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LZ文人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

通过质量月的开展,企业可以促进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的提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质量月总结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参考交流。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一

环境监测部门如何要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理顺现有的环境监测仪器,通过实验和研究,获得现有技术的监测技术标准;其次,要制i丁一套仪器引入标准,即在引进使用仪器以前就需了解该类仪器的性能,结合环境监测的需求制定一套技术标准,应用该技术标准来引进仪器。

2.2建立量值溯源基础体系。

我国现有部分量值溯源基准,然而这些基准还不全面,需要环境监督部门进行部充。为了补充缺失的量值溯源基准,环境部门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的工作,环境监测部门要建立基准实验室,通过实验来补充基础,实验是补充量值溯源基准的最佳渠道,环境监测部门必须了解到国家和国家之间、国家地地区之间差异性较大、应用的环境监测技术不一,国外、国家的部门不可能全面的制订量值溯源基准,为此,需要通过实验来做好量值溯源基准补充工作;第二个方面的工作,环境监测部门要熟悉现有的环境监测设备、与其它相关的部门沟通,建立一套具有实践性的行业技术体系;第三个方面的工作,环境监测部门要制订一套质控的标准,优化实验室的工作质量,比如环境监测部门要制订样体选取标准、种类、数量、范围,令实验室的工作更加科学化,能够通过科学的实验制订量值溯源基准。

环境部门在制定环境监测控制指标以前,需要了解建立一套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让环境监测数据数字化、统一化、规范化。同还还必须了解在制定环境监测控制指标时,既要考虑到环境监测的精度问题,还需要考虑到环境监测的成木问题。只有在明晰了环境监测控制目标后,才能开始制订环境监测控制标准。环境监测部门要通过实验了解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了解监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差异性,制订最合理的控制目标。为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环境监测部门要合理的确定环境监测数据的上限和下限,令环境监测数据能够满足科学分析的需求,令相关部门能通过分析数据得到科学的结果。

不同的环境下,环境监测作业的'方法不同,环境监测部门如果要制ij环境监测作业体制,首先就要了解当前的环境监测作业的技术。米来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将向着数字化、程序化、智能化的方法发展,环境监测部门要以此为基础制i丁作业体制。环境监测部门制i丁的作业体制要具备发展性,利用这套体系让环境监测部门逐渐淘汰掉落后的设备,应用先进的设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环境监测技术。

结合先进国家的经验,环境监测监督体制要向三个方面发展。第一个方面,应用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比如环境监测部门要建立一个网络监督平台,让民众监督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第二个方面,应当建立长效化的监督,即相关部门要长期给予环境监测部门监督,令环境监测部门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方面,强化环境监测过程化监督的作用,环境监测监督不应该仅仅只是监督环境部门工作的结果,环境部门要与监督部门交流,共同探讨环境监测问题,优化环境监测数据的结果。

3小结。

环境监测部门要监测的项目内容范围很广,它包括噪声、振动、热、光、辐射性、放射性的监测,由于要监测的范围广,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来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优化环境监测的质量。木次通过研究,得到了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除此之外,环境监测部门还要制}j}一套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做好以上的工作,才能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二

一、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火灾事故;重大隐患整改率100%,一般隐患整改率98%以上;工人进场三级安全教育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持证率100%。

二、职责与要求:

1、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与项目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3、按照相关规定建立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依据企业相关制度,建立和完善项目相关制度。

4、组织制订项目安全生产目标和施工安全措施计划,并贯彻落实。

5、参与或主持本项目安全管理策划、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管理文件等工作。

6、负责安全生产措施费用的及时投入,保证专款专用。

7、组织并参加对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的安全教育。

8、组织并参加项目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落实隐患整改。

9、参加对现场大型机械设备、特殊防护设施的验收。

10、组织召开安全生茶例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11、组织编制项目应急预案,并进行交底和演练。

12、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负责事故现场保护和伤员救护工作,配合事故调查和处理。

三、考核办法:

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目标及责任制考核,项目部每季度依据《施工管理人员目标责任制考核表》、《责任制考核表》进行考核,对考核情况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奖励或给予批评及经济处罚。

四、其它要求: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自签定之日起生效,项目部、项目经理各一份。

项目经理:

20xx年xx月xx日。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三

摘要:随着财产保险行业规模的扩大,加强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也是重中之重,促进财产保险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保险业务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财产保险的经营活动中,例如理赔业务、防灾业务、承保业务等各项环节中的管理。本文就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

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加强业务质量管理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财产保险业务主要包括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财产损失保险等以利用和财产的各种保险,一般为财产损失保险。因此财产保险公司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具有偿付能力,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需要对业务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充分发挥保险职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财产保险公司经济效益提高。

一、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承保类业务,第二类是理赔类业务。承保类业务的主要流程为核保、承保决策、保险单证、复核签章及收取保费等方面。而理赔类业务的主要流程为报案、查勘定损、签收审核及索赔单证、理算复核、审批和赔付等方面。而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承保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保险单证管理问题。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单证是一种有效的凭证。财产保险中的相关部门对于有价凭证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办事处还存在自己印制保险单证的现象,对保险单证的领取及返回单证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对于作废的保险单证缺乏完善的处理。其次,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单证作为有效凭证,可以根据保险单号对保险业务进行查询,从而找到保险公司的承保科室。但在保险单证的管理中,保险单证的单号并不统一,对于当地承保和异地出险的货运险项目,被保险人难以根据保险单号找到相关承保科室,延迟了保险人的提货时间,给保险工作带来不便,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

1.2保险费率不合理。承保类业务中保险费率的收取是按照大数法则的原理,依据市场保险风险概率进行科学的计算而选定。随着财产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财产保险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取业务,采取降低保险费用的方法,严重损害了其他同行业公司的经济效益,给企业自身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财产保险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

1.3保险标的不明确。保险标的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所有标的没有分项、保险标的概念模糊、保险财产的地质不明确。保险标的不明确在保险理算中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将所有标的没有分项书写,不利于核算某一项标的的保额和市值,不利于判断保险是否足额,与被保险人之间容易产生分歧和争议,增加了保险理算的时间。

2.理赔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理赔机构的机制存在弊端。理赔机构中部分工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身兼多职,对财产保险中的管理,理赔及展业多种职业负责,不利于理赔业务的专项研究,理赔业务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时间,也没有充足的精力开展理赔业务。部分保险公司的检验部门不具备独立的决策权力,难以支付理赔费用,对于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的申请上缺乏自主权和有效性。

2.2重复保险。理赔业务的开展,需要检验部门对于被保险人的各项投保情况进行了解,并按照相关顺序对限额责任负责,通过比例分摊赔偿的方式赔付,防止赔款的多付。但在投保过程中,投保人与数个保险人订立了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责任,同一保险期限的保险合同。例如,某化工厂发生火灾,经检验和理算等多方调查发现,被保险人在人保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均投保,属于重复保险,因此双方按照保额的比例进行分摊赔偿,减少赔款。

