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改总结(大全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念青松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改总结(大全5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改总结篇一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我发现课前预习这一学习方法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通过课前有效的预习能对他的整个学习过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了以下预习作业:

1. 读通课文,认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蝙蝠和雷达,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3. 将准备好的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尝试完成。

试验顺序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案例描述:

教学《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当我教学第八自然段,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这也是预习中要求搜集仿生学资料的作业)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争先恐后的举起手,看着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适时在大屏幕上出示“仿生学科普知识展览”的画面,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上台介绍,下面的“观众”可以现场提问,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口语交际整合起来。学生a上台说:“人们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发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于是产生了一门科学,就是仿生学。科学家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他的介绍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生b说“你搜集的资料在课后资料袋中也有介绍。”我便告诉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也是预习的有效方法。学生c介绍:“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船头是尖尖的,但总开不快。而圆圆的大头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了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后来工程师设计船体时模仿鲸的形体,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我就在大屏幕上出示鲸和轮船的对比图。学生们又介绍了科学家从苍蝇、蜻蜓、响尾蛇等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我几乎没有多讲什么,学生们侃侃而谈,这全都是充分预习取得的效果。

在总结全文以后,在课外拓展环节,我把一些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取得的发明创造相关图片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参考,结合自己搜集的仿生学资料,让学生给动物们写封信来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请。有了之前充足的预习,结合书信的格式,学生显得轻松自如。在学生练习写话的同时,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他们一般都采用第二人称给小动物们写信,语气亲切,表达出了真情实感。(附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采用初读——精读——练说——拓展(写话)的教学过程落实教学任务,并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练说和拓展是我本节课的教学亮点。课前,我精心制作课件,搜集图片。并给学生布置了有针对性预习作业。为学生创造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但是,认真反思后,我认为这都是有效的课前预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课前搜集仿生学的资料,恰恰落实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蝙蝠和雷达,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他们可能不会准确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也可能写不出这么出色的作品。那么,课堂上我设计的拓展环节将是失败的。可见,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名中段语文教师,我一定要把预习这一重要环节进行到底,并在这一环节上绽放光彩。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改总结篇二

《但愿人长久》是一篇文包词,它向读者介绍了宋代大学士苏轼所创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由来,文章以苏轼在中秋夜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亲情。让孩子亲近美文之美,热爱汉语、弘扬诗韵,培养孩子学习汉语的兴趣,让他们对母语产生深深的迷恋之情。让美的书声充盈课堂,将文学艺术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学生心灵的至深处,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体验,真正走进文章所描绘的人物心灵中,与其一起经历从“心绪不宁”到“宽慰”的心里历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体味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领略词的意境。

3、感悟大文学家的心胸宽广、豁达大度。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词义,领略词的意境。

2、感悟大文学家的心胸宽广、豁达大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以词导入,感受中秋美。

屏显:花好月圆   皓月当空  明月高悬

欢欢喜喜  团团圆圆    合家欢乐

1、读书要做到眼脑并用,一看这些词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齐读)

3、得多美呀!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中秋之夜充满着喜庆的气氛,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可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弟弟苏辙,挥毫写下了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件出示)齐读,“婵娟”原指美丽的女子,在这段词中指什么呢?

4、当空,多么美好的夜晚啊,可大词人苏轼的心里却很不平静,心里想了很多很多,可以从文中的哪个词看出来?(心绪不宁)

过渡:他是怎样心绪不宁呢?他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二、默读课文,了解情感变化

2、师巡视,交流

思念   埋怨   宽慰

三、精读课文,体会诗情。

a感受“思念”

1、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他会怎样思念弟弟呢?

2看来,苏轼与弟弟的感情十分深厚,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小节,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们兄弟情深?(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谁能用朗读把兄弟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他们兄弟俩的感情的确非常深厚,可现在呢?“又有”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这么情深似海的兄弟,一别就是七个年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难怪苏轼会加倍思念弟弟,这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b感受“埋怨”

1、理解“埋怨”,你有没有埋怨过谁?

2、苏老先生为何埋怨月亮呢?(师:圆人不圆。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不由生出无限愁怨。

3谁来埋怨月亮?指名读。

指导读好“偏偏”一词。(师可利用范读,故意漏读“偏偏”来引导学生感受)

4你们注意到这段后面的省略号吗,省略了什么?他还会埋怨些什么?

5配乐朗读。

c、感受“宽慰”

(1)谁来找出这段话中的四组反义词?

(3)小结:是啊,人生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也有缺的时候,有出现的时候,也有看不见的时候。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如你所愿,十全十美。

所以苏轼就说:课件出示并引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过渡:苏轼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读。

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想到这些,一种美好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出示: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正所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机理解“婵娟”)

(5)想到月有圆缺,人有离合是自然规律,此时,苏轼的心宽慰了。让我们也带着这种舒畅之情读这几句词。

引导学生文词对照,说说理解

三、延伸

1、这几句词里,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且表达了美好的祝愿。猜!是哪两句?

