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翰墨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思考和反思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写作心得体会有所启发和帮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一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小编收集了新闻写作的基础,欢迎阅读。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1、坚持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准确无误;新闻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任务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准确,新闻中涉及到任务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注意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地辩证结合。

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宏观也并非微观的简单放大。微观科学固然是客观科学的前提,但宏观科学更是微观科学的指导和保证。在很多情况下,单就某一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把它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就失去了原来意义上的真实性。以点代面、用一个侧面否定另一个侧面、片面性、绝对化等都会造成新闻的“总体失实”。

加强作风建设,消除“客里空”影响。

“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的剧作《前线》中一个惯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的前线记者的名字。后来成未记者浮夸作风的代名词。1947年《晋绥日报》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反‘客里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新闻界也曾多次以“客里空”为戒,端正作风。但“客里空”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合理想象”(reasonableimagination)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合理预言”,加大提前量;夸大其词,胡编乱造;见风使舵,强扭角度。

提高记者素质,增强辨别能力。

有时记者本意并不想造假,但由于素质上的欠缺,或粗枝大叶,或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

2、坚持时新性。

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

新闻姓“新”,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记者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最近点”)。

所谓“最近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点”,即新闻所报道的“何时”要素是指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点而不是指整段过程;二是“最近”,即新闻所选择的那一点时间应该尽可能是距离报道事件最近的,是事件发展过程的末端而不是前端。

3、坚持思想性。

思想性也可称为指导性,即媒介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坚持思想性并不是在新闻中贴上几句政治。

口号。

就能做到。必须:

寓思想性于信息传播之中。

受众首先是为了寻求信息才接触媒介,继而接受媒介所要传播的思想;思想性是蕴含在事实之中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是外加的、主观的东西。

思想性应与针对性结合。

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思想性应与深刻性结合。

有了深刻性,但如果对问题研究不深不透,对问题的表述如“钝刀割肉”,毫无尖锐泼辣的锋芒,不能“言人之所不能言”,也会大大削弱思想性的分量。

4、坚持简明性。

is原则”,要求“以最平实的预言,在最短的空间说完”。具体地说,简明性包含两层意思:

通俗明了。

这是新闻作品写作上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排除“拦路虎”,消除生僻艰深的字句;控制句子长度,中。

国学。

者认为,中文句子平均每句以7—20字为宜。

简洁凝练。

这是比“短”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邓小平说:“可以不说的去掉,该说的就可以更突出。”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

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

3、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新、快、短、活。

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空话少说。

c.一事一报。

d.语言准确、洗练。

e.善于删改。

a.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c.多写视觉新闻。

小知识点。

断裂式行文:即择取事实点面结合,跳跃式行文;段落简短,叙事简洁,讲究思想的递进和丰富;讲究逻辑衔接,省去铺垫过渡等等。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是“用事实说话”(letthefactspeakitself)。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吴冷西说过:“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这是对新闻写作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

1、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事实”是客观存在,“说话”是主观意图。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中的基本矛盾。“用事实说话”正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用事实说话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具体的事实开始的,没有人先从抽象的概念来认识世界。人们要认同记者所说的“话”也只能是从记者向人们所报道的事实中去理解、去分析。

用事实说话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

自尊是人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自尊意味着人们不愿意事事听命于别人,每一个判断,都由别人替他做出。人人都愿意自己做出结论,自己做出判断。用事实说话,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自尊的要求。

胡乔木说:“我们人人都会发表有关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所谓“无形的意见”西方又称为“无声的意见”(silenceopinion)。“无形”或“无声”是因为“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胡乔木)如果新闻不是“无形”或“无声”地发表意见,它就会与文告、广告无异了。

在现代新闻战中,用事实说话是取得主动权的唯一可靠的武器。

对于各种各样的诬蔑、诽谤,唯有用确凿的事实方能予以粉碎;对于各种各样的误解、疑虑,也只有用生动的事实才能消除。

2、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主要表现。

直接在新闻中发表感想和议论。

虽然新闻并不一概排斥恰如其分的议论,但事实的叙述必须是主要的和充分的,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而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者,则恰好颠倒了过来。大量的议论不但多余,而且空洞。

不交待消息来源。

新闻中的“道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去讲,都必须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事实不充分,“道理”也就成为了强词夺理。西方新闻学家强调,要想让读者理解记者在稿件中所要表达的道理,首先就要使读者相信稿件中报道的事实,为此,就要交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做到有根有据。而现在很多新闻稿,不但不交待消息来源,而且还经常武断地说:“某某社区的居民们一致表示……”“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赞扬……”这种写法曾经引起过许多外国朋友的反感。一位英国专家指出:两个以上的人不可能说完全相同的一长段话。记者用“广大群众说”这个提法,只不过是笨拙地借群众之口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

满足于铺陈廉价的形容词,却不会用生动的细节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知识点。

消息来源(source),指新闻信息的出处,或提供信息的人。交待新闻来源或暗示新闻来源,可使读者知道新闻事实是从哪里来的,这样能增加新闻的可信度、真实性、权威性。但此事经常被一些记者忽略,没有新闻来源的新闻司空见惯。

海外记者在处理消息来源问题上,一般的做法是:让新闻事件参与者、新闻事件目击者、新闻事件知情者作为消息来源,并在文中指出。有时,为了保护消息提供人,可用暗示,但不能没有来源。马克思在1848年6月25日巴黎工人起义时,因为交通阻隔,《新莱茵报》无法获得准确消息,只好以号外形式报道《巴黎消息》:“科伦6月24日晚10时。23日巴黎邮件没有收到。据到达这里的信差说,当他离开巴黎的时候,群众跟国民自卫军的厮杀已经开始了。在离城不远的地方,可听到猛烈的炮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卷/129页)这就是马克思对待消息来源的做法。

3、怎样用事实说话?

