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导入 东方明珠教学设计(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碧墨东方明珠导入 东方明珠教学设计(模板8篇)

宣传语的语言要简练精炼,用词精确准确,能够用最少的词语传达最多的信息。用言辞精准的宣传语,树立品牌形象!"让您的生活更美好!"

东方明珠导入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从而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1.出示课题:6东方明珠

2.指名认读,齐读。

3.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什么?请你介绍一下。

二.简介“东方明珠”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明珠塔。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东方明珠

2.教师简介这就是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个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假如前面小朋友讲到,老师可以不重复。)

3.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看看这美丽的广播电视塔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老师领读。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

黄浦江边有东方明珠这脚踩大地巨人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像颗明珠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读

(3)齐读

1.出示生字认读:了、广、方、东、电。

指名读、齐读

2.自学课后的书写笔顺。

3.指导书写。

(1)分析结构,记忆字型。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学生在三线田字本上写字。(放古筝音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

学生练习说话

3.指名读第二句话。

(1)“她”指的是谁?(上海广播电视塔)

(2)第二句话又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叫什么名字?(东方明珠)

(3)这个名字好听吗?从这句中那个词也能看出来?(美丽)

(4)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男女生比赛读。

6.尝试背诵。

7.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的名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自读课文,想想“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样子的。

(1)“这座塔”指的是什么塔?

(2)课文中把这座塔比成什么?(巨人)(板书:巨人)

(3)什么样的人才叫巨人?(非常高大的人)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东方明珠塔哪儿像一个巨人呢?(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4.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会是怎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

5.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

师述:这个人站在天和地之间,她真高大呀,多么像一个巨人呀!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这座塔真是太高大了,谁来把这一句读一读。

7.读后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8.尝试背诵。

过渡:小朋友,到了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样子呢?

9.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练习说话)

(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11.齐读,指名读。

12.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

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五光十色)

13.齐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感情,教师可灵活指导)

14.讨论: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样呢?

师述:灯光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好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美丽)板书:美丽

15.听老师朗读这句话,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仿读。

16.我们小朋友想把美丽的的东方明珠塔永远留在心中吗?

17.齐背。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2.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五.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头、地、明、是。

2. 指名读、齐读

3. 分析字形

头: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是: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地: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注意右边也字的笔顺。

明:左右结构,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是个月。

4.指导书写。

5.在书上描红。

6.在田字格里书写。

七.课外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

高大 像巨人

6.东方明珠

美丽 五光十色

设计意图: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有了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小朋友就能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多媒体,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二、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简单浅显,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而且在每次读书之前老师都精心设置了一个导入  过程,或用简洁生动的导语 ,或借助画面、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三、注重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中,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拼音能力自读课文,处理好了识与读的关系。以读为本,随读书活动的展开使生字的音、形、义逐步深化。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又给配上了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东方明珠导入篇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东方有的广大电工木头来了是的

(听写这几个词,有随意性,并没有跟课文紧密相联,只是为了能复习已学过的生字。)

集体订正课后批改

2.导入学习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方明珠》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美)

(东方明珠很美,课文有三个小节,东方明珠是一座电视塔)

师:说得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节一节地来读读东方明珠的美。

二、师生共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问:找找看,第一节有几句?(2、3、4全有。)

师:这么多答案倒底谁对呢?

(我刚说好,底下就大叫声来。)

师:呵,大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目前我们学过哪些标点说明是一句话的。

生答,师写:。!?

师:我们现在再自由读第一节看看有几句。

这一次答案一致。(2句)

生自由读

生:第一句说黄浦江边有一座电视塔。

师:会读书,说得不错,它告诉我们电视塔的位置。谁来把这句读读。

指名读,齐读。

师:还读到了什么?

