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

时间:2023-11-03 作者:ZS文王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指导我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看一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帮助你更好地完成你的总结作业。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一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二

科学认识非战争军事行动,深化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理论研究,对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军事学界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颇丰,但由于研究角度、侧重点不同,在某些问题上还存有争议。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学者一致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由美国最早提出,但对概念提出的具体时间认识不一。张炜在《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兴起和“中止”》一文中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最早见于1991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发的第一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该出版物指出:“非战争行动,包括除战争以外所有运用军事力量的军事行动。”“在所有非战争行动中,我们的目标同样是促进国家安全,扞卫国家利益。”朱之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美军全维作战中的一部分,与战争行动构成一对基本军事行动范畴,是美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fm100—5号野战条令)中首次提出的。该纲要专辟“非战争行动”一章,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非战争行动的理论意义、原则、行动类型等。在郭炎、杨军主编的《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一书中,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提出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美国国防部在1993年公布的《防务全面审查报告》中提出美军不仅要善于实施战争行动,还要善于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二是出自于1993年9月美军颁布的《联合作战纲要》(jp3—0):“非战争军事行动包括的范围很广,这种军事行动要使用国家力量中的军事手段,但又不是去实施通常与战争相关的大规模作战行动”。

总之,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冷战结束后美军发明的一个军事术语。一般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1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发的第一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而1993年版的《作战纲要》则具体阐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

美军在1993年版的《作战纲要》中首次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制定了理论原则,但却没有确切阐述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的内涵,此后的一些条令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内容大同小异。直至1997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美国参联会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列为正式词条,解释为包括除了战争以外所有军事行动的军事能力的应用,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作为其他国家力量工具使用的补充。

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的内涵,主要是从三种角度进行定义的。第一种基本上沿用了美国1997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主要是从非战争与战争的区别上进行定义的。如张炜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除战争以外的军事行动范畴内使用军事力量的行动,能够被用于补充任何其他国家力量手段,可在战前、战中和战后发生。第二种主要是依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战争”、“军事”、“行动”的规范解释。如谢丹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除武装斗争之外的与军队和战争相关的各种具体活动。通俗地讲,只要不是武装冲突,所有为达成一定政治目的而展开的军事行动都可归入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列。第三种主要是基于战略目的来理解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涵。如朱之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以防止战争,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支持行政当局为直接目的,针对非军事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公认的“战争”水平或国际法标准之下使用军事力量的一种军事实践活动;肖天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政治目的,使用军事力量,以非暴力或有限暴力手段遂行的非战争事态的军事活动;汪书敖、汪书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质上是指世界或国家范围内总体处于非战争状态时期,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一种非暴力性的战略性军事行动;在张爱华主编的《非战争行动》一书中,强调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武装力量为实现某种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而采取的不具有战争性质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共同点在于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有着本质区别,不同点则在于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目的、实施手段、运用场合等有着不一致的表述。

汪书敖、汪书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属于军事斗争的非暴力性,主体力量只能是国家武装力量而不是别的力量,其战略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主要运用于人类社会处于和平状态与危机状态时期,是一种战略手段,是武装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运用,而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肖天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属于硬实力的“软运用”,其表现方式是通过逐步释放战争能量,对抗程度和强制性都较低,但同样能够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软实力释放战争能量的方式可分为非对抗性释放和对抗性释放。类似的观点还有,刘小力、陈友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特点在于:其前提是在非战争状态下实施的行动,主体是军队或以军队为主其他力量参与的力量,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人民和平劳动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以及消除危机、遏制战争,行动的对象是应对因国家间或人为的某种矛盾激化而导致的恶性突发事件和危机。上述分析立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的区别,都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略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特有的性质。但有些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如非战争军事行动究竟是非暴力性还是低暴力性,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界定;非战争军事行动可能涉及平时、危机和战时的非战斗行动,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性质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朱之江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内在冲突比较明显,对进攻性武力手段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控制,对象十分复杂,往往需要依靠特种部队,成本普遍低于战争行动。尤光旭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任务特殊、政治性强,任务紧急、复杂多变,任务繁重、力量多元,任务多样、专业性强,任务突然、实战性强等五个特点。易巧平等人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具有广域性、突然性和国际性等特点。刘向阳等人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五点,分别是专属性、非暴力性、战略性、多元性、政策性。在王明武等着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一书中,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具有行动的突然性、准备的仓促性、快速的机动性、任务的艰巨性。齐敬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协调要求高,突发性强、任务转换快,社会关注度、透明度高,危险性强,考验官兵意志。显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进行的归纳,大都突出了政治性、复杂性、多变性三大特点。如何更全面、更准确地概括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1995年《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纲要》中,美军明确提出了六条用以专门指导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原则,分别是目标原则、统一原则、安全原则、克制原则、坚持原则、合法性原则。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指导原则的理解与美军所提出的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一些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指导原则包括依法行动、快速反应、靠前指挥、密切协同、协力保障等。王美权、陈龙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准则,立足国情民情军情,树立远大的战略眼光,以敏锐的政治头脑谋划全局,整体运筹、军地兼顾、趋利避害、科学决策、果断指挥、通过行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胜利。肖天亮认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以国家利益为准则,服从国家战略目的;与其他领域斗争密切配合,提高斗争效益;灵活高效地运用各种非战争军事斗争手段;根据需要妥善处理和调控各种军事危机。刘从良认为,一是要在着眼全局大势中搞好科学筹划,牢牢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正确方向,二是要在适应特点要求中搞好科学指导,努力确保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质量效益,三是要在注重协调配合中搞好科学统筹,积极营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和谐环境,四是要在加强人文关怀中搞好科学激励,大力增强官兵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凝聚力。上述指导原则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合法性、联合性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表述上也有待达成共识。

根据美参联会1995年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纲要》,美军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划分为16种基本类型。由于涵盖面广,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研究还不够深入,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统一。

朱运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分为威慑与反威慑、军事冲突和危机控制、反恐与防暴三大类。刘小力、陈友献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分为军事威慑行动、反恐维稳行动、边境封控行动、强制维和行动、海空安保行动和核生化防护与救护行动等。刘向阳等人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包括军事威慑、军事外交、边海空防斗争、建立禁区、软战攻击、军贸军援、维和行动、反恐行动、反黑缉毒、难民监管、武装护送、消除核生化污染、军事管制、民事支援、掩护撤侨、危机处理等。国防和军队建设本身就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形式。

上述观点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划分过于笼统,肖天亮则从较具体的角度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进行了划分,将其概括为:从环境和状态看,可分为平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危机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战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从暴烈程度上看,可以分为包含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不包含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从行动区域看,可分为在国内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在国外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此外,还有学者就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法律、政治工作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丰富了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对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我国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军队作为国家安全重要的战略资源,发挥其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又是军队在和平时期的特殊使命。因此,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不断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三

姓名:李想学院:化材院化学类三班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四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微课发展到今天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常态化。

教学资源。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

教学资源。

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

教学设计。

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基金:2019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4063)。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五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教育持续开展,卓有成效。但研究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防教育学学科正处于创生阶段,因此深入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对于国防教育学学科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方法论与一般方法层面初步探讨了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构建。

正如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所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探讨和建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建立国防教育学不可回避的课题。国防教育学作为一个呼之欲出的新兴学科,是关于国防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活动规律的总体反映。国防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不但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亦像其他学科一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而且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国防教育学是否能够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条件。所谓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指探索、发现、揭示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以解决国防教育问题,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构建国防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学科研究方法,而非国防教育问题和现象的研究方法,它作为研究国防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和国防教育活动特点、规律的认识工具,是一个包括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多层次的方法体系,首先科学认识和解决方法论和一般方法问题,才能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专门的研究方法。

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即方法论,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中最高层次和基础性的方法体系。“一般来讲,科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一是方法论,如哲学思想、理论假定、研究原则和分析逻辑等;二是研究方法,如研究程序和操作方式;三是研究技术,如具体方法、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既有自己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也承载着指导一个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的政治责任和战略使命,因而研究国防教育学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哲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共同规律和一般特性的方法,是各种科学研究中最高级、最抽象、最普遍的方法,为人们的一切科学研究提供认识框架与思维路线。因而,哲学方法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括和总结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实现了唯物主義和辩证法的结合,实现了一般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研究一切科学理论带来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正确认识国防教育活动和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我国国防教育科学研究根本的方法论。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基础之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中国特色,首先就表现在其研究的方法论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作为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但建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和确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必须正确处理好国防教育学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关系,二者之间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其中,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的共同性的升华,依照一定的原则、观点和原理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并且是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系统化、条理化的科学知识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为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使丰富复杂的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规律得到科学的说明和揭示,国防教育研究工作者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才能真正掌握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而科学地揭示国防教育现象和国防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就会误入歧途,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公式化地照搬照套,国防教育学研究也会误入歧途。

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抽象与构建,一方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同时吸取逻辑学、社会科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的方法论指导,并从系统方法、控制方法、模型方法、信息方法等科学方法论中汲取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必须从当代普遍使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尤其是丰富、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进行抽象和升华,才能形成科学的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和确立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二)现代哲学方法群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