“藏舌头”

“藏舌头”是西方新闻界对“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表达方式的通常的说法,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舌头”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安排,让读者(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的。“舌头”如何“藏”?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幕后。

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

把倾向性“藏”在背景材料中。

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技巧。

如果说“藏舌头”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的话,那么,这里的一些技巧则主要是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这些方法都十分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这样可以减少记者站出来指手画脚地机会,容易做到客观公正;注明消息来源。对那些阐明事件的原因、预示事件发展趋势、解释事实之间内部联系的内容,一般要注明消息来源。特别是内幕新闻,不写明消息来源就无法使读者相信,甚至会以为是记者的瞎猜;对于有争议的、容易引起怀疑的事实,注明消息来源克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同时也有利于读者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对于那些一时得不到官方证实,又十分重要的新闻,几乎每句话都应注明消息来源。消息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权威人士、消息灵通人士等。

注意报道的平衡性。对有倾向性的报道,千万不能顾此失彼,损害了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公正性。客观、公正、全面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也要说全面、公正的话,不说片面的话。要既报喜也报忧,讲成绩也讲缺点。表扬时不要把成绩说得过满,批评时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讲出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报道有争议的问题,要如实报道各方面意见而不能偏袒一方。

再现现场。用记者亲眼所见到典型场景说明要说明的问题,也是用事实说话常用的方法。

捕捉细节。细节对于刻画人物来说,往往能生动真切地展现其个性特征、内心世界;对表现社会生活来说,以小见大,往往能说明能深刻地主题而又有很强的说服力。

通过对比。新旧对比、前后对比、横向对比,比数字、比现象,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写法。

通过事实本身的逻辑说话。

通过别人的嘴说话。

通过背景材料说话。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二

近年来,新闻媒体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众思想觉醒的重要力量。在新闻基础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实践,我逐渐认识到新闻报道需要坚守价值导向、注重客观公正、保持人文关怀、精益求精的态度,并认识到新闻媒体的力量和影响力。以下是我在新闻基础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闻报道需要坚守价值导向。新闻是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价值评判和反馈,因此,新闻报道必须具备明确的价值导向。在新闻基础实践中,我了解到媒体要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真实地呈现事实,而不是随意片面地渲染事件。新闻工作者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新闻伦理规范,确保报道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其次,新闻报道需要注重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之一。媒体要在采编过程中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介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事实。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分辨事实和观点,如何辨别新闻消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及如何避免个人情感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新闻工作者要摒弃个人偏见和政治倾向,用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和报道新闻,同时要致力于独立舆论监督的使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新闻报道需要保持人文关怀。新闻工作者要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审视问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传递人道主义的关怀和温暖。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冷冰冰的事实呈现,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深度思考和呼唤,需要对人情世故和伦理道德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实践中,我深感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新闻工作者为社会传递积极正能量的责任。

第四,新闻报道需要精益求精。新闻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实践中,我深知在新闻报道中,要准确获取信息、准确分析信息、准确传递信息的重要性。新闻工作者要培养专业的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在快节奏的新闻报道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确保自己的报道不出现错误和偏差。

最后,新闻媒体的力量和影响力是无可忽视的。媒体通过报道和评论,直接影响着公众的观念和行为,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意识到自己的报道可能会给公众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要积极践行媒体责任,做到具有独立性、激进性、稳定性和责任性。同时,媒体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在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版权、诚信等相关法律法规,传递健康、绿色、正面的信息。

新闻基础实践让我深入了解到新闻工作的艰辛和责任,也让我认识到新闻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和价值。只有通过坚守价值导向、注重客观公正、保持人文关怀、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做出正面积极的贡献,为社会进步和民众思想觉醒做出自己的努力。新闻基础实践给我指明了新闻道路上的方向,我将坚持初心,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三

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现实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新闻写作作为传播新闻的关键环节,必须具备基础的技巧和积极的心态。在我学习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些基础心得,下面将从选题准备、采访技巧、写作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习惯几个方面来总结分享。

首先,选题准备是新闻写作成功的一大关键。选取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话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是十分重要的。在选题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筛选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人们关心的问题。此外,要对选定的题材进行深入了解,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为采访做好准备。只有选好了适合的题材,才能在后续的采访和写作中取得好的成果。

其次,采访技巧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在采访中,我体会到一些有效的技巧。首先,要有良好的交流能力,与被采访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起互信的关系。其次,要注重观察力和细节,注意对被采访者的言行进行全面的记录。另外,要灵活运用各种采访方式,包括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邮件采访等,以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在采访中,与被采访者保持良好的互动,能够获得更多独家新闻素材,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独立性和独具品质。

第三,在写作结构方面,要注重新闻报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闻报道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以重要信息放在开篇,细节递减的方式进行写作。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读者迅速获得关键信息,提高新闻报道的效果。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每段的过渡和衔接,保持整体的连贯性。此外,要善于运用标题、副标题、引用、配图等形式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阅读性。

第四,在语言表达方面,新闻写作要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核心信息。一方面,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以免给读者带来阅读困扰;另一方面,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在文章中进行段落划分,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信息。此外,要注意文字的精准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语义模糊或歧义的情况。只有简明扼要地表达,才能更好地传达新闻的内容和意义。

最后,在写作习惯方面,坚持学习和专注是非常重要的。新闻写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通过对优秀新闻作品的学习和模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此外,要保持专注和耐心,对待每一个细节,不让任何一个信息流失。同时,要时刻关注新闻动态,了解社会最新发展,及时进行跟进和报道。只有始终处于学习状态,始终保持对新闻的敏感度,才能更好地完成新闻写作的任务。

总之,新闻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积累。通过对选题准备、采访技巧、写作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习惯等方面的总结,我深刻体会到了新闻写作基础的重要性。希望能够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为传递更多真实准确的信息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掌握新闻基础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参加新闻基础实践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闻基础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我不仅学到了新闻的基本要素和报道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这些实践经历和所学知识对于我未来从事与新闻相关的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实践体验的重要性。

实践是我们学习新闻基础的关键所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中的积累与发展。首先,实践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新闻这个行业的特点和要求。通过现场采访和报道,我逐渐摸索出了合理的写作结构和流程。同时,实践还让我结识了一些业内人士,了解到了业内的动向和趋势。这些实际经验和学习机会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办法。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首先,新闻是一个要求速度和准确度兼备的行业,在采访和报道中,我们需要保持高效率的同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如何平衡速度和准确性是一个常常需要面临并解决的问题。其次,新闻报道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把握住关键信息并进行深入思考。在实践中,我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向前辈们请教学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技巧,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处理能力。

学习新闻基础实践对于我们掌握新闻的传播方式和规律,理解新闻行业的运作模式以及培养专业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工作者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那些掌握了新闻基础实践技能的人才将会更受欢迎。因此,通过学习新闻基础实践,我们不仅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高素质的新闻从业人员。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参与新闻基础实践的课程学习,我不仅收获了新闻基础知识,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的培训和指导下,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采访和写作能力,还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新闻行业的理解。期待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与新闻相关的工作做好准备。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参与到新闻基础实践中来,为传播正面的、有价值的信息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五

我们在动笔写作一则新闻之前,有一个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写这则新闻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入手来表达这个主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面对成堆的事实材料,就无从下手,具体写作流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就无所凭依。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新闻写作入门基础 ,欢迎阅读。

古人作文很讲究立意。唐代文学家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这里的“意”或“主脑”,以及古人另外常用的“旨”、“志”、“神”等,就是指文章的主题。

新闻作品的主题可以解释如下:它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也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核心。