生:电视塔叫东方明珠。

师:说得不错,这句是说电视塔的名字,(板书名字)在这句里,还说这个名字怎样?(美)师指向美生齐读:名字美。

师:小朋友们很会读书,一句句地读着,发现了第一节告诉我们东方明珠是上海黄浦江边的一座电视塔的名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一节,看谁能读出自己对他的喜欢。

2.品读第二节

生得出这节有2句

第一句告诉我们电视塔又高又大。引导孩子说明原因:孩子立刻说: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说明他很高。

那它是不是瘦瘦高呢?生:不是,他像个巨人,说明它又高又大。

师竖大拇指:利害!那谁见过巨人?

孩子们开心了,说在动画片里见过的。又高又大。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把这个又高又大的巨人读出来。生齐读这句。

生:我还读到了夜晚东方明珠,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师板书:五光十色,好看。)

师:好看是什么意思?(美丽)刚才第一节说名字美,现在又说塔上全是灯光,那就是样子美。我们一齐读读。

生读

理解:五光十色很多颜色,而且有光,耀眼。对比五颜六色。说话;菊花开了,五颜六色很美丽。这些宝石在阳光下,五光十色非常耀眼。

生再读课文第二节。

生齐读第三节。

理解明珠让孩子们明白这里的明珠不仅是指电视塔的名字,更是指电视塔的美丽,以及它代表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了。

三:小结全文,生齐读课文反思:

本课在引导学生试着学会分节、句来读懂课文,方法基本掌握。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孩子们在第二节的自学中能说出电视塔又高又大,是从“头顶蓝天,脚……巨人”理解得到,说明孩子是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进行区分,孩子也理解得比较到位。

明珠一词的理解,大部分是我讲的,因为在课前对于祖国的建设,上海的飞速发展让孩子们了解不够,因此虽然孩子知道了,明珠是代表我们国迅速地发展,但那是灌进去的。

本来还想在最后让孩子们再看年光盘中的东方明珠的,时间来不及了,只得课外再找时间让他们看,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是在字词默写时花的时间多了一些。

东方明珠导入篇三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课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一座广播电视塔 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巨人

黄浦江脚踩大地塔上五光十色

2.出示生字,检查认读。

明 浦 塔 踩 地 颗 方 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好吗?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二.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 自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式练习:

a (什么地方)有(什么)。

b (什么)在(什么地方)。

学生根据句式,结合第一句内容进行填空。

2.创设情境,理解内容。

小朋友们,有一位老奶奶想到上海广播电视塔去看一看,可是,她找来找去却没有找到,小朋友愿意帮助她吗?(师扮演老奶奶,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交流问题如下:

1)奶奶想到上海广播电视塔去看看,你能告诉我它在什么地方吗?(通过交流了解到东方明珠在上海的黄埔江边。)

2)奶奶去过黄浦江边,可是那儿的建筑物大家都称它是东方明珠。(使学生明确东方明珠是上海广播电视塔的名字。)

3)读第二句,既然它的名字是这样美丽,我们可得好好地夸一夸它。指导朗读,注意学生朗读时情感是否充分。

3.把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教师小结:通过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了东方明珠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了它的美丽的名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数数一共有几句?

2.学习第一句。

(1)指读句子。出示“巨人”一词,看看老师,说一说,老师像不像一个巨人?说明理由。(明确巨人应该是非常高大的人)。

(2)东方明珠像一个巨人吗?怎么体会到的?(找到词语: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并谈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到东方明珠的雄伟。)

(3)出示课件,感受东方明珠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的雄伟风姿。简介东方明珠:它是亚洲第一高塔,高度居世界第三,高达468米,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设计者将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通过三根直径九米的擎天立柱串联起来,充满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情画意。东方明珠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广播电视发射为一体,已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

(4)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东方明珠的确像一个巨人?示范读。

3.学习第二句。

(2(出示课件,展示夜晚东方明珠的景象。)让我们一起走近夜晚的东方明珠,感受它的五光十色的美丽。)

