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作文100字6篇(汇总)

时间:2023-05-13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枫桥夜泊篇一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

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

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

眠是什么意思?

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七、自由背诵本诗。

枫桥夜泊篇二

秋天的夜晚非常寒冷,枫叶飘在湖水中,山上隐隐约约的看见微光。

这是一个本该万家团圆的日子,有一个人却在冰冷的湖上漂泊。那个人低下头他仿佛有什么心事。

他非常的孤独,难道他希望一个人这样默默的承受孤独吗?不!没有一个人希望在漆黑的.夜里独自划船,更没有人会看着别人开心的团圆,而自己却无奈地孤独着。

这时水流变得得非常的急,月亮也落下了那个人却忽然坐了起来,他拿出纸和笔像是要给人写信,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没有动笔,反而拿起了酒往嘴里倒,没有一会儿功夫他就喝的满脸通红,一边左右摇摆一边还自言自语的的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他说:“别看我现在一无所有,我以前可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过辉煌,只是时间段不同而已,过了那段辉煌的时间那么任何人也终将会变得一无所有哈哈哈——”。

“哈哈哈哈——”他再次发出了自嘲的笑声。不一会儿那人就沉沉的睡去而他的脸在月光下依旧显得通红通红。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篇三

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所喜欢的古诗。

一课时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试背,教师适时点拨)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非常珍贵,今天,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古诗,好吗?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1、教师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非常憔悴的年轻人。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的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浓隽永的诗意美。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让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一首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会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播放课件,教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为学生讲述故事)

2、教师范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美吗?

生:太美了。

师: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

3、学生自由读:

师: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4、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正音。

师:大家读的可真起劲!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有感情读)。

师:你读的可真美。

生:老师,我想把这首歌唱出来。

师:(很惊讶)好,我们很想听。

生:(唱)

师:哦,现在你是这样演绎这首诗的。我希望一会学完之后请你再揣摩一下,应该为这首诗配上什么样的曲调。

生:行!

师:好,谁愿意读一读自学提示?

生:指名读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自学这首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2、交流自学情况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特别认真,相信你们都有好多收获,交流一下彼此自学的情况。你们想更多地了解这首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理解的内容,在小组里说一说。我们一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生在小组里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随机指导.

(2)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生:我知道了姑苏这个词的意思。

生: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半夜停船靠岸在枫桥边。

生:我知道了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生:我还知道了作者的心情很忧愁,睡不着觉。

生:……

师:(点拨、评价、指导)

(3)质疑并解疑.

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还有什么疑问?

生:我不理解客船的意思。

师:谁愿意为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半夜敲钟?

生:为什么说霜满天呢?天上也没有霜啊?……

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师:好,学贵有疑,能动脑思考找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4)教师小结:

生:看到了月落、霜满天,渔火,江枫;听到了乌啼,钟声。

(5)指导朗读、背诵、默写

师: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郁郁葱葱,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着淡淡的忧伤。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那时的感受呢?

生:应该低沉。

生:还应该慢一点。

生:(读)

师:不错,要是在注意一下句中的停顿、重音就更好了。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的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师:听老师再读一遍好吗?看谁悟性最强,感觉最好。在下面试着再练一练。

师:谁愿意读?

师:真不错。

师: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涛声依旧》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变的,下面请同学们听歌曲的录音,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一唱。找一找歌中所唱的哪些与这首诗的内容有关系,并拿出笔来画一画,比一比,谁找得准,谁找得多。

(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

生:老师,我知道我刚才编的歌问题在哪里了――有点太活泼了!

师∶(赞许地点头)是呀,你很有悟性!

生:这首歌曲调优美,但我觉得化用的诗句更感人贴切、意境深远。

师:现在我想调查一下,有多少同学能背诵下来这首诗?

生:(试背)

生:能!

唐 张继

听到:乌啼、钟声

看到:月落、枫桥、渔火 愁

感到:寒霜满天

枫桥夜泊篇四

在瑟瑟秋风中,江边的枫叶一片片落下,像书信,像雨滴,更像一个离家已久的游子,勾起了思念。

这天,我坐在家中,望着冷清的街道,独自喝着闷酒,吃着无味的橘子,一出门接到朋友转给我一封来自家乡的信。

我打开信封一看,一封信,一个橘子,我打开信,刚扫了几眼,信像一个吸铁石吸引住了:“我儿子一别便是三年,我们想你了,对了,你过得好吗?你种的桔树结果啦,你什么时候回来?”我的眼角湿润啦,是时候回去看看爹娘了。

