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XY字客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诸多因素。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一

1、在活动中接触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增强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学习残疾人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

2、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从身边做起,关心、帮助随班就读的弱智儿童。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社会福利院,并拍参观活动录像片。

2、为残疾儿童做一件好事。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参观了社会福利院,你们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幼a:社会福利院里有许多小朋友不会讲话,只会哇哇地叫,老师在为他们做手势。

幼b:我看到几个小朋友不会走路,手脚都特别短,还有的脚没有了,只能坐在轮椅上。

幼c:有的小朋友眼睛看不见,他们读书用手摸,走路用一根棒敲着走,真可怜。

幼:不愿意!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哥哥、小姐姐是怎么变成残疾人的。

2、观看参观活动的录像片(选段1),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幼a:哥哥小时候玩炮仗把眼睛炸伤了,他说,现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心里真后悔。

幼b:小弟弟说,他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

幼c:小姐姐说,前几年他们家里发生火灾,身体烧坏了,眼睛也烧瞎了。

幼a:不能玩火,要烧起来的,人会烧伤,房子也要烧掉的。

幼b:发生火灾的时候马上打110救火,人要跑到安全的地方去。

幼c:我们不能一个人玩炮仗、会发生危险的。

幼d:炮仗爆炸很厉害,爸爸说,有人结婚放炮仗,一个炮仗掉在新娘的头上,新娘也炸伤了!我从来不玩烟花爆竹。

幼e:不能从高的地方往下跳,会摔坏的。

幼f: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不能随便开煤气、玩带电的东西。

师:小朋友讲得很好,很对。我们不能玩火、玩电、玩煤气,不能爬得很高,不要做危险的事儿。

(评:通过残疾人的现身说法和幼儿充分的讨论,震撼幼儿心灵的严酷事实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不注意安全的严重危害性,从而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3、观看活动录像片(选段2),继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师:明明在干什么?他为什么拄着拐杖?

幼:明明说,有一次,爸爸骑摩托车带明明和妈妈出去玩,遇上了车祸,爸爸、妈妈都去世了,明明的腿也断了,再也站不起来了。

师:明明告诉我们什么?录像:小朋友,我本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然而现在我却变成了孤儿,我现在的痛苦不是失去了双腿,而是没有了父母的关爱,没有了家的温暖。你们提醒爸爸、妈妈外出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师:听了明明哥哥讲的话,你们会怎么做呢?

幼a: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幼b:走路要看红绿灯,要走人行道,不乱穿马路。

幼c:不在马路上玩,会被车子撞伤的。

幼d:告诉爸爸、妈妈开车时不要超速,注意安全。

师:马路上车辆很多,一不当心就会发生危险,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

(评:从交通等方面进一步拓宽安全教育的范围,丰富教育内容。)。

4、看录像片(选段3),引导幼儿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1)张海迪阿姨人残志坚,坐在轮椅上看书、读报、写文章,自学成材。

(2)歌手郑智化自强不息,成为家喻户晓、大家喜欢的歌唱家。

(3)残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中勇夺冠军,走上领奖台。

师:小朋友,看了这三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幼a:这些残疾人叔叔、阿姨真了不起,我很佩服。

幼b: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们很努力,很坚强。

幼c:我还看到过只有一条腿的人跳舞,坐在轮椅上打篮球。

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身边的事。

5、看录像片(选段4),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残疾人。

(1)警察叔叔搀扶盲人阿姨过马路。

(2)几位小学生为手拿地图的聋哑人夫妇指路。

幼a:不许骂他傻子,和他一起玩,帮他上下楼梯。

幼b:帮他上厕所,和他一起画画、游戏。

(评:通过启发幼儿讨论、交流,引导他们增强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6、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来听听大家喜欢的歌曲《爱的奉献》,互相说说在福利院做了什么好事,今后怎样对待残疾人,也可以到外面,边玩边说。

活动延伸。

定期带领幼儿去福利院,盲聋哑学校等去参观、交流,为那里的孩子做好事。使健康的孩子和残疾的孩子联系更多,接触更多。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二

1、关心树朋友的变化,学习比较、概括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明显特征。

2、活动中能积极交流并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ppt、各种树叶。

一、说说树朋友的变化。

1、最近我们都在观察了解你的树朋友,那就说说你的树朋友吧!

