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

时间:2023-10-22 作者:飞雪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

发言稿的写作需要注重语言的简明扼要,言之有物,避免冗长空洞的表达。要注意使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引语或数据等来增加发言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发言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一

宋宇晴,女,中共党员,现就读于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1802班。曾任青马五班团支书、海空学院科协秘书长,现任校团委社团管理部副部长、校科协团总支书记、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党支部纪检委员、海空学院科协副主席、学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曾获得过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卓越之星一等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突出成绩奖学金、文体发展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她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也曾被选为学生代表,参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学习会议精神。为了进一步要求思想上的进步,她主动加入了第25期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培训班,担任班级团支书,并获青马优秀学员荣誉证书。她曾加入校学生党建服务中心,成为考核督导部的一员,担任通信专业本科生党支部纪检委员,在工作、学习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大学里,她始终秉持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理念,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下,前两个学年,她的综测成绩均排名专业前10%,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她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养与计算机相关的素养,曾获得中国石油奖学金、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工技术竞赛二等奖、省物理竞赛二等奖、省数学竞赛三等奖等,她也取得普通话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英语四级证书。

创新创业是她在大学里一直热爱并为之坚持的事情,她是一个敢于尝试的人,从创新赛到营销赛,从创业公司到大创项目,在几十个比赛中都有她的身影,从南教小讲台到北京boe决赛现场,她作为答辩人和大家讲述她的双创之路。抱着对双创比赛的热情,她从小比赛做起,在大一便和同学组队参加学校“boe创新挑战赛”,构思项目、撰写计划书、制作ppt、从无到有,最终取得校赛二等奖的成绩。有付出终会有收获,最终她作为本科生第一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互联网+”和“挑战杯”比赛的省级金奖,也作为队员参与另一项目,获得“挑战杯”国家银奖。她作为负责人获得学校2020年“未来杯”思创赛一等奖,也是学校自主创业赛道的第一名,她曾获得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卓越之星一等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等。从开会研讨到训练答辩,从初步培训到细致打磨,从初赛路演到金奖排位赛,她一直认真对待每一次经历。在追寻双创之美的路上,她在不断地成长,真正做到以科技创新为魂。

在做到“术业有专攻“的同时,她也在全面发展自我。她任职校科协团总支书记,参与组织省优秀项目训练营;任学院科协副主席,在两大赛中发动870余人参与,评审项目270余项,学院获评互联网+优秀组织单位,打造互联网+比赛“海空现象”,为了更好得宣传海洋文化,她也参与策划大学生海洋文化科技节,举办“海空杯”比赛,吸引来自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近千名学生参赛。她也积极参与团委工作,任学校团委社团管理部副部长,参与组织百团大战等大型活动;担任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制定团学规范。认真完成每一次任务,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即使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她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状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社会工作中。在学生工作中,她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真正成为一位倾心奉献的学生工作者。

她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担任“能源智慧未来”大赛志愿者,从机场接机到全程负责嘉宾学校的工作安排,她细心的服务态度,获得对接老师的高度好评。她也担任过acm大赛志愿者,积极参加石大学子回校宣讲会等实践活动。在大三寒假,她积极参与青鸟计划,作为返乡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家乡发展。志愿服务,让她更加了解社会,感触生活,并不断践行感恩奉献的美好品德。

从科技创新到学生工作,从锻炼能力到服务他人,从提升思想到文体发展,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她努力拼搏,从不辜负有梦想的青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宋宇晴同学会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以“向海图强,只争朝夕,脚踏实地,昂望星空”激励自我,勇敢做一个“追梦人”。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二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返乡党员小梁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个体医生转型为家乡有名的茶场老板。

小梁,男,中共党员,中医执业医师,1969年8月出生在桑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8年小梁县卫校毕业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携同妻子在福建石狮开办医疗诊所,先后从事个体医疗和医药销售。在此期间,关系网越拉越广,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但他始终无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觉,有一种感情让他无法真正快乐起来。甜是家乡水,亲是家乡人,2011年7月他怀揣在外创业的所有积蓄,准备开创自己新的事业。经过一番调研后,利用家乡丰厚的茶业资源优势,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20余万元兴办了占地面积10余亩、厂房15间的“桑园镇茶场”,并于2011年3月正式投产。

桑园镇茶场当年投产就实现了开门红,生产汉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绿茶25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并在西乡县“赛茶节”上获得“汉中仙豪”银奖和“汉中炒青”银奖两项殊荣,其产品更是远销汉中、西安等地。初见成效的小梁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管理上水平、做大产业创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后对承包购买的`350亩茶园进行茶树改良,培育无性系茶苗补栽补种,注重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并多次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场指导,严格按照茶叶加工环节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

浅尝辄止不是小梁的个性,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的目标。小梁计划进一步投资添置新设备,分档次加工制作出适应各个消费层次的茶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茶厂四季产茶、茶农四季采茶、农户四季有收入”的目标,年底再承包200亩茶园,争取亩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依托“西汉高速”和“十天高速”

连接线地域优势,全力打造集茶园观光、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品茶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茶叶产业综合示范项目,同时,注册商标争取品牌认证,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管理,为早日打入全国市场作准备。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周边5个村近千户茶农年增加收入约70多万元,他的茶场成为当地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县镇实用技术骨干人才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三

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镇村先生兼任农家书屋管理员。近年来,镇村以发展农业产业休闲示范园为中心,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了,村委意识到文化建设步伐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2012年,镇村干部经过多方努力,建立了农家书屋,并由村先生担任书屋管理员,这个职位虽小,但是江先生依然兢兢业业,不仅将书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尽力为群众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气氛。

“江先生是相当出色的书屋管理员,村的书屋从无到有、从图书的整理、筛选、统计、贴标签等工作,都是他利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地做好的。”镇文化分管领导戚晓鹏称赞到。村农家书屋坐落在镇村村委,60平方米的阅览室宽敞明亮,高大的书架依墙而立,1500多册关于医学、种植、养殖、政经、文化、少儿等各类书籍将书架塞得满满当当,书屋被整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厚厚的借书登记册里,工整地登记着借书人、所借书目、借书时间、归还时间等项目。

