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梦幻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教案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设计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一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本节课我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改变——将教材第4页例2图改成我女儿房间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作为教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找准知识的衔接点,巧妙过渡到新课教学。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及面向每个方向时自己前后左右的各个方向,让学生对所学旧知在头脑中进行了回忆。紧接着我又让学生练习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地描述着自己房间的摆设。在学生已经充分交流完后,我话语一转:“你们想知道我女儿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吗?”学生们整齐而又响亮的答语,将课堂带入新课的教学,真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改变教材的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教学。

在新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作图,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方向定为上方,依次把其他三个方向标出,再根据我的`描述绘制出我女儿房间的示意图,最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学生发现由于各人选定的上方不一样,感到看图很不方便,联想到平时出门旅游也需要看地图,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会非常麻烦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统一”规定。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所以学生很快就提出了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接着大家又按照通常使用绘制地图的方法重新绘图。

品友互动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学生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经历了“遇到困难——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当最后我把女儿房间的图片及示意图出示时,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增加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只有练习一的第4题,因此我又增设了几道补充练习,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如“送小动物回家”,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动物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又如“我是小小绘图师”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有增进了友谊。

虽然“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但如果教师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用心设计教学内容,课上认真组织实施,还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营造贴近实际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进行《统计》的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统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并可能导致多数同学对此课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直观的、浅显的事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统计的过程。因此,我结合元旦将至的时机,营造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们班周末举行一次联欢会,要买什么水果?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不知不觉走入教学中来了。我还不失时机的提出几种大家常见的水果,确保课题的正常引入,也防止了同学们的思维过散,过杂。在学生们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后,我又假设了“给学生发放小奖励卡片,但又不知道每类卡片有多少和帮助小刺猬数数有什么水果,各多少个的情境,让他们参与整理、帮助统计,从而是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

二、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发言的自信心。

本单元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激励也有肢体语言的支持。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评价形式我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用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行成的发展。

三、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效果,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正因为本单元的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不易提起学生们的兴趣的问题,我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确保课件与授课同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较为有效地控制了部分学生溜号、开小差的现象发生。

但是本节课也反映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我想用一个完善的定义来说明统计这个概念,因此,在说明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叙述相对抽象、难懂,同学们有些接受不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二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东西,放在口袋里呢,这东西大家平时都玩过,还挺熟悉的,四四方方的,猜猜看是什么?(学生猜)。

2、还是让老师给你点提示吧!

课件逐句出示:买来方方一小盒,用时却有几十张,红黑兄弟各一半,还有一对“双胞胎”。

3、现在知道是什么了吧!课件出示:扑克牌。

(设计说明:通过一则小小的谜语导入新课,与之后的新授的比赛巧妙衔接,以扑克牌激发学生的兴趣。)。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比例,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从这13个数字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数字来写出一个比例。

2、学生汇报写出的比例并说明理由。

3、们都是选择4个数字来组成比例。那你们想知道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什么名字呢?(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本43页最后两段(师出示课件预习提纲)。(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就学生汇报的比例,找出内项与外项。

(设计说明:通过一个写比例的'小活动,一是复习了比例的意义,二是教学了内项与外项。)。

(二)在刚才同学们写比例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子转得可真快,王老师想跟你们比一比,比谁能更快地按要求写出比例。怎样?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生:敢)。

1、那我们就开始吧,请同学们先看“冠军攻略”(比赛规则)。

课件出示:

冠军攻略。

参赛者:王老师,全班同学。

规则:迅速判断由电脑随机抽取出来的4张牌面上的数学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写下来。(至少写两个)(完成的可先举手示意)。

2、第一轮:6、8、9、12。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并由学生验证,得出老师胜)。

第二轮:3、5、4、8。

(老师比学生提前判断出不能组成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第三轮:4、8、6、3。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

(设计说明:由扑克牌引出三轮比赛,设计都由老师胜出,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厉害,这么快地写出8个比例,借此激发学生探究。)。

4、学生汇报,验证,课件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字母公式”

5、师讲解如何很快的判断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设计说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看样子,同学们对新知掌握的不错,愿意接受挑战吗?

