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优质20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琉璃最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优质20篇)

总结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注重细节,要对过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全面梳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要注重客观事实的描述和个人感悟的展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一

18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1,4,5,4,9,4,(),()。

奇数项构成数列1,5,9……,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偶数项都是4,所以应填13,4

19.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3,2,6,2,12,2,(),()。

24,2。

20.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76,2,75,3,74,4,(),()。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73,5。

2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2,3,4,5,8,7,(),()。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16,9。

2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3,6,8,16,18,(),()。

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所以应填:36,38。

2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1,6,7,12,13,18,19,(),()。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

2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1,4,3,8,5,12,7,()。

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

25.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0,1,3,8,21,55,(),()。

答案:144,377。

答案:d名次不是最高,但比b、c高,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c的名次不比b高,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

答案: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28.甲、乙、丙三人,一个人喜欢看足球,一个人喜欢看拳击,一个人喜欢看篮球。已知甲不爱看篮球,丙既不喜欢看篮球又不喜欢看足球。现有足球、拳击、篮球比赛的入场券各一张。请根据他们的爱好,把票分给他们。

答案:丙不喜欢看篮球与足球,应将拳击入场券给丙。甲不喜欢看篮球,应将足球入场券给甲。最后,应将篮球入场券给乙。

答案: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所以2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380÷2=190(克)。而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所以1块铁块重210-190=20(克)。1铜块重(190-20×2)÷5=30(克)。

答案:如果是甲做的好事,那么乙、丙的话都是真的,与只有一句是真的矛盾。如果是乙做的好事,那么甲、丙的话都是真的,也产生矛盾。好事是丙做的,这时甲、丙的话都是错的,只有乙的话是真的,所以好事是丙做的。

答:(8+3)×2=22(分米)

32.计算:18+19+20+21+22+23

原式=(18+23)×6÷2=123

33.计算:100+102+104+106+108+110+112+114

原式=(100+114)×8÷2=856

34.995+996+997+998+999

原式=(995+999)×5÷2=4985

35.:(1999+1997+1995+…+13+11)-(12+14+16+…+1996+199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二

在整数中,有用2个以上的连续自然数的和来表达一个整数的方法.例如9:9=4+5,9=2+3+4,9有两个用2个以上连续自然数的和来表达它的方法.

(1)请写出只有3种这样的表示方法的最小自然数.

(2)请写出只有6种这样的表示方法的最小自然数.

(2)有6种表示方法,于是奇数约数的个数为6+1=7,最小为729(1、3、9、27、81、243、729),有连续的2,3、6、9、10、27个数相加:

364+365;242+243+244;119+120+…+124;77+78+79+…+85;36+37+…+45;14+15+…+40.

有连续的2、3、5个数相加;7+8;4+5+6;1+2+3+4+5;

有连续的2,3、6、9、10、27个数相加: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三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就组成一个角.

a.直线b.线段c.射线

2.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个四边形是().

a.平行四边形b.任意四边形c.梯形

3.把长方形拉成一个四条边长度保持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

a.比原来大b.比原来小c.与原来相等

4.下列图形中,()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a.正方形b.等边三角形c.圆

5.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比较,().

a.正方形的面积大b.同样大c.圆的面积大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四

考点:奇偶性问题.

分析:因为李平从甲盒中拿出两个什么样的棋子,他总会把一个棋子放入甲盒.所以他每拿一次,甲盒子中的棋子数就减少一个,所以他拿180+181-1=360次后,甲盒里只剩下一个棋子.如果他拿出的是两个黑子,那么甲盒中的黑子数就减少两个.否则甲盒子中的黑子数不变.也就是说,李平每次从甲盒子拿出的黑子数都是偶数.由于181是奇数,奇数减偶数等于奇数.所以,甲盒中剩下的黑子数应是奇数,而不大于1的奇数只有1,所以甲盒里剩下的一个棋子应该是黑子.

解答:

解;他每拿一次,甲盒子中的棋子数就减少一个,

180+181-1=360(次)

所以拿360次后,甲盒里只剩下一个棋子;

李平每次从甲盒子拿出的黑子数都是偶数,

由于181是奇数,奇数减偶数等于奇数,

则甲盒中剩下的黑子数应是奇数,而不大于1的奇数只有1,

所以甲盒里剩下的一个棋子应该是黑子.