这一切,都离不开书屋管理员的努力。在书屋建成之初,江先生不辞辛劳,带领村干部利用周六、日及假期进行图书分类、粘贴标签、排序等整理工作并建立图书目录。如今村的书屋里,每天都有来借书、看书、还书的村民。群众对图书分类不了解,难免将图书摆放紊乱,江先生都及时将图书归位,方便其他群众查找,设置意见薄,欢迎群众提宝贵意见。“这里图书种类多,除了有村民们需要的农业科学书籍以外,还有世界名著等适合学生看的书,所以我假期都喜欢来这里借书。”在镇中心校上学的张慧丽说,放寒暑假的时候,书屋成了她经常出入的地方,她还记得第一次来书屋的时候觉得很惊奇,这里的图书都像正规的图书馆那样贴着标签,分门别类摆放,还有规范的借阅手续。

一直以来,江先生都在盘算着如何把书屋办得更好,他对书屋中的图书如数家珍,总能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推荐合适的图书。“以前我去城里书店买书,都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书太多,也不知道哪本好。但是我们村的书屋管理员江先生根据我们的需要给我们推荐书,这个实在是很贴心。

一天夜里,江先生患重感冒,医生不让外出,但听说有一位村民要借书看,他二话没说就起床来给村民借书,等村民找好书,并完善手续后已经是夜里12点钟了,但江先生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反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在平常的日子里,同志还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大量阅读图书室现有书籍,既充实自己,又能更好地向农民朋友做好推荐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另外他还经常学习电脑知识,不断向前来借书的人请教,为今后的现代化管理做好准备。自从有了农家书屋以后,村民群众的文化意思增强了,看了书的农民都觉得知识增多了,见识广了,思想开放了,眼界开阔了,农家书屋不仅为村民学科学、学技术提供了有效平台,成为了村民学科学、闯市场、快致富的“加油站”,还弥补了长期以来农村文化的贫乏,给村民带来了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全村群众展现出了新的生活、新的面貌、新的风尚。

总之,在镇、村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农民朋友的积极支持下,他在图书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今后,他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做好图书管理工作,为村民营造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为建设新农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四

xxx、女、汉族、生于1972年7月,镇村返乡女农民工。2011年9月,她本着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宗旨,从山东返回老家创业。通过了解近几年的各项惠民政策、实地考察、探索、镇政府的帮扶,借助村的天然优势,她的养殖创业项目大获成功,影响了附近群众创业的热情,带动了大家共同致富。两年来该她多次获得市、妇联表彰。

她在外打工年头不算短,工资待遇也相对丰厚,但她始终抱着一颗自主创业的心。她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就很难对外面的世界有归属感。当初外出打工是因为经济实在困难,而在外这么多年也多少有点积蓄,面对回乡创业的艰难和经济上的危险,她拒绝了家人的劝说,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家乡。她说:“在外干得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好!我能在外面干出色,就能在家里干的更出色!”

创业之路,且坚且险。刚回到老家的她,面对自己要从事的项目一无头绪,以前的固定收入没了,好不容易找到好项目,却又缺技术和门路,最初的创业尝试经历了多次失败,但她越挫越勇,每天都到村里的图书屋看书学习,通过图书屋的电脑上网查资料、寻高人解惑。为了解决饲料草的种植问题,她更是四处奔波,劳心劳力。她创业成功,政府的政策扶持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她自身开阔的眼界和肯钻肯干的精神,才促使她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创造了属于她的事业。

“做事业不是一个人,没乡亲们帮衬咋行?我一家富起来不算啥,要大家都跟着我一起富才是真成功!”她的养羊场从最初的100只,发展到现在的小屋寒羊、波儿山羊近500只,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投资150万元,建有标准化羊圈,功能齐全。她的养羊场聘请了附近的村民10余人,带动了周边7户村民种植饲料草,同时周围的老百姓也争相在她的场里购买羊羔和母羊,学习她的技术办起了小型家庭式羊场,从而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外出打工之外的解决通道,化为了促进本地发展的巨大力量。

现在,她的养羊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其辐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强,谈及“中国梦”,她说她的梦想就是养羊场有一天能够变成涉及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公司,走出村子的地域限制,带领全村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五

无论是在光泽县鸾凤乡油溪村的武夷绿园蔬菜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的田头,抑或在光泽城区的合作社蔬菜平价销售门店,你总是能看到一个娇小的、能干的身影,她要么指挥着工程人员安装蔬菜大棚,要么引导着销售人员热情服务早市的顾客,她就是27岁的叶芬。2011年从苏州大学材料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毕业后,她在苏州市一家公司上班,月薪过万元。两年后,她毅然决然放弃高薪的工作,说服了家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打造这一片属于她自己的绿色蔬菜基地,孵化自己的梦想。她说,她要为家乡光泽构建中国生态食品名城添砖加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07年从山区小城的仙华洲考上大学的叶芬,经过四年的大学洗礼和两年工作的磨练,对工作和生活有了崭新的认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她想到自己的家乡位于城乡结合部有大片闲置的待流转土地,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自然条件利于种植蔬菜且销售有广阔市场前景,是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优势产业,她想这或许就是她扬帆起航之时。就这样,一个美丽的基地蓝图在她脑海中渐渐的形成,她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将原来由她叔叔原始经营的六十亩蔬菜基地,扩展为现在的蔬菜基地面积300亩,建成大棚100余亩,其中智能温控大棚40亩,保温大棚60多亩;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80kv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光泽县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绿夷”商标。合作社创社以来共带动农户712户,种植无公害时令蔬菜品种50多种,年产蔬菜产品1500多吨,约占光泽县蔬菜总需求量的10%,现已成为我县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合作社2015年12月被选为全省供销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3月被列入福建省副食品调控基地。

叶芬一边抓好合作社的蔬菜生产、经营,一边细心注重政府政策导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让叶芬深受启发。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引导下,不断规范引领,逐级创建示范社,同时她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产业带头人,切实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加入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和务工人员均来自当地及周边的村民,为社员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解决了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打造“精准扶贫”升级版时,叶芬通过优先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闲置土地、优先雇用贫困户为其解决就业问题、优先考虑贫困户通过土地等生产资料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等一些列举措来帮助贫困户脱贫,她说预计在2016年底能够帮扶周边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她说,在农村曾有许多人因为收入过低或失业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蔬菜基地解决的部分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使这种现象呈现好转局面。如今,合作社已成为当地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纽带”,这正是叶芬两年来倍感欣慰的事情。