主题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现实生活异常丰富,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众多的、复杂的种种主题。我们不能抓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主题必须有所选择。我们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应抓住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新闻的主题应是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主题。它与全局的形势紧密相联,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选择主题要考虑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次,选择主题不仅应当是正确的,而且要合乎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炼主题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无目的报道,新闻主题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标准: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鲜明,是指记者对新闻所报道的人或事,要有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应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主题集中,是指新闻主题要单一,要抓住要点,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切忌贪大求全。一条新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时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去。所谓“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点,以小见大”等,都说明这个道理。

主题的提炼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新闻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一个飞跃的过程。准确地达到了对新闻事物全体的、内部规律的、完整的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么,这个主题就深刻了。

客观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多面性决定了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它;而每一个角度各有其不同的用意、动机和出发点,不同角度所反映的关于事物的特征往往不一样,所蕴含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所谓新闻的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入手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如何选择最佳的角度呢?首先要选择能切中要害的角度,切中要害的角度往往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因为这个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最能表现出问题的实质。从这个角度报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选择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新闻作品的主题本身,大都是严肃的,往往缺乏趣味性。但写作时记者要善于通过角度的选择,把严肃的新闻事实中的趣味性因素突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使读者乐意接受。再次是选择读者最关心的角度,与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自然是读者最关心的事。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后还应选择有新意的角度,俗话说:“文章切忌随人后。”新闻贵在“新”,除了立意新,还要角度新。

新闻选材的具体要求主要有:新鲜生动的材料;有积极作用的`材料;独具特色的材料;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新闻由头”中的“新闻”专指消息。也就是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报道体裁才需要“由头”。而其它的新闻报道体裁如通讯、报告文学等是不需要“由头”的。“由头”,是消息所特有的。

消息为什么需要新闻由头,这是由消息的“新近性”这一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有些重要事实,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值得报道,但事实发生的时间过去已久或跨度较大,要把事实报道出来,还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

寻找新闻由头总的原则是:新闻由头的事实要是新近发生的变化,要与所要报道的事实有本质的联系,要有利于消息主体部分的展开。

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不同的消息,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不同。

一般地,值得报道的各类事件和活动只要及时抓住报道,就不存在寻找新闻由头的问题。但有些事件和活动发生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被记者或通讯员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些事件和活动报道出来,就要在系列性的变化中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六

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稿基础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首先,我认为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对于大家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较大帮助。平常我们经常说,新闻写作是“七分看问题三分写稿件”。比方说,写今天培训班的稿件,就得先搞明白,为什么要办这个班,是因为存在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才办这个班。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写了:为了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办了一期培训班。如果面对每一件事情,大家都能够按照撰写新闻稿件的习惯去想,这件事为什么要做,是因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才要做,怎么样做才能达到目的、有效果,这种思维习惯养成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能够增强。

其次,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真实、及时、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干工作,确实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些成绩如果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反映出来,可能会得到很理想的效果。平时,某某报纸或电视报道了某某单位或个人的事迹后,我们就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还不如我们做得好呢!这很可能不是一句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而是真的是他们的工作做得比较被报道的要好,甚至是好很多。因此,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时代里,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宣传出去,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比较有效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平时我们在单位里,早上上班时遇到个人,女的遇到男的,说一句“xxx,你今天看起来好精神啊”、男的看到女的,来一句“啊呀,xxx,你今天又比昨天漂亮了、年轻了”。虽然人还是那个人,脸还是那张脸,而且还只有越来越老的可能。尽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种“去年二十今年十八”的赞美,因为符合人心向善的逻辑规律,往往能够让大家都感到心情愉悦。而正面的新闻报道也同样有这样的功效。无论是被报道的人和单位,还是撰写新闻的人,都会有成就感在心头油然而生,无形中就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有些社会效应大的典型报道,这方面的效应尤其明显。

第四,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会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形成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撰写新闻稿件对作者的综合素质是有一定体现的。我不是说能写新闻稿件的都是比别人能力强的,而是指撰写新闻稿件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座的基层人口计生干部中出现这方面的人才,很可能就会得到重用。也许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培训班的目的之一吧。

从上述的四个方面看,虽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还是值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撰写新闻稿件的。但是,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也不是不想搞报道,只是条件不充分,和专业的新闻记者没法比。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专业的新闻记者是有他的优势,比如时间、精力上比较集中,掌握了熟悉的技巧等等,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即两个知情。

在对工作的重点、难点的准确掌握上,基层干部所具有优势是专业新闻报道员难以比拟的。大家可能都接待过记者,或者看过记者采访,许多时候,如果没有精心准备,记者很容易问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来的。这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在座的领导们都是人口计生工作的专家能手,对什么是工作重点、难点,什么事情是一段时间内上级抓得紧的,都是了如指掌。这一点对于搞好新闻报道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我每次采访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找一大资料看看,然后找熟悉工作的同志东扯西拉的请教,才能够确定从哪个角度入手来抓报道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没少闹笑话。(举例:流管处的数据交换平台。)

不要说媒体的记者,就像我这样的宣传干部,每次到一个地方采访都是匆匆忙忙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怕打搅被采访者。但是,不管是记者还是我这样的,大凡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采访得越细,问题问得越清楚越好。(举例:通州采访。)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写的都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人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工作是自己一滴滴汗水干出来的,写起来是信手拈来,驾驭自如。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这两个优势,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就肯定不是难事。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将汇报的大题目称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用意。

掌握新闻稿件基本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的选题能力,即让大家能够独立判断出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件能够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

首先,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新闻定义的争鸣伴随着新闻学的研究,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

无论中外古今,公众认知、理解的新闻就是某种见闻。如果我们以属加种差的形式来给新闻这一概念下定义的话,见闻就是新闻的属概念。找到了属概念,使用内涵定义法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种差,给出不同的定义,如从性质、发生原因、种属关系、功用等方面就可以列出下面一组基本定义。

1.性质定义:新闻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性质定义反映的是新闻的基本特性,即新近、新鲜、新奇,用一个字来概括即“新”。

2.发生定义:新闻是通过对新近、新鲜、新奇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见闻。发生定义是立足于新闻产生的方式来给新闻下定义的。这种方式就是人的感知形式。

3.关系定义:新闻与过时、陈腐、平淡的旧闻相对,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关系定义突出的是新闻与旧闻的关系,要表明的是前者和后者同归“见闻”一“属”,是同属中的两个不同“种”类。

4.功用定义:新闻是能够满足受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见闻。功用定义所表述的则是新闻的最基本的社会功用,而不是作为某种特定工具的特殊功用。

可以说,上述一组基本定义具有最广泛的概括性,能够正确地定位新闻的外延与内涵。

上学的时候,老师们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定义通俗点讲,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老师讲完了,大家就在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现在想想,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咬狗”式的新闻也很多。比如说,现在众多的媒体炒作、明星包装等等,你骂我,我骂你,似乎很热闹,但从实质意义上理解,与前面所说的“人咬狗是新闻”的调侃也差不了太多。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这里不能分析得太深刻了,否则就有可能出政治问题了。但是,之所以提起这些,是因为它充分说明了新闻选题的侧重点,就是应该在“创新特征”上下功夫。你想报道的事件它必须得有点新意,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