答:这个棋子是黑色.

点评:完成本题的关健是明确“李平每次从甲盒子拿出的黑子数都是偶数”,然后再据数的奇偶性进行解答就行了.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五

一个等差数列的.第2项是2.8,第三项是3.1,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5项是。

考点:等差数列.

分析:人教版四年级等差数列奥数试题及答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3.1-2.8=0.3,所以首项是2.8-0.3=2.5,然后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列式为:2.5+(15-1)×0.3,然后解答即可.

解答:解:公差是:3.1-2.8=0.3,

首项是2.8-0.3=2.5,

2.5+(15-1)×0.3,

=2.5+4.2,

=6.7;

故答案为:6.7.

点评:本题关键是求出公差,知识点: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六

答案与解析:题中说的赔钱和赚钱都是和不赔也不赚来比较的。这一赔一赚就相差了20+40=60元,也就是相差了600角。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别呢?因为每千克苹果卖的价钱就相差了15-12=3角。600角中包含着多少个3角,就说明这批苹果有多少千克,所以这批苹果有600÷3=200千克。这样再求在不赔也不赚的情况下,每千克苹果该卖多少钱就简单了。

每千克苹果应该卖:(12×200+200)÷200=13角;

答:每千克苹果应该卖1元3角。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七

解:因42+34=76,7663,所以必有人同时完成了这两项活动。由于每个同学都至少完成了一项活动,根据包含排除法知,42+34-(完成了两项活动的人数)=全组人数,即76-(完成了两项活动的人数)=63。

文档为doc格式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八

2.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km,乙车每小时行45km,两地相距多少km?(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九

解:因42+34=76,7663,所以必有人同时完成了这两项活动。由于每个同学都至少完成了一项活动,根据包含排除法知,42+34-(完成了两项活动的人数)=全组人数,即76-(完成了两项活动的人数)=63。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十

答案与解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沙拉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即:什锦沙拉的总价:2×8+3×11+4×17=117(元),什锦沙拉的总千克数:2+3+4=9(千克)

什锦沙拉的单价:117÷9=13(元)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十一

过桥问题(1)

分析:这道题求的是通过时间.根据数量关系式,我们知道要想求通过时间,就要知道路程和速度.路程是用桥长加上车长.火车的速度是已知条件.

总路程: (米)

通过时间: (分钟)

答:这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17.1分钟.

分析与这是一道求车速的过桥问题.我们知道,要想求车速,我们就要知道路程和通过时间这两个条件.可以用已知条件桥长和车长求出路程,通过时间也是已知条件,所以车速可以很方便求出.

总路程: (米)

火车速度: (米)

答:这列火车每秒行30米.

分析与火车过山洞和火车过桥的思路是一样的.火车头进山洞就相当于火车头上桥;全车出洞就相当于车尾下桥.这道题求山洞的长度也就相当于求桥长,我们就必须知道总路程和车长,车长是已知条件,那么我们就要利用题中所给的车速和通过时间求出总路程.

总路程:

山洞长: (米)

答:这个山洞长60米.

和倍问题

(1)秦奋和妈妈年龄倍数和是:4+1=5(倍)

(2)秦奋的年龄:40÷5=8岁

(3)妈妈的年龄:8×4=32岁

综合:40÷(4+1)=8岁 8×4=32岁

为了保证此题的正确,验证

(1)8+32=40岁 (2)32÷8=4(倍)

计算结果符合条件,所以解题正确.

已知两架飞机3小时共飞行3600千米,就可以求出两架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航程,也就是两架飞机的速度和.看图可知,这个速度和相当于乙飞机速度的3倍,这样就可以求出乙飞机的速度,再根据乙飞机的速度求出甲飞机的速度.

甲乙飞机的速度分别每小时行800千米、400千米.

思考:(1)哥哥在给弟弟课外书前后,题目中不变的数量是什么?

(2)要想求哥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思考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求哥哥应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根据条件需要先求出哥哥剩下多少本课外书.如果我们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作1倍,那么这时弟弟的课外书可看作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2倍,也就是兄弟俩共有的倍数相当于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3倍,而兄弟俩人课外书的总数始终是不变的数量.

(1)兄弟俩共有课外书的数量是20+25=45.

(2)哥哥给弟弟若干本课外书后,兄弟俩共有的倍数是2+1=3.