(通过已有经验回忆,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诗歌小结(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树朋友的变化及生活中的美景。)。

二、议议两类树的不同。

1、刚才有的孩子说树朋友落叶了,那你们的树朋友是不是都落叶呢?

(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2、听听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话。

3、你能听出落叶树和常绿树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交替是什么意思?

(关注孩子们的倾听理解能力。)。

三、找找两类树叶的不同特征。

1、这些树叶你们都认识吗?这三片落叶树和三片常绿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观察要素:

关注幼儿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是否指向-----类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叶树和常绿树不同特征。

4、验证表述各自的想法。

小结:如果看到树叶比较薄、暗、脆的树叶可能是落叶树;比较厚、亮、韧的树叶可能就是常绿树。

(由于孩子们是针对具体的树叶进行比较,挑战点是对两类树种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类概括。我试图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同伴共同验证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在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同时慢慢习得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四、延伸教学。

你对树朋友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提出问题,为以后进一步探索活动做好延伸。)活动点评金晓燕执教的集体活动《落叶树与常绿树》则激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深入观察、细腻体会、专注探索落叶树和常绿树树叶的不同,并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高科技媒体将灵动的ppt、悠扬的散文诗作为手段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活动离不开多年的积累和磨练。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三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学做观察记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空脸盆(放入活鱼)若干,周围摆放盛水的脸盆若干。

2.海绵、布条、绉纸、白纸、水彩笔芯、粉笔、塑料制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观察记录表,课件。

引导幼儿想办法给缺水的鱼送水,激发幼儿对材料吸水现象的兴趣。

1.介绍操作材料,提问:你们觉得哪些东西能吸水,哪些东西不能吸水?

2.幼儿分组实验,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说这些材料都有什么变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儿一起总结操作过程,使他们初步了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导幼儿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播放大树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课件,幼儿观察植物吸水现象,初步了解植物是靠根和茎来吸收水分的。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打“?”或“×”)记录操作结果,并与同伴、教师交流,进一步巩固相关经验。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四

1.通过猜测、操作、记录等方式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2.能用自己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

3.通过瓶中吹气球,体验科学探究的有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材料:气球两个;一样大小的矿泉水瓶2个(其中1号瓶子上没有洞,2号瓶子上有洞);装有纸屑的碗;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来玩吹气球游戏吧,比比谁的气球吹得。并且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吹的。

小结:原来要用嘴巴紧紧贴住气球用力吹,才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

二、观察比较,大胆猜想。

1.观察比较瓶子的不同。

2.幼儿猜想,教师进行记录。

三、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一)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任务。

1.提出任务。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1号瓶子宝宝可以把气球吹大,有的觉得2号,那现在调皮的小气球想请你们帮忙,让它到瓶子里面去玩,请你们试一试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2.介绍记录表。

3.提出要求:a:吹完以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

b:操作完把气球和瓶子放回托盘,并且将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二)幼儿操作并保留操作结果。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将吹好的气球拧紧在用夹子夹紧。

(三)借助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你觉得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录的。

小结:我们都看到了瓶底有洞的2号瓶子容易把气球吹大,1号瓶子比较不容易把气球吹大。

四、游戏迁移:会跳舞的纸屑。

1.师:为什么瓶子上有洞气球就容易吹起来,瓶子上没有洞气球就不容易吹起来呢?老师不仅给你们准备了气球,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纸屑,请你们拿着瓶子对着纸屑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2.幼儿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哪个小朋友来和大家讲讲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

4.个别幼儿验证操作,幼儿交流原因。

五、教师提炼,总结经验。

师:原来在我们的瓶子中有许多空气,当我们吹有洞的瓶子中的气球时候,瓶子中的空气被挤压从洞里跑了出来,气球就越来越大,要是瓶子没有洞,空气就没有地方跑,气球就吹不起来了。