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现代哲学方法群也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哲学思维方法是一切科学最普遍、最高度概括的认识方法,它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当代无限多样性和生动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提炼和升华出了系统哲学、复杂性哲学、混沌哲学等新的哲学理论,这些哲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也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意义,因而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从当代哲学方法群中借鉴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例如系统哲学方法,包括“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综合发展的结果。它所提供的如整体系统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原理、反馈原理等,是将哲学方法在各种科学研究之中的具体化,对各种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而其与矛盾辩证法相结合,又把两极辩证法即矛盾辩证法发展为多极辩证法即系统辩证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因而也是指导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思维方法。再比如20世纪下半叶发源并兴起于西方各国的复杂性科学群所产生的复杂性哲学,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即非线性相互作用,因而建立了以简单性和复杂性相统一、有限性和无限性相统一、因果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为特征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不但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近代科学思维方式,也要求人们用总体性思考、综合的方法、整体的观念来理解宇宙万物。作为非线性科学重要支柱的混沌理论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混沌哲学认为混沌是各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模糊的复合体,混沌是一种无法预料结局的无序状态,是一种不规则的运动,但混沌无序的背后又有着某种秩序,因而混沌又是一种高级有序的活动。混沌哲学是思维科学的又一次革命,要求人们一方面要从整体、综合、全面、立体的角度去把握事物和运动的全貌和总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把事物看成是一个由无数的“点”组成的动态的立体的“球”,不仅要立体地看问题,还要动态地看问题。不难看出,产生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这些哲学方法群,既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新兴哲学方法,才能突破单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这一制约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科学化的瓶颈制约,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并进而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建立的根本指导思想。

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和国防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中国的国防教育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因此,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而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中的特点与规律,包括中国特色国防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就难以把国防教育实践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难以有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要进一步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的特点规律方面的认识上升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并以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来指导未来国防教育实践特点和规律的探索,无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才能使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要求,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与军事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更加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以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因为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篇”和“军事篇”,如果脱离了党的教育理论和军事指导理论的指导,不遵循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不遵循军事科学理论揭示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其方法论就难以指导国防教育工作者透过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看到国防教育的本质,难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客观而准确地研究和把握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并揭示其规律。

总之,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实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决定的。而作为这一实践规律科学总结和升华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方法论的构建,也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学说、新时期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科学观点、立场和方法贯彻到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之中,这是由国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综上所述,正处于创生期的国防教育学学科,其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虽然还未完全形成,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必须借鉴当代哲学群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才可能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真正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逐步提炼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

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国防教育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国防教育研究和构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方式,是以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中居于中间层次,既受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又对国防教育学研究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有指导作用。

由于国防教育学研究区别于教育学、军事学等学科研究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如:针对性、实践性较强;研究周期较长;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有国防教育实践工作者、国防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全民的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等等。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体系的建构,除了必须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基础之上,还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主要是教育学与军事科学交叉融合的学科,学科归属于教育学学科门类,因而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首先必须科学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基本的研究手段。

我国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存在不同的認识。如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一类研究都需要综合运用思维工具、技术工具和符号工具,都要有一套从发现问题到检验结论正确性所具备的顺序规范,以保证认识、研究活动的有效展开。这些工具、程序、规范的特定结构性组合,可称为‘研究范式’。”教育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它细分起来,可分为两层:一层是以系统科学为代表的横断科学所采用的系统方法;另一层是以对象性质、所属类别做区别的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与科学学方法等。”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两种类型。量的研究即定量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字统计方法等。质的研究即定性研究,研究的思路主要是一种归纳的方法;而根据对条件控制的严密程度,则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理性研究法和自然研究法两大类型。理性研究法以实验法最为典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严格控制研究过程的各种条件,分解研究对象,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研究对象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客观、准确、反映必然性的结论。自然研究法则强调在自然条件下,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从整体上把握对象。

有的教育学研究著作对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例如:从科学原理上可以分为理性思维方法、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思辨的方法,逻辑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实验方法等实证方法;按方法使用的主要手段可以分为思辨的方法、实证方法,以及数学的方法(如统计测量的方法、模糊数学方法、模型化方法、计算机处理研究数据的方法等)、符号方法(如课题与假说的表述,研究结果、论文的撰写,列表法与图示法);按方法的内涵可以分为抽样的方法、测量的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观察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实验法与追因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比较法、列表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评价分析法,等等。综上所述,教育学的上述一般研究方法,既规定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也为教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适用于教育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研究和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国防教育学归属于教育学门类,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必须借鉴和受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的指导,而其一般研究方法的构建,也必须以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基础和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国防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借鉴与运用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当代其他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通过对国防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对中外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国防教育的比较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通过运用各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实证法和实验法的运用,把国防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上升到学科知识体系,建立起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和研究的方法体系,从而指导国防教育研究者对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的研究。

(二)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借鉴军事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与军事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国防教育实践,实质上是利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和国防能力的教育实践。因而作为总结这一实践过程规律和知识体系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一般方法,也必须借鉴和运用军事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因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诸如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具体与抽象法、历史与逻辑法、预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拟法、调查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军事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军事科学又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而军事科学还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如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古今中外法、战例分析法、实兵检验法、军事模拟法、虚拟实践法等等。

这些军事科学研究常用的一般方法,既科学运用了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也结合军事科学的特点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作为与军事科学众多学科相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必须借鉴和综合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国防教育学研究,从目的与功能上来看,就是要科学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把握军事科学与军事实践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把握军事科学在国防教育中的特点与规律,进而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以特定的目的、方式与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能力,服务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防的实践需要。

综上所述,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要运用和借鉴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但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和套用,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一般方法体系。因为任何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但要满足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较庞大的研究群体、理论成果对于实践要有用等等基本条件与前提外,还必须有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是学科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亦是如此。

目前军队院校及普通高校已经出版了多部国防教育学著作,但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远未构建起来,甚至国防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也未构建起来。从建国后数十年国防教育实践来看,我国国防教育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从方法运用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方法来开展国防教育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与运用,主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与教育理论为前提,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在解决国防教育具体问题中不断实现方法的融合与创新。这方面的实践,需要以《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理论论著的形式来进行提炼、概括与综合,从而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方法体系。

另外,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也需要在研究工作者具体研究国防教育学及国防教育理论问题中,融合并創新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因为国防教育及国防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变动性大、发展迅速,对于各种问题的研究,需要研究者综合运用当代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的最新方法,并借鉴其他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找到自己所研究问题的最适当的方法与路径。因而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所运用的一般方法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也可能是不同的。但大量的研究实践经验与研究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抽象与积淀,就会抽象和上升为国防教育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这些一般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构成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的独特范式和一般方法体系。

在运用与融合多学科一般研究方法创新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时,还应当适当注意方法的分类与发展趋势问题。一般而言,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体系建构应当包括两大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和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一是应当以方法的适用范围,或根据国防教育研究对象的层次与结构,把国防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特殊类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城市、农村及其他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等等;二是应当以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分支为基点,建立诸如国防教育心理学、国防教育战略学、国防教育历史学、国防教育文化学、国防教育方法学、国防教育比较学、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等分支学科的各自的一般研究方法,既科学指导国防教育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也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也应当专门研究和建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国防教育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及方法体系的建立提供方法工具和理论指导。只有这两种类型方法的不断完善,才能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科学把握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也是建构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必须重视的问题。就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共性趋势而言,主要有研究方法范式的不断选择与转型越来越快、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与融合越来越强、新兴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出现等趋势,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必须注意这些发展趋势,不断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带来的观念的转变,不断重构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使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同步。就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本身的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有分支学科会随着国防教育实践领域的拓展而不断增加,相应的分支学科都会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会带来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不断更新;国防教育学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会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应当建立在上述发展趋势之上,做到综合反映各个学科分支的一般研究方法,充分借鉴和融合教育学、军事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方法,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由传统的经验归纳与定性研究为主,转变到实证与定量研究同定性研究高度结合上来。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正在创生阶段中的国防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定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研究方法体系。这一体系由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组成。由于具体研究方法是方法论和一般方法在研究不同国防教育问题时的具体运用,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主要是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和一般方法。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及国防教育活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当代哲学方法群作为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具有教育学和军事学双重属性,与其他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因此,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必须以教育学和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借鉴和指导,综合运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形成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独特一般研究方法體系;我国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利用教育学与军事学的教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传授军事科学知识、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构建,又必须在国防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和总结新的方法,使新的方法不断融入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之中。总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必须首先解决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而学科方法问题的深入探讨和逐步建立,又必然推动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并为国防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为国防教育学研究和国防教育实践提供方法这一重要的实践工具。

参考文献:

[1]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

[2]彭健伯:《开发创新能力的思维方法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3]周慧敏:《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杨新:《军事战略思维研究》,白山出版社,2009.

[5]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叶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8]李效东:《国际军事学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9]刘继贤:《军事科学研究与管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六

[摘要]富国强兵的思想古已有之,本文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断为依据,探索了富国强军战略的文化根源、理论基础,为全面理解富国强军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富国强军战略马克思主义。

富国强兵,是中国春秋初期管仲关于国家富裕,武装力量强盛的思想和政策。主要思想:一是富民是富国强兵的前提;二是富国是强兵的基础;三是富国强兵要以农业为本,强兵要重视军事手工业。这三点论述了富国和强兵的关系,以及在当时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社会,以农业为本,重视军事手工业如兵器的制造和发明等强兵的思想。以后的各封建王朝的变法也是以此为基本思想的,自此,富国强兵思想在历代封建王朝根深蒂固,成为王侯将相的治国法宝。

1.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经济与战争的论断是富国强军战略的理论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暴力的胜利以武器生产为基础,而武器生产又以整个生产为基础,暴力比其他一切都更加依赖于现有的生产条件。它阐明了战争胜负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战争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与武器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列宁也明确提出:“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的著名论断。这些论断为萌发富国强军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1933年8月12日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指出:“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1956年4月25日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国防不可不有”说明了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又说:“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说明了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只有经济建设搞上去了,物质基础扎实了,国防建设才有根基,才有发展潜力。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是富国强军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石。

邓小平在《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做了相关的论述。

邓小平从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认为解决中国面临的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问题,关键是把经济发展起来。在国家一时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用于国防建设的情况下,军队要忍耐几年,保证国家首先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国家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要紧密结合这个大局,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积极参加和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涉及国家大局问题。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是国防现代化。中国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连自卫的力量是都没有,日子就不好过,要受人家欺负。军队建设也不能等,必须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谋求尽可能快的发展。

3.江泽民国防与经济建设思想推进了富国强军战略的提出。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路子》,《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同仇敌忾,团结御侮》,《十年来军委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十六大报告中做了相关的论述。

江泽民从我国军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较低的基本情况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提出国防建设要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要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要在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的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将科技信息革命与我国国防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伟大构想;认识到国家富强必须的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这样才能保护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各级党委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队要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富国强军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与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富国强军战略认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站有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它要求:要从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出发,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战略,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相一致。它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1]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

[2]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

[3]新世纪新阶段国防与军队建设.人民出版社,2008.