说走就走,我坐上一条乌篷船,向故乡划去,路过的水面上泛起一阵阵涟漪,晚上我躺在床上还没睡一会儿,一阵寒气向脚底扑来,仿佛一个恶魔要把我拖向深渊,一阵橘子的香味弥漫开来,像是来安慰我保护我似的,“爹娘现在还有想我吗?他们现在睡没睡,我什么时候才能到家?”这一个个问题像一只只蚊子一样飞来飞去,我失眠了,我起身站在船头,天上的月亮发出暗淡的光,仿佛月亮也和我一样失眠了。江边平静极了,像一个未打磨的镜子,像一个洁白的玉盘,又像一个水的溜冰场,这江面仿佛有魔力一般,连月亮和星星都被他拉了下来,月亮也不甘示弱,施展了分身术,水面一个,天上一个,仿佛一个仙境。看到如此美景,我不禁回想起了与爹娘的点点滴滴:和爹娘一起种植树摘橘子,一起开心的吃橘子。

我的耳边传来乌鸦的叫声,仿佛是一个安眠曲,叫落了月亮,叫睡了船家,叫熄了渔灯,可唯独就是没把我叫困,这乌鸦仿佛也在对我说:“张继呀!你都要回家了,还愁什么?”岸边寒风四起,那寒风仿佛是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吹,连岸上的枫叶都被吹落下来,像一个个心怀壮志的年轻人,枫叶落在地上,仿佛为我铺出了一条回家之路,枫叶落在我头上,像一个慈爱的母亲,抚摸着我的头。

我刚平静下来的愁心,仿佛又被这枫叶带动了,思念也像一个气球一样越来越大了,岸上的寒霜,占满了大地,这寒霜仿佛布满了天地,想要一瞬间把这世界冻结一般,我拿起橘子看了看,这上面仿佛出现了爹娘的笑脸,我的身体一下子温暖了起来。

“铛——铛——”一阵阵钟声从远处渺渺传来,这钟声像一把利剑刺穿了宁静的夜晚,就像一只手抚摸着我思乡的愁心,这钟声清晰而悠长,仿佛在诉说着思乡的苦,这敲钟人也一定和我一样想家了吧!钟声贴着水面,随着江水向我奔来,江水轻轻荡漾,伴着小船轻轻晃动。江上的水花一朵一朵朝船上打来,仿佛是想上船和我一起谈心。

枫桥夜泊篇五

“最后我就送你们两家到一个景区,我就不进去了。去哪儿?”

“狮子林行不行?”

“拙政园好不好弯?”

“还是去寒山寺吧!”我打断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我想起了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便提议道。大家一致统同意。老大远,就看到寒山寺那标志行的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进入了枫桥风景区,矗立在大地上的“唐灯”首先映入眼帘。它如同在火热的太阳下站立的巨人一般。我试探性的一摸,哇,上面真烫!!我赶赶紧拿开手,我可不想成为书世界上第一个烤人肉的人。(搞笑一下)

枫桥夜泊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枫桥夜泊》。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枫桥夜泊》是语文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本单元课文旨在通过文本让学生欣赏、领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诗人借景抒发了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能有节奏地诵读诗歌;能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2.能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诗眼及意象进行画面想象,进一步领会诗人感情,从而形成个性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抓住古诗意象,通过吟诵理解诗意,领会诗情。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本课教学将充分体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诗人与文本的距离。

2.体验学习教学法。本课重点是抓住古诗意象,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因此教学时,我将让学生把古诗还原成图画,在想象的过程中完成个性的领悟。

3.提示点拨法。点拨学习思路,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点拨学习重难点,本课难点是理解诗人的“愁”及诗文传递出来的清幽凄冷的意境,这时我将提示诗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4.评价激励法。本课教学我讲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言而有理,不拘泥于追求标准答案,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有三个:

1.诵读感悟法。

2.想象感悟法。

3.自主探究法。

依据以上分析,我做了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

谈话导入:我们从“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看到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从“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体会到元稹对秋菊的独爱之情。江南秋夜,桥畔孤舟,常年的羁旅生涯,使诗人张继对水乡静谧幽美的景色有着更深的感受,顿时绵绵诗意流注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