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理解成工作中的创新性,即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让大家感到眼前一亮的。比如说,人口计生委搞了一个性科学教育基地,这对于性观念保守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是一件具有很强创新特征的工作。围绕这样的一个选题做文章,就非常符合新闻事件能够满足读者好奇的特征。

在北京的各家媒体中,社会新闻这一块,这样的稿件是占了绝对多数的。但是,在我们结合工作搞报道的过程中,这样的稿件却是相对较少的。

典型报道对于非专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我们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掌握的。因此,对新闻的典型性特征,我就稍详细点讲。

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新闻稿件是北京日报、京郊日报、中国人口报等我们所要面对主要媒体的重要刊载内容。这类稿件大约占上述报纸用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前段时间我和我们刘凤婷处长给咱们石景山区写的“让爱与阳光同在”一稿,就属于典型报道。2006年,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关爱流动女孩行动,咱们石景山区和全市、全国的其它地方比,比他们搞得好,咱们就是典型,写咱们怎么开展关爱流动女孩行动的稿件,就属典型报道。因此,对典型报道可以简单作这样的理解:即典型报道就是百里挑一树典型。

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得好,谁就是典型。如刚才我们说的关爱流动女孩行动,我们做的工作是全国都在做的,但我们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有特色,做得有成效,因此,我们石景山就是这方面工作的典型。

谁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没做好的事情,谁就是典型。学雷锋做好事,拾金不昧,把工作当事业干,做出一番让大家刮目相看的工作业绩来,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想要做到的,但是真正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十分地不容易,因此,谁做到了,谁就有可能就是典型。

谁做了与当前的'宣传教育主题有着密切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成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典型。比如,当前全国人口计生系统都在学习中央的新“决定”,哪个单位哪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有创新,有成效,谁就有可能成为这一较短时间内的典型。

把上述的一些典型的工作或事迹报道出去,就是通常意义上所称的典型报道。

典型报道的一个容易产生的错误理解,就是把一般的好人好事或者履行应尽的职责或任务当做新闻事件来报道。

比如某某某帮某老人解决了一个什么困难之类的。这种事迹是否是新闻,必须要看是否具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此类事件是否与当前的宣传主题有较强的关联;二是当事人做这件事是不是轻易就可以实现的。比如,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连续播出了多位普通百姓学雷锋做好事的新闻,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与建立和谐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有着密切联系。

与新闻事件的典型性特征相比,新闻事件的指导性特征既需要具有典型性特征,还要具有可推广、借鉴的特征。也就是说,指导性特征是建立在典型性特征之上,并高于典型性特征。

任何优秀的新闻稿件,都肯定有焦点性特征的存在。焦点性特征明显的稿件,是所有新闻媒体所追寻的稿件。

比如说,两会中的《物权法》通过审议,很多报刊都用了专版、专刊来报道,就是因为它是大众眼里的焦点事件。还有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非常精典的事件,充分说明了新闻事件焦点性特征的重要性,那就是在中央颁布新决定后,各级人口计生组织都利用当地新闻媒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闻宣传工作,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应邀来采访的记者对新决定的主要内容并不关心,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生育指标有没有放宽,富人超生有什么特殊处罚措施,等等。这种看似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现,却是新闻的焦点性特征的强烈表现。因此,如果我们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能够敏锐地抓住新闻事件的焦点性特征,把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事件及时地报道出来,就一定能撰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

上述四个要素可以独立存在,即只要拥有其中一个要素,就是一篇完整意义的新闻稿件;也可以二个要素或三四个要素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要素越多,新闻稿件的价值就越高。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七

新闻摄影是一种独特的传媒形式,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能够将真实、有代表性的瞬间定格下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信息。它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形象的图片直接传递信息和感情,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新闻摄影的基础是要准确捕捉瞬间,并通过構圖、光线、角度等摄影技巧,突显主题并吸引读者的眼球。在新闻摄影中,对于摄影师的基本素养和实践经验,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第二段:讲述了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00字)。

在新闻摄影中,有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是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首先,摄影师要有准确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在复杂、临时和不可预测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决策和拍摄。其次,摄影师要注意构图,通过调整画面的框架、角度和元素的组合,来突出主题和表达信息。第三,光线对于摄影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摄影师要善于利用自然光或人工光,创造出效果突出的照片。另外,摄影师还要注重时机,抓住关键的瞬间,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最后,在编辑和后期制作时,摄影师要注意去除冗余的元素,提升照片的质量和吸引力。

第三段:谈论了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压力(300字)。

新闻摄影虽然具有着很高的观赏性和影响力,但是摄影师在从事这个领域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压力。首先,新闻摄影需要摄影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于不同的新闻事件和场景要有充分的了解和预判,这对于摄影师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提出了要求。其次,新闻摄影往往需要在复杂、紧急和危险的环境下工作,摄影师要经受住极端的气候、身体的疲劳和心理的压力。此外,新闻摄影还需要摄影师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被拍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权益和感受。因此,对于新闻摄影师来说,不仅要具备摄影技术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和人文素养。

在自己的新闻摄影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和挑战性。通过实践,我逐渐了解到摄影技术只是新闻摄影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在现场拍摄中,我学会了如何在瞬间抓住关键的时刻,如何通过构图和光线的调整,使照片更加有力和生动。同时,我也认识到新闻摄影师的责任和义务,在报道中尊重被拍摄者的权益和感受,通过照片传递真实的信息和情感。

第五段:总结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成长(200字)。

通过对新闻摄影的基础心得和体会的总结,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闻摄影在传媒领域的重要性。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传媒方式,通过图片直观地传递信息和情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它在新闻报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真实的视觉体验。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学习,我逐渐掌握了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水平。将来,我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和进步,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和传递更多有意义的故事和信息。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八

新闻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形式,追求客观、准确、简洁的原则成为新闻写作的核心。在我学习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新闻写作有所帮助。以下是我的五点体会。

首先,新闻写作需具备广泛的素材来源。新闻的主题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动态,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积极观察和记录。同时,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以便理解各种专业术语,将复杂的事实转化为简洁准确的文字。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网上资讯等方式拓宽视野,为新闻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其次,新闻写作需要遵循「五个W和一个H」原则。这里的「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分别代表了新闻报道中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新闻写作需要立足于事实,客观准确地描述事件的发生经过,回答这些问题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事实导向,有助于读者对新闻内容进行理解和判断。

第三,新闻报道要尽可能精简准确地传递信息。新闻是追求时效性的,人们对于新闻有着很高的效率要求,因此写作要言之有序,避免以次要的内容拖累主要信息的传递。我们需要挑选并整合信息,抓住事件的关键点,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事实,从而使读者能够用最少的阅读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

