在冬天的课堂上,看阳光看成飞雪,看白昼看成黑夜,我不知道,距离那夜的迷蒙晶莹,我还有多长的距离。

光阴是一条渡不过的河,文字却又能穿越时空,让我们与彼此的灵魂同行,虽然我们可能永远隔岸。

片断2:

“老师,这一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得很精彩,尤其是这个……”回到第一段,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抢着说。

确实,这是何等精妙的一句!绝了!

写雪大,我们往往会费尽笔墨大肆渲染,天有多寒,地有多冻,雪有多厚,心有多冷。下笔茫茫,满纸冰雪飞霜。可是张岱写这西湖大雪,简单到极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只此二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文笔简练,惜墨如金,却又是意境全出。

果真,学生们抓住了这一句做品味,稚嫩地走在张岱笔下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里。初一的孩子,不强求他能读多深,高度的写意手法里隐藏着的心灵语言,真不是这种年龄能读懂的。知其妙,不知其为何妙,很多会于心的东西被张岱流于言外,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的那种近乎纯美的意境,我们需要用时间和经历去舔舐。文学解读离不开人生感受,今天,你不需要太深刻。

“老师,我觉得这个‘绝’字很有味道。一学生说。

果然,朴素又准确的阅读发现。

“这‘绝’字你怎么理解呢?”我追问。

“消失了,没有了,说明雪下得很大,作者很孤独。”是的,这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绝”字真绝!我很快想起了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古人写文字,处处见匠心,这世上的好词句,尽在遥远的时光里闪烁,俗子浊流如你我,又怎能得其一二!

“这一句‘湖中人鸟声俱绝’简单七字,却是字字精妙,还有哪个词也如此高明?”我继续引导孩子揣摩。

“我觉得‘俱’字写得很好,全部都消失了,雪太大了。”

虚词不虚,一个“俱”,天地万物都在肃杀严寒中,张岱却偏偏冒寒独看雪,奇也,痴哉!

“老师,我觉得‘鸟’字写得好。”还是那个最爱思考的男生,他站起来,红着脸,急切地说,就像窗外最伸展枝条接住阳光的小树。

鸟?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鸟”用得妙,心里小嘀咕了几秒,镇定了下来,说:“你说说看,‘鸟’字好在何处?”

“古人诗句当中,经常有鸟的,往往是写悲伤的心情,而作者此时说人鸟声俱绝,也是很寂寞的,有淡淡的忧伤。”

他说得从容不迫,我听得无限羞愧。“恨别鸟惊心”,“千山鸟飞绝”,“春山一路鸟空啼”都是悲调伤心,虽然也有“鸟鸣山更幽”的清净,有“处处闻啼鸟”的生机,有“飞鸟相与还”的温暖,但能在极短时间,联系阅读积累说出如此个性化的理解,真是难得。

我狠狠地夸奖了他,也狠狠地捶打了自己。差一点,就错过如此精彩的解读。

学生,是聪明的,永远不要忽视他们的阅读潜能!

“老师,这个‘声’我觉得也很妙!”

被激发了,优秀是会传染的。“天与云与山与水”,这一波波的,课堂上分明也在“与与”相连。张岱妙就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你看,“湖中人鸟声俱绝”,冰天雪地、万籁无声,这是怎样的森然寒意?大雪三日,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嗦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只写声,不写影,万籁无声谁能知,这无声中仍有人在,这“独”就有了着落,如此,就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作者异于常人的闲情雅趣、孤独忧伤也就可窥一斑。

俱绝,俱绝,让学生个个痴于文字,走向精彩,这绝,就成了课堂之美。

[愿有痴心融课堂--《湖心亭看雪》片断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六

课堂是有缺憾的艺术,每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每一堂课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今天课间,和学生交流一下学习心得,回办公室又与洪姐交流一下教学心得,我反思《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觉得既有收获又有不足。

本单元三篇文言文三篇古诗。单元导读中提示“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便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艺,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鉴于此,我特制定《,湖心亭看雪》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

1、熟读成诵,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品读文中写景的句子,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的“痴”,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中目标1是学习文言文的“言”要达到的,2和3是学习文言文的“文”要达到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学习文言文讲究“文”“言”并重。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说:“所谓阅读,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去走出来。”文言文阅读也是如此。反思本课教学,我感觉学习目标二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品析本文中的写景的句子,最精美的就是这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从这个描写句中,学生欣赏到了西湖的美景。但是如何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呢?28号培训的时候,贾玲老师说语文教学最忌讳用概念解释概念。于是,我借鉴了一个创新的设计环节,通过换词,让学生对比朗读,来体会语言表达的效果。请看原文当中的数量词“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我给换成标准的常规量词“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让学生对比读读,品味一下看是原文中的“痕”“点”“芥”“粒”给人什么感觉,而若换成标准的常规量词“道”“座”“艘”“个”,效果又怎么样?结果,我引领学生反复朗读,然后我朗读,让学生闭目想象画面。之后学生纷纷说原文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得好用得妙。作者是,深夜里来看雪景,根本不可能看得十分清晰。原文中的这几个量词,正好给人一种模糊的、苍茫的感觉,是带有朦胧的深远的意境美。如果换成标准的常用的量词,则过于生硬,看得太清晰,也与事实不符,不能表达出作者当时看雪时的情感。而这个写景的句子,除了有这几个简单的数量词之外,竟没有一个修饰的词。却能让人从中读出风景美,意境美,诗意美,画面美。这种,简洁朴素,不是雕塑的手法,就是白描的写法。学生在反复对比朗读和想象画面感受中学会了,什么是白描手法,并且悟出了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赏“痴景”,作者在此描写“奇景”,是为下文的叙“奇遇”和说“痴情”做铺垫。