2.3骗赔,骗保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财产保险市场规模扩大,人们的保险意识也随之提高。部分人钻保险法律法规的漏洞,想凭借保险业务进行索赔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冒名顶替或在事故发生后进行投保的方式进行骗赔,骗保,给财产保险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1.树立以财产保险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保险业务质量管理。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初具规模,保险业务的质量管理是公司发展中重要的问题。提高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质量管理首先需要让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不同环节进行协调,各个部门与环节之间进行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在业务质量管理中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管理措施,通过体制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为主要参考依据,提高业务服务质量,改善传统业务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综合提高保险业务质量管理。

2.建立健全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使财产保险业务中展业、防灾、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实现统一规范化管理。制定严格的条款费率和保险费率,对险种的开发、签发单证、保管、流转、评估风险、建立放在档案、查勘理赔业务,定损及审批等各项流程实现规范化,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制度,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对于经营效益好,业务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并将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深入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在每一个管理环节中抓质量,出效益。

3.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现有的考核制度采用平行并列指标,导致保险业务人员极力争取保单,完成保费的收入指标,追求保险费用获得的提成,忽视业务质量管理,财产保险公司中虚假现象时有发生。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是将平行并列指标改为梯级排列指标的考核方法,建立第一梯级指标,第二梯级指标和第三梯级指标。其中第一梯级指标指的是利润指标,而第二项梯级指标指的是保险费收入,赔付率及营业费用指标,第三项梯级指标是将赔付率与保险费收入按照险种进行分解,实行单险种的考核制度,对于业务员的考核实行双向考核制度,在对业务员保险费收入的指标基础上考核业务员的保险费收入和赔付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实现财产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财产保险业务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强公司的规模效益,使公司内各个部门与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处理,相互促进,相互配合。除此之外,还要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根据梯级排列指标对财产保险公司按照相关级别进行考核,对于业务员实行双向考核,综合提高财产公司的保险业务质量,促进财产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4]周延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财产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j].保险研究,2010,04:3-9.

[5]李春梅.浅析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外资,2011,17:103.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四

法律约束不到位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虽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条文可以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规范作用。但是,从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情况看,这些法律条文的约束力远远不够。从这些法律条文的实质内容上看,其主要是针对环境监测单位的职责、标准等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定,并未从细小的地方做出详细阐述。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法律条文并不具备太大的操作性,难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指导。不仅如此,在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条款中,甚至存在和国家规定相抵触的问题,这就导致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展开。

2.2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从环境监测工作的等级分类看,其主要是分为国家、省、市和县这四个级别,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环境监测单位的等级不同,在整体工作所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职责也都不同。就国家环保部门而言,其核心工作就是规划整体的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方案,并对各省市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而市和县这两个级别的环保部门主要是落实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接受省级环保部门的管理和领导。在这一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体制当中,各级层职权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市、县这两个层面,甚至存在一定的工作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还产生了大量的内耗,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由于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偏低,地方财政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开展相关工作存在一定阻碍,致使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2.3工作队伍专业素质偏低。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部分工作环节,更是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高级专业知识。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具有高学历人才的占比很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为47.5%,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比不到10%。这一比例如果只考察县级单位,还会进一步下降。由此不难看出,高水平工作人员的缺少,是制约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五

1重视和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认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因此往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忽略了这一内容。其次,部分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偏差,没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以科学的手段来进行管理,反而对环境监测工作施加不正当的干预,例如在审核环境监测数据之时私自修改或删减数据,这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降低了环境监测数据的权威性与公信度。

2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有很多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中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都并没有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从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标准要求,其不是专业知识或业务能力不够,就是缺乏管理经验。这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失误,从而造成环境监测质量下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由于大部分相关部门和机构都更加重视环境监测方面的人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才,没有对其开展有效的培训,也不怎么积极招聘相关人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自身也没有积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

3控制手段不足。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正在不断进步,然而环境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却没有相应提高,反而严重滞后,已逐渐难以适应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再者,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明显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工作效率。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所颁布的,其已历时多年,早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需求,当前必须要尽快修订新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结合环境监测的工作内容,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新的法律法规当中应当要明确环境监测的领域范围、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环境监测人员的`从业资格及环境监测设备的要求等等,这样才能够促进环境监测的规范化发展。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管理人员的知识基础、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管理经验等各不相同,因此其管理效率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应当要尽量选择那些知识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及管理经验多的人员来负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并定期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不断加强其工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能够达到国家的相关际准要求。另外,还应当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本人的工资相挂钩,做到公正公平、赏罚分明,从而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规范技术体系。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要加大对科技的研究力度,不断研发新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其次,要加快制订科学的标准与技术规范,切实保证环境监测工作有据可依;再者,要制订完善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准人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最后,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而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其能够适应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要尽快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未来还需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六

血液质量是血站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完善,社会舆论对血液安全事故关注逐渐增高,这给血站工作质量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我站从年1月到年1月在仪器设备及材料、采供血环境、血液检测、信息等各环节进行血站的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我站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共接纳无偿献血者5051例,男2657例,女2394例,平均年龄为34.2岁。

设立血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在站长领导下,由业务副站长、质量副站长、质量控制科主任、各业务科室骨干组成,负责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监督血液使用的各个环节,针对有关血液质量问题定期反馈,每月提出1次改进措施。血液质量管理小组下设培训部由10名培训老师组成,在12月之前派培训老师到中国血液病研究所学习,2013年1月开始每月培训2次,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培训,第一环节对各岗位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行培训,第二环节是对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便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推进网络化管理进程,签字定责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覆盖血液质量管理各个环节的网络平台,献血服务科、质控科、检验科、成份科、供血科等各个环节全部信息上网责任到人,1年之内血液出现问题都给予记载处理,能够全面掌控采供血等情况,提高了血站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1.3严格血液采集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无偿献血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献血者电子档案,严格病史询问,采血核对,采集后留置血液标本时要再次确认,各种采血纸质记录应保存10年,保证血源的质量[2].对采血车环境每月至少做1次空气细菌培养,每月至少做1次采血人员手的无菌培养实验,严格采血消毒,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袋使用前使用理化项目的检测其性能。采集血液放置在层流无菌间进行成分处理,装备低温操作台、大容量低温离心机、血液暂存冰箱等,所有工作人员进入无菌间均更换隔离衣,戴无菌手套,一次性的口罩帽子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储血专用冰箱并连接温控系统在血库对血液进行保存,24h电脑监控,血小板保存在血小板震荡仪内,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发血时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做好血液质量检查及血制品名称的核对,在血液运输过程中防止剧烈震荡以防溶血,温度监视器和报警系统,以保持血液成分的有效性和抑制细菌生长,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1.4血液质量检测。

保存血液试剂采购进站后,有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的批批检报告,还要用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权威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血清盘再次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入库备用,对检测记录及报告应按规定归档保存,以备后查。建立完善的血液检测实验室,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冰箱温度准确;全自动加样器、后处理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保养,保证仪器精密;水浴箱和孵育箱的实际温度能满足试验要求的温度,并保持恒定;计时器计时要准确,试验用水应是高质量试验用纯水。

2.结果。

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检测不合格率4.71%与上一年9.46%相比明显降低,血站血液质量显着提高,且成分输血率95%.一针采血率99%,血液非正常报废率0.5%,综合服务满意率95%.

