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飞雪

优秀作文的价值不仅在于完成了写作任务,更在于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和领悟。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获奖作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和潜力。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一

洛阳市郊北邙山的古墓博物馆(现在已经改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墓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历代墓葬区、北魏帝王陵墓和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墓葬区位于博物馆的东部,分为地上、地下两个部分,是古墓博物馆中最有特色和最吸引游客的部分。

墓葬区。

地上建筑是一组仿汉建筑群,建筑群中有“夏商周典型墓葬模型”、“汉代帝王出殡仪式群塑”、“民国初洛阳民间出殡仪式群塑”等展室。而地下部分,是搬迁复原了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洛阳地区代表性墓葬25座,陈列文物总计约几百件,还有数量众多的壁画。

地下部分中的各个复原墓葬(室),都是整体搬迁过来的,墓里的砖石都是考古人员在原地编好号码后再拆掉,到这里再按照原样的逐一复原的。每个墓室之间相隔不远,有通道相连。你可以行走在通道中,穿行于各个时代的墓室前,这些墓室千姿百态,其建筑风格各异,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侧面。

墓室中还摆放了不少出土文物的复制品,如北魏的陶俑和生活器皿、唐代三彩等。墓室中还有西晋、北魏、唐宋的墓志,以及丰富多彩的壁画,如打鬼图、妇人启门图、升仙图等,这些堪称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北魏帝王陵墓。

位于博物馆西部。该展区以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为主体,搬迁复原清河文献王元悻和江阳王元叉墓组成的。景陵封土呈圆形,夯土堆高二十多米。游客可以沿着甬道一直往下走到墓室的中央,这里停放着一具棺椁,棺椁中没有任何物品。元悻墓墓室顶部绘有一幅天象图,画中有300多颗星辰,这幅图比《敦煌星图》早约420xx年,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壁画馆。

壁画馆中展出了西汉、东汉、魏晋、唐宋和金元等多个朝代的墓葬壁画真品。这些壁画形象清晰,题材内容宽广,涵盖天文、地理、人事、神灵。壁画墓的主人上自皇帝、嫔妃、达官贵人,下至地方小吏、普通百姓。

博物馆面积不大,步行可以非常方便的到达各个区域。无论是原样复原,还是原址的帝王陵,这里毕竟是古人安息的地方,游览时,最好不要高声喧哗。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二

博物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主要包括汉白玉制成的门阙、序幕大殿、图书资料室、陈列室、四角楼、望景亭等。

地下部分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实际上就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地下古墓群,共有历代典型古墓葬二十二座,上自西汉,下迄北宋,其中尤以一组壁画墓最为有名。

洛阳的汉墓壁画历史悠久,目前共有10座古壁画墓可供参观,主要包括西汉“打鬼图”壁画墓、西汉贵族卜千秋壁画墓、东汉出行图壁画墓等。

卜千秋墓的壁画内容为卜千秋夫妇乘蛇和三头凰,在西王母的信使持节仙翁、仙女和虺龙、枭羊、朱雀、白虎等神兽护卫下在空中飞升的情景。画中人物鸟兽色彩绚丽,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馆内展出有大量的生活器具、装饰品等随葬品,如西汉、魏晋时期的陶俑,唐代的唐三彩等。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三

1号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春秋时期葬车最多的车马坑。它的平面呈长方形,口长10.4米,宽8.4米,口部略大,底部略小,深5米,四角各有两道供古人上下的脚窝,内葬多种豪华、实用、形式多样的车辆22辆和许多马骨。春秋战国时期,一坑多车制似乎已成为一种更新颖、更时髦的追求。郑国1号车马坑葬车众多,就其典型代表它的葬制规律一般为车轮摘掉后侧靠在坑的四壁,马匹杀死后平铺坑底,车体则放在马匹之上,摘下的车饰、马鞍、马蹬、马衔等活动车马具放在主墓内,这与其它列国车轮不摘,马匹放在车辕下的葬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可能与郑人的观念有关,推测应是墓主人对珍贵的车马占有权的充分体现。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四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数十万件,尤以时代蝉联的历代典型青铜器及唐三彩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隋唐里坊区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设立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保卫科、宣教部、三产开发部。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

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体现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特色。博物馆整体建筑气势恢宏,设施先进、功能齐全。20xx年2月建成,并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邮展”,“秦汉罗马文明展”、“大遗址保护成果展”、“中国古都文明展”和“洛阳珍宝展”几个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

洛阳博物馆新馆20xx年4月16日全面开放。现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古代石刻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

《河洛文明展》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以夏代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为主线,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载体,以时间为顺序,整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重要历史事件、著名史迹、科技发明等,以现代化、艺术化、人性化的陈展形式,全面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特殊历史地位,被评为20xx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唐三彩展》选取洛阳历年来出土的唐三彩精品150余件/组,较全面的展现了唐三彩艺术的瑰丽风韵。

《洛阳珍宝展》主要展示洛阳出土的二十一件文物珍品,使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了解古代工艺之精湛、领略河洛文化之厚重。

《汉唐陶俑展》展出400余件洛阳出土历代代陶俑,集中地展示汉俑的'古拙、晋俑的拘谨、北魏陶俑的清秀、唐俑的丰美,较系统地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洛阳古代石刻艺术展》选取洛阳出土石刻近百件,分为石刻造像、碑碣墓志两大部分,较全面展示洛阳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刻艺术成就。

《书画馆》展示以明、清及近现代作品为主,藏品包括王铎、吴昌硕、何绍基、査士标、任伯年、翁同龢、康有为、齐白石、于右任等书画大家,笔墨精到、意蕴悠然。

《宫廷文物馆》则是以馆藏文物为基础,系统地真实再现了清代宫廷的日常生活起居和佛堂等场景。

洛阳博物馆新馆已成为洛阳的地标性建筑,它的开放成为传承河洛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展示城市内涵和传播真善美,发挥了重要作用。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五

公元前221年,强大的秦国一统六国,秦始皇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制国家。车同文、书同轨、设三公、置郡县,古代中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秦朝定都咸阳,在洛阳设立三川郡。经过短暂的统治之后,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汉高祖刘邦最初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洛阳从都城转变为掌控中原及东部地区的重要军事重镇。