学纺织工程的叶芬对种菜一窍不通,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还是种植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她重新去学习,但她并不气馁,千方百计学习相关知识。两年来叶芬除了向有经验的菜农虚心讨教外、自学各类科普书籍外,还通过聘请省级农科专家、县级农业科技人员为社员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通过制定发展规划、融入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技术,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引进和普及,专业合作社也催生了一批懂知识、会技术,头脑灵活、思路开阔的新型社员,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叶芬在经营上注重人才培养,重点围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种养能手素质提升,培养了一批合作社领军人才。她要求合作社全体社员矢志不渝的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种植,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价值观,诚信为人做事。

50多种“绿夷”无公害时令蔬菜在城区中洲菜市场、阳光花园等6家平价直销店内销售,让叶芬的事业越来越宽广。在这些直销门店,叶芬要求销售人员把有限的服务做的无限好,卫生、热情永远都是摆在第一位,正是这样的做法,所有的销售门店每天一开市迎来的总是大量的回头客。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叶芬在蔬菜的经营上已不局限于现在一些蔬菜批发的模式,她正把她蔬菜向着接受预定,配送,从基地到餐桌,提供最生态、绿色的食品方向发展,“合作社+公司+微企业+电商模式”的新型销售渠道正在尝试实践中。

叶芬返乡种菜,立志做一名新时代新型农民。在生活中,她乐观开朗、随和健谈;工作时,严谨认真,不急不燥,不怕风吹日晒,田间地头的活儿干起来也得心应手。她说,年轻时就该孜孜不倦的多读书,边读书边思考。

她说,仰天大笑出门去,莫后悔,不犹豫,超越自我,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六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返乡创业事迹材料》的内容,具体内容: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创业要找最适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而很多人成功却是在农村创业,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创业要找最适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而很多人成功却是在农村创业,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2.清粪自动化设计。养兔场采用自动清粪系统,并在局部进行了创新:一是将自动清粪走道设计成u型,兔尿沿u型底部流出,使兔粪兔尿得以分离。二是自动清粪机加装了竖杆,竖杆两侧再加装联动装置,不仅能清理粪沟的粪便,也同时清理了残留在上层兔舍外的粪便。?3.舍内废气排放设施。位于舍顶的负压通风装置通过管道直接与兔舍底部相连,使兔舍底部的废气也得以充分排出舍外。?4.兔舍窗户联动开启。新建的几栋兔舍的窗户设计新颖,通过在墙上设置滑轮与铰链,使每栋兔舍的所有窗户都能实现一次性控制,只需一人一摇一转,即可同时开启、同时关闭,大大节省了人工,也使窗户通风效果达到最佳。同时,窗户设计距地面50厘米,也充分考虑到了兔舍底部的通风需要。?5.兔笼改造。兔笼设计新颖,兔笼门采用向下开的方式,并且三个兔笼一个笼门;兔笼门向下开避免了抓母兔时碰伤母兔乳房。这一细小改造,大大减少了因外伤而导致母兔乳房炎的发生。?王学记对养兔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境界,他没事就在兔场内钻研、改造。这不,针对他的"地窝繁殖"模式,他又发明出一种自动喂料设备,目前已调试完毕,很快就可投入使用。为了在养兔方面进一步创新,他常常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同行那里学习交流。为了把养兔这一心爱事业传承下去,他还让自己的大女儿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学习畜牧专业。目前女儿已考上研究生,他又让女儿专攻养兔专业,并联系上了国内一位著名兔业专家,他力争让女儿攻读他的博士。现在,王学记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正积极寻求一位合伙人或投资者,他想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兔场交出去,自己专心整理、研发养兔新技术,同时把这些新技术推广到协会的所有会员当中去,带领大家一起走健康养兔、科技养兔的致富新路子。?滕州市畜牧兽医局畜禽良种推广站站长王兆勇参加了王学记这次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他说,近年来,滕州市对当地养兔、养羊等规模化养殖大力扶持,从新品种的引进、改良到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对王学记这么有"执著精神"的养兔"土专家",行业主管部门一定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真正发挥其行业带头作用,把滕州的养兔业做大做强。(本刊记者?张明海)。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七

返乡创业事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返乡创业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只要认准目标,能吃苦,有恒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希望能帮到你。一姚俊,男,苗族,24岁,中共党员,毕业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只要认准目标,能吃苦,有恒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希望能帮到你。

一姚俊,男,苗族,24岁,中共党员,毕业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专科学历,现任来凤县尚风寨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跤:在大河镇放蜂时一名农户在给萝卜喷洒农药治虫时,误将农药喷洒在了蜂箱上,造成了20余箱蜜蜂不同程度死亡,此后蜜蜂所剩无已,因该农户属特困户无力赔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多元,姚俊的养蜂大户梦几近破灭。

二、寻求合作谋发展蜜蜂中毒事件后,因担心亲戚朋友的指责,姚俊就把自己关在家里关了5天,通过阅读创业书籍和观看视频教程,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求教于成功企业家、朋友、老师,深刻。

总结。

了失败的原因。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发现单个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差的弊端,大家只有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才能闯出一番天地。于是姚俊就开始谋划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发展养蜂产业,他联合革勒车乡蜂农文继祥等人,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20年8月登记注册了来凤县第一家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尚风寨蜜蜂养殖合作社,专门从事蜜蜂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蜂终于尝到了甜头。

式,对于成员的帮扶,主要采取以区域综合发展基金的方式介入。经书面申请加入合作社的成员,可以享受合作社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销售服务。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社搭建的远程教育平台和聘请的专家进行授课,学习最新养蜂技术和了解行业信息。合作社还对成员产品签订收购协议,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2-5角保护价收购,让成员吃下"定心丸",有效地避免了单家独户生产带来的信息不畅、技术落后而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确保成员蜂蜜产销两旺,蜂农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四、创品牌,强营销。

有了好的产品,就必须拓展良性的市场。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乡土风味和纯天然、原生态的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大,导致纯天然蜂蜜价格比普通蜂蜜价格还要高上许多。在合作社理事长姚俊带领下,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尚蜂寨"系列商标,办理了法人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今年还申办qs认证。合作社抢抓发展机遇,在产品宣传上下大工夫,印制了专用的品牌包装,创办了合作社宣传网站和销售网店,以狠抓产品质量为核心稳步进入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科学规划求长远。