3.讨论。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所建立的综合体系,是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展开和实施为依据。血站首先在于提供安全和有效的临床服务而且必须对体检、检验、采集、制备至发放的各项工作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质控[3].为此,必须确定最佳工作方案,建立检测和控制系统,血站最本质的是编制质量体系化文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质量记录。

质量审核是检查质量保证系统的管理手段,审核集中注重于特殊区域并进行审核跟踪。比如在检查多个检验结果的同时能成为检验方式本身进行验证,发现任何问题应在审核之前就采取纠正措施。质量记录保证了产品的可追溯性,为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提供依据。记录应包括血液采集、成份制备到临床使用整个过程,可以使每个单位的血液的历史能从病人追溯到献血者,以检查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通常应仔细保存一段时间,按一定方式存档备查。本例中采用全程网络,在电子档案记录每个献血者的信息,本年共建立5051例献血者档案。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要求全过程管理,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系统管理,不断改进技术与管理并重,质量与经济效益统一,以人为主等指导思想。血站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工作都事关采供血安全,各环节全面质量管理从宏观管理上要实施法制化管理,微观管理上要实行标准化管理。血站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对质量负责,必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集体以建立并保持适合的质量系统,才能进一步确保血液成份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本例中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检测不合格率4.71%与上一9.46%年相比明显降低,血站血液质量显着提高,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七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干稳步发展的态势,包括城市化建设以及工业发展都取得较多突破性的成就,但这些成就背后出现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等问题也日益加剧,威胁整个社会的进步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而实现和谐发展这一日标的'关键在干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所以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极为重要。同时,为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涉及的数据更为精确,需做好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得以有序进行。此外,建设与完善监测体系,也将所有相关机制、人员责任、质量控制指标等融人其中,能够确保监测水平与环境管理水平都趋干标准化。综合来看,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极为重要,是环境经济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尽管现在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给予较多重视,且相继发布较多相关管理办法,然而实际监测管理中,仍存在较多弊病,难以使环境监测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1对环境质量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

关干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忽视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如过分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对监测工作中的数据进行随意修改与变更,导致监测机构实际监测工作有效性降低。同时,环境监测工作中相关的体制机制仍处干较为滞后的状态,监测与质量管理中存在部门职能交又问题。而且从质量体系上看,其在落实过程中不具备较强的实效性,无法真正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2.2环境监测人员综合能力较差。

目前,国内大多环境监测机构中,真正具备专业管理与质量管理的人才仍较为缺失,很难使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深人,加上机构不重视人员培训工作,使人员在综合技术能力、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素质方面都止步不前,无法保障质量管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另外,也有部分管理人员与监测人员在质量意识上不高,对干质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更无从谈及做好质量监测工作。

2.3质控手段的缺失。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但实际监测中应用的质控技术都较为滞后,许多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难与监测技术相配套,制约质控手段的完善。加上监测过程中对干部分信息数据的精密性与完整性也难以得到保障,无法为质控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

2.4科学的培训管理制度。

对干当前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问题,需进行科学培训管理制度的构建,具体措施包括:第一,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环境监测机构可直接通过开放实验室的构建,使人员能够在该环境下提升整体技术水平,或在培训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形式,将较为先进的监测操作技能与技术传授给监测人员。第二,坚持持证上岗的基本原则。由干当前环境监测中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所以需引人相应的考核机制,保证人员综合能力满足监测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才可上岗。除此之外,无论技术的应用或人员操作管理,都需依托干相应的监督工作,可考虑引人网络化管理方式,使相关监测任务如应急、环境污染等监测得以落实到位,且避免出现过多人员操作失误问题,有利干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

3结语。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际进行体系建设中,应正确认识其重要性,立足干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监测技术体系、量值溯源体系、质控指标体系以及培训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此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我国当前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环境问题、生态保护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关注方向,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作为各级环境监测资料整理、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的重要检测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加之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处于不甚可观的状态,因而如何完善、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相关环境监管部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笔者将要探讨的问题。

1前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整体经济水平等方面均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但是环境问题却越来越成为人们避不开的主要问题之一。自21世纪以来,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虽然也在不断的深入,但是其力度还远远达不到理想值,因而仍有各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存在,其中以雾霾这种愈发严重性的环境污染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而如何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给我国的相关环境监测部门提出新的要求,而其首先就要从问题的根本出发,进而予以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下面笔者就先从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力图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些许可参考性的建议。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虽然不断得到深入,但是却未能改善环境的问题,因而说明了其工作的不到位;经过相关的调查,将其主要的工作问题归为以下几点:其一,政府的重视力度不足。大多数下级地方的环境管理部门在环境数据监测中,常常以经济发展不足为由而不重视,因而为这一管理工作的实施增加了阻力,加之部分地方的管理部门存在擅自改动相关数据等行为,因而使其工作质量失去时效性与准确性。其二,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不高。环境监测管理要求其监测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完整性等,因而若监测人员的素质低下,将会影响其监测数据的精准性,进而导致数据差过高,从而影响监测工作的质量。其三,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不高。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我国显得较为落后,这一不足主要在于技术水平的有效性,因而在同一个环境问题上,我国将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解决,有时甚至还会难以开展,因而促使管理不当的`恶性循环的形成。由此可见,完善、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工作尤为重要。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九

iso9001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二十世纪对人类所作的一大贡献。它高度概括了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革命200年来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是源自实践,上升为理论的一套科学管理模式,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适时性的特点。

iso9001系列国际标准自1987年发布以来,引起了全球性的“iso9000风暴”。至今有120多个国家等同或等效采用为本国国家标准,以此指导本国的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由于该标准对质量管理各环节的典型指导意义以及普遍的适用性,它也被工业企业以外的各类组织(如政府组织,金融机构,科研设计机构,运输业,医疗机构,房地产业,餐饮、旅游、宾馆等)所采用。全球已有几十万家工厂企业、政府组织、服务组织及其它各类组织导入iso9001并获得第三方认可。

iso9001证书已成为组织具备充分能力以提供持续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标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权威资料已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顾客对质量越来越高的期望已成为世界性趋势,这种趋势迫使人们对质量进行全方位管理和控制,以使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有充分的信心”。

务规划,确定和制定确保其产品/服务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可识别与合理安排资源,以适当的成本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服务。iso9001将产品/服务的最终质量视为所有工作过程质量的输出,因而要对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将影响质量的人员、设备、材料、工作方法、工作环境都列入质量体系的控制范围。对有关质量的各环节的管理如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持续提供规范且稳定的、符合程序要求的产品/服务。

iso9001强调“该说的要说到、说到就要做到、做到还要看得到”,不仅要求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的质量策划以及严格按文件执行,同时还要求保存开展质量活动的记录,用这些证据向外界证实质量体系的运行,证明质量活动的有效开展。

iso9001是一个动态的、具备防错与纠错功能的、保证质量管理水平螺旋式不断上升的体系。该体系着眼于差错的预防,但并不苛求每一项工作都不出错。如果出了错,通过系统性的溯源,可以找出原因,并实施有效的纠正,防止差错的重复发生。体系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也使该管理体系具备自我诊断功能,因此,有效运行的iso9001质量体系,可以让顾客、管理者和员工都看得见企业管理的进步。

