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旋转教案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影墨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旋转教案反思(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旋转教案反思篇一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经验准备:《有趣的转动》调查记录表。

2、每组一份操作材料:风车、呼啦圈、光盘、陀螺、筷子、绳子、圆纸片、塑料管、木质圆形象棋、手绢、帽子、杯子、薯片罐、硬币、裙子、雪花片、乒乓球、铅笔。

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一、游戏——迷迷转,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师幼一起游戏(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转动的啊。

二、出示调查记录表,说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及作用

师:昨天我请孩子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能够转动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的东西?它是怎么转的?(幼儿根据记录表大胆回答,并请个别幼儿模仿)

师:你知道这些能转动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吗?

小结:风扇转动能让人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转动能让车跑起来。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师:今天,老师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下材料,你能想办法让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转起来吗?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测感知。

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老师都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吧。猜猜看,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呢?(师幼共同观察)

师:我们猜测完了,将下来我们就要亲自动手尝试一下,看看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呢?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组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看看哪些东西能转动起来,哪些不能转动?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2、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然后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亲自操作,我们发现风车、呼啦圈、帽子、乒乓球、硬币、裙子、雪花片等可以通过吹、跑、用胳膊转动、用手摇、转、拨等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像筷子、铅笔、毛巾、绳子、塑料管等就不容易转动起来。

四、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想办法让“不能转”的材料转起来

1、教师提出第二次探索的问题和要求,请幼儿做实验。

师:在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转动起来呢?

2、幼儿自主开展第二次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3、集中交流,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然后梳理小结。

小结:孩子们在玩这些材料的时候,产生了许许多多奇特的想法,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用手摇,甚至还想到了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绳子、筷子等,让这些东西转动了起来。把铅笔放在手心里搓一搓,铅笔就转动起来了;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只要我们肯想办法,动脑筋,也能想出一些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动的东西转起来。

五、观看教学资源,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靠转动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东西,猜一猜它有什么用处?(播放图片:观看机器转动、风力发电机、螺旋桨等)

小结:

转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像风力发电机、工厂里的机器、飞机上的螺旋桨等,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科学去,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或者请幼儿自己在教室里寻找一些小一点的物品,探索使其转动起来的方法。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旋转教案反思篇二

2、通过自由玩会转的玩具,与同伴相互交流的活动,初步了解物体的一些旋转方式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磁带、录音机、转转卡、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各种会转的玩具、牙签、水彩笔

1、听音乐做运动,转动身体各部位

3、幼儿玩会转的玩具,相互交流,讲述这个玩具哪里会转动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找一找,看看这些玩具会不会转,它是怎样玩的,你去选一样,玩好后来告诉小朋友(幼儿自由玩玩具后交流)

4、出示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

5、出示转转卡,激发幼儿制作风转的兴趣

这张转转卡上有什么图案?这些图案转起来和不转时有什么不一样?

请小朋友一起来做转转卡,老师介绍做法

6、相互交流,欣赏做的转转卡。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探索——再猜测——再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体旋转现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体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转起来的.科学道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探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就是对刚才活动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产生的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正确概念,孩子对这样的认知的掌握比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的效果要强很多,是孩子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固有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成大家共有的集体经验,使得活动重点多次突出,难点再次被突破。活动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孩子也是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了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旋转教案反思篇三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玩火”,如:划火柴或玩打火机,或者用火点燃纸,破布等等。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成人所不允许的。看到这一现象,一方面我感到不让幼儿“玩火”会扼杀幼儿对火的探索的兴趣,使幼儿失去学习和学会自我保护的好机会;另一方面我也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所以我结合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空气在哪里?”设计了这样一节课。主要让幼儿通过探索观察蜡烛燃烧时的一些有趣现象,知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个,主蜡烛6个,大、小杯子各32个、盘子若干个、瓶子若干各个、打火机、火柴、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1、将教室内的灯关掉,告诉小朋友停电了,教室里这么黑,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照明?(手电筒、火柴、打火机、蜡烛)

2、今天我这正好有蜡烛,我们可以用什么把蜡烛点燃?(火柴、打火机)我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着。点蜡烛的时候注意将蜡烛稍微倾斜一下,小心烫到手,然后把蜡烛放到桌子上。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一些小蜡烛,我把点燃的大蜡烛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蜡烛点燃。我们的教室亮起来了,刚才教室还黑黑的,为什么蜡烛点燃以后教室亮起来了呢?(因为燃烧的蜡烛会发光)