活动延伸:

今天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瓶子里的空气,那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空气呢?你们可以再去找一找,记得把结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五

教学目标:

·知道运动时出汗后,要及时擦汗。

·初步了解用毛巾擦汗的方法,并愿意尝试。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已初步掌握摊开毛巾擦嘴的方法;。

(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块干净毛巾。

活动重点:知道出汗后要及时擦汗。

活动难点:根据顺口溜的提示学擦汗。活动过程:

一、听听议议:

·教师讲故事——小猴跟着母鸡老师在操场上玩皮球,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他随手用手往脸上一擦,脸上马上出现了几条黑手印。

·讨论:怎么会有黑手印?

小猴的脸看上去怎么样?(辅助提问:干净吗,漂亮吗?)。

天气热了,运动了一会儿就容易出汗。应该用什么擦汗呢?怎么擦汗呢?

二、学习擦汗:

·说说脑袋上哪些地方最容易出汗。

·请个别幼儿演示,用毛巾擦汗。

·教师念顺口溜,并演示正确方法:“小毛巾摊开来,擦脸蛋,擦额头,脖子上面再擦擦,小小汗珠不见了。”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边念顺口溜边逐一指导。

(用顺口溜提示幼儿“小毛巾摊开来”,以及各个部位都要擦)。

重难点:根据顺口溜的提示学擦汗。

三、活动延伸:

运动后继续引导幼儿正确擦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六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1、请幼儿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对这四样实验材料的猜想,到底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

2、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想并进行交流。

师:现在我要请你们接着做实验,刚刚介绍了这里有许多小工具,有小勺、筷子、和小网,现在你们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用同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在本环节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四、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

幼:不能。

幼1:白糖。

幼2:咖啡。

幼3:盐。

幼4:醋。

(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老师提前准备了一部分,老师做试验,幼儿在观察地过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观看被污染的图片和录像,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师:小朋友看这些图片,看看河流上飘着什么?

幼:塑料袋。

幼:被污染了。

幼1:节约用水。

幼2:不往河流里扔垃圾。

幼3:制作标志,提醒别人。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啊,你们真是环保小卫士!那让我们在区角活动时,一起制作环保标志吧!

(教师通过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并把节约用水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幼儿知道环保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通过动手做环保标志,使幼儿的想法付诸行动。)。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七

教育目标:

一,能够认识我们身边的蔬菜有哪些。

二,能分清楚蔬菜和水果的区别。

三,了解蔬菜对我们的作用,爱上吃蔬菜。

教学准备:

各种蔬菜的卡片,一些常见的真实的蔬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今天早上吃了些什么呀!哦,包子啊,还有吗?嗯,有的小朋友吃的是面条。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见面条或者包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啊!哦,有肉还有呢?嗯有面条还有呢?嗯还有菜是吧!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自己,吃过的这些菜吗?

二,引入蔬菜。

朋友们,苹果宝宝是蔬菜一家的吗?

哦,有的小朋友说对啦,苹果宝宝不是蔬菜一家的,它是属于水果一家的。

三,蔬菜做游戏。

晚安,小朋友们真棒,我们现在认识了这么多蔬菜宝宝,现在让我们跟蔬菜宝宝一起来玩一玩游戏吧!

捉迷藏游戏。你画我猜游戏。比比看游戏。

四,分辨蔬菜和水果。

哎呀,现在蔬菜宝宝玩累了,小朋友们帮我们送蔬菜宝宝回家好不好?以,看看前面那个是哪个宝宝呀!哎呀,这不是香蕉宝宝吗?还有西瓜宝宝。

看来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是迷路了呀,小朋友们,我们把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也送回家吧,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的家是哪一个呢!

哎,有的小朋友把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也送回了蔬菜家。哎呀,蔬菜家的爸爸妈妈,不让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进来呢!看来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不是蔬菜一家的,那么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是哪个家的呢!哦,是水果一家。

除了西瓜,宝宝,香蕉宝宝还有我们之前说过的苹果宝宝,那么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宝宝是水果一家的呢!哦,哎呀,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

好了,现在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看看老师给大家变出什么东西来?

