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温柔雨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一

1、了解动物不一样的睡觉方式,初步懂得动物睡觉方式的原因。

2、能大胆讲述观察的结果,体验游戏的欢乐。

3、热爱大自然,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1、绘本:《一本讲述睡觉的书》

2、ppt课件。

3、动物图片、记录表。

一、参观交流,引起兴趣。

教师:上次请大家完成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收集小动物睡觉的秘密,你收集了吗

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二、交流调查情景,了解不一样的睡觉姿势。

1、教师:你收集的是什么小动物它睡觉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动物睡觉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站的睡,有的躺着睡,有的蜷着睡,还有的倒挂着睡。

三、绘本阅读,了解多种动物的睡觉方式。

1、教师:教师也带来了《一本讲述睡觉的书》,里面有许多动物睡觉的秘密,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

2、教师:你看到了谁它是怎样睡觉的

生活的地方和生活的习惯不一样。

四、巩固游戏,体验欢乐。

1、问答游戏。

2、模仿体验。

五、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动物睡觉的方式。

教师:你还明白哪些动物睡觉的秘密

日常活动,继续了解动物的睡觉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进一步了解睡眠与人类的关系。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二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认识了它,可以说孩子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一次田想小朋友把小橘子放进了鱼缸,引来了许多小朋友的围观和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想给金鱼喂食,结果发现桔子伏在水面上,而小石子却沉在水底,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这一活动。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能力。

(2)、在了解物体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初步感知:物体的沉浮可以通过外部条件来改变。

(1)、各种操作材料:水槽、石子、塑料、钥匙、树叶、铅笔、螺丝、小西红柿、盐、饭勺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记录卡、记号笔。

(一)、猜想活动

通过猜想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三)、认识活动

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四)、记录活动

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

(五)、寻找活动

寻找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六)、变魔术:小西红柿游泳

在这里,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让幼儿自己猜想,为什么自己的小西红柿不会游泳?幼儿可以尽情表达、实验,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一)、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西红柿浮在水面上呢……

(二)、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

尊重每个幼儿,因人施教。

活动后,我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况。《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认为是自己恰恰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他们真正的需要,没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探索要求。对于小孩子,也许我应该将幼儿进行帮带式分组,把年龄大的与小的分在一组,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大带小,这样也许能带动小孩子一起参与探究活动。又或许可以把小孩子分为一组,对他们提出"跳一跳能够的着"的要求,这样就会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对于大孩子活动中出现的"双胞胎"现象,也许是各组材料相同的原因.所以,今后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一定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幼儿就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三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四

1、认识夏天主要特征,感受夏天生活,学习自己保护。

2、感受和体验生活中解热的方法,获得一些生活常识与经验。

1、经常带幼儿观察夏天,感受夏天里人、事物的.特点。

2、夏天挂图。

1、认识夏天

(1)提出问题:夏天是什么样的?

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说。

(2)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后再说。

2、夏天的太阳

(1)通过感受让幼儿知道夏天的太阳很厉害,阳光特别强烈,出门时要抹防晒霜,戴上帽子或打伞。

(2)每天要晒太阳,这样能增进身体健康,但不能晒时间过长,不然会晒伤皮肤。

3、怎么使自己凉快起来

(1)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散热的方法。

(2)教师帮幼儿提升经验。

(3)天热时要在通风、凉爽的地方休息,以免中暑,并注意多喝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五

1、能用根据图形的小、颜色、形状特征选标记。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1、黄色小蘑菇、蘑菇、黄色和标记、小标记若干2、各种颜色、各种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若干。

3、标记卡若干活动过程:

一、比较蘑菇的小和颜色师:(出示红、黄蘑菇)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两个蘑菇有什么不同?(小、颜色不一样)师:用什么办法可以把不一样的地方记录下来?(标记)师:(出示标记)小朋友你们还认识这些标记吗?现在请小朋友来给蘑菇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什么颜色的`蘑菇我送你什么颜色的标记。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图形宝宝,请4个小朋友一组,去找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和你们图形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

师:小朋友找好了把他们贴在黑板上介绍你找的是什么?

四、师总结:这个长方形宝宝找到了的蓝的长方形标记卡做朋友``````五、找朋友游戏师:小朋友真聪明!图形宝宝们都找到了朋友。现在我们也来玩一玩找朋友游戏。老师给你们发图形和标记卡,如果你拿到的是图形就去找和你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如果你拿到的是标记卡就去找图形宝宝做朋友。

师:现在我们带着你的朋友一起去玩吧!

六、活动评价小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六

1、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时钟课件。

2、学具: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音乐《谢谢你小闹钟》引出课题。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师:要遵守时间做事,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钟表,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小钟表。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引发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并产生了幼儿间的互动)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钟表上有什么?

幼:(幼儿齐声回答)有数字、针。

师:有哪些数字?

幼:(幼儿齐声回答)1、2、3、4、5、6、7、8、9、10、11、12、

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幼儿自由发言)

(幼儿操作,并学说)

三、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课件)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分针时针谁会赢,(分针)

小结: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评析:大屏幕上的课件把知识准确的传达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通过老师的反复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让幼儿明确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认识整点、半点。

师:那小朋友分针走一圈指到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分针指向6,时针指到两个数字之间,就是半点。如: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3和4两个数字之间,就是3点半。

(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师:今天小钟表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位小伙伴一天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来小朋友看看两位小伙伴是几点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的呢?(7:00)你能不能把你的小钟表拨到7:00呢?来试一下吧!(小朋友真棒!及时鼓励)

(2)、看小朋友是几点上学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伙伴是几点上课的(幼儿操作)

(4)、小伙伴是几点做操的(幼儿操作)

(5)、小伙伴是几点吃午饭的(幼儿操作)

(6)、小伙伴是几点课外活动的呢?(幼儿操作)

(7)、小伙伴是几点放学看电视的呢?(幼儿操作)

(8)、小伙伴是几点睡觉的呢?(幼儿操作)

师:这是小伙伴一天的生活也是他一天的作息时间!那你能说一说你在幼儿园的一天。几点钟做什么事情吗?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讲一讲拨一拨你是几点起床?上学然后正确地拨钟表,看谁拨得又对又快,并启发幼儿要遵守作息时间。

四、幼儿制作“我的一天”(休息日或幼儿园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请幼儿用文字、图画及符号等形式进行表征活动,用画钟表表示具体时间。

师:小朋友都知道你的一天几点钟所做的事,我们来做一份作息时间表吧?来小朋友看老师制作的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布置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作息时间表(幼儿制作)

五、幼儿制作欣赏与介绍。

幼儿陆续画完,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师:小朋友制作的作息时间表真漂亮,小朋友之间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小朋友作息时间表做好了你们可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吆。小朋友我们可以把制作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家里或者我们教室的作品区。我们要按作息时间去做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七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