西汉经过二百年的统治,由盛转衰,战乱四起。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国都定于洛阳。自此以后的曹魏、西晋和北魏也先后在洛阳建都,历时长达500多年。这一时期的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繁荣,对外交流频繁,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成为东方文明西传的源头。尤其是北魏时期,随着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一系列汉化政策,北魏国力臻于强盛,都城洛阳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京城和通达百国千城的贸易都会。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位于今天洛阳市以东15公里处。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从东汉修建以来,经过历代的修缮、扩建,城址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是近代以前全球最大的城市。

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典型代表,上承周秦,下启隋唐,集中体现了各代都城的布局特点。表现出从先秦城市的非对称式不规则布局向隋唐都城中轴对称布局的过渡,是都城规划史上的重大转折性变化,影响后代都城规划达千年之久。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国家天文观测台——灵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办学府——东汉太学等。汉魏洛阳城以其历史之悠久,之丰富,在中国古代都城中独树一帜,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

东汉时期,洛阳城大致为南北长而东西短的长方形。南北九里,东西六里,俗称“九六城”。四面共设城门12座,纵横24条大街。城内由若干个宫殿组成,宫殿布局分南宫和北宫,二宫南北对峙,中间以复道相连。南宫是皇帝接受群僚朝贺议政及国家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北宫主要是举行天子临朝,百官赐福,宴飨朝议的地方。

南、北宫以外城区,为各类官府、太仓、武库、商市所在地和达官贵人住宅。城南郊建有规模宏大的明堂、辟雍、灵台和太学等重要礼制和教育性建筑。东汉洛阳城两宫制度、礼制建筑独立成区的城市布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汉太学位于汉洛阳故城南郊,今偃师市大郊村一带,始建于东汉光武帝中元元年 (公元56年),是东汉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后屡加扩建,光武帝刘秀曾亲临太学视察,汉明帝刘庄还在太学亲自讲学。东汉时太学生最多时曾达到三万余人。东汉以后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延设洛阳太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这里不断有石经残块出土。考古发掘表明,太学遗址规模宏大,面积达数万平方米,是古代中国规模最大、最早的国立大学。

熹平石经,我国最早的一部石刻经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大学者蔡邕等得到汉灵帝诏准后,以隶书体刻立石碑46块,内容包括《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立于东汉太学讲堂前,供太学生观摩。史称“熹平石经”或“一体石经”。后代也有石经立于太学或国子监,最为著名的还有曹魏“正始石经”和唐代“开成石经”,与“熹平石经”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石经”。

东汉刑徒墓铭砖,记录了为修建东汉洛阳城而死的刑徒姓名、刑名、部属、狱所名、死亡日期等。砖铭记载,刑徒墓地使用年代从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至永宁二年(公元121年)年初。东汉刑徒来自全国各地,绝大多数是男性青壮年,雄伟的东汉洛阳城建筑是他们劳动的结晶。

两汉时期,是中国道教发展成熟阶段。升仙思想在社会中广泛流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制度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人们开始大量运用陶土烧制出的模型,为自己营造死后生活的世界。东汉墓葬随葬陶器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器皿随葬数量巨大,大批式样繁多的陶制建筑明器,可谓汉代陶器的代表。这些建筑明器,既有供人居住的宅院和楼阁,也有储藏粮食的仓房,以及舂米磨面加工粮食的作坊和饲养家禽家畜的圈舍等等。东汉建筑明器形象具体,结构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建筑的高大,设计的精巧,装饰的富丽,是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生活的缩影。

这件褐黄釉陶熏炉,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采用立体堆塑工艺,器盖部分以“勇士搏兽”为题材,塑造出一座猛兽遍布的山峰,形象生动、雄健。器座为一猛虎蹲伏于地,回首撕咬,生动逼真,尾巴还斜斜地搭在前面的爪子上,意趣盎然。

熏炉在汉代十分盛行,大多以金铜铸成,习惯称之为“博山炉”。汉代低温铅釉陶是汉代制陶工艺的又一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不仅降低了釉的熔点,而且使釉面增加了亮度,使铜、钛着色剂呈现出美丽的色彩。洛阳出土的低温铅釉陶常见有仓、壶、炉、罐、奁等专用于陪葬的模型明器,釉色多为黄、褐、绿三种。而熏炉以釉陶工艺制成则十分少见,这件釉陶熏炉出土于20xx年,系洛阳首次发现。

这件彩绘陶百花灯,是对道教“升仙思想”的最好的诠释。灯高92厘米,座径40厘米,由座、盘、枝和盏组成,灯座为喇叭形圈足,白地涂朱,绘黛色云纹。座上立有平底灯盘,盘中有一圆孔,灯柱插入其中。

灯座下塑有环绕的山峦,间有神态各异的人物及虎、狼、鹿、猪、狗、羊、猴、兔、蛙等动物。灯盘沿处有八个圆孔,交替插入四枝曲枝灯盏和四枝龙形饰件。在龙尾处坐一羽仙人,头戴冠,穿红色短裤。等距的灯柱均涂朱红色,三道凸箍与盘边、灯盏均涂以翠绿色。三道凸箍上有两层四枝曲枝灯盏,盏上插有火焰纹样花饰,枝上端坐四位红色羽仙人。灯柱顶端平放朱雀形圆灯盏。陶灯共有十三盏,十三枝灯争相辉映,绚烂华美。百花灯造型挺拔,稳重,五彩纷呈,它所塑造的神禽异兽,仙人跨龙等装饰性题材,反映了汉代社会“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道家思想,造就了一种人神共处,人神共乐的梦幻图景,令人叹为观止。

这件汉代解注瓶,是1954年洛阳西郊汉墓出土的。小口、圆腹、大平底。在腹部周壁有朱书符箓一道,符箓意义不解,符文后有“解注瓶,百解去(长?)如律令”九字。在墓葬中放置解注瓶的目的,不仅体现在希望墓主人的安宁不被邪魔侵扰,也体现在家人希望墓主人的灵魂安息不会返回阳世滋扰,所以解注瓶又叫“镇墓瓶”。而道教是我国的原生宗教,兴起于两汉,把老子所著《道德经》奉为主要经典。在西汉早期普遍信奉“清净无为”、“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即便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但道家的无为思想和升仙思想还备受人们追捧。