二、iso9001系列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是自愿标准,但会因行业、顾客或政府的要求而成为强制性标准;

2.是管理体系标准,不是硬件标准;

3.提供质量保证,即使顾客信任本组织能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服务;

4.文件化:写您要做的,照您写的做,并检查;

5.通过使过程受控达到管理的目的;

6.强调人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

7.强调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以顾客为中心;

8.重点突出产品/服务质量的三个关键要素:管理职责、质量体系结构、资源。

三、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目的我公司协助贵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为:

a提升公司的企业形象;

b具有持续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能力;

c规范过程管理,进行内部管理改善;

d奠定良好的经营管理基础;

e达到企业永续经营;

f顺应国际企业管理的新潮流;

g增强顾客满意。

四、开展iso9001需要准备的资料。

1、介绍公司经营业务情况、流程和产品设计开发情况;

2、提供一套最近产品设计开发资料(在公司里用、不带走);

3、提供公司近年客户名单和供应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等资料;

4、提供公司产品生产厂家名单和承担生产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及合同等资料;

5、提供公司现有管理制度;

6、提供公司销售合同(复印件,在贵公司里用、不带走);

7、如公司有计量、测量器具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合格鉴定;

8、提供产品验收资料;

9、提供公司员工有资格要求人员的相关证书复印件;

10、提供公司产品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等。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十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由医院医疗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院,科两级管理组织组成。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核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则制度,并制度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罚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订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高院长办公会审议。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于绩效挂钩。

(6)定期把不良医疗文件在院内通报。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科主任室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者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4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治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相关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十一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由医院医疗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院,科两级管理组织组成。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各科负责人组成,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者。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如下: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核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则制度,并制度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罚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订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高院长办公会审议。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

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于绩效挂钩。

(6)定期把不良医疗文件在院内通报。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科主任室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者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4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治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相关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南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组长:潘海涛。

副组长:付桂侠、黄庆艳成员:贾红梅刘玲。

张玉霞杜凤芹翟艳杰马文奇。

林范景马宁。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十二

这些年来,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使得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尤其是工业上的污水排放以及废气尾气的排放,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城市逐渐出现雾霾等恶劣天气。由于这些情况的出现,环境保护是越来越重要,所以有关部门要就发展的可持续性做长远的考虑。在强化环境监测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来阐述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建设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其实生活的质量好坏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生活当中水、空气、土壤等这些都是直接决定环境质量好坏的因素。在我国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利用资源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在建设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其实,破坏环境从另一方面想也是破坏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有关部门要对环境质量监测的工作加大力度,现阶段,在我国的环境质量监测的体系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解决这些问题来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我国在不断地引进一些创新的各种科学上的技术以及信息化的技术,让我国的各行各业取得了一个比较大的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背后,我们所遭遇的就是环境越来越恶劣。工业上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增长,有些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一味的去追求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利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差,导致我国在现阶段内,不能完全将环境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些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所以,私家车的量数也在不断地增长,尾气的污染也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污染问题。尤其尾气排出的气体对人体的肺和心都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加大对环境质量的监测,让人们在第一时间知道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也就说明了我们要不断地去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代表性,为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 环境监测意识差

现阶段在我国环境保护有关部门对保护环境没有强烈的意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没有从实际意义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实际情况当中,有些当地政府因为当地的经济效益,私自更改环境监测的数据,这导致环境监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失去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独立性,让监测数据大大的丧失了他的权威性。

2.2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的工作人员往往是不够专业,整体素质较差,技术涵养比较低,而且在这方面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少。在环境监测的这个岗位调动次数较多,导致有些工作人员无法系统性的进行专业化培训,让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有些工作人员因为专业能力较差,技术含量较低,不能完全的去进行环境质量的数据监测,所以这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计划目标。

2.3 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很多环境质量监测的有关部门,并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所以造成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依赖性,不能独立的去完成数据的监测。尽管在一些管理上做出相应的建设,但是还是因为很多部门的职务交叉在一起的情况,在调节有关部门和各个环节的情况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样就是不利于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以及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的应用。

3.1 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我国的一些环境质量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威胁,所以,有关部门要对环境质量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是我国现在最首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在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一些法律法规上,还需要根据社会的不断进步,进一步进行修订和完善,相关部门也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要建立建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得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能得到准确的报告和真实的体现。其实,在相关的一些规定当中,就有对环境质量监测活动当中的一些严格的要求以及规范的设定,比如说在监测上网络的建立,以及从事监测人员的工作资格,机构建立的资质以及监测操作规程的规范等,这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可以形成比较标准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3.2 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在环境保护当中,环境保护质量监测管理体系还是不够健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监测的数据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所以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国环境质量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的通过出现的问题,来完善以及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在各个部门监测工作中,必须用自己的客观意识去进行,不能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性,科学性的去评价在自身的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以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在各部门监测的过程中,各部门要进行相互检查监督和沟通交流,这样可以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改进,而监测技术能力得到加强。工作人员在监测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监测是其内部职责,虽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监测过程当中,还是对数据以及信息上缺少一定的全面性,所以相关单位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创新,相关部门应该依据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性的监测和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3 加强技术培训

在质量管理方面,要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人员的技术涵养,这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之处。如果在工作当中因为经验不足或者是技术上的问题,而出现各方面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选择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上,要选用经验足责任心强、且有技术含量的人员。在质量监督方面,更要挑选专业人士进行监督。同时,各单位以及各部门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监测人员熟悉各种技术技能和法律法规,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升,同时还要将考核制度完善起来,综合全面地进行相应的考核。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全面发展,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设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建设作好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那么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改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让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交流、相互进步,使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和快捷,更能客观如实地反映环境质量中出现的问题且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了我们所处的环境真正得到了保护,也强化了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1]王晓玉,樊萍.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06).

[2]左安飞.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xx,13(19).

[3]关绮文,关佩琪,何炳坚.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企业技术开发,20xx,34(24).

[4]宗仁琴.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2).

