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苹果红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LZ文人最新小班苹果红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苹果红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球,体验游戏的快乐。

2、学习塑料球的各种玩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塑料球。

2、一只瘪球。

3、球筐两个。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咱们班的球没气了,怎么办?(幼儿纷纷出办法)

2、教师用气筒打气,幼儿观察。(球变鼓了)

3、游戏:吹球

(1)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示球变大。

(2)几个小朋友拉成圆圈变球,圆圈变大表示球变大。

4、练习用各种方法玩球。

(1)请幼儿说说可以怎样玩球。“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

(2)幼儿按自己的方法玩球。

5、游戏:送球宝宝回家

请幼儿双手拿球将球送到球筐里面。

6、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根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班游戏教育教案,欢迎查阅!

小班苹果红教案篇二

1.引导幼儿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倾听别人的话。

2.学习动词:走、跳、飞,在游戏中锻炼发散性思维及语言反应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草地背景图,蘑菇和动物等活动相关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背景图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到草地上散步,你们看都有谁来了?(大公鸡)大公鸡是怎么来的?(走来的)怎么走?(邀请幼儿模仿);(小鸭子)小鸭子是怎么来的?(走来的)怎么走?(邀请幼儿模仿)。

(出示字卡)走。

2.出示跳的小动物。

(出示字卡)跳。

3.出示飞的小动物。

(出示字卡)飞。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的小动物入场,直观地让幼儿感知动词“走”、“跳”、“飞”的形象。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点和切入点。邀请幼儿模仿,增加了课堂教学活跃的氛围。从教学活动看来,本班孩子很感兴趣、兴致勃勃。不足之处是老师要掌控好小班孩子的常规。

(二)基础部分

师:小动物在草地上悠闲的散步,突然轰隆隆一声,雷声响了,天要下雨了,小动物们要淋湿了,怎么办呢?(请幼儿思考:从图中,小动物们可以在哪里躲雨?)

师:老师也准备了三把蘑菇伞姐姐,蘑菇伞姐姐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个散步的游戏。仔细听!游戏规则。“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与示范。(家长配合)

2.教师和家长扮雨伞姐姐,与幼儿游戏互动。(2-3遍)

教学反思:从孩子的动作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孩子已经融入了游戏的氛围。大部分的孩子也已经对动词“走”、“跳”、“飞”完全的掌握。不足之处是老师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好孩子的纪律。

(三)结束部分

师:雨伞姐姐保护了小动物们,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下厨房煮碗汤感谢雨伞姐姐。好不好?(以学过儿歌呈现)(家长与幼儿、教师一起互动)

教学反思:家长与幼儿、教师一起互动,气氛和乐融融!但是,教师需要把控好声音的音量。音量过大了,总是让孩子处于一个兴奋的阶段。所以,老师这点需要注意下。

小班苹果红教案篇三

一、设计意图

《小妈蚁》(后附)这首歌旋律工整、起伏不大,歌词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蚂蚁找食的过程,容易用模仿动作表现编成游戏,可以在提高幼儿模仿动作的同时,使幼儿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自然流畅的旋会有节奏地做“碰须须”、排队走”等动作。

2.创编出不同的“碰须须”的动作及“排队走”的方式。

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获得一个跟一个走的经验。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现场,获得相关信息:蚂蚁传递消息时会碰碰触角的。蚂蚁走是一个跟一个按一定的路线走的。遇到大食物时是许多蚂蚁一起搬的。掌握蚂蚁找食物过程:发现食物一找朋友(碰碰触角)一排队出洞一搬食物。

2蚂蚁头饰若干个。

3.道具如花生、米粒等。

4.蚂蚁搬食物的录像(或现场)

难点:按游戏玩法的规定边、游戏边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活动过程

1.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现(或录像),欣赏歌曲《小蚂蚁熟悉歌词,自己模仿蚂蚁走、蚁传递消息、蚂蚁排队走、蚂搬食物等动作。