自秦朝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而真正将铸币权收归国有,还是在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当时流通的钱币已经是圆形方孔的铜钱,称为五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件铸造铜钱陶范。

两汉交替时期,政局混乱,王莽新朝曾经存在过17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王莽进行了五次货币改制,其铸行的钱币品种之多,币值之高,在世界货币史上都是罕见的。莽钱以其独特的造型,考究的铸造工艺,隽秀的文字以及诸多的千古之谜而倍受泉家、学者所青睐和推崇。其中金错刀“一刀平五千”,形制独特,不同凡响。

金错刀因其制作精致,形状奇特,自东汉以来就为世人所喜爱。著名科学家、学者张衡在《四愁诗》中曾以“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的诗句咏之。“金错刀”铜质精良,体泛银光。其钱文虽无垂针篆之挺劲,但其深厚质朴的篆录之意与厚重笃实的钱体浑然一体,遂有“钱绝”之美誉。

汉代伏人玉环1986年洛阳涧西出土。对角长12.7厘米,口径9.8厘米,整体呈现出鸡骨白色。外侧刻饰有爬伏四人。伏人脑后饰垂发髻,巨目大鼻,脊背高拱,四肢抱环,双腿呈鱼尾形。玉环在汉代使用较为普遍,或为佩饰,或为手镯,形制多样。这件伏人玉环雕琢手法和工艺造型十分独特,以四人伏于圆环之上,形态质朴,外方内圆,艺术效果十分理想。

洛阳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绅。目前洛阳已发现汉代壁画墓近20座,这些汉墓壁画内容丰富、手法娴熟,深刻地折射出汉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趣。早期神灵、仙人内容流行,是汉初黄老思想的折射;中期反映儒家思想的历史故事和神学谶纬意识愈见盛行;至东汉时,反映墓主身份和仕宦经历的宴饮歌舞、车骑出行场面逐渐丰富,反映出从西汉到东汉人们由幻想迷信的心理转向现实生活的享受、炫耀,完全是人世间生活的再现。

斗兽纹绿釉陶壶,1978年洛阳收集。高45厘米。外表施深绿色釉。肩部半浮雕斗兽纹图案。图案分为两部分,一是熊面人与狮形兽相斗,二是骑马者拉弓射兽的场面。斗兽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演员在表演时要化妆,戴上假面具。此壶浮雕中的斗兽者皆有假面具。浮雕斗兽纹在汉代出土文物中比较罕见。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国家再次陷入分裂混占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形成割据。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都洛共46年。公元263年,蜀为曹魏所灭。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西晋以洛阳为国都,前后共52年。

曹魏时期,社会提倡简朴之风,随葬品亦随之减少。洛阳涧西矿山厂内发现一座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砖室墓,全墓由墓道、甬道、墓室、耳室等组成。墓室结构保存完好,随葬品较为丰富。尤其是墓中出土了制作精致的玉杯和稀有的铁帷帐架,其中铁帷帐架上刻有“正始八年八月”纪年字样,是曹魏时期极罕见的纪年墓葬之一。

西晋铜三轮鸠车,年洛阳偃师南蔡庄砖厂晋墓出土。高6.5厘米。三轮,车身为一昂首挺胸长尾鸠鸟,胸前有一牵行环鼻。腹中横穿铁棍为轴。轴头两端各有宽车辋车轮一只,身尾连接处下方有一不分辋辐圆轮。史书记载自汉代以来儿童“年五岁有鸠车之乐”,“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此墓出土的鸠车反映了汉代风习在晋代的延续。

狮形青瓷盂:西晋。1972年洛阳矿山厂出土。高8厘米。头作狮形,尾呈蕉叶状,颔下有须。项脊分披鬃毛,腹部两侧画有羽翼。脊上有直径三厘米的圆管,瓷狮昂首竖耳,四腿卷曲伏卧。造型灵敏精巧,施釉匀称莹润,是一件造诣高超的青瓷艺术品。

“晋归义胡王”金印,1973年洛阳孟津征集。高2.6厘米。印面呈正方形,驼形钮。印文“晋归义胡王”五字。归义,即归化、降顺。胡即指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晋归义胡王”是西晋时匈奴归化部落首领的封号。该印来自甘肃,系居住在凉州的匈奴归化后为晋武帝所封,是晋朝廷为了安抚少数民族,建立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边疆战争的一种具体措施。这枚金印反映了西晋时期中国西北境内部族内迁、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

北魏是来自东北大兴安岭的少数民族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自平城(山西大同)迁都洛阳。都洛共42年。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为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社会和谐共处的今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政策,他率先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要求鲜卑族官员穿汉服、说汉化,并纳汉族大臣的女儿为妃,推动了汉化改革进程。

北魏元巶墓位于洛阳老城区盘龙塚村。墓主元巶是孝文皇帝之孙,曾封常山王。其墓为带墓道土洞墓,墓内出土墓志、陶俑100余件,主要由镇墓俑、仪仗俑、伎乐俑、庖厨俑组成,它们簇拥着装饰华丽的牛车和鞍马,重现了墓主人生前出行时的奢华情景,尤其是主人乘坐的牛车,牛和车呈一体,从车厢前端格子栏下面伸出的车辕套在牛身上。牛呈拉车行走状。牛俑浑劲,脖颈肌肉下垂,牛身披饰革带,驾一双辕双轮车,车盖呈拱棚状,前后檐外伸,车厢两侧各刻一象征性假窗,车厢前孔呈棂状,后开门,车轮靠在车厢左右两边,牛四肢和车的两支柱立于托板之上。陶牛车造型写实逼真,这正是南北朝时贵族盛行的车乘,极富时代特征。

