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文轩

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成果和资料,有助于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和资源。看看下面这些四年级教案,它们精心准备,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一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p32p33。

教学目标: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概括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过度: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五、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学生自学课本后讨论交流,尝试练习。

(3)引导探究: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4)同桌讨论: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六、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米0.30元500米1、80元0.70米0.04元600千克20.20米。

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0.067003.0908104、0315010.0142.00。

3、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1、8502、9000.08012、000。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小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930.045、48、1814。

5、判断、

5、00元=5元()7元=0.7元()8米=8、00米()。

2、04吨=2、4吨()4、5千克=4、500千克()0.60升=0.6升()。

6、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价钱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3元2角、6角、8元、1元零3分。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小数中间的零不能去掉。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三

课件出示:请把下列各数分类。相信你一定很棒。

07.5236.8691011.253840.001。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整数:069101384。

小数:7.5236.81.250.001。

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四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本课中安排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提供话题:你喜欢运动吗?最喜欢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活动,教师加以鼓励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展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比赛的成绩单)。并出示如下信息: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2.出示课件巩固练习。

3.知识迁移。

这样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一次知识的延伸与扩展。从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分析。

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运用。

1、出示运动会上110米栏成绩单完成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吗?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五

教学目标: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师生交流后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三位小数。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的数,那么两位、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些两位小数为材料,继续研究。

(1)教师继续出示米尺的放大图。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进行反馈。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04、0.01这种两位小数来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米。

(2)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学生交流说说对小数的理解。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1。同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及小数的意义,那你们知道小数的历史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小数的发展史。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的。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小数。

()元()千克()厘米。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还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板书设计: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目标: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教学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

教学过程:

为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这一环节分两步,第一步观察情境,读写小数。

课件出示信息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各种鸟蛋的质量,接着追问:你是怎样读写这些小数的?学生试着读写小数。教师随时订正学生读写小数的方法。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位小数的读写方法,在此不必做过多讲解,放手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总结出小数的读写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

第二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0.365千克中的0.365表示什么意思?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这一环节分两步,第一步认识两位小数的意义。

这一步分四个小环节,第1个小环节,首先引导学生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0.25表示什么意思,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板书0.250.01)。

先请同学回答,学生应该知道0.1与1/10的关系,再让学生慢慢过渡到0.01与1/100的关系。

(师板书:0.1——1/100.01——1/100)。

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0.25就是25/100,也就是25个1/100。

板书:0.2525/100。

第4个小环节,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先小组交流,请不同的同学说出自己想法,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一个小数的意义,我们通过对一位小数意义的复习,过渡到对两位小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时候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第二步,认识三位小数的意义。

直接让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到三位小数。

第二小步,教师多媒体出示大正方体塑料块动态平均分产生0.365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0.365就是365个1/1000,也就是365/1000。

第三小步,多媒体出示0.305、0.360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请同学们看着多媒体的方块图数一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复习一位小数意义,学习二位小数意义之后,可以通过自学,自己探索发现三位小数的意义,这利于学生归纳,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从而知道:像0.1、0.250.365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并出示课题:小数的意义。)。

我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自主练习1”,这是练习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完成练习,了解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情况。

第二个是“自主练习2”,借助学具巩固小数的意义,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每个小数的意义,关注学生对小数意义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自主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将新学习的知识点都适当的安排习题,可以检测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总结了经验和方法。

为直观,简单,适合全班同学完成。

自主练习12题。

这是思考题,对今天学习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让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练习。

教学目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7--38页,例4、例5、例6。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3.在经历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挖掘数学内涵,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小数性质中不变与变化的数学辩证思想,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数学王国中数字“0”去做客的情景,发现数字“0”引起整数的变化。

二、自主探究。

1.以数字“0”前往小数家中做客的情景,引出问题:0.4是不是等于0.40.

2.在独立验证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0.4=0.40?