(三)练习运用。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指出:2.4与40的乘积等于1.6与60的乘积。

1、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判断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14:21和6:9(2)3/4:1/10和15/2:1。

(3)9:12和12:15(4)1.4:2和7:10。

2、把图a按比例放大得到图b,按比例缩小得到图c。根据图中的数据组成比例。(课本46页第3题)。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a=b:1.5,那么a和b可能是()和()。

如果a是小数,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如果a-b=1,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如果a+b=7,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设计说明: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三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掌握圆锥的特征。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学生利用教材附页制作圆锥。

一、复习。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着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圆锥有多少条高?为什么?(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数时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四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展示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口算训练比赛。

3、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二类生字,会读古文中重点字的字音。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学习古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与体会。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2.收集有关《论语》这部书的资料。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论语大考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顺,()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你还知道哪些名句?

二、出示曲阜孔子庙的图片,介绍孔子。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是特色的一个时期。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在鲁国诞生。他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三、读文,扫清阅读障碍。

四、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

1.课文翻译:

《论语》开宗明义告诉我们应该开心的两桩事情:“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还有一桩不应该生气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说:“学习能够经常反省,实践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内心里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而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一点也不怨恨,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风度吗?”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有关课后“为学”名言的理解: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春秋]孔子。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

(学业的精深造旨得之于勤奋,在玩耍与游戏中荒废了。)。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荀子。

(还没有刻完就不刻了,这样半途而废,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坚持不懈地刻镂,哪怕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句话强调的是坚持不懈。)。

五、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论语》中的句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六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10×5/8×53/7×。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揭题:分数乘分数。

3、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否相同。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课本10页例3、“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展示。

(2)算法展示。

生1:不能约分,直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5×3/4=1×3/5×4=3/20。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8/9×3/10=8×3/9×10=24/90=4/15。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8/9×3/103与9先约分,8与10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二、三两种计算方法,选择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约分后,把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4、引导归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至13页练习二第3、6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长方形长3/5分米,宽1/2分米,它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的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时的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中1/5取出放入乙仓,则两仓存粮数相等.两仓一共存粮多少千克?(a类同学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七

1、理解按比列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列分配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培育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析按比列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一、复习引入

1、学生说出本班上学期的人数(男生:15人、女生:10人)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 ) 女生占全班的人数的:( )

2、口答应用题

(1)学生口答:100÷2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应用题,分谁?怎么分?

六年级和二年级承担同样多的卫生任务,合理吗?能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 ,两个班清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1)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求的是什么?

(2)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3)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4)比较思路:a求出总份数。b各部分的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c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2、教学例3

(1)提问:

a、这道题与前面的题有什么区别?

b、分配的是什么?按什么来分?

c、怎样计算各班载的棵树占总棵树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并检验。

3、小结

(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道例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怎样解答?

4、补充课题:按比列分配

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并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应用题叫做“按比列分配”的应用题。

5、提问什么是按比列分配?

6、回到复习题

提问:平均分是按几比几分配?

指出平均分应用题是按比列分配应用题的一种特殊情况。

三、巩固练习

p62.做一做1、2、3.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列分配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一般用分数的方法,用分数方法的关键是把比转化为分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八

教材第36页例7、“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6~21题,思考题。

1.使学生经历“找乘积是1的两个数”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指名回答。

谈话:在将近六年级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朋友”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一些关系,比如两个数的乘积是1,就可以说是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哪些数之间有这种关系呢?怎样找这样的两个数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1、理解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7,学生独立完成。

(2)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和互为倒数。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这些算式里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指出: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4)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小结:倒数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数,而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当两个数乘积是1时,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归纳方法。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分别找出和的倒数吗?

提问: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各组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找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呢?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1、做练习六第17题。

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的倒数,并选择几个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独立宛成,再集体交流,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做练习六第19题。

练习之前明确要求:观察每组的3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写出的倒数又有什么共同点,带着问题边写边观察。

全班交流结果,板书每组里各数的倒数。

提问:你发现每组数和它们倒数的特点了吗?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

提出:从这四组数可以看出: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几分之一的倒数是几,几的倒数是几分之一。

4、做思考题。

引导:通过交汉我们知道,三个分数乘积是1,其中两个分数的乘积和第三个分数互为倒数,你能在这七个分数里分别找出这样的3个分数吗?试着找找看。

学生先尝试练习,再集体交流。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补充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九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取而代之的是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及时的发现变化规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在行动。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没有3个小问题的帮助下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完成这节课的前提。教材精简了例题,教材不再对研究的过程作详细的引导和说明,只是提供观察研究的素材与数据,出示关键性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1、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2、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用字母 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重难点处理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但要他们用很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基本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值,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