[4]胡锦涛.十七大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

[5]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基金:2019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4063)。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今天下午开始上军事理论课。说实在的,我一直是个军事迷。我热爱那一身神圣的绿军装。每当看到军人英姿颯爽的从身边走过时,我总用一种崇敬的眼光望去,而且总要回头看好几次,直到那身影的消逝。我喜欢军营的生活,虽然没有亲身经歷过,但军训生活却成了我难忘的回忆。

我知道军中的生活要比军训苦,而且要哭得多。但我不怕,再多的困难我都会迎面而上,因為这是我的风格。所以我非常期待这堂课的到来,期待著这堂课所带来的收穫:精神上的薰陶,把爱国主义精神时时刻刻记在心里。也希望能更多的了解军事理论。因為纸有一颗炽热的心是远远不够的,纸有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头脑中对军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在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把这种赤子之心所隐藏的光芒全部释放出来。

因為以前也曾想学习军事知识,却不知从何开始,而且也没有连贯性,系统化。这样子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一直期待著这堂课能给我最基础,最基本的军事理论。然后有个整体概念,整体把握,把所学知识组成一张有序之网。现在想想如果这堂课是一名中年军官授课,上课时理著平头,穿著军装,那上起课来一定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吸引力。对於女生来说就像看到了帅哥一样,两眼直盯著他看;对於男生来讲也许能动员他们毕业后从戎。当然,想归想,现实却不是如此。教师也是一名中年教师,穿着蓝色t血,身高约为1.73m,发型是传统的长发。看到他的第一眼,有点大失所望。因为整体来看,觉得他有点拽!

不过我还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听他的课。讲着,讲着,突然发现他变可爱了!!因为发现他跟我有许多共同之处。

第三:课间休息时,他放了首歌。一听,属于那种爱情悲伤歌曲,跟我的品位完全相同。只不过他放的是比较舒缓的歌曲,而我喜欢的类型确是激昂型的。

初步了解他之后,更坚定了认真听他讲课的决心。听了他的课后,强烈地激活了我那颗隐藏于内心想当兵,爱兵的心。内心的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静。然而却多了些惆怅之情。因为某些原因,这辈子是不可能当兵了。虽然有过毕业后当兵的想法,但是现实中某些残酷的现实,让我无奈地抛下了这个想法。

不管怎么样,我依旧热爱军人,支持军人,永远以他们为榜样。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永远为身边的人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军事理论》作为非思想政治课的其他课程同样具有发挥协同育人作用,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协同效应,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思政教学改革之前,只是结合课程专业知识,授课军事专业知识,忽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育人效果不是很理想。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课程开展情况为例,思政教学改革之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师资比较薄弱。《军事理论》课程任课教师主要以辅导员、行政人员兼职教师为主,无军事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经过调查研究,近三年《军事理论》任课教师人数大概在15人左右,兼职教师的专业无一军事专业背景,对于授课《军事理论》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授课形式比较单一。近三年《军事理论》授课形式主要以讲座形式为主,授课人数较多,一般在400人左右,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思政育人方面没有突出,只注重专业知识。第三,医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思想认识不足。高职医学生认为《军事理论》是一门考查学科,从思想上不重视,主要把学习经历放在医学专业知识上,忽视《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存在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和教学手段僵化的问题。针对医学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着力联系思政教育、国防教育、医德教育等要点对该课程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扩展知识。一是牢牢把握医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领方向,将中国国防教育中的军民融合、军队文化、军队改革与医学道德教育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二是严格按照2019年国防部和教育部颁发新大纲要求进行授课,并把军事理论课设为学校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必修课并列入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军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育人目的。

《军事理论》在集体备课时,注意收集课程中每一个章节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必须要讲政治、讲创新、讲科学,要善于把每一章节理论转换成有人文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每一章节具体思政融入点见表1。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军事理论背景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短板,可以聘请部队教官兼职授课,构建“学院+部队”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邻近部队教官讲授《军事理论》课,邀请教官参与《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学习教官如何把思政课融入军事理论课中去。无军事背景兼职教师可以虚心向部队教官学习交流,参观军营,了解部队文化,对于上好《军事理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3.2构建集政治性、系统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构架,引导学生系统地去学习,尤其要挖掘出各个章节的思政元素,突出政治性,科学加以优化。不仅可以学到军事知识,还可以学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四个自信”。构建学院医学专业特色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特色优势,激励学生所学医学专业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具体思政案例汇编如下:

案例一: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比如大家熟知的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其中还有一位健在英雄人物,当时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在国庆70周年前夕也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就是叫李延年同志。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伤亡有几十万人,但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要向李延年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军营、参军报国,为实现中国强军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案例二:沂蒙乳汁救伤员。1941年秋冬时节,日伪军大肆扫荡沂蒙山区,11月4日,有一名战士作战时受了重伤,正好遇见了村民明德英,这名战士由于失血过多昏迷了,明德英将乳汁滴进战士的嘴里并救了这名战士。

案例三: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2015年3月17日下午,龙口市人民医院护士王菁在下班回家途中看到一场车祸,见到现场一名29岁男子口鼻流血倒在路边,王菁立即停车上前,发现该男子已昏迷不醒,她检查情况立即清理其口鼻腔血液以畅通呼吸道,随机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120赶到将病人送往医院,该患者获救。为贯彻落实《“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促进全民救护网络构建,促进健康福建建设.作为医学生,更应该推进这一救护技能的普及培训,关爱你我生命,让更多人的学会自救互救,为建设“新福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案例四:珍宝岛保卫战。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比较大的武装冲突,原因是两国的矛盾长期存在摩擦的结果。10月,中国和苏联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两国紧张对峙局面已经开始缓和。想想如果没有新中国20几年的国防建设,没有“两弹”的成功,苏联就会对中国进行空前的报复。这说明谁如果轻视国防,谁将受到灭顶之灾,也说明国际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中国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保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案例五: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叙利亚自从2011年爆发内战以来,战火一直延烧至今,数十万人因此丧生。历史证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才是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

3.3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一是根据《军事理论》教学改革要求,拍摄5个微视频,具体内容为:(1)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2)沂蒙乳汁救伤员;(3)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4)珍宝岛保卫战;(5)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微视频教学内容融人思政元素,更好达到全方位育人。拍摄微视频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是通过网络互动有效利用好本校资源,如超星学习通、校园易班等提升医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激发医学生开拓创新在精神。网络线上交流互动可以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完成授课任务,能够更好地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

三是充分突出课程的思想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政治元素,如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精神等等,通过讲授国防历史在启示、70周年国庆大阅兵、新型武器装备,来教育医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在青春。

四是重视第二课堂教学,主要是充分利用学校与校外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中国船政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和林则徐纪念馆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更好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总之,《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上的改革要通过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全方位为医学生做好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张崇飞(1981-),男,江西婺源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七

军事,即军事,原名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政权的国防和武装力量方面的知识和事务。有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但在古代中国,军事和政治是分开的。更正式地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状。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关键词:自尊心;文化氛围;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军事发展与国防。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姓名:李想学院:化材院化学类三班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关键词:微课;军事理论课;普通高校。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基金:2019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4063)。

1.构建针对性、典型性战例教学法。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八

国防和武装为量的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强化国民的国防意识,完备国防动员系统,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处在人身的黄金年龄阶段,18-24岁之间,其人生观价值观对今后的一生影响重大,向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国家法律条文下必须进行的,有法可依,是整个中华民族和社会国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冷战结束后,大战没有,但局部战争纷乱不已,恐怖主义在西方的反恐下,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呈现扩散之势,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从2009年的“七五”事件后,反恐形势不容乐观。由此,加强对本地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1在高校推广国防教育的意义。

1.1开展国防教育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我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当把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质量和效果[1]。

在石河子大学新生的军训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军事技能训练(2周),如队列队形、正步走、口令等;二是,军事理论课36学时,以军事理论为主包括军事思想,新概念武器等,这些对于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中心思想是国家防卫问题,而这些将国家的安危与个人利益密切相联,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共鸣,激发其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在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为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1.2在新疆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及自治区安全形式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及前苏联解体,世界格局从冷战走向多极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形成“一极多强”的格局。主要表现在:(1)美国的霸权及强权没有了强有力的制约。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12年gdp19.6万亿美元)。牙买加侮一的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借海湾战争再次成为世界第一,然后发动了1999年的波黑战争,2011年的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发动阿富汗战争,后两场战争是以反恐为名而发动的,美国从此向中东、中亚国家推广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和民主制度,以此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但当其政策在各国都受到了强烈反制,美国的一意孤行并未收到效果,而是适得其反,冷战中的一些国家,如索马里、阿富汗、利比亚、也门在冷战中国家里的现代化建设,人民经济生活水平都还不错。但现在基本沦为失败国家或准失败国家,索马里基本在沦为地理概念上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目的就是借钓鱼岛,南海与中国有纷争的国家来向中国施压,以此淦翁得利,并从经济对我国进行遏制,军事上借中国正常的海陆空军发展为理由对我进行干涉。