3.借助:0.4=0.40=0.400,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1)从小数末尾添上“0”的情况去推断与思考去掉“0”的情况。

(2)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是小数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先讨论,在交流举例。

5.添上两笔,让4、40、400三个数相等。

6.探讨:从0.4到0.04,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小数的末尾”这一关键词眼。

三、练习应用。

1.出示超市里某些食品的价格表,上面哪些小数里的“0”可以去掉?为什么?

总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质疑:为什么有些小数能化简,但是价格表中仍然写成两位小数?

2.把下面物品的价格写成用“元”作单位的两位小数。

总结: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或者整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3.初步感知小数改写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七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7--38页,例4、例5、例6。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3.在经历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挖掘数学内涵,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小数性质中不变与变化的数学辩证思想,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流程:

创设数学王国中数字“0”去做客的情景,发现数字“0”引起整数的变化。

1.以数字“0”前往小数家中做客的情景,引出问题:0.4是不是等于0.40.

2.在独立验证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0.4=0.40?

3.借助:0.4=0.40=0.400,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4.深入研究小数的性质:

(1)从小数末尾添上“0”的情况去推断与思考去掉“0”的情况。

(2)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是小数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先讨论,在交流举例。

5.添上两笔,让4、40、400三个数相等。

6.探讨:从0.4到0.04,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小数的末尾”这一关键词眼。

1.出示超市里某些食品的价格表,上面哪些小数里的“0”可以去掉?为什么?

总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质疑:为什么有些小数能化简,但是价格表中仍然写成两位小数?

2.把下面物品的价格写成用“元”作单位的两位小数。

总结: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或者整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3.初步感知小数改写的作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8350—737=。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3.00=()0.200=()。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14=()。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6.45-4.29=2.16。

6.456.45。

+4.29-4.29。

10.742.1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5)计算:1.25+0.45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6)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2、p72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九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

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第3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第4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复习导入,判断对错。(小黑板出示)。

(1)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

(2)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

(3)百分之十二就是0.02。()。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

(5)0.05表示百分之五。()。

(6)3.21是三位小数。()。

(7)0.034写成分数是()。

2、写出下面的小数。(9分)。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写作:__________。

(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写作: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读作()。(8分)。

4、请你用0、3、6、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

(2)0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3)0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做2、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十一

教学设计:

本节课从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两种算法的客观存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先感知再抽象出.教案在设计中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教学内容:

(《现代小学数学》第七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并利用性质进行有关的简算.

(2)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及综合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

教学过程:

一、师:我在商店买牙膏花4.5元,买香皂花3.5元,付给售货员10元钱,请帮老师算一算,售货员应找给老师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10-(4.5+3.5)10-4.5-3.5。

二、研究分析减法的性质.

方法一:先求共借出多少本,再求还剩多少本.

方法二:先减去第一小队借的,再减去第二小队借的.

2.师:这两种算式间有什么关系?

3.观察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4.请学生分组讨论有什么规律.

5.概括讨论的结果.

(1)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这两个数.

(2)一个数依次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6.练习:在下面空格上填出适当的符号.

673-(173+48)=673____173____48。

7.用字母a、b、c代表任意的三个数,表示.

a-(b+c)=a-b-c或a-b-c=a-(b+c)。

8.练习:把左右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师:根据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运用性质简算.

1.出示例2:

638-(438+57)。

=143。

师:怎样算比较简便?

根据什么?

2.练习:

(1)756-(165+48)。

(3)876-(276+158)。

四、小结:

1.什么是?

2.通过学习还有什么疑问?