说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入新课。

首先提供情景素材,接下来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成正比例的量这个环节分为了四层: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本环节将书中的表格分两层呈现,首先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研究变量,感受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量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定量,出示表格1、表格2,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让学生体会周长和边长的比值相等、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感受变量、常量,此时可能部分同学还是模糊的,所以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讨论:周长和边长这两种变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面积和边长两种变化的量又具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汇报后,可引导学生归纳:正方形的周长、面积都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边长增加、周长(面积)也增加,周长(面积)降低、边长减少,但周长和边长的比值总是一定的,而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是相等。所以,周长与边长能成正比例,面积与边长不成正比例, “周长、边长”之间的这种关系,从而自主归纳出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这里的周长和边长是成正比例的量,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增加一个与例题不同的情景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如果说例1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补充做一做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过程,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能说出更好(估计优生部分可以,但不能说出这时也不必追问,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用字母式y/x=k(一定),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来巩固今天的新知,由于很多的练习都渗透到了新授的教学过程中,因此,练习的设置较少,重点是让学生在正反例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十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十一

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维也纳人,德语国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84年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获林格伦文学奖。她的作品多元且童趣十足,带有无礼式的幽默,却又充满高度敏锐的严肃以及无声的温暖。《弗朗兹的故事》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教学目标】。

1、组建书友队,讨论弗朗兹的故事。通过书友队名称、宣言,增强书友队凝聚力。

2、引领学生交流《弗朗兹的故事》读后认识,让学生感动自己的心灵,享受读书乐趣,激发读书热情。

【教学准备】。

1、五个书友队分组团坐。

2、学生阅读《弗朗兹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前几天,我请大家自愿结合,十个同学一组,组建了五个书友队,目的是希望每个书友队加强交流,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班级读书会,也是我们每个书友队第一次较量的时刻。相信大家在课前充分的准备下能够在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上把你们书友队的精彩展现给大家。(提前布置学生设计队名、齐诵宣言。教师随机板书队名)。

2、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书友队的建立表示祝贺。书友队建成了,希望每个书友队团结友爱,在我们美好的童年时代,博览群书,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

3、好书如挚友。《弗朗兹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许多同学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很多同学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更可贵的是在同学们的笔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感动,你们生命的成长。我期盼着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4、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七个方面去交流,原则是每一个版块只允许每个队的一名成员来汇报,人人参与,如果你不满意,可以补充。最后根据每个书友队的成绩评选最佳书友队,可以获得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本新书,先睹为快。

二、交流主题。

1、作品简介及内容提问(由各书友队派代表汇报)。

(1)本书的作者是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维也纳人,德语国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84年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获林格伦文学奖。她的作品多元且童趣十足,带有无礼式的幽默,却又充满高度敏锐的严肃以及无声的温暖。

(2)内容简介:《弗朗兹的故事》是该系列之一的“弗朗兹的故事”分册,该书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3)六岁的弗朗兹长相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长相呢?

(4)弗朗兹怎样令严肃的“乞克察克”老师变得和蔼可亲的?

(5)作品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弗朗兹、佳碧、爸爸、妈妈、“乞克察克”老师、约瑟夫、莉莉、艾伯哈德)。

2、人物点评。

可以采用下面的话作为开场白:是一个()的人。我想对()说:()。

3、图片解读:展示作品中的插图,让书友队成员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幅图的内容。

图一:作品54页中的插图。(注:课堂中的“乞克察克”老师完全变了样,变得很客气,窃笑几下。)。

图二:作品82页中的插图。(注:被禁止说话的弗朗兹,用录音机录下要说清楚的事情,在课堂上交给了“乞克察克”老师,成为班上第一个让“乞克察克”老师大笑的人。)。

图三:作品95页中的插图。(注:弗朗兹自以为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奶奶的声音,企图蒙骗妈妈,却被妈妈识破了。)。

小结:画面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触动,是难忘的回忆,但是这部作品中,种植在我们心灵深处的还应该有很多很多,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摘录了哪些?让我们来同分享一下。

4、朗读再现。

在读书过程中摘抄了哪些精彩的内容?请把打动自己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是啊,同学们读书的收获肯定不止这些,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我们的心得体会吧!