合作社深知发展之路在于科学规划,理事会一班人在理事长姚俊的带领下,结合了我县蜜蜂养殖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的可观前景,科学地制定了一系列规划。一是继续加强现有养蜂基地建设,争取5年内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品质。二是建设完善产品配送中心,深入开展农超对接。通过与大型超市对接,有效解决蜂产品的销售体系欠缺而导致的养蜂风险难题。未来五年,合作社拟建武汉、恩施、宜昌三地的直销网络,来凤现已创办专卖店两家。三是制定符合合作社运行的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员工福利等相关制度,使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最终,让更多蜂产品爱好者了解尚风寨蜜蜂养殖合作社,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愿景,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价值观,增强消费者和经销商对"尚风寨"蜂产品消费和经营信心。

六、为人真诚,乐于学习。

姚俊返乡养蜂,借东风致富显身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他严谨认真,不急不躁,热情为广大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他对蜂友和爱好者友所提出的问题都认真解答,受到了广大成员和蜂友的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他为成员蜜蜂免费义诊百余次,多次为困难成员赠送蜂具。姚俊在对尚风寨未来发展描述中这样说到:"以学规划谋发展,把尚风寨合作社做精、做强,在有充分的原始积累后,一定要创办一家尚风寨商务学堂和一间诊所。"商务学堂,旨在为尚风寨成员和更多的人提供成功的经验,促成更多人的成功;诊所,旨在帮助尚风寨成员和贫困人员解决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此外,大学毕业后的他,一直保持"有余力,则学文"的良好习惯。据了解,他每年至少要花上2000余元购买各类书籍,现在他家中堆满了各类书箱,翻开阅读过的书都有他的读书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利用网络查找答案或求教于老师。在长期实践中,他还总结出了"养蜂不要种,只要勤做桶,养蜂不愁富,只要有技术"的山区人致富经。

姚俊在创业中树立诚信乃成功之本的信念,靠勤学实干兴业,靠求实创。

新发展,造就了今天的事业。超越自我,挑战未来,一份信念使他在返乡创业路上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带头人。

二王道宏,男,汉族,1972年6月出生在水阳镇裘公社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条件困难,1993年秋,20岁出头的王道宏在水阳高中毕业后,从家里带了50元钱只身来到了上海,从帮饭店洗碗打杂做起,开始了他帮厨学艺的打工之路。1995年经人介绍,与本村姑娘孙金兰结婚,婚后生育一个男孩。1998年听朋友介绍说广东好挣钱,就带着妻子一道"闯广东",先在东莞一家塑胶厂打工,从工人、领班、组长一直干到生产科长。正当他事业渐成时,却不料市场产品滞销,企业经营不景气,工资时发时欠,眼看前途难料,只好带着妻子于2000年秋转入一香港人办的金辉鞋厂打工,一切又从头开始,......夫妻俩艰难地捱到2002年8月,经人介绍又辗转到了苏州,妻子孙金兰在乡村医院从事护工,王道宏则在三星电子厂谋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由于他工作上勤劳肯干,认真负责,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又能和工友们打成一片,三个月后就当上了班长,六个月后提为队长,手下管理着27名保安队员和4个辖区安全......在那里渡过了5年多相对稳定的日子。

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无时无刻不在计划着怎样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

回乡创业,让他感受到人生的成就感"勤劳靠双手,打工不如创业"。"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家里的土窝窝"。外出务工的14年里,王道宏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心想回家来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2006年底,王道宏夫妇通过联系、考察手套加工市场,已经做好了返乡创业的各项准备。

2007年春节,当他回家把自己的想法向社区书记、主任和两委干部们沟通时,立即得到了赞同与支持。王道宏的人生坐标从此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他说干就干。从亲友处借来5万元,社区总支书记王志祥支持借给他1.5万元,加上夫妻俩在外打工的多年积蓄在内,于2007年4月投资10万元,办起了水阳镇第一家"宣城宏达手套加工厂"。从自己学习加工手套、培训工人,到与外贸企业签定合同,承揽加工业务、维修机器、控制操作流程、质量检验、集中打包、装箱和企业管理等,他白手起家,摸索着一切从头做起。从开始10多人发展为目前40多人,机器设备由原来10台增加到50台,合作加工厂扩大到2个,总投资房产、设备达到40余万元。月加工手套产量由5万双增加到25万双,年产量由60万双增加到300万双,产量、收入短短2年翻了4倍。

入1500元左右,一般工人月收入1000元以上。还有更低的,如本村3个残疾人,她们无法到手套厂上班,厂里就派人将刚做好的手套送上门,让她们在家里剪毛边,月收入600余元。就还有10多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年妇女,她们白天要接送孙儿孙女上学,还要在家做饭做家务,也无法前来上班,厂里同样将加工过的手套送上门,让她们在家里剪毛边,附带着挣钱,月收入约在500元左右。据此算来,返乡创业青年王道宏创办的手套厂,实际上解决了当地60名"留守妇女"就业,除自家收入外,每年为社会创造劳务收入60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

纳更多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在当地就业,大家共同走致富发家的道路,这样既减少了当地妇女外出打工的风险,也便于当地妇女就地就业和照顾家庭、子女,同时也为稳定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一个好的垂范。

王书记还指出,王道宏办的手套加工厂对乡亲们管理很宽松,他一般要求工人上午七点半到厂,下午五点半就可离开,中午厂里免费为工人们提供"三菜一汤"中餐。家里有事可以打电话请假,不扣工资;但厂里根据各人技术能力下达的手套加工任务,要确保按期完成,以取信于外贸出口企业,树立宏达手套厂的品牌和形象......从以上可知,浅尝辄止不是王道宏的个性,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真正的人生奋斗目标。我们希望他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在家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带领自己的乡亲们在致富的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八

小朱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2002年大学毕业后和大多数人一样去了深圳闯荡,由于专业不对口,小朱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再加上老家的父母年事已高,需要子女近身照顾,多方因素考虑之下,小朱决定回家创业。

再找不到病因,这批山鸡苗将损失殆尽,到时将给养殖场造成致命的打击,小朱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也和同行们沟通过,最后还咨询了相关的专家,最终确定山鸡是感染了一种混合疾病,可是这时500羽山鸡苗已近乎全军覆没,只幸存了几十羽。小朱没有时间伤心,他要保住这最后的山鸡苗,发现病因之后,小朱奋力治疗补救:每天按时对鸡舍清洗消毒;对山鸡苗定时注射治病药物,不眠不休的关注山鸡苗的健康状况;将病鸡进行隔离治疗,病死和重症山鸡及时清理,并撒上石灰深埋。考虑到幸存的山鸡抵抗力弱,小朱还在饲料里加入治病的药物并使用大灯进行保温,采用网床饲养减少山鸡与带菌粪便的接触,由于措施得当,病菌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减轻了损失。

