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模板10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琉璃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模板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篇一

1、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会解

答一至三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会有条理地说

明它们的思路,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

方法,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2、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会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正确判断作为单位“1”的量是学习的重点。

2、百分数的应用是学习的重点。

3、在发芽率的公式中为什么要乘以100%是学习的难点。

4、在工程问题中,用“1”表示工作总量,用单位时间

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表示工作效率,是学习

的难点。

5、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10、30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如:

二、要解决的`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如:(1)15的是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是12,这个数是多少?

三、应用

例1、一条公路长2400米,已修了全长的,还剩

下多少米?

分析:根据题意,已修了全长的,是把全长(2400米)看作“单位1”,未修的路程是全长的(1-),要求还剩下多少米就是求2400米的(1-)是多少。

答:还剩下960米。

例2、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已修了1440米,正好占

全长的,还要修多少米?

分析:已修的正好占全长的,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

答:还要修960米才完成任务。

练习:分课时总复习p98ex1:5、6、7、8

p98ex2、ex4

作业:p99ex6:1、2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篇二

1.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

(1)填空: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七成二成五五成九成九

十成二成八七成四八成二

2.出示例1。

(1)学生默读。

(2)这道题和复习中的第三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3)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41.6×(1+25%)

=41.6×1.25

=52(吨)

答:今年收白菜52吨。

3.练习。

4.折扣的含义。

师述:工厂和商店为了推销商品,有时将商品减价百分之几销售,这就是平常说的打“折扣”销售。

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也就是减价20%。打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出售,也就是减价()%。

5.出示例2。

例2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问: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3)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你想怎样解答?

(4)指名说解题思路。

板书:方法(一)330-330×90%

=330-297

=33(元)

方法(二)330×(1-90%)

=330×10%

=33(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33元。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成数”和“折扣”的知识,知道了“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和“折扣”与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了有关“成数”和“折扣”的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某县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30%。

(2)一块麦地,改用新品种后,产量增加了四成五。这句话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种后产量是()的'()%。

(3)一种皮茄克打九折出售。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90%。

(4)一批旧书打五五折出售。这句话的意思是现价比()便宜了()%。

2.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

七折九折六五折八五折六八折

3.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60%42%100%95%

6.一种画册原价每本6.9元,现在按每本4.83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从概念入手,并和原来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比较,学生易于找到突破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另外,课本上出现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学好百分数应用题,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兴趣。

板书设计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应用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篇三

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1、口算

××××

14×15×××5

2、计算

××427×

过程要求:

(1)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反馈,学生计算过程。

(3)着重强调约分的操作步骤。

完成练习二第5~10题

1、第5题

(1)提问各算式的意义。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分别说一说×、×、×各表示什么?结果是多少?

(2)将结果写在书上。

2、第6题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分别说明三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3)列式计算。

3、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4、第8题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5、第9题

(1)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2)改正算式。

6、第10题

(1)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14×

×120××24×18

1、米的是多少米?

2、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3、吨的是多少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个长方体长米,宽米,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篇四

1.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保险的简单知识,知道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和保险费的含义,会根据保险费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介绍一些有关税收的知识,向学生进行公民应依法纳税的教育。

3.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和保险费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甲数是12,乙数是15。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120,它的75%是多少?

3.()与()的'比率叫做利率。

4.利息=()×()×()

师述: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储蓄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保险和税收的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篇五

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篇六

不管是简单分数应用题还是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中都有关键句,关键句中都有单位“1”的量,准确找出单位“1”的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条件。

一般来讲,单位“1”的确定有以下两点方法和规律:

1、关键句中分数前面有个“的”,“的”字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

如“甲的2/3是乙”,那么单位“1”的量就是2/3前面的“甲”;“乙是甲的4/7”,那么单位“1”的量就是“甲”;“乙的7/8相当于甲”,那么单位“1”的量就是“乙”。

2、关键句中“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的量。

如“篮球比足球多1/3”,那么单位“1”的量就是比字后面的量足球;“足球比篮球少1/4”,那么单位“1”的量是篮球。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之运用逆推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照从始至终的先后顺序去分析,很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甚至陷入绝境。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不妨“反过来想一想”进行逆推,便容易打开思路,顺利解题。比如:

分析:从最后条件出发思考:95+5=100(千克),即为现存油的5/6,故现在桶里有油100除以5/6=120(千克)。

综合算式:

﹝(95+5)÷(1-1/6)-20﹞÷(1-1/3)=150(千克)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之利用假设推算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题中所给条件直接去思考,就难以找到解题方法,如果在解题时先假设一个主观上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按照题目里数量关系推算,所得的结果发生与题目条件不同的矛盾,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找到正确的答案。如:

分析:假设第一周修的恰好是全长的2/5,这样第一、二周修后剩下的282米中就要增加10米。

假设第二周修的恰好是全长的1/4,这样第一、二周修后剩下的282米中就要减少5米,于是条件变为“”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5,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4,还剩(282+10-5)米没有修。

把这条路全长看作单位“1”,那么(282+10-5)的对应分率就是(1-2/5-1/4)。

于是列式为:(282+10-5)÷(1-2/5-1/4)=8201(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之通过变换条件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可以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将题中某些已知数量转换成与之有关联的另一个量,使其成为一个较为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如:

分析:这道题可以转化为熟悉的“归一”问题。题中的5/7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把这时第一个钱罐里的钱平均分成7份,这时第二个钱罐里的钱占其中的5份,这5份共35+15=50(元),则每份是50÷5=10(元)。

因此,这时第一个钱罐有钱10×7=70(元),那么第一个钱罐里原有钱70+15=85(元)。综合算式:(35+15)÷5/7+15=85(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米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3.列式:(米)

答:小强身高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篇八

图形运动型试题:初中数学的图形运动有平移、翻折和旋转。图形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变化的、运动的观点来处理孤立的、离散的问题的思想,很好地领会这种解题的思想实质,并能准确合理地使用,在解题中会收到奇效,也将有效地提高思维品质。在解题中我们要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想象的方法掌握运动的本质,在图形的运动中找到不变量,然后解决问题。

阅读理解型试题:这是检验学生是否“会学”数学的一类试题,通过让学生阅读一段新的数学知识,然后来解答有关习题。实验操作型试题:观察、试验、猜想、探索是新课标的基本概念,这类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文字量较大,考查学生良好的基本功底和快速的理解能力,数形结合的思路在题中充分体现。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篇九

公式求解法:许多应用题可以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总结、归纳、推导出解答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式(或公式),如: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等。这些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数量关系式(公式),并正确灵活运用于应用题的解答。

转化求解法:转化求解策略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技巧,它把生疏的题目转化成熟悉的题目;把繁难的题目转化成简单的题目;把抽象的题目转化为具体的题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转化技巧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假设求解法:假设求解就是根据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先做一个假设,然后根据题意和假设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调整,寻求解题途径。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视频篇十

有些分数应用题数量变化多,分析难度大,不易列式计算。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变来变去,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变量。

对于这类分数应用题,家长辅导孩子解答时,要专注“不变量”,以静制动,使问题迎刃而解。比如:

分析:两桶水的总重量总是不变的,但又未知,我们把它看作单位“1”的量。则“取前”第一桶占两桶水总重量的1/1+6=1/7,“取后”第一桶占两桶水总重量的1/1+4=1/5。

第一桶取前取后差12千克占两桶总重量的1/5-1/7=2/35,故两桶水总重量为12÷2/35=210(千克),由此可求出原来第一桶水的重量为:210÷1/7=30(千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