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纸韵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

无论是学术报告、工作报告还是项目报告,报告范文都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审校,以确保信息准确、条理清晰。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一

新的学期开始了,这学期我继续承担本小学三至六五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为了能顺利圆满完成该期教学工作任务,有效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较好的成效,我计划将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材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交流、创造,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信息道德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教材遵循全新的思路,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在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上,/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三)在学习活动的选择上,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反映人类文明的成果。

(五)教材非常重视“交流”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六)教材提倡学生在自我欣赏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了常用的“画图、文字处理、声音、动画、网页”内容,穿插安排。在体系结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课的基本结构是“情境引入(启发思考,引出活动或任务)――自主学习、自主创造(引导个性化学习、创造)――反思交流(促进提升、内化)。

这套教材在版式设计和图文编排上,突出板块化,栏目化的特点,尽量减少软件界面插图,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插图;教材力求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使图、文、版有机结合,恰当呈现教学信息,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呈现在美的感受。

这套教材栏目。

设计对较复杂的活动任务,教材提供了活动设计――“总体构思”,供学生参与。

我来做是学生基于“设计”需要下中步操作和创造的内容,栏目没有给出具体的创作要求,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制作而创造出形式不同的作品。

想一想主要用于活动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去联想思考和探索,贯穿于活动始终。

试一试每一个新接触的工具、每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都出现在“试一试”栏目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探索了解工具特点,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提个醒是对同学们提示,帮助学生巧妙地运用技巧或逾越思维设计的难点。

找工具活动所需工具的途径,随活动需要出现。

[1][2][3]下一页。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二

古田一中丁家赐。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本文以个人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以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何搞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正文: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而培养学生具有这种素养和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必须达到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为实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下面结合我校实际与多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浅析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支持。高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环境是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若无软、硬件环境保障,谈何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按照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发展趋势与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校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全面规划,在坚持“功能上的先进性,教学上的实用性,结构上的整体性”的原则基础上,每年划出一定的资金,完成相应设备的配置。近年来,我校已投入上百万元,保证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教室有128台工作站,并均配有服务器与教师机,并安装有网络教室控制设备。软件配置上包括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需所有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教师机配有网络教学软件远志公司的lanstar。

2、多媒体教室:共有3间,内有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液晶投影机、实物展示台、音响设备等。

3、师生音像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以及校园网络中心。

以上各环境已初步建成校园网。这些软、硬件系统环境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1][2][3]。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三

一、指导思想:

此次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关于深入推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提高三通二平台的使用效能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参加第二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的培训质量,以期达到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向与途径,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提高“班班通”的应用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二、活动目的。

1.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校园围墙的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三、参与学科和人员。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美术、音乐。

教师:

四、参与课型:

(一)说课。

在10分钟之内,向参会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目标与困难、解决教学困难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根据教学思路与方法所确定的整合点、为整合点所选择的资源与软件、应用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等,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撑整合点教学。

(二)展示课。

参会教师展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例,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面技能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课堂展示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信息技术应用是提高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五、课程情融合活动安排。

(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校任课教师。

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由教导处负责实施。

(二)活动形式:说课,展示课要求:

(1)参赛材料。每位参赛教师需准备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说课、展示课)、教学资源与软件(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说课ppt。)。

(2)现场教学媒体。默认教学媒体为交互红外电子白板。

(3)课型及内容自己选定。说课集中进行。展示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依次进行。

(三)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培训报名与准备阶段(11月1日――11月8日)。

1、11月1在学校qq群上发布“课程整合活动方案“。各年级段进行宣传发动。

2、11月7日各段各学科开始报名(参加第二批网上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必须参加)。

3、报名时间截止到11月8日。

第二阶段:网上学习阶段和课堂展示阶段(11月6日――12月13日)。

1、11月6日――12月15日,参加培训教师认真做好网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2、12月5日――12月13日,组织进行相关的说课、上课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与评比阶段(12月14日――12月15日)。

1、学校总结评比及针对性指导工作。

2、评出校级名师和网培先进个人。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四

在这个学期当中,我担任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为了更好的配合我校的工作,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的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为了信息技术工作的有序进行,对本学期的工作我做了以下计划:

一、教学方面。

1、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分析。

在七年级的教学当中,安排学习信息技术简介、计算机系统和windows操作、文字处理三个模块的内容,这些内容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内容保持一致,为学生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为每周两学时,一学期完成。

3、具体措施。

本次教材主要是针对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是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平时也很少接触电脑,有大部分同学在小学没有学过电脑,动手能力差,打字速度每分钟在3-4个字左右,所以在讲课当中,教师应适度加入一些适合本校学生的内容。让学生每节课都进行打字练习,熟悉电脑,加深学生的基础练习。在教学当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真地挖掘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真备课,把每一课都认认真真地讲好,上课时,多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学,让学生有大量动手操作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信息技术领域有所收获,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技巧等。

4、个人课堂教学。

课前认真进行备课,写好教案。无教案不进课堂,教案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教案包括题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手段学生练习时注意事项,课后及时小结,写好后记,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二、德育渗透方面。

1、德育方面严格按照教导处规定的德育计划来工作。

通过对本册书的学习,在学习当中,不要忘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给集体争光添彩;以祖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而自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对软件方面的学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优补差方面。

计算机的学习,现在很多的同学动手操作水平很不一样,有很多同学老师在给出任务后马上能够完成,而有的同学,很长时间内不能够完成本节课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所以在本学期里,要更加注重差生的学习,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上下大功夫,让好的同学来带动差一些的同学,多给差生机会,多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树立起信心。

三、个人提高和业务学习方面。

1、进行德育学习,多看一些关于德育方面的书籍,上网查找一些资料,通过自学《给教师的建议》《成功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中国哲学智慧》等书籍,多看一些优秀教师的案例、经验交流文章,以榜样的作用来约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2、认真进行业务培训与政治学习,仔细做好笔记,使自己在本学期自学笔记字数达到1万字。多听课,完成学校规定得听课20节的任务,多听示范课、汇报课与教研课,自己上一节优秀的汇报课。

