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

时间:2024-04-21 作者:纸韵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章或作品的样本进行总结和概括,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一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增强写作的欲望,并感受到写作的成效。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作文命题;民间语言。

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倡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疑问,在疑问中发表见解,在见解中获取知识。

把两个学生写得较好的同一题目的作文复印发给每一个学生,先让全体学生自由阅读,再抽学生念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比较,在同学的作文上面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说出你认为该篇文章的优点,找出你认为写得不好的地方,并思考怎样来修改,最后由老师点评。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有的说:“顺序有一定的条理,事件有一定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有一定的步骤。”学生有机进行相互切磋,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用词要准确、生动、具体,恰当使用比喻句等修辞手法,恰当使用谚语、歇后语等能使文章有血有肉。通过语句的比较,学生的习作通顺了,运用语句的能力增强了,想象力丰富了,内容也具体了,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构思作文命题,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命题时,应力求形式多样、自由自主,激发创造热情,实践告诉我们,老师在作文的命题上多花点心思,相机创设多种形式的命题,在“趣”字上下工夫,不但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写课后创意小文章,即结合刚学完的课文,或顺延其故事情节,借题发挥,通过推测、设想、假设进行补充,或将原文换上学生自己的思路,或换一换人称体裁。这种练习,由于学生对原文熟悉,且有新鲜感,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容易引发联想,而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学生写作的兴致高,且小文章往往容易一气呵成,当堂即可完成。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积累优秀的民间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语言的积累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语言的积累,可以了解前人收集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够学习到前人来自生活的经过加工的精华语言来表达。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谚语、歇后语等都非常适合学生记诵。如,谚语“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于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歇后语“擀面杖吹风――一窍不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铁棒磨成针――全靠功夫深”等都具有短小精悍、语言形象、易于记诵的特点,这些对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是非常好的教材。

上课前,老师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训练学生记忆歇后语,老师或抽学生说出歇后语或谚语的前半部分“小葱拌豆腐”,全班学生齐声回答后半部分“一清二白”.这样天长日久学生就会积累很多词汇,出口成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注意在平时多训练他们积累语言,从简单易记的民间语言入手是比较好的方法。

四、阅读故事是训练学生口语和写作的`好方法。

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学生写作必须强调的一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得越充分,书面表达就越容易掌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许多学生对故事都非常感兴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们可以选取最合适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讲给学生听,还可以有意识地教学生讲这些故事。学生通过听讲故事,不仅能记住故事的内容,领会故事所含的思想感情,而且能促进语言的发展。听讲故事能帮助他们较快地掌握语言的连贯性,也可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我认为小学生的写作可以从讲故事中下工夫。

五、评价修改,注重引导,提高学生写作质量。

“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恰当的评价、正确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别人的作文有一定的认识,平时批改作文时,每发现优美的、个性鲜明的语句,我都会及时摘抄,在课堂上让学生共同欣赏。评讲作文时,我有意将不同学生描写相同情景的好句子并列出现,让学生领会学习。在指导学生遣词造句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作想象性的描述。教师要教会学生读懂教师的批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照批语修改作文,让教师的批改发挥效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无论怎样变换教学的形式,目的都只有一个――让学生喜爱作文,把作文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参考文献:

[2]武智梅。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杂谷脑小学)。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二

我们常常听到不少教师议论学生的写作基础太差,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似乎走进了举步维艰的尴尬迷惑的途径。面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师应该多角度训练指导学生,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培养其写作能力。

一、紧扣课标,正视现实,面向全体。

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的现实往往是面向少数作文尖子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瞄准的是中考。可是刚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还有更多的初中生毕业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学习。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依然需要写作,如写信、写求职简历、打个报告、发言稿、甚至发短信等等。由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更新作文教学理念,正视现实,面向全体,实现课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最基本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渠道,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现状,从而使作文教学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因此,我每次接任初一新生班级的时候,都从认识每个新生人手,在活动中打开写作的大门。第一堂作文课我就运用在小学已经训练过的《介绍我自己》为题,开展自我推荐的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先写后讲。这一活动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展现欲,从文字书写到遣词造句,从表达方式到详略处理,都一丝不苟,书面及口头表达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之后,我又进行第二次限时自由写作,要求学生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45分钟之内,写出一篇能代表自己最好水平的文章来。学生们与前次一样,更是不愿意马虎从事,甘拜下风。通过这样两次摸底训练,对全体学生的写作基础有了初步的掌握,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指导学生立意求新,培养写作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立意、选材等方面时,往往讲一些高深的、抽象韵理论“框框”,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最理想的“光环”之中,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被压抑,个性的发展被扼杀,人格尊重受到挫折,自主活动、自由创作的能力培养成了一句空话。为了顺应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应该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祥和的氛围,不失时机地启发、诱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自己的思路设想,在参与中塑造自己的个性,打开写作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会永不枯竭、百花争放、异彩纷呈的理想局面。

由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时时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富有灵气,充满童趣,真实感人,视角独特。