[5]谢志珺.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硅谷,20xx,7(04).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十三

近日与朋友们谈到公司的管理,都是一付苦大仇深的样子,当我向他们推荐“质量管理体系”时,又都是一付不屑一顾的样子。为了总结一下思想,传播一下理念,写篇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短文。

只要上网就可以查到,1959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了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质量保证方面的标准。这不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社会文化背景。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说法,“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西方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权的至高无上”,由“人权”而派生出的“民主、平等、法治”、“公平、公正、公开”等等价值观。可以说,西方民主社会都是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运行的,自然而然,在公司文化中“管理体系”是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强调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高质量的过程才会产生高质量的结果,这也是“程序正义”的法律原则在“管理体系”中的具体体现。

粗略地了解一下“背景”,是为了看清事物的本质,也是为了破解“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个难题。

认识我们公司的现状,还是从我们的文化谈起。

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人权(利)”不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人权(力)”。法律在我们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知道。出了问题,我们自然就想到找“人”来摆平,其实我们的思想依托就是“权力”。“两猫论”、“成王败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等等思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过程在结果面前、制度在人情(权力)的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这也是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在我们的公司中同样是如此。国内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的公司数以万计,但真正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来进行运作的没有几家,绝大部分都失效了。失效模式主要有下面两种:

一、公司进行iso9001体系认证目的本身就是想得到一张证书。通过认证就是可以了,根本就不想进行具体的操作。

二、公司进行认证,也想在公司中去实施,但事与愿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理论与实践脱节,最后也就成了两套系统。大部分公司都是处于这样的境地。(具体的难点在下面阐述)。

也许还有极少的公司做的很好,但我还真没见到。宁波市这几年按照卓越绩效模式搞了个市长质量奖(质量管理体系的升级版),我参加过申报和评选工作,我们也获得了这个奖项。但我只能遗憾告诉各位,这个奖项本身就是个错误。

质量管理体系不被重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经济还不是自由竞争的经济,一部分公司获得资源与市场靠的不是好的管理,而是通过政府关系进行权力寻租。一部分找不到寻租空间的公司也没有心思进行管理,通过走假冒伪劣的道路进行非对称式竞争。市场竞争的不公平,管理的价值无从体现。

员工不感兴趣的原因和公司差不多,努力工作很难敌得过“潜规则”。

我们可以这样得出结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建立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是改造我们的思想,灌输民主与法治的普世价值观。

请允许我用法律来说事,除了体系与法律相通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是一名法律爱好者。言归正传。

体系在公司中的地位与法律在民主法治国家的地位是一样,一种至高无上、神圣的地位。很遗憾,我国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公司也不是这样。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确立体系的地位。大家都学过哲学,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要匹配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国经济领域是推行自由市场经济,要求在法律框架下有序自由竞争,而我国的上层建筑是垄断的,权力的垄断必要导致法律体系的式微,经济基础也不可能是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这样的中国模式是一种不合理的模式。好的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的市场经济,任何个人、公司、政府、政党都必须受法治的规制。

公司也是一样,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秩序,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它的作用就是保证公司在一个可控的模式下进行运营,公司的任何人、任何部门都必须受体系的规制……(感悟中)。

体系也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如小学的课程。它的兼容性很强,又如电脑的操作系统。

上面说的太“形而上”,现在开始“形而下”

我们的公司中,“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一般都设定在“品质部”下面,在这里,我们犯了一个“望文生义”的错误。质量的含义早就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大质量”了,“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物。在这里,“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的是公司整体运营的质量,这已经涉及到总经理的职责范围了。公司的“品质部”定位还是产品质量这个“小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以覆盖全局,作为品质部的一个下属单位,面对品质部自己的问题时,无法保持客观公正性,很多时候自己都成了问题的一部分。面对其它部门时,很容易产生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质量部工作的观点,难以调动各主体部门和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紊乱现状,与法院和检察院在我们国家机构设置中的不合理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比中美之间的差异,答案不言自明。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是公司体系的缔造者,也是体系运行的参与者与监督者。这就要求赋予“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独立的地位。可以根据公司的性质,将“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置于总经理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

谈到“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我们还是从管理的三种技能去论述。

一、概念技能。

这是高层应具备的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还是应该要具备一点的。我们一定要认清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什么?公司的目的是生产产品,也是生产人。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推行普世价值观,打造以人为基础、以制度维系的软件系统。如果我们的工作塑造出的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人,这样的工作何止是伟大。

二、人际技能。

这是成败的关键,“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面对的是全公司同事,在保持原则的情况下,去推行一种价值观,传播一种思想,没有优秀思想工作能力与交际能力,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三、技术技能。

这个比较容易学习,一般获得质量工程师证书的人员也就差不多,在工作中想到使用这些技能就可以了。

从业精神。今年是辛亥百年,反思历史也成了一种时髦。我也反思了一下,同样是东方文明的国家,日本用一次明治维新就变成了一个现代国家,而我们中国一百多年都没有解决。我们的温总理不时地要求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总觉得是遥遥无期。

所以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除了要有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坚韧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

经典的理论是这样阐述的,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是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从建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到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单形成。这个从上而下的模式,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有距离,另一方面是我们“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本身的能力不足。认识上的距离,前面已经讲述了,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在质量管理体系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认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思想都没有成熟前,大刀阔斧的全面推行,失败几乎是注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在公司的处境,决定了很多的员工不愿意向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公司很难找到具备一定概念技能和良好人际技能的体系人才。当能力不足的人全面推行起来,难免顾此失彼,最后在各个部门的抱怨声中一败涂地。说到这,各位朋友肯定想知道我有什么办法,我没什么好办法,只有个笨办法。笨办法的前提是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环境。我们就要向邓小平先生学习一下,先搞一个特区试点,找到一个合适切入点,把有限的精力和能力把一个点培育好,树立一个榜样,逐步扩大到这个点所在的过程(线),扩大这个过程与相邻的过程交织的块面,最后到达体系这个系统。这个体系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司的不断成长过程。这是我在上一家公司总结的“点—线—面—系统”四步曲体系优化方案。至于在这个体系的推行过程中要用到具体的技术技能有那些?想一下,pdca(质量改进七步骤)、过程方法、审核技术,有这四个差不多了。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东东,剩下没交代的就在下面一块炖了。

上面说了,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推行一种普世价值观,塑造一种文化。短时间内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是不科学的。漫长的时间很容易使领导失去耐心,员工失去热情,所以推行时还是低调点好。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体系工作者包揽了各级文件的编制,也许大家会认为是不得以而为之。其实没有任何理由要我们体系工作者去越俎代庖。让每个部门和个人都参与到体系管理中来,在管理体系的框架下进行工作,这也就是建立管理体系的目的。

三、领导作用。

四、职责。

一个公司的很多问题都是出在管理职责不清上,这个也是体系关注的重点。

公司员工职责文件是怎么来的?人力资源部回答是:各部门负责人提供的。各部门负责人又是怎么制定的呢,上网查一下,找一份相关资料改改就ok了。我现在就要告诉各位,这个职责是过程输出的结果,他的每一条都要对应一个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文件。一个过程只有一个主责部门,在程序文件中界定清晰。这是公司进行人员编制与管理的基础,这就叫人力资源控制。我们的经理们都希望下属能够有好的表现,把希望寄托在下属的积极主动性上,出了问题就抱怨下属不卖力,这是没有用的。公司购买了人力这个资源,这个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责任在使用资源的人,而不是这个资源本身。

公司应该呈现的是这样一个景象:每一名员工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承担工作,完成每一项工作的依据是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文件。有问题不要紧,可以不断地进行改进,进行标准化。作为一名体系工作者,岗位职责是推行体系工作一个很好的抓手,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五、方针与目标。

公司都有方针,这个方针大多是停留在纸上,或者挂在墙上,没有真正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为人民服务”一样,最终沦为一个冷幽默式的口号。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把这个方针进行合适的展开。方针是由目标保证,目标是由程序或措施保证。也就是方针目标化、目标措施化、措施再精细化、精细化到标准化。

作为一名体系工作者对于这一点,大可不必放在心上,面对这种宏观的东西,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一定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如果你把这一块都做好了,那就恭喜你,可以向高层挺进了。

这两天出了个甘肃校车悲剧,领导们又弄了一堆的指示,就是没有人去展开。悲剧也就自己在做pdca循环了,唉,上帝保佑!