3、认真参加专科组内组织的活动,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参加组内组织的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总结,提高备课质量;认真写好手记案例,在本学期写4个手记4个案例,拿出一篇优秀的经验交流文章,每周写一篇钢笔字与板书设计。

4、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论文,并且站制作方面的内容;充实我校的网站内容,网站内容包括:把学校教育方面的文件、要求、新闻等内容适时发布,上级机关对学校教务方面的要求、指令及其他方面的内容;组织教研组进行资料的上传。把一些学习资料传入自己的博客,充实里边的内容;争取制作一件教学课件。

5、在课余时间学习刘京海《成功教育》思想、《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并且按学校要求仔细络联盟知识,使自己完成县规定的过“三关”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6、认真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让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利用远教资源为教学服务,进一步实现自己设计、制作电子课件,提高教学水平。

6、在课余时间学习刘京海《成功教育》思想、《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并且按学校要求仔细学习理论知识,使自己完成学校规定的过“三关”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远程教育方面。

远程教育是本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十分繁重的任务。远程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学科,各个教学方面的问题,只有认真做好远程教育的接收和使用工作,才能发挥出远程教育的意义,大力的推进本校的教学提高。

1、在远程教育方面,认真做好卫星的接收工作,每天按时开机,接收资料,接收完毕后,仔细做好接受记录。

2、接收到的资料,及时进行整理,下载,刻录出光盘,让每位教师进行使用。每学科教师合理进行远程教育资料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好使用记录。

3、远程教育设备按时进行保养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耽误第二天的接收工作。

4、不准其他人员对卫星接收机器进行操作,不准进行随意删除、复制资料,不准私自修改和拷贝系统使用软件。

5、每月清理一次下载的各种ip节目内容,没有价值的东西要删除,以保证硬盘的足够下载空间。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五

6、严禁使用未杀毒的光盘、软盘、移动硬盘在接收卫星的机器上使用。

五、计算机室管理方面。

计算机室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文件、按照学校制定的对计算机室的要求进行管理。

1、微机室的设备管理到位。每周进行一次系统的维护,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不耽误教师及学生的使用。

2、学生上机完毕时,仔细检查机器使用情况,教师检查完毕后才能离开,课后仔细填写计算机室使用记录。

3、下班时,认真检查电路,把所有电源全部关闭后才能离开。认真做好机房管理,做好维护,及时更新系统、杀毒软件,切实保证网络、软件运行的安全。

4、计算机室的卫生方面工作要到位,每天进行微机室的卫生清扫,注意死角的卫生,在学校及各级领导检查当中不出现问题,不给学校丢脸,保证微机室的环境,使老师和学生有个良好的上机环境。

六、多媒体室管理方面。

1、多媒体室与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在一个屋里,应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使多媒体室的使用量达到上级规定标准,每周达到20节。

2、认真执行多媒体室各种制度法规。合理调度多媒体室的使用情况,不让各个学科在使用时发生冲突。上完课后,让老师认真做好记录。

3、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在上课时不让学生带入各种小食品。课后,认真检查卫生情况。保持室内卫生清洁。

4、认真进行多媒体室的维护,保证多媒体设备无损坏,多媒体室机器及时做好更新,杀毒,保证各位教师在任何时间使用。

5、未经管理教师同意,其他人不得开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仪。

6、认真进行卫生方面打扫工作,每天进行打扫,使桌面清洁,多媒体设备及其远程教育设备干净。

7、多媒体室的安全工作要到位,每天进行电源的检查,下班后及时断电,不使用其他设备。

七、教师培训方面。

1、认真学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完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2、对我校教师进行远程教育方面的培训,使每位老师都能运用远程教育进行上课备课。每台计算机上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

3、对教师进行微机与博客方面培训,使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博客,学会充实自己的博客内容,方便于教师教学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

以上是自己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学校微机室与多媒体室的管理与使用方面的工作计划。在本学期当中,严格按照制定学校制定的计划与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来开展工作,在制定计划时还有不周全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及教师及时提醒,使自己的信息技术工作计划更加完善,同时使学生信息技术方面与我校的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方面得到提高。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六

电电。

课程设计用纸和格式要求:

a4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各留2.2cm)。

大标题:3号字,宋体加粗。

小标题:4号字,宋体加粗。

正文:小4号字,宋体,固定间距20磅。

要求图表规范,文字通顺,逻辑性强。

报告字数不少于8000字。

具体格式及要求如下:

题目//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二、设计任务(设计的任务、设计指标内容及要求,应完成的工作)。

三、设计方案选择及论证(列举几个适合本课题的设计方案,论证选取最优的一个进行设计)。

四、总体电路设计(总体电路的功能框图及其说明)。

五、各功能模块电路设计(各功能模块的设计、计算与说明,所用元器件选型及参数等)。

六、总体电路(总体电路原理图及其说明)。

七、总结(电路调试及结果,设计过程收获、体会及改进想法等)。

[1]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木(第四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徐国华.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1995(12):6-7.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七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行业迅速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工科类专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从实际教学出发,提出了一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对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工业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工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电工电子技术成为工科类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不仅与物理和数学密切联系,还涉及电路理论、电工测量、电机与控制和电子技术等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多种电类基础知识的综合。

由于这门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并且是学生面向企业就业时的必备知识。

开好这门课,无论是对学生的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学实践,对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以下就此谈谈个人浅见。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教学内容。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扩充,同时,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在不断减少,电工电子教学学时也在相应减少,为了解决日趋减少的教学时数与日益扩充的教学内容这一矛盾,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电工电子类课程模块式教材,教材的编写除了结构上的模块化以外,最关键是要体现高职特色,既要方便老师教学,又要适合学生自学,还要体现技能训练,真正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按照学科内容属性将电工学课程分为5个基本知识模块(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lc及eda技术)。