(3)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本数是45÷3=15.

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根据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粮170吨,后来从甲库运出30吨,给乙库运进10吨,可求出这时甲、乙两库共存粮多少吨.根据“这时甲库存粮是乙库存粮的2倍”,如果这时把乙库存粮作为1倍,那么甲、乙库所存粮就相当于乙存粮的3倍.于是求出这时乙库存粮多少吨,进而可求出乙库原来存粮多少吨.最后就可求出甲库原来存粮多少吨.

甲库原存粮130吨,乙库原存粮40吨.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

依据题意可知这个题有两个未知量,一个是制盒身的铁皮张数,一个是制盒底的铁皮张数,这样就可以用两个未知数表示,要求出这两个未知数,就要从题目中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两个方程,组在一起,就是方程组.

两个等量关系是:a做盒身张数+做盒底的张数=铁皮总张数

b制出的盒身数×2=制出的盒底数

用86张白铁皮做盒身,64张白铁皮做盒底.

奇数与偶数(一)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很多的奇数、偶数.

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大于零的偶数又叫双数;凡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大于零的奇数又叫单数.

因为偶数是2的倍数,所以通常用 这个式子来表示偶数(这里 是整数).因为任何奇数除以2其余数都是1,所以通常用式子 来表示奇数(这里 是整数).

奇数和偶数有许多性质,常用的有:

性质1 两个偶数的和或者差仍然是偶数.

例如:8+4=12,8-4=4等.

两个奇数的和或差也是偶数.

例如:9+3=12,9-3=6等.

奇数与偶数的和或差是奇数.

例如:9+4=13,9-4=5等.

单数个奇数的和是奇,双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几个偶数的和仍是偶数.

性质2 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

偶数与整数的积是偶数.

性质3 任何一个奇数一定不等于任何一个偶数.

同学们可以试验一下,只有将一张牌翻动奇数次,才能使它的画面由向上变为向下.要想使5张牌的画面都向下,那么每张牌都要翻动奇数次.

5个奇数的和是奇数,所以翻动的总张数为奇数时才能使5张牌的牌面都向下.而小明每次翻动4张,不管翻多少次,翻动的总张数都是偶数.

所以无论他翻动多少次,都不能使5张牌画面都向下.

不论李平从甲盒中拿出两个什么样的棋子,他总会把一个棋子放入甲盒.所以他每拿一次,甲盒子中的棋子数就减少一个,所以他拿180+181-1=360次后,甲盒里只剩下一个棋子.

如果他拿出的是两个黑子,那么甲盒中的黑子数就减少两个.否则甲盒子中的黑子数不变.也就是说,李平每次从甲盒子拿出的黑子数都是偶数.由于181是奇数,奇数减偶数等于奇数.所以,甲盒中剩下的黑子数应是奇数,而不大于1的奇数只有1,所以甲盒里剩下的一个棋子应该是黑子.

奥赛专题 -- 称球问题

例1 有4堆外表上一样的球,每堆4个.已知其中三堆是正品、一堆是次品,正品球每个重10克,次品球每个重11克,请你用天平只称一次,把是次品的那堆找出来.

解 :依次从第一、二、三、四堆球中,各取1、2、3、4个球,这10个球一起放到天平上去称,总重量比100克多几克,第几堆就是次品球.

2 有27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重量比正品轻,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不用砝码),把次品球找出来.

解 :第一次:把27个球分为三堆,每堆9个,取其中两堆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若天平不平衡,可找到较轻的一堆;若天平平衡,则剩下来称的一堆必定较轻,次品必在较轻的一堆中.

第二次:把第一次判定为较轻的一堆又分成三堆,每堆3个球,按上法称其中两堆,又可找出次品在其中较轻的那一堆.

第三次:从第二次找出的较轻的一堆3个球中取出2个称一次,若天平不平衡,则较轻的就是次品,若天平平衡,则剩下一个未称的就是次品.

例3 把10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把次品找出来.

(1)若a=b,则a、b中都是正品,再称b、c.如b=c,显然d中的那个球是次品;如bc,则次品在c中且次品比正品轻,再在c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的情况也可得出结论.

(3)若ab的情况,可分析得出结论.

奥赛专题 -- 抽屉原理

【例1】一个小组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2名同学同一个月过生日.为什么?