五,出示真实的蔬菜。

当当等,小朋友们睁开小眼睛,看看老师,这里是什么呀!有没有小朋友认识啊!偶是大白菜,还有西红柿,小朋友们,真聪明。

六,结束。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八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蓝天山的风筝。

2、物品:吹风机、扇子、风车、棉花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蓝天上的风筝。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天上飞的是什么?(风筝)。

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天呢?

(引导幼儿说出有风的情况下,风筝才能飞上天。)。

教师: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呢?你怎么知道有风?

(教师用扇子在幼儿的面前扇一扇,感受风。)。

二、展开。

1、感受发现风力。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1)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

(2)通过图片感受中级风、大风。

教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2、探索判断风向。

(1)教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

(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引发孩子的讨论。

(2)到户外进行观察活动。

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

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3)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

展开讨论:怎样记录风向。

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3、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教师:(出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怎样才能让风车转起来呢?

三、结束。

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九

《学习自然测量》是学前班的一节测量活动课,目的是让幼儿学习自然测量,懂得运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出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多少等,从而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细心的良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半幼儿对数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长短、高矮、粗细、多少等还很模糊,如小朋友站在一起有的高、有的矮,小朋友只是有个直观印象,但到底高多少、矮多少还很陌生,绳子有的长、有的短,但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小朋友也不知道,因此小朋友学习自然测量很有必要。

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各种测量方法。

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

活动前做好以下准备:

尺子、纸条、铅笔、线绳、小棍等。

为实现拟定的上述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四种教学法:比较感知法、问题联想法、尝试发现法、操作实践法,通过比较感知让幼儿直观地分清长的、短的、高的、矮的等;通过问题联想来拓宽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让幼儿知道通过测量就可以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以致萌发幼儿创造各种测量工具的设想;通过尝试让幼儿发现要想测量准确,必须有一个标准的测量工具,那就是尺子,从而让幼儿认识各种尺子;通过操作,可以让幼儿学会怎样测量才准确,强调难点: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

在活动的组织上,我灵活地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及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体教学便于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讲述要求,构思表达个人见解;而分组活动,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使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个别指导,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与和谐的过程,要使教学活动获得成功,必须考虑幼儿的学法。

用提问、启发的方法,让幼儿一环扣一环地从比较到发现到学会测量。整节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一致很高。

学习自然测量是一个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其基本目的就是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细心的良好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开始时用直观地实物进行长短对比,给幼儿一清晰的印象,从而让幼儿产生疑问,怎样来比较长短呢?用什麽来量一量呢?让幼儿带着悬念一步一步地往下深入,然后通过幼儿亲自操作实践,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设计出符合幼儿思维顺序,便于激发旧知,学习和巩固新知的教学程序,具体有以下四个环节:

1、比较感知:出示不同长短的铅笔比长短,再拿出一支更长或更短的铅笔进行比较,找出最长和最短的,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相对性。这一环节大约3分钟。

2、问题联想法:提出问题如果两个物体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如窗子和门的宽窄,怎麽办?启发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要“量一量”才知道。“那用什麽东西来量呢?”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测量工具,如:用尺子、棍、纸条、线绳、铅笔、小棒等来测量。这一环节大约7分钟。

3、尝试发现法:指导幼儿用多种工具测量桌子、教室、黑板、椅子的宽度、长度及幼儿的高矮等,让幼儿报告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测量结果为什麽不一样?怎样才能量出一样的结果?引起幼儿做尺子的愿望。这一环节大约8分钟。

4、操作实践法:分组活动,两组幼儿分别剪出一条同样长度的线绳或折一段同样长度的小棍做尺子,大家比一比,是否一样长,然后,再次测量桌面的长宽、椅子的高矮。注意提醒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报告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相同。如结果不同,应让幼儿再次测量,并纠正其测量方法的错误。这一环节大约12分钟。

在基本实现了本次活动目标的基础上,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地掌握测量方法,可以把活动作进一步的延伸: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到室外测量各种物体,如树的粗细、玩具的高矮、距离的远近等。

在发展性原则的指导下,活动的设计中,无论是教材的选取、组织,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尤其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看、想、说、做,这就充分发挥了幼儿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十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锁,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兴趣尝试开锁方法。

2、幼儿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各类锁、小房子、小动物、挂锁内部结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锁激起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见过锁?在哪儿见过锁?