2005年,小朱通过和其他养殖户沟通养殖经验和实地调研发现孔雀养殖在我县还是一片空白,市场需求巨大,且孔雀养殖难度小但利润巨大,只要做好孔雀苗的保暖工作,养殖起来甚至比饲养家禽还要容易,所以这一次他又购买了100只孔雀进行养殖,积累了前几次的经验和教训,小朱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这批孔雀的幼苗,充分做好了幼苗保温、防病害和舍棚清洁等各项措施,养殖孔雀的效果很好,甚至还开发了孔雀的附加产品如孔雀扇、孔雀蛋、孔雀标本的经营业务。每当孔雀养成,开屏之时,五彩斑斓的孔雀扇成为了这个小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人慕名前来观看。

经过几次危机,小朱意识到要想把养殖场做大做好,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湖溪乡政府知道了小朱面临的困境,一是十分支持小朱回家创业的.行为;二是希望能通过小朱的养殖场带动周边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因此在养殖场的运营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积极为养殖场办理无息贷款帮助小朱渡过难关,还帮助养殖场修建了一条长约300米的“致富路”,总投资十几万元。并在2008年,为小朱的养殖场成立了专门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二十余户贫困户加入,以“基地+贫困户”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加盟合作社进行特种养殖,小朱负责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贫困户只需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饲喂、消毒、清洁等工作,基地会统一负责防疫和销售工作。还帮助小朱开发起了旅游业务,现在已经有了放飞大雁、多彩孔雀、鸵鸟欢腾几个观赏项目。

养殖的难题解决了,如何广开销路又成了小朱的一块心病。为此,乡政府主动承担起了帮助养殖场打开销售市场的任务,先是印发宣传手册到县城的各大酒店商家争取供货权;又主动联系县城周边和其他省份的野生动物收购商前来小朱的养殖场洽淡珍野动物收购业务;还利用互联网成为惠农网的注册商家在全国范围内打开知名度;又帮助小朱在县城办了一个“湖溪珍野动物展馆”,大大提升了养殖场的知名度。

有了政府的帮扶,小朱在经营起养殖场来越发显得得心应手,现在养殖场已经把发展重心放到了广开销路上来,尤其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养殖场进行宣传成为了小朱每天思考的问题。在乡政府的推荐报名下,小朱成为了我县自主电商平台“赣货网”的注册商家,现在成为了一名电商新手,并成为了我县组织的电商培训班的一名学员,现在正努力学习电商知识,争取早日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网店中去,让养殖场发展的越来越好,从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共同致富。虽然养殖场在以后的经营中还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小朱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坚持再加上乡政府的帮助,一定都能逢凶化吉,让自己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九

张春平,女,38岁,高中文化。19xx年11月至1995年12月共六年时间在市禽蛋公司养鸡场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喂鸡。在这里她学到了很多养鸡的技术,为她在从事养鸡这个行业打下了较好基础。1995年养鸡场经营不善亏本停产,她和丈夫双双下岗回家。

下岗后的生活没有了着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自己养鸡。向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元,租用禽蛋公司蛋舍。九六年春节前进了第一批蛋鸡苗共5000只创业先进事迹材料创业先进事迹材料。当时压力特别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住在鸡舍,那年三十那天天气特别冷,小皱鸡舍要求30多度的温度,要不停的烧煤给鸡舍加温度,外面刮着大风,温度烧不起来,又去借了几个炉子放在里烧,才把鸡舍的温度升到30度以上,一直忙到别人都放鞭炮时才想起一天的饭没有吃,只能把前天剩下的饭放在炉子上热一热,就当是年夜饭。当时的条件的确很艰苦,但吃苦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鸡有毛病。有一次鸡得了法氏囊炎,发病的鸡一下死了十几只,吓得她几个夜晚都不敢睡觉,扒在鸡舍给鸡喂水喂药,一直到鸡病情好转,才敢松口气。

就这样她艰苦干了几年,聚集一些钱又租用狮树村毁弃旧学校搞养鸡,这时她觉得养商品鸡不如养种鸡,养种鸡不仅能多挣钱,还能带动更多人搞养鸡。于是她就买了几台旧孵化机,请人安装好后又进了几千只种鸡,把鸡养大后下的蛋用来孵化小鸡。开始也不太懂,就买些技术书学习,又不断向人家懂行的人请教。就这样慢慢的小鸡就孵了出来,不仅留着自己饲养,还卖给许多养鸡户饲养。

孵化机也有原来的几台发展到现在的16台一次就能孵化种蛋30多万枚,这样的孵化量全负荷生产的话,每天就能出皱1万只鸡苗,一年就要出叁佰多万只鸡苗创业先进事迹材料事迹材料。规模上来了,防疫管理,生产管理更需要规范。于是她建立了严格的防疫制度,加强了防疫硬件设施建设,把鸡苗的质量做的更好。

今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她将不断发展扩大规模,把富来种鸡做成全国知名的种鸡生长企业。同时她将积极发展引导周边农民养殖致富,走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和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十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模板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返乡创业事迹材料模板》的内容,具体内容: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而很多成功者是返乡创业后成功的,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一:西门塔尔牛养殖帮残疾的...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而很多成功者是返乡创业后成功的,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西门塔尔牛养殖帮残疾的他走上致富路——记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张云德在外漂泊二十多年,因为右眼先天残疾,他受尽人白眼,仍没能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无奈之下他回到家乡搞起了肉牛养殖,没想到却从此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养殖肉牛收入达到40万余元,被区残联局表彰为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自己也成了镇上的肉牛养殖状元",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生活终于奔上了小康。"近日黄溪镇黄桥社区6组残疾人张云德乐呵呵的告诉记者,在外漂泊多年,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济压力,成绩名列前茅的张云德毅然放弃了学业,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去广东追逐自己的梦想。