(2)台湾作为美国封锁我国第一岛链的中枢位置,美从其切身利益出发,暗中支持“台独”,向台湾出售f-16cd预警机e-3c等先进武器装备,不断地离间,挑拔两岸之间关系。

(3)日本政坛集体转向右倾。2013年日本政坛民主党被自民党击败,安倍晋三的右倾化更加明显。野田佳彦在2013年9月11日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此来向国民表示其强硬立场,但最终仍然失败于竞选。安倍上台在武器出口三原则,自卫队改为国防军,修改和平宪法等上面逐一突破。向菲律宾出口炮艇、快艇,使武器出口三原则名存实亡;与美国频频军演夺岛;在7月28日获得参众的自民党的多数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修改和平宪法。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应当极为重视的。

(4)中印在东、中、西段现存在领土争议,尤其是藏南地区,的今年的访印,虽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之前存在所谓“账蓬对峙”的事件,使分歧依然存在。

(5)南海诸岛礁存在争议。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再加上重陆轻海导致越南、菲律宾、印尼长期占领我南海大量岛礁。大学生是国家的中流砥柱,虽然21世纪的世界各国之间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但局部的战乱、纷争是有的,美国在世界上一权独大,大肆干涉别国内政,推行西方的价值道德观,经历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美国正在调整其政策重点,从伊,阿撤军,重返亚太,重点是遏制中国崛起是重中之重,甚至不惜放任日本政坛集体右倾化。因此,当前我们的教育界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大力抓好大学生们的国防教育工作。

1.3国防需要高校为其培养人才。

现在的几场局部战争证明,谁掌握了更先进的高科技技术谁就在战场上占优。1999年的波黑战争,米格29和北约联军的f-16c/d在单机性能不分上下,南军起飞的6架升空迎战,但还没见到f-16的影子就被击落了,原因是北约的e3预警机,e3预警机的侦测范围至少5000公里以上,米格29的机载雷达不到60公里,根据这样的公式:性能相同的飞机,战斗力是推测距离的倍数的立方。500÷60=8(倍)(至少),那么在预警机的帮助下,一架f16可对付83的米格29。可见预警机的作用了,是战机力量的倍增器。现代战场上的高科技武器对人的要求更高,如b2战略隐性轰炸机,f-22猛禽“爱国者”防空导弹,巡航导弹,c4isr系统,是只有高青人才才能使用的。美军的军官98%有大学本科学历,以色列甚至是普通士兵都是本科学历。大学生文化水平高,对高精尖技术接受能力强,对高技术武器稍加培养就能掌握,可将其作为预备役,战时一动全就可形成战斗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高等的校国防教育的周期长,循序渐进式的完善和进步的,不仅是教育界的问题,更多是社会、军队和社会的紧密配合,高校在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因材施教,经费保障等诸多方面有更多工作去探索。我国要善于总结学习,结合现实情况,预见未来,树立学生爱国的国防的意识和正确的国防观念。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2-5.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九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十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军事理论》作为非思想政治课的其他课程同样具有发挥协同育人作用,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协同效应,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思政教学改革之前,只是结合课程专业知识,授课军事专业知识,忽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育人效果不是很理想。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课程开展情况为例,思政教学改革之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师资比较薄弱。《军事理论》课程任课教师主要以辅导员、行政人员兼职教师为主,无军事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经过调查研究,近三年《军事理论》任课教师人数大概在15人左右,兼职教师的专业无一军事专业背景,对于授课《军事理论》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授课形式比较单一。近三年《军事理论》授课形式主要以讲座形式为主,授课人数较多,一般在400人左右,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思政育人方面没有突出,只注重专业知识。第三,医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思想认识不足。高职医学生认为《军事理论》是一门考查学科,从思想上不重视,主要把学习经历放在医学专业知识上,忽视《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存在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和教学手段僵化的问题。针对医学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着力联系思政教育、国防教育、医德教育等要点对该课程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扩展知识。一是牢牢把握医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领方向,将中国国防教育中的军民融合、军队文化、军队改革与医学道德教育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二是严格按照2019年国防部和教育部颁发新大纲要求进行授课,并把军事理论课设为学校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必修课并列入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军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育人目的。

《军事理论》在集体备课时,注意收集课程中每一个章节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必须要讲政治、讲创新、讲科学,要善于把每一章节理论转换成有人文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每一章节具体思政融入点见表1。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军事理论背景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短板,可以聘请部队教官兼职授课,构建“学院+部队”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邻近部队教官讲授《军事理论》课,邀请教官参与《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学习教官如何把思政课融入军事理论课中去。无军事背景兼职教师可以虚心向部队教官学习交流,参观军营,了解部队文化,对于上好《军事理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3.2构建集政治性、系统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构架,引导学生系统地去学习,尤其要挖掘出各个章节的思政元素,突出政治性,科学加以优化。不仅可以学到军事知识,还可以学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四个自信”。构建学院医学专业特色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特色优势,激励学生所学医学专业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具体思政案例汇编如下:

案例一: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比如大家熟知的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其中还有一位健在英雄人物,当时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在国庆70周年前夕也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就是叫李延年同志。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伤亡有几十万人,但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要向李延年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军营、参军报国,为实现中国强军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案例二:沂蒙乳汁救伤员。1941年秋冬时节,日伪军大肆扫荡沂蒙山区,11月4日,有一名战士作战时受了重伤,正好遇见了村民明德英,这名战士由于失血过多昏迷了,明德英将乳汁滴进战士的嘴里并救了这名战士。

案例三: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2015年3月17日下午,龙口市人民医院护士王菁在下班回家途中看到一场车祸,见到现场一名29岁男子口鼻流血倒在路边,王菁立即停车上前,发现该男子已昏迷不醒,她检查情况立即清理其口鼻腔血液以畅通呼吸道,随机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120赶到将病人送往医院,该患者获救。为贯彻落实《“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促进全民救护网络构建,促进健康福建建设.作为医学生,更应该推进这一救护技能的普及培训,关爱你我生命,让更多人的学会自救互救,为建设“新福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案例四:珍宝岛保卫战。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比较大的武装冲突,原因是两国的矛盾长期存在摩擦的结果。10月,中国和苏联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两国紧张对峙局面已经开始缓和。想想如果没有新中国20几年的国防建设,没有“两弹”的成功,苏联就会对中国进行空前的报复。这说明谁如果轻视国防,谁将受到灭顶之灾,也说明国际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中国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保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案例五: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叙利亚自从2011年爆发内战以来,战火一直延烧至今,数十万人因此丧生。历史证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才是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

3.3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一是根据《军事理论》教学改革要求,拍摄5个微视频,具体内容为:(1)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2)沂蒙乳汁救伤员;(3)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4)珍宝岛保卫战;(5)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微视频教学内容融人思政元素,更好达到全方位育人。拍摄微视频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是通过网络互动有效利用好本校资源,如超星学习通、校园易班等提升医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激发医学生开拓创新在精神。网络线上交流互动可以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完成授课任务,能够更好地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

三是充分突出课程的思想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政治元素,如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精神等等,通过讲授国防历史在启示、70周年国庆大阅兵、新型武器装备,来教育医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在青春。

四是重视第二课堂教学,主要是充分利用学校与校外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中国船政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和林则徐纪念馆等。正如***总书记所说:“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更好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总之,《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上的改革要通过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全方位为医学生做好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张崇飞(1981-),男,江西婺源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十一

摘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军队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在新军事变革过程中,人才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更好地进行人才建设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话题。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人才建设;培养。

在新军事变革的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作为依托。在这种情况下,新军事变革无疑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新军事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军事变革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积极打造更加高科技的军事体系。同时,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军事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员,这是有效保障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拥有非常先进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在新军事变革中加强人才建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同时,在全球军队建设竞争逐渐严峻的发展背景下,实施科技强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随着一大批高新技术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军队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依托来有效进行新军事变革,从而实现质量建军。

另外,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导向中,我国想要进一步提升军事力量,就需要不断提升军事发展的科技化水平,让我军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而这无疑需要以军事人才培养为基础。由此可见,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策略。

(一)完善与新军事变革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方面,要积极树立起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人才发展意识,积极构建起人才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树立长远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在信息全球化和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思想观念,为部队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认知氛围,从而更为有效地调动军事人才的培养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技术人才的重视,积极培养高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在重要的变革期,我国军队建设面临着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要求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而想要进一步提升部队现代化水平,就需要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作为依托,正因为如此,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意识,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此外,还要积极构建任人唯贤的人才培养意识,客观地评价人才的综合素养,不但要重视培养人才的能力,还要能够认识到其发展潜力,同时要有效重视人才发展的周期性特点,注意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在能量,避免浮躁的情绪,通过应用宽阔的胸怀来对待人才,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弱点。在选择人才时,要提升人才的稳重性,选择那些敢于负责的人才,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培养,一方面要提升其军事化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培养其军事责任感和荣辱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才培养更加高效的开展。

(二)积极构建同新军事变革相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要积极构建同新军事变革相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构建与新军事变革相衔接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此,首先,要实现培训模式由零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新型武器装备数量大、专业多、分类细、科技含量高,有必要由上级机关统一组织,集中多种专业人才进行培训。这样既可以加强人才培训的计划性,又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使专业人才培训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采用更加综合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战士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努力提升军队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培养,军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而可以让其全方位综合化的发展,让相关军事管理者成为既能够指挥作战,也能够有效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第三,对于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要进一步拓展其范围,让培训教育方法更加开放。为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等机构的有效合作,通过有效结合这些社会力量,来更为有效地发挥院校人才培训主渠道的作用。在培养组织干部的过程中,要更有针对性地让其进行培训深造,不但要在部队进行培训,还要积极派遣其去专业的院校进行培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技练兵,并将人才培训和科技练兵有机融合,进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

(三)积极建立与军事人才价值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

在新军事变革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非常激烈的人才竞争,在这种背景下,要积极建立起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此,应该积极建立与军事人才价值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起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在对人才进行评价时,绝对不仅仅看其文凭和职称,而是应该对其创新能力、工作能力等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在评价人才时,要紧紧围绕是否有利于战斗力增长这个核心概念来完成,要深入分析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充分观察其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选拔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构建起更加客观、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要为人才提供能够展现其才华的平台,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等方法,积极为人才施展才干、成就事业创造条件。要敢于在重大任务中派遣人才,对其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竞争机制,为人才表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对那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加以有效利用,有效打破传统的人才挖掘方式,积极应用那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合理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在这种体系下,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更好地被挖掘和培养,从而为新军事变革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结语。

新军事变革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而这无疑对军队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人才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过程中,要努力树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观念,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胜田.新军事变革进程中院校任职教育探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02).