幼:见过。

(1)在家里的橱门上有锁。

(2)抽屉上有锁。

(3)家里的门上有锁。

(4)妈妈的单位里有锁。

师:妈妈的单位里什么地方有锁?

幼:单位里的保险箱上有锁。

师:为什么要用锁?

幼:(1)如果没有锁,小偷就会来偷东西了。

(2)如果没有锁,我家的钱都要给别人偷走了。

二、尝试开锁。

1、师:你们开过锁吗?是不是想试一试?

幼儿尝试开锁。

(许多幼儿虽然见过锁,却未试过开锁,一开始幼儿拿了钥匙和锁以后,反复观察寻找钥匙可插入的地方,找到锁眼后,又尝试着把钥匙插入其中,正正反反试了好几次后开始旋转钥匙,试图打开锁。有的幼儿在多次的尝试后仍未打开锁,即求助老师或是同伴。教师引导已打开锁的幼儿再锁上锁,反复多开几次。鼓励已成功开锁的幼儿去教有困难的同伴,大约3分钟后,所有的幼儿都打开了手中的锁。)。

2、交流。

师:你们都打开了吗?你们是怎么开锁的?

幼:我拿钥匙放到洞洞里去。

师:洞洞应该叫什么?(丰富词汇:锁眼)钥匙是放进锁眼的吗?有没有更合适的词?(纠正用词:插入)。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十一

1、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黄豆与芝麻混和物,小勺、镊子、筷子、中孔筛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一盆混在一起的大豆和芝麻,

(出示混合物)。

现在,我想把芝麻和黄豆分开,请小朋友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大豆和芝麻分开呢?

2、认识工具。

出示工具:勺子、镊子、筷子、筛子。

你们可以随便选用一种工具,把豆子和芝麻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碗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二、发现筛子的作用。

1、请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分的?豆子和芝麻都分开了吗?

2、分别请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3、请用筛子的幼儿进行示范,然后大家都来尝试。

(通过尝试、比较,发现了筛子能分离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

三、探索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

1、提问:你知道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吗?

(幼儿边操作边讨论)。

2、提问:你觉得用筛子分东西有什么好处?

(讨论得出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筛子上有许多筛孔,它能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

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这样就把两样东西分开了。)。

四、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出示: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2、教师: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用一种筛子能分的?

3、教师:米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吗?我们来试试。

教师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漏了下去。

4、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让幼儿发现米和面粉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5、教师:蚕豆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别的行吗?

教师演示用小孔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

为什么会这样?

使幼儿明白了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子。

五、再请小朋友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杯各一个,字卡一套;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杯子每人两个;糖每人两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活动:(指导语: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谁,请先猜个小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把它请。)。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字卡“无色”。

2、尝。

3、观察。

幼:水中的糖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4、动一动。

幼儿自己选择实验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无形、可流动性。

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2)提供塑料小篮、杯子等,请小朋友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么样?总结:水是流到盆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三、总结水的特征。

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四、结束活动:水的用处。

活动反思:

在教学形式上,我只居于主导和启发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学手段上,使学生听觉和视觉交替冲击,适合儿童情趣,对“水”的概念,领会得尤为清晰而深刻。有些地方,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也许过于深奥,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浅出、概念清晰,语言得当,就一定能受到预期的效果。有些遗憾的是:我本想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放手给孩子。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引导,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十三