三、创设氛围,走进生活,融入社会人生大舞台。

(一)再现记忆旧事,搜索生活细节。

古人云:“夕阳茅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人的生活是由细节组成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玩蜘蛛、捉蚂蚱、抓蛐蛐、摘山果等等都是生活中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搜索的技巧。如分类法:写生活可分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写趣事可有家庭趣事、校园趣事、交友趣事、游访趣事等,有如联想法:写家可以由我及人、有人及物、由小家及大家,写交友可及善及恶、及爱及恨、及分手及和谐……只要让学生回归生活,他们就能写出及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展多彩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

课标的实施建议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的要求,教材各单元之后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我们语文教师可借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扬起生活的浪花。加强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双休日,开展一些学生兴趣浓厚。实践性强,操作简便可行,见效快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与社会生活接触,体验生活的艰辛和乐趣,这样学生就有内容可写,有感而发了。

写作是靠学生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这是一种生活的能力。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充满激情的师生平等空间,引导学生不断求新、求活、求真,在发展中塑造自己的个性,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走向社会生活的需要。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三

论文摘要:学校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引人终身教育理论以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深人人心。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我国提出了到20xx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工作目标。因此,加强终身学习思想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着手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加快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历史进程,不仅关系到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方向,而且与我国经济建设所依靠的人力资源质量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终身学习理念的涵义。

各国教育专家关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论着浩瀚,观点各异。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负责人郎格朗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观点作了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界限面向真实复杂学习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分享、协作、共建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景与虚拟情景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信息技术为强大学习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

二、终身学习理念与传统学习理念的对比。

在社会经济的剧烈变迁、资讯科技加速进步的情况下,传统的学校教育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的准备,使其在接受知识及文化的熏陶之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变迁,成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知识不断翻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人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同时,随着个人生涯发展历程角色的复杂化,个人在离开学校后才是学习真正的开始。终身学习的观念,强烈挑战了以学习为主体的学习观念,使学校教育面临必须改革的境地。终身学习的观念,打破了以往将学习活动局限在学校教育的阶段,使学习活动能够贯穿人生全程的各个阶段,帮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终身学习的方法,注重“学习技巧”的培养,而不像传统学习观,注重既有知识的熟练。终身学习的内容,是以人类生活及社会角色需要为范围,而不像传统学习观,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终身学习的对象,是以社会上的全民为对象,强调人人均应拥有学习机会,而不像传统学习观,将学习机会局限在学校,主要以青少年、儿童为对象。终身学习的目标,是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目标,注重终身学习的态度及习惯的养成,而不像传统学习观,以文凭或学历的获得,以及一技之长的习得为主要的学习目标。

三、现代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应该首先解决两个问题:

1.教育者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地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价值问题首先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传统教育培养的是被动听话的学生,是能够把已有知识记住的学生。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培养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自主、不断地学习,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个性、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是能改变和完善外部环境同时又能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的学生。

(2)树立新的知识观。尽管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仍然将传授“过去的、陈述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3)树立新的学生观及学生发展观。新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把他们作为起点而不是重点来看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承认和尊重。在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增加,而是使学生各种发展潜能开发、人格发展、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养成。

(4)树立新的学习观。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程,别人无法代替。

2.学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

在终身学习观念下,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学校干部、教师们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压力,改革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志趣。另外,学校还要放眼社会,为社会服务。

(1)课程结构及内容的调整。在终身学习观念之下,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还必须在课程结构及内容方面有所调整。首先,学校课程应该将重点置于知识“创造”与“探索”的历程,而非着重既有知识的“传递”。其次,学校课程应朝向学习技巧训练的方向调整。最后,学校教育在课程方面的第三项变革,是要打破学术与休闲的界限、博雅与职业教育的界限及年龄的界限。学习可在休闲中获得知识,休闲时间也可用来学习,学习与休闲不必截然分开。

(2)学习资料与学习方法的扩充。为了达到培养终身学习者的目的,学校教育不仅应在学习机会方面作结构性的调整,以及在课程结构和内容方面作多方向的统整,还应在教材与学习方法方面作多元化的扩充,引用各种多元化的学习辅导教材。学校教育应该将更多社区教育资源引进作为学习材料。因为生活中的教材,往往被认为是学校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只要是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与终身学习的资源,均可当作学习的材料。

四、结语。

学习是一个人、一个团体和一个国家长期的使命。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终身学习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理念,还可以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行动。从欧盟定为欧洲终身学习年,制定《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的政策白皮书,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学习:内在的宝藏》的报告书,提倡“全民学习”的观念等,可见,推动终身学习运动,加速教育改革,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教育趋势。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对学校教育彻底改革,以终身学习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指针,积极培养下一代成为“终身学习者”,使每个国民都懂得如何终身学习,以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四

《新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每次把学生的小。

作文。

收上来,我总是认真阅读,只要有闪光点,就用红笔勾圈。并在旁边写上鼓励赞赏的批语,哪怕是一个用得好的语气词,一个正确的标点符号,一个优美的词语,都及时给予肯定,如奖励一朵闪光的五角星,一朵温馨的小花,从中让学生品尝写话带来的成功喜悦。对于认真的学生,还要给他们扣上“你真棒”“棒极了”的小戳。每次小笔头发下来时,学生都很期待,有的学生还会认真地数一数,看看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小戳。对于特别优秀的文章,利用多媒体展台,把学生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看着学生喜滋滋的表情,相信他们正享受着习作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孕育着写作的激情。