第四,新闻写作需要突出人物的情感表达。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人物的情感和感受是读者与新闻内容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人物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能够让新闻更加生动、鲜活,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我们需要注重采访新闻人物,并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事件的真实性和影响。

最后,作为新闻写作者,我们需要保持情感和道德的平衡。新闻报道是一种对社会事实的客观描述,应该追求事实真相,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插入。要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不对新闻事件进行曲解和夸大。同时,也需要考虑报道的伦理和社会责任,尊重被报道对象的权益,避免损害他人的形象和利益。

总之,新闻写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我们持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和能力。通过广泛积累素材,遵循基本原则,精简传递信息,突出情感表达,并保持情感与道德的平衡,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写作者。希望我的心得体会对于学习新闻写作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九

报头、报眼、报脚、报眉、头版头条(二版头条、三版头条等)、偏头条、倒头条、通栏标题、套红、中缝(一四中缝、二三中缝等)。

二、报纸的文体。

主要有三种:消息、通讯和言论。

新闻的分类:

广义:消息、通讯、言论(评论)、图片。

狭义:消息(新闻就是消息,消息就是新闻)。

消息字数一般要求:重大消息不超过800字,一般消息不超过500字。

三、什么是新闻(消息)?

(1)定义: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最迅速的手段报道最新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宣。

传文体。

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报道最新发生的事实。

消息来源格式:本报讯(记者、特约记者、通讯员),新华社消息、路透社、塔斯社等等。

(2)特点:

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较小。

内容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另加“如何”

(3)消息的结构: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写法: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

四、消息的种类(按写作特点分)。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十

古人作文很讲究立意。唐代文学家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这里的“意”或“主脑”,以及古人另外常用的“旨”、“志”、“神”等,就是指文章的主题。

新闻作品的主题可以解释如下:它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也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核心。

主题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现实生活异常丰富,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众多的、复杂的种种主题。我们不能抓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主题必须有所选择。我们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应抓住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新闻的主题应是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主题。它与全局的形势紧密相联,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选择主题要考虑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次,选择主题不仅应当是正确的,而且要合乎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炼主题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无目的报道,新闻主题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标准: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鲜明,是指记者对新闻所报道的人或事,要有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应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主题集中,是指新闻主题要单一,要抓住要点,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切忌贪大求全。一条新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时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去。所谓“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点,以小见大”等,都说明这个道理。

主题的提炼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新闻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一个飞跃的过程。准确地达到了对新闻事物全体的、内部规律的、完整的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么,这个主题就深刻了。

(二)角度的选择。

客观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多面性决定了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它;而每一个角度各有其不同的用意、动机和出发点,不同角度所反映的关于事物的特征往往不一样,所蕴含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所谓新闻的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入手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如何选择最佳的角度呢?首先要选择能切中要害的角度,切中要害的角度往往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因为这个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最能表现出问题的实质。从这个角度报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选择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新闻作品的主题本身,大都是严肃的,往往缺乏趣味性。但写作时记者要善于通过角度的选择,把严肃的新闻事实中的趣味性因素突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使读者乐意接受。再次是选择读者最关心的角度,与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自然是读者最关心的事。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后还应选择有新意的角度,俗话说:“文章切忌随人后。”新闻贵在“新”,除了立意新,还要角度新。

(三)新闻选材。

新闻选材的具体要求主要有:新鲜生动的材料;有积极作用的材料;独具特色的材料;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四)新闻的由头。

“新闻由头”中的“新闻”专指消息。也就是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报道体裁才需要“由头”。而其它的新闻报道体裁如通讯、报告文学等是不需要“由头”的。“由头”,是消息所特有的。

消息为什么需要新闻由头,这是由消息的“新近性”这一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有些重要事实,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值得报道,但事实发生的时间过去已久或跨度较大,要把事实报道出来,还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

寻找新闻由头总的原则是:新闻由头的事实要是新近发生的变化,要与所要报道的事实有本质的联系,要有利于消息主体部分的展开。

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不同的消息,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不同。

一般地,值得报道的各类事件和活动只要及时抓住报道,就不存在寻找新闻由头的问题。但有些事件和活动发生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被记者或通讯员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些事件和活动报道出来,就要在系列性的变化中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十一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1、坚持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准确无误;新闻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任务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准确,新闻中涉及到任务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注意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地辩证结合。

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宏观也并非微观的简单放大。微观科学固然是客观科学的前提,但宏观科学更是微观科学的指导和保证。在很多情况下,单就某一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把它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就失去了原来意义上的真实性。以点代面、用一个侧面否定另一个侧面、片面性、绝对化等都会造成新闻的“总体失实”。

加强作风建设,消除“客里空”影响。

“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的剧作《前线》中一个惯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的前线记者的名字。后来成未记者浮夸作风的代名词。1947年《晋绥日报》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反‘客里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新闻界也曾多次以“客里空”为戒,端正作风。但“客里空”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合理想象”(reasonableimagination)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合理预言”,加大提前量;夸大其词,胡编乱造;见风使舵,强扭角度。

提高记者素质,增强辨别能力。

有时记者本意并不想造假,但由于素质上的欠缺,或粗枝大叶,或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

2、坚持时新性。

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

新闻姓“新”,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记者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最近点”)。

所谓“最近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点”,即新闻所报道的“何时”要素是指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点而不是指整段过程;二是“最近”,即新闻所选择的那一点时间应该尽可能是距离报道事件最近的,是事件发展过程的末端而不是前端。

3、坚持思想性。

思想性也可称为指导性,即媒介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坚持思想性并不是在新闻中贴上几句政治口号就能做到。必须:

寓思想性于信息传播之中。

受众首先是为了寻求信息才接触媒介,继而接受媒介所要传播的思想;思想性是蕴含在事实之中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是外加的、主观的东西。

思想性应与针对性结合。

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思想性应与深刻性结合。

有了深刻性,但如果对问题研究不深不透,对问题的表述如“钝刀割肉”,毫无尖锐泼辣的锋芒,不能“言人之所不能言”,也会大大削弱思想性的分量。

4、坚持简明性。

is原则”,要求“以最平实的预言,在最短的空间说完”。具体地说,简明性包含两层意思:

通俗明了。

这是新闻作品写作上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排除“拦路虎”,消除生僻艰深的字句;控制句子长度,中国学者认为,中文句子平均每句以7—20字为宜。

简洁凝练。

这是比“短”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邓小平说:“可以不说的去掉,该说的就可以更突出。”

(二)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及认识依据。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

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

3、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新、快、短、活。

如何把新闻写短?

