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XY字客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

范文范本可以是各个学科领域中的经典案例或者是某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它们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总结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素材。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一

1、加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对数字特点的敏锐观察能力,是对口算中已知数字进行分解、分组、进而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还可以教孩子写数学日记,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也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出去购物的时候,多让孩子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观察了解数字的特点,自觉主动的通过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培养对口算的兴趣和持之以恒自觉坚持口算的好习惯。

2、理解算理,掌握巧算的方法。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

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

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

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例如: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于是,我就在黑板报的一角写下了25×4=100125×8=1000,提醒孩子们能经常用它们作为口算的拐杖,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将题目转换成有25×4=100125×8=1000的形式。

同时我留一个版面给孩子们,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大家分享。

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口算的兴趣。

3、变换口算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培养口算习惯。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包括:分散集中结合练。

每堂课上安排练。

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5分钟进行视算训练,视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例如:在学9加几的进位加之前,我有意视算能凑整十的和10加几的加法,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准备。

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前,我有意的听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在练习课上开展抢答赛,接龙或对抗比赛。

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二

论文摘要:本文以一节实验课为例,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围绕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在学习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论文关键词:生物探究性实验,思维能力,科学素质。

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十大主题的第一主题,探究实验课在其中也占了不少内容。学生学习实验知识、完成每一个实验过程,都是伴随着人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都伴随大脑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探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种极好的形式。

初中生物“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课。笔者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尝试对学生在思维的问题性、思维的全面性、思维的实践性、思维的创造性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素养。与同仁们共勉。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课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

我们要注意创设一个现实(或类似)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问题应在学生质疑之处提出,有启发性,这样容易满足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情感,学生较快投入到探究情景中。在经历多次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养成了动脑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的问题性、全面性也得到逐步的锻炼和提高。

二、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是进行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环节。假设就是预测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有了假设,就为下一步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方案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也就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一座桥梁。

当学生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他们就很想知道“会怎么样?”,他们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现在观察到的现象,脑海中就会猜测:光线对鼠妇的生活是有影响的或者光线对鼠妇的生活不会有影响的,这就假设。学生不管是选择肯定的还是选择否定的假设,都会进行全面的考虑,这过程会激发起学生全面性的思考。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作出假设,活动中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着力营造一种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使思维进入兴奋点,这是创造性思维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心理条件,这样氛围对培养学生思维极为有利。

三、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

该实验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用什么样的方法,遵循什么样的实验程序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学生是陌生的,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学生要对课本对应的内容进行自学,结合教师的重点讲解,尝试亲自动手去实践。最后确定:“光”是变量,要设置“阴暗”、“明亮”两个环境作为对照实验,这是制定计划关键的一步,接下来是以此为依据准备实验材料、设置具体的对照装置、确定实验的方法步骤,随着实验的进行,还要仔细观察鼠妇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实验的数据,这便是实施实验计划。

“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过程,是探究活动中最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学生做探究实验还是第一次,老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因为怕出错而缩手缩脚,一定要主动参与,大胆尝试,用心体验,积极思考,教师也要及时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要到位,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描述也要实事求是。

我们应该知道: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科学上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了解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熟悉学习的规律,体验知识的生成,因此,过程重于结果,思想方法重于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切实体验到了过程和成功的乐趣,知道鼠妇为什么在阴暗的环境下生活。学生体验到了研究者的艰辛,思维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锻炼,当然也体会到了成功者的快乐。

四、得出结论。

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本实验顺利,实验结果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阴暗一侧的鼠妇越来越多,明亮一侧的鼠妇越来越少。证明了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无论结论出现何种情况,都应以实验的客观结果为准,不能人为地改变实验结果,按主观愿望弄虚作假或伪造结论,科学实践必须有的科学品质——实事求是,这是客观性思维方法。

实验结果若符合预期推测,则说明预期的结论是正确的;若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推测,则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主动反思,找出原因,鼓励大胆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发掘学了生的创造潜能,逐渐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及进行科学探究的求知欲望。

探究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表达交流。

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实验前的假设比较,然后在班里进行交流、汇报,反思和修正,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些都是“表达交流”的内容。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质疑,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再作出新的假设、进行新的实验,从而形成新的体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感,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样的交流更具有实际意义。这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创新思维的机会。

墙报、展板、制作网页等都是“表达交流”较好的展示方式,是探究活动的继续。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三

摘要:。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学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思维教育的探索,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其次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指导学生反省思维过程,并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现代教学观的形成,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学生物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密切相关。观察时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是不可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做实验必须手脑并用,不假思索的机械操作将无法提高实验水平;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一定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对其它能力的发展水平起着制约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1.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类的思维才具有真正的目的性。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目的,明确思维目的,其实质就是通过分析未知和已知的矛盾,为最终解决矛盾找到恰当的途径。我们对已知和未知这两个方面作全面的分析和综合,让学生在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思维目标系列指引、激励下,通过分解、简化、归类等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从而明确为解决具体问题而设置的思维目的系列,从而缩小未知和已知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拾级而上,在不断的成功中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飞跃。

明确一堂课的思维目的是重要的,然而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意义则更大。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各学科考查的重点,而且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常常告诫学生:体会一门课或一本书的思想精华有时可受益终身。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而思想的有效性是长存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的目的,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思维的活力,提高思维的效率。

2.创设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把问题的答案一下子交给学生,而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善于为学生架设“台阶”,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思维的目的。

2.1通过课堂提问启迪思维。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提问过程都是思维教学过程。如果所提的问题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过难或过易、缺乏提问的方式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思维,要实现这个目的,除了具备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把握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等基本要求外,还应特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2.1.1提问要难易适度。

在目标教学实施中,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要按能级从低到高,由易到难逐层展开,其难易程度不能超过或低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高不可攀,徘徊不前,也不能唾手可得,失去兴趣,而是“跳起来摘果子”,做到伸手不得,跳而可获。实践证明,过难过易的提问均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艺术又不新颖,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引起较强的注意,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被新奇之感所吸引,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

2.1.3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提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富有启发性,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2.2通过思路教学激发思维。

所谓思路教学,就是教师在研究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特征,设计一条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科学思路,让学生循着这条思路的正确线索而探索知识的教学过程。思路教学的本质是以思维活动的显示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师在教学根据教材思路,联系自己的领悟,理清思维脉络,先讲科学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再导出思维的结果,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在思路教学中我们坚持“三思”(教材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相结合,以教师思路引导学生思维,就可以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得巩固的、灵活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2.3通过生物实验活跃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生物实验以其丰富的生物对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深入细致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无疑可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生物实验,努力改进、增补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设法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它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3.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在生物学习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是在分析学习的基础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有机整体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