5、心得体会。

(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书心得)。

6、阅读感悟。

弗朗兹大多数时候是快乐的,他也给别人带来快乐。让我们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话,说说我们最深的――阅读感悟。

《弗朗兹的故事》班级读书会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相信这本书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小结。

在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上,被评为最佳书友队的是:()。

让我们用掌声表示祝贺,()队获得老师赠送的《皮鲁鲁总动员银红系列》,希望在下次的班级读书会上再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读书的快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理解“0”的含义。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4、了解教师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难点: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通过角色朗读,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合理想象,以《许小燕流泪了》为题,写一段“我”妈妈冒雨赶到学校,将衣服带给许小燕时,老师和同学们的言语和神情。

二、教学准备:

录音、灯片、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与学生一起欣赏《春雨沙沙》一歌。

一、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1、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春雨沙沙》这首歌。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课文的题目与这首歌很相近。

出示课题《蒙蒙细雨》,齐读课题。

2、你是如何理解“蒙蒙细雨”这个词语的?

自由发言:雨很小,很细;几乎没有声音。

在第4课《春》中,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指名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

3、大家都已预习过课文了,文中是怎样描写这蒙蒙细雨的?请大家打开课本,用“~~~~~~~~~”划出描写雨句子。指名读(有2句)。

比较:(投影出示)。

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那雨很小,很细。

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第一句,从视觉、听觉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雨下得很小。

4、你能不用朗读读出雨下得细、下得小的感觉,注意节奏控制。(指名读,范读,齐读)。

这么美的一句话,在课文中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吗?下面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

二、初学课文,了解内容,感受教师品质。

1、听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反馈。板书:妈妈我。

2、这件事虽小,但很感人,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表现了妈妈什么品质?在书中作出记号。

先个人再小组讨论,给充足的时间。

交流,板书:

冒雨小跑。

无私奉献患过肾炎。

关心学生借制服。

要上课。

同时引导理解:

a、冒雨路上折回来取制服。请大家估算一下妈妈这天早晨共在雨中行了约多少时间?(约55分钟说50分钟也可以,因为今天妈妈小跑)。

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第8自然段)。

在雨中,行了30分钟,会怎样?(身上会淋得很湿)。

书中有没有描写?指名读。

连续走5公里路会怎样?(人很累)。

全身心扑在教育上,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用一个词归纳一下。(无私奉献)。

3、朗读训练。

担心放心惊奇(抱怨)关心。

b、先请学生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再指名读一读相应的段落,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结合比较: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这两句有什么差别?启发想象,假如是你,你会说哪一句?为什么?

前一句有层次,有轻重,强调了天下雨这层意思,较后一句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

小玲对妈妈的埋怨对不对?从中可以看出什么?(看似埋怨,实为关心,衬托出妈妈忘我工作的精神。

读读这个句子。读出既抱怨又关心的语气。

c、而妈妈的语气该是怎么样呢?读读看。

d、分角色朗读第4至15自然段。同桌读读,指名读,分组读。

4、再次理解重点句。

听了妈妈的话,又看着她在雨中小跑渐渐远去的身影,小玲心里会想些什么?

启发学生想象,说话训练。

再次出示: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结尾也用相近的一句话写雨景有什么作用呢?(与开头呼应,照应课题,语言优美)。

赞美了教师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

听不见沙沙的声音:春雨默默地下着。

妈妈正像这雨,无声地培育着下一代;妈妈又像春蚕吐丝,无私奉献,平凡而伟大。

……。

齐读描写雨的两句话。

三、感情深化。

1、联系学校实际,说说自己的老师这样的事例。

2、让学生念念收集的赞美老师的诗歌(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音乐,无歌词)。

3、教师总结:这一首首诗凝聚着学生对老师的爱,多么的感人啊。今天,我们已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了,快要毕业离开母校,你能不能写一首小诗,献给即将告别的母校教师。

学生写作。

交流发言。

四、作业:

作业本1、2、5题。

附板书:

蒙蒙细雨。

冒雨小跑担心。

无私奉献患过肾炎安心。

工作负责借制服惊讶。

要上课关心。

《蒙蒙细雨》第一教时说课稿。

新仓乡中心小学沈海生。

一、教材理解:

《蒙蒙细雨》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14课,课文记叙的事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那当老师的妈妈冒雨去学校上班,在快到校门时,突然想起忘带那件准备借给班里学生穿的蓝制服。为保证班级能正常参加歌咏比赛,学生上课不被耽误,妈妈不顾路远体弱,匆匆冒雨赶回家来,来不及换下淋湿的衣服和带上雨伞,匆匆取了衣服,又赶往学校。从这件不起眼的小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而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的感人形象。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对于雨小、雨细的描写别有深意,它是对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的热情赞颂。