低年级教材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图画,给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也给了学生充分表达的平台。还有多媒体。

课件。

上的图画更加精美,看图说话时,学生乐于说,抢着说。“我看到了瀑布。”“图上画了山峰。”“我还看到了诗人李白。”……在这样说的基础上,我鼓励孩子们用“瀑布、山峰、诗人”等词语“学说一句话”,把“图上、我“这样的词去掉。明白了我的意思后,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学生在悄悄地说。一会儿,一句句富有童真童趣的佳句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瀑布从山顶流了下来,好像天上的银河一样,真有趣呀!“高高的山峰上,到处绿油油的,真美丽呀!”大诗人李白站在一块巨石上,正望着远方……”低年级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画画,我就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作文配画,学生边写边画,写话也成了件乐事,而看着学生创作的一幅幅童趣盎然的插图,我觉得为他们批改作文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学习古诗时,在弄懂了诗意之后,鼓励孩子们为古诗配插图,同时写自己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想象,一首首古诗被孩子们改编成了一篇篇充满童趣的小文章。

语文教科书中所选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贴近儿童的生活,我便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写的情境。在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时,除了运用连词成段这一训练模式外,我还采用了仿写的形式。在学习《水乡歌》时,学生这样写道:“承德什么多?山多。棒槌山、天桥山、罗汉山、双塔山、奇山怪石真有趣。承德什么多?树多。千棵松,万棵柏,大树一棵又一棵,绿遍山原绿满坡。”这样的写作训练扎实有效,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提高更快。

我除了凭借教材,还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写话训练。如随着四季的更换,写出生机勃勃、百花盛开、硕果累累、白雪皑皑的四季景色;又如各种节日的度过也是写话的资源,如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的、在“三八”妇女节你为妈妈做了点什么、春节有趣吗?有趣的亲子活动等,让学生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完成了写话训练;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叶画,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多种多样的写话内容,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低年级进行写作启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基础工程,希望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扎扎实实的训练,能写出自己的真心话、实话、心里话。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五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禹州市实验学校,河南禹州461670。

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作文呢?我认为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就从兴趣抓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享受到写文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另外,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例如,鼓励学生将写得好的作文投向学校电视台、校刊,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等。一经采用,不但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创作动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说写能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并有思维参与的知觉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那些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能“觉察出”事物的重要特征与细微差别,因而他们的知识较丰富。而那些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尽管他们也在认真地观察,却往往“觉察不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甚至“视而不见”,因而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打“擦边球”。因此,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就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作座右铭。

1.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

我们在三年级时,曾组织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结果参加学吹竖笛子的人数比参加观察小动物生活习性的要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孩子对一支小小笛子能吹出动听的曲调感到新奇,而猫呀,狗呀,小青蛙,小蝌蚪什么的,对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常看见,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后来我们就针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如,公鸡每天叫几次,是否天天是定时的?猫吃不吃豆子和豆制品?小蝌蚪长大了,尾巴哪儿去了?这些问题孩子们感到很平常,但又回答不上来,这样逐步把小学生的观察积极引导到有目的具体细致观察的轨道上。通过重新细致观察,学生发现了许多新东西,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对猫、狗、鸡、鸭又有了新的认识,观察兴趣与日俱增,观察得也具体细致了。

中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无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须把“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有一次,自习课上我们发现大部分男同学放下作业不做,却围在张驰同学的位桌前,争着看一只用彩色水笔着色的小泥块。当时虽处于寒假前的紧张复习阶段,但我们看到这正是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的好机会,于是就和大家一起观察起来。为了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我们就布置孩子们在第二天下午带来垫字板、彩笔、泥土等,教他们亲手做这样的泥塑。这样一动手,孩子们对泥塑的制作过程就比较清楚了。一只只形状各异的泥塑做成了,同学们甜蜜蜜地欣赏着,心满意足了。这样,促使学生们进行再观察,把观察活动提到又一个新的高度。引导学生观察,并要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就必须注意学生年级的不同,智力上的差异,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差别。

2.多赞赏、鼓励学生,让其体验成功的自豪感。

让学生自己观察,大胆想象,大胆构思,交流收获。教师则根据实际再提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对自己没有观察到或观察不仔细的地方,重新观察,重新描述。如第六册《春天来了》。采用观察自然的方法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老师适当指导,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如有学生说:“春天来了,燕子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回来了”“小草从泥土钻了出来,给大地铺上一层绿地毯。”“粉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迎春花迎着春风开放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三年级学生说出一段段优美、通顺连贯的话语,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自己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的效果。

3.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因此,要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拓宽视野:学生可以去旅行,观看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可以走进生活的世界,了解超级市场、观赏名胜古迹、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探索乡村变化等。这些都是直接体验,留给学生的新鲜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后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最有意义。学生只要有了亲身体验,就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有兴味的思想说出来,写下来,那么作文就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学生肯定会乐意去写,而且有内容写。