3.2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根据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某类事物具有该属性,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法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扩大和获得新知识。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按照一定规则得出个别具体事物的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在科学证明、科学预见和构建理论体系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例如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教学中可以用一些个别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更多现象,从而更深入地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3.3比较、分类和类比。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确定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特点和相互联系。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按照事物的异同程度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分类的实质,是为了认识事物之间种与属的关系和联系,它可以使大量繁杂的生物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为有序地学习生物创造条件。类比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推知它们在其它方面也相似或相同,把其中的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广到另一对象的逻辑方法。运用类比,陌生的事物可以”转化为熟悉的事物,通过类比能使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向更深层次或更广泛的领域迁移发展,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提炼和升华,因此它在生物学学习的应用上十分广泛。例如学习细胞的结构知识中,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和类比可以认识到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使对细胞知识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殖发育等知识也可以通过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进行比较、分类、类比,使知识得到深入和升华。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这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等。在生物教学中,训练提高思维品质是我们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表现在思考问题时反应灵敏,推理过程简捷、快速。这种思维品质我们可以在生物学习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比如辨析概念,归纳类比,遗传计算等。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是对原来他人或自己所确定的思维框架的突破甚至摒弃,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改变研究的方案、思考的程序、实施的途径,求得更新更快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地钻“死胡同”。这种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缜密的思维习惯,启迪学生的心智,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遗传推断题,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这种品质使学生从简单的或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思维的升华,属高层次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素质。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关系时,从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不同现象中归纳出都是适应现象,“冬季,松树常绿;梧桐落叶”也都是适应,从而更有利于认识生物适应的普遍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也称创造性思维。这种品质能使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方法和途径,而是独僻蹊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案,具有强烈的独创意识。比如鼓励学生“独思”、“善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设创造性思维的氛围,让学生进行“一题多用”的训练,即教师借题发挥,给学生创造较多的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

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生物参考书时,要让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有的参考书中的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个别地方有错误,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求新求异,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以上五种思维品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不可能用一个问题去训练学生某一种思维品质,同时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提高也需要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智力层次。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指导系统中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因此我们应积极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勤思好问,注重反馈,学会反思,提高思维质量,为终身教育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5.1善于质疑,勤思好问。

疑问是思维的契机,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问题是思考的开始,又是思考的结果,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我们一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从对面发现问题,在反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探索因果中发现问题,在归类判断中发现问题,通过类比、比较发现问题,从实际中发现问题等等,同时对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好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创造让这一部分学生发问的机会,并善于抓住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以增强他们的意志,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注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局面,通过质疑不断把思维引向深入。

5.2注重反馈,学会反思。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监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点,通过控制、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能提高思维活动的自觉性、独立性和效益。我们的具体做法有:第一、培养学生深思反省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第二、鼓励学生经常性地用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老师的、同学的及教参上介绍的思维方法进行对照比较,并加以修订。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反馈,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准确地加以点评,及时纠正错误,越过思维障碍。

以上介绍了我们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要将以上思路付诸实施,首先必须将思维教学的目标与生物教学的目标综合起来考虑,构建教学目标体系,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案、检测方案,形成一个教学目标系统。其次需处理好思维训练与观察、实验等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探索生物思维教学的新模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四

我国当前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人才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加重视了。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离不开正确的教育方法。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学思维是以数学物像为思维对象,在人脑和数学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以数学语言符号为载体,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深刻揭示数学内部规律,并以一定形式反映出来。

数学思维其实是一种形式化思维,将客观事物通过符号化的语言,将其数量关系提炼出来,制定出数学思维的基本规则。

数学思维能力离不开学校合理的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应联系教学实际,正确认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阶段,教会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学会总结事物的能力,促进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制约了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我国传统数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享有绝对权威,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主,注重知识传授,认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解题能力。

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低下,教学活动缺乏创新,缺乏与学生交流。为了应考,教学时通常采用题海战术,而不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虽然做了很多练习,遇到常规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但是思维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解题练习上,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受限,创新能力受到遏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并没有好处。

在现代数学教育改革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数学思维的品质、能力和方法,决定着一个人的数学思维水平,影响着他的数学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而影响着数学教育的社会效果。在数学教育中要强调培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能力培养中要强调数学思维的培育,这已是大多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中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数学思维水平对人的一生都有者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数学思维的性质、内容和发展规律,探索数学思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数学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过程。心理学与思维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探索新事物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体现。通过思维过程,将会获得事物的状态,并确定事物的特征。思维是一种高级活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

自古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思维能力培养。孔孟时期,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了宋代时,朱熹又提到了“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到了近代,60年代初,《儿童心理学》讲述了年龄和思维能力的关系。80年代,钱学森提倡思维科学,人们开始重视思维研究工作,并使思维研究不断推进。在此过程中,张乃达编写了《数学思维教育学》,书中详细阐述了思维的相关理论,对基层教育工作者影响较大。任樟辉编写了《数学思维理论》,以辩证的视角,结合思维价值训练,对数学思维做了系统的阐述。

曹微琴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数学思想与有关方法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加强学生的思维反思。

张小扣提倡在探知重难点进程中双边互动,在解析案例活动中合作互助,在评判学习实践中反思辨析。

王力伟强调加强动手操作,重视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方法,改变学习方式,鼓励一题多解。

谢芸兰提出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初中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采用分层教学,教会初中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我国数学教育对于数学思维方向的研究,一直较为积极。

一些人认为数学思维研究和数学教育心理学应该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取得突破,并应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数学教育心理学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起来,研究数学教学活动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数学思维研究则强调个体和群体的数学思维活动,包括数学思维的形式和方法等。数学思维心理学和数学思维研究两者相互关联,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别,可以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现在有人进行了高级数学思维的研究,虽然属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范畴,但是与思维研究非常接近。

一些人认为数学思维研究属于数学学习论的范畴,数学学习论主要研究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差异和学习的方法等。数学思维研究强调的是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共性,两者之间又有所不同。

2.国外研究现状。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思维进行了-.系列的研究,例如哲学、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心理学主要是描述性的,反映感觉、思维、情感等真实的心理活动。逻辑学主要强调规范性的研究,要求思维清晰、正确、有效。数学研究中非常注重思维的合理,就说明了逻辑的重要性。但是,逻辑研究并没有考虑思维活动的产生过程,而是停留在静态研究上。

西方心理学界,布鲁纳提出思维是对给出信息的超越”,巴特利特提出思维是填补证据间空白的、复杂而高级的技能”,纽威尔和西蒙提出思维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的搜索过程”,都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思维的定义。关注学生思维的不同表现形式,把握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十世纪60年代末,欧美国家的教育学家陆续进行了一些思维能力的研究。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博诺提出了“水平思维”,即“发散思维”,弥补了“垂直思考”的缺点,在思维能力研究方面影响广泛。xx年,在巴黎召开的“学习思考,思考学习”主题会议,直接推动了对思维能力的研究。1991年,美国将“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21世纪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英国也提出了学习者应具有的五种思维能力。关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一直持续至今。

三、本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思维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学思维作为一个分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初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发展阶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乐于思考,主动学习,表现出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本课题针对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和培养策略展开研究,将对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开发初中生智力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对于丰富数学思维结构和数学思维教学方法具有促进作用。

四、概念界定。

1.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以数学为思维对象,在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过程中,以数学语言符号为载体,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深刻揭示数学规律,并以一定形式反映出来。数学思维其实是一种形式化思维,将客观事物通过符号化的语言,将其数量关系提炼出来,制定出数学思维的基本规则。

数学思维从属于一般的人类思维,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同时由于数学学科及其研究方法自身的特点,数学思维又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思维活动是按照客观存在的数学规律进行的,具有数学的特点和操作方式,特别是作为思维载体的数学语言的简约性和数学形式的符号化、抽象化、结构化倾向,决定了数学思维具有不同于其它思维的独特风格。

数学思维以数学思想方法为基础,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数学思想是运用数学知识,指导解决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现代数学教学把学生的思维发展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把数学比喻为“思维的体操”,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将“数学思考”作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数学思维的特点,注重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区分学生的差异,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分析、抽象和概括,来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能够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等思维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判断。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又指导着生活,数学思维能力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内容,选择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初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尚未成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制约了初中生的综合发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发展阶段,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提高个人能力。