北魏彩绘陶昆仑奴俑,1965年北魏孝文帝之孙元巶墓中出土。高9.5厘米。俑并腿蹲坐作蜷缩状,右手抱头,左手横置双膝之上,埋头于两臂之间,仅露满头卷发。著红色衣裤,腰束带,足穿长筒皮靴,生动地塑造出一低头掩面缩成一团的异族形象,是北朝贵族官僚或富室家中外族家奴的一种。昆仑奴俑表现的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或南洋、中亚地区黑人的形象,这件俑是公元五世纪北魏洛阳与西北及南洋中亚地区交流的见证。

魏晋时期中国青瓷有很大发展,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外,还采用了拍、印、雕、堆和模制等技法。由于瓷器性能优于陶器,且烧制成本相对较低,逐渐取代了一部分陶器、铜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被广泛用于餐饮、陈设、文房用具、丧葬等等。这件莲花纹大瓷碗,取材重瓣莲花形象,釉色细腻,色泽温润,使整只瓷碗犹如一朵怒放的青莲。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繁荣和佛寺的众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北魏王朝崇尚佛法,入主中原后,利用佛教作为其统治手段,把佛教定为国教,广为提倡,形成朝野贵贱皆崇佛的局面,佛教的发展在洛阳盛极一时。都城内外寺院林立,千百万人皈依佛教,至北魏晚期,洛阳城内建寺1367所,列刹相望,其中尤以永宁寺和龙门石窟最为豪华壮观。

永宁寺位于北魏洛阳城内城南郊,今白马寺东南约2公里处。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是北魏洛阳城内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寺院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01米,东西宽约212米,四周有夯筑围墙。永宁寺中心建筑为九层木塔,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据史书记载,木塔高“四十九丈”,折今136.71米。考古发掘表明,塔基高出地面8米,平面呈方形,分为二层,边长38.2米,高2.2米,内为夯土,四壁以青石镶包,台基四面皆置“漫道”,以供人上下。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西域来洛阳的诸僧,住永宁寺者多达数百人。

永宁寺木塔毁于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因雷电引起的一场大火。新中国成立后,对塔基进行了科学发掘。塔基周围出土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彩绘泥塑佛、菩萨、弟子和供养人残件,所有彩塑品皆泥质,除少数饰件为模制外,均系手工雕塑而成。这批泥塑形体虽然较小,但塑形之美,比例之准确,情态之传神,塑工之细腻,极为罕见,堪称中国古代泥塑艺术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六

大家好!用完午餐以后,我们就乘车前往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郊的邙山冢头村,乘车大约需要30分钟。现在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洛阳地区古墓葬及洛阳古墓博物馆的一些情况。

洛阳在中国古代号称“天下之中”,它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西据崤山函谷关,东扼虎牢关,北依太行、黄河,南望伏牛山、嵩山;伊、洛、、涧四条河流,纵横其间,即所谓“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优越的地理位置,既是洛阳成为“天下名都”的重要因素,也是蕴藏无数文物瑰宝的有利条件。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先后建都洛阳。正是洛阳有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才使邙山上下、伊洛之滨成为蕴育华夏文物瑰宝的风水宝地。

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郊、黄河南岸,东西绵延100多公里。山势雄伟,水深土厚,其南又有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流洛阳。墓葬于此,即成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习俗。因此邙山被视为宜于殡葬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多以邙山作为他们安身长眠的乐土。就连唐朝时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义慈王及其后代客死洛阳后,也遵循这种习俗安葬于邙山。唐代诗人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在洛阳民间则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洛阳先后调查、发掘了数以万计的历代墓葬。众多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这些不同时期墓葬带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一、时代蝉联,自成体系。自龙山文化早期开始,纵横五千余年的墓葬文化,发展序列清晰,衔接有序,在中国墓葬制度研究中,具有断代分明的标尺作用。

二、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墓主人身份等级差异较大。不仅有大量帝王之陵、将相勋臣之冢,而且还有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刑徒的坟墓。

三、分布广泛,历代墓葬大都以洛阳都城为中心而相对集中,尤以邙山最为集中。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七

昨天是第一次去参观洛阳博物馆,让我对洛阳十三朝古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对洛阳历史的辉煌有了更大的体会,也让我能学习生活在洛阳感到了无比自豪。

博物馆位于古都洛阳市中心繁华地段,西临王城公园,是一座优秀地市级博物馆和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文物珍品近千件。她是洛阳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看到了许多的尊贵文物像万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汉魏时期的彩绘陶器及百戏俑、隋唐时期的彩绘乐舞俑和釉色鲜艳、形态各异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铜爵、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北魏时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灯、三彩马堪称国之瑰宝。博物馆运用多种现代表现手法,赋予展品以新的生命力,使展览具有雄浑大方、精巧典雅的`气势和风格,再现了千年古都特殊的历史地位。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铜钟,随着青铜文化的开始,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制作的钟。钟的节奏感强,它能表达人们的欢乐喜悦,又可以在生产劳动中协调人们的劳动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齐优美、在练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军威,因而在劳动生产中最需要这种乐器。有不少诗篇都记载了钟的演奏。鸣”的著名诗句,就是这和象征的反映。铜钟发音宏亮而悠扬,自佛教传入中国始,铜钟就逐渐成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钟。因此,名刹宝寺皆有钟。当暮霭渐合,寺院庙堂钟声回荡,木鱼橐橐,与僧尼颁经声溶为一钵,增添了莲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气氛。

自唐代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竞相铸造各种朝钟、佛钟、道钟、乐钟,并且越铸越大,以求达到利用神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巩固统治的目的。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巨型铜钟,重量达数十顿,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体积重量,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历代所铸的钟里,间或有铁铸的,但绝大多数还是铜铸的钟。古代铸钟,除了雕铸一些图案,还有文字,或吉祥用语,或纪时记事。古铜钟不仅在文字发展史上,更在古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学、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中国是钟的故乡,流传于世、难以尽数的古铜钟作为中国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优美、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对研究中国的断代史、礼乐制度、思想史、音乐史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由于荟萃了我国古代工艺技术之精华,代表了当时的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高超技术水平,更是研究我国传统科技的宝贵实物。

参观结束后,更加激发了我学习中国历史的激情,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不仅仅是文化,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天参观了这些古代的文物,既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又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古代文化而感到骄傲!