2.学会唱这首歌曲,并学像教师那样一拍一拍地边唱边于相应的动作。

3.学习蚂蚁:“排队走”的动作。“碰须须”、“排队走”的动作。

教师扮大蚂蚁,幼儿扮小蚂蚁一个跟一个在大蚂蚁后面踏步走,模拟蚂蚁“排队走”。

幼儿竖起双手食指在头顶作蚂蚁触角,蚂蚁头儿随音乐与其它蚂蚁互相碰头,模拟蚂蚁“碰须须”。

4、学习游戏玩法。

5、学习创编蚂蚁“碰须须”、“排队走”的动作。

如:互相碰手指,互相拥抱等,模拟蚂蚁“碰须须”,碎步走,开车走等模拟动作。

(1)让想出动作的幼儿领大家练习。

(2)让想出动作的`幼儿扮演大蚂蚁领大家一起游戏,按照音乐的节拍边唱边做新想出的动作。

6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队搬食物的方式。

教师出示大的食物,提出一队蚂蚁是搬不动的,怎样办?让幼儿想办法。如:两队一齐走去搬、几队从不同方向来一起搬等。根据幼儿想出的办法,按照前面的要求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表演。

小班苹果红教案篇四

苹果树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1、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结合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长大了,学着做》,我班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而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

2、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而我在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这节教学活动中,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和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对吃的东西较感兴趣),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学念儿歌,并有兴趣地尝试仿编儿歌,在迁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白吃东西前要洗手。

3、在教具的制作上,我采用了“大苹果”的胸饰,形象、生动的“大苹果”让幼儿更快的融入角色之中,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大苹果,更利于幼儿的.学习和表演。而背景图片(各种好吃的东西),是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更增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实物苹果更满足了幼儿喜欢吃苹果的心理特点。

4、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和社会性情感,让幼儿不但喜欢吃大苹果,而且也喜欢吃小苹果。并且愿意请客人先吃苹果。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听、念儿歌、并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使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食物卡片若干、篮子、盘子、大苹果胸饰1个、实物(苹果)若干个、图片(小朋友、小苹果)各一个、小口袋一个。

 

1、重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念儿歌,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2、难点:尝试改编儿歌。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教师模仿大苹果的口气:啊,我是一个大苹果,谁喜欢欢我呀?为什么?

3、老师带军军洗洗手。

 

1、欣赏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1)老师带上大苹果胸饰:“看,我是谁?”

(2)大苹果唱歌。

2、幼儿学念儿歌

(1)幼儿一起来唱一唱大苹果的歌。

(2)请幼儿做做大苹果的样子,表演儿歌。

 

1、(出示伤心小苹果)看,小苹果怎么啦?发生了什事?你们喜欢小苹果吗?(为小苹果编歌)小苹果笑了。

2、苹果的歌和小苹果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幼儿如何仿编儿歌)

3、请个别幼儿摸口袋内的食物,学习仿编儿歌。

4、你除了喜欢大苹果、小苹果,还喜欢哪些好吃的东西?

5、通过请幼儿为“大苹果”的朋友编儿歌尝试改编这首儿歌。

(1)今天,“大苹果”还请来了许多好朋友呢,你们看:(出示背景图片)

“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快上来选一个吧。”

(2)请幼儿自己为手里拿的好吃的东西编儿歌。

6、个别幼儿仿编儿歌。

7、请幼儿把编好的儿歌说给客人们听。

1、请幼儿吃苹果:“谁想吃?”

2、引导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

3、幼儿品尝苹果。

小班苹果红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后踏步、踮脚、下蹲、后跳等基本动作。

2、学习根据内容表现动作进行游戏。

3、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玩具导入课题

老师吹泡泡,幼儿最追泡泡。

二、开心玩游戏

(一)老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做热身活动(主要练习脚踝和膝盖部)。

(二)开心游戏”吹泡泡”

1、老师介绍游戏的玩法

“吹泡泡,吹泡泡”:边踏步边双手做吹泡泡状;“一吹吹个小泡泡”是向圆心走,手比划吹小泡泡;“一吹吹个大泡泡”:脚向后退,手比划大泡泡;“泡泡飞高了”,双手举起,双脚垫脚;“泡泡飞低了”蹲下;,“泡泡破了”双手击掌,双脚后跳。

2、老师和全体幼儿站在大圆圈上一起游戏一遍。

老师强调游戏规则;“一吹吹个小泡泡”时,不能大步向里挤,以免摔倒和碰撞。

3、幼儿分组游戏

将幼儿分成3组,游戏3—5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