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主要写妈妈身体不好,冒雨上班,“我”很为她担心。第二段(第4至15自然段),主要写妈妈发现忘了带歌咏比赛要用的蓝制服,赶回家来拿了衣服,又冒雨匆匆走了。第三段(第16自然段),写雨继续下着,还是那么小,那么细。

本文语言朴实,作者笔下的妈妈,既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细细品读之下,仍能给人以一种强烈的震撼。

二、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4、了解教师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课时安排:

第1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通过角色朗读,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妈妈拿了衣服走后,我会想些什么。

第2课时。

复习旧知,再次训练感情朗读,质疑问难,理解破折号用法,并展开合理想象,以《许小燕流泪了》为题,写一段“我”妈妈冒雨赶到学校,将衣服带给许小燕时,老师和同学们的言语和神情。当堂交流。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1、欣赏音乐,引入课题。由于六年级第二学期音乐的第一课中,学生已经欣赏过《春雨蒙蒙》这首童声合唱,这首歌旋律优美,和声丰富,且歌词简单,很具美感,与本文写小雨极其相似,“春雨蒙蒙地下,沙沙沙,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由欣赏音乐引入课题,会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气氛。揭题后,马上让学生找书中描写雨的句子,学生的劲头也会很高。然后,比较句子,“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和“那雨很小,很细。”充分相信学生的辨别能力,两句话的不同之处,理解到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视觉上、听觉上写出了雨的小、细,为学习本篇课文认识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打下了基础。然后教师提出疑问“这么美的一句话,在课文中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吗?”明确了本堂课的重点。

2、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感受教师品质。由于本文内容比较简单,几乎不存在难懂的句子,所以,在听了一遍课文录音后,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里不要求学生说得很全面很具体,基本内容有了就可。接下来,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并思考表现了妈妈什么品质,也可以同桌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自学,再反馈,反馈中,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计算妈妈这一天早晨在雨中步行的时间和路程,使学生了解到妈妈淋得湿,又非常劳累,再辅以参考资料《医学常识》,使学生明白肾炎是怎么回事,妈妈淋湿非常劳累会对她的身体有什么影响,从而感受到妈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工作的负责。本篇课文的写作上也很有特色,第一段主要写了“我”,第二段写了“我”和妈妈的对话,特别是“我”的心情变化非常明显,且在文中有提示,这些提示,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文中提示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练读,有助于学生读出韵味。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分角色读,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妈妈的精神。这时,再次拿出课文中描写雨的句子,让让学生说说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就显得有坡度,学生容易回答。

3、深化感悟,引起共鸣。在朗读训练后,启发学生想象,听了妈妈的话,又看着她在雨中小跑渐渐远去的身影,小玲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有了以上的情感体验,想象的翅膀也随着打开。再让学生说说古往今来还把教师比作什么,念念收集的赞美老师的诗歌,联系学生六年级实际,即将离开母校,让学生写一首小诗献给母校教师,从而把情感的激发推向高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十四

这是一个爱的节日,浪漫的话语、火红的玫瑰,灿烂的笑靥,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爱的气息,今天是情人节。

这是一篇爱的颂歌,在情人节的今天,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分享了这篇《我们爱你啊,中国》。

爱什么?

师:在这首诗歌里,作者饱含激情地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祖国什么呢?仔细读读课文,琢磨琢磨每个小节,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意在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生1:我们爱祖国的幅员辽阔。

生2:我们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生3:我们爱祖国的物产丰富。

生4:我们爱祖国的异域风情。

生5:我们爱祖国的悠久历史。

生6:我们爱祖国的伟大成就。

为什么爱?

“我去过桂林,我来介绍漓江……”

“我也去过,我来介绍象鼻山,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

“我可是去过蒙古大草原的,我还带来照片了,我可以介绍……”

“宋老师还去过布达拉宫的呢,听宋老师说!”有个“不服气”插嘴道。

“那你们肯定没喝过茅台酒,我就尝过,我来给大家说说这酒的滋味……”

“诗中没有提到故宫、长城,我查找了资料,我来说……”

“知道诗中为什么写‘青松’‘梅花’吗?那是象征着我们勤劳奋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是我爱祖国的原因。”他回答得高亢有力,尤其突出了“民族精神”,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教室里炸开了锅,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我只好请了几个同学集体汇报,其余的在小组内交流,下课铃声早已响过,可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下课。孩子们的争先恐后让我很感动,后来他们围在我的身边,颇有感触地喊道:“我们的祖国真是太可爱了!”