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针对专业培养需要和不同的学时要求,构建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按知识模块进行统一教学要求的规范化教学。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

在模块化教材的前提下,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师授课方式应是:在实验课程前,教师可向学生做必要的辅导提示,把实验的题目、目的与原理、主要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讲清楚。

学生的设计性实验方案课前应交教师进行指导与审批。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优选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实验前应进行理论的预习和复习,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设计方案,查阅大量的资料,提出理论依据或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选择实验方法,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践结果。

学生通过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得到启迪,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的内容,可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进行教学。

仿真教学包括制作仿真型课件供课堂教学使用,编写或利用具有仿真功能的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利用计算机虚拟实验环境,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八

云霄一中汤琳纯。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不应仅仅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使学生单纯学习技术;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和探讨。本文就以此为目的在教学中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建构主义理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讨论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意义建构、协作、交流、自主学习。

社会在进步,世界在发展,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工作在当前已经时不可待。陈至立同志在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会议上提出“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内容从传统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计算机是工具,学会使用计算机是同会读、会写、会算一样的;但计算机又不是一般的工具,只会使用是不行的,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目的不是培养计算机的优秀用户,还应懂得一些原理,并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有别其他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设计应有所突破,而近年来在西方流行的建构主义理论于是显身成为一种不错的教学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载有信息的数值、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

[1][2][3]。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九

摘要: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为前提,我们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进行开放式的设计研究,探讨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设计。

沐浴着新千年的春风,人类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浪潮向人们宣告,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基础,掌握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成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当务之急是全面深入地开展对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

1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开放式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信息技术课教什么?如何教?笔者在教学活动与研究工作中,及在我校计算机特长班的对比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进行开放设计,探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设计。

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体现在,以《指导纲要》为纲,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和单调的技术性说明。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课不是教学生某一种工具软件的具体用法,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一)淡化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首先应体现在淡化教材上。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其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门学科的教材像信息技术教材那样频繁更新。因为信息技术始终在不停地发展,其教材也应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以一定的教材为依据的,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和主要信息来源。因此我们尊重教材,但尊重不是意味着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应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现行教材中列举的是word,但实质上为何一定要区分word和wps呢?《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技术,能够用它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字。用word和用wps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千篇一律地会用word而不知wps为何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淡化教材,教会学生文字处理的实质性技术,而不必大讲特讲word的功用,教学中可以辅助学生尝试wps的操作,从而让学生领会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对字处理的主要方法都是相近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种软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比较不同点,进一步理解技术的实质,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拓宽情感教育内容。

情感教育内容不像信息技术知识那样在教科书中得到具体的体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制订情感教育目标,挖掘能进行情感教育的各种因素。例如,通过有关计算机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通过发掘计算机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专家的趣闻轶事,难题、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深入研究的兴趣,甚至于献身信息技术的决心。

(三)教学内容趣味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保证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学生才爱学,乐学。教学中侧重实用创作而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题、任务的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

使学生体验到计算机美,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对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准确、简单、奇异、严谨等方面的观察和体会,在计算机知识变化中使学生体会多样式的统一,体会美的乐趣。

教学内容的趣味化还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面。如word中的文章可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短文;excel中的数据分析可结合数学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尽量淡出信息技术课的形象,淡入其他学科形象。

增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结合学生的演讲比赛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以“申奥”为主题的电子报刊,绘制“环保”题材的宣传画等,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注入新的“血液”。

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应该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现代教育强调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主动学习,学习如何组织和建构自己的想法,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资料,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也是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

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既可体现在教材中,也可以体现在拓展练习中,甚至可以体现在课外活动中。关键在于要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开创新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

《指导纲要》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设置一些具体的任务,规定一定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让学生设置;学习字处理软件时,组织学生结合环保宣传活动,制作一份电子报刊,让学生在制作的活动中,掌握和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排版功能及图像、表格的处理技术。

(二)研究式教学策略。

研究式教学策略更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工作和探索。如:学习word中的美化文档内容时,让学生研究对文字进行不同的字体、字形、字号、字色等设置方法,研究各种效果的差异,发现、归纳出“设置文字格式”这一操作的具体方法,从而掌握处理信息的技巧。

研究式教学策略也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如学习excel时,让每个学生统计自己在本年度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结合图表分析成绩的波动情况,研究过程中不强调必须掌握哪些知识,而是让每个同学在分析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而研究具体的方法,结果分析出来了,表格的处理方法也探索出来了,培养了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又将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发现自己各学科学习的变化情况,从而调整学习状态。

(三)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往往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学生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可利用网络或多媒体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途径有多种,既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cai课件进行个别化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自己查阅有用的学习资源,根据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式教学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不同于传统的个别化交互学习。个别化交互学习强调人机交互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强调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学生利用网络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互助互教互学、小组讨论和小组解决问题等合作性学习活动。这种协作学习可由多个各有专长的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完成共同的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协同、帮助、分工等形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领悟和理解。如制作班级网页,成立网站制作组,各有擅长的同学完成各自的分工工作,制作过程中,大家共同协商,共同工作,共同进步。

协作式学习所提供的技术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共同学习;在服务器上提供公共的讨论区,让学生公开发表意见,进行讨论;通过个人主页链接到学校主页上,在主页上留言等形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件环境,若仅仅是机房内的小型局域网,可开展在同一个班级内的协作学习;若已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学校,可尝试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校间的协作学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式教学策略,将是在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公式化、模式化、绝对化,以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惟一不变的教学方法的倾向是难以成功的。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开放式教学策略的驱动下,实施教学过程必须要有相应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其中,“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开放设置,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设计和编排开放式的“任务”,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操作能力的目的。

(一)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设计。

《指导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的情感需求,因此“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对于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开放式的任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避免了以点代面,以个体代替全体的局面。

(二)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

设计开放式的“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来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迁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因此,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素材,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具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任务”设计。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及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感兴趣的“任务”时,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因此,教学设计的“任务”不应拘限于教材,应当切合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开放式的,能令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四)激发学生求和欲的“任务”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生理上处于悱愤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出任务后,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操作过程,而是分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面临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强烈欲望。探求欲被激发出来,思维便会更敏捷,联想也会更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解决任务的乐趣。