三、开展活动进行课外练笔,深化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在作文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讲评。课外练笔和命题作文不同,写什么,怎样写,写得长,写得短,作凭学生自由选择和掌握;一件小事,一点感受,一次实验,皆可成为练笔的题材,而此举确实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深化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每年开学初,我都让学生准备课外练笔本,让他们学着写日记或读书笔记,每周两篇,内容不限,亦可摘抄,开始学生有畏难情绪,但在耐心引导和严格要求下,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且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有些同学还能天天写,内容由短到长,开启了学生思维,强化了学生作文兴趣,切实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作文水平普遍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语文教师多下功夫,多研究,多思考,想办法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知识面扩大了,写作素材丰富了,练笔机会多了,兴趣浓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六

幼儿时期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我尝试着做了如下探索:

一、与幼儿应该平等对话,让幼儿敢说。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叙述的话语多,幼儿是忠实的听众,或者附和一声"是"或"不是"。即使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也往往会出现教师不断地提出"对不对?""好不好?"等问话,幼儿连声不断地附和回答"对!""好!"等,这是幼儿不假思索地"齐声合唱"。在这里,教师成了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告知者",而幼儿成了教师的"应声虫"和"依赖者"。久而久之,幼儿就成为只会判断对错的"机器人",该自己想的也不去想了,该自己表达的也不敢表达了,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也都会受到限制和损害。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互为平等的"对话"伙伴。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与教师对话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和孩子交流时,假如你弯下腰或蹲下,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可爱的笑脸,纯真的眼睛说话,让孩子感受到你我之间的平等和亲切,他会把自己内心的悄悄话一咕噜地全告诉你;在幼儿游戏时,如果你洋溢着热情组织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也是一个爱玩的大孩子,没有了"大人"与孩子间的距离感和神秘感,他们会拥着你七嘴八舌地说说游戏的快乐;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只要你耐心地指导、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此时的你就像自己的妈妈,他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最得意的事儿来。在学习活动中,你试着和幼儿商量着对话:"这样行吗?""你认为呢?"他会凭着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都"敞亮"出来。假如你把遇到的困难或要解决的问题抛给幼儿,他们一个个会像模像样地讨论起来,孩子的天真无邪在你的不经意中就会流露出来。在这平等对话中,师幼互动,逐渐沟通、融洽、和谐、愉快,这样幼儿的口语表达得以发展,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提升。

二、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平等对话,让每个幼儿都喜欢说。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交往占主要内容,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平等对话,形成生生互动,这是一种良好的人际资源,让每一个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都喜欢说。

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这样的镜头屡见不鲜: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的确是规范有序,训练有素,在这"驯化式"教育中,幼儿像温顺的羊羔任你控制、塑造,没有了个性化的交流和个人情感的体验;在分组游戏中,往往是教师硬性的指定某某幼儿(这样的幼儿在老师的眼里是聪明的,大胆的,能干的)来担任主角,或唱、或跳、或说,长此以往,形成了个别幼儿的优势地位和"霸王行为",致使大部分的幼儿处于被动、劣势,失去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如何指导幼儿语言发展所提出的内容要求之一。幼儿在幼儿园主要以活动为主,如游戏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等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形式上应当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进行的方式。不同的组织形式,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不同的条件。在集体活动中,儿童有时与教师沟通,有时儿童之间相互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儿童之间的交谈往往比较充分,他们会凭着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既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分享同伴的生活乐趣。在个别活动中,儿童和教师或同伴单独交流,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这对于那些不善于在集体场合与人交谈的儿童来说,确实是一种适合他们语言表达的机会。"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地自选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这类活动往往促使幼儿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和鼓励下完成,这样,他们在自然的接触中产生大量的对话和合作,每个幼儿都会变的富有生机和健谈。各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语言交流形式,不但为儿童口语表达提供了机会,而且有利于儿童体验到不同交往情景里有不同的交往行为。如:面向集体讲话时,声音要响亮,在个别交谈时,声音要轻些,在小组活动中既要表达自己的愿望,又要倾听同伴的话。

三、让周围熟悉的环境与幼儿产生对话,培养幼儿有机会说。

创设适合培养幼儿创造性语言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产生"对话",成为幼儿学习、表达、探索的剌激物和桥梁,为幼儿创造说的空间。

儿童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玩、爱画、爱制作,让他们参与到幼儿园的墙饰活动中来,激励幼儿去想、去说、去做,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的活动区角是每个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最好去处,在这里,他们乐此不疲,教师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说。如自然角饲养的小白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幼儿在观察、照料的过程中,可以描述它的外形、行动,交流喂养的好办法,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发展了语言。带着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充分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每个孩子会像小鸟唧唧查查地,和小草说,和蓝天说,和自己的同伴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眼里发现的每一个新奇的东西。如今的孩子对动画片百看不厌,教师充分利用融动画、声音、文字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媒体,给孩子展示富有童真、童趣的情景,让每个幼儿在入情入境的环境里感受语言,学习语言,表达语言。

四、指导家长与幼儿平等对话,让幼儿想说。

在现代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口语表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每个独生子女,是几代人掌心里的宝贝,拦拢在家,惟恐出门摔着、碰着,缺少了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与沟通;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对孩子的过分关注,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早早让孩子接受"学业"的教育和"各种兴趣小组"的培养,在孩子面前,时常表现出焦虑、烦躁等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影响下的孩子变的胆小、内向、害怕与人交往、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还有许多家长习惯把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定位于孩子的"听话",越是听话的孩子,越是好孩子。家长把孩子当作听话的工具,很少给他们表达自己观点与意见的机会。