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空话少说。

c.一事一报。

d.语言准确、洗练。

e.善于删改。

怎样把新闻写活?

a.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c.多写视觉新闻。

小知识点。

断裂式行文:即择取事实点面结合,跳跃式行文;段落简短,叙事简洁,讲究思想的递进和丰富;讲究逻辑衔接,省去铺垫过渡等等。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是“用事实说话”(letthefactspeakitself)。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吴冷西说过:“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这是对新闻写作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

1、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事实”是客观存在,“说话”是主观意图。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中的基本矛盾。“用事实说话”正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用事实说话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具体的事实开始的,没有人先从抽象的概念来认识世界。人们要认同记者所说的“话”也只能是从记者向人们所报道的.事实中去理解、去分析。

用事实说话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

自尊是人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自尊意味着人们不愿意事事听命于别人,每一个判断,都由别人替他做出。人人都愿意自己做出结论,自己做出判断。用事实说话,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自尊的要求。

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胡乔木说:“我们人人都会发表有关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所谓“无形的意见”西方又称为“无声的意见”(silenceopinion)。“无形”或“无声”是因为“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胡乔木)如果新闻不是“无形”或“无声”地发表意见,它就会与文告、广告无异了。

在现代新闻战中,用事实说话是取得主动权的唯一可靠的武器。

对于各种各样的诬蔑、诽谤,唯有用确凿的事实方能予以粉碎;对于各种各样的误解、疑虑,也只有用生动的事实才能消除。

2、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主要表现。

直接在新闻中发表感想和议论。

虽然新闻并不一概排斥恰如其分的议论,但事实的叙述必须是主要的和充分的,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而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者,则恰好颠倒了过来。大量的议论不但多余,而且空洞。

不交待消息来源。

新闻中的“道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去讲,都必须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事实不充分,“道理”也就成为了强词夺理。西方新闻学家强调,要想让读者理解记者在稿件中所要表达的道理,首先就要使读者相信稿件中报道的事实,为此,就要交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做到有根有据。而现在很多新闻稿,不但不交待消息来源,而且还经常武断地说:“某某社区的居民们一致表示……”“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赞扬……”这种写法曾经引起过许多外国朋友的反感。一位英国专家指出:两个以上的人不可能说完全相同的一长段话。记者用“广大群众说”这个提法,只不过是笨拙地借群众之口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

满足于铺陈廉价的形容词,却不会用生动的细节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知识点。

消息来源(source),指新闻信息的出处,或提供信息的人。交待新闻来源或暗示新闻来源,可使读者知道新闻事实是从哪里来的,这样能增加新闻的可信度、真实性、权威性。但此事经常被一些记者忽略,没有新闻来源的新闻司空见惯。

海外记者在处理消息来源问题上,一般的做法是:让新闻事件参与者、新闻事件目击者、新闻事件知情者作为消息来源,并在文中指出。有时,为了保护消息提供人,可用暗示,但不能没有来源。马克思在1848年6月25日巴黎工人起义时,因为交通阻隔,《新莱茵报》无法获得准确消息,只好以号外形式报道《巴黎消息》:“科伦6月24日晚10时。23日巴黎邮件没有收到。据到达这里的信差说,当他离开巴黎的时候,群众跟国民自卫军的厮杀已经开始了。在离城不远的地方,可听到猛烈的炮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卷/129页)这就是马克思对待消息来源的做法。

3、怎样用事实说话?

“藏舌头”

“藏舌头”是西方新闻界对“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表达方式的通常的说法,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舌头”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安排,让读者(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的。“舌头”如何“藏”?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幕后。

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

把倾向性“藏”在背景材料中。

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技巧。

如果说“藏舌头”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的话,那么,这里的一些技巧则主要是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这些方法都十分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这样可以减少记者站出来指手画脚地机会,容易做到客观公正;注明消息来源。对那些阐明事件的原因、预示事件发展趋势、解释事实之间内部联系的内容,一般要注明消息来源。特别是内幕新闻,不写明消息来源就无法使读者相信,甚至会以为是记者的瞎猜;对于有争议的、容易引起怀疑的事实,注明消息来源克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同时也有利于读者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对于那些一时得不到官方证实,又十分重要的新闻,几乎每句话都应注明消息来源。消息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权威人士、消息灵通人士等。

注意报道的平衡性。对有倾向性的报道,千万不能顾此失彼,损害了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公正性。客观、公正、全面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也要说全面、公正的话,不说片面的话。要既报喜也报忧,讲成绩也讲缺点。表扬时不要把成绩说得过满,批评时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讲出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报道有争议的问题,要如实报道各方面意见而不能偏袒一方。

再现现场。用记者亲眼所见到典型场景说明要说明的问题,也是用事实说话常用的方法。

捕捉细节。细节对于刻画人物来说,往往能生动真切地展现其个性特征、内心世界;对表现社会生活来说,以小见大,往往能说明能深刻地主题而又有很强的说服力。

通过对比。新旧对比、前后对比、横向对比,比数字、比现象,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写法。

通过事实本身的逻辑说话。

通过别人的嘴说话。

通过背景材料说话。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十二

首先,我认为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对于大家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较大帮助。平常我们经常说,新闻写作是“七分看问题三分写稿件”。比方说,写今天培训班的稿件,就得先搞明白,为什么要办这个班,是因为存在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才办这个班。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写了:为了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办了一期培训班。如果面对每一件事情,大家都能够按照撰写新闻稿件的习惯去想,这件事为什么要做,是因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才要做,怎么样做才能达到目的、有效果,这种思维习惯养成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能够增强。

其次,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真实、及时、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干工作,确实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些成绩如果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反映出来,可能会得到很理想的效果。平时,某某报纸或电视报道了某某单位或个人的事迹后,我们就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还不如我们做得好呢!这很可能不是一句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而是真的是他们的工作做得比较被报道的要好,甚至是好很多。因此,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时代里,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宣传出去,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比较有效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平时我们在单位里,早上上班时遇到个人,女的遇到男的,说一句“xxx,你今天看起来好精神啊”、男的看到女的,来一句“啊呀,xxx,你今天又比昨天漂亮了、年轻了”。虽然人还是那个人,脸还是那张脸,而且还只有越来越老的可能。尽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种“去年二十今年十八”的赞美,因为符合人心向善的逻辑规律,往往能够让大家都感到心情愉悦。而正面的新闻报道也同样有这样的功效。无论是被报道的人和单位,还是撰写新闻的人,都会有成就感在心头油然而生,无形中就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有些社会效应大的典型报道,这方面的效应尤其明显。

第四,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会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形成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撰写新闻稿件对作者的综合素质是有一定体现的。我不是说能写新闻稿件的都是比别人能力强的,而是指撰写新闻稿件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座的基层人口计生干部中出现这方面的人才,很可能就会得到重用。也许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培训班的目的之一吧。