[2]陆阿坤.新军事变革中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3]吴骏.新军事变革与我军人才培养的思考[j].吉林大学,2006.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十二

摘要:预研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预研项目特点,从论证立项、资源配置、计划管理、经费执行、成果转化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预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以期为后续预研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先研究;项目申报;管理。

预先研究是我国装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预先研究在提供装备研制与改进提升的技术储备、降低装备研制风险、缩短研发周期和缩减研制经费以及培养研究人才队伍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预先研究一般指为研制新产品新装备而先期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技术成熟度通常在6级以下。根据国防科研规律和特点,预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探索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为解决装备研制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知识,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级以下;应用研究主要探索基础研究成果在装备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为装备研制提供技术储备,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6级;先期技术开发通过开展系统或分系统原型的研制、试验和演示,验证前两个阶段成果在装备研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技术成熟度一般在5-6级。三个阶段互为衔接、逐步递进。

预研项目的成功申报立项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需求牵引,谋划项目。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瞄准未来装备发展方向与产业布局,结合本单位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前论证谋划预研项目,为后续发展打基础;二是研究解決当前装备研制或性能提升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专家引领,团队攻关。一是要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的首席科学家/专家以及领军人物等专家作用,积极推荐并争取机会参与各上级机关部门的预研中长期规划、项目计划与指南编制等工作,在专家带领下开展相关预研项目论证研究与沟通汇报工作;二是要集中国内各单位优势科研力量,组建核心技术团队,同时组建包含领导、专家、技术及市场、计划、财务等专业人员在内的项目攻关团队,各司其职,开展项目争取工作。

再次,找准关键点,注重细节。针对机关发布的指南规划与项目需求,一是要认真研究找准关键点,仔细发掘其真实核心需求,论证为达到该需求所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以及采取的技术路径,分析预估项目难点与风险性以及解决办法,提出合理预算;二是要注意申请材料的形式要求;三是尽可能多与上级机关、项目需求单位及相关专家汇报沟通,争取指导,以更好地契合其需求,推动项目顺利立项。

由于预研项目的经济效益不高,慢,预研项目立项后,为使项目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相应成果,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资源配置。转变重研制轻预研的思想,加强对预研项目的投入。一是人员配备上,应根据项目类别指定相应的专家指导,安排专业技术领域骨干参与预研项目,避免项目中途人员频繁变动,同时也是为后续的型号研制培养人才;二是经费支持上,确保项目拨付的经费全部用于项目本身,自筹投入一定比例经费开展研究,以取得更理想的研究成果,降低后续投入成本;三是在条件保障上,在与型号研制任务冲突时,尽可能为预研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2)计划管理。由于预研项目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计划管理作为预研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体现了预研管理水平。计划各节点的制定要合理周密,具备可执行性、可考核性、协调性。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例会,督促跟进项目进展,加强沟通发挥联动作用;一旦出现延期或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同时,要注意经费执行情况,避免出现经费执行率低、超预算支出等情形。

(3)评估验收。项目节点评估和验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费拨付、考核等级及后续应用推广,应严格按照合同或计划要求的节点完成研究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立咨询专家库,邀请内外部专家进行技术把关,开展节点预评估、预验收工作,以拓宽研究思路,把准方向,规避技术风险,顺利通过甲方组织的评估验收。

(4)知识管理。由于预研项目一般技术难度较高、有一定风险性、研制周期相对较长,且是后续型号研制工作的基础,应加强项目各类文件归档管理,避免出现“只见成果、不见文档”现象。一是建立健全预研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文件的归档要求与程序,并兼顾考虑归档文件范围尽量广、内容尽量全面,使之具备可追溯性、可参考性;二是充分利用单位的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类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共享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提高效率促进交流。

(5)成果转化。预先研究项目验收通过并不是结束,其最终目的是预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转化,为装备研制提升和产业发展服务,创造更高的效益。关于预研项目成果转化,一是以需求为牵引,在项目立项之初即明确成果应用方向;二是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动态评估成果转化潜力,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三是多方面宣传推广已取得的预研成果,以提高预研成果转化率。

(6)管理机制。我国预研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以适应国情发展。为提升预研管理水平,军工科研院所应结合预研工作实际,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健全管理机制,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预研工作内在活力。

总的来说,预先研究作为装备研制的基础阶段,要以需求为牵引,结合信息化手段科学地进行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提高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瞻.科技预先研究的管理措施[j].科技与管理,2004,(3).

[2]安波,等.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9,(5).

[3]魏俊峰,等.跨越现实与未来的边界(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透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十三

摘要: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国防;军事科技军事训练;军事技术;军事科技。

当今时代,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在创新中实现着跨越,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军事理论的创新提出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理论研究,创新综合型的军事斗争准备理论,努力探求既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资源,又能够更好地保障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创新现代型的军事斗争准备理论,深入探讨以科技准备为重点,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主体,以完善体制、职能和运行机制为保证的军事斗争准备新模式;创新自主型的军事斗争准备理论,积极研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慑止分裂势力图谋和外部势力干涉的军事实力建设与军事斗争对策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理论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军的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上的差距。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操纵日本联合制定所谓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把我国的台湾划入防御体系之内。

古人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不安宁的世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现,我国的安全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为了使大学生了解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在贯彻少而精原则的前提下,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古代孔子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教育;要进行国防和军事历史的教育、了解古代、近代国防史,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要进行军兵种知识和外军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对解放军的编成、各类武器装备有感性的认识;要进行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教育,使大学生能认识到加强国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对大学生进行战时动员、军事地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防报》的《卫星的快速发展》作者:金致洙、钱江。

【2】《军事史林》作者:魏岳江摘自《环球时报》作者:曾广隆。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十四

军事训练理论是与军队和战争有关的概念、范畴、原则和原则的体系。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对军事活动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0引言。

随着潜艇向高速、深潜和低噪声方向发展,反潜作战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反潜武器装备以及反潜作战理论,反潜作战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反潜潜艇、反潜水面舰艇和反潜直升机等相比,无人反潜作战平台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前沿部署能力强、作战半径大、部署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世界海军强国竞相发展的装备。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反潜作战的特征,把握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的特点及其对潜艇作战的影响,对于更好地适应未来反潜作战至关重要。

1信息化条件下反潜作战的主要特征。

1.1信息融合,体系作战。

信息化条件下的反潜作战不仅是飞机、舰艇等与潜艇的对抗,而是双方基于信息的体系对抗,夺取制信息权是反潜作战的首要环节。一方面,现代潜艇集诸多高新技术于一身,随着水下通信、潜射导弹等装备技术的发展,其自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海上作战越来越注重与其他平台在信息、火力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反潜作战对象不仅是潜艇本身,还要应对为其提供掩护、保障及与之协同的其他兵力。反潜作战效能的提高.越求越依赖于多兵种和多系统综合集成的大系统,通过反潜信息的融台和共享,各反潜兵力和武器系统将以信息为黏合剂形成一个完整的反潜体系,体系中各反潜兵力能够优势互补、互创条件、协调一致,形成体系反潜作战能力。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体系反潜作战将会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反潜作战样式,反潜作战中体系整体作战将达到新的高度。

1.2空间广阔,全维作战。

信息化条件下的反潜作战,战场空间将包括空中、水面、水下、太空的地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完全覆盖的广阔领域,而且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全维一体的反潜作战空间。信息化条件下的反潜预警侦查卫星监视系统的运用将反潜作战的空间向太空扩展;海底声呐系统、无人潜航器等搜潜设备的运用,各种新型反潜水雷、反潜导弹的运用,使得水下这一反潜作战的主战场的反潜空间进一步扩大延伸;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反潜空间不断扩展的助推器。

1.3行动快速,高效作战。

反潜作战的难点在于发现潜艇,一旦获得潜艇活动信息,如反潜兵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发现海区开展搜攻潜行动,可大大提高反潜效能。由于反潜直升机、反潜巡逻机的大量使用,反潜水面舰艇机动能力的提高,以及各种射程远、精度高的反潜导弹、自导鱼雷的广泛运用,使得从侦察、监视兵力发现潜艇到实施搜攻潜所需的反应时间越来越短,反潜作战行动的“即时”性大大提高。