指导家长与幼儿平等对话是家园联系工作的重要内容。譬如在开展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增进了母子情、父子情,父亲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幼儿没有了往日的拘谨,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欢声笑语。同时,让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中,不仅仅看到孩子的进步,更学习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在我园邀请家长参加的郊游活动中,让家长更真实地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体会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真切地认识到,父母和孩子相处也需要一种"同伴"之间的交往,从而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语言交流。通过家长学校、家园联系卡等多种家园共育方式,让每位家长学习并领悟到,只有营造一个温馨、友善、关爱、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让孩子在充满安全、愉悦和相互信任的氛围中开放自己,发展自己,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七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新课程,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单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致使学生艺术素养普遍偏低,既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高职音乐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而应当更具有针对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机地贯穿到音乐教学结构中,使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高职音乐教育的审美活动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还可以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使大学生自身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对音乐还处在“不完善的感知”状态,因此,在于如何培养其感受音乐语言方面的能力,强化学生审美感官的感受能力,即感受节奏、旋律、韵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能力。音乐欣赏单就感官而言,音乐的外在形式美,能直接唤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反应,使之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满足主体的审美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各个学科体系和教学思想都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善,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也成为重点。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着手,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爱学、乐学。

想象是思维的花朵,是艺术的精灵,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因此,音乐教育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其他教育所不及的,它更能促进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通过巧设提问、启发、对比、讨论、解析和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社会、自然、艺术、生活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生理解掌握的音乐知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科学认知和审美情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例如,在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时,为了更好地感受中国音乐中“意境”的美,在介绍此曲创作背景及技法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讲解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及通过幻灯片播放“月夜”、“春江花潮”等相关图片,把音、诗、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此情此景的音乐感染中产生强烈的联想冲动,激发想象的欲望,在音、诗、画交融、视听互补中,想象思维不断升华。

在教学中,教师采取音画交融、视听互补、即兴创作等教学手段,把各种知觉心象和记忆心象重新化合,孕育成一个全新的心象,激发起学生更深层的情感反应,达到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学生更好地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体现其社会交往价值,通过上课、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是成功的社会交往的前提,但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缺乏自信,他们不敢在公开场合露面,更谈不上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音乐这门独特的情感艺术,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音乐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内心的感受,从“当众、自信、有表情地表现”开始,在自由的表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和勇气。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挑剔,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支撑点”,为他们鼓起自信的风帆!

社会交往中,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人与人才可能平等互助,可以说,尊重是成功的社会交往的基石。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关注自我相对较多,因此容易造成“惟我独尊”、漠视他人甚至傲慢无礼的现象。这也是造成某些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受挫的原因所在,因此,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十分重要。

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还应理解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音乐文化。在这些教育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互相尊重的意识会逐步提高,能自觉地以尊重他人的态度投身到音乐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职院校中,音乐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大多是以集体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同龄人之间的特殊情感经常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互动配合表演等集体活动,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包容,乐于交流,互为依靠。共同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形成一种民主、互利的学习关系。合作学习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与人合作协调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的乐趣,体会到集体合作带来的成就感。

为了使学生的行为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让学生体验被人羡慕时的喜悦、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等多种内在情感,教育学生重视别人的要求、珍惜别人的赞美,学会尽力满足别人、主动赞美别人,共同分享成功和快乐,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分享、共享是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必须具有的意识和基本的行为,这种意识和行为将伴随他们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完善人格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八

教师怎样增强学生表现欲望的自信心并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他们,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以此减少或消除学生的内心理障碍,使学生轻松的表现自己并鼓励学生的创新,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另一方面是音乐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并积极表现,尊重学生的创新。把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使学生着迷于音乐,给学生创造了更好的表现机会和创新时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音乐教师要适当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帮助学生的表演更加自如优美。有的学生天生聪明伶俐善于音乐表演,也有很好的表演设计,也有很好的创新,但是因为音乐技能的缺乏以至于表演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所以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时,学生才能更加自由、更加深入、更加灵活的参与到音乐的表演里。

二、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适宜环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创新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创新潜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来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使音乐课堂更有学习氛围和活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室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了音乐的海洋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入音乐创新的状态。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自己喜爱的课外音乐活动项目的机会,满足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欲望,发展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的'课余文化得到了充实,所以音乐教师可以拓展音乐教育空间,组织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类型,让学生没有了课堂的束缚,使学生可以大胆的、自由的、自信的进行自我展示。因此,音乐课外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更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创新魅力。

三、在音乐教学的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创作内容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生活经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适量的给学生选择创作的主题。如果学生创作的主题为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或素材选自学生们的生活,这样就会很容易的激起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灵感,这样才可以很容易的让学生找到创作的思路,更加容易的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进行创作之前,教师准备一些作品为学生进行示范和作品分析,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创作表现手法。音乐创作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有灵感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掌握创作的技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广阔。比如,教师再给学生讲解“重复”创作的手法时,教师可以列举出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然后为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到“重复”的创作手法。如《走进新时代》(旋律节奏重复)、《映山红》(旋律重复)等,学生通过作品分析来掌握“重复”的创作手法,学生学会了这些创作技巧后,才可以自由的进行音乐创作和创新。

