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

时间:2023-12-22 作者:紫衣梦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在一般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明确确定出来的具体和可操作的目标。通过研究这些六年级教案范文,教师可以扩展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育观念。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

2、标出诗歌小节数;

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关键词:活、死、俯、骑。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

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生读)。

汇报自读情况。(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板书:“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齐读本小节)。

五、品读“虽生如死”。

抽生读。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二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三

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意思等)。

2、师: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学再交流。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第一次是擅长;后面表示赞叹。

7、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含义了吗?

8、课堂练习:选字填空(善的不同用法)。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四

我部六年级现有四个行政班级,而英语教学是在打乱了原有行政班级的基础上,按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分层教学的四个班级。其中分层六(1)、六(2)班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分层六(3)、六(4)班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自五年级第一学期实施分层教学以来,每学期四个班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其中六(1)、六(2)班使用同一套教材,进度相对快些,难度相对大些;六(3)、六(4)班使用同一套教材,进度相对慢些,难度相对小些。因此,四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别较大,两极分化严重。虽然,我们今天仍不明确毕业考试的方向,但是为了能让学生在最后阶段做好冲刺准备,迎接终将到来的毕业考试,我们计划以听说读写为主要的复习形式,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从字母、单词、句子和语篇入手,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好小学阶段的英语知识。

针对以上现状,下面我作为代表来谈谈我们本届毕业班的英语复习计划。

一、复习要求:

1、要有计划、有目的,注意复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2、注意区分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3、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4、查漏补缺,重视每堂课学生的信息反馈。

5、特别关心和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复习内容:

1、过好字母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字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所有的字、词、句都是由26个字母组成,要想学好英语,首先要掌握好26个英语字母。撑握好英语字母,不仅要撑握好每个字母的正确发音,同时还要撑握好每个字母大小写的正确书写,以及由此所涉及到的哪些单词要大写,哪些要小写,句子要如何规范书写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和基本常识。

2、过好单词关。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词汇量偏少、掌握不牢的现象,我们将主要通过词性归类等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单词。

3、过好词组关。词组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是掌握单词的良好途径,同时又是学习句子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将词组复习和单词复习相结合,在复习单词的同时归类不同词性的词组,让学生同时掌握英语词组构成的规律。

4、过好句子关。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通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句型及日常交际用语,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还相当薄弱,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帮助学生复习句子: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掌握好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掌握好相应的语法知识。

5、过好阅读关。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语篇阅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解题能力,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也是英语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例如对学困生来说,我们可要求他们能基本看懂阅读材料,并能在书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即可。

三、复习方式。

1、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创造机会学生多说、多读,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其实所有的单词、词组和句子都是基本的阅读材料,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不断指导其正确的发音规则和语音语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且四个方面要有机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全面提高。

2、变换方式,讲究效率。虽然复习课以精讲多练为主,但我们不能把复习课仅作为练习课,我们仍要注意复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因为有一部分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在复习时我们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相互结合,把握好各个知识点的难易比例,并全面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获得肯定的同时,才能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3、内部分层,因材施教。虽然六年级已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为了四个层次,但同一班级内部也早已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因此在班级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同时,我们要提倡和鼓励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因为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如果能将这些优势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那我们的负担就会减轻一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精神。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五

2、学会善意地看待事物,客观地评价事物。

3、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一。通过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导入课文。

学生对地球、火星和金星介绍。

二。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它的可爱体现在哪里?

2、交流明确。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1、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感受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理解“虽然这个乐土不是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煞”“风波”指什么?

3、齐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四。学生质疑,师生答疑。

五。课文总结。

1、结构简练,思路清晰。

2、语言精练,幽默。

六。布置作业。

体会地球是“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这句话,用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六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七

1、熟读、背诵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先分析后下结论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激励学生刻苦“修身”,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教学难点:理解荀子所述的“言”和“行”之间的关系,领悟先哲识“人”、用“人”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行”,强调“做”的重要性,且强调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这方面从孔子开始就有许多名言,至今流传在老百姓的口头上,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亮点。如,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听其言而观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踏实做事,从自己做起,是超越时间空间的“通行证”;能做之人永远是国宝、家宝、单位之宝等。本文阐述的道理也是如此。教学时,在引导扫除文字障碍,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启发点拨学生围绕作者的四种态度,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体会作者所述的“言”和“行”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大语文教学观,着力引领学生熟读精思,沟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唤起体验和感受,逐步将先哲智慧化为自身的精神养料,同时,激励学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刻苦“修身”,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激趣导入:

由言善行恶的大贪官成克杰说起,激发学生从文中找出晏子对言善行恶者的态度,让学生明白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很切近。

速读,指出晏子对言善行恶者(国妖)的态度:“除”

用身边大贪官的事例导入,激发兴趣,并用课文中先贤的评价例证,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为课文学习投入情感准备。

整体感知。

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

默读、诵读,疏通课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和脉络结构:课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种表现,再分别表明四种态度。

用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宏观语境,进而把握微观语境,这是阅读感悟的第一步。

研读探究。

针对“言”和“行”的四种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这样依次排列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行”,强调“做”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有许多名言阐述这个道理,请学生讨论补充。

针对晏子对“言”和“行”的四种表现所持的不同态度,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领悟先哲识“人”用“人”的智慧。

诵读,质疑,讨论。参考提示——。

对于“言”和“行”的四种表现的排列,晏子强调的原则:“行”是最重要,且强调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所以四种表现的依次排列是“等而下之”的。

晏子对于四种表现所持的态度可谓爱憎分明:“不能言”而“能行”的人和“能言”而“不能行”的人,虽然各有长短,但毕竟也是可用之才,都值得“爱”和“任”;最值得发自内心敬重的是既“能言”又“能行”,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人;“言善”而“行恶”的人,如成克杰之流,欺骗性大,流毒之深,应该铲除。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围绕关键词“表现”和“态度”,精心设计几个有坡度的问题,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经过研读、质疑、讨论、感悟等环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文章阐述的道理也能逐步了然于心。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讨论、交流。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既强化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又是对其进行发散思维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课后作业:布置写一则短文,谈谈对“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这句名言的感受。

回家完成: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激励学生刻苦“修身”,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思路点拨:此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种情况:能言、能行(国宝);不能言、能行(国器);能言、不能行(国用);言善、行恶(国妖),再分别表明自己的敬、爱、任、除等四种态度,脉络清晰,文字障碍较少,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反复诵读,能够把握大致内容。但学生要真正理解其阐述的深刻道理,却不易。教学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实例来辅以说明,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活化,通俗易懂。如,对“国器”、“国用”和“国妖”可以这样理解:“国器”往往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虽然他们不会头头是道、天衣无缝地长篇大论,然而却是以不善辞令、多做实事、身体力行、踏实苦干来处世立命的,他们是真正默默无闻的实干家;“国用”是有思想、有主见、有韬略,懂策略的士人,他们在总体上来看,是“谋士”角色;“国妖”则表现为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言善行恶,伪善真恶,有时大奸似忠,道貌岸然,其实是一伙奸滑小人,无耻歹徒等。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八

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

2、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3、师生共同释题。

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绝:断绝。弦:琴弦。

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此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九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十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下册】。

咏柳唐•贺知章春日宋•朱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宋苏轼游山西村宋陆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望洞庭唐刘禹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唐白居易渔歌子唐•张志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十一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3、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十二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飘飘洒洒:飘舞着落下来。

驻足痴望: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绵亘: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如:大别山绵亘于豫、皖、鄂三省的边界上。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往的情景。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荡涤:洗涤。如:这里的山光水色,足以荡涤胸怀。

竣工:工程结束,完工。

藐视:轻视、小看。

赞叹不已:已:止,完。不断地称赞。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

薄暗: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四、教具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口答。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十四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检:

1、默写词语。

2、齐读第一段:

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段:

2、生自学课文第二段:

(1)思考上述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用括号标出来)。

(2)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写在有关语句边上)。

3、交流:

“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一座座……已矗立……”、“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1)生说体会。

(2)点拨:人类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海洋?