文档为doc格式。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八

今天,在老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刚刚开放的天堂遗址博物馆。

“天堂遗址”位于明堂遗址西北155米,处于宫城轴线区域西侧,是一处方形台基上有五重圆形承重基础的建筑基址,形制非常独特,是武则天命薛怀义主持建造的用以贮佛像的佛堂建筑。文献记载:“初,明堂既成,太后命僧薛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构天堂以贮之。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公元695年,被薛怀义放火焚毁。

从入口进入,即为大殿的第二层,映入眼帘的是长达22米的壁画《万国来朝》,这是由中央美院的当代壁画大师王颖生教授、孙景波教授等多位大师联手创作的,主要讲述了武则天时期,中国与欧亚非200多个国家友好往来的情景。,壁画中壮观的场面带给人很大的视觉震撼。

天堂的三层、四层连通,共用一个穹顶,穹顶上的壁画为佛教风格。虽然是相互联通的,但完全不会感觉到另一层的嘈杂。让人充分感受到了佛家的肃穆。

五层叫珍宝阁,正式开放后将作为文物专题展厅,定期展出一些专题文物,或是在洛阳出土的、与洛阳历史有关的珍贵文物。大家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这些文物,身临其境地感受武周的时代气息。

六层是禅茶中心。和禅修中心类似,这里也被隔为数个房间。作为佛家特有的品茶方式,禅茶的境界为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万物、万物如斯。如果大家到时候有兴趣,可以坐下来,饮一盏大唐香茗,品一道禅茶心语。

七层是佛缘厅,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一道巨大的皇家风格照壁,还有很多仿唐式家具。八层为千佛堂,在佛像供养中心共设有777个佛龛,将来会随缘供奉777尊佛像。

天堂的九层为顶层,这层叫天之圣堂。在这层中间有一尊弥勒佛像,佛身采用锡青铜材质,表面贴金,看起来金光璀璨,庄严不凡。佛像背光与莲台饰纹皆采用唐代风格草纹装饰工艺,尽显大唐风范。

游览了天堂遗址博物馆后,我深刻的意识到,身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强,则中国强,要让中国再次屹立于民族之林。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九

洛阳在中国古代号称“天下之中”,它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西据崤山函谷关,东扼虎牢关,北依太行、黄河,南望伏牛山、嵩山;伊、洛、涧四条河流,纵横其间,即所谓“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优越的地理位置,既是洛阳成为“天下名都”的重要因素,也是蕴藏无数文物瑰宝的有利条件。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先后建都洛阳。正是洛阳有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才使邙山上下、伊洛之滨成为蕴育华夏文物瑰宝的风水宝地。

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郊、黄河南岸,东西绵延100多公里。山势雄伟,水深土厚,其南又有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流洛阳。墓葬于此,即成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习俗。因此邙山被视为宜于殡葬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多以邙山作为他们安身长眠的乐土。就连唐朝时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义慈王及其后代客死洛阳后,也遵循这种习俗安葬于邙山。唐代诗人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在洛阳民间则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洛阳先后调查、发掘了数以万计的历代墓葬。众多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这些不同时期墓葬带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一、时代蝉联,自成体系。自龙山文化早期开始,纵横五千余年的墓葬文化,发展序列清晰,衔接有序,在中国墓葬制度研究中,具有断代分明的标尺作用。

二、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墓主人身份等级差异较大。不仅有大量帝王之陵、将相勋臣之冢,而且还有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刑徒的坟墓。

三、分布广泛,历代墓葬大都以洛阳都城为中心而相对集中,尤以邙山最为集中。

为了让世人了解洛阳地区的墓葬文化特色,研究我国古代的墓葬制度、墓葬形制及古代的时尚习俗,洛阳古墓博物馆于1985年开始兴建,并于1987年对外开放。整个博物馆占地44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建筑群体从南往北有汉白玉石门阙一对,馆表一座,馆表上的表额“洛阳古墓博物馆”题字由著名考古学家夏先生书写,进而为序幕大殿,殿前左右两侧设有复制的汉代天禄、辟邪兽一对。殿后为上下墓区厅,两侧为配殿。后边还有四角楼和望景亭。地下部分设有两汉厅、魏晋厅、唐宋厅和休息厅,各厅之间有通道相连,通道两侧是复原的历代古墓群。首批搬迁复原的有上自两汉下至北宋的历代典型古墓葬22座。其中包括著名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卜千秋壁画墓、新莽时期壁画墓、东汉车骑图壁画墓、曹魏正始8年墓、西晋关内侯裴诋墓、北魏孝文帝之孙长山王元醒墓、南平王公玮墓以及西域安国人唐代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另外还有宋代五座仿木结构雕梁画栋的砖室墓等。这些墓葬建造的各具特色,或深邃巨大,或结构灵巧,或布局严谨,或性质殊别;尤其是琳琅满目的壁画,或表现打鬼仪式、或反映神仙思想、或描绘天体星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再现车骑出行及家庭生活的场景。墓中均随葬有丰富的明器,其中有一部分可称的上是国之瑰宝和艺术杰作。记载墓主人身世和功德的墓志,可谓是补正史书的“石史”。另外,在配殿内还陈列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典型墓葬模型以及历代葬具和丧葬仪式,以展示洛阳历代墓葬的演变和时俗风尚。

说到古墓葬,就要首先从“丧葬”二字开始讲起。

死,作为人生的一种自然归宿或终结,是人类无法回避、无法解释、无法超越的现实问题。这个另人恐惧、焦虑的现实问题,对于史前时期的原始人类来说,自然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迷。他们惧怕死亡的降临,以为死亡不过是向另一个世界的过渡,因此丧葬便成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大事,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种.种具有神秘色彩、庄严而隆重的丧葬礼俗,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然而,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道德观念而产生的一种宗教性质的社会习俗,“丧葬”二字并不是一开始就结合在一起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

“丧”字在殷商甲骨文中的原意为采桑,后来才被人们借作“丧亡”的“丧”,其意在古代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指失去,二是指死去,三是指尸体,即死者的遗体,四是指哀葬死者的礼仪。