2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的需求。

2.1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是构建网络中心反潜战的需要。

反潜战网络是根据反潜作战过程,将反潜作战编队各平台所载的具有同样反潜作战功能的子网相互耦合形成的网络。同一个子网中的各节点、不同子网中的各节点都能够在一定程序上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网络中心反潜战就是在各反潜作战平台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的基础上,以信息网络为核心,以作战行动的实时性为特征,以发挥整体作战性能并使对方作战系统瘫痪为目标的作战。构建网路中心反潜战必然要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

2.2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是反潜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

无论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既可以对海上目标进行突击,又可以对基地、港口、岸上目标进行攻击或封锁。因此,未来海上反潜作战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常规的反潜舰艇、反潜直升机数量有限,很难满足未来海上反潜作战的需要。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作战半径大、续航时间长、作战效能高、机动性强的无人反潜作战平台。

2.3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是提高海上综合反潜作战能力的需要。

无人反潜作战平台不仅反潜能力强,而且还可以作为预警、指挥、引导的综合反潜平台,起到空中指挥所作用,有机地将反潜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水下监听站等各种反潜兵力兵器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海上反潜作战整体力量,提高反潜警戒纵深和形成严密的反潜防御网。同时,还可以在我空中掩护范围内实施攻势反潜作战,积极主动地搜寻打击敌潜艇,给敌以威慑。从提高海上综合反潜作战能力来讲,也急需发展综合作战能力强的无人反潜作战平台。

2.4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是应对恶劣濒海反潜环境的有效手段。

濒海海域拥有繁忙的海上运输线,存在着大量的沉船、岛屿、航门水道、暗礁等,并经常有敌潜艇活动。在这一海域内使用有人反潜作战平台进行反潜作战风险大,而且由于水深较浅,一般有人反潜作战平台不适合在濒海海域进行反潜作战。因此,需要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

3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的类型。

无人反潜作战平台主要有反潜无人机、反潜无人水面艇、反潜无人水下航行器。

3.1反潜无人机。

反潜无人机是由地面指令或预设程序控制的不载人飞行器,由无人机、地面站(无线电控制、任务控制、发射回收装置等)及有效载荷三部分组成,可以对敌潜艇进行侦察、跟踪、搜索及攻击。美海军正在研制的无人反潜机其代表有“磁鹰”无人机。美海军希望将“磁鹰”无人机用于低空探测和跟踪潜艇,替代涡扇动力的p-8“海神”反潜机。

3.2反潜无人水面艇。

反潜无人水面艇是一种无人操作的水面舰艇,主要用于执行危险以及不适于有人船只执行的任务。美军2艘反潜无人水面艇作为滨海战斗舰反潜战任务模块的组成部分之一,携带模块化负载和传感器系统,包括一部无人拖曳声纳系统和一部主动式多基阵静态舷外低频声纳系统。该艇设计作为高速航行的高负载能力平台,具有良好的适航性,载有先进的无人导航和自主控制系统。

3.3反潜无人水下航行器。

反潜无人水下航行器是指用于水下侦察、遥控猎雷和作战等可以回收的小型水下自航载体,是一种以潜艇或水面舰船为支援平台,可长时间在水下自主远航的无人智能小型武器平台。利用反潜无人水下航行器可以进行探测网探潜、水下战场情报准备、水下战场预设、战场监视分析、战场感知传播、水下水声对抗等。网路中心战所需的大量水下信息,如海底地貌、海洋气象、地质、水文、磁场、声学特性,以及交战双方舰船的目标特性、水雷布设等情况,都可以通过反潜无人水下航行器来获得。

4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特点。

无人反潜作战平台采用智能化作战模块等先进技术,用以执行侦察、监视、情报、打击等多种作战任务,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4.1智能化程度高。

可自主导引航向、航速、航程、航深,并自主规避碍航物。

4.2隐蔽能力强。

相对于有人反潜作战平台而言,无人反潜作战平台声、磁、电信号微弱,不利于敌方探测,具有较好的隐蔽性。

4.3机动能力强。

具备大航程、长航时作战特点,可在预定海域实施长时间机动探测。

4.4作战使用灵活。

由于无人反潜作战平台质量轻,尺寸小,具有收放简便的特点,作战使用灵活。

5无人反潜作战平台对潜艇作战的影响。

无人反潜作战平台对潜艇作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隐蔽更加困难。

潜艇在海上作战时,为了发现敌人,大部分时间是在海面航行,发现敌人后下潜。但是随着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的使用,反潜作战范围的扩大,潜艇被发现的机会提高,隐蔽接敌难度增加。因此,潜艇隐蔽行动更加困难。

5.2面临危险加大。

无人反潜作战平台基本实现猎歼一体化,潜艇一旦被发现就会立即遭到攻击。攻击的武器除了传统的深水炸弹、鱼雷等,还包括反潜导弹或声自导鱼雷,攻击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另外攻击武器的威力也越来越大,如一些国家还装备了核装药鱼雷,不需要直接命中潜艇就可以击沉潜艇。

5.3对人员心理影响较大。

在战争中,装备的优劣必定会对作战人员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装备优势可以转化成高昂的战斗士气和必胜的战斗信念;装备的劣势会降低士气,使作战人员对取得胜利产生动摇。而潜艇作战环境又是一个特殊的环境,不但与陆地和空中不同,而且与海面作战也有较大的差别,装备水平高低对于人员的心理影响更大因此,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的使用将会明显影响作战人员的心理状态。

6结束语。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无人反潜作战平台投入使用后对我未来海战场所带来的威胁,及早动手,从研究、规划和实施上采取可行的措施,提高我海军防御和海上作战能力。

【参考文献】。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来,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也不断地在完善自己,目标从无到有,从不坚定到坚定,把生活的每天付诸于学习和提高.这是我知道了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和信仰,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充满感恩,我感谢保卫全国人民的解放军战士,感谢中国,感谢一切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祖国国防贡献汗水和智慧的一切人民.虽然,我的感谢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军事教育至少让我们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想着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学习,我就对一切维护我们安危的人致以谢意.

在军事理论学习之后,我懂得了国防的真正含义,即国家的防务.是指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力.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是生存与发展,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因此,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以学习国防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更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当今世界这样一个和平大背景下,种.种战争的阴影仍如同鬼魅一般隐藏在世界各个角落,不管是领土争端,经济利益争端,意识形态,或是民族歧视,种.种无疑给世界布上阴影.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军事高技术日益被世界各国采用,一方面能提高整个军事领域的改革,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从而使以后的战争具有高科技性质,使一些人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因为一旦战争爆发,这样造成无法弥补,无法想象,甚至能使整个人类毁灭的后果.而另一方面,一些大国独自垄断一些高技术,酒会自视强大,会对弱小国家发动战争,鉴于以上原因,我国为了更好的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更好的发展其他各项工作,必须作好国防工作.

虽然,由于目前世界局势仍以和平为主,但我们应警惕战争,特别是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世界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会迎接到更多的挑战,一些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恐惧,向世界宣扬中国威胁论,目的使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中国国防势力一旦下降,中国所受到的威胁将是空前强大的.另外,台湾问题仍市中国的一块心病,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由于外部势力插手,致使台湾问题变的复杂,成为中国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安全问题.虽然,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主张提出,但是台湾分裂势力的阻挠也很严重.但是,中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决不允许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决不畏惧强敌干预,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另外,由于日本国和我国历史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新的矛盾却又出现,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野心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成不断上升趋势,边界和海洋权益争端情况日益复杂,都是我国国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世界形式趋于平缓的环境中,中国安全环境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一个较长的和平环境,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为维护祖国同意和保卫国家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在国防教育中,我了解了我国古代军事留下来的灿烂的中国古代军事文明,知道一大批军事家极其他们的思想著作.知道了各种作战方法以及先发制人的心理优势,而在后发制人也可避其锐气,以逸待劳.在祖国瑰丽的文化宝塔上,去领略先哲们的丰富的想象,增加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孙子兵法教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式等军事思想又何尝不适用于生活这个大战场呢?所以在另一方面,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事,在这里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从战争中看到了古代先哲们的思想.

在以前军训中,我不知道我们是学生干吗要参加军事训练.通过军事理论这门课程,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我们必须参加军事训练.而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自然而然的开始关注我国的国防,开始心系天下.明白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而且,在授课中,所有教官的军人风格,讲授时的一丝不苟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太过自由的性格,认识到自己对什么事都不够严谨的这一不好的态度.所以,不仅仅是教官传授我们国防知识,促进我们爱国观念,从某种角度来说,在真个教学过程中,教官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们,也在鞭策着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管住自己,做一个有纪律的人.

对于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我认为内容上如果在加上最新的世界战争,如伊拉克战争等等,用记录片的形式播放出来,会使我们更加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极其国防的含义.这种直观的效果比枯燥的文字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还有目前全世界受到的恐怖主义威胁,这一类算不算国际应注意的呢?作为世界上三大公害之一的恐怖主义,其实大多的同学对这很不了解,不知道恐怖主义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系列反恐活动.因为现在披着反恐的外衣干的事太多,真正的反恐是什么样的呢也不是很清楚,如果这节于国防之类,我建议把这方面的知识讲些.还有中国目前的军事力量到底如何,在这课结束之后,我仍然不是很明白.对于目前最热的朝鲜核问题等等中国努力斡旋,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军事力量能否坚固到捍卫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看中国的国防有时会感到很放心,觉得祖国很安全;有时却有非常担心,看者强大的世界压力而感到害怕.以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能否控制住这股强大的压力等等问题依然存在我的心中.