可是,我对本文中“痴”字深刻涵义的理解和感受,给学生引导的还不到位。文末借舟子之口说“相公痴”,他眼中的“痴”只是自家相公与别人不一样——大半夜的“独往湖心亭看雪”。舟子眼中的“痴”是“痴呆”“痴傻”,他在笑话相公的“痴行”。舟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有痴似相公者”,“两人对坐”在赏“痴景”,这是“两人”与“余”共有的“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然而,除此“痴情”外,作者还有“两人”之外的“痴心”——对故国的深深眷恋,那种遗世独立的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怀。“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这明显是答非所问,可作者为什么其他的没记住,偏偏记住了“金陵”?作者写此篇时已经是清朝初期,而“金陵”正是明朝的国都,由此可见作者对故国的怀念“痴心”。

对“痴”字深入感悟,才使学生能较好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做到“文”“言”并重。而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到位。“课堂是有缺憾的艺术。”我将继续反思,认真向优秀教师学习,脚踏实地走好语文教学的每一步。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七

“曾经有一个闪亮的教学点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语文教学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细节说三个字‘抓住你’,如果非要在这份执着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再精致的课堂都会留有遗憾,回顾《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我总会追悔我的一个小小的闪失。

师:这是张岱写的一篇小品文。这篇文章很了不起,历来为人称道。大家读后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有生说写了西湖早上的雪景)

师:西湖雪景。早上还是晚上?

生:早上。

学生有疑,教师答疑,然后直入文本写景佳句。读读这段实录,可能大家都觉得很顺畅,我在上课现场却是痛心万分。初一学生,完全没有注解的文言文,所以说成了“写西湖早上的雪景”,我呢,顺势给解释了一下,学生就懂得了是晚上八点左右张岱去看西湖雪景了。“没有注解,有个关键词不懂了。“更定”是什么时间?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这话一出口,我就懊悔连连,天啊,我放过了一次极佳的教学时机!我为什么要那么快地告诉学生答案呢?我不应该顺势给答案帮助理解,而是要捕捉住课堂上这个稍纵即逝的教学时机,发掘这个很有价值的语文阅读信息,顺势转化教学思路,生成别样的精彩。

课堂是鲜活的,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教授语)我们可以尝试着重组教学,当学生说是早上的西湖时,如果我不是顺势而答,而是顺势再问,抓住并利用这意外的生成资源,课堂就有可能是更有生机的智慧场。

这样,教学可能是这样的:

师:这是张岱写的一篇小品文。这篇文章很了不起,历来为人称道。大家读后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有生说写了西湖早上的雪景)

师:西湖雪景。早上还是晚上?

生:早上。

师:你是怎么看出是早上的西湖雪景的?

(生回答)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是晚上,作者是晚上去看西湖的雪景的。“更定”应该是晚上的时间。

师:说说理由。

生:拥毳衣炉火,我觉得更像是晚上吧。

师:还有更有说服力的吗?

生:老师,你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影子了,这些景物隐隐约约,白天的话是很清楚的,视线没有那么朦胧的,都是了然的。

师:不错,能从景物的特征去思考。还有吗?

生:文章说张岱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白天是做不到这个“独”的。

生:还有,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若是白天去,这个“痴”显然不够味。

……

你看,这是多有意思的争论!

那一刹那,我暗自心疼。

好多课,我都是在瞬间被闪失击中,电光火石中,悔恨迭迭。有价值的生成通常发生在言语和文化的来回碰撞中。语文课,就这样锻炼着我,让我一次次走向更远的思索。我们不能抓住所有的亮点,但一定要减少悔恨的次数。优秀,不是因为你的出色,而是因为你能及时发现并拯救你的不出色。痴心于教学的人,一定会看到模糊在课堂上的自我,愿得痴心融课堂,我们就是这样在教学的激流中拷问、碰撞,几个来回,把自己摔成光亮!

痴出语文天地长,这种感觉,我希望是永远!

[愿得痴心融课堂--《湖心亭看雪》教学片断教学案例]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风娃娃教学设计及课件免费(汇总18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自己优势和特长的机会。参考以下自我介绍范文,你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样本,以便更好地构建一个真实而出色的自我形象。风娃娃教学设计及课件免费篇一风娃

    2023年十年后的我 十年后的职场心得体会(实用8篇)

    意见建议是在对某一问题或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提出的改进或处理方法,它可以引导我们迈向更好的方向,我想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了

    销售员工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服务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务员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销售员工工作总结篇一凡事预则立,不

    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汇总8篇)

    转专业申请书是在个人希望转至其他专业学习的情况下,向学校申请转专业的一种书面材料。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转学申请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

    最新初一新生军训家长感言(汇总20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岗位职责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一新生军训家长感言篇一9月1日—9月

    开学初国旗下讲话稿幼儿园(精选8篇)

    自我介绍可以展示我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从而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下面是一些专业人士的个人简历样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开学初国旗下讲话稿幼儿园篇一尊敬

    最新初二读书心得体会(实用8篇)

    军训心得是对通过军事训练获得的技能、经验和价值观进行总结和概述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初二读书心得

    最新五月你好的唯美句子朋友圈(优秀16篇)

    岗位职责的分工可以提高协同工作和团队间的协作效果。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和参考的自我介绍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五月你好的唯美句子朋友圈篇一1.有的时候,我会把

    实用增强忧患意识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工作心得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质量。下面是一些写得很有洞察力和思考深度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忧患意识是一种预见危机

    最新元旦适合发朋友圈的文案 元旦经典朋友圈文案(精选15篇)

    朋友圈文案是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向朋友们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看看下面的生日文案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点子。元旦适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