(1)呀!来电了。现在我们不需要蜡烛了,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将这些蜡烛熄灭呢?(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用沙子、用土)

(2)我这有一个玻璃瓶,我想用这个玻璃瓶能将蜡烛熄灭,你们说我能做到吗?我该怎么做?请小朋友帮我想个办法。

3、做一做:

(1)幼儿点燃蜡烛,然后将瓶子罩在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原因。(蜡烛熄灭了,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蜡烛燃烧时,将瓶里的空气用完了,蜡烛就熄灭了)

(2)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杯除了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小朋友点燃蜡烛我们再试一试。(玻璃杯有点热)为什么杯子会有点热?(蜡烛燃烧时会散发热量所以杯子会有点热)

4、教师小结做过的三个实验。刚才我们做了几个实验,知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蜡烛燃烧时还会散发热量,当我们把大瓶子罩在蜡烛上时,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比较长,小瓶子罩在蜡烛上时,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比较短。

(1)小朋友猜想(有的说能做到、有的说做不到,教师请不同意见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想法)

(2)如果孩子们不知怎么做,教师说:“我有一个想法,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教师请幼儿把蜡烛点燃,放在盘子里,然后将彩色水也轻轻倒在盘子里,最后将小瓶子罩在蜡烛上。一会,蜡烛熄灭了,彩色水跑到瓶子里去了。

(3)请小朋友说一说彩色水为什么会跑到瓶子里?(你们知道为什么把瓶子罩在点燃的蜡烛上时,一会,蜡烛熄灭了,彩色水跑到瓶子里了么?)如果孩子们说不出原因,教师利用图示讲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当瓶子里的空气被燃烧的蜡烛用完了,瓶子外的空气就把彩色水挤压到瓶子里去了)

6、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彩色水跑到瓶子里的原因了,那你们还想不想把这个实验再做一遍,教师指导幼儿再做一遍。

8、请小朋友将所有的瓶子轻轻放在筐子里,把彩色水倒在小盆里,然后将小盘子也放到筐子里,我们现在把实验材料一起送到活动区去。

活动延伸

“我和妈妈巧制蜡烛花”准备彩色蜡烛一包(普通蜡烛也可)、装水的盘子一个。蜡烛点燃后,将蜡烛拿至盘子上方,当蜡烛一融化,立即倾斜蜡烛,让蜡烛油滴入盘中(可从不同角度滴蜡,效果会不同),蜡烛油会飞快地溅开并凝结成一朵朵非常漂亮的蜡烛花。

效果分析

组织这节活动刚开始我还是比较担心的,怕很少接触火的孩子们,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不敢去点蜡烛,再有怕孩子们会烧着手。可是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没有出现我课前担心的问题,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也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边探索、边讨论、边总结,效果出奇的好。特别是我利用图示讲解“彩色水为什么跑到瓶子里去了?”把孩子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利用图示进行讲解并配合幼儿的实验操作,顺利的解决了难题。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旋转教案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个,主蜡烛6个,大、小杯子各32个、盘子若干个、瓶子若干各个、打火机、火柴、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1、将教室内的灯关掉,告诉小朋友停电了,教室里这么黑,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照明?(手电筒、火柴、打火机、蜡烛)

2、今天我这正好有蜡烛,我们可以用什么把蜡烛点燃?(火柴、打火机)我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着。点蜡烛的时候注意将蜡烛稍微倾斜一下,小心烫到手,然后把蜡烛放到桌子上。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一些小蜡烛,我把点燃的.大蜡烛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蜡烛点燃。我们的教室亮起来了,刚才教室还黑黑的,为什么蜡烛点燃以后教室亮起来了呢?(因为燃烧的蜡烛会发光)

(1)呀!来电了。现在我们不需要蜡烛了,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将这些蜡烛熄灭呢?(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用沙子、用土)

(2)我这有一个玻璃瓶,我想用这个玻璃瓶能将蜡烛熄灭,你们说我能做到吗?我该怎么做?请小朋友帮我想个办法。

3、做一做:

(1)幼儿点燃蜡烛,然后将瓶子罩在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原因。(蜡烛熄灭了,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蜡烛燃烧时,将瓶里的空气用完了,蜡烛就熄灭了)

(2)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杯除了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小朋友点燃蜡烛我们再试一试。(玻璃杯有点热)为什么杯子会有点热?(蜡烛燃烧时会散发热量所以杯子会有点热)