本课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自身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初中数学思维教学现状,提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并探讨数学思维新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初中生上课能听懂但不会解题的问题,通过合理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其认知发展是指生命体从出世以后在顺应环境的过程中,对东西的认知以及面对不同处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皮亚杰将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是指0岁到2岁的阶段,在这--阶段个体的对环境的认知活动主要从感觉和知觉以及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此过程中个体能形成一些较低级的行为图式,以这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为基础来顺应外界环境以及进一步的探索外界环境。此阶段的个体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符号来表征事,但无法用抽象符号或者语言表征事物。

(2)前运算阶段是指2岁到7岁阶段,在此期间,儿童的言语与概念的发展速度惊人。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在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备了形象思维模式,开始具备符号意识,会使用语言或符号来代替所接触过的对象。在此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还无法开启抽象的思维运算:他们的思维是不可逆的,思维单一且刻板。

(3)具体运算阶段是指7岁到11岁阶段,从上一阶段过渡到这个阶段,个体正式开始受学校教育,认知发展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儿童能够进行形象思维,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要多形象思维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这一阶段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是指11岁以后,在此阶段的个体已经开启了抽象思维,可以摆脱具体对象的依赖。这种能力就是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可以较准确的解释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也就是能清楚的解释学习发生的过程、意义是怎样建构的、概念是怎样生成的,以及如何为学习者提供较好额学习气氛。它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倡导学习应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形成新的认知基础,这样的建构过程需要抽象思维。而这种的新的认知又作为新的抽象思维的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倡导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当前所学的知识对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分工明确,教师对学生来说是指导者,帮组着,而学生是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媒体作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工具。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分析研究、课堂观察、课堂实验等方法。

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收集有关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品质培养方面的资料,对这部分资料进行分析、分类和归纳,从而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笔者所在的班级进行观察,侧重于观察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以及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特点等,为后边的实验研究、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

最后,对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进行对比研究,从而验证之前提出的数学思维培养策略是否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月)。

1.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年月-年月)。

1.课题组教师按课题方案进行研究,做好实验调查记录,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阶段性小结。

2.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加强理论学习。

3.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论文比赛。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年月)。

1.撰写结题报告。

2.进行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提问测试,撰写调查报告。

3.完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的撰写。

六、研究成果。

(一)研究结论——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性策略。

1.激发情感,提高思考的积极性。

教育离不开情感,因为情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并对其带来重要影响。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激发积极的情感,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个过程,师生间的讨论、交流、互动,是展示思维的重要环节。如何把握师生的这种交流互动,需要教师积极组织思维,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思维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1.2适时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培养思维的前提。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但是对思维的发展却至关重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占有重要地位,兴趣越浓,思维就越清晰,注意力越集中。带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人,不仅表现为积极思考,还能够自觉主动学习。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造动人的情景、智力游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

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运用己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实际问题。利用学生的认知提出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内在联系,掌握基本知识,发展思维。

1.3重视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人的思维与情感相互作用,情感可以促进思维,也可以对思维形成反作用。新课标的情感态度是兴趣、自信、动机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相关因素,通过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情感,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克服消极思想,不断进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2.重视数学思维品质教学。

数学思维是以数学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数学命题和数学推理的形式发现、解决问题,对数学对象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认知的思维过程。数学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利用数学语言、符号等,对数学对象间接反映,对数学对象、数学条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数学思维品质,也称为数学思维智力品质,体现了个体思维水平、智力水平的差异,是衡量数学思维能力、判断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初中生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是一个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的条件。数学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1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经常会对满足于解题获得了答案,对概念等基础知识却一-知半解,不理解解题方法的实质。对问题理解并不深刻,停留在思维的表面性和绝对化,造成解题往往丢三落四。

只看事物表面现象,不深入理解本质规律,数学学习中表现在对一些定理、公式只是硬套,不去考虑成立的条件。

2.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已有的知识,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采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善于引起联想,建立自己的思路,克服思维定式。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认真深入的分析,把握问题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2.3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从事物的各种联系中去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全体,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避免问题的片面性及狭隘性。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保证。思维活动必须以知识经验为依据,以概念为基础,并通过逻辑的推理方法来完成的。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思维潜能”,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利用数学观点和数学思维,合理的分析、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思想去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定理、公式等的教学过程中,先不要给出结论,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参与结论的研究、发现,并形成对定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条件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在解题教学中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合理联想,对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加工,逐渐找到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4.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初中的数学教材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展开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数学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增加情境,适当引入日常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思维积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用情境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学生会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联系实际生活带来的启示,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情境教学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自己查阅资料,可以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迪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室外教学等方式,将本身枯燥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等变成直观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思维培养提供了动力。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例如对于几何问题,可以采用图像,以计算机的形式星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也就非常容易了,同时对问题掌握得也更牢固了。

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郑州有两大购物中心为了迎接元旦进行了促销活动,甲购物中心采用的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而乙购物中心则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那么请问在商品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会更划算呢?很多学生觉得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解决问题。针对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创造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求知,不断尝试解决新问题。

5.1数学思维新方法介绍。

数学是一种教与学的特殊活动,数学教与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数学学习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也是数学观念、态度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坚持实事求是,使数学的概念符合于实际情况和经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就是要寻找适当的行动,从困难中找出越过障碍的道路,达到最终目标。

在数学学习中,通过习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解题能力,但是仅仅依靠题海战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提高的也只是简单的模仿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没有改善,并且大量的习题又占用了很多思考的时间,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并没有作用。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解题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种手段和途径,将解题的思维过程归纳为一张“怎样解题“表”。“怎样解题”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一般化的模式,通过对解题过程的不断分析,由己有的经验总结出一般方法,并在以后的解题中发挥重大作用。

初中数学学习中,解答的题目可能很平常,但是如果学生有好奇心,并不断思考,发挥创造力,最终解决了问题,那么就会很享受这种状态。初中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果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将对以后的思想和性格产生重要影响。

5.2解题方法思路。

数学学习体现在数学思维上,波利亚提出的数学解题方法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解题途径,逐步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

(1)理解题目,弄清问题。

遇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审题是解题的最基础环节,是能否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审题部分,要弄清题目的问题是什么,比如“未知数是什么?己知的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条件是否可以满足?条件是否是多余的或者矛盾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强调做题一定要看清题目,仔细阅读题目,审清题意,明白理解题目的问题和所要得到什么结果。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审题的重要性,遗漏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对题目理解不完整,也没有完全意识到题目所暗含的深层次意思。通过仔细审题,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将在解题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遇到一些难题。

(2)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

“你是否见过这个问题?是否见过相似但又有差别的问题?是否知道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否想到一个可能用到的定理、公式?是否有一个以前已解决现在可以用的问题?能不能利用已有的结果?能不能利用已有的方法?是否可以添加辅助元素?”很多数学题,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并不能找到直接的联系,这样就不得不考虑辅助过渡的问题。

从理解数学题目到能够有一个解题方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一些题目,即使学生能够理解,往往也不能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往往是来自于过去的经验,或者是已经解决的问题的结论,对于现在的问题,能不能找到一个以前已经解决的相似问题,通过一定的变化找到两者的联系点,从而重新叙述这道题目,将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3)执行方案。

对于已经确定了解题方案,接下来就是要实现求解计划,并检验每一步骤,保证解题过程不出问题。如果解题方案是学生主动得出的,往往记忆深刻,相反则很容易遗忘,下次再遇到也如同新的。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强调检查每一解题步骤的重要性,使学生自己确定每一步是否正确。