五、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认识算盘,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激发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准备:

算盘、多媒体课件、算筹、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新授。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1)远古的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的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表示数和计算。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屏幕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与远古计数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就是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课件出示:算筹表示多位数。

(2)你知道这些用算筹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题目。

3、算盘:

(1)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盘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

(2)出示新式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3)课件出示由老式算盘衍生出的形态各异的算盘。

4、计算器:

现在,算盘因为笨重、不方便携带,逐渐被更轻便的计算工具所取代。

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5、电子计算机:

(1).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出示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2)现在人们人手一部的手机,也具备了微电脑的功能。

6.简单认识计算器比较重要的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三)、计算器的应用。

1、学生自学教材26页的例题。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四)、巩固练习。

1、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

2、老式算盘上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

3、新式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每颗珠子表示()。

4、我见过的计算机工具有()、()和()。

5、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三、本课小结:

作业设计: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5.计算机。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2689÷45=34837+2689=3416。

独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复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对加减乘除关系进行运用。

一、开放引入。

(一)监控选择题1.理解题意。

2.计算器的演示过程展示。

补充图示的算图,让学生学会看图。

示。

小结:灵活使用计算器。

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用。

二、核心推进。

(一)用计算器计算4386+5237+2705。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先估再算。

(二)乘除法计算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小结:先估后算。

独立操作。

过程中发现。

方法。

尝试练习交流反馈。

在经历学生的自主学习后,由学生的资源,发现总结方法。

尝试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

三、灵活运用。

(一)使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书p7t2。

小结规律。

(二)找规律。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9876×9+4。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55555×7=。

555555×7=。

5555555×7=。

987×9+5。

98×9+6。

9×9+7。

小结:观察发现规律。

独立记录本。

记录。

思考发现交流反馈。

独立练习。

同桌讨论、交流。

生独立练习。

让学生通过已有计算器操作经验,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断观察,从操作到自主写出答案,发现规律。

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

计算器的灵活使用与生活运用(网上资料)。

观看。

多层面了解计算器的使用。

反思。

板书:

用计算器计算。

利用关系灵活使用先估后算经过观察。

验证结果估整十、百、千发现规律接近。

练习:

一、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并写出正确结果。

二、找规律。

(1)5×7=55×7=555×7=5555×7=。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987×9+598×9+69×9+7。

三、用计算器探究为什么会还原?探究p44。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十五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小数点搬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小组合作、拓展规律——巩固深化、拓展应用——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以下三个阶段:观察讨论阶段、归纳总结阶段、实践应用阶段。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1)从元、角、分间进率分析:

4.00元表示4元0.40元表示4角0..04元表示4分。

4元是4角的10倍,4角是4分的10倍,4元是4分的100倍;。

反之4分是4角的十分之一,4角是4元的十分之一,4分是4元的百分之一。

结合前面的发现,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怎样移动?小数的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有了前面观察讨论阶段做铺垫,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4.00元到0.40元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4.00元到0.04元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两位,小数就会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此时学生对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会缩小这一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只局限于价格上,而这时教师的引导就应该发挥作用,把学生的发现上升到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板书);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

2.850.02850.285。

(2)帮小数点搬家:53.8÷1053.8÷10053.8÷1000。

在这一环节,我接着小数点搬家这一话题提出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

问题一:自从小数点搬了两次家后,“喜羊羊快餐店”的客人可多了,喜羊羊着实高兴了一阵。可是月底一算帐却亏本了,为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小数点向左移动,钱越来越少了,价格便宜,当然不挣钱了。

问题二:可做买卖也不能亏本啊,怎样才能扭亏为盈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购物经验,会马上想到,小数点向右移,使快餐价格上升。

学生很容易会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在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后,我乘胜追机,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0.4934.9349.3。

(2)你能找到小数的家吗?

0.9990。

0.09×100.09×1000.09×1000。

0.04元0.40元4.00元。

缩小到原来左移右移扩大到原来。

十分之一一位一位10倍。

百分之一两位两位100倍。

千分之一三位三位1000倍。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十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

2、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学们看,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

(多媒体出示金秋的收割画面)。

教师:丰收的喜悦已经让农民伯伯们忘记了收割的疲惫,他们兴冲冲地将刚收割下来的粮食运到了粮库,准备卖个好价钱。

(出示主题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卖稻谷大约260000kg,柑树村今年卖稻谷大约30kg。

学生2: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

教师: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1: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稻谷多少千克?