但是通过军事理论课,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从中收益非浅.在大学的四年,我想着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能感受的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这是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感谢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这门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些国防教育知识将永远在我脑海里,指导我心系祖国,再这,我也要感谢传授我知识的各位教官。

摘要:2012年后,我国周边的国际形势骤然恶化,国内诸多不安定因素也随之显现。我国的新一届政府自换届也开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如何应对敌对势力、分裂势力的挑战已然成为我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群体,我国国防事业的未来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他们国防意识的重要性在这种新形势下尤显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作深入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到对策,从而不断地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美国全球化战略不断深入,我国的国防安全形势骤然紧张,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作为我国国防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尤显重要。而这一切的前提在于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总体情形有个准确的认识。本文中笔者以在浙江树人大学的调研为基础,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作了细致的总结,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存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于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为了理清我国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笔者以浙江树人大学2012级新生为对象,对其国防意识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分发问卷总数500份,回收500份,有效问卷483份,有效率达96.6%。

1.国防时事的关注度。对于这块内容的调研,笔者在问卷中通过两个提问来进行:一为学生对于国防事件的关注度,二为学生关注国防事件的渠道。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经常参与国防时事讨论的学生在参与调研的学生中的比例为22.7%,较少参与的为43.2%,偶尔参与的为34.1%。而学生关注国防事件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的为72.4%,通过书籍报纸的为16%,通过他人的为9.5%。

2.国防知识的认知度。对于这块内容,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几个问题:(1)中国近代发生的爱国事件;(2)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与我国相关的战争;(3)当今我国军区的现存数量。这几个问题分别针对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国防知识,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选对于近代爱国事件这一主题选择正确的仅为11.9%;对于新中国建立后发生的战争次数选择正确的仅为13.4%;正确说出我国当今军区数量的学生仅为23%。

3.防意识的认可度。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几个问题:(1)大学生自身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认识;(2)大学生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认识;(3)大学生对投身国防事业的积极性调查。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1.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具备国防意识很重要,52%的学生认为重要性一般,16.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可以忽略;对于高校国防教育,有42.2%的学生认为对于自身有益,另有35.5%的学生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其余22.3%的学生认为大学国防教育可有可无,意义不大;对于投身国防的态度,有37%的学生态度积极,有25.9%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另有37.1%的学生持观望态度。

1.对国防时事的关注度缺位。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遗憾地发现只有22.7%的学生平时经常关注国防时事,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平时缺乏对国防时事的关心。究其成因,首先得归咎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次,大学生关注国防时事的途径单一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新生和网络接触的也不多。除了网络之外,其他使得大学生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沟通渠道对于国防时事宣传力度不够同样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时事关注度缺位的问题形成。

对国防知识的认知度低下。对于当代大学生国防知识认知程度的现状,笔者进行了自古到今全面细致的调查,结果同样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对于应当掌握的国防知识认知度低下。一方面在人员数量上满足不了国防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人员专业素养上跟不上日益变化的国防时事的需要。很多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国防知识的专题讲座。此外,许多大学生在主观上也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的现实问题。

2.对国防意识的认可度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学生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支配下,沉浸于安乐奢靡的生活中,他们认为战争的威胁、敌对势力的存在都是子虚乌有、天方夜谭的事情,从而在内心深处对于国防意识存在着强烈的抵触情绪。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个别学生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产生了崇洋媚外的不良心态。在他们心目中,但凡是西方的事物都是好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都是次要的。这些错误的思想、消极的情绪、媚俗的心态都是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认知度不足的重要成因。

1.丰富国防时事的宣传途径。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国防时事方面缺位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丰富国防时事的宣传途径。在加强网络宣传力度的同时,对于大学生上网不便的特点,高校可以适当地丰富国防时事的宣传途径以便在一定区域内营造一个国防时事的良好氛围。

2.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普及力度。高校要改变对国防教育的固有认知,深刻领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将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革新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模式,建立起一支数量足,水平高,结构优的师资队伍。

3.端正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认识。对于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认可度不足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当着力于端正大学生的主观认识。这需要高校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社会,而非一味享乐。而奉献社会这一价值观的核心内涵要求学生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国防意识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责任感是国家利益层面的典型表现。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使得大学生端正自身的主观认识,自觉地抵制错误思想、媚俗心态的不良诱惑,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国防意识。

参考文献:

[1]艾跃进,朱旭.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2]于蕾,于凯峰.论有效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途径[j].科技论坛,2007,(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生时代,2006,(10).

[4]粫国荣,黄丽侠.工科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1).

[5]周学益,孟庆瑞.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状况分析与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2000,(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论新形势下中国国防战略。

关键词:国际形势国防政策军事高技术军事思想国防建设。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

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中国现代军事思想:

1、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

2、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五句话: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4、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6、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

7、依法从严治军。

8、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

9、确立科技强军战略,进一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10、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4、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为全世界所瞩目。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十五

摘要: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国防;国际形势;军事技术。

前言。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军事技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十六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国防;国际形势;军事技术。

前言。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军事技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十七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

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

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

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

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

非对称战争。

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

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

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

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

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

(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

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

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

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

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十八

国防建设是指国家为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家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它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一、国防的含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二、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国防建设。

根据国家安全需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4、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四、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小结: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全世界所瞩目。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十九

一国的国际战略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苏东巨变、冷战结束宣告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国际战略格局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

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持续近五十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一超多强”形容的是力量对比,即当今世界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若干世界或地区性强国。“多边共生”反映的是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当今大国之间平等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

“多边共生”的大国关系,其形成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一世界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美国的经济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经济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到美国。冷战结束后,老布什总统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号,但他没有意识到在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加深、经济合作日益重要的新时代,要“遏制”一个国家谈何容易!另外,国际政治民主化主张世界各国通过协调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任何国家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动辄诉诸于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形成“多边共生”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国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9·11”作为一个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大国之间合作这一趋势。“9·11”之前,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沿袭了冷战时期的惯性思维,努力在大国中寻找敌人,尽力防范对其领导地位形成挑战的其他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出现。但“9·11”充分说明,非国家主体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恐怖主义它不会因某国的某一政府或某一组织的内部瓦解而结束,只要它的产生根源(种族)仇恨存在它就不会消亡。而且在****非对称手段袭击下,即使掌握绝对优势军力的国家也无法确保本国的“绝对安全”。“9·11”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维护本国安全,除了维持必要的军力外,还需要尊重别国的安全,少树敌、不树敌,只有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平等、友好地对待别国、尊重别国的安全和主权,才是对本国安全的最好保障。可以说,“9·11”事件后,世界大国之间合作多于对抗,国际环境趋于好转。

尽管现在是“一超多强”,但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多极化趋势的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其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五大经济中心:美、欧、俄、日、中,美的地位在下降而其余四者在上升。美国迷失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而中、俄、印、巴、东盟等在经过理性反思和审时度势之后大体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复兴之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大趋势下,美国“一超”的单极格局也是难以长久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自不用说,美国已经意识到南北差距问题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各大国都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具备发言权。毋庸讳言,当今世界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只有美国的参与才能解决,但美国要解决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也离不开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支持和合作。单极格局形成不仅需要存在一个唯一超级大国,而且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大国还必须承认它具有中心地位,服从其领导。然而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既不承认美国的中心地位也不服从其领导。由此可见,“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最终将会被多极化所代替。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预见性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格局将来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1]。也正是基于此种战略格局,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为了抓住这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七大给出了和平发展战略。

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环境,于对外关系中制定的带全局性的策略谋略。国际战略的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和平发展战略,发展是终极目标。之所以把发展定为终极目标,一方面是基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顺应世界时代主题和国际战略格局的要求。在当前“一超多强,多边共生”的战略格局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下,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合作多于对抗,机遇大于挑战,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一段绝佳时期。

相对于发展,和平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中国发展的方式诉诸于和平手段,二是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发展的这一目的从胡锦涛同志的“和谐世界”理念中可以窥豹一斑。“和谐世界”强调国与国的和平、人与人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共同发展的决心和信念。另外,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关于大国崛起方式的创新之路。从世界历史来看,几乎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和强盛,都无一例外地与征伐、杀戮和资源掠夺紧密相连。正是因为如此,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西方一些国家出于冷战思维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想方设法遏止中国发展,严重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使中国的对外经贸受到的损害。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这使得中国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2]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和平发展新战略方针。“和平发展”有助于打消外界的误解和疑虑,“始终不渝”彰显着中国执行这一战略的立场和决心。

战略为主导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也为中国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而稳定的周边环境。

可以说,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学的判断国际形势,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作出的战略抉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全球每七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一起涉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呼吁发达国家应客观公正看待中国的竞争力[eb/ol].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二十

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辩证统一,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发展。

胡锦涛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1]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对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关系,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我们党对中外历史上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