从上述的四个方面看,虽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还是值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撰写新闻稿件的。但是,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也不是不想搞报道,只是条件不充分,和专业的新闻记者没法比。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专业的新闻记者是有他的优势,比如时间、精力上比较集中,掌握了熟悉的技巧等等,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即两个知情。

二、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的优势。

1、是对工作重点、难点的知情。

在对工作的重点、难点的准确掌握上,基层干部所具有优势是专业新闻报道员难以比拟的。

2、是对拟采访对象的知情。

不要说媒体的记者,就像我这样的宣传干部,每次到一个地方采访都是匆匆忙忙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怕打搅被采访者。

(一)新闻的定义。

掌握新闻稿件基本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的选题能力,即让大家能够独立判断出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件能够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

首先,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新闻定义的争鸣伴随着新闻学的研究,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

无论中外古今,公众认知、理解的新闻就是某种见闻。如果我们以属加种差的形式来给新闻这一概念下定义的话,见闻就是新闻的属概念。找到了属概念,使用内涵定义法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种差,给出不同的定义,如从性质、发生原因、种属关系、功用等方面就可以列出下面一组基本定义。

1.性质定义:新闻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性质定义反映的是新闻的基本特性,即新近、新鲜、新奇,用一个字来概括即“新”。

2.发生定义:新闻是通过对新近、新鲜、新奇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见闻。发生定义是立足于新闻产生的方式来给新闻下定义的。这种方式就是人的感知形式。

3.关系定义:新闻与过时、陈腐、平淡的旧闻相对,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关系定义突出的是新闻与旧闻的关系,要表明的是前者和后者同归“见闻”一“属”,是同属中的两个不同“种”类。

4.功用定义:新闻是能够满足受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见闻。功用定义所表述的则是新闻的最基本的社会功用,而不是作为某种特定工具的特殊功用。

(二)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事件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好奇心的特征。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二:新闻事件具有典型性特征。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三:新闻事件具有指导性特征。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四:新闻事件具有焦点性特征。

上述四个要素可以独立存在,即只要拥有其中一个要素,就是一篇完整意义的新闻稿件;也可以二个要素或三四个要素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要素越多,新闻稿件的价值就越高。

(三)新闻稿件的基本分类。

第一,消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消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1.消息的特点。

(1)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

(2)一般地说,消息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

(3)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

2.消息的写作要点。

第一,内容要新鲜。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功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才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见解、新的问题。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了解全局性的情况,要占有资料,要做有心人。写消息,力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能给人以启迪。有些事情,尽管事实不是那么新鲜,但有意义,那就要选择新的角度加以报道。

第二,事实要准确。采写消息,一定要把事实弄清楚,并且核对无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在。

第三,采访要快,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无数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同一重要事件,不要说迟发一天半天,就是迟发几小时、几分钟,我们的消息便会在竞争中失利,在舆论上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反之,我们讲究消息的时效性,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也就是说,要提高消息的“含金量”。消息写作提倡“短些,短些,再短些”,但也不能短到空洞无物的地步,而应力求短而有丰满内容,短而实。

第五,要写得通俗、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第六,反复锤炼语言,多一字不如少一字。消息以语言简洁为上乘,要珍惜每个字,推敲每句话,力求字字句句载着尽可能多的信息。要用凝炼、传神、明白如话的文字,去点拨新闻事实,让读者品味、领略消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

3.常见消息类型实例分析。

(1)简明新闻。

(2)动态消息。

(3)综合消息。

(4)经验消息。

第三,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十三

1、叙述方式导语的写作:为了使导语精彩醒目,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应该根据不同稿件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写法。多数情况下,新闻导语采取的是叙述即陈述的方式,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归纳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叙述方式导语写法比较容易掌握,运用起来方便,所以,它就成为导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了。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写导语除了用叙述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描写的方式。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这种导语所描写的形象是客观事实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见闻式导语”。这种导语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

比起叙述的方式的导语来,描写式导语运用时受到的限制要多一些,运用范围不如叙述式导语那样广泛,所以,要想写好描写式导语,就得花一番功夫,要抓往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描写要切合新闻写作的要求。会议新闻报道很少采用这种写法,在现场目击式报道中,导语里进行描写的情况比较为多见。所以,要以简洁的描写唤起读者的现场实感。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但也不排除在叙事过程中画龙点睛式的说理。议论式导语往往采用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唤起读者的注意。议论式导语有三种形式:

(1)评论式:评论式导语往往在导语中直接点评或评价新闻事实。评论要少而精,最好是一句话。

(2)引语式:引用要人、权威或群众的话来开篇。采用引语式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所引的话,本身就是重要新闻;二是借他人之口,来评价、引带新闻事实。在使用引语式导语时应做到:所引的话应精彩、生动、富有新意,能牢牢抓住读者;所引的话要精练,要真实,符合原意,应和报道题目紧密相关。

(3)设问式:设问式导语是以设置疑问开头的导语,吸引读者的注意。

总之,写导语要注意简练,段落要短,导语不能长于四行,愈短愈有力量;导语要能点出文章的主题和思路;要讲求修辞。千万记住,如果你的第一句话不能打动读者,也没必要写第二句话了。所以修辞极为重要;要灵活掌握导语,不断出新;写好导语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新闻写作基础心得(通用14篇)篇十四

通讯报道必须是真实的,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要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

特点:叙事的形象性;内容的具象性,内容更加丰厚;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通讯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通讯只能是选择典型,而不能是塑造典型;只能挖掘故事情节,而不能虚构故事情节。

调查报告与通讯的区别:调查报告不注重展开生活的画面,一般是概述式的,不予充分展开调查报告中的例子。

与一般的传记、回忆录相比,通讯突出时效性的特点,反应最新的情况进展。

按报道内容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等。

按写作形式分为一般通讯、小故事、特写等。

复合型的写作样式有集纳通讯和深度报道等。

人物通讯不一定是名人,要突出人物的新闻价值性。取材上可以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段着重写作。

事件通讯可以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压缩成概括性的叙述,还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某个片段加以突出的描绘。关键是写好事件本身的新闻意义以及作者对于事件的认识和处理。

工作通讯的写作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了解所存在的问题和特点,进行政策上和思想上的引导,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和推进工作。一般是某项工作如何开展、打开局面的情况;或是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或是回答实际工作总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风貌通讯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变化,使受众增长知识,有时用以沟通情况,开阔眼界。风貌通讯经常运用见闻、游记、随笔等形式。取材广泛、写法灵活,展现现实的生活画面。

通讯按表现形式分为:

一般记事通讯,报纸上多数通讯属于一般记事通讯,有故事情节,有比较完整的过程,材料比较具体、形象,能体现出通讯所具有的特点。

访问记,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强,可以合理的加入背景材料,使通讯具有一定的深度。专访是访问记的一种形式,但是访问面不宜太宽泛。