1.读,读出语感。

先听老师范读,给学生一个初体验。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音、注释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听录音跟读,检查自己诵读时在字音上是否正确。因为已学的《望洞庭》和《菊花》也都是七言绝句,学生已做过划分七言绝句节奏的练习,所以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请个别学生诵读,大家评议节奏划分是否正确。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诵,诵出情感。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出语感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文本,请学生认真诵读全诗,找到诗人看到的和听到的。诗人看到的有“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的有“乌啼”、“钟声”。要学生理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将意象具体化,充分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这些意象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根据图画采用个别读、分组读、男女对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诗人换位边读边思考:看到这些画面,听到这些声音,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心情如何?逐步把学生融入到诗歌感情里。有了上面的情境体验,接着请学生找出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在学生找到“愁”字后,我顺势介绍“愁”就是本诗的诗眼,并板书“愁”,突出重点。围绕诗眼,抛砖引玉,“诗人为什么愁”,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把学生带入背景的学习中:枫桥在苏州,距离诗人的家乡湖北襄阳千里之外。此时,诗人不是一个怡然自乐的游客,而是一个科举考试的失败者。夜深了,诗人独自一人,他的心情便化成了诗中的“愁”。接着让学生继续诵读,从读中去体会诗人的忧愁。

3.吟,吟出美感。

吟,让学生领会诗的格律美,进一步领会诗的意境美。我先示范吟唱,顺势激发学生吟诗的兴趣。(播放教学过程视频)再同桌合作,一人吟诗,一人画诗,把诗中的意象在画中展现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乐自然融合。学生在吟诗中感受古诗的格律美,在想象作画中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情,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愁”,紧接着,抓住“月落”、“江枫”、“渔火”这三个意象进行重点指导,力求通过点来突破面,以词的理解来融汇整首诗的感情,突破难点。“月落”在画面中,不好表现,我会点拨学生想象已学的古诗中写月亮的一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再问学生“张继一直守着天边的月,一直到月落也不眠。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月落”就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那是忧郁、孤独、伤感。在给图画用色的时候,主要有“江枫”和“渔火”两个画面,受到插图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学生画枫树有的会用红色,我不急于否定学生,而是顺着学生的意思,请他谈一谈这样用色的原因。对于用红色的,我会说“枫树在秋天是火红的。可是,此时月亮已经落了,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没有灯光,你能看得很远、看得很清楚吗?学生能从我的提示中理解月亮已经落下,江边的枫树模模糊糊,船上的渔火星星点点,一切都不是那么清楚。我再点拨“此时,在昏暗的夜色中,诗人会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在学生理解诗人很孤独甚至凄凉后,我将和学生辨析,“霜能不能满天,是不是诗人写错了,用词不当?”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诗人凄凄冷冷,感觉到霜气满天,实际上是到处都冷,没有一丝温暖。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再次吟唱诗歌。

4.品,品出好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古诗意象的传情达意之效,我选择了本诗其中一个意象—钟声进行拓展。一边播放“钟声”,一边提示:寂寥中飘来阵阵夜半钟声,浑厚深沉,悠扬不息,正是这姑苏城外的古刹钟声,给枫桥夜景注入了历史的内涵,隽永含蓄,耐人寻味,使诗的意境得以升华。远离家乡的惆怅,科举落榜的失意下,张继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这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让苏州名扬天下,让枫桥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寒山寺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钟声,是古诗的一个独特意象,把钟声写进古诗的还有:(看幻灯片)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阳。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用“读”、“诵”、“吟”、“品”四步骤学习其中一首,在这种横向的拓展延伸中,进一步让学生领会古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枫桥夜泊》说课稿一等奖

这节课,少了冗长单调的解词析句,但超纲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的要求,并通过吟诵表现之,同时感受到汉语的声韵之美。课堂气氛活跃,我教得很轻松,孩子们也学得轻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播放教学效果视频)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古诗中的内容用图画展现出来也是学生对古诗形成自我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

当然,在本设计中,有些问题还有值得思考的必要。比如,学生对“渔火”这一意象缺乏现实了解,所以在根据古诗作画的环节里,体会渔火传达的思想感情有难度,以致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这启发了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做些知识铺垫。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后,说课在教学实践前。存在结构错乱的问题,这样的反思为反思而反思,起不到真反思真改进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枫桥夜泊作文600七篇(精选)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

    以母亲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左右优秀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2023年以母亲为话题的作文600字模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最新除夕作文600字初一大全(六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除夕作文600字初一(大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2023年枫桥夜泊作文300字 枫桥夜泊作文500字6篇(实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

    2023年清明节的作文800(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2023年清明节的作文800字高三 清明节的作文800字左右免费五篇(实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800字初一大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

    最新描写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800字初中优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描写中秋节的作文200字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