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秋节随笔(模板16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笔砚2023年中秋节随笔(模板16篇)

答谢词可以通过书信、邮件、微信等多种方式发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形式,使感谢之情得以充分传达。写答谢词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个人的感悟和感受,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答谢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秋节随笔篇一

所有的圆,都是中秋节

为我们编织的一个

充满真情的圆

这圆,真诚、纯粹、浓烈

这圆,染着颜色,溢着香味

完整的,统一的',和谐的

是温暖的圆,圆得让人陶醉

和落泪

月亮在云中走,它将圆

化成银光,洒满大地

月饼捧在手里,它将圆

化成甜蜜,浸入心里

别离的人儿,即使不能相聚

此时,也会将圆默想成祝福

隔空送去

送去吧,这祝福

是岁月的黏合剂

人在梦里圆,饼在爱里甜

月亮,在我们彼此的仰望里

永恒地圆

这圆,就是中秋节的圆

每一个人都不愿置身其外

也不愿急着走出来

就愿待在这圆里,成为相亲相爱的

一家人

中秋节随笔篇二

中秋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提着礼物去外公家玩。我们来到外公家。可爱的小狗摇着尾巴,跳跃着欢迎我们。

傍晚,我和外公、弟弟、小狗在门口玩。我们到庄稼地里给菜浇水,小狗跑来跑去,在追赶一只蚂蚱,它顽皮地用手按住蚂蚱,再把蚂蚱放走。

晚上,月亮升起来了,又圆又大,像一面银色的镜子。我们把小桌子和小板凳搬出来,然后把月饼、水果摆在桌子上。小狗也跑过来,乖乖地蹲坐着等我们给它月饼吃。我用刀把月饼分成两半,分别给外公、弟弟、我自己和小狗。小狗用舌头舔着月饼,想把月饼叼起来吃掉,一只小虫飞来,停在它的月饼上,小狗很生气,用手把小虫赶走了。可是却把月饼拍到了另一边。它“汪汪”地叫起来。我连忙说:“别生气,姐姐再给你一块。”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不叫了。

在银色的月光下,妈妈给我和弟弟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她说,美丽的嫦娥偷吃了仙丹,飞到了月亮上,再也回不到人间了,只有一只玉兔陪伴着她。她好孤独!嫦娥姐姐,请你下来,和我们一起分享月饼,好吗?妈妈又告诉我们,其实,月亮上没有人,也没有别的生命,只有很多环形山,只有一片寂静。我想,假如有一天,我能乘坐飞船,到月亮上,那该多有趣啊!

中秋节的这天,我真快乐。

中秋节随笔篇三

今天是中秋佳节,其实两天前我就已经在期盼着这一天快点到来了,今天终于到了,我兴奋的不得了,我终于有月饼吃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开始吃团圆饭。桌上有好多好多我爱吃的菜,我馋的直流口水,有我爱吃的红烧鱼,白斩鸭,红烧狮子头,香菇炒青菜等等,各种各样的美食摆在我的面前,你说我能不流口水吗!我们吃着团圆饭,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快乐的笑脸,我还给我的.爸爸妈妈夹菜呢,你们说我懂不懂事啊!是呀,大人们都夸我懂事呢,我太高兴了!

吃过了团圆饭,我们一家准备出去赏月了。出门前,我帮家里每人都分了月饼,那月饼看起来可真好吃呀。我迫不及待的拆开包装,正准备吃的时候,爸爸笑着拦住了我,说:“我们还是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吧!”我想:这样应该也别有一番风味吧!我们来到了离家不远的公园里,围坐在小石凳上,开始欣赏美丽的月亮。这是我第一次这么专心致志,认真仔细地抬头仰望月亮,今天的月亮真是又大又圆,像一个洁白的大玉盘悬挂在空中,真漂亮!

吃着甜甜的月饼,望着圆圆的月亮,不知不觉夜已经很深了。今年中秋节真快乐啊!

中秋节随笔篇四

日子过得可真快啊,转眼又到了中秋,这是一个和亲人团聚的日子,我们一向都要和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我的中秋节除了这些还有一项呢!