那时候,进入电子厂,不仅干的活路比较轻松,比较体面,而且工资待遇也比较理想,可是,张云德进厂却碰到了一个大钉子——因为右眼残疾,几乎所有的厂都拒绝招收他。无奈之下,张云德只好放弃进厂谋一个体面的工作这样的想法,十八九岁的他,跟着叔叔伯伯们,到建筑工地做建筑,每天搬转,扎钢筋,和砂浆,手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这样一干就是10多年,他完全记不得磨破了多少次皮,看着满手的茧,张云德有时候很无奈,面对生活给他的痛苦,他从来没有服输过,从来都坚信着明天会更好,累了,休息休息再干,生病了,吃一颗药,继续上班,不管多苦多累,都不告诉爸妈,怕的是让他们担心,他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实在抗不过去了,就抽烟解闷,这样一下子就坚持了10多年。

这10多年里,张云德干过搬运,搞过建筑,做过清洁工,虽然又苦又累,可是他凭着那股永不服输的劲,硬是坚持了下来,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重体力劳动活,看着自己存折上逐渐增多的数字,张云德心里乐滋滋的,干起活来也不觉得那么的累了。

当老板,跟着自己干的,还有10多号兄弟,每年,给他们开工资,都需要几十万。但是,张云德毫不吝啬,从不亏待员工,他宁愿自己少赚一点,也不能亏待了他们,由于张云德为人善良、坦诚、耿直、守信用、讲义气,他小小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包里的钱包鼓起来了,张云德在黄溪镇老家盖上了三楼一底的小洋房,全家人都住进了平房,生活乐滋滋的,还有很大一笔存款存在卡里。

但是,在外从事废品收购生意虽得心应手,收入也理想,而新的困难也随之而来:父母年老,子女上学,这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而又不能解决的燃眉问题。"2020年家人的一场大病,让我突然感觉到外面久了,该回家了"张云德说,"父母年龄大了,孩子上学也需要人好好照顾。"张云德经过认真的思考,最后,决定回老家创业,既能够照顾父母,又能够带动家乡的发展,这是不错的选择。

返乡创业:肉牛养殖帮他走上致富路2020年9月,张云德回到黄溪镇老家,开始寻找项目,最终在多次咨询后选择了养牛,"你看,牛肉价格连年高,现在畜牧局的扶持政策也不错,而且我和老婆又能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张云德说。

张云德告诉笔者,回到家,他通过认真的观察,不断的分析。

总结。

最后决定搞肉牛养殖。"近些年生猪行情波动比较大而且养猪的比较多养牛羊的人比较少而且牛羊价格稳中有升牛羊肉的市场消费也来越乐观但是养羊疫病防控相对投入要多产品附加值相对于肉牛要少些同样的见效慢生长周期肉牛养殖的效益要可观多了而且才开始搞养殖自己没什么经验肉牛养殖的风险相对也比较小些。"经过再三的权衡最后决定搞肉牛养殖张云德一脸微笑的说。

目前,张云德的养牛场已投资60余万元,共有牛舍两栋,共占地面积1700余平米,通过一年的扩繁,现在存栏肉牛100余头。

"现在的牛好卖,由于这品种是优质西门塔尔肉牛,并且全是喂的自己种植的牧草和玉米秸秆等,牛肉质好,差不多是远销山东、湖南、广东一带,销路根本不成问题。"张云德说,今年9月份又可以卖掉一批,去年一年我卖肉牛和牛肉,产值45万元左右,今年我的目标是存栏200头,出栏肉牛100头,实现年产值1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

面对未来: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残疾人自强模范"野百合也有春天,残疾人当然也有我们的春天,我们只要自立自强,那么我们的春天一定是更加绚烂的。"张云德一边给牛拌料,一边笑呵呵的说,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党和国家就是好,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仿"、"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他打算学习好肉牛饲养技术、母牛配种技术、疫情诊断技术,通过自繁自养,实打实的搞养殖,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养殖场来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张云德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干劲十足,通过两年的时间,他就已经把肉牛养殖推上了正轨,这不仅得力于他敏锐的生意头脑,更得力于他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他的肉牛养殖场存栏100多头,每年能够出栏40余头,年产值40余万,对于一个才开始发展的肉牛养殖场来说,取得的效益已经非常可观,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那是不可预料的,张云德,当之无愧"残疾人自强模范",也当之无愧"黄溪镇肉牛养殖状元"。

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笑呵呵的说,"这些荣誉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他的关心,代表党和国家对发展畜禽养殖让百姓富裕的举止的重视,他在以后的路途中,一定会虚心学习耐心请假,学习好肉牛养殖的各种技术,实打实搞好肉牛张云德说,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区残联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范"、"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表示,他在以后的路途中,将实打实搞好肉牛养殖产业;待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后,他将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让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帮助他们实现小康梦。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十一

这个夏天,夏长兴格外忙碌:一方面,新米即将上市,他的米业公司进入生产旺季;另一方面,他设在玉贤的加工厂正大批量生产湖北特色美食——豆丝,以及油炸兰花豆和花生米等休闲食品。“湖北人爱吃豆丝,但过去受时令限制,一般只在秋冬两季做。经过创新加工工艺,今年7月起,我们就能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加工豆丝,而且还开发出杂粮、莲藕、绿豆等多种口味。”夏长兴自豪地说。

从1994年辞职下海,夏长兴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卖大米。“创业就是把一件事做精做透,自然也就成功了。”如今,他创办的天安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蔡甸米业加工的龙头企业,年产值上亿元。

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或许,夏长兴不会迈出创业第一步。

辞职下海前,夏长兴在蔡甸区粮食局下属的柏林粮管所工作,当过营业员,下乡收过粮油,后来做到了业务经理。当时,虽然收入不高,但粮食系统是铁饭碗,依然有不少人羡慕。

1993年,儿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夏长兴的生活。儿子刚生下来就连续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如不能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而当时他和妻子的月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500元,为给儿子治病,他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救儿子,为了还债,夏长兴毅然辞职,用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卖大米的生涯。创业之初异常艰辛,夏长兴每天清早起床,骑着三轮车到粮油店批发大米,再走街串巷叫卖,经常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好在,一年下来,他攒下2万多元,也有了一些固定客户。

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要扩大经营就得有固定的场所。于是,他租下一间门面,开了家粮油门市部,批零兼营。

随后几年,夏长兴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从一家门市部发展到四五家门店。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时,儿子的病经过手术治疗也痊愈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夏长兴更是一门心思扑在生意上。1999年,一个新的机遇摆在了他面前:那一年,粮食部门开始整体改制,几个昔日的同事找到他,希望他能牵头,把粮食局的大米加工厂盘下来。最终,夏长兴拿出20万元,老同事则拿出自己买断工龄的钱,一起入股办厂。