(3)朗读这一句,读出你对它的夸赞。

4.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看了文章的介绍,老师也很想到上海去看一看东方明珠,可是由于时间紧张,我只打算在那呆半天,你们说我是白天去,还是夜晚去?说说理由。

(2)这样吧,你们读读对白天及夜晚景象的介绍,谁读得美,我就听谁的意见。

(3)听了你们的朗读,我觉的东方明珠白天有白天的姿态,夜晚有夜晚的风采,你们的意见我都采纳,干脆,我在那多呆一段时间,把白天和夜晚的美景都细细欣赏。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景吧。看课件,共同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东方明珠是如此的迷人,难怪到过那儿的人都情不自禁的赞叹它。齐读最后一段。(注意对“真是”的指导)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如:对东方明珠的向往;对东方明珠的赞美;对祖国拥有这样雄伟而美丽的东方明珠的自豪......)

东方明珠导入篇四

课题东方明珠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刘菊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方法图文并茂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法教材分析本文写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他的名字。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广播电视塔的雄伟高大,第三自然段写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文章配有插图,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新风貌。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从而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环节教师主导行为学生主体行为复案一、辅助环节。

东方明珠导入篇五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和“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请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很多学生说了海门电视塔,有一个学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在他眼中海门电视塔是最高的了,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塔顶,简直就是高耸入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海门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比起来,就太矮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呢!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图片,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马路上流动的车灯,路边的火树银花,空中燃放的烟花……一幅幅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文档为doc格式

东方明珠导入篇六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3、认识课文生字,并学写生字“有”、“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内容分析:

本文描绘了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歌颂了我国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辉煌成就,表现了对“东方明珠”的赞美之情。

全文三个自然段,可分三层理解:

第一自然段写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及其名字,反映了人们的喜爱之情。

这一自然段先介绍电视塔的位置———坐落于黄浦江边;次介绍它的名字———“东方明珠”。这就给人总体印象。

第二自然段写上海广播电视塔的外观及夜景。

这一自然段先写塔的外观———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次写塔的夜景———五光十色,非常美丽。

第三自然段呼应开头,总结全文,赞美电视塔真是一颗名副其实的'东方明珠。

“位置——名字——外观——夜景——明珠”结构紧凑,层次清晰,显示短小精悍,圆活自如。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方、电、头。

2、口头扩词

方{东方}}{方向}

电{电视}{电灯}

3、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自读课文,想想“东方明珠”是什么样子。

(“东方明珠”塔很高,“东方明珠”塔很漂亮)

(1)“这座塔”指的是什么塔?

(2)课文中把这座电视塔比成什么?(巨人)

(板书:巨人)

(3)什么样的人才叫“巨人”?(非常非常高大的人)

2、出示第二自然段。

(1)东方明珠塔为什么像一个巨人呢?

(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2)这个“人”站在天和地之间,他真是高大啊,多么像一个巨人啊!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这座塔真是太高大了,谁来把这一句读一读?(指着出示的句子)

(2)读后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过渡:小朋友,到了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样子呢?

(3)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哪些颜色?

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

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五光十色)

(4)灯光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好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美丽)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展开想象。

(2)教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3)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东、是。

2、分析字形。

东:第二笔是撇折,不要写成两笔。

方:第三笔是横折钩,不要写成第四笔。

了:两笔,不要当成一笔,不要把第一笔横撇和第二笔竖钩错连成横折折钩一笔。

3、学生照笔顺提示在书上描红。

4、学生在《习字册》上先描红后坊影、临写。

六、作业

背诵全文

东方明珠导入篇七

《东方明珠》是苏教版小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六篇课文。

这篇课文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课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内容较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课文第一课时时,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从读中感悟,再利用多媒体中的精彩分呈的图片吸引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课文,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与读书热情,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东方明珠。

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 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反复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喜爱东方明珠。

3、 情意目标:了解东方明珠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学生字,自读课文。

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看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说出“东方明珠”),我们平常看到的东方台就是通过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传播的。

友情提醒:“东”、“方”、“明”,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珠”是翘舌音,一起读课题。

(2)关于东方明珠,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充分感觉东方明珠就在自己身边。)

(3)教师简介:东方明珠,她在上海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从上到下,一共有十一颗圆球,就像十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塔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美丽极了。

2、 整体感知,初读指导。

(1) 欣赏课文flash动画。

(2)(在孩子们的惊叹声中)问:你喜欢东方明珠吗?想不想 读一读这篇美丽的课文?