6.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水平相当条件,而且,两个班级都由笔者任教,便于控制自变量。另外两个班级使用教材相同,课堂授课时间和课外辅导时间也基本相同。

(二)实验变量。

1.自变量。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堂授课时间相同,课后作业-致的情况下,实验班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选择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教学,而对照班则按照传统进行常规教学。

2.因变量。

两个班级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测试成绩。

3.干扰变量的控制。

对于选取的两个班级,采取对学生保密的原则,以避免造成一种竞争氛围产生霍桑效应。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都由笔者担任,实验班按照新的思维培养策略进行教学,对照班仍旧按照传统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

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相同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对于期中、期末考试的试题内容和阅卷都由笔者组织进行,采用相同的标准,以保证公平性。

严格对其他的干扰变量进行控制,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三)实验过程。

本实验在xx学年的春季学期实行,为期一个学期。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准备阶段,xx年x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订实验研究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1)xx年x月进行统一的数学摸底考试,即前测。(满分100分)。

(2)xx年x月——xx年x月,对两个班级分别进行实验。在期中时进行测试,满分依旧是100分。

(3)20xx年7月中旬,学校进行统一的期末数学考试,即后测。(满分100分)。

(4)20xx年8月,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和反思。

(二)研究效果分析。

教学模式不同而导致最终教学效果的显著差异,且采用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

因此,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采用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善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且是与提高教学成绩相辅相成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切教学活动所操作的只是知识,教师教给学生知识,追求的是高分数,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往往被教师忽视,这种“头痛医头”的机械主义做法,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有害的。

在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中,一切教学活动及其进程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宗旨而进行的,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力体系的核心,自然能促进学生高效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

七、研究思考。

本实验的实施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教师对教材进行纵深的逆加工是实施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的,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之后才可以适应学生的特点,这对笔者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教材是按公理化体系完美地展开的,如果严格遵循教材的逻辑结构,就很难跳出其框框而创设有实质意义的问题情境。而创设情境不能完全脱离教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对教材内容的深加工,必须清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更要深入分析课堂每节课、每个单元所教内容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甚至要分析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学生时间链接,寻找交汇点。这个交汇点就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最佳起点。

实践证明,问题情境越是远离纯粹的教材的知识体系,越是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学生的所发挥的想象空间就越宽,学生的探索活动就越活跃。

八、参考文献。

[1]韩佩韦.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xx(11):106.

[3]秦静.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xx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xx:2.

[4]惠导毅.探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6):29.

[5]郭东菊,牛晶.简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中华少年,20xx(13):235.

[6]冯文波.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学苑教育,20xx(08):52.

[8]石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教育在线[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xx:2.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五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使他们快速而高效地学习,必须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口算学习中去。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和精力旺盛、记忆力好的学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运用一些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口算能力有两种重要的训练方式:一种是学生自己看题目,然后经过运算得出结果,这种方法称为视算;一种是教师读题,学生边听边运算,最后得出结果,这种方法称为听算。

训练时,教师可以将这两种形式交叉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单一形式使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又可以调动多种感官,提高训练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无形之中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形成良性竞争,同时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切不可出于教学进度的考虑,只注意表现优秀的学生,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兴趣盎然,热情高涨,积极投入,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口算能力的提高,并非单单依靠训练就能完成。

首先要传授学生口算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一些口算的方法,领会一些计算的规律。

在传授方法时,教师应该逐句讲解,分析透彻,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和一些运算基本法则之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加强记忆效果和提高运算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题库,每天从题库中抽出一部分试题让学生口算,可以采用分组学习、开展“赶比超”竞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激发学生大脑的思维活跃度,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敢于大胆尝试多种运算方法。

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积极性。

如运用“凑十法”口算,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和运算数据来“凑整”,包括加数“凑整”、减法“凑整”等;运用“分解法”口算,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等。

三、指导学生勤加练习。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

学习方法技巧,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运算。

而加深对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则需要一定的练习来巩固。

勤做口算练习,学生才能够算得又对又快,提高解题能力和答题速度。

练习是一个不断加深理解、熟练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因此要将勤算勤练贯穿于教学过程和课堂内外。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的时间,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熟中求快。

课堂练习时,口算题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如果同一个题目有多种运算方法,教师不妨从易到难把各种方法都呈现出来,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运算,每一个学生都得以提高。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口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审题。

有的学生在熟练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难免马虎大意,没看清题目就着手计算。

2.算后检查。

即使是再熟练的方法也难免会出错,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算后检查的好习惯。

这样,既锻炼了运算思维,又提高了运算的准确率。

课堂之外,日常生活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搜集一些素材,常使用口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帮爸爸妈妈计算生活收支、陪妈妈买菜时计算总价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口算能力,发展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更多相关阅读: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六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主,但是只有知识的人才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国家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时候,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发展是事物不断更新的过程,能够推动事物正向的变化,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二是“探索”思维能力,三是“创新”思维能力,四是“疑问”思维能力。

一、“举一反三”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高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首要的目的就是将“理”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明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若想让学生“明理”,教师就应在课堂学习中提出更多的实例,供学生参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明白道理。同时在举例论证道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展开更多的探讨和思考,从而得出更多结论。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政治教材中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将侧重点放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上,学生可能体会不到文化对人影响的真正含义,如果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融入教学之中,从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及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论证,比如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孝道文化,孝道文化一直影响着民族的发展,这就是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针对课堂学习内容举例之后,还应让学生根据例子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想想在生活之中看到过哪些文化影响活动的现象,这样既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实例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探索”思维能力。

探索是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人的一生都在无穷的探索之中,课堂学习也不例外。高中学生面临着未来严峻的选择,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几乎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主科知识上。但事实上,这样高强度的学习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的。学生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着,基本失去了探索的能力,而失去探索的能力,就是失去了善于发现的眼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所以,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把探索知识、探索真理、探索世界作为主要的目标。而教师则应该帮助学生探索,并鼓励学生探索,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创新能力是不可多得的优点,这种优点既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学生也应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政治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从精神层面来改善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人格的培养离不开自身思维的支撑。例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列宁思想等一系列政治体系时,应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思考的目标,让学生去自主、独立地思考,在先进的理论体系之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从而实现思维的创新。

四、“疑问”思维能力。

政治理念要求我们辨证地看待事物和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许多问题都不仅只有一个答案,因此,在得到所谓的正确答案时,学生应提出更多的疑问。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并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答案,同时还要有人提出疑问,推翻答案。例如,美国北部地区的一处草原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当地的野生驯鹿,驱逐了草原上的狼,在将狼驱逐之后,鹿群没有了忧患意识,变得萎靡不振,缺乏朝气,当地的动物保护协会没办法,只好将狼又重新“请”回来。这个案例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动物保护协会为了保护鹿群,将其天敌驱逐;而另一方面,驱赶了狼,破坏了当地的食物链,严重影响了鹿群的长远发展。可见,事物都有两面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尊重事物的两面性,并善于提出疑问,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结语。

当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在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应更多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自主发散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七