【分析】每年里共有12个月,任何一个人的生日,一定在其中的某一个月.如果把这12个月看成12个“抽屉”,把13名同学的生日看成13只“苹果”,把13只苹果放进12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苹果,也就是说,至少有2名同学在同一个月过生日.

【例 2】任意4个自然数,其中至少有两个数的差是3的倍数.这是为什么?

【分析与解】首先我们要弄清这样一条规律:如果两个自然数除以3的余数相同,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差是3的倍数.而任何一个自然数被3除的余数,或者是0,或者是1,或者是2,根据这三种情况,可以把自然数分成3类,这3种类型就是我们要制造的3个“抽屉”.我们把4个数看作“苹果”,根据抽屉原理,必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数.换句话说,4个自然数分成3类,至少有两个是同一类.既然是同一类,那么这两个数被3除的余数就一定相同.所以,任意4个自然数,至少有2个自然数的差是3的倍数.

【分析与解】试想一下,从箱中取出6只、9只袜子,能配成3双袜子吗?回答是否定的.

[奥数题及答案]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十二

1、解析: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每支铅笔0.2元。

2、解析: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两地相距255km。

3、解析: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km,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km,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4、解析: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5、解析: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答:两队每天修90米。

6、解析: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

答: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

7、解析:根据已知的两车的速度可求速度差,根据两车的.速度差及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路程,可求出两车行驶的时间,进而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答:甲乙两地相距560km。

8、解析:根据已知托运玻璃250箱,每箱运费20元,可求出应付运费总钱数。根据每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的条件可知,应付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里有几个(100+20)元,就是损坏几箱。

答:损坏了5箱。

9、解析:因第一中队早出发2小时比第二中队先行4×2km,而每小时第二中队比第一中队多行(12-4)km,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队追上第一中队的时间。

答:第二中队1小时能追上第一中队。

10、解析:小红打算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与实际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量是相等的,找回0.45元,说明(8-5)支铅笔当作(8-5)本练习本计算,相差0.45元。由此可求练习本的单价比铅笔贵的钱数。从总钱数里去掉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剩余的则是(5+8)支铅笔的钱数。进而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每支铅笔0.2元。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十三

甲、乙、丙、丁四人经常为学校做好事。星期天,校长发现大操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找来他们四人询问:

甲说:“打扫操场的在乙、丙、丁之中。”

乙说:“我没打扫操场,是丙扫的。”

丙说:“在甲和乙中间有一人是打扫操场的。”

丁说:“乙说的是事实。”

答案与解析:

已知四人中有两人说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所以从这一点出发进行推理。

注意乙和丁的说法一致,所以这表明他俩要么同说真话,要么同说假话,同样可以推理出甲和丙也是同说真话或同说假话。但是甲和丙中至少有一个人说真话,因为他们指明了做好事的在四人中,所以甲、丙同说真话,再根据她们说的话可以判断乙是打扫操场的人。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十四

解:甲乙速度比=8:6=4:3相遇时乙行了全程的3/7

那么4小时就是行全程的4/7

所以乙行一周用的时间=4/(4/7)=7小时

分析:此题采用逆推法解决。

第5次以后,财迷只剩下32个铜板,相当于第5次过桥前手里有16个;

第1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1次结束以后手中有62个,相当于第1次过桥前手中有31个。

解答:解:第五次后有:32÷2=16(个);

第四次后有:(32+16)÷2=24(个);

第三次后有:(32+24)÷2=28(个);

第二次后有:(32+28)÷2=30(个);

第一次原有:(32+30)÷2=31(个);

答:财迷身上原有31个铜板。

3、一个等差数列的第2项是2.8,第三项是3.1,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5项是。

考点:等差数列。

分析: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3.1-2.8=0.3,所以首项是2.8-0.3=2.5,然后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列式为:2.5+(15-1)×0.3,然后解答即可。

解答:解:公差是:3.1-2.8=0.3,

首项是2.8-0.3=2.5,

2.5+(15-1)×0.3,

=2.5+4.2,

=6.7;

故答案为:6.7。

解答:

(1)草的生长速度:(21×8-24×6)÷(8-6)=12(份)

原有草量:21×8-12×8=72(份)