六、执行力。

有朋友谈到执行力差的五大原因:员工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干、干起来不顺畅、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我的建议是去看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里面都有。不怪员工没有执行力,只怪自己不懂执行力,不懂体系。

七、成功还得靠自己。

乱七八糟侃了不少,总结陈词一下,送给你们,也送给自己:

亲爱的老总们,如果你希望在你的公司中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请你自己自觉遵守体系的要求,维护体系的尊严,你应该知道让体系工作者去监督你是不可能的。

亲爱的经理、主管们,也请你们以身作则,将你们的智慧融入公司的体系中去吧,简单工作、快乐自己。

亲爱的基层员工们,按照公司的规定办,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员工。

谢谢!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十四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制度。

1、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文明生产,确保广大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防止和杜绝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职员。

3、职责。

3.1、经理是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

3.2、生产供应部负责落实和执行本管理规定,有关部门予以配合:

a)设备、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b)协助综合办进行安全操作证的培训和考核。

c)协助综合办制定或修订本公司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标准。

d)负责劳动用品的采购,保证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并按国家和公司劳。

动保护用品的有关规定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e)指导和教育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保护。

用品。

f)消防器材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配置,并处于良好位置。

3.3综合办负责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查,对违规行为向其所属部门领导提出处理意见:

a)按照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或修订安全生产规程,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执行。

b)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并就其不合格要进行处罚,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和跟踪验证。

c)遇有特别紧急的不安全情况或重大安全隐患时,有权指令停止生产并立即向主管报告。

d)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

4、工作程序。

4.1、培训。

4.1.1新进公司员工在培训规程中,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

4.1.2对从事电气、焊接、车辆驾驶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国家统一颁。

布的操作证上岗。

4.2安全生产。

4.2.1生产设备要严格按照原设计、使用要求,留有足够的空间场地和必。

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安装调试。

4.2.2各种设备和仪器运行,操作者应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超负。

荷运行,遇有不安全因素时,应立即停止并向负责人报告,公司严格按煤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

4.2.4生产场所通道平坦、畅通,光源充足。

4.2.5有高温、低温、潮湿、雷电、静电等危险的劳动场所,必须采取相。

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4.2.6对放置易燃、易爆及化学物质的危险区域,应该有“严禁烟火”隔。

离标志,并配备消防设施。

4.2.7生产场所必须配置必要的通风、照明、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4.2.8各级领导及员工应在防火、防盗、防水、易燃、电击等意外伤害几。

个方面加强注意。

4.2.9各部门设安全员,办公室应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巡查各部门,注意。

消除不安全因素,并监督各部门安全生产执行情况。

4.2.10对仓库、资料室等部门要配备消防器材。

4.2.11易燃物品按规定单独存放。

4.2.12仓库保管员要按仓库管理制度及贮存物品说明书要求存放物品。

4.2.13办公室保卫人员负责整个公司安全。

4.2.14全体职工均有责任注意个人工作区域内的不安全因素,下班要关好。

水、电、煤气开关及关闭门窗,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4.2.15驾驶员不得酒后驾车,行车遵守交通法规,按规定定期检查。

4.2.16一旦发现安全事故,办公室要及时处理,并组织调查,做到不找出。

原因、不落实责任、整改措施不落实绝不放过。

4.2.17公司将对安全隐患消除者和事故责任人进行合理奖惩。

4.3劳动保护。

4.3.1员工上岗应穿戴工作制服,佩带工作证,不允许赤膊、赤脚、酗酒;

4.3.2非生产员工或非当班生产员工不得穿拖鞋、赤膊、赤脚、酗酒进入。

生产现场;

4.3.3公司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定期。

给职工发放劳保护品,并保证职工合理作息时间。

4.3.4对设备调试、检验人员,公司应配备防静电、绝缘等有效器材。

4.3.5对打高压人员,公司对操作人员配备绝缘手套和绝缘鞋。

4.3.6对灌封操作人员,公司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工具。

4.3.7对工作所需加班的人员,可安排调休和适当补助。

4.3.8对孕期女工按国家规定给予照顾。

4.4重大安全事故处理。

治病决定;

4.4.4发生安全事故,按经济损失程度分为:

a)一般事故:经济损失不足1000元的事故;

b)大事故:经济损失1000—5000元的事故;

c)重大事故:经济损失5000—10000元的事故;

d)特大事故:经济损失10000元以上的事故;

4.4.5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分为:

a)一般事故:轻伤,总损失不足1000元的事故;

b)大事故:重伤,总损失1000—5000元的事故;

4.4.6发生事故的部门或个人必须接受事故的处理。

b)立即向经理报告;

d)对事故责任人作出适当的处理。

e)以通报或其它形式教育职工;

a)不执行有关规定、条例、操作规程或自行其事的;

d)对安全生产不检查、不督促、不指导,放任自流的;

e)延误装、修安全设施或不装、修安全设施的;

i)隐瞒事故或谎报事故经过的。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十五

为了适应工业及民用自动控制系列产品质量管理的新形势,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编制了该质量手册。

本质量手册阐明了工厂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描述了工厂质量管理体系,适用于进行内部质量管理,向顾客和第三方提供证实,是确保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法规性文件。

1.2发放。

a)质量手册发放至各位领导、生产单位、职能部门和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b)按照合同法规制定的向外部提供的质量手册,加盖印章进行识别,注明分发号进行登记。

1.3更改。

a)质量手册需要更改时,质量管理人员填写更改单,报厂长批准后,再进行相关内容的更改。

b)更改可以采用局部划改换字、换页和换版等方式。局部划改时在更改处做更改标记,并做更改记录;更改文字较多时,可以采用换页方式,并做更改记录;发生重大变化换版时,要在手册封面注明版次。

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一次成功,追求卓越品质。

持续改进,超越顾客期望。

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基础,坚持“一次成功,追求卓越品质;持续改进,超越顾客期望”的指导思想,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要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满足顾客需求,超越顾客期望,达到公司的整体业绩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的目的。

产品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100%。

以质量方针为宗旨,通过持续改进,使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顾客满意度,追求卓越,达到零缺陷的管理模式。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十六

探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改进措施。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改进措施。结果:加强宣传贯彻、引入信息化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做好内审及管理评审等,是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结论:应不断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检测质量。