(3)生概括板书: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4)指导朗读。

“由于……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1)方法同上。

(2)板书: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潮汐……、海水温差发电站……,……电力。”

(1)方法同上。

(2)板书: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用海水淡化的方法……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生存空间。”

(1)方法同上。

(2)板书: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4、齐读第二段:

根据板书综合回答: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说说你的体会。

——明确保护海洋、珍惜海洋的重要性。

三、总结: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所以我们要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四、作业:

1、造句:

由于——。

2、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联系课文内容写体会。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十五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自然段。

6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十六

一、课标要求及教材安排:

《穷人》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你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是: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需要支架,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我所抓的支架就是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和渔夫提出抱养孩子的语言描写。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桑娜抱回孩子和渔夫同意抱养孩子的部分。

上课开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质疑,突出学校“问题引领”的课题模式。根据学生提问,教师整理出“渔夫和桑那是怎样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的?“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引出下文和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础。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悟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的:

首先让学生通过问题引领,自读课文,找一找描写桑娜抱孩子和渔夫作决定的句段并作批注。待学生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了两处句子。

第一个句子是“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后,让学生围绕这句话提一个问题,“桑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做不可?”然后小组交流解决。让学生明白桑娜抱回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并让学生读出这种体会。设计意图是使阅读更加自主,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二个句子是“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首先让学生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然后让一位同学试着有感情地把这些语句朗读给大家听。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评读的方式,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指导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了学生语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这一处的心理活动描写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体会,学生明白了桑娜由担心、害怕到坚定的复杂心情及这些心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桑娜一家很穷。再一次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并要求学生读出桑娜紧张、担心、害怕、后悔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学生自由练读后,再次指名读,教师加以评价。使朗读经历了由“初读到品读到感情朗读“的过程。通过悟读,进一步体会到了桑娜善良的美好心灵。

我又是这样引导学生悟读描写渔夫语言的句子的:

首先让学生找一找能够体现渔夫善良品质的句子。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把思维的方向指向关键词。

“熬”,让学生思考“熬”字说明什么?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熬”字,表明了渔夫收养孤儿的决心。通过这个熬,让学生想象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干活会更累,生命受到威胁。)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再读一读渔夫说这句话时的动作、神态。让学生围绕描写渔夫神态的语句提问,(想一想渔夫严肃什么?忧虑什么?“是个问题“指什么?)再一次地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接下来,通过桑娜心理活动和渔夫语言的对比,感受两个人面临的同样生活困境和两人同样的坚决举动——抱养孩子。从而感受穷人金子般的心灵。

在品读句子的同时,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即通过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接下来,要结束课文,我引导学生将板书和题目联系起来思考,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再次思考,直击:课文讲了渔夫和桑娜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可题目为什么是《穷人》呢?下节课探讨。

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问题引领,拓展学习。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附:

板书设计:

9、穷人。

环境描写。

桑娜。

渔夫美好心灵。

这样设计板书,意在给学生一个认识——桑娜和渔夫面临同样的生活负担,做出同样的选择,他们同样的善良。

2023年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教案(专业17篇)篇十七

(一)知识与能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2.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2.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教学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用音频伊能静的《萤火虫》导入课文。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2.粗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人了夏夜乡间优美的环境中,极富感情地记叙了幼时的游戏:捉了萤火虫,然后用鸭蛋壳装起来做成小灯笼……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它的繁衍情况、生活习性以及它能够发光的特性。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二、精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

提示:在介绍萤火虫这种可爱的小昆虫时,作者先谈到了古书及杂志上关于腐草为萤的说法。他认为这种说法还缺乏实证,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而事实上,始终没有确凿的材料能够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作者由此澄清了萤火虫的“出身”问题。这一段文字,作者从萤火虫的起源说起,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它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溯本求源的认知愿望,而且告诉读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了解认识事物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2.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提示:作者从其生理机制的角度作了科学的说明,即:萤火虫发光是区为它的尾端有特殊的器官,这个器官透明的薄膜下排列着细胞,细胞里有叫做“萤火体”的黄色颗粒。这些黄色颗粒遇到氧气就发生化学反应而发光。这诠释里面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准确而全面。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的?

提示: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作者由自然现象人手,进而引出人们的对其探求过程的说明,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其中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内容准确严密。

4.作者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提示:此文在写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对往事的记,描绘,也有对萤火虫的介绍,同时包含了对故乡的牵挂。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读者。

三、研讨欣赏。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1.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

3.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

提示: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1.能够发光的,不能发光的2.大抵3.几乎。

(课堂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