摘要:自c9明确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培养效果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加快完善评价机制,构建模块化的计算思维课程内容;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索新的计算思维教学训练模式与手段,分专业进行师资培训,提升计算思维教学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完善教学管理与监控机制,推进计算思维教学由隐性化、被动化向规模化与制度化转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思维;可视化;师资培训;内驱力。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八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不断加强和深入,直到80年代,这已经成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它的开拓者恩尼斯定义其为:“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而利普曼则将其理解成为一种健康的怀疑精神。80年代后,许多研究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精神两个维度构成的,这是一个主动进行思考和提问的过程。问题和疑问的产生是一切探究创造的前提,它以不断提问的方法逐步进行新观点的阐述。总而言之,批判性思维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挑战性的问题,依照客观标准做出有价值意义的判断,对于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思维认知。

二、大学公共英语写作教学现况。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主导和开展的主要力量,其对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今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与教师的写作教学工作是紧密相关的。其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应试教育,轻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必须通过期末考试以及四六级考试,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固定的作文模板以及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进行训练和背诵范文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固然能够博闻强记,甚至因此有机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让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不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对大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却毫无帮助。根据调查,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仅仅注重范文的背诵而在自己进行审题、布局等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表明,短期强化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重词汇讲解,轻语言能力。

现今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通过让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即完全可以实现教学目的,从而花大部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点以及词汇的仔细讲解,机械的将英语知识进行灌输,学生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记忆。这样固然能以累积的形式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量,然而整个教学过程却缺乏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致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及其综合应用能力较差。

(三)重语言输入,轻知识输出。

英语教学中的“听”、“读”能力指的是英语信息的输入,而“说”、“写”能力则是指学生利用输入的信息进行输出活动。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是需要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利用已经学过的单词以及语法结构等知识储备进行组织布局,这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其内化的语言能力都有相当程度的要求。而根据了解调查,现今绝大多数的大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却缺乏对这种知识输出能力的培养和重视,极少注重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

现今我国大学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对语言知识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较为重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检阅也大都放在文章结构以及语言形式方面,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则缺乏相应的锻炼和培养,导致其综合应用能力较差。所以,在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注重文章选题技巧。

由于有期末考试以及四六级考试的存在,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范文背诵以及作文模板方面的锻炼而缺乏利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材料组织等,学生所写作出来的文章也往往是抄袭沿用而缺乏新意。大学的英语写作中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这就需要教师在选题时从启发性、争议性以及开放性三个方面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启发性引发学生思考,争议性诱导学生批判,其命题的开放性则是给予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空间。有技巧的进行写作题目的选择,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选题过程当中,教师还应当注重贴合生活实际,并根据学生情况尽量选择他们所感兴趣与较为关注的社会现象作为题目,让学生们可以直接通过生活的亲身体验中的认知进行思考,并以此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注重文章论证过程。

不仅是在问题的提出和创设上,更多的是要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体现批判性思维。学生在写作中的论证过程即是一个思维的锻炼发展过程,从文章的立意和中间的构思到最后的成文和修改,整个过程都需要利用到批判性思维。立意要新,需要学生的质疑;构思和修改则都应缜密细致,都需要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成文是把整个思想系统化的过程,而修改则是需要学生对自身的观点进行细致审视,在文章的改进完善过程当中也达成了对思维的锻炼培养。

(三)注重教师范文评析。

教师范文评析的形式同样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相当程度的积极意义。教师可以仔细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并针对其观念是否明确,论证是否充分和表述是否清晰等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评价。通过学生对文章是否存在问题的批判思考过程当中达成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文章评析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形式,在评析过程中让学生吸取有价值的东西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的。

(四)注重学生相互评判。

针对同一个作文题目,不同的学生自然也有不同的写作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评判。相互评判的过程则需要学生对自身观点与他人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在相互批判过程当中也完成了对批判性思维的锻炼。在双方观点有差异时,学生根据自身资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以此反驳他人观点,以理服人。这种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了完善思维,纠正了错误。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指出文章优点与缺点所在,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并在交流评判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针对学生遗漏的地方进行适当补足,从而进一步掌握对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韩少杰,易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国语言文学,,(1)。

[2]李荣华。大学英语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九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

(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

(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

(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件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3]魏亚p.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十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终生学习的理念作为我国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主题,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及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及学校教育的目标。批判性思维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形成终生学习的理念。然而在我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和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严重缺失。

维是理性的。(siegel,1988;paul,1990,citedinbailey,1994)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理性的推理过程。siegel(1988)强调指出该推理过程是建立在充分理由的基础上,并以与学科相关或无关的逻辑原则为指导的;其次,批判性思维提倡怀疑精神(mcpeck,1981;siegel,1988;edwards,2002;browne&keeley,2004)。怀疑精神要求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敢于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个人判断;第三,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终生努力的过程。没有一个彻头彻尾的批判性思维者,因为任何个人在一定领域、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自己的知识盲区。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迄今为止,西方的教育学家和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其中迈克尔史基芬和理查德保罗2004)的定义是较为完整和具有代表性的。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有技巧的认知、应用、分析、综合、评估,通过观察、经历、反省、推理或交流而获取信息的智力训练过程,并以此作为思想和行为的指导。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1.营建平等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作者简介]高素霞(1974-),女,河北机电职业学院,助教。

第7卷第3期2017年6月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hebeipolytechniccollege

教学参考

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无法形成自己的思想,质疑和批判的精神更无从谈起。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根据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堂上,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技巧,更要注重学生批判思维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会思考、敢思考,勤思考。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客的师生关系,营建一种与学生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发生在一个充满自由,民主的空间。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同化学生的思想,聆听权威的声音,而是鼓励多元、发散,聆听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行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从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正如%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博诺(http://)所说的那样%教师的职责不是判断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而是他们是否在思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解一门新的课程之前可以向学生介绍该学科目前所不能解决但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会因为变得好奇而有动力去了解更多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也受到了挑战并且为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奠定了基础。不过,教师也应当提示学生有些问题可能永远都是无法解决的。其次,提问内容中立而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有助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这种类型的问题因为不会向某一特定方向引导学生,从而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除此之外,开放性问题,即不提供学生确切答案或问题本身就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也有助于学生对某一问题作深层的探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堂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问的目的不在于答案正确与否,真正的意义是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

4.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备教材,组织教材,讲解教材,而学生只不过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crawford&lindsey,1988)。鉴于上述原因,小组讨论,作为一种课堂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有着师生对话不可替代的作用且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即使是最迟钝、最安静、最害羞的学生也获得了思考的机会。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认识,集思广益,开阔视野,形成新思路、新方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一

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是组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管理,监控和评估的基础性文件.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4号)精神,主动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培养,学校决定启动20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为制订好本轮人才培养方案,特制订本原则意见(以下简称“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继续实行厚基础上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努力构建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的培养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协调一致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要达到“三个符合”和满足“一个要求”,即: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及办学理念相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相符合,各类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及结构体系与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相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应满足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的原则。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注重“文理渗透”,理工类专业学生要加强人文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要增强科学素养教育.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需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各学院应依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力度.进一步丰富辅修双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资源,优化选修课程资源,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平台.

3.优化课程体系与彰显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课程整合力度,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课程设置要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基础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专业课程应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前瞻性,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各专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夯实专业基础,合理设置专业方向,明确专业办学定位与特色,增强专业适应性和就业针对性.

4.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实践)教育的原则。

整体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教学鼓励独立设课,按照基本操作,综合训练,设计创新的要求,逐步递进,优化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做到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教育,工学专业应参照国际标准或工程专业认证(评估)基本要求,推进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三、培养方案总体框架与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

总目标:面向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案体系框架。

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按“基础平台+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构建,结构如下:。

基础平台按专业类构建,应做到宽厚,专业模块按专业(或专业方向)构建,须凸显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践教学环节应按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实现四年(五年)不断线.