设计意图:原教案选自幼儿园建构课程指导《上学歌》。教材中的上学歌对于成人来说应该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歌曲中的小朋友去上学,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在,歌词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欢快的气氛,有一种快快乐乐上学校的气氛。歌词内容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不难。对原教案没有做过多的修改,只将第二和第三环节做了对调,考虑到先熟悉歌词内容,再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一个难度上的递增。在第四环节引导幼儿在每一句的第一小节拍手表示,感受歌曲的四个乐句,考虑到这样操作的实际意义不大,将这一环节做了摒弃处理。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表达上小学的愉快心情。

2.和同伴一起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磁带及录音机(教研室提供)。

活动过程:

1.引出歌曲。

解析:本个环节中,教师运用了直接导入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聆听音乐来了解歌词。

2.第一次倾听歌曲录音。

交流歌曲内容,对歌词进行熟悉。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用简笔画画出相应的内容,太阳、花儿、小鸟,背着书包的小朋友。

解析:环节中需要教师的简笔画要熟悉,在课前就要准备好。并且简笔画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内容。

3.第二次欣赏教师自弹自唱。

——教师:你听了歌曲以后觉得歌曲里的小朋友上学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解析:帮助幼儿理解上小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4.教师唱歌,请幼儿为歌曲伴奏。

(1)用各种身体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师:现在请你为老师的演唱伴奏,你可以用各种身体动作,比如拍肩、跺脚、拍手,请你们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优美的动作来打节奏。

(2)用“啦”为歌曲伴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的身体动作都想得很棒,接下来,我想请你们用“啦”来哼唱歌曲。

解析: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伴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节奏。

5.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1)跟着录音演唱1~2遍。教师用黑板上的简笔画提示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请你们看着老师画的图谱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2)跟着钢琴演唱。请幼儿边唱歌曲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歌曲内容。

——教师:请你们起立,找一个空地方,用自己优美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解析: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加快地学会歌曲。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十四

1、感觉歌曲活泼、欢快的性质。

2、尝试用填词演唱的方法学唱第一段歌曲,发展倾听及演唱能力。

初步获得有关附点、休止符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磁带及录音机自备图谱。

活动过程。

一、感知音乐,熟悉音乐旋律。

1、教师弹奏乐曲,幼儿欣赏。

2、幼儿自由发表听后的感受。

带领幼儿仔细倾听旋律及哼唱,使幼儿初步感受到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

二、理解歌词,学习歌词。

1、出示图谱。提问:看看图谱上她们怎样走?做些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梳理歌词。

3、师幼一起学习歌词。

三、填写词学唱。

1、看着图谱和老师的指挥棒,听着音乐先在心里唱一唱。

2、幼儿尝试唱:跟着音乐,看教师指挥棒进行试唱。

3、重点学唱难句:教师范唱后,幼儿比较异同。

(教师将幼儿唱错的难句范唱,通过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从而自我感悟,学会正确的唱法)。

4、完整演唱:提示幼儿用怎样的歌声不唱出快乐的心情。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十五

1.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掌握电动玩具电池拆装的方法。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_,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件电动玩具,一个小塑料盒,因各种原因不会动的玩具、若干个电池:电池回收箱一个:电池安装示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玩具厂的叔叔阿姨为了表示他们的爱心,让小朋友过个快乐的节日,特意给你们捐赠了一批各种各样的玩具,(出示电动玩具)你们猜:“这小猴会敲鼓吗?”“洋娃娃会跳舞吗?”这些玩具全是电动玩具。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自己动起来呢?激起孩子们探索的_。

二、操作探索(一)。

1.拆电动玩具。

(2)幼儿玩玩具,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拆,并把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盒里。

(3)提问:你发现玩具里有些什么?

小结:原来玩具里有电池、弹簧、开关。

2.装电池。

(2)幼儿装电池(肯定会有幼儿因电池装反等原因使玩具动不起来)。

三、讨论。

1.为什么刚才会自己动的玩具现在不会动了呢?

2.如果是电池装反了,那电池应该怎样装才是对的呢?