(3) 认读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带拼音)

a、你会读吗?如有困难,再多认一认。(自学)

b、谁做小老师来领读?(领读两遍,去拼音,再次领读一遍)

c、齐读,开火车读。

(4)再读课文。

友情提醒:认字之后再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会把句子

读通顺,读完后标出自然段。

(5)还想读吗?

3、学习课文,引导拓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b、小结:东方明珠的位置好,名字又好听,你喜欢吗?我们一起用喜爱的语气把这一段来读一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东方明珠又是什么样的呢?有谁喜欢第二自然段?(有许多学生喜欢这一部分。)

b、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一段,那么,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多读几遍。

d、你除了喜欢东方明珠的高,还喜欢她的什么?(孩子会说好看,漂亮,灯光五光十色,老师问:东方明珠怎么会五光十色的,根据回答,多媒体出示图片4、5,老师指图讲解:你们看,到了夜晚,东方明珠塔上所有的灯都亮了,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还发着亮光呢!真是五光十色,非常好看!看了东方明珠如此美丽的夜景,你能读出她的好看吗?男女生赛读,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赛读,学生讲评,齐读。)

e、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已经对东方明珠产生了深深的感情,让我带着这份喜爱之情再次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4)此时此刻,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一次来到上海的黄浦江边,好好看看东方明珠吧!(多媒体出示一组配乐图片欣赏。)

(6)你们说得太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美美地朗诵一遍。

4、总结升华,提出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了《东方明珠》这一课的生字,并学习了这篇美丽的课文,知道了东方明珠很高,像一个巨人。夜景五光十色,非常好看。东方明珠,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一个巨大成就,我们祖国的变化遍布全国各地,绝不仅仅就一个东方明珠,就看我们的家乡吧,她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人,课后好好观察一下,看看我们家乡都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下节课除了学写生字外,还要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高 像巨人

6、东方明珠

(上海广播电视塔) 好看 五光十色《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导入篇八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重点是会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可听了李青老师的《东方明珠》一课后,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水到渠成,巧妙的引导孩子理解词语的精湛技艺。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东方明珠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夜晚的东方明珠。

生:老师,我知道夜晚的东方明珠更美!

师:你是怎么知道?

生:我跟爸爸去过上海,亲眼看见过东方明珠电视塔。晚上塔上的灯全亮了,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

生:我看过东方明珠的图片,图上东方明珠的灯光有许多颜色。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过东方明珠的镜头,那上面的灯光非常美!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从课文中了解到东方明珠夜晚的美丽?请小朋友们读屏幕上的句子。

生:自由读屏幕上的句子。

生:我从“五光十色”了解到夜晚的东方明珠非常美丽。

生:有红、黄、蓝、绿......这几种颜色。

师:光有这几种单调的颜色吗?

生:不是。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黄色的,还有许多根本就叫不出名字,都发着光,几天也说不完。

师:听到他的发言了吗?真是太棒了。这么多的颜色,而且闪着光,发着亮,这就我们课本上所用的一个词“五光十色。”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夜晚东方明珠的美景。(出示画面)

师:看,这就是五光十色的夜晚时的东方明珠。

评析:

对于课文中的出现的重点词语,如何引导学生恰到好处的理解,李老师的这节课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李老师并没有枯燥无味、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巧妙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边说边想象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理解了“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李老师这一恰到好处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适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乐中学,学中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