(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则每天吃的份数不能多于草每天的生长份数

所以最多只能放12头牛。

5、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

解:小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后,再骑甲牛返回,用时2+1=3分钟

然后骑在丙牛背上赶丁牛过河后,再骑乙牛返回,用时6+2=8分钟

最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不用返回,用时2分钟。

总共用时(2+1)+(6+2)+2=13分钟。

答案与解析:

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7÷3600=20(米/秒)

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250+150)÷(20+20)=400÷40=10(秒)

7、

答案与解析:a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由c说可推出d必被评上,否则如果d没评上,则c也没评上,与“只有一人没有评上”矛盾。再由a、b所说可知:

假设a被评上,则b被评上,由b被评上,则c被评上。这样四人全被评上,矛盾。因此a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8、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7倍,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儿子各多少岁。

解答:

父亲50岁,儿子20岁。

(15+10)÷(7-2)+15=20(岁)

解答:

王涛12岁,妈妈34岁。爸爸36岁,奶奶58岁,爷爷60岁。

提示:爸爸年龄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那么现在的年龄是王涛的4倍少12岁。

(200+2+12+12+2)÷(1+5+5+4+4)=12(岁)。

9、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分析: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解: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180+20)/2=100人,第一小组的人数=(100-2)/2=49人。

分析: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总数不变。甲筐原来比乙筐多19千克,后来比乙筐少3千克,也即对19千克进行重分配,甲筐得到的比乙筐少3千克。于是,问题就变成最基本的和差问题:和19千克,差3千克。

解:(19+3)/2=11千克,从甲筐取出11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考点:流水行船问题.

分析:顺水行速度为:48÷4=12(千米),逆水行速度为:48÷6=8(千米)。

因为顺水速度是比船的速度多了水的速度,而逆水速度是船的速度再减去水的速度,因此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之间相差的是“两个水的速度”,因此可求出水的速度为:(12-8)÷2=2(千米)。

现条件为到下游,因此是顺水行驶,从a到b所用时间为:72÷12=6(小时)。

木板从开始到结束所用时间与船相同,木板随水而飘,所以行驶的速度就是水的速度,可求出6小时木板的路程为:

解:顺水行速度为:48÷4=12(千米),

逆水行速度为:48÷6=8(千米),

水的速度为:(12-8)÷2=2(千米),

从a到b所用时间为:72÷12=6(小时),

6小时木板的路程为:6×2=12(千米),

答:船到b港时,木块离b港还有60米。

12、

小明住在一条胡同里,一天,他算了算这条小胡同的门牌号码。他发现,除掉他自己

个门牌号码)。小明家的门牌号码是_______。

【答案】

这道题目的具体数值只有一个,所以我们要通过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都知道:

1+2+…+10=55,所以和在100附近的应该为1~14、或1~15,

(1)1+2+…+14=105,小明家门牌号为5,共有14户人家;

(2)1+2+…+14+15=120,小明家门牌号为20,不再1~15的范围,所以不符合题意。

13、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7人,则多4个床位。该校有宿舍_____间,学生_____人。

解:(14+4)÷(7-5)=9(间)

9×5+14=59(人)。

14、

用库存化肥给麦田施肥,如果每公亩施6千克,就缺200千克;如果每公亩施5千克,则剩下300千克,那么有_____公亩麦田,库存化肥_____千克。

解:(300+200)÷(6-5)=500(公亩);

500×5+300=2800(千克)。

15、

某校学生参加劳动,分成若干组,如果10人一组,正好分完,如果12人一组,差10人。参加劳动的有_____人。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十五

计算:

解答:找规律,先看分子,找每一项之间的关系。

3×6×9=(1×3)×(2×3)×(3×3)=(1×2×3)×(3×3×3)

=(1×2×3)×33;

×4016×6024=(1×2008)×(2×2008)×(3×2008)

=(1×2×3)×(2008×2008×2008)

=(1×2×3)×20083

再看分母,

6×8×10=(3×2)×(4×2)×(5×2)=(3×4×5)×(2×2×2)

=(3×4×5)×23

9×12×15=(3×3)×(4×3)×(5×3)=(3×4×5)×(3×3×3)

=(3×4×5)×33

6024×8032×10040=(3×2008)×(4×2008)×(5×2008)

=(3×4×5)×(2008×2008×2008)

=(3×4×5)×20083

所以原式: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十六

的小朋友们,小学频道为你准备了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奇偶性应用(中等难度),希望大家开动脑筋,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加油啊!!!