学生2:柑树村比星光村多卖稻谷多少千克?

教师:聪明的孩子们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用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先从简单的入手,一起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板书课题)。

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

教学例1。

教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学生:260000+320000=?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多位数加法的结果吗?

学生:能。教师:谁来说说看?

学生:260000+320000=580000。(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为什么能那么快地报出答案呢?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组里先说一说。(4人小组交流)。

学生1:260000和320000的末尾都有4个0,我在计算的时候先暂时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个0,就是580000了。

教师:省去两个数末尾相同数位的0,计算以后再添上,不错的方法啊!

学生2:因为26+32=58,所以26万+32万=58万。

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学生3:我把260000看成26个万,把320000看成32个万,26个万加32个万就是58个万,也就是580000。

教师:哦,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以后再计算,很好的主意!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4人小组讨论)。

学生:我们小组认为,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计算,这样既不容易出错,也比较简便。

教师:那么我们再试几道题来看一看,这种方法是否比较简便。

教师:现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多少千克稻谷,怎样列式?

学生:320000-260000=?

教师:谁会计算?

学生:因为32万减26万等于6万,所以320000-260000=60000。

(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很好,同学们马上就会学以致用了。如果我们还要计算另一个村的稻谷总产量,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大家试一试。

(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全班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小结:

我们在做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时,通常把这些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完成练习六第1题——小猴摘桃。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4000+3000”和“9000-20xx”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十七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图片、题卡。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184=243=252=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2380=1506=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第48页6--9。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十八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便利,发展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用简单符号语言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经历由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有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学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和学生交流植树的事情,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未知数量。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一)1.结合“盒子里放小球”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初步感知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

2.通过练习引出含字母式子的简写形式并适当练习。

(二)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年龄问题让学生深入感知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

完成学案中训练卡的1、2题。

四、总结提高,深化新知。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字母-----------未知数任意数。

字母式----------运算结果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本课时“字母表示数”是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总体上讲本节课着重围绕三个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明白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三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年龄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字母、含字母的算式怎么去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在设计本课时我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基础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从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这一课的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数学认知上从数向代数的一个转折,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而本质上的目标是要教给学生一些抽象化后的表达方式:即学生只有在这节“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上真正掌握一些技能后,他们才会在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中用数字和字母、符号建构起一些数学模型来。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用简易方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于“用字母表示数”,除了内容比较抽象以外,其中的规律探寻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首要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一开课创设和学生一起去植树的谈话式导入。其次,借助所学知识字母表示运算律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另外,课上通过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1、课堂节奏把控不到位,学生没经行独立练习。

2、小组合作的方式没能完全带动起来,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教学方式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十九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

1、知识与能力

学会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并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分析、比较并概括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2.让学生观察发现前两组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它们的大小不变,后两组小数中的小数没有变,小数点的位置变了,它们的大小是不同的。

3.得出结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1.创设情境:孙悟空打妖怪。

2.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观察金箍棒的变化。

(板书: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

(三)辅助学生,试探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1.引导观察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1)让学生观察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并思考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倍数关系。

(2)提醒学生“扩大了10倍”和“扩大到原来的10倍”之间的区别,规范学生的用词。

2.联系新旧知识,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的秘密。

(1)让学生把这些数量改成用米作单位。

(板书:0.009米,0.09米,0.9米,9米)

(2)提问学生把以毫米为单位的数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那金箍棒的长短发生变化了吗?引导学生9毫米和0.009米的大小是一样的。

(3)通过整数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4)观察小数的倍数关系和小数点移动两者之间的规律

(5)提问学生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五位?小数又会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6)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7)四人小组讨论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的方法

(8)观察整数,由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得到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观察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和小数点移动两者之间的规律。

(四)引导学生,自探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2.引导学生从下往上观察。

3.小组讨论参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的方法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4.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5.交流讨论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五)小结归纳,感触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1.让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和向左的规律。

2.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一个小数点的重要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20篇)篇二十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难点: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字打交道,想一想我们在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字。(打电话、人民币的面值等)

师:都读完了吗?我想请同学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样来计数的?(学生介绍)

你总结的真好!