2.学制及学分分配。

学校本科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的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标准学制为5年的弹性学习年限为4~7年.

各专业毕业总学分:课内为168学分(五年制专业210学分),第二课堂至少完成14学分(五年制至少完成16学分).

必修课程占总学分比例不大于80%,选修课程不少于20%(含人文与科学类选修课6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要求占总学分的50%以上.工学和艺术学专业设置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20%,理,文,经,管,法学专业设置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18%.有条件的专业,特别是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其实践教学比例要求达到22%以上.

3.学分与学时比。

理论课程(含课内实验,上机):16学时/学分,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包括体育):30学时/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各类实习,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1周/学分.

4.学期时间安排。

每学年设置三个学期(两长一短),分别称为“春季学期”,“夏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一般春季学期17周,夏季学期(短学期)3周,秋季学期20周,寒假5周,暑假7周.各专业在夏季学期主要安排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以及部分第二课堂课程等,夏季学期也可根据教学要求与暑假统筹安排.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按模块设置,穿插安排.课程模块分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及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等.

1.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组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和人文与科学类选修课程等全校学生通修的公共课程组成.通识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规划.

(1)思想政治系列课程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开设,分课内,课外执行,课内教学9.5学分,课外社会实践4.5学分.

(2)体育课程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两部分,课外锻炼坚持四年(或五年)不断线.

大学体育课内教学共计4学分,其课内教学在前两学年的长学期开设,每学期1学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和考核方案由体育教学部在已执行的方案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经论证批准后执行.

)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做到四年(或五年)不断线,在教学要求上应坚持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相结合,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操作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具体课程设置上采取“1+t”的方案.“1”为计算机基础课程(2学分),必修,“t”为计算机提高课程(2.5学分),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限选1门,具体课程见下表.另外,各专业要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类课程,具体课程由各学院自行设置,以此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学科门类文学,法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基础类课程(1)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导论提高类课程(t)数据库技术与应用(access数据库)。

excel统计分析。

网页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算法与c程序设计,。

算法与vb程序设计,。

算法与fortran程序设计。

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智能信息处理(4)英语课程包括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坚持四年(或五年)不断线.课内学习包括: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双语课程等.

《大学英语》实行分类,分级教学制,新生入校时,学校组织统一英语测试,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级.卓越计划试点班,设计艺术学院学生不参与分级.

《大学英语》课程共计12学分,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基础阶段6学分,分别为《大学英语1》和《大学英语2》,各3学分,提高阶段分为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和英语语言文化课程,限选,各3学分,其具体课程名称如下:。

类别课程名称开设学期备注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实用英语写作,实用英汉互译,商务听力,演讲与口才,国际会议与论文写作,英美报刊选读3学生选择一门课程进行修读英语语言文化课程英语国家概况,英美名作欣赏,中西文化对比,电影文学,西方伦理思想,西方发达国家法律制度4(5)人文与科学类选修课程分为三类,即“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及其他类”.学生应跨类修读,至少修读6学分.其中,大学应用语文(1.5学分)和公共艺术类课程(2学分)为限选课程.

2.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学术性,拓展性原则,此类课程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其中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力学,制图类,电工电子类,大学化学等学科基础课及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学校按照学科大类构建学科(专业)基础平台.依据教育部2016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相同专业类的学科基础课程必须相同,同一学科门类专业原则上统一设置学科(专业)基础课.

3.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该模块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类,选修课程的开设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数量按应选修学分的1.5-2倍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的名称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学科专业前沿等),课程名称相对稳定而课程内容可随学科发展而做动态调整.学校鼓励各专业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以课程或讲座的形式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此类课程可由外聘人员主讲.

每个专业须开设学科专业导论(概论)课程(必修或限选),课程名称定为“××××导论(概论)”,原则上在第一学年最好是第一学期开设,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领域,提高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集中实践教学包括军训,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此类课程不得低于30学分.

(1)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鼓励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按照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要求,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内容,鼓励各专业将分散在课程内的实验系统整合成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隶属于课程内的实验,原则上实验学时不得少于4学时.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实践教学四年(或五年)不断线.实践教学环节都应是必修课.原则上第八学期只安排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教育三个教育环节(共计18周).原则上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经管文法艺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0周.前三学年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在夏季学期开设.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一,二,三年级原则上长学期考试课程门数一般不超过5门,不少于3门.

通识教育课程由学校确定考核类别,专业课程由各学院确定考核类别.各学院要将近两年考核方式改革的成果固化到专业培养方案当中,并进一步推进各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

(五)主辅修制,双学士学位制。

1.各专业都应为其他专业的学生辅修本专业制订相应的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辅修教学计划所列课程应包括该专业至少2/3的主要课程,且所提供课程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含必修和选修),要求学生修读总学分控制在20-30学分之间.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单列.

2.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且有一定办学优势的专业都应为其他学科的学生修读本专业制订辅修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计划所列课程应是该主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全部主要课程,且提供课程总学分不低于90学分[含毕业设计(论文)等必要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修读总学分控制在60-70学分之间.辅修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单列.

四、第二课堂。

学校营造包括第二课堂在内的多维学习环境,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扩充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养成的渠道.第二课堂应将专业学习与学团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实效.

第二课堂主要包括课程学习与课外实践两大类.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卫生与健康,创业教育,学科前沿系列讲座,学科创新方法,毕业教育等.课外实践包括学科竞赛,科技项目研究,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

第二课堂学分由学生所在学院按《长沙理工大学第二课堂管理办法》予以执行.所获第二课堂学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学校不认定其毕业资格.

五、有关要求。

1.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代码及所授学位按照教育部2016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我校专业整理结果予以执行.特别是部分新增与调整变化大的专业,要按照新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程序,做好用人单位与其他高校的调研,认真组织校内外专家研讨论证,严格审核专业培养方案.

2.高度重视培养需求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和培养质量的反馈信息,认真吸纳意见和建议,组织本专业教师与校外同行专家,用人单位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改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3.纳入卓越计划的专业,须专门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卓越人才培养要求,探索校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引入企业课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4.制订培养方案时,要解决原有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遗留问题.特别是要关注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课程内容的渐进性,不仅要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中的简单重复,也要注意课程内容之间的前承后续.

5.本次专业培养方案制(修)订中,要明确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说明本专业办学特色的实现途径与举措.

6.各学院要成立培养方案制订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院领导班子及各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各专业要成立培养方案起草小组,小组成员原则上不得少于3人,由专业(系)负责人担任组长,专业培养方案撰写的执笔人职称原则上应为教授.