(五)能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任务”设计。

《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表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如:学习画图程序可结合语文课文,设计绘制课文插图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用excel图表分析研究数学问题的任务,是综合分析能力的运用;用powerpoint完成一个项目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多学科中。设计与其他课程相整合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既是教学的最大制约也是教学的最大动力。《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这就提出了构建开放式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对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进行评价,评价的中心仍然是技术评价,但形式、内容和方法应体现多元化。

(一)创作能力的评价。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评,是评估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作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目标,也是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重要途径。

创作能力可随学习不同的工具软件分别进行培养和测评。如学习了字处理软件后,让学生设计一份电子报刊,不命题、不限题材,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品,提醒学生信息的多元化,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所要体现的多元化思想,让学生们感到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创作测评的结果也应是开放的,肯定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鼓励有特色和创新的作品。在不同的创作中,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评。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只有落实到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这一目标。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评是激励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方法。

如学期即将结束时,要求学生做一个专题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介绍自己制作出的作品,可以是报刊、网页、动画等,甚至是程序设计。测评时,要求学生展示作品的同时向全班同学做讲演,此时,信息技术仅作为讲演的工具,学生成绩由现场全体学生为其打分,这样,学生既是受测评者,又是测评者,在评分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

开放式的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教学中的激励导向,不仅要服务于教学中的教,更要服务于教学中的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全面信息能力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准确地说,其实就是体现一种灵活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思想。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开放式设计,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应是开放思想、开放视野,开放工作。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信息技术教育才能真正地革故浊清,才能真正体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趋势。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十

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交互式微课程的微视频内容设计与开发创新,符合泛在学习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它注重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和微视频设计两大部分。

3.1课程内容的分解设计。

它是对课程结构的系统分解设计,包括分解设计和关联设计两个层面,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可以在课程内容分解设计的同时,保证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与思维的逻辑性统一。它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工具或菜单实现作品的设计,是对课程知识点的深化和升华。例如:在《msoffice高级应用》课程中的“幻灯片交互效果设置”中,就对动画设置和幻灯片切换效果进行了设计,在课程知识内容模块分解的基础上,保证了微课程开发的整体性与流畅性。

3.2课程内容的微视频设计。

微视频设计在与课程知识整合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微脚本设计、知识模块设计、微视频展示设计等不同模块,这些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微课程的诸多要素内容。其中:微脚本设计是微课程的关键和摘要,知识模块的微视频设计则融入了课程知识内容,以此为基准进行教学过程的实现。而微视频的展示方式则要运用屏幕录制软件,进行微课程的效果展示。如:缩放、剪辑、音量大小等。以《ms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动画设置与制作为例,进行交互式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3.2.1导入动画对象设置。

采用prezi演示文稿软件,以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演示,在这一软件应用下,实现物体的拉动、旋转等动作,将动画对象设置微课程知识进行细化和分解,设置五个不同的知识点内容,即:添加对象的动画内容、自定义路径动画、动画效果设置、动画窗口设计、动画设置的复制,这些知识点的背景和主题等都可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调整设计。

3.2.2动画对象设置的微课程制作。

对powerpoint演示文稿动画对象设置的知识点进行微课程制作,要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脚本设计,脚本设计包括主题、课程内容及目标、教学课题的引入与教学过程的展示与评价等,下面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题目《采一朵玉兰花》为动画主题,进行具体的微课程制作。

4结语。

交互式微课程开发与设计要以多媒体为载体,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多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以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资源的创新设计,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将课程知识模块进行细化和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课程知识模块的系统化和连贯性,利用多媒体软件,引入课程知识教学,以相关知识点为素材,进行脚本设计,然后将课程脚本内容与微视频资源整合,实现微视频的录制、编辑、作品展示等内容,提升交互式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创新应用效果,实现微课程资源的交互、深化。

参考文献。

[1]栗春璐.微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菅春叶.国内外微课程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4.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十一

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使我懂了许多许多的道理,真可谓是“受益匪浅”啦,按图安装一些简单的照明电路。原理谈不上很复杂,但是真正要安装起来那得费一把劲,通过学习中我更了解到,最重要的是双方协作精神,这一点我体会最深。

整个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项工作需要特别的细心,弄不好的话很容易让自己做的一切从头再来。首先,必须把安装的器材清好检查是否完好,再次就是要运用巧劲把每副夹子上好,牢固,一下午下来人累得是筋疲力尽,但看到自己安装的效果,还是感到很欣慰的,再过一年半我们就要步入社会,踏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我感觉到一周的学习期就是以后生活的写照,我会运用自己的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去撑稳,那在江中的风帆。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现代的科学研究得到了质的飞跃,那么可编程控制器的出现则是给现代工业控制测控领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在现代社会中,温度控制不仅应用在工厂生产方面,其作用也体现到了各个方面。本学期我们课后还学习了单片机这门课程,感觉是有点难呢。也不知道整个学习过程是怎么过来得,可是时间不等人。时光飞逝,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进尾声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尽管上的选修课时间不长,但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对就是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的去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电路安装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本次的选修课对我们很重要,是我们机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在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这一次的实习正如老师所讲,没有多少东西要我们去想,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看着电路图都懂,但没有亲自去操作,就不会懂得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我们这次的上课就是要我们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不过,我坚信自己的是有一定能力的。

实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我们学到的比我们在学校一年学的还要多,以前我们光只注意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专门的练习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次的实习使我意识到我的操作能力的不足,在理论上也有很多的`缺陷。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需要更努力地读书和实践。

通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负责一定的部分,同时在一定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积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能力。