师:谁能对古代人的计数法做一个评价呢?(学生发言)

太棒了!

师:因为这些方法给我们带来的许多不便,所以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用计数符号计数

(出示ppt)

师:这些计数符号我们就叫做数字。谁来讲一讲,都有哪些数字?(生:说三种数字)

师:和以前的计数方法比起来,感觉怎么样?(方便了很多)

师:有一个罗马人,他来到中国想买茶叶,于是他走进了一家店铺,掌柜的问他,你想买多少斤呢?于是他把一张写着罗马数字茶叶斤数的纸条拿给中国的掌柜看,你们说中国的掌柜看到这张纸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知道买多少斤)

师:我们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出示ppt)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等等我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生答:自然数)对吗?刚才他读的时候你发现,这里面没有发现谁的身影呢?(生:没有0)

师:请问0表示什么呢?(生: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用)

师:同意吗?那0是不是自然数?是!非常好!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师:在生活中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比亿以内的数还要大的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ppt,在我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当中一共这么多人,这个数字怎么读呢?( 生读)

师:你能这么块就把这个数字读出来了啊!介绍一下你的方法!(生: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一级,分三级读出来)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数字都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生回答)

生:是这样的吗?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我们先在亿位上播一颗珠子,表示1个亿,一起接着数,播到第10颗珠子了,该怎么办呢?(亿位上珠子都播回去,在十亿上播一颗珠子)

师:亿和十亿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生:10个一亿是十亿 师板书 再请同学说一说

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呢?生:百亿和千亿

师:再请一为同学来读一读。

师:现在再来读这个数字就容易了对吧!再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9呢?这两个3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吗?

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这样的关系吗?咱们一起仿照这种形式开火车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找一找这句话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生:相邻。为什么?

师:介绍关于十进制的资料

师:生活中不光只有十进制计数法,还有其他进位制的计数方法,我们来看一看,介绍资料

师:学习了这些知识,咱们可以用它来解决问题了

练习题

这个数的最高数位在什么位上?这个数大吗?

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相关范文推荐

    生命清单读后感(汇总18篇)

    读后感是对读书体验的一种输出,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于书籍的细节和思想内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为什么报纸上经常会出现有人自杀的

    理学院健步走活动新闻稿(实用20篇)

    新闻报道是一门专业,需要记者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的调查能力和客观公正的报道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品新闻报道样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医院作息时间调整通知(精选14篇)

    通知可以涉及各个领域,如学校、企业、政府机关等,其形式和内容也有所差异。阅读以下通知范文可以帮助您了解通知的不同类型和格式。各位就诊人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新春联欢晚会主持稿大全(19篇)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探讨并分享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马上要开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期待精彩的表现。长空载誉夸天马,大地回春颂吉羊。传统农历羊

    王二经济学故事读后感大全(17篇)

    读后感是对书籍内涵和主题的整体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思想。以下是一些读者所撰写的读后感范文,它们或让你找到共鸣,或引发你思考。1943年的一天

    欢度快乐的圣诞节(实用13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准确与流畅,还要有独特的思想和触动人心的内容。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评析和点评,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优秀作文的要点和特点。

    师生外出活动方案(优质14篇)

    制定活动方案需要考虑活动的目的和主题,确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之相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一、活动目的:

    村后备干部培训心得体会(优秀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

    开学学生会招新活动方案(通用14篇)

    活动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有计划地实施各种活动,提高效率和达成预期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活动方案一:主题为“健康生活,

    小学祖国在我心中大全(14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扎实的写作功底和独特的观点来吸引读者的作文。优秀作文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条理性。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写作方面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