4、教师小结做过的三个实验。刚才我们做了几个实验,知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蜡烛燃烧时还会散发热量,当我们把大瓶子罩在蜡烛上时,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比较长,小瓶子罩在蜡烛上时,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比较短。

(1)小朋友猜想(有的说能做到、有的说做不到,教师请不同意见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想法)

(2)如果孩子们不知怎么做,教师说:“我有一个想法,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教师请幼儿把蜡烛点燃,放在盘子里,然后将彩色水也轻轻倒在盘子里,最后将小瓶子罩在蜡烛上。一会,蜡烛熄灭了,彩色水跑到瓶子里去了。

(3)请小朋友说一说彩色水为什么会跑到瓶子里?(你们知道为什么把瓶子罩在点燃的蜡烛上时,一会,蜡烛熄灭了,彩色水跑到瓶子里了么?)如果孩子们说不出原因,教师利用图示讲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当瓶子里的空气被燃烧的蜡烛用完了,瓶子外的空气就把彩色水挤压到瓶子里去了)

6、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彩色水跑到瓶子里的原因了,那你们还想不想把这个实验再做一遍,教师指导幼儿再做一遍。

8、请小朋友将所有的瓶子轻轻放在筐子里,把彩色水倒在小盆里,然后将小盘子也放到筐子里,我们现在把实验材料一起送到活动区去。

【活动延伸】

“我和妈妈巧制蜡烛花”准备彩色蜡烛一包(普通蜡烛也可)、装水的盘子一个。蜡烛点燃后,将蜡烛拿至盘子上方,当蜡烛一融化,立即倾斜蜡烛,让蜡烛油滴入盘中(可从不同角度滴蜡,效果会不同),蜡烛油会飞快地溅开并凝结成一朵朵非常漂亮的蜡烛花。

【效果反思】

组织这节活动刚开始我还是比较担心的,怕很少接触火的孩子们,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不敢去点蜡烛,再有怕孩子们会烧着手。可是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没有出现我课前担心的问题,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也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边探索、边讨论、边总结,效果出奇的好。特别是我利用图示讲解“彩色水为什么跑到瓶子里去了?”把孩子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利用图示进行讲解并配合幼儿的实验操作,顺利的解决了难题。

小百科: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极其复杂,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旋转教案反思篇五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旋转》,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经验准备:《有趣的转动》调查记录表。

2、每组一份操作材料:风车、呼啦圈、光盘、陀螺、筷子、绳子、圆纸片、塑料管、木质圆形象棋、手绢、帽子、杯子、薯片罐、硬币、裙子、雪花片、乒乓球、铅笔。

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一、游戏——迷迷转,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师幼一起游戏(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转动的啊。

二、出示调查记录表,说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及作用

师:昨天我请孩子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能够转动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的东西?它是怎么转的?(幼儿根据记录表大胆回答,并请个别幼儿模仿)

师:你知道这些能转动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吗?

小结:风扇转动能让人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转动能让车跑起来。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师:今天,老师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下材料,你能想办法让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转起来吗?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测感知。

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老师都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吧。猜猜看,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呢?(师幼共同观察)

师:我们猜测完了,将下来我们就要亲自动手尝试一下,看看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呢?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组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看看哪些东西能转动起来,哪些不能转动?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2、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然后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亲自操作,我们发现风车、呼啦圈、帽子、乒乓球、硬币、裙子、雪花片等可以通过吹、跑、用胳膊转动、用手摇、转、拨等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像筷子、铅笔、毛巾、绳子、塑料管等就不容易转动起来。

四、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想办法让“不能转”的材料转起来

1、教师提出第二次探索的问题和要求,请幼儿做实验。

师:在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转动起来呢?

2、幼儿自主开展第二次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3、集中交流,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然后梳理小结。

小结:孩子们在玩这些材料的时候,产生了许许多多奇特的想法,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用手摇,甚至还想到了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绳子、筷子等,让这些东西转动了起来。把铅笔放在手心里搓一搓,铅笔就转动起来了;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只要我们肯想办法,动脑筋,也能想出一些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动的东西转起来。

五、观看教学资源,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靠转动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东西,猜一猜它有什么用处?(播放图片:观看机器转动、风力发电机、螺旋桨等)

小结:

转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像风力发电机、工厂里的机器、飞机上的螺旋桨等,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科学去,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或者请幼儿自己在教室里寻找一些小一点的物品,探索使其转动起来的方法。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