2005年,在大米加工厂的基础上,夏长兴正式成立了天安米业有限公司,注册了“金碾王”商标,推出了“晚金优”、“农家晚粳米”等系列产品。2009年,“金碾王”被评为武汉市著名商标,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2013年被评为武汉名牌。天安米业也被评为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2年的产值超过了1亿元,产品还销往云南、广东、上海等多个省市。

尽管事业越做越大,夏长兴并不满足。他着手在蔡甸玉贤镇新开加工厂,对大米和一些当地农作物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采访中,夏长兴带记者参观了他的豆丝自动化加工车间和兰花豆加工车间。其中,豆丝是把大米和绿豆混合打成浆,摊成皮切成丝,夏长兴还对这款武汉人喜爱的特色小吃进行了创新,推出了杂粮、莲藕、绿豆、黄豆、荞麦等多种口味。

仅需2分钟米浆就变成豆丝1月19日,记者来到万顺农产品合作社的生产厂区,这里过去曾是当地一所小学,豆丝生产线就建在改造后的教学楼里。“一楼是磨浆车间,核心设备都在二楼。”合作社负责人夏长兴大手一挥,带着记者直奔位于二楼的糊化成形车间。“糊化成形”说得通俗些就是“烙豆皮”,这是整个豆丝制作的关键。车间里的两台转轮式电动烙豆皮机器,是合作社与武汉工业学院食品学院历时两年,共同研发生产的专利产品。

夏长兴说,豆皮的厚度影响豆丝口感,也影响后期晒干的时间。在烙豆皮的过程中,火候大了,豆皮容易烙糊,没“卖相”,温度低了,豆皮又不易成形。过去,村民烙豆皮用的都是圆形的平底锅,以蜂窝煤和木材做燃料,火焰温度飘忽不定,烙的豆皮既不卫生,品质也不稳定。要想大规模生产豆丝,就必须走机械化道路。用机器生产出来的豆皮,厚薄均匀,颜色亮白,口感和外观都远胜传统手工豆皮。“机器每天可烙豆皮一万斤,只需一个工人就能操作。”

生产出来的豆皮厚3毫米,宽60厘米,像玉带一样源源不断地从机器中吐出。在传送带末尾,一位工人将豆皮卷成圆筒,送入切丝车间。在切丝车间里,豆皮卷被切成一指宽的湿豆丝。随后,湿豆丝又随着传送带,送入长约20米,温度约60摄氏度的高温烘干车间。经过一次烘干的豆丝落入一楼的低温烘干车间,经过二次烘干后的豆丝就可以进入包装车间了。

从米浆到豆丝成品送入仓库,等待包装,全过程只需2分钟。而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干豆丝,仅晾晒就要花费一周以上。

2013年2月,合作社豆丝生产线正式投产,到2014年春节前,产值达到800万元。2014年春节后至今,合作社已经生产豆丝300多万斤,产值达1300万元,预计在2015年春节前能达到1600万元,产值实现翻番。

由于统一购买生产资源,统一收购农产品,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市场,社员去年人均收入1.7万元。2013年,万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示范合作社”。

几年时间,玉贤种植大户社员从5人发展到现在的260多人,农产品经纪人社员达到40多人。合作社与各大连锁超市和农贸批发市场都有良好的营销合作,销售额逐年递增。“豆丝产业正在发展的上升期,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过节不赶工,保证豆丝品质是关键。”“过去还有农户自家晒了豆丝拿到集市上卖,现在他们弃了老把式,从合作社批发豆丝,去市场零售。”夏长兴得意地说。去年9月,夏长兴开通了电商平台,全国人民都可以通过网络,以厂家价格购买豆丝、荷兰豆等特色农产品。“现在每天都有至少20单生意,顾客清一色的好评。”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十二

“一个农民进城,赚了1000多万元,又回老家流转了?1500亩地种菜去了。”这是一位朋友对袁胜华的介绍。

第一次见到袁胜华,是在汉口循礼门的一家西餐厅。据说,这是他第一次吃西餐。很少西装笔挺的他,显得有些不自在。几次从裤兜里掏出烟来夹在指间,憨笑着问路过的服务员:“抽烟是不是要罚款?”那神态,像极了担心被老师批评的小学生,让人忍俊不禁。“你就把我写成一个中国农民就好了。”他爽朗地一笑,有了些许放松。

木地板生意抓住市场机会。

“我初中毕业,就是个农民,当过建筑小工,挖过矿……”袁胜华毫不避讳地对记者说。

现年42岁的他,出生于湖北竹溪。1986年初,13岁的他跟随父母举家迁移到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五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三,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替父母承担养家重任。

记者面前的袁胜华中等个头,身材清瘦。很难想象,16岁的他走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筑工地上当小工,搬砖头、筛沙子,和水泥。年纪虽小,但他却是工地上最活跃的一个。不仅和工友们打得火热,还和工程监理们越走越近。“做哪一行,都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上进心和目标。”袁胜华坦承,他从来都不满足于仅靠做小工养家糊口。仅一年后,他就成了小包工头,带领几十号比他年长的农民工。监理们手上有工程项目,都乐于分一些给这个“脑袋灵光”的小伙子。后来,随着工程越来越多,他的施工队规模越来越大。

如果不是因为妹妹的召唤,他可能会一直做建筑行业。2000年2月,做建材生意的妹妹由于生意繁忙,请他抽空帮了一个月的忙。无意之间,让他看到了建材行业的美好前景。

一个月后,他投入2万元,毫不犹豫地在汉口金太阳建材城拿下门面,做起了巨宁地板的代理。

那时候,木地板市场竞争还不是十分激烈。天生的好口才,加上热情爽朗的个性,让袁胜华结交了不少生意上的好伙伴。初战告捷,不大的门面档口最多时一天的营业额就达4万元。

从副食批发到建材超市、酒楼和足疗城——。

蔡甸大集街上做“老大”

既承包建筑工程,又做木地板买卖,袁胜华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但由于门面拆迁,在2007年前后,他结束了木地板生意。