“葬”字在殷商甲骨文中为掩埋死者尸体的象形字,其意是将死者的遗体掩埋在草丛中或者用井字形的棺椁装殓起来加以掩埋。后人以“葬”字指掩埋死者尸体,当渊源于此。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十

开斋节是回族特有的节日,今年开斋节恰巧与端午节连在一起,宁夏人民居然有了五天长假,而且与全国假期错峰,这正是旅游的好时机。

我们一家的目的地是千年帝都洛阳。大家都知道洛阳牡丹天下闻名,洛阳还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xxx首批发布的历史文化名域。所以,6月,虽然牡丹花期已过,我还是兴致盎然来到洛阳,开始一次文化与历史之旅。

《盗墓笔记》中频繁提到一把利器洛阳铲,他是盗墓者必备神器,为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我向爸爸妈妈提出了,此次旅行的第一站古墓博物馆。

一下飞机,热浪扑面而来,洛阳的气温居然高达40℃,我的衣服很块就被汗浸湿了。古墓博物馆位于邙山脚下,这里绿树成荫,背靠邙山,脚踏洛河,绝对是古人口中的风水宝地,当地还有一句俗语:生在苏抗,埋在东邙来描写人生的极致。一走进古墓博物馆大门,暑意全消,全程伴随我们的是森森凉意,怪不得有人称它为最恐怖博物馆呢。

古墓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主要分两个展区,一个是地下展区,藏有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数十座墓室,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古墓内部环境,包括墓室建筑,土坟物,墓室壁画等。另一个是北魏世家宣武帝的陵园一景陵。

走进地下展区,光线很昏,感觉阴森森的。这里集中展示了各个年代有特点的墓室,还原度很高。让我吃惊的是这里二十多个墓室,有十几个被盗墓贼盗空了,他们盗走了文物,还破坏了墓室。盗墓贼大多是清朝末年外国人雇的,他们把珍贵的文物运到了海外。看来,博物馆门口那两只威武的镇墓兽只是后人的美好愿望,镇墓兽是镇不住人心的贪念的。在仅有的几个没被盗的墓室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年代的随葬品,有陶俑、陶棺、车马、镇墓兽等。还有刻在墙上的精美壁画,虽然年代久远,色彩已褪,但美丽的花纹及流畅的线条依然传递着文化的魅力。在地下展区,我如愿以偿看到了洛阳铲,它有着长长的手柄,细长锋利的铲身,可以轻松探入地下,将深层的土质带上来供盗墓贼分析判断地下的布局。中国古人从来不缺能工巧匠,但他们为什么不把聪明智慧用在制造飞机大炮上呢?这样,清朝后期我们的国家也不会任人宰割了,我摸着洛阳铲,不禁感慨万分。

景陵是帝陵,位置隐蔽,四周封土,机关林立,即使这样,盗墓贼还是将里面洗劫一空,留下一个空壳供后人参观。陵区很大,柏树丛生,园子里种着大片牡丹,花期已过,枝干上残留着干枯的花瓣诉说着昔日的美丽。从景陵出来回到地面,温度骤升,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美丽,时光泯没了贪婪与破坏,但历史还在。

游览完毕,我满足了心愿却心意难平:祖国啊,我希望你永远强大,不被外敌欺侮;我希望人民安居乐业,努力建设伟大的国家,不要再破坏历史;我希望历史与文化能永远传承。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十一

“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如今,要想领略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寻找中华文明之源,参观洛阳博物馆新馆《河洛文明展》是最好的选择。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参观洛阳博物馆。

作文。

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昨天是第一次去参观洛阳博物馆,让我对洛阳十三朝古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对洛阳历史的辉煌有了更大的体会,也让我能学习生活在洛阳感到了无比自豪。

博物馆位于古都洛阳市中心繁华地段,西临王城公园,是一座优秀地市级博物馆和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文物珍品近千件。她是洛阳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看到了许多的尊贵文物像万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汉魏时期的彩绘陶器及百戏俑、隋唐时期的彩绘乐舞俑和釉色鲜艳、形态各异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铜爵、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北魏时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灯、三彩马堪称国之瑰宝。博物馆运用多种现代表现手法,赋予展品以新的生命力,使展览具有雄浑大方、精巧典雅的气势和风格,再现了千年古都特殊的历史地位。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铜钟,随着青铜文化的开始,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制作的钟。钟的节奏感强,它能表达人们的欢乐喜悦,又可以在生产劳动中协调人们的劳动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齐优美、在练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军威,因而在劳动生产中最需要这种乐器。有不少诗篇都记载了钟的演奏。鸣”的著名诗句,就是这和象征的反映。铜钟发音宏亮而悠扬,自佛教传入中国始,铜钟就逐渐成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钟。因此,名刹宝寺皆有钟。当暮霭渐合,寺院庙堂钟声回荡,木鱼橐橐,与僧尼颁经声溶为一钵,增添了莲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气氛。

自唐代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竞相铸造各种朝钟、佛钟、道钟、乐钟,并且越铸越大,以求达到利用神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巩固统治的目的。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巨型铜钟,重量达数十顿,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体积重量,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历代所铸的钟里,间或有铁铸的,但绝大多数还是铜铸的钟。古代铸钟,除了雕铸一些图案,还有文字,或吉祥用语,或纪时记事。古铜钟不仅在文字发展史上,更在古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学、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中国是钟的故乡,流传于世、难以尽数的古铜钟作为中国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优美、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对研究中国的断代史、礼乐制度、思想史、音乐史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由于荟萃了我国古代工艺技术之精华,代表了当时的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高超技术水平,更是研究我国传统科技的宝贵实物。

参观结束后,更加激发了我学习中国历史的激情,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不仅仅是文化,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天参观了这些古代的文物,既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又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古代文化而感到骄傲!