引导幼儿认识电池上的“+”“一”标志。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示意图,要求幼儿按示意图安装电池。

四、操作探索(二)。

1.师:这里有几件小弟弟玩过的电动玩具,不知什么原因这些玩具不会自己动了,等一下请你们拆开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它们动走来,你可以和旁边小朋友一起想力法,也可把你的好办法讲给好朋友听。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提问:

(1)你发现玩具是什么原因不能动吗?你怎样又使它动起来的?

小结:玩具不能自己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电池装反了,有的是没装电池,有的是电池的电用完了,有的因为没有弹簧。

(2)电池内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随便把它剥开,也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乱染会污染环境)。

五、玩电动玩具。

师:今天小朋友的玩具各种各样,你们可商量开一个“玩具表演会”,让大家一块分享玩具带来的快乐,过一个难忘的节日。

2023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热门16篇)篇十六

活动目标:

1、了解狼的基本习性,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知识。

2、对动物保护有兴趣,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自制动画短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感受情景、引起兴趣。

(价值分析: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1、ppt导入:这是哪儿?森林里会有哪些动物呢?

2、猎人抓住了狼,该怎么处置这头狼呢?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

3、简单统计:杀不杀狼?

4、小结:大家都觉得狼不是个好家伙,喜欢吃小动物,所以很多人建议要杀掉狼。

二、提出问题、自由发言。

(价值分析:在问题情境的探讨中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粗浅知识。)。

1、狼为自己辩护:我是世界上最后一头狼了!还该不该杀狼?

2、再次统计:杀不杀狼?

3、看看猎人是怎么做的?

4、兔子王国的危害:

(1)什么是繁衍?两只兔子一年后会有多少只兔子?(ppt演示)。

(2)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成为兔子王国的话,你们认为好吗?

小结:任何动物存在的数量太多,哪怕是温顺的小兔子都会带来危害的`。

三、观看动画、深入讨论。

(价值分析:知道狼是食肉动物,初步了解狼的习性,进一步理解生态的平衡。)。

1、观看动画:刚才狼是怎么说的?

2、最后一次统计:杀不杀狼。

小结:我们不能光觉得狼是食肉的就认为它是坏的,狼也是森林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有了它的存在才控制了小兔的数量。

3、教师出示食物链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小结:世界上每种动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保护身边的每一种动植物,让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美好。

四、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进行交流。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建设银行员工辞职信(优质18篇)

    在职场生涯中,有时我们不得不做出辞职的决定,辞职信成为我们向企业表达离职意愿的重要工具。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辞职信范本,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一份完美的辞职信。

    最新开学第一课活动总结范文(17篇)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是否明智,以及取得的成绩是否符合预期。小编特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彩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着重强调学生集会、集体活动、

    愚人节日记(模板20篇)

    无论是忙碌的日常还是琐碎的细节,都可以写进日记,让我们拥有一段独特而珍贵的回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日记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愚人节与古罗马的

    最新高考考务工作领导讲话(实用22篇)

    演讲稿的主体部分要具体、有力地阐述我们的观点和理由,可以通过事实、数据、案例等加强说服力。演讲难题是许多人的困扰,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下面是一些演讲稿范文,向大家

    最新省级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接受培训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5月29日上午,我参加了

    2023年幼儿园学前班班务工作总结上学期范文(18篇)

    通过撰写幼儿园工作总结,可以总结和提炼自己在幼儿园工作中的教学心得和经验。通过阅读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的种种感悟和经验。

    2023年六百字以上的读后感(热门19篇)

    读后感是对作者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题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方式。这是一些来自读者的真实读后感,通过分享可以互相学习和启迪。我总是糊里糊涂地想,自己怎么总能成

    最新有你在真的很幸福(专业14篇)

    优秀作文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范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朋友,犹如烈日

    最新母爱无垠演讲稿(专业18篇)

    演讲稿还应该运用言辞技巧和修辞手法,以增强演讲效果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精彩的演讲稿范文,相信会给你带来很多启示和收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2023年生产副主任竞聘演讲稿(汇总22篇)

    在生产中,我们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生产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