在关门的前半年,他就已经确定好了新的发展方向——回蔡甸大集做副食批发。

这个决定,缘于他对大集的熟悉。当时大集街上小的副食店虽多,但大规模的批发中心却几乎没有。副食小店主,要跑五六十公里路到汉正街进货。而附近七八万居民,对副食品的需求是个小不的市场。

看准就下手。2006年下半年,一向果敢的袁胜华带着妻儿折回大集街。

回到熟悉的地盘后,头脑活络、人缘极佳的他如鱼得水。副食生意红火自不必说。“搞副食批发时,我老婆说,地板生意赚的钱够下半辈子生活了,没必要冒风险;我做酒店时,老婆说,已经有这么多钱,买辆好车到处玩玩就行;我做蔬菜基地时,老婆认为我疯了。”每一次转型,袁胜华都遇到过反对。

但他不仅做了,而且出手迅速。

2011年,胜华建材超市开张,瓷砖、材料、五金、水暖等装修用品一应俱全;不仅卖产品,还承接装修业务,成为当地最大的建材超市。

2012年,大集天凯大厦旁的鄂湘大酒店开业。黄豆粉野菜糊、苞谷米饭、魔芋酸包菜、土猪蹄炖土豆等竹溪老家地道口味,立即唤起了好吃佬的食欲,不仅蔡甸的人知道这家店,沌口开发区,甚至汉口等中心区的食客都跑过来尝鲜。

2013年,鄂湘足疗城开门迎客。

如今,论规模和营业额,袁胜华的建材超市、酒店和足疗城,在蔡甸大集街上都称得上老大。

指着酒店周边远处的高楼,袁胜华对记者说:“你看,那边是世茂龙湾,这边是法国风情小镇、千年美丽、温莎小镇……”这些楼盘早被纳入了他的“超强大脑”。要知道,他的酒店和足疗城,以及建材超市,全是伴随这些新楼盘而生。

竹溪1800米高山上种菜。

去年下半年,袁胜华做了一件让妻子“彻底抓狂”的事儿——他跑回竹溪老家,从农民手中流转了1500亩土地,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种蔬菜。

了解他平日生活习性的朋友,对此一点儿都不意外。因为,从始至终,袁胜华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农民情结”。

前些年,只要闲下来,他就开着小车到处转,到大集农户家去摸底。谁家种菜不施肥不打药,谁家养鸡不添加饲料,他都搞得一清二楚。后来,他在当地租下50亩地种植蔬菜,不仅供应自家酒店,还带动当地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因此获得了农业科技示范人物、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奖项。

有时,他还会开车七八百公里,来回十几个小时,回老家去收正宗土味儿,因为在老家,农民仍然过着种地靠天收的日子。

武汉的朋友都很了解他,只要知道他回了趟老家,就大老远到他酒店门口,甚至等上几个小时,就为他车上那一把山野菜。为了吃上一口真正绿色的`蔬菜,几个朋友组团去他老家既能游玩又能买放心菜,这种活动也变得频繁起来。

久而久之,袁胜华动起了心思:既然有需求,我何不自己回老家种菜?

这次,袁胜华看上了竹溪境内桃源乡一个鸡心岭的地方。此地位于重庆、湖北、陕西三省(市)交会处,更有种说法:走上鸡心岭,一脚踏三省。最高山峰海拔近?2000米,景色秀美,山泉丰沛,且日夜温差大,周边没有一家厂矿,是种菜的最佳场地。经与当地政府和农户协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他拿下1500亩地。

袁胜华的想法很简单,蔬菜种植不施农药化肥、零污染、不用大棚、采用泉水灌溉,产出销往武汉。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当地乡亲摆脱贫困,留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的脚步。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他发现湖北省内没有一家卖平价山野菜的连锁专卖店,于是又调整了经营思路,打算开“三省鸡心岭”高山无公害蔬菜专卖店,采取连锁加盟的形式经营。从产地到店面,每一份菜都打上二维码,只要手机扫码便可知道这些菜是何时在哪块地播种生长,什么时候采摘,通过哪一辆冷链运输车运送过来的。类似于淘宝物流追踪。

除了蔬菜,专卖店内还将出售竹溪贡米、野生板栗、高山竹笋、乌皮核桃及野生猕猴桃等土特产。

袁胜华告诉记者,第一季蔬菜近20个品种将于5月份上市,目前已经发展了20家加盟商。

“尽管自然种植的蔬菜生产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但我还是打算走平价路线。”袁胜华表示,未来他还将在山里放养家禽牲畜,发展生态旅游,并计划开武汉市内最大规模的纯天然高山菜主题餐饮。

优秀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13篇)篇十三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租赁场地安全责任书(通用15篇)

    总结范文适用于各个领域,无论是工作中的总结、学习中的总结还是生活中的总结,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这份总结范文帮助我更

    热门纳税筹划书(通用17篇)

    公司宣传语需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不能夸大虚假。制定公司宣传语前,我们需要对公司的品牌定位和目标受众进行全面分析。以下是一些令人印象深刻和引人共鸣的公司宣传语,希望

    2023年专升本自荐面试大全(18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演讲者充分了解演讲的主题和目的,并在书面表达中体现出清晰明确的思路和观点。发言稿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使演讲更加真实和鲜活

    2023年孕期产检计划(通用20篇)

    学期计划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前预估考试安排,有利于充分准备。看完下面的规划计划范文,你会发现优秀的规划计划是如何影响一个人或组织的发展。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

    2023年学校宣传片策划方案大全(16篇)

    年会策划需要团队协作和合作,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营销策划实施的成功范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一、前言及背景:20xx年广东工业大学全部专业纳入本省本

    2023年政治生日心得体会和感言(模板12篇)

    实习心得是实习期间对工作任务的认真对待、团队合作的体验以及专业技能的积累所得出的结论与感悟。下面是一些来自其他同学的军训心得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和启发。

    2023年进中专学生会的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在工作中,我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与同事合作。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几篇优秀的实习心得,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10月24日中午1

    最新思想建设感悟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实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文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这些教学反思范文中涉及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我们改进教

    实用海边旅行见闻(模板15篇)

    每一次挫折都是向成功迈出的必经之路。在写励志文章时,我们要注重挖掘自己的潜力和优点,激发自己的动力。下面是一些励志书籍的推荐,它们能够指引你的人生。

    热门代课教师协议书(通用18篇)

    奋斗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能够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奋斗需要决心和毅力,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要有坚定的决心继续前进。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奋斗的意义和价值,以下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