桌上有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中6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要使一只杯子口朝下,必须经过奇数次"翻转".要使9只杯子口全朝下,必须经过9个奇数之和次"翻转".即"翻转"的总次数为奇数.但是,按规定每次翻转6只杯子,无论经过多少次"翻转",翻转的总次数只能是偶数次.因此无论经过多少次"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扑克牌中有方块、梅花、黑桃、红桃4种花色,2张牌的花色可以有:2张方块,2张梅花,2张红桃,2张黑桃,1张方块1张梅花,1张方块1张黑桃,1张方块1张红桃,1张梅花1张黑桃,1张梅花1张红桃,1张黑桃1张红桃共计10种情况.把这10种花色配组看作10个抽屉,只要苹果的个数比抽屉的个数多1个就可以有题目所要的结果.所以至少有11个人。

亲爱的小朋友们,小学频道为你准备了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逻辑推理(高等难度),希望大家开动脑筋,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加油啊!!!

数学竞赛后,小明、小华、小强各获得一枚奖牌,其中一人得金牌,一人得银牌,一人得铜牌.王老师猜测:"小明得金牌;小华不得金牌;小强不得铜牌."结果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那么小明得___牌,小华得___牌,小强得___牌。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十七

解答:设原来小球数最少的盒子里装有a只小球,现在增加了b只,由于小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小球和盒子,这说明现在又有了一只装有a个小球的盒子,而这只盒子里原来装有(a+1)个小球.

同样,现在另有一个盒子装有(a+1)个小球,这只盒子里原来装有(a+2)个小球.

类推,原来还有一只盒子装有(a+3)个小球,(a+4)个小球等等,故原来那些盒子中装有的小球数是一些连续整数.

又因为42=14×3,故可将42:13+14+15,一共有3个加数;

又因为42=21×2,故可将42=9+10+11+12,一共有4个加数.

所以原问题有三个解:一共有7只盒子、4只盒子或3只盒子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十八

四年级答案

1.个位有3的总共有10×1=10个

十位有3的总共有10×1=10个

因33这数出现两次

则含有3的数总共有10+10-1=19个

2.一样多。从头到尾共喝了一杯苹果汁。第一次加了半杯水,后来又加半杯水,一共加了一杯水,所以喝的苹果汁和水是一样多的。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十九

“奥数热”在中国的不断升温,下面是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希望大家会喜欢。

三年级

三年级答案

1.5袋盐1袋糖-3袋盐1袋糖=2袋盐

400÷2=200克

200×3=600克

答:一袋盐重200克,一袋糖重300克

2.每4张卡片看成一组:39÷4=9组……3张

余数是3,所以第39张发给丙。

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二十

1、0粒珠子依8粒红色、2粒黑色、8粒红色、2粒黑色、……的次序串成一圈。一只蚱蜢从第2粒黑珠子起跳,每次跳过6粒珠子落在下一粒珠子上。这只蚱蜢至少要跳几次才能再次落在黑珠子上。

答案与解析:

这些珠子按8粒红色、2粒黑色、8粒红色、2粒黑色、的次序串成一圈,那么每10粒珠子一个周期,我们可以推断出这30粒珠子数到第9和10、19和20、29和30、39和40、49和50粒的时候,会是黑珠子。刚才是从第10粒珠子开始跳,中间隔6粒,跳到第17粒,接下来是第24粒、31粒、38粒、45粒、52粒、59粒,一直跳到59粒的时候会是黑珠子,所以至少要跳7次。

答案与解析:

甲存二年期,则两年后获得利息为:1×11.7%×2=0.234(万),再存三年期则为(1+23.4%)×12.24%×3=0.453(万元)

乙存五年期,则五年后获得1×13.86%×5=0.693(万元)

所以乙比甲多,0.693-0.453=0.24(万元)。

答案与解析:

观察一下已经写出的数就会发现,每隔两个奇数就有一个偶数,如果再算几个数,会发现这个规律仍然成立。这个规律是不难解释的:因为两个奇数的和是偶数,所以两个奇数后面一定是偶数。另一方面,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和是奇数,所以偶数后面一个是奇数,再后面一个还是奇数。这样,一个偶数后面一定有连续两个奇数,而这两个奇数后面一定又是偶数,等等。因此,偶数出现在第三、第六、第九……第九十九个位子上。所以偶数的个数等于100以内3的倍数的个数,它等于99/3=33。