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学习能够设计出我们想要的电路图,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与具体项目、课题相结合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既让我们懂得了怎样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又让我们懂得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用理论去解决。能在设计中,我们学到以前不懂的知识,于是图书馆和internet成了我们很好的助手。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判断优劣、取舍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我们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领域,这方面的能力便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希望自己这一次能去工院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而这个名单已经确定下来了,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我感觉到非常的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来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我也希望我们电协越来越好,更希望我们在这一次的国家竞赛中我们能代表学校拿到相应的荣誉。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十二

通过这次对调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了解了设计电路的过程,也让我了解了关于调频接收机的原理与设计理念。实际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不可能与理想情况完全一致,。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整个过程花了我不少时间,可当做完时才发现做这个数字钟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主要是在调试时花了不少时间,其间换了不少器件,有的器件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运行中就无法看到效果,所以调试花了我不少时间,有时无法找出错误便更换器件重新接线以使电路正常运行。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把理论中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并在调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电路的调试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在设计中独立解决问题,也包括怎样去查找问题。似乎所有的事都得自己新手去操作才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小小的课程设计让我可以熟练的操作multisim软件,也了解了不少器件的功能的应用,也加深了对数字电路认识和理解。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用软件仿真,如果是实际加工电路板就更加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了,因此,我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这次对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们了解了设计电路的程序,也让我们了解了数字钟的原理和设计理念。要设计一个电路总要对着一个参考电路图才可以连接,但是最后的成品却不一定与想象的完全一样,因为在事迹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所以要合理布局这样连出来的成品才比较美观。设计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去面对,积极的去解决,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他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亲自动手连线,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新的学问,明白了实践的可贵性。动手能力的提高,细心与耐心的培养,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是我们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最大的收获。

在整个课程设计完后,总的感觉是:有收获。以前上课都是上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而现在却可以将以前学的东西作出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确学得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如何利用现有的元件组装得到设计要求,如何找到错误的原因,如何利用计算机来画图等等。但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有时遇到了一个错误怎么找也找不到原因所在,找了老半天结果却是芯片的管脚接错了,有时更是忘接电源了。在学习中的小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犯,在动手的过程中却很有可能犯。特别是在接电路时,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而且很不容易检查出来。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且还记住了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印象深刻。

在制作pcb时,发现细心耐心,恒心一定要有才能做好事情,首先是线的布局上既要美观又要实用和走线简单,兼顾到方方面面去考虑是很需要的。另外就是制板和焊接,在这方面问题不是很大。

最后就是调试了,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比如发现有部分功能没有实现,仔细检查了一遍,才发现有根线接错了,而且有些地方存在虚焊现象。改正了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此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匪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感谢老师的指导,也同样谢谢其他各组同学的无私帮助!

经过了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查找资料,我终于完成了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这篇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设计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和同学完成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对模拟电路的粗略认识和对相关软件不很了解的状态,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

虽然我的论文作品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可以自豪的说,这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有我的劳动。我相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最终都会化为甜美的甘泉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文档为doc格式。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十三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于20xx年7月7日到建筑工地上实训,这给了我一个能够更加直接的观看和学习建筑工程技术知识的机会,更能让我加强实践与所学理论相结合,并且,比较理论与现实施工的差异,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本工程是xxx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公寓楼,承建单位是河南省xx公司,由河南省设计院设计。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柱子为异性柱。面积为88000平方米,由7栋楼组成的商住楼,现浇钢筋混泥土三十一层框剪结构。

1、木工。

1)模板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2)各种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

4)现浇结构模板拆除的时间和顺序;

5)模板拆除的注意事项;

6)模板的清理,堆放和维修的方法及要求;

2、钢筋工。

1)钢筋的种类及外形特征;

2)钢筋的焊接方法及质量要求;

3)钢筋冷加工的方法及工艺;

4)钢筋的绑扎的方法及质量要求;

5)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要求;

6)各种构件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

7)掌握隐蔽工程记录方法及主要内容;

3、混泥土工。

1)搅拌机的种类,规格,拌和的原理;

2)震动器的种类,适用范围;

3)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及标志牌的内容;

4)施工缝的留设及其处理方法;

5)混泥土的养护方法及要求;

6)混泥土表面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7)混泥土工程的质量检查内容;

我是第一次参加实训工作,学了十多年的书本知识,不知道能有多少运用于我所要从事的工作当中,经过这次短暂而又深刻的实训,让我清楚地了解了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又有多大的潜力可挖,更让我感到满足的是,我从一个自大、自私、盲目做事的学生成为了一个懂得尊重,团结集体,谨慎认真工作的员工。实训就要结束了,但是,生活还在继续,理想还要去追求,因此,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在这次实训当中,我学习了很多书上还没有提到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比如,地基的加固,下面我就简单得介绍一下地基在不均匀沉降情况下的`加固。

一般来说,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7种:

(1)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

(3)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意外影响;

(4)计算过程中的不正确因素的影响;

(5)地基面积安全设备的不同;

(6)地基处理方法选取不当;

(7)建筑结构设计不当。应对办法主要是从建筑、结构和施工三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一)建筑措施。

在建筑方面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建筑物的体型设计应力求避免平和立面高差悬殊。

(2)控制筑物的长高比:建筑物的长高比是决定结构整体刚度的主要因素。过长的建筑物,纵墙将会因较大挠曲出现开裂。

(3)合理布置纵横墙。地基不均匀沉降最易产生在纵向挠曲上,因此一方面要避免纵墙开洞、转折、中断而削弱纵墙刚度,另一方面应使纵墙尽可能与横墙联结,缩小横墙间距,以增加房屋整体刚度,提高抵御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二)结构措施。

一般包括:

(1)减轻建筑你的自重。

(2)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压力。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利用挖除的土重去补偿一部分,甚至全部建筑物的重量;有效地诚少基底的附加压力,起到均句与减小沉降的目的。

(3)增强基础刚度。在软和不均匀的地基土采用整体刚度较大的交叉梁、筏形和箱形基础,提高基础的抗变形能力,调整不匀沉降。

(4)采用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结构。

(5)设置圈梁。

(三)施工措施。

一般包括:

(1)逆作法。逆作法可以减量,并与主体结构重量进行平衡,从而使沉降量大幅度降。

(2)后浇带法。为解决高层主楼和低层裙房基础的差异引起的结构内力,可在高低层相连处留施工后浇带。

(3)控制地下水位控制不均匀沉降。通过使地下水位上升控筑物的沉降,是在建筑物的施工中、对下降的地下水位施工工序相继完成中,使其徐徐上升,并同时采用挡水灌水的综合方法使水位上升,以便对沉降进行控制(利用浮力)。

(4)应力解除法。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十四

如何把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生培养成合格的“汽车医生”,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调整和细化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克服重机轻电、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从而达到真正的培养目的。

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通讯和液压传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而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基础、是根本。

为把中职生培养成合格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技能的“汽车医生”,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不断调整和细化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其要求。

对此,不妨做以下几点初探:

一、正视学生基础、明确目标、因需施教。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而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抽象,专业性、实践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课听不懂而学不好,由于学不好而不愿学,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在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培养中,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本中的教学内容,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特点。

1.在讲授时必须要做到主次分明,明确区分难点和重点,优化课堂教学设置。

比如在讲授电路基本概念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电路组成、电压和电流的正方向;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中则要重点掌握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代数运算以及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汽车中用到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要讲透,汽车中根本用不到的知识坚决不讲或略带一下。

例如,发电机是汽车必配的元件,所以一定要讲透,而且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直到弄懂、掌握为止。

再例如,基尔霍夫定律在汽车上很少用到,就可以略讲或不讲。

二、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把观看数控机床的控制电器电路作为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第一节课。

首先带领学生察看实训场地,让他们自己动手打开机床,一开始继电器的吸合声使学生“吓”一跳,再次开动时就有了准备也有了兴趣。

又如在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考,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电路与电器的学习兴趣,从而认为在职校学习不再是初中阶段那些乏味的理论与概念,能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高度抽象性学科,要让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能从主观上充满兴趣地去学并完全理解及掌握,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起事半功倍之功。

如多媒体、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电路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内部运动关系,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

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再例如,桥式整流电路,可使用挂图、模型等教具,使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手段,把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发电机工作原理可以用电脑做成动画,这样一来,就非常形象化地显示了发电机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内部运动关系,学生就好理解,就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践、深化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课题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不可贪多求快,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本人认为整个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安全用电常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

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正确、规范的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用常用仪器、仪表检测汽车电器各总成件。

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各总成件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掌握各总成件质量的判断方法。

第三阶段,综合性技能训练。

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

通常一个技能训练课题中用到几部分内容。

例如:当同学以学过全车线路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等概念后,可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对车辆电路故障进行检测,教师对技能训练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引导同学按步骤进行检测。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十五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

论文通过阐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应对措施。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要求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1]。

学生对这门课掌握的怎样,将直接影响着其它专业课的学习。

由于这门课概念多、公式多、电路千变万化,学生常感到抽象、零散、枯燥,难以掌握。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通过理论的表述使得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很好的掌握[2-3]。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受到非常强烈的冲击。

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如何合理优化课堂结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可延展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可持续性,以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需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4-5]。

1)教材缺乏合理性。

目前关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方面的教材很多,通过观察这些教材可以发现,很多教材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但通过观察众多相关教材发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多偏重于理论知识,并且,相关教材知识更新较慢,很多教材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导致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讲解与学习方面出现教师讲解费劲,学生学起来毫无兴趣的局面,并且学生所学知识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6]。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理论性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对书本理论的讲解,不形象,不直观、方式枯燥,并多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既没有为学生留出消化与理解知识点的时间,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没有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模式,长期以往,必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学习愿望,学生根本无法提起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兴趣,使得教学效率低下[4,6]。

3)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基本上都是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缺乏直观性,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导致学生听课时难以较好地理解,以至于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7]。

实验教学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配合合适的实训课程,充分的利用实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很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8]。

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有些学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实践教学安排的不合理;(2)由于实践教学课程较多,所需设备投入较大,有些学校不能较好地提供实践教学的设备,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操作动手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4]。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

伴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前进,电工电子技术也在进行着飞跃式的发展,与此同时,与电工电子技术相依相伴的电子元器件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与发展,因此,与之对应的电工电子技术教程的教材也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不断的充实。

针对教材中一些内容较老的情况,应对原有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去糟粕取精华,添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适用的器件、电路等方向的内容,使得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能够跟上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3]。

针对有些教材过于偏重理论的情况,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要做到去虚留实、简明扼要的讲解,使理论与实践尽量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料的重新整合,编排出一个适合教学的顺序,即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原则,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2)教学方法改进。

针对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式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手段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营造一个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环境。

比如,采用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及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尽可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得他们自觉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因为有趣的提问不但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觉性,有效地丰富枯燥的教学课堂,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9]。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使用直观教具和实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到电容和电感时,可以将电视机的主板上的电容和电感作为直观教具,让学生自己在主板上寻找各种电容和电感,并让他们记下相应的型号。

进行实例教学时,可以将手机、相机、太阳能设备等作为电工电子技术涵盖的各方面技术产品来进行讲解剖析,这种采用实物、模型等方式的教学手段,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器官间的协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3,4]。

3)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有效地结合针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应该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这能较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应用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去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9]。

比如在给服装设计工程专业学生实训过程中,针对由于现有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情况,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非电专业学生所不熟悉的电子仿真软件ewb或multisim,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移动的实验室,使得每个学生能亲自动手连接设计电路、设置参数及分析电路,理解理论难点,可消除理论的抽象感.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在理论、仿真、实验室实验之间的无缝移动,适度填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空白[7,10]。

使得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教学中能充分掌握专业的操作应用,使基础教学转向技巧型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

3结论。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建立起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2]张宏,曹伟.浅谈电工电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10):241.

[3]程友杰.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318.

[6]章岳彬.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283.

[7]仿真软件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84):125.