实验室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1],是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公正,具有可比性的主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才能提高体系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确保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使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探讨其改进措施,可以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不断提高。

1.1实验室重业务,轻质量管理

有的实验室认为,只要把检测和科研搞好、业务技术过硬就很满意,不需要过多考虑合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常常把质量管理放在次要位置[2]。

1.2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检测工作脱节

最常见的现象:检测过程未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凭印象做或怎么快怎么做;有的检测需要制定作业指导书而没有制定,或者写一套做一套[3]。

1.3考核评价内容不完善,监督工作质量不高

缺少考核或评价的具体要求,工作做了,但没有或不知如何考核和评价[4];监督员监督不力,未到现场监督或监督记录不及时,过后补记、转记,有的监督员对质量体系理解不深入,监督形式和内容单一,监督工作不全面、质量不高。

2.1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2.1.1领导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机构的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体系运行涉及各职能科室与检测室,领导的组织与协调力度是关键。领导不重视,各科室之间就缺乏配合,质量体系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5]。所以,首先要求领导重视,主持好管理评审,做出改进决策。

2.1.2加强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

使全体人员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iso/iec17025的内容和要求,了解每一个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参与质量活动,使之变成自觉行为。实验室的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不能流于形式,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要考虑员工的需求[6]。应建立考核与效果评价机制,检查是否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2.2将信息化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应将更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将质量体系与信息化有机融合,把各要素加入到信息化平台的各个环节,作为管理和运作过程的限制性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7]。

2.2.1文件管理信息化

建立文件管理平台,所有体系文件的编制、预授号、审核、审批、培训、发布实施、修改以及作废的每个环节都在网络上运行,任何一个环节只有符合管理体系的规定才可以继续运行,否则停止并提出纠正要求。所有体系文件统一由一个部门实行电子化管理,保证修改和更新及时到位。尽量少打印纸制版,如确有需要,应规定打印权限,在打印文件上显示打印日期并提醒使用完毕及时销毁;每打印或销毁一份纸制文件,管理部门平台要有显示,以便监督到位;当纸制文件未销毁前就有修订,系统会自动反映出还有哪个人、哪个部门打印的纸制版文件未销毁,以便提醒打印人员和管理部门,防止使用过期文件。

2.2.2标准物质管理信息化

建立标准物质管理平台和台账,使标准物质的领取、使用、销毁信息实时更新。将标准物质基本信息录入台账,系统对标准物质的某些重要信息如期间核查、有效期、贮存条件等进行提醒,使标准物质管理更加严谨。

2.2.3仪器管理信息化

建立仪器信息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台账,实现仪器从购买申请、审批、验收、检定或校准、sop的形成、维修、核查直至停用报废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信息化,并将一些重要的时间如核查、检定或校准时间设置自动提醒,实现全程跟踪管理。

2.2.4检验过程管理信息化

现在已有很多实验室运行了lims系统,该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过程的跟踪和管理水平,可以减少人员操作的随意性。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增加了实验室工作全过程的原始性、可溯源性,减少了人工书写及人为错误和各环节操作的随意性,亦可提高执行力,可实现“全程跟踪、时限管理”,有效预防“两张皮”现象。信息化管理的引入,能使纸上的质量体系更好地落到实处,从而发挥质量体系的最大作用。

2.3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监督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项质量活动及结果都可能发生偏离,因此,应强化考评和监督机制。

2.3.1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例如,培训要有效果评价,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质量体系执行得好的表扬奖励、执行不好的批评惩罚。

2.3.2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

为了加强实验室内部监控,质量监督员要把握好监督时机、关键人员及关键环节。监督时机:要把握新标准、新方法(包括标准变更)刚实施或开展时;检测方法发生偏离时;新设备刚开始使用或设备修理后重新投入使用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质量仲裁检定时;检测结果出现临界值时;发生客户投诉时。关键人员:要把握新培训人员、新上岗人员、短期聘用人员、长期休假重返工作岗位人员等。关键环节:要把握对检测结果有重大影响的环节、技术力量薄弱的环节等。只有把握好这些,才能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及有效运行[8]。

2.4做好内审和管理评审,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内审与管理评审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内审与管理评审可以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2.4.1提高内审员素质

实验室内审要由具备资格的内审员所组成的内审组负责进行,而内审员的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其所具备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审核技能决定了内审结果的质量。首先,内审员必须具备实验室已认可或已申请认可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要求,以便发现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其次,内审员要定期培训,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等不同方式,对内审员队伍进行持续培训,使其及时掌握实验室认可相关政策、准则、规则的变化和相关专业领域标准、方法的变化,以持续提高实验室的内审质量[9]。

2.4.2充分发挥最高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

最高管理者要重视管理评审,将其作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平台。在参会人员讨论意见不统一时,最高管理者能做出决定,以统一实验室的工作思路。最高管理者要掌握好分寸,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不能造成一言堂现象[10]。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主要针对质量方针和总体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外部环境变化对实验室的影响、近一年来实验室改进工作的效果进行评审,不能偏离管理评审的意图[11]。

2.4.3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

要做好充分准备,参与人员应认真围绕满足顾客期望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性来运行,内审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12],要注重寻找制约体系运行的本质与关键控制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和改进质量活动过程,使质量体系得以持续改进。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cnas-cl01:20xx.

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精选17篇)篇十七

iso14001:

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现在,一切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其良好的环境绩效。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绩效。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确保一个组织的环境绩效不仅现在满足,将来也一直能满足其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多要求是可以同时考虑或随时重复考虑的。

本规范是对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几乎所有问题,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与竞争意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一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绩效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手段,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都是最优的结果。然而,实施本标准,仅就其本身而言,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的环境结果。为了实现环境目标,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促进组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考虑采用实用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该技术的成本效益。

这方面的要素纳入管理体系。

本标准与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iso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应当看到,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应用会因不同目的和不同相关方而异。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的是顾客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服务于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标准中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不必撇开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而单独确定。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水准。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e.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准备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适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本规范的使用提供了提示性指南。

对于本标准的任何应用,都应明确界定其范围。

目前尚无引用标准。3.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l持续改进。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整体环境绩效。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3.2环境。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3环境因素。

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3.7环境目标。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12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采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l总要求。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预防污染的承诺。4.3.4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l机构和职责。

为便于有效的环境管理,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实施与控制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c.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

和(或)工作经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4.4.3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b.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成文和答复。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管理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

a.文件能够定位;

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d.及时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e.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保存的失效文件,予以适当标识。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按以下要求加以规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检验上述程序。4.5检查和纠正措施4.5.l监测。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成文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其中应包括对环境绩效、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记录。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5.2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违章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

任何旨在消除实际和潜在违章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环境记录。环境记录中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保存和管理的环境记录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

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

准的要求。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案与程序,目的是:

l)是否符合环境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评价。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

附录a规范使用指南(提示性附录)。

实施“规范”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旨在改进环境绩效。“规范”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即组织将定期评审与评价其环境管理体系,以寻求对它进行改进的可能性并予以实施。而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是为了进一步改进环境绩效。