答案与解析:

【思路】在静水中这只船的船速为每分钟20米——可知静水船速为每小时1200米,又有条件水速为每小时1000米,那么该船逆水速度为1200-1000=200米,同时可知该船的'顺水速为1200+1000=2200米;由条件12时帽子落水至船离帽子100米,这一段实为反向而行,这段时间为:100÷(200+1000)=1/12小时=5分,而后一段实为追及问题,这段时间为:100÷(2200-1000)=1/12小时=5分;两者相加,即为离开12时的时间10分,所以追回帽子应该是12点10分。

【详解】船静水时速:20×60=1200米

船顺水时速:1200+1000=2200米

离12时帽子落水总时间为:5+5=10分

答:追回帽子应该是12点10分。

答案与解析:

甲、乙两车共同走完一个ab全程时,乙车走了64千米,从上图可以看出:它们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走了3个ab全程,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乙车共走了3个64千米,再由上图可知:减去一个48千米后,正好等于一个ab全程。ab间的距离是64×3-48=144(千米)

解:第三、四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4分,比后两次的成绩和少4分,推知后两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8分。因为后三次的成绩和比前三次的成绩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7、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8、

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

解:以甲数为7份,则乙、丙两数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数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1:7。

74×6-70×5=94(个)。

10、

解:快速行走的路程越长,所用时间越短。甲班快、慢速行走的路程相同,乙班快速行走的路程比慢速行走的路程长,所以乙班获胜。

参考答案:

解法一:因为行完之后,甲比乙多行500米,就说明多休息500÷200=2……100,即2次。甲追乙的路程是500+100×2=700米,要追700米,甲需要走700÷(120-100)=35分,甲行35分钟需要休息35×120÷200-1=20分,所以共需35+20=55分。

参考答案:

如果先追乙然后返回,时间是1÷(3-1)×2=1小时,再追甲后返回,时间是3÷(3-1)×2=3小时,共用去3+1=4小时,如果先追甲返回,时间是2÷(3-1)×2=2小时,再追乙后返回,时间是3÷(3-1)×2=3小时,共用去2+3=5小时,先追乙时间最少。故先追更后出发的。

【答案解析】

根据“柴油是机油的2倍”这一条件可知,这两种油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而六桶油的和为15+16+18+19+20+31=119(公升),119除以3得到的余数为2,说明汽油量是3的倍数还多2公升。又知“汽油只有一桶”,在油桶上标明的六个数中,只有20是3的倍数多2的数,所以标明20公升这一桶装的是汽油。从而可求出机油量为(15+16+18+19+31)÷3=33(公升),柴油量为33×2=66(公升)

通过观察可知,标明15公升与18公升的两桶装的是机油,标明16公升、19公升与31公升的三桶装的是柴油。

14、甲、乙、丙三个桶内各装了一些油,先将甲桶内三分之一的油倒入乙桶,再将乙桶内五分之一的油倒入丙桶,这时三个桶内的油一样多,如果最初丙桶内有油48千克,那么最初甲桶内有油_____千克。乙桶内有油_____千克。

【答案解析】

甲桶里面应该有96千克,乙桶里有48千克。

假设甲桶往乙桶倒过油之后乙桶的油是5份,那么它将五分之一给了丙桶,结果两桶一样多,说明丙桶原来有3份,那么三桶都一样的时候都是4份,可以知道,甲桶倒出去三分之一之后还有4份,那么原来就有6份,甲桶往乙桶倒过2份油之后乙桶的油是5份,说明原来乙桶也是3份,那么丙桶的3份相当于48千克,一份就是16千克,最初的甲桶里面应该有96千克,乙桶里有48千克。

15、学校参加体操表演的学生人数在60~100之间。把这些同学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人。

【答案解析】

考点:公因数和公倍数应用题。

分析: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那么总人数就是8和12的公倍数,再根据总人数在60~100之间进行求解。

解答:

8=2×2×2;

12=3×2×2;

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那么8和12的公倍数有:24,48,72,96,…

由于总人数在60~100,所以总人数就是72人或者96人,最少是72人。

答: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72人。

故答案为:7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