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笑说课稿(大全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雁落霞最新微笑说课稿(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微笑说课稿篇一

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故事教学《微笑》。

《微笑》是一个美丽的散文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把弱小的小蜗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给整个森林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理解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给别人送去快乐的道理。

中班的孩子词汇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对词意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以我把教材中“小鸟为朋友歌唱、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改为短句“我可以为朋友歌唱,让他们快乐;我可以为朋友盖房子,让他们快乐”,主要是通过让幼儿掌握故事中出反复出现的短句型,发展幼儿的连贯性语言。中班幼儿正是加速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阶段,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友爱可以促使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培养关爱、同情、友好、合作的行为。

对于文学作品欣赏的教学不能脱离语言领域的价值,学习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情感,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次基础上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所以结合故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小动物之间的友爱,懂得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

2、学习用“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式仿编故事中的短句,萌生给朋友送去快乐的意愿和行为。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重点:因为只有把握了故事的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把目标1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

难点:中班的幼儿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强,但是对短句的仿编和情感的迁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目标2作为教学的难点目标。

准备(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我进行了教学前的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背景音乐、大图片(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图片与课件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经验准备: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为理解故事做铺垫。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你觉得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快乐的故事。

(意图与目标:开门见山地点出快乐主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发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我采用分段教学来欣赏作品。

1、教师讲述故事第1、2两段

分别提问

(1)小动物们都在为自己的朋友做什么?

(2)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说的?

(3)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不高兴?小蜗牛能为朋友们做什么,让朋友们高兴呢?

2、教师讲述故事第3段

提问: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们高兴?

(分析:采用分段教学来欣赏作品,在次环节中使用音乐背景,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故事的优美,以提问的方式加上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讨论和质疑促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完成重点目标中的理解故事内容。在故事理解的过程中我会强调“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式,不仅学习语言短句,也为解决后面的难点短句仿编做好铺垫)

(三)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同样配以优美的音乐和课件。

提问

1、小蜗牛是怎么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2、小蜗牛为什么要把微笑送给别人?

3、小动物们收到蜗牛的微笑为什么都笑了?

4、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夸小蜗牛棒,你们想小蜗牛知道会会怎么样呢?

5、你们认为小蜗牛、小兔、大象都是怎么样的小动物呢?

(分析:中班幼儿在初步感知故事时,对故事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都是零碎,此环节中我通过归纳性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森林里小动物们之间热烈欢快的气氛和充满关爱的情感,懂得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完成重点目标)

(四)经验迁移,仿编短句

1、出示多幅有关于小动物相互帮助的图片,引导幼儿用“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型来表述。

2、我们能为周围的人做什么让他们快乐呢?(这里,教师要为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提供一些参考,提醒幼儿可以为生病的人、可以是父母、小伙伴、老师等等)

(分析:仿编对中班幼儿还是很难的,所以提供一定内容的图片,是给幼儿的仿编提供一个支架,在适宜的时候撤架,在没有提供图片的情况下引导幼儿扩展思维,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来,这样才能激起孩子对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有真正的感悟。以建构支架和情感迁移的方式突破了难点目标)

我认为我今天设计的活动还是有特色的。

1、注重情感的渲染:以优美的音乐来烘托情感氛围,可以使整个活动被浓浓的关爱情感包围,给幼儿以心灵美的情感体验。

2、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教师利用图片为幼儿的第一次仿编提供了支架,降低了方便的难度,给幼儿说的信心。第二次没有图片的支持让幼儿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和层次性。

3、强调幼儿在前:活动中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教师都是通过设疑引导幼儿主动思考。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表达能力比较差,另外留给幼儿的时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我班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微笑说课稿篇二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新的省编教材中,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了根据幼儿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幼儿教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省编幼儿园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题《我的朋友》的总目标为: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解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设活动有:好朋友画像、换名片、哭哭脸和笑笑脸等,多为实践,操作活动,而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学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动。

一 说教材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2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该如何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3 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懂得“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 说重点 难点

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

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

四 说教学准备

1 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2 空白圆形卡片、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 ,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 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

一、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 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 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小蜗牛给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扬鼓励的口吻说:小蜗牛,你真了不起!激发幼儿为别人服务的愿望.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4 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 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 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微笑说课稿篇三

《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为a小调,4/4拍。本曲以朴实的语言表现出当代少年儿童讲文明、懂礼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第二乐段为二部合唱,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1、充分感受、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培养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