四、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心理特征,然后选择欣赏的作品。这样音乐教师在上欣赏课之前,了解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那么学生们就不会厌烦这节课。比如,学生们的生性活泼可爱、聪明好动,形象思维较抽象思维更敏捷伶俐,那么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就要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活泼、情绪鲜明、形象丰富等音乐作品,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容易的投入到欣赏中。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审美自由。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根据音乐内容又通过故事情节引导或通过图片说明把音乐语言化。教师的这些做法是完全不对的,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审美、欣赏的权利。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知道,人类的性格、情感经验等方面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学生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想法,这时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引导学生,那样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思路范围就缩小了,从而音乐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音乐思路强加给学生,音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审美自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总之,创新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无止境的追求,是音乐教学与时俱进最强最美的音符。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将有更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勇于创新,勇于创造性开展音乐教改的探索活动,不断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音乐教育这门具有创造性的特殊学科能为建设社会祖国造就更多有开创意识的有用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九

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他们创造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娱乐环境,充分利用孩子们中间常玩的游戏,如踢毽子、丢沙包等,通过科学的引导、安排、设计,使他们创造性地寻找出灵活、巧妙的游戏内容。还可引导他们画有独特见解的漫画,制作有趣的各类玩具等。另外,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用于实践,我还常启发学生经过反复地想象,设制部分器具。如学完《风车的故事》后,我辅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手摇风扇,并要求将其制作过程写成一篇短文。几天后,一个个用竹片、木棒、小钉、线绳为原料制成的五颜六色、运转自如、小巧玲珑的手摇风扇展现在了一张张充满智慧与求知的小脸前,并交上了论叙他们制作手摇风扇过程的短文。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也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十

高照,一片宁静。一名士兵例行巡舰,突然停步站立不动,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水上浮运着。

然后再用舰炮引炸水雷。

一、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性格、意志、动机等。

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有可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2、协调师生感情。

因素,因此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各课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和图像描绘,这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性,激发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利用科学史。

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候氏制碱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的例子。

的自信心,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志优化创造品质。

以及各种社会问题调查等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思维的积极性。

性人格以及和谐、协调、配合、默契的群体,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十一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有效学习,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抓住新课程交往互动的教学本质,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当新课程理念成为教师自觉明确的心理意识,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时,教师才能真正把它落实到行动上。

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1.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初中化学科的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阶段。学生从此自觉地建立起化学思维的品质,建立个性化的化学素质。教师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这对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就会对教育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观念引导行动,所以初中化学教学就应该对学生落实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思维方法。

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那些不利于学生成长、不合乎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调整师生教学活动的整体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使教学活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课堂模式。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十二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待的,但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语文老师们实现自己的期待呢?下面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管见和想法。

一、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的重要基础是阅读。阅读也是学生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优秀的课文,教师要通过教学这些优秀的课文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对课文的重点部分要精读,关键所在要细读,特点体会要深读。使学生读懂读熟,在读中体味、欣赏,使他们在读中能进入情境,感受乐趣。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读一些课外书,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和知识视野。对那写优秀的作品,写得好的文章要反复朗读,深刻体会,培养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为他们的写作积累材料,奠定基础,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如教材中的《桂林山水》一文,就是一篇经典的,适合指导阅读的课文。文章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写的情景交融。作者通过生动、细致地描写,突发了桂林的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反复朗读,仔细品味,真是意味无穷,令人齿铗生香,心旷神怡。这样的文章,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特点之后,学生已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然后再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情和赞美之情,摘录佳句或优美段落反复咏读。再安排仿写,让学生仔细观察家乡的某一处景色,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由于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熟悉地把握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了深刻地感染和启示,在写的时候就容易得多了。有的甚至水到渠成,一挥而就。有个学生以《家乡的天池》为题,写了天池的水平如境,清澈澄清,并以神话故事写出了天池的美丽传说。在结尾他这样写道:“天池水哺育了家乡的人,家乡才人才辈出;天池灌溉了家乡的田,家乡才五谷丰登,人民才生活幸福。”这样优秀的习作,在学生中争相传阅,互相批改,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加强批改讲评和写法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良方

加强批改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作文的基础要求,针对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导和批改方法,并及时有效地进行讲评。同时还要注重文章写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每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进行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训练,着眼于掌握文章的结构,材料的运用和取舍,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说、多写,使学生每学必有一获,每练必有一得,从而表达提写作能力的目的。小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写一篇小习作,让学生写出自己学习的体会,感受看法或收获。如学习《林-海》一课,可就家乡的某种特产的描写,表现其独有的特点,突出其与祖国发展建设的联系,描绘家乡未来的美好远景。学习《凡卡》一课,可以想象:爷爷能收到信吗?后来凡卡的命运会怎样呢?再把自己的童年生活与凡卡比较,使学生体验生活的幸福,学习的快乐。这样经常坚持课后练笔,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写作思路,逐渐地养成或写作习惯,浓厚写作的兴趣,爱上写作。这样,学生写作难的问题#url#就可以克服,而对于教师来说,指导写作业也不再世棘手的问题了。