2、愿我们,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情,即使人分离了,那份至真至美的情感也能长长久久。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两句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还有两句诗句也表达了这个意思: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这儿有一个省略号,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课件出示《水调歌头》):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5、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课后去搜一搜。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改总结篇三

活动目的:练习学生当众说话,抒发尊师情感。活动准备:

1、学生按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分为四个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和两名小裁判。

2、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题内容,各小组按下列要求充分讨论,互教互学。

说两三个打比方的句子;描绘一位老师的外貌;说一件真实感人的小事;摘录或创作一首供集体朗诵的诗歌。

一、活动开始

2、小主持人上场:今天活动的内容有四项:说赞语、拍照片、讲故事、朗诵诗。分组竞赛,每项25分。

二、活动经过

1、说深情的赞语。小主持人讲明要求:各小组长上台抽签领取一组词卡,听“开始”口令后,和组员讨论,快速组词成句,再仿照比喻句式,围绕主题内容,说一句深情的赞语。

2、讲感人的故事。

小主持人:在老师的身边,我们多么愉快,多么幸福,因为老师真诚地爱着我们每一个同学。他们敬业爱生的事迹说也说不完。下面请各组派代表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组员可以补充。

3、咏祝福的诗歌。

小主持人献上多彩的诗篇,表达我们真诚的祝福吧!请听诗朗诵。

例:《老师,您辛苦了》、《红烛赞歌》、《老师的目光》、《老师来到我们中间》

三、活动结束

集体起立向老师敬礼!

裁判宣布得分,教师颁奖并小结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改总结篇四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结合古诗文经典诵读教研课题,熟读背诵原词,并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1.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2.熟读课文。

教师: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扣题引发。

1.导入。(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丽迷人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看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随即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板书:但愿人长久)

2.继续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原词。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试读课文,初步把握。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听准生僻字,捕捉诵读的节奏和韵殷律。

2.学生初读原词,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

三、背景介绍,理解课文。

1.教师解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前三段。

2.教师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原词下片。

3.学生自由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4.组织学生将原词下阙和课文对号入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初步提炼课文的关键词。

四、字词学习,背诵课文。

1.根据学生提取的词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自由背诵原词。

4.检阅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并做适当的评价。

第二课时

一、初读寻情,整体感知。

1.自读,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二、换位体情,深入探究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学生。)

(一)体悟“心绪不宁”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2.引说(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是啊,苏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  )。

长大以后(    ),如今屈指算来(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

(二)体悟“埋怨”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

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5.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读(评点读)。

6.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

(三)体悟“宽慰”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

2.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

(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2)小组问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师: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指导诵读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三、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背出几首吗?

2.“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附: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

(思念弟弟) (月圆人不圆)(真情留人间)

【反思】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背诵原词,领略懂得原词大意和意境,体会汉语古诗词的意象性,从朗诵检查情况看,已经达到目的。原词与课文对照读,对比古今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古今语言的不同,促进思维发展,也是一种尝试。

文以情生,文以情传。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原词作者的感情变化历程,培养学生化消极为积极,善于“转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积极因素,乐观的生活,很有意义。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改总结篇五

活动目的:练习学生当众说话,抒发尊师情感。

活动准备:

1、学生按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分为四个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和两名小裁判。

2、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题内容,各小组按下列要求充分讨论,互教互学。

说两三个打比方的句子;描绘一位老师的外貌;说一件真实感人的小事;摘录或创作一首供集体朗诵的诗歌。

3、明确说话要求,讨论评分标准,培训小主持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2、小主持人上场:今天活动的内容有四项:说赞语、拍照片、讲故事、朗诵诗。分组竞赛,每项25分。请总裁判老师和小裁判们就座。

二、活动经过

1、说深情的赞语。小主持人讲明要求:各小组长上台抽签领取一组词卡,听“开始”口令后,和组员讨论,快速组词成句,再仿照比喻句式,围绕主题内容,说一句深情的赞语。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老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

老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

老师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裁判评分)

2、讲感人的故事。

小主持人:在老师的身边,我们多么愉快,多么幸福,因为老师真诚地爱着我们每一个同学。他们敬业爱生的事迹说也说不完。下面请各组派代表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组员可以补充。

(裁判评分)

3、咏祝福的诗歌。

小主持人献上多彩的诗篇,表达我们真诚的祝福吧!请听诗朗诵。

例:《老师,您辛苦了》、《红烛赞歌》、《老师的目光》、《老师来到我们中间》

(裁判评分)

三、活动结束

集体起立向老师敬礼!

裁判宣布得分,教师颁奖并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自荐信(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公司个人原因辞职报告(汇总7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

    幼儿园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模板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社区残联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表(实用5篇)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学习、工作、生活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

    最新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实用6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好

    最新幼儿园小班蒙氏教学反思 小班健康教学活动反思(精选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

    春季学期教师国旗下讲话演讲稿三分钟(模板5篇)

    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欢迎大

    最新农业保险产生在哪一年 农业保险工作总结(大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

    最新财务经理转正述职报告(优秀7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

    2023年预备党员转正工作总结汇报(实用5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