[8]毛硕.浅谈实训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地位作用[j].才智,(24):91.

[9]王先美.电工电子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3(10):186.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高职电工电子类课程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专业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却面临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操作时基础薄弱,应用能力不强的现状。

如何能使本门课程变得生动、鲜活,让学生兴趣十足,理论与实践共同提升呢?文章研究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并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践中效果良好。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工电子类课程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专业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起着至关作用非凡。

因此,研究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对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为工科教学的一门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自然是不如文科课程那样易于接受,生动鲜活,所以,大多数人都会用枯燥来形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枯燥的东西自然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那就很难主动的投入精力去学习与探索,也就很难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局面,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操作时基础薄弱,应用能力不强。

因此,作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正大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使本门课程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充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程上能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吸引更多的知识,从而转换为专业技能,这对于学生提高专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时是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通常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

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使学生在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当中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而有时到了实践环节时却又忘记了理论课程当中的内容。

不能对于理论课有个更好地升华。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即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统一到一起,形成理实一体课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校实验场地的现状,依据实践够用的基本原则,将传统教学当中的所谓理论学习的知识点打碎,将其融入到每一个实验当中。

通过每一个实验来讲解课程当中所必知必会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验证理论,通过实践应用理论,使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完成一个一个的工作任务,来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

通过这样教学方案的设计,使得理论与实践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使得理论有所用、实践有所依。

学生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完成知识的加工与整理工作,使知识记忆更扎实。

2.2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进行合理充分设计会,课堂教学就由传统的教学一言堂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

教师将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通过实验任务的形式体现出来,教师通过下发实验任务书来布置学习任务。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十六

彭泽二中朱伟华。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现代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曾几何时,各种课型必用多媒体技术,以至于一时泛滥,很多教师为用而用,更有甚者一节课全用幻灯演示,学习的重难点如走马观花,与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的本意相违。本文就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以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实践整合提出了几点思考,从三个方面谈到自己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也在自己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总结了几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提到信息技术,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计算机。不错,网络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一个载体、一个操作平台。运用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活动,正在成为我国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备受青睐,公开课,评优课,观摩课等必须运用多媒体教学,否则就似乎缺少教学改革精神,就可能得不到好评。然而正是由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不理解而造成的一哄而上,使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我也曾观摩许多数学课堂教学,事实上有些多媒体的使用往往成了“幻灯机”和“电子黑板”的简单累加。教师成了机器操作员和画面讲解员,使用后的数学课件更是束之高阁。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为一堂公开课花几天时间精心制作的课件,用过后就放置一边,运用频率低,费时费力。针对这些情况,我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三点看法。

一、整合是革新与继承,是承继性发展。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我们应该积极寻找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点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般地说,打破旧传统、实行革新,是积极的进步的。但优秀传统还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固然要革新,但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要更新。如果是思想观念陈旧,则无论运用多么先进的媒体和技术,恐怕也只能像是木乃伊披上现代化时装。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制作的数学课件,背景画面复杂,几何图形变幻莫测,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如一位教师教学生作长方体的直观图的作法时,整个过程都采用播放动画来示范。动画是好,但它会削弱学生对图形的直观图作法要点的注意力,其效果可能远不及教师在黑板上作图示范来得好。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教师对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认识和观念问题了,信息技术为什么而用,如何成功运用之,还需要做深入地探讨。另一方面,一些成功的传统教法还应继承和发扬。比如:讲解,以往教师“满堂灌”,如今用了信息技术难道就可以忽视精彩讲解了吗?教师是主导,该直接告诉学生的就不要怕讲,而关键是讲多少、讲什么。总之,既要不断打破旧传统的束缚,又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传承优秀传统,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并行不悖的,是扬弃。

二、整合需要研究,更需要注重开发。

近几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较为普遍。但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是教师单人单机操作,往往是以教师的演示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失去了与学生互动过程。这样的教学难以展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深邃的内涵,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没有挖掘出来,学生仅仅停留在丰富新颖好看的媒体浅层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一种有机的结合,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所以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的研究非常重要。这种研究应用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来促进数学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同时,教师自己制作课件不仅需要掌握专门的工具软件知识,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大多教师只学过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对其他课件制作软件不了解,不会从中选择和整合使用,因而所制作的课件的实用性、交互性不够。而开发一些交互式课件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的课件设计往往是教师和设计者采用个体式,作坊式操作,耗时多,规模小,效益低。这样的课件难以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资源。再者就是大部分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知之甚少,不会分解出课件中有利于自己教学的“课件碎片”,进行加工整合,以至于校内课件开发时间长,运用频率低。所以开发一些交互式“课件碎片”的积件,具有刻不容缓的责任。这样,教师就能缩短上一节多媒体课的准备时间,提高课件的实用性。

三、整合只是手段,其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转变。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其中把培养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注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加工能力,能在瞬间处理大量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教学信息,使课堂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了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容量和速度,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而数学是一门抽象程度很高的学科。如果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并致力于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而且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就可以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再现思维过程,丰富学生表象,促进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等等。特别是那些具有互动性质的课件,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知识、认识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转变无疑是有帮助的。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和数学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这就是整合。这种整合,如果运用恰当,既可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又可以促进学生转变,那么我们运用这种手段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除以上的种种困惑及思考外,我认为教师在这场改革中,更要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教学中正确适时地应用信息技术,做教学改革的促进者。那么,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服务质量,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更大程度上的整合呢?我认为有以下四点策略,仅供参考。