怎么爱?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祖国?”我悠悠地看着孩子们。

教室里鸦雀无声。

“维护祖国的尊严。”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怎么维护呢?爱不是仅仅靠嘴巴说的……”我轻轻地说。

“升国旗时要严肃认真,唱国歌声音要响亮。我以前唱国歌声音很小,我一定改正。”

“要爱护钱币,你看虽然硬币很小,面值也不大,可它上面还印有我们的国徽呢!”

“爱护环境,如植树造林、爱护公物、不随便丢垃圾……”

“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节约水、节约粮食。”

……课堂上树起了一片“小森林”!

“好吧!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把这么美的诗歌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学唱这首歌,明天汇报,好不好!”

“好——”笑声、欢呼声交织成一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篇十五

1、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新课标和大纲制定的有关六年级的各项要求,理解其中的每一项标准、尺度、重难点。

2、学习教材课后练习和理解作者的编排的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1、是调查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调查会,了解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复习有什么要求:分析学生的心理层次,给学生一些精神食粮,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期末复习中来。

2、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了解学生最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难题;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我可以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受到复习的效果。

1、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依据教材和卷子、对本班的学生状况都做个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2、复习时间:我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安排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我安排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我安排的是单元综合和模拟综合的测试。第四阶段我安排的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3、复习方法: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4、复习内容:我把所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基部分、阅读部分和习作部分、口语交际部分。

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第三阶段:习作部分——反复修改写好日记由于我平时对学生的日记、读中学写、课后习作都抓得很紧,指导及时,讲评反馈比较到位,所以我班学生习作的复习重点不是反复的写作文,而是把重点放在反复的修改上。

1、组织修改一个方面:可以是作文中的重点段、可以是人物的一段对话、可以修改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欣赏日记:我让学生从四个一练习修改日记。

(1)一事一议(练习写事的,把过程写清楚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2)一景一描(练习写景的,抓住景物特点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一人一写(练习写人的,要让人活起来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4)一感一想(练习想象的,想象事实结合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日记交流:三至五个人进行日记交流,交流日记的方法是自己读、自己评、同学评、老师导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提高习作水平,而且不乏味。据学生的实际,我把前边的单项复习进行综合检测,以集中审题和单独审题的方式进行检测,可以是整体检测,主要是做一些综合练习,(接把自助餐搬进复习课的内容出示相应的题目进行审题并进行口头作文)。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模板18篇)

    在面临复杂的工作情况时,一个详细的工作方案可以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小编整理了一些行业内领先企业的工作方案,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一、指导思想:按照2012年

    终止退休返聘协议书范文(18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中的基础,它确保了交易双方的权益并规范了行为准则。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合同协议的示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甲方:乙方:鉴于:乙方已达到退休年龄,已

    办公室工作鉴定材料(专业24篇)

    在工作鉴定中,我们可以给予员工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职业素质。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工作鉴定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鉴定有所帮助。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高中语文教师备课教案(汇总20篇)

    高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能力,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希望以下这些高中教案的实例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

    艾青诗选黎明读后感(模板16篇)

    读后感是对作者的创作和作品的赞美,也是对自己阅读经历的总结和记录。4.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

    行政司机转正申请书(模板16篇)

    行政是指管理和运作某个组织、机构或机构的活动和过程。如果你对行政工作感兴趣或者正在从事相关工作,以下的范文和案例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您好!我于xxxx年x月xx

    企业培训方案制定(汇总15篇)

    通过培训方案,公司可以培养出更加具备竞争力的员工团队。培训方案的成功与否,往往还取决于培训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培训师的经验故事。

    幼儿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热门17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课程、学生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主观体验与感悟的总结,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和梳理

    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大全(17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模板可以起到指导教师教学和评价学生学习的作用,使教学工作更加有条理和有效。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些详细的教案模板示例,了解如何设计一份完整的教学

    转正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实用20篇)

    述职报告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对于评估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我们来说,写一份准确详实的述职报告是必要的。借助下面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