我和妈妈、弟弟一行去了洛阳的博物馆,这里真大啊。博物馆分一层和二层,一层是器具物品,二层是书画和佛寺类的。在一层,从古代到现代、不同时间、不同朝代、不同地方的东西都有,我印象最深的是九层妖塔一样的塔,这个塔很精美,里面雕刻有数不清的佛像小人,每个小人看起来长的都不一样,整个塔是木的,颜色是暗黄色的,妈妈说这个塔是明贵的木材雕刻的,这样的塔很高有三、四米吧,而且在这里像有好几座,真的很漂亮。

在博物馆里还有很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其中最多的是陶罐,我给妈妈说,要是我家里也有一件就好了,真的没想到我们的文化这么发达,古代的人也很聪明啊。

姐姐看了她喜欢的书画,在很多作品前看半天,我也喜欢画上的牡丹,和真的差不多。在博物馆我觉得收获很多,我也要好好学习,做出更好的东西。

今天,我和我爸妈去了洛阳博物馆,那可真是偏僻,在聂湾附近。博物馆附近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所以更加凸显了那个呈大鼎状的承载众多文物的雄伟建筑。

进入这个我曾经游览过一遍的地方,我发现相比几年前曾经在此地举办世界邮展时的人山人海,现在,只能用寮无人烟来形容。来此的人,竟有不少小学生。当我正在为这些小学生的“好学”而欣慰时,老爸叫了我一声,我便走去找他。

老爸按照指示牌上的介绍,又“添油加醋”的给我细细的讲解了一番。我就这样,免费找了一个“讲解员”。我认真的听他给我讲解,什么古罗马金币啦、银币啦,还有什么丝绸之路之类的,让我不禁为中国古代的繁荣昌盛而自豪。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十二

惊世巨现,天子驾六;东周瑰宝,举世无双。欢迎大家来参观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在地下沉没了2000多年,一朝惊现的“天子驾六”为您揭开答案。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天子驾六博物馆十分的向往了,下面呢,我们就来一同走进博物馆内部的第一个大厅。

大家跟我过来,看一幅地图。这幅地图是考古工作者根据考古的结果绘制的。曾经洛阳古代的都城遗址的具体位置。洛阳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一共留下了五个都城遗址。历史学家称之为“五都会洛”。

中心部位与繁体的汉字“亞”很相似,所以考古学者称其为“亚”字型墓。这个墓葬是所有墓葬中规格最高的,也是洛阳发现的唯一一座“亚”字型墓。墓室内发现的青铜器上有铭文“王作宝尊彝”的字样。这个“王作”就是专门为天子所做的器物。

根据所出土的器物知道这个墓葬修建于东周初年。那个时候,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在位41年,近半个世纪。所以推测这个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就是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的墓葬。一般象这样的大墓,在下葬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陪葬坑。下面呢,我们就来看看洛阳发现的最大一座陪葬坑。

根据周礼的规定,严格按照等级制度,天子用九个鼎。我们常说的“一言九鼎”就是从这来的。天子用九鼎,诸侯七个,士大夫五个,依次下推。

这两个铜马是东周时的手工艺品。

中间的是铜带钩——中国古代的`皮带扣;左边的是铜镜,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镜子的背面,正面被打磨光以后可以照出人的容貌。

刚才看到的是玉璧和玉环及玉龙。古人非常的喜欢美玉,所以呢,古人就将美玉制作成装饰品带在身上。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早期的货币。因为把柄是空心的,所以又叫空首布。因为样子和铲子有点像,所以又叫铲币。这就是东周时的钱。

这些是中国古代的车器:左边的是车上的装饰品---铜铃。中间长的是毂,旁边的是车軎。他们放在一起使用,保护车轴不至于脱落。右边的是马车上的连接器。因为古代的马车都是木制结构,所以这些都是用在马车的关键部分。

这最后一个展柜里放的都是彩绘的陶器。陶壶,陶鼎和陶豆。分别用来盛酒,盛肉,盛主食的。他们都是在烧制好的陶器上,再绘上颜色的。这样的彩绘陶器一般来说是不易保存的,但他们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后,至今依然色彩鲜艳。

这第一个展厅呢,展示的都是东周时期的器物。下面呢,我们到第二个展厅,看看著名的车马坑。

2002年的时候市政府准备在这里修建一个河洛文化广场,考古工作者就来勘探,结果发现了一个墓葬坑,于是就修改了原来的计划,在这修建了一个博物馆。

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小马坑,南北宽3.2米,东西长3.6米,在这里一共清理出完整的马骨骼两具。马头朝南,马尾朝北,整齐的摆放着。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养的起马,并且用马来陪葬的,只有贵族了。所以专家推测:这个马坑要么是诸侯的陪葬坑,要么是士大夫的陪葬坑。

后面这个大马坑呢,有车有马,两个马坑距离很近,但两个马坑高低位置大小都不同,由此可见,这两个马坑应该不是在同一个时期下葬的墓葬。这个大马坑呢,全长42.6米,宽7.4米,当时共清理出70匹马,26辆车,7只狗和一具人的骨骼。

下面让我们首先看看中国马车的构造。

前面横着的是车横,纵着的是车辕,中间的是车厢,这个是车轴,两边的是车轮。中国古代的车呢,都是用木头制作的,包括车轮和车轴。在漫长的岁月里才,这些木头就会慢慢的朽化。在朽化的过程中紧压在木头上的泥土就会慢慢的渗透进去。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实际上是木头和土结合在一起的遗迹了。而这些马摆放的十分整齐,专家们就推测,这些马有可能是被麻醉后,或者是用鹅卵石砸死后在按照事先的计划,整齐的摆放在这的。相对与马的整齐有序,在整个马坑内还发现了7只狗的骨骼,但他们都是被紧压在车厢下了,十分的凌乱。所以就推测,这些狗是被活埋的。填土时这些小狗为了躲土就都躲到车厢下了结果全被埋在车厢下了。

在着呢,我们看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只小狗的骨骼。当时,这只小狗为了逃生,就奋力逃离马坑,再有一步之遥就可以重生了。

但可惜的是还是被人发现,当即用一个大的鹅卵石把它砸死在坑中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狗的骨骼就成这样了。

在我们正前方呢,有两个这样的方坑,这是两个另外的东周墓葬。因为墓葬下葬的时候比较的晚,所以在下葬的时候并不知道有马坑,所以在下葬的时候就对下面的车马坑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两个墓葬没有发掘,现在都还埋在地下八米深的地方。