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表达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感受歌曲中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意识,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有感情的复习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

初听歌曲《歌声与微笑》引入新课。

有表情的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

认识变音记号“#”。

练习二声部,要唱得和谐、统一。

有感情地唱歌曲。

边唱边律动。

小结。

微笑说课稿篇四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

《微笑》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把弱小的小蜗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给整个森林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理解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给别人送去快乐的道理。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的要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并“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把画面与文字对应起来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根据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我将重点、难点做以下定位:

重点:学习把画面与文字对应起来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难点: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1、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我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我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分段播放,又能完整欣赏,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接下来是讲述法: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在较好的表达作品感情的同时较好的集中幼儿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我在将讨论法贯穿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提问法的运用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

2、说学法:

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欣赏法:在活动过程中我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阅读发现法:在活动中,请幼儿通过观看画面内容,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讲述法: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1、多媒体课件《微笑》作为一个载体,向幼儿呈现完整、感性的视听觉的艺术形象,并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它是作品欣赏的重要部分,也是幼儿阅读的一个大平台。

2、音乐《歌声与微笑》,空白圆形卡片、彩笔,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同时也作为本次活动的结束环节。

我的整个活动过程充分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为此我将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出示两个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此环节不出示任何教具,为了避免幼儿注意力分散,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因此,我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

(1)故事的名称;

(2)有那些角色;

(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并进一步感知故事内容。(在此环节中我分别进行解释性提问和假设性提问提等来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我将这个环节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1、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如:

(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2)为小朋友做什么;

(3)为老师做什么。(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2、制作“微笑”标志

引导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本活动贯穿《新纲要》精神,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幼儿注意力,发展了幼儿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以上是我的说课,有不足之处请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微笑说课稿篇五

《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兰原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她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在接受治疗期间,她以“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这篇课文共有7个小节,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表现出了这位中国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课文的重点是3——6小节,难点是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

描写桑兰受伤后表现的的句子最能体现桑兰的坚强,这些语句需要学学生通过揣摩并加以体会。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命运挑战的,也就能懂得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坚强,才能感悟“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这篇课文是母语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目标二:运用课外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兰的坚强。

这篇课文可以抓住三个词串来理解课文:优秀——不幸——坚强。本课学习共分为以下几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整体感知,接触文本。

在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句子,体会出桑兰是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多媒体出示桑兰获得的荣誉。这个课外资料的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学生在饶有兴致的朗读中对桑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桑兰是一位多么有前途的跳马选手,为理解句子“这真是天大的不幸”起辅助作用)

就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发生了,从此他的人生将发生天大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桑兰的不幸。为什么说这是不天大的不幸呢?(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对重点的理解,真正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一切对桑兰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

(二)研读课文,感悟品质

1、抓重点词句

(找到了“坚强”这个词,也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桑兰表现得非常坚强?请默读3——6小节,划出有关句子。(出示四个句子)交流各自划得句子。

l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令(队友们)感动。

l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令(医生)感动。

l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l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

(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只有“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练习涵盖了文本中3——6小节的内容。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必须先要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练习。它将学生学习内容画繁为简,画难为易,体现了一个语言训练的过程。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可以从书上直接提取答案,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学生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达到了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就沿着这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进这位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队友们)、(医生)、(周围的人),所有的人。此时此刻孩子感动,老师感动。我认为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千万不可丢失掉这份美丽的“感动”。)

3、现在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读读这几个小节,肯定比刚才读得好!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他们的内心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他们饱含深情和敬佩,真正走进了文本。他们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次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在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以读促情,以读悟情,学生对桑兰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经历了前面的学习过程后,学生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将前面所理解到的内容联系起来从桑兰身体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到心灵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全面的来谈。对理解文章的主旨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就真正理解了课题的含义。)

古今中外,坚强人物的事例还有许多。贝多芬就是其中一个,老师将许多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最后才制作这样一个幻灯片。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制做电脑小报,幻灯片。

(课外资料的补充,目的有两个:

1、引导学生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扩大学习空间,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人生体验。

2、起一个导向作用。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在平时的学习中,上网获取的资料应进行再加工,而不应是一种信息的叠加。学生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在以后的实践中他运用信息的时候就会像老师一样进行整理加工。时间长了学生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增强。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就能得到提高。)

微笑着承受一切

不幸

没有掉一滴眼泪急切询问

一边忍受着剧痛一边哼着乐曲坚强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决不向伤痛屈服,相信早晚能站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