7.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法律性文件,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经制订,不得随意调整变更.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二

内容提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他学习成果的主要因素,只有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之主动、自觉的学习,也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且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在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教学中废除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满堂灌,提倡因材、因人施教,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这才是高水准的教学。我们可以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以此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来充分说明兴趣对学生的重要性。有位小学美术教师在上《用线条生动地描绘物象》一课时,教室的外面正下着大雪,学生们都心不在焉地看着窗外,老师那优美的范画一点儿也吸引不住学生们的双眼。连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也时不时地探探头看看外面的白雪世界。当这位教师数次召唤大家无效后,他突然大声地对全班同学说,“走!现在我们去操场!”我们全被吓了一大跳,学生也是一愣,但接着他们便欢呼着涌了出去。操场上银装素裹、玉树琼枝。他把学生们召唤到了篮球场上围成了一个大圈,又顺手从地上拣了一根粗壮的树枝作笔,在雪地上画了起来。随着树枝的移动,线条上下翻飞、圆圈内布满了宽阔粗犷的线条。“这画的是什么?”同学们歪着头、踮着脚猜测着。这位教师一下子仍开树枝,大声说,“走!我们上楼去看!”带着悬念,我们都登上了楼顶。俯视篮球场,学生们一起欢呼,“是龙!是龙!”孩子们叫着闹着,也想一试身手。这时老师才把前面在教室里就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我们要用大胆、果断、流畅地去画、去表现物象。我们要注重平常的观察,通过分析比较基本形的特征,把握对物象的感受,用鲜明、整体的线条来概括物象,表现他们------来!让我们到楼下去,用线条到雪地上描绘我们身边的事物吧!”

雪还在下,同学们“笔”下生动的线条散布在深深浅浅的雪地上。看着孩子们又专心又兴奋的小脸蛋,看着他们大胆、有趣的“作品”,我真正感受到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成功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这个例子我们体会到,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兴学态度,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

所以,我们要在培养学生对美术课兴趣的初期,用一些对学生来说特别有趣的方式打动他们。例如:出去写生。因为学生本具有好动的天性,而且大多数课程都在教室中,让他们走出教室感受周围的大自然,效果会事半功倍。再如:观看电视、听故事,把他们日常的游戏引入课堂,学生们自然会喜爱上美术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再要培养他们的志趣就容易多了。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金道虹著:《美术教学随记》。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三

摘要: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伴随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绩、思维、心理等方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有效桥梁。如何正确引导激励班级留守学生,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留守;教育;班主任;激励。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多,留守农村的儿童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伴随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绩、思维、心理等方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有效桥梁。”如何正确地引导激励农村留守学生,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分析班级现状,研究学生,亲近学生。

我班有35名学生,我分别对学生的居住地、家庭成员(兄弟姐妹)、父母外出打工情况、与父母联系频率、读书意愿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72%来自农村;家庭以兄弟姐妹居多,占班级比例的83%;父母外出打工占70%。由于父母与孩子情感、距离等因素,学生与家长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

根据问卷调查表,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发现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自我现象比较严重,合作意识集体感不强,导致班级小问题不断;(2)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与老师配合,不愿主动与老师交流;(3)学生成绩不理想,基础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存在厌学情绪。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在必行。

二、给予学生关爱与尊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心智的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心理体验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出现不合群、沉闷、不接受教育等情况时,如果班主任一味地批评,结果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内心,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是一项“爱心”事业,师生沟通的最好语言就是爱,有爱,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督促,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不规范,放纵自我,缺乏互助互爱的体验。对此,我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正地去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最新情况,提醒家长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不要忽视孩子渴望父母关爱的意愿。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成长与健康发展的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关怀,并适时督促。

我深信学生的内心具有良知与尊严,如果班主任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再调皮的学生都可以用爱去感化他们。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家庭贫困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他们都需要老师的爱。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怀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

三、激发感情,适时激励。

学生的人格具有可塑性,学生的成绩也能够提高,关键看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在班级的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的心态、学习动态,不失时机地寻找鼓动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以学生的家庭背景为指引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父母为什么外出打工,教师要对学生摆事实、讲现状。试问:“父母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学,让孩子不再走自己的路,能够读书出人头地;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安乐,不用为吃穿住行而发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抬头挺胸,不被别人讥笑穷苦。可是,你们在做些什么,你们在课间吃零食、在课间追逐打闹、在课堂上看小说、在宿舍吹着空调看电影……你们是否有注意到父母的白发越来越多;你们是否有注意到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为父母的苦心感动着,为自己的不懂事自责着,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学习的必要性,能够逐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

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存在厌学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说:“我要奋斗,我要学习。”读书改变命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珍惜读书的机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要让自己后悔。采用这样的鼓动点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意识,逐步淡化“父母要我学,我不想学,学习没有用”的思想,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提供榜样,目标激励。

好的榜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好习惯。学生的思想观点、行为方式尚未成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在他们的心中,班主任老师、其他同学怎么做,他们也就怎么做。因此,班主任应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言必信,行必果,奖罚分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服口服,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在班级树立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模范。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竞争的目标,学生生活才更有意义。

班主任工作繁杂而具体,任重而道远。在对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时,我们教师应该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童应舟。浅谈如何为留守学生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成功:教育,(05)。

[2]龚建平。浅谈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四川教育学院学报,(08)。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十四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传统的作文教学很多时候都是老师给定一个题目让学生写作,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对教师所命的题并没有生活体验,无意识,无从下笔,抑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造成学生虚假情感的泛滥,个性才情均受到抑制,因此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用统一的命题来要求学生作文有一种强摁马头去饮水的意味,学生生活离命题遥远时束手无策,就会瞎编乱造,讲空话、套话,看不到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造成无病呻吟,久而久之,他们不会把作文当作乐趣,也不会在轻松愉快之中提高写作能力。语文写作的特点之一应是题材多元化,老师给学生写作的命题多姿多彩,不框定题目,不限定题材。学生在作文时可根据实际自拟题目、自选题材,让自己的想像自由驰骋、充分发挥,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

二、自由作文,张扬个性。

法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走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它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憎恶扼杀学生的个性,反对把他们塑造成“固定的规格”。写作教学法也是如此,僵化的、划一的东西硬要灌输,其结果必是无味。教师应欢迎学生来点争鸣,希望学生有点独到的发现,提倡建立学生有机的网络,鼓励学生闪现些“智慧”的火花。

你之所以为你,是因为你与众不同,教师应充分认可学生写作中的与众不同。

要让学生明白,文章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独特的立意、巧妙的结构、个性的语言。一个班级的文章不应该是“千篇一律”而应该是“百花齐放”,教师要有“兼容并蓄”的思想,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爱用的方式写自己爱写的文章。所以在写作训练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布置适宜的作文写作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畅所欲言。

自由作文,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作文是学生的作文,要尊重孩子的经验,把孩子从大人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学生的作文时间交到他们的.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有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写出个性,写出创意。要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协作空间,自由选题、自由命题、自由表达,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提倡、鼓励、赞许、理解和宽容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让学生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说的做的东西都能够丰富多彩,让学生自我成长,如此,个性化写作才会落到实处。

三、评讲中肯,鼓励兴趣。

作文评讲中的认可,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运用富有朝气、具有亲和力、带有创造性的语言,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药能活人,也能杀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评语也如此,写得好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反之,则可能导致希望之火燃烧的激情被湮。教师要学会在这方寸之地无声润物,评语上多给鼓励,为学生作文的优点“喝彩”。

四、指导交流,融合兴趣。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通过对生活的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如《“选秀”热》,针对时下很多电视台选秀、许多青少年又热衷于选秀节目的情况,我们可以以此为话题,让大家互相交流看法:为什么选秀栏目能吸引时下那么多观众?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一堂作文课变成口头作文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之后,打开写作思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发的冲动,通过讨论、交流广泛开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交流中兴趣得到碰撞、交流、融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正确认识生活的潜力,教师适时抓住契机,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巧妙加以引发,学生便会产生主动表达这种认识的欲望,在不自觉中把它看做一种乐事而对作文产生兴趣。课堂如果成为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主张的场所,成为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的场所,成为学生满足自己个人欲望的场所,学生在明确作文要求后,可自由讨论、互相交流,兴趣与兴趣之间便能有效融合,写作文便成为一件乐事。

诚然,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更需要在课堂内外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主观努力把作文这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当作一种乐趣,这样,作文教学就能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五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部分优秀学生因英语成绩较差而导致发展受限的学习情况,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整理出了针对大学生的高效可行的英语学习方法.在介绍了英语学习由积累和表达组成的学习结构后,笔者针对如何提高积累水平说明了具体方法.笔者在单词记忆上提出了深度重复配合高频联想和方法,听力训练上提出了先精听后泛听的方法,并在阅读上提出了泛读和精读配合训练的方法.本文旨在帮助努力学习英语的同学更快地提升水平.