首先,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概括。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客观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2]“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3]这其中蕴涵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提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从而更深层次、更进一步地阐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其次,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经验总结。纵观世界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兴衰史,一条基本定律被反复印证: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安邦,安邦才能发展。在这点上我们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威胁、侵略,以及国内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我国一直实行优先发展国防建设的方针,尤其是在“”期间,提出了以备战为主心,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造成我国经济建设畸形发展。改革开放后,为加快经济建设,国家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国防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情,片面搞国防的高投入,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必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第三,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富国与强军,是一个国家发展腾飞不可缺少的两翼。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确保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关键还在于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越是要发展经济,就越是要巩固国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才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深化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奠定物质基础。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且促进了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百年的富国之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首要任务,也是夯实国防建设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依托。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国防投入逐年增加,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保障全面有力,军事威慑力显著提升。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富国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强军之路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夯实了物质基础,“富国”与“强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第二,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供不竭动力。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军队发展的动力,同样也是建立和完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推动力。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各项建设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经济建设领域,我国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我们在“富国”之路上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国防建设领域,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时期,无论是信息化建设、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还是人才队伍建设、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军事技术差距,这也警醒我们在“强军”之路上仍需要加倍的努力,要以改革开放为推动力,加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真正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第三,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出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利益不断拓展,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对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总是千方百计地妄图牵制乃至遏制我国的发展。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军事环境也相当复杂,不可预测性因素明显增加。这些都对国家安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大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压力。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和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必然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发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战略支撑,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才能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继续稳步推进。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指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为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供了根本思路,也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一是在战略思维上,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同样也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根本方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兼顾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国防建设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融合并相互促进,共同成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强大保证和坚实基础。要明确“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中心点。“国富”要以“军强”为保障,“军强”要以“国富”为基础。因此,我们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从国家角度讲,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高度重视国防建设,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军队角度讲,要坚决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二是在融合模式上,要树立效能观念,实现优化整合、兼容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全方位全过程地把国防建设纳入到经济建设体系之中,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形成合力的局面。一方面,军队要充分依托社会资源,要在国防基本建设、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上,充分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充分地发挥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军队要积极发挥推动作用,要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协助地方完成重大保障任务,从而使“富国”与“强军”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实现更加科学有序的结合。

三是在政策法规上,要树立法制观念,实现科学规划、长远发展。胡锦涛指出:“我们就必须依据科学发展的要求,站在国防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布局,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

计划。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都是一个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要科学确定两个建设相协调的分阶段的目标和重点,站在国家高度来考虑和设计国防与军队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国防与军队的建设布局,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

计划。

把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从而真正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最优大一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1篇)篇二十一

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我国国防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深化国防经济制度。

创新。

文章从完善宏观调控制度、健全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深化我国国防经济制度。

创新。

的主要措施。

中国国防经济60年来深刻的制度变迁实践为我们继续推进国防经济制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为切实消除不利于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诸多制度缺陷,更好地推动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式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经济制度创新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国防经济制度创新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与发展全局,涉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和利益的调整,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和协调,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的宏观调控制度。

1、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益发展,我国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市场化取向也日益明确。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即使市场机制是完全地发挥作用,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而国家利益的刚性又使国防经济运行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离不开国家计划的宏观指导,在坚持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取向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指导性的计划制度。

针对现有计划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在市场化的制度创新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计划制度改革,从总体上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以国家指导性计划为主的计划制度模式。要在充分考虑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制订国防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计划来推动制度创新顺利进行。今后一段时间,在促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进程中,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需要尽快建立以下支持系统:一是科学的宏观调控计划目标系统;二是强力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系统;三是计划的决策、审议、咨询与评估系统;四是现代化的经济预测和信息系统;五是重要商品、物资的采购、储存与调节系统等。

2、完善多元化的投资制度。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文件的出台并实施,我国国防经济领域多元化的投资制度已初步形成,大量的非政府财政资金不断进入国防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的渠道也不断得到拓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必须进一步完善。

第一,要进一步改进政府对国防经济的投资管理方式,确立相关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国家投资的保全制度,加强投资和项目监管,强化各方面、各环节的政府投资项目责任。政府对国防经济的投资,可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同时积极探索采用代建、租赁、借用、补偿和调配等新的投资方式。

第二,综合考虑国家安全和引入社会资本的现实要求,积极引入非政府性的社会资本,切实推进国防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军队等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性引导和资助性投入,可采用事后补偿等办法,鼓励相关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自筹资金进行前期研发,缓解资金紧张等问题。同时加强调控手段的运用,通过对国防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研究,合理、科学地确定国防经济投资发展战略目标,引导相关投资主体进行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第三,加快培育国防投资领域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一是深化现有军工企业改革,使之真正成为市场投资主体;二是大力发展投资市场化的投资中介体系,鼓励建立并完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咨询、信息、资产项目评估、预决算审计验证、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规范的投资中介机构;三是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军工企业以适当的形式整体上市,适度增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和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新型投融资方式。

3、完善相关财税 金融制度。在历史上,国家有关财税、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对国防经济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的资助和扶持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时期,现有财税金融制度离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要对承担国防任务的有关企业和投资主体一视同仁,建立规范、公平的财政、税收支持、服务体系。从财政、税收上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开放具有军民两用或通用价值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防领域发展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生产、引进先进科研仪器和设备的企业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政策等。

其次,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营造更加有利的金融政策环境。逐步建立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的方式,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国防市场。同时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为进入国防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离不开健全、成熟的运行机制。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需要不断完善以下运行机制。

第一,完善竞争机制。一是形成民用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准入与退出制度。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军品市场的准入与认证,把符合法定条件、具备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用高技术企业广泛吸纳进来,与军工企业一道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形成合作竞争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对进入军品市场的单位和任务承制单位进行动态管理,形成灵活有序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二是建立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标准制度。可借鉴、参照发达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一方面加快建立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凡是民用标准能够满足军事要求的尽量直接采用,不再单独制订军用标准,在确保武器装备作战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符合军用要求的民用标准,对那些低于民用标准或能用民用标准代替的军用标准,明确采用民用标准;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各种已经失去先进型的军用标准进行修改,并使之制度化。

第二,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参与建设和研发;通过设立民用高技术提升国防基础能力的专项资金,鼓励吸纳、引进民用高技术和相关能力。二是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消民用高技术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顾虑。对于企业自行投资产生的技术成果和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和建设设备,其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成果转让时应缴纳知识产权转让费或培训费;鼓励研发单位和生产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共同分享知识产权和由此带来的产业化收益。

第三,完善评价机制。要建立有利于推进军民融合的信息服务和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并动态跟踪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相关情况和动向,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并逐步完善分级别的军品需求信息发布制度,建设开通政府主管的军品市场网站,搭建适合民用企业发展特点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及时定向发布相关政策法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等信息,指导民用企业加强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为民用企业提供了解军品市场进入政策和程序的低成本渠道,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种种障碍与问题。二是建立军品市场信息统计、补充、完善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并适时进行补充、完善,为军品市场的经济分析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基础,成为有关政策制度形成的有力支撑。

第四,完善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对引进民用企业的主管部门和相关程序的监督,强化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军品任务招投标制度的要求,分别制订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杜绝寻租等腐败现象滋生。二是加强对程度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单位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保密规定和相关行业的特殊要求,建立军工科研生产资格审查、资质认证制度和能进能出的准入退出机制,并对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相关企业进行诚信跟踪和管理,切实把好民用企业的进入关。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要受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因此,在推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促进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体系。

1、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采购方面。首先要制订、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防科技工业投资法》(规范投资主体及其行为,确立投资市场的交易规则和竞争规则,明确各层次投资主体的经济权益和责任风险,以及执法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等;将承担国防任务的非公有制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等纳入投资计划等)、《军品信息发布管理办法》(重点规范军品信息的范围、军品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渠道、军品信息的发布权限等)、《国防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规范国防科技成果产权的属性、管理权限与职责等,明确在国防科技知识产权形成过程中国家、集体、个人等之间的权属关系),等等。其次要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如要完善《合同法》中对军品合同的具体规定、修订有关军品税收政策,对承担国防任务的企业包括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等一视同仁等。此外,要对一些已经过时、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或总体上已不适应当前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甚至相抵触的法律或法律条款进行废止。

2、国民经济动员方面。一是要加快国民经济动员基本法的立法步伐。国家应依据《宪法》、《国防法》等有关法规,尽快制定出台《国民经济动员法》,确立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方针原则、基本任务、动员体制、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奖惩办法等,明确把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 自然灾害纳入国民经济动员范畴。这样,既利用国民经济动员机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通过抢险救灾等非战争行动的实践拉动国民经济动员应战工作的发展;同时,在制定、修订其他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动员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国防条款,赋予其国防功能。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基本法规,逐步制定和完善民用运力、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征用补偿等配套法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行业部门如何履行国防义务做出明确规定。二是要加强地方性法规的配套衔接。各级地方人大、政府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逐步制定完善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和程序,把党和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的政策指示上升为国家意志,把基层的成功经验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把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用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之与基层实际相结合、与动员需求相衔接、与国家基本法相配套、与其他法律相补充,形成依法动员的法律法规体系。

3、军队后勤保障方面。当前主要是应尽快出台规范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可设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统领下出台《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法》,与即将出台的《国民经济动员法》和修订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条例》配套运作,共同作为统揽地方供应商和军队行为的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基本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合同管理、纠纷调解与仲裁等规范体系。同时,对《后勤条例》进行及时修订,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相适应。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语文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案例22篇)

    通过写下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样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的数学问

    最新课外书读后感高中(通用24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体验和感受书籍,然后通过文字将这些思考和感受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这篇读后感既有思想深度又具有文采飞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3年沙漠的体会(模板15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可以提升自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和思考。

    最优贷款营销心得体会手写(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领悟到的感悟和体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下面是一些学生和职场新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可能与我们

    精选崇廉践廉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学习或工作过程中心得和收获的总结,是对经验的提炼和升华。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某个事件或经历的细致观察和思考。第一段:引言(引出崇廉的重

    优秀大学生面试自我介绍男生版大全(20篇)

    优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能够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展示出了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在学习中有所帮助。

    热门做饺子心得(模板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对他人的影响和帮助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的结果。这是一些作者撰写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饺子是中国传统

    优质月自学心得体会(案例13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并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价值,从而使我们的成长更加全面和有意义。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引人思考的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国企领导干部培训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宝贵的知识和技能,并有机会进行反思和总结。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10月,我有幸

    优秀家庭活动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解决之道。总结让我明白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断追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