环境管理体系为实现持续改进提供了结构化的运行机制,改进的程序和范围取决于组织的经济状况和其他条件。尽管可以期望通过采用系统化的方法使环境绩效有所改进,但应当认识到,环境管理体系只是一件工具,其作用是帮助组织实现和系统地控制自己设定的环境绩效水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本身并不能必然地导致有害环境影响立即降低。

以采纳组织内其他部分业已建立的方针和程序,用来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只要它们适用于行将采用本标准的这些特定部门或活动。环境管理体系的详尽与复杂程序,文件化的程序,以及所投入的资源,都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及其所从事活动的性质,对于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把环境事务纳入全部管理体系,将有助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同时有助于提高效能,明确责任。

本标准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是基于一个由“计划、实施、检查、评审”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该体系应使组织能够:

a.制定适合该组织的环境方针;

d.确定优先事项,建立适当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e.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循有关法规和保证持续改进的承诺。环境方针是组织建立目标和指标的基础。方针应当意义明确,使内、外相关方都易于理解。应当对方针进行定期评审与修订,以反映不断变化的条件和信息。方针的应用范围应当是可以明确界定的。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当规定其环境方针并形成文件。如果它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组织,其环境方针还应符合后者的方针,并得到后者的认可。

4.3.l小节提供了一个过程,组织可据此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中应作为优先事项考虑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一过程应考虑到分析工作的费用和时间,以及可靠数据的可得性。可以利用出于法规或其他目的所取得的现有信息。组织还可以考虑到他们对所关心的环境因素的实际控制程序。组织应当考虑其现行的,以及与此有关的过去的活动、产品和(或)服务所伴随的投入和产出,以确定自身的环境因素。如果一个组织尚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首先应当通过评审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环境状况。其目的是要考虑组织的全部环境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b.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c.对所有现行环境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d.对以往事件调查的反馈意见的评价。

在所有情况下,都应当考虑到组织内运行正常和运行异常,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评审的适宜做法可包括使用调查表、面谈、直接监察和测量,利用以往审核或其他评审的结果等,应视活动性质而定。

e.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f.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

这一过程中应考虑到正常运行条件、关闭与启动时的条件,以及可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的、现实的重大环境影响。

这一过程是要确定活动、产品或服务的重大环境影响,不要求作具体的生命周期评价。组织无须对它的每一种产品、部件和原材料投入都作出评价。他们可以选择几类活动、产品或服务,确定最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

织则能明显地改变环境因素,如通过改换某种投料等。考虑到组织对使用和处置其产品的控制作用有限,在可行时,他们应考虑适当的贮运与处置机制等。

但这一规定不意味着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a3.2法律与其他要求。

凡属可行,目标均应具体,指标均应可测量,必要时还应考虑预防措施。

对技术的选择,组织可根据其经济活力、成本效益提否适用,考虑采用实用技术。

这里提到组织的财务要求,不意味着组织必须采取环境成本核算。a3.4环境管理方案。

制定与执行一个或多个方案是成功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方案中应说明如何实现组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包括时间进度和负责实施环境方针的人员。方案可予细化,具体到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方案中应包括对新活动的环境评审。

在适当和可行时,方案中还可包括对规划、设计、生产、营销和处置各个阶段的考虑。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需要组织内全体员工的承诺。因此,不能认为环境职资仅限于环境职能部门,组织内的其他部门,如运行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都有这方面的责任。

这一承诺应从最高管理者,他(们)应制定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作为上述承诺的一部分,应指定专门的管理代表,规定他(们)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职责和权限。大型或复杂的组织,可以有不止一个管理代表。中、小型企业可由一个人承担这些职责。最高管理者还应蒋实适当的资源,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保持。另一重要事项是妥善规定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职责,并传达到有关人员。

a4.2培训、意识和能力。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确定培训需求的程序。同时,它还应要求代表它工作的承包方证实其员工已接受了必要的培训。

4.4.5节旨在确保组织建立与维护的文件能够充分适应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但组织应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自己的环境绩效上,而不应过分追求一个繁琐的文件管理系统。

a4.6运行控制。

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

a4.7应急准备和响应。

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

a5检查与纠正措施a5.1监测。

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a5.2违章、纠正和预防措施。

组织在制定与维护用于调查与纠正违章的程序时,应使之包含下列基本内容:

a.确定引起违章的原因;b.确定并实行必要的纠正措施;

c.实施或修改必要的控制措施,以防再度违章;d.如纠正措施导致对书面程序的更改,并予以记录。

用来标识、保持与处置记录的程序,重点应为实施与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记录以及环境目标和指标实现程度的记录。环境记录应包含:

a.关于适用的环境法律与其他要求的信息;b.投诉记录;

c.培训记录;d.过程信息;e.产品信息;

c.管理与实施审核的职责;d.审核结果的通报;e.审核员的能力;f.如何实施审核。

为了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和持续改进,从而取得良好的环境绩效。组织的管理者应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与评价。评审范围应当全面,但不必在一次评审中涉及环境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同时评审过程可以延续一段时间。

b.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序;

c.面对变化的条件与信息,环境管理体系是否仍旧适用;d.相关方关注的问题。

应将评审结果、结论与建议写成文件,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关范文推荐

    骨干教师美术心得体会及感悟(优质14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体验与总结。以下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精华摘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指导。__个月,48岁,正值壮年的

    师德与谨言慎行心得体会(实用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过程,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最后,希望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谨言慎行,是一种慎重的

    前台的自我介绍大全(15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自己实力和潜力的机会,通过简要扼要地描述,我们可以唤起他人对我们的兴趣。这些自我介绍范文涵盖了学术交流、求职面试、社交活动等多个方面,帮助大家

    采访同学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4篇)

    心得体会的总结既是对过去工作和学习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随后,我们将浏览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写作上的启发

    校园晨会主持稿(专业17篇)

    感谢主办方给予我这个机会,我将竭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一个愉快、精彩的活动。下面是一些主持人常用的引导语和主持技巧,供大家学习借鉴。尊敬的xx经理,尊敬的各位营业部经

    中央经济会议心得体会(优秀18篇)

    写下心得体会是为了保留那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方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借鉴和应用。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对自己的感悟和经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

    征用土地补偿协议书(实用14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一种协议,双方应遵守协议中的约定。在签订合同协议之前,建议您详细阅读范文,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生产车间的管理制度范文(18篇)

    生产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中,利用物质、能量和劳动力等要素,通过一系列技术过程,将原料转化为有用产品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经验,供大家参考借鉴。

    水费收费通知(热门21篇)

    通知可以包含各种内容,如会议通知、活动通知、考试通知等。如果你正在犯愁通知的写作,那么不妨来看看以下范文,相信会给你带来启示。_____同学的家长:根据物价局收

    简单版辞职信(实用18篇)

    在写辞职信时,我们可以留下积极的印象,以便日后获取更好的推荐信或合作机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些写得好的辞职信模板,借鉴这些范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