关键词:学习结构深度重复高频联想听力训练阅读训练。

1学习背景。

对于大学生而言英语学习已经有十年之久,但是很多学生仍然受到它的困扰.从四、六级考试到雅思、托福考试,几乎每项考试都会成为部分学生难以跨越的障碍,而因为英语成绩不好而导致自身发展受限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并不科学有效,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在0-30的分钟有52%,120分钟以上只有7%[1].针对学习时间短的现象笔者也做了相应调查,发现课余活动多和课程任务重是导致英语学习时间较少的两大主要原因.

针对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够高效,过度依赖市场上以盈利为目的的辅导机构的现象,笔者对自身经验以及采访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整理出了针对大学生的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并在对英语学习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学习建议.

2学习结构。

英语的学习结构分为积累和表达,这二者的关系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积累的体现.

积累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听力和阅读上的能力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听力训练一般采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方法,只要选好素材用此方法认真练习,一定能增强听力水平;阅读能力则需要在单词和本土化素材上大量积累,可以通过背经典单词书和背诵《新概念》等经典教材提高.

表达是积累水平的体现,表达能力重点体现在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上.据统计显示,口语和写作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英语学习中最差的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口语交际37%、听力27%以及写作17%[2].但是表达能力既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活中相比听力和阅读更实用的技能.口语是中国学生的普遍弱项,除了缺乏训练外,表达素材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但日常训练的听力原文中正存在着大量实际情景的对话,当学生们在听力上的积累发生质变时,口语一定也会得到提高.在写作上,当学生们在单词量和阅读素材上积累足够时,也不会再需要背套路背范文来针对应试,而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基于积累水平的提高的,学生应当从基本功开始训练,逐步进步,使分数自然提高.不宜因为针对考试得分而本末倒置,在缺乏积累的时候通过背记套路和模板来提高自己的分数.

积累是表达的基础,本文将重点讲述如何在通过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积累水平,提高学生们的单词量、听力能力以及阅读能力.

3.1单词记忆。

市场上的单词书种类繁多,以单词排列顺序即可分为顺序、倒序、乱序、分类等类别.学生在选择好适用于自身的单词书后,应按照深度重复配合高频联想的方法来记忆单词.

深度重复指的是滚动式记忆.关于背单词的宏观计划,笔者推荐采用滚动式多次记忆,一本单词书用时一月,反复记忆四遍,分别用时15天、7天、3天和2天.其中前两遍的背诵较为困难,各位学生在背第一本单词书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时间适当延长,但要以完成为目的.以新东方的单词书为例,四、六级是30个单元,雅思和考研大概50个单元,按照每周背诵六天,每天记忆3至4个单元的计划,两周时间可以完成第一遍的背诵.关于背单词的具体方法,听写结合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方法.听力素材来源于书后的光盘,按照光盘的阅读速度先快速浏览一遍一个单元的单词,再通过反复抄写来记忆.这样会比阅读式记忆更快更深刻.关于这四遍背记总共一个月的学习时间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实际上是背单词的黄金时间.这个月学习任务不重,没有竞赛和其他大型课余活动,计划的可执行度很高.

高频联想指的是单词的联想式记忆,这个过程一般在背单词书的第三遍之后开始进行.当学生对一本书的大部分单词做到熟识之后,容易出现形近词相混的情况.很多词会因为词根相同,或者只是少数字母的顺序不同,对学生在背诵中造成非常严重的困扰.但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克服畏难心理,战胜困难,否则并不算掌握了单词书中的单词.联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单词书最后的单词列表不断地去追踪一个词的所有易混词,在书中来回翻阅,然后列成表帮助记忆.也可以自己在写出一个单词后联想所有与其意义相关或拼写相近的单词,最终目标是可以当别人提一个汉语时可以把英语书中所有对应这个意义的单词都列出来.

3.2听力训练。

听力在国内外的各项考试中均占有很高的比重,它的训练提高的过程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精听,精听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从听力中快速提取信息、听关键词的能力,也是做听力题的基础.这一步的原则是一定要先听录音,听懂了再看原文.听不懂原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语速太快导致信息缺失,二是因为没有掌握原文中单词的发音而导致信息缺失.对于一种情况,学生要训练自己的听力能力,就要反复听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如果听了三遍以上依然不懂,可以看原文素材寻找自己听不懂的地方.对于第二种情况,学生应重新温习单词,掌握单词发音,提高单词上的积累.听力的第二个提高阶段是泛听,这时需要广泛听取不同的题材,依靠长期积累培养出自然反应出听力原文含义的能力,而不再是培养自己听取关键词的能力.

3.3阅读训练。

当学生们单词积累发生质变后,阅读能力会有大幅提高.但是针对阅读专项训练,笔者也将提供具体的提高方法.阅读的训练提高也分两步,第一步要泛读,要涉猎不同题材的文章,对于大学生21世纪英文报是很好的选择.由于每一领域的文章都有相对固定的词汇库和表达方式,学生在熟悉分类之后就容易在各项考试中高效率地提取信息,快速阅读.第二步是精读,精读能力是在做题过程中训练的.无论先看题还是先看文章,同学们做题的时候都会需要针对性地理解一段内容或一句话,这时就是精读能力的体现.精读能力依靠单词、语法的掌握,对倒装、省略等语法技巧要熟练掌握.学生们可以通过针对性地挖掘各类考试的题型和侧重点来增强自己的精读能力.

参考文献:

[1]helensolorzano&lauriefrazier.朗文英语听说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优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文(模板16篇)篇十六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9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2000学年,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

相关范文推荐

    最热背影读后心得(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的告诫和鞭策,帮助我们更加努力地改进和提高自己。这里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发。盘点亲情,有多少人在关心你,多少

    实用园林设计实训报告万能范文(21篇)

    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提炼重点、展现逻辑和提出问题,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报告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的思

    专业面包制作心得(通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所学所悟与他人交流,互相促进成长。通过阅读别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经验。高筋面粉200克,酵母3克,砂糖2克,盐

    最优语文的教案做(通用15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评估和反思的基础,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

    最优远程研修观评课报告(汇总19篇)

    通过写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梳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成果,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将这些报告范文进行了分类和整理。骄阳似火的七月,我怀

    专业政教处工作计划上学期范文(13篇)

    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能。以下是一些经过验证的工作计划范文,它们已经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政教处要加强学生政治教育,树立

    2023年西瓜研究心得体会总结(汇总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通过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第一段:引言(200字)在学术研

    最优坚持心得体会及感悟(模板19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的进步提供参考和指导。这是一些研究者的心得体会,他们在科研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优秀共青团宣传委员心得(模板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优化自己的行动。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时的不同

    2023年座次礼仪实训体会(模板15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在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范文时,我们可以对比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学习,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