1、更新观念,强化素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渗入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中的首席。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应冲出“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旧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思想,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要练就一双慧眼,能对网上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最快的速度搜罗自己需要的资料,要学会借鉴网上的名师教案、课件或科研成果,实现网上协同备课。华南师大曾做过一项权威性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在回答问题“跟平时相比,教师在用电脑上课时,你的注意力如何”时,有14.4%的人选“a.非常集中”,35.4%的人选“b.比较集中”,38.1%的人选“c.没什么两样”,而有12.1%的人选“d.我的注意力反而不能集中”。这说明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能使半数学生比平时更加集中精力,但同时也导致了12.1%的人注意力反而不能集中。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数学教师计算机水平不够高,导致在课堂上操作失误或课件设计中出现一些错误,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有些数学教师为了追求美观,在课件中设计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声音或图片,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数学课件的设计不必片面追求华丽,这一点从学生回答“数学教师用电脑上课时,屏幕是否越漂亮越好”可以看出。选“a.对,越漂亮越好”的占30.7%,选“b.不,关键是能帮助我理解问题”的占45.7%,选“c.无所谓”的占18.8%,而选“d.其它”的占4.9%。在其它一项的回答中,绝大多数人要求课件的设计要“简洁,清晰,能帮助理解”。

2、把握重点,适度运用。

我认为,在高中数学中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适合于进行多媒体教学:(1)函数图像问题,例如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对参数赋予不同的值就有不同的图像;(2)轨迹问题,如平面解析几何中有关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问题;(3)空间图形问题,如截面问题,立体图的展开问题等;(4)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或较难画出的图形可利用计算机作出来,也很有优势,例如,正、余弦函数的图像,圆的渐开线,等速螺线,欧拉公式的推导等。而对于可用可不用或根本就不适合用的内容,则没有必要强加使用计算机。例如,一堂课只是需要书写文字或公式,那就不如不用;又如讲授尺规作图时,如果用电脑演示则缺乏真实感,效果反而不好,倒不如直接在黑板上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印象深刻;再如,用动画将一个容器中的液体倒入其它容器中探求两几何体的体积关系的方法,不如用实物演示直观可信。

调查表明,对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高中生有70%以上的学生是喜欢的。54%的高中生认为“能帮助自己更好的思维,印象很深”。为什么呢?因为高中知识有较多抽象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一些空间图形的性质与关系较复杂。因此,有不少学生感觉数学内容过于严肃、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但是如果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课件,或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如教学《圆柱、圆锥、圆台及它们的侧面积》一章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以及这样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从中抽象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还可利用《几何画板》将几何体的切割、移动、重叠、翻转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辅之以必要的解说,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感。通过动画模拟,解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他们积极思维,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因此,在整合过程中要注意做到适度,把握重点。

3、挖掘资源,拓宽视野。

网络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从目前绝大部分高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表明,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如教学《统计表与统计图》时,引导学生上网收集近五年、十三年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每百人中电话、手机拥有量等数据,绘制统计表与统计图,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而且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体会到数学来自社会生产与生活、服务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道理。

另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是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重点内容。阅读材料介绍了一些数学史和数学知识,这些内容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融,不少是在数学下的问题。教师如果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善于在网上收集数学应用范例、数学史料,开设第二课堂,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实在是贴切不过的。

4、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现代数学教学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监控和引导下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建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如在教学“三角函数图像”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句柄控制三角函数图像,让学生上机操作,对于自己输入不同的值,观察不同的系数取值时,图像所发生的变化,探索系数对图像的影响,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重新建构。所以,整合要注意控制节奏,重视学生的思考与参与互动。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势不可挡,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

潘懋德主编:《计算机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陶维林:《用几何画板教平面解析几何》清华大学出版社。

eda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7篇)篇十七

摘要: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为前提,我们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进行开放式的设计研究,探讨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设计。

沐浴着新千年的春风,人类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浪潮向人们宣告,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基础,掌握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成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当务之急是全面深入地开展对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2011月,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开放式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信息技术课教什么?如何教?笔者在教学活动与研究工作中,及在我校计算机特长班的对比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进行开放设计,探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设计。

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体现在,以《指导纲要》为纲,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和单调的技术性说明。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课不是教学生某一种工具软件的具体用法,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一)淡化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首先应体现在淡化教材上。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其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门学科的教材像信息技术教材那样频繁更新。因为信息技术始终在不停地发展,其教材也应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以一定的教材为依据的,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和主要信息来源。因此我们尊重教材,但尊重不是意味着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应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现行教材中列举的是word,但实质上为何一定要区分word和wps呢?《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技术,能够用它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字。用word和用wps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千篇一律地会用word而不知wps为何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淡化教材,教会学生文字处理的实质性技术,而不必大讲特讲word的功用,教学中可以辅助学生尝试wps的操作,从而让学生领会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对字处理的主要方法都是相近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种软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比较不同点,进一步理解技术的实质,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拓宽情感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内容。

[1][2][3]。

相关范文推荐

    运营一周工作计划表(优秀24篇)

    通过制定工作计划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工作进度,减少工作压力。以下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工作计划表,透过这个范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收藏品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17篇)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写月工作总结的时候了,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成果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写月工作总结并分享经验,下面是部分网络用户的月

    工地安全员试用期工作总结(优秀19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对过去安全工作的一次回顾,旨在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您可以在以下范文中看到对安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探讨和

    小学教师工作的自我鉴定(汇总21篇)

    工作鉴定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下面是一些工作鉴定的评语和评级标准,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道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

    幼儿园小小班美术教案(热门23篇)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们开始逐渐适应校园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幼儿园小班教育范文,供大家参考。1、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和废物利用的意识

    语文期末教研教学总结与反思(优质19篇)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它可以促

    在县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实用13篇)

    演讲稿的撰写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练习,以达到流畅自然的演讲效果,并赢得听众的赞赏和肯定。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呈现了一些简洁有力、感人至深的演讲稿,让我们一起欣赏一

    珠海劳动合同查询范文(14篇)

    劳动合同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基本事项,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如果不清楚如何起草劳动合同,可以参考下面的范文,了解一些常见条款和表述。

    企业间无息借款合同书大全(21篇)

    借款合同是一种规范借贷关系和保障双方权益的法律合同。下面是一些可供您参考的借款合同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甲方:乙方:一、由于乙方资金确实紧张,致使合同项下的资

    放学自己回家安全承诺书(专业17篇)

    通过借鉴范文范本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写作任务,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