特写,特写注重再现生活中的某个特定的画面,通过突出局部描绘事件的某些片段,增加传播力。

通讯写作的基本表达手法及其特点。

表达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叙述的表达方法有:

从头到尾或由浅入深的叙述方法;

头足倒置或者中心开花的叙述方法,有意识的把事情的结果或者精彩片段放到前面叙述;

中断过程穿插材料的叙述方法。

夹叙夹议的叙述方法。

描写是通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人物、场景和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可以写人物外貌,给人生动直观的形象。还可以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侧面烘托。写心理,通讯的人物心理描写依然要坚持客观真实的基础。

场景描写可以帮助受众了解事件的性质、状况和意义,加深读者印象。

细节描写具有很强烈的冲击感,对于通讯写作十分重要。

议论和抒情:

1、开头之处作诱导;

2、关节之处作渲染;

3、衔接之处作粘合;

4、结尾之处作抒发。作用在于揭示本质、深化主题;使事实形象生辉;借助议论阐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激发读者的感想。

叙述的直观性:开门见山,直奔主要新闻事实;上下连接,过渡照应;简要穿插,对比衬托。

描写的直观性:记者亲眼所见,如实写来;事后采访,重现场景;记者出场,进入事件,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有时候由于记者采访调查的艺术,还可以推进新闻事件的发展,扩大新闻线索,挖掘蕴藏其中的内涵。

寄情理于人:以深含感情的语言,深含见解的语言去描写人物,把对人物的情感和认识凝聚笔端。

寄情理于事: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事件的认识和感情。

提炼通讯主题的一般方法。

通讯的主题是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般情况下是先有素材,后有题材,再有主题。

采访中收集到的大量的原始材料,尚未经过整理、加工的东西叫做素材。

题材是记者根据一定的报道思想,根据自己对生活、对事实的理解和判断,从大量素材中选择、提炼、加工成的写作材料。

主题是经过记者头脑的深思熟虑和判断分析,抓住了本质核心,形成一个明确的思想。所以通讯的主题是从实践中来,是决定选材、结构、表现形式等一系列问题的依据,是通讯的灵魂。所以,通讯要选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关注的、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要求:集中、新鲜、深刻。

通讯的主题要集中一点,突出一点,宣传一个思想,不要企图在一篇通讯中解决很多的问题。

通讯的几种主要结构。

纵式结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安排,容易为文化水平不高的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由浅入深法一般用于政论性、问题性通讯的写作,重在以思想启迪人。

横式的结构有时空变换法和并列铺排法。根据主题思想,把单独的几个故事或一件事的几个侧面材料,组成一篇通讯。

通讯的开头:

开头要新鲜生动,不能泛泛而谈,格调要注意与整篇文章相一致。用重要情节作开头;以尖锐的矛盾作开头;以鲜明的对比作开头;用精辟的议论作开头;以突然的转折作为开头;用优美的故事作开头;用恰当的引语作开头,例如“做人要像人,但是做官不能像官”这样的语句。

通讯的结尾: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主题。

通讯的写作要点。

通讯对象的选定要慎重,挖掘角度要新颖。形象地写人写事。

如何写好通讯—以人物通讯为例。

角度:写人物富有戏剧性的遭遇情节,人是新闻的主体,是新闻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把人写活了,新闻事实就会有立体感。

人物通讯的定义:一般是指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

人物通讯采写的共通性特征。

现实针对性强:善于发现和表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

事迹可信度高:通过深入采访获得真实的材料,经过对比鉴别以后应用。

故事情节生动;报道人情味浓。

人物通讯采写方法的个性化差异。

提炼的主题不同,主题是记者对新闻材料提炼出的一种思想见解,是对材料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挖掘。但是同一题材可能产生多个主题,记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

取材的路径不同,激烈的新闻竞争环境下,记者会突出个性差异,通过深入采访挖掘到与别的媒体不同的素材。

报道的主题决定材料的选择,确定了什么样的主题,然后再去挖掘相关的素材。谁占有第一手材料谁就能写出独家的报道来。

人物通讯最常见的结构。

纵式写作:传记特色,通过人物的典型生活历程展示人物形象的历史轨迹。

横式写作:空间转换结构,以与人物相关联的事件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的结构样式。

报道的形式不同,取决于报纸的出版周期、报纸定位性质和媒体个性风格等因素影响。

通讯主题的提炼和深化。

主题是决定人物通讯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主题的正确是指主题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鲜明是指要明确、清晰,深刻是作品要放映人物的特点和时代风貌。

通讯主题的提炼:

1、从现象看到本质,用揭示点提炼。“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他,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他”。

2、微观到宏观,沟通点的提炼,努力找出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别。

3、从事实与时代的契合点上提炼,通讯报道影响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感,要尽可能的同时代相联系起来。

通讯主题的深化:主动的作者用锐利的思想钻入题材内部,政府题材,在题材的表层意义上再升腾起理智的灵光,升华其思想意蕴。

通讯主题深化的方法:

1、掬浪讨源法,寻找问题本质的原因。

2、引申勾连法,作者应该进一步思考,讲题材包含的本质加以发挥,同其他现象相联系。

3、层层剥笋法,一层层的深度挖掘内涵。

4、取类归纳法,大量的材料让事物的把握变得有难度时进行分类归纳。

5、镜照对比法,通过同其他事物的对比寻找。

总结。

通讯的主题提炼和深化要以大量的采访材料为依据。

角度:反映记者思维、切入点和眼光。

人物通讯如何出彩:

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语言是文章的血肉,也是人物个性和精神充分流露的渠道。对氛围进行精心描写,可以触发读者的情感。

相关范文推荐

    工会元旦活动方案(热门23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活动的风险和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和预案,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参与者的安全与利益。文化交流晚会:通过歌舞、音乐等形式,展示不同文化的

    监管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汇总13篇)

    总结心得是我们提高自我认知、发现问题和进步的必要手段之一。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典型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监管精神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对于监

    个人熔炼心得体会总结(实用17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你正在写个人总结,那么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思路。

    孝顺之星申请书范文(21篇)

    申请书是一个自我宣传的机会,通过写作可以展示申请者与众不同的特点和经历。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更多申请书是如何精准、有力地表达申请者的意愿和能力

    考研辅导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思考和反思的结果,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小编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促进

    听课总结性评语(通用13篇)

    通过学习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范文范本是如何展现出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的。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

    转正医生心得体会(实用21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经历、感悟和领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记录。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尊敬的各位领导:2

    北京冬奥会精神心得体会感悟大全(19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主动行为,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些在工作中积累的心得体会,看看他们对于某项工作的总结和经验分享。

    计算机英语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19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写心得体会可以通过反思自身经历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第一段:引言(100字)。作

    南湾湖心得体会和方法(热门21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潜能,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成功的心得体会案例,其中包含了一些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