西周的时候,人殉的制度还像以前一样很常见。但到了东周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啊,就开始反对人殉了。所以在中国东周以后的墓葬中很少有人殉了。而这么大的一个车马坑也就只发现了一具人的骨骼。有人猜是车夫,忠实的奴仆,或者就是一个奴隶,但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证实他的身份。

我们在这发现的这个圆形车子,他的车厢呢,是圆形的。周围用的是一些软性材料编织的。因此,有专家就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当时专门为女性修造的。

这座陪葬坑里的马车是主人当年最显赫的交通工具,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富。在当时呢,制作一件器物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造车了。由于当时的车型单一,车与车的外观区别不大,那么古人是如何来区别身份的高低呢?在古代的文献中呀,就记载着“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那所谓的士驾二呢,就是一般的贵族乘坐两马驾的车,诸侯要乘坐四马驾的车,只有天下的尊主-----周天子才可以乘坐六马驾的车。

在2002年的时候呢,我们在东周王城陵区发现了这个车马陪葬坑,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以车辕为中心,左右对称两马共驾的车子,就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士驾二”了。

这个以车辕为中心,左右对称的一边两马,四马共驾一辆的车子,这是诸侯驾四。

下面我们再来看天子驾六的车子,整个马坑倒数第二辆马车。它以车辕为中心,一边三匹马,六马共驾一辆车,清晰可辨,它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天子驾六”了。

这一切呢,都是为了显示天子惟我独尊的显赫地位,而且这座车马陪葬坑的发现,在史学界也有重大意义。因为它论证了古代文献中“天子驾六”学说的正确性,并且为当时的乘驿制度提供的实物资料。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个车厢要比其它车厢两边宽出二十公分。

在后面几个车厢里,我们都会看到一些小的骨骼,这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小狗的骨骼了。这些狗当时都是作为狩猎和战争时使用的。而马车呢,是主人生前使用的交通工具,主人把它们放在自己的墓室里就是希望这些车和狗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陪伴他们。所以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壮烈的场面就是主人生活出行的队伍了。我们在最后面这个车厢里看到的这个狗的骨骼非常清晰。

在这呢,我们非常清楚的看到整个车马坑的全貌了,非常壮观。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处原址陈列的博物馆,象这样子两列队伍整齐摆放的形式在全国发现的车马坑中是非常少见的。这两千多年前的遗迹呢,如今已经重新展示在我们面前,它们都是寂了无语的,如果我们瞬间赋予这些车和马生命的话,我们眼前将是周天子出游的时候,威武显赫的车队了。

我们这个博物馆是2002年发现的,2003年10月1日开的馆,它可以说是洛阳市众多博物馆中最年轻的一座。当初开馆之后呢,就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参观,有专家观看后,就称之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

这以上呢,就是我们博物馆两个展厅的介绍了。我的讲解部分到此就结束了。两边的墙上还有一些图片,大家随便看看。

写洛阳博物馆(精选13篇)篇十三

洛阳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我在上个月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在此次旅行中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感受古代文明的瑰宝,并且通过这次旅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洛阳博物馆的建筑和布局非常精美。博物馆外观设计独特,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博物馆内部分为不同的展馆和展厅,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历史的演变。我最喜欢的是陶瓷馆和书画馆。在陶瓷馆里,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古代陶瓷作品,每一件都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高度发展。书画馆里的展品也十分珍贵,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书画的魅力。

洛阳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陶瓷、金属器、玉器、书画等。每一个展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我在博物馆中看到了许多知名的文物,比如白马驹、洛阳铜器、董君墓出土的玉佩等。每一件展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一些特殊的展览,使我有机会欣赏到一些稀有的珍品。

第四段:对参观体验的总结。

这次参观洛阳博物馆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首先,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观看展品和听解说员的讲解,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知识,比如陶瓷的发展、书画的演变等。其次,这次参观也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在欣赏那些古代艺术品时,我学会了欣赏艺术的视角和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感受。最后,参观博物馆也是一次身心放松的旅行。在寂静的展馆里,我可以静下心来,感受文物所传递的深层情感。

第五段:对洛阳博物馆的推荐和期望。

综上所述,洛阳博物馆是一座很值得参观的博物馆。它不仅给人带来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入了解,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以及放松身心。虽然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还期望博物馆能更多地开展一些教育活动,例如讲座、参观活动等,吸引更多的人参观和学习。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观这座博物馆,沉浸于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中,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相关范文推荐

    这学期感受最深大全(20篇)

    写作中要避免生硬的句式,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和多样的表达方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个有趣的夏

    暑假里给我影响最深的人优选(通用20篇)

    通过学习优秀作文,我们可以开拓思维,提升写作水平,让作文成为我们思考和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欣赏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应聘营业员简历表格(优秀14篇)

    个人简历是个人发展的里程碑,它能够帮助一个人反思过去的成就,规划未来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简历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的求职之路带来一些启示。

    冬天小学二年级(精选18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展示自己综合语文素养的机会,通过写作可以展示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我喜欢春花烂漫的校园

    创未来演讲稿(优秀15篇)

    演讲稿范文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结构应该严谨有序,同时注意语速、声音等表达方式的掌控。无论是学术演讲、企业演讲还是公众演讲,这些范文都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回首高三学生(通用21篇)

    优秀的作文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情况。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优秀作家和优秀学生的作文范文,大家可以一饱眼福。再想想自己那虚度光阴,碌碌

    一个我崇拜么的人优选(优秀16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艺术创作,通过字句的精炼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善于从身边的琐事和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写出令人惊艳的优秀作文。

    寒假的趣事见闻(热门16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风格,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下面是一篇获奖的作文范文,可以说是近年来较为优秀的作文之一。热闹的大年初一已过,来

    我家乡的公园四年级优选(精选19篇)

    作文的题材和内容千差万别,但优秀作文的共性在于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独特的见解。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美术海底世界教案(通用24篇)

    小学教案是为小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教学设计,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下面是一些小学教案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