三、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结合实际多写多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引用学生向生活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留心把握特点,为写作积累材料。鼓励学生走出班级,开展实践活动。多做调查采访,开展作文竞赛,参加歌舞表演,运动会,看电影,搞书画活动等。这样就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获得感兴趣的写作材料。让学生在获得这些材料之后,自己拟题目,写文章。使他们提起笔来有话说,有事可写,能吧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做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真正地作为写作的小主人。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鼓励学生把作品推向社会,勇于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到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不断地锻炼自己,检验自己。学生一旦获得成功,让钢笔字变成铅字,那种喜悦会对他们产生多么巨大的鼓舞啊?这或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使他们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说不定会成为新的文学巨匠,为人类未来的文学史增添新的光辉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用于实践,持之以恒,多读多写多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是可以提高的。这样我们感到棘手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的期待就可以实现。

《如何指导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需要放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它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他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他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它讲究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具体做法是:

一.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交流、汇报。比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我让学生先了解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的'为人特点。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人知天,曹操用兵多疑,鲁肃为人诚信,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分析的非常透彻。课后不少同学又捧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三国热”。

二、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讲,侧重感受揣摩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麽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三、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通过概括特点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又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

四、积累内化训练。结合语境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课文讲完以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并把好词、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

五、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写作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阅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读写知识迁移的一个起点。它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个桥梁,让学生跨过桥梁顺利到达知识彼岸。

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教完《爸爸和书》后仿写一篇《我的爸爸》,学完《爬山虎的脚》后仿写一篇植物。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方法,作文教学则是让孩子门学会如何应用。现在大部分学生写起作问就感到头痛,无内容可写,写起来空洞、乏味,再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的作文。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写起来杂乱无章,无中心、无条理。二是学生不注重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胸无点墨,谈何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只能是空调乏味、淡如白水。三是学生脱离生活,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我的想法及做法是:首先,从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力。学生写文章无从下手,往往缺乏观察,头脑中没有素材,身边的人、事视而不见。生活是写作源泉,指导是写作钥匙,在学生写作前,先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如看一幅图,必需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然后观察。写作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用人物自己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写动物要从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写植物要从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观察。通过观察,我曾经把花草、小动物、玩具等带到教室,按指导方法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积累与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他们才能处处留心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事物才细腻、逼真。其次,合理选择,精心组织材料。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便让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思考选择什么材料新颖而又有说明力。哪些材料不能突出中心,那些材料需要重点写、详细写,都要让学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比如在教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时,我先让学生想好写谁?然后确定中心,也就是想写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中心确定好之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其他学生评说选材有没有说服力,帮助不切题的那些同学重新选材。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知道写文章时,都要围绕中心认真选材,避免文不切题、离题万里现象的发生。第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会选材,但词汇贫乏,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吸引力,于是我就从说话训练做起,每天晚上让学生观看新闻,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说,有时也根据课文限定说话内容。天天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还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十三

摘要: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以它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强和重视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课改的步伐。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实验教学;创新;创新能力。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是化学的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通过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实验中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成功的`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探索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过:“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丰富的场所。”化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精心设计演示实验,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魅力,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在演示实验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从表象到本质,训练学生全面、系统的观察能力。教师利用鲜明的演示实验现象,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如在绪言课中,我精心地设计了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毫升naoh溶液,学生观察颜色,接下来我用滴管吸取酚酞,学生观察颜色,我提醒学生奇迹发生了,向试管中滴2滴酚酞,试管内的液体瞬间变红了。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感到非常惊奇,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化学的奥秘,这节课上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效果很好。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仅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还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在实验中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将机会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巩固和验证加深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学生想到用na2co3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来验证,但是实验结果用托盘天平称量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时发现质量减少了,学生讨论:为什么反应后总质量减少了呢?如何改进实验方案,使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最后得出该实验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唤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要多问为什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有所创新。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其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本质及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时,提出问题:在实验室制取co2结束后,废液呈酸性还是碱性?如何检验?废液如何处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开始设计实验方案,并大胆地进行实验。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中获得认知体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鼓励学生对某些实验的装置或操作方案加以改进,使操作更简便,现象更直观,效果更好。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其从实验中尝到创新的滋味,培养创新能力。如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告诉学生磷燃烧后的生成物对身体有害,学生想到应对实验加以改进,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或将烧杯换成大集气瓶,在底部放入凹透镜聚光对物质加热。这样就避免了环境污染。

课本内的实验是有限的,但科学探究领域是无限的。在实验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球气候变暖,学生提出了如何减少空气中的co2含量的实验探究,并大胆实验,效果较好。通过课余时间的探究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代发展要创新,教育发展要创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为国家培养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文档为doc格式。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十四

引导语:英语最后一道的作文部分是在任何英语考试中都会令很多考生感到十分苦恼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失分率很高的题型。但是他又占据着我们英语分数的大片江山,甚至直接影响到我们英语分数的结果。现在就由的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首先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1、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英语作文训练中,如果教师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其作品的平台,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就会大大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每天课前十分钟在班里表扬作文优秀的同学,并让小作者到讲台前发表演说;把学生的优秀英语习作张贴在教室的公布栏,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在班里开展作文比赛,优秀的英语作文作为范文在班里朗读或者被刊登在班级板报上等。利用这样的方式能让表现出色的学生获得某种心理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再接再厉,努力写出更加出色的文章。

2、让写作贴近学生的生活。老师在布置英语写作任务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且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其写作效果也会较好。用最简单的英语语言描述最熟悉的生活,学生们会逐渐感到英语写作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又很实用的事情,慢慢喜欢上英语写作。

一篇用中文书写的文章大致包括:字﹑词﹑句﹑段。同样,英语作文也必须重视单词和句型的运用。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以新带旧”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授新单词和句型的时候,使以前的'语言知识点也得到相应的巩固。同时,适当地教学一些教材以外的常用的简单词句,有意识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这对写作是非常有益的。当然不同阶段的写作训练应有不同的侧重。

教师要打破常规教学,将作文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当教授新词汇或词组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这些词组自行造句。学生通过练习能加深对词语或词组的运用,再写作文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得拿来运用。再比如,在学完对话、操练了重点句型后,除了让学生背诵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仿课文编写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在其中大胆运用以前学过的句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时地运用到旧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学生只有说得多了,才能增强语感,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的训练。例如,教材中有一篇文章介绍的是某个人在上周末做的事情,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学习了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与一般将来时等时态。根据部分学生很容易混淆时态与动词的用法等情况,笔者要求学生模仿范文,用改写人称或改写事件内容的方法写一下自己的周末。由于大家对自己的周末都很熟悉,很容易就完成了写作任务。进行模仿写作训练,能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写作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一句话日记训练,学生在英语表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写英语作文的信心也建立起来了,这时,可把一句话日记加强为一段话日记。在写一段话日记前,可从以下三点教学生如何完成一段话日记。

第一、写什么。(写你身边熟悉的人或事)

第二、在哪里?(写出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

第三、做什么。(写出人物在做什么事情)。让学生写自己熟识的人和事,以日记的形式进行练习,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很好方法,也是形成语言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已有的简单的写作水平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一些熟识的人和物的写作训练,这样可以为以后的英语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好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在评阅学生习作时还要引入激励手法,在学生习作上适当加上一些评价语言,或者对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作品给以等级:评价级别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等级式量化。小学生写作自信心的培养需要老师一个长时间的辛劳培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说是需要英语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而在培养学生写作自信心的过程如俗语所讲,“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只要教师肯潜心钻研,勤于耕耘,持之以恒,就定能收到丰实的教育硕果。

总之,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一个持续、有效的训练过程,它需要教师有计划地进行组织、训练并正确引导。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知识与能力,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小学生英语作文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民族作文教育(模板15篇)篇十五

我们今天的教育理想之光黯淡,人文关怀缺失,把学生当成物,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把人“物化”和兽化、把教育活动程式化和模式化的嫌疑,本该生动、鲜活、充满生机的校园生活,特别是课堂生活变得琐屑、平庸、贫乏和沉闷。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人,我们的确是很难指望他去开拓、去创新。新世纪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也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憧憬着在新一轮的课改大潮中,能再掀波澜,与时俱进。教师,是课改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应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所以教师是课程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程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的接受,抑制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更新教学观念就是要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索、研究认识活动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熟读深思子自知”正是一种自主学习。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从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树立以儿童为主体学习的“主体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更谈不上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

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促进教学长进的真谛。

在教学中,交往有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之分。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如“新课导入”,摒弃了传统教法上的教师解题、释题,而是出示课题,让学生自由质疑、思疑: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如教学《摩擦力》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如摩擦力的分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那些?摩擦力的大小是不是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这样一来,学生想学、愿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将水到渠成。教学中教师充当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师生互教互学,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教给了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三、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还要随时倾听学生大胆的联想,鼓励新奇、独特、与众不同的想法,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主人。

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得到尊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学会如何学习,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使他们能够充分有效地学习,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的质量。

四、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以良好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垂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3、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指南(汇总20篇)

    通过分析范本,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文体和体裁的写作特点。鉴于大家对写作范文的需求,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的范文供大家参考。1、落实新课改理念。即落实新课改倡导的自主、

    军训心得体会总结(热门23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军训期间所体验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总结和反思。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军训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xx月xx日,我

    学生的自我介绍范文(17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随着个人成长和经历的丰富,我们的自我介绍也会不断改变和完善。这是一篇经典的自我介绍范文,展示了自信和真实的一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学生的防震减灾教学反思(实用17篇)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以个性化教学为目标。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

    康复师的康复心理咨询实践(优质19篇)

    范本是提高写作效果的利器,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写作困难。接下来是一些精选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增加,康复治疗逐渐成

    学生教师的爱情小说推荐(优秀17篇)

    优秀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请大家共同欣赏以下一些优秀学生的励志故事和学习心得,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1.你关心集体,毋庸置疑,敢作

    图书管理员管理书籍读后感(精选22篇)

    7.通过写读后感,可以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所阅读书籍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二、根据工作需要,添购书籍,充实书库

    人力资源专员的新员工转正申请书(汇总24篇)

    人力资源的发展需要注重员工的培养和激励,以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士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力资源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xx:20xx年12月3日,

    学生阅读简爱心得体会(通用23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

    交通事故统计与乡镇交通道路安全工作(优质19篇)

    统计是一种客观、系统、精确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统计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统计分析工作有所启发。深入贯彻落实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