你一定想不到吧,我的中秋节还多了一项娱乐活动。小区的物业公司为了庆祝中秋节,特意举办了一项活动。早早地吃过了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小区玩游戏、得奖品。走出家门,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了树梢,一片宁静伴随着银雾似的月光洒向了大地。小区的树上挂满了彩旗和灯笼,给娱乐活动带来了几分神秘。

活动开始了,游戏真多!热闹的`人们有的聊天,有的玩“水中捞宝”,有的玩“投圈”,有的玩“贴鼻子”,还有的玩“猜灯谜”……玩过了,我们开始吃月饼、赏月。看到高高挂在天空的月亮,我心里想起了远在外地的爷爷和奶奶,他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吃月饼、赏月,我不禁吟诵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我们能和家人团聚,但是也有很多人不能和家人团聚。

警察叔叔、阿姨们不能和家人团聚,他们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司机叔叔、阿姨们也不能回家,他们要开车让旅客平安回家……我祝他们中秋快乐。

中秋节随笔篇五

“又是一年中秋夜,月圆之时寄相思”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身在异乡的我仰望夜空,嚼一口月饼,细细的慢慢的品尝,不由的想起了儿时的中秋节日。

记得那时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日子十分紧巴,父亲虽然常年在外工作但对于我们这七口人的大家庭还是难以糊口,所以那时我们就盼着过节,因为到了过节就有点好吃的了。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八月十五,母亲总是笑着对我们说:省时不省节,平时再省也得过节,然后从柜子里取出用纸包了很多层,而又寥寥无几的零碎钱,从中取出一些给我,我一溜烟飞奔去代销店,买了月饼跑回家。

母亲早已洗干净的手,小心翼翼的将月饼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簸箕里,谁也不许动,我们那时都紧围在旁边看,搀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母亲端着月饼来到院子里,找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地方,跪下来献上月饼,再对着月亮说一些祝福全家平安的吉祥话,然后才端着月饼回到屋里。还没等母亲放下簸箕,我们早以一拥而上,每人抢一个又大又好看的月饼。

母亲笑着对我们说“看不你们急的,谁都有份。”

虽然我们都拿到了月饼,但是谁也舍不得先吃,只是久久的地双手捧着它,宛如捧着一块宝贝似的,生怕没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直到母亲先开口吃了,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慢慢的咬上一小口,再咬上一小口……

这些儿时的事虽已过去多年,但那时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如今每每想起,我都会觉得十分甜蜜。

中秋节随笔篇六

今天晚上,天朗气清,在中秋月圆之夜我们很幸运地观赏到了圆月。爸爸拿来望远镜,我们走到阳台上,通过望远镜,我很清晰地看到月亮上一块很大的环形阴影——环形山。月亮看上去更皎洁、更明亮了。

因为妈妈忙,所以我们晚上没能吃到团圆饭。晚上妈妈特意早回家,和我一起在月光下共享月饼。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答您和爸爸。”我们打开月饼盒子,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弥漫着整个阳台,咬着可口的`月饼感觉特别甜蜜。

明月寄相思,我想起了龙龙哥哥和同学们,此时此刻是否他们也在赏月。

中秋节随笔篇七

“又是一年中秋夜,月圆之时寄相思”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身在异乡的我仰望夜空,嚼一口月饼,细细的慢慢的品尝,不由的想起了儿时的中秋节日。

记得那时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日子十分紧巴,父亲虽然常年在外工作但对于我们这七口人的大家庭还是难以糊口,所以那时我们就盼着过节,因为到了过节就有点好吃的了。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八月十五,母亲总是笑着对我们说:省时不省节,平时再省也得过节,然后从柜子里取出用纸包了很多层,而又寥寥无几的零碎钱,从中取出一些给我,我一溜烟飞奔去代销店,买了月饼跑回家。

母亲早已洗干净的手,小心翼翼的将月饼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簸箕里,谁也不许动,我们那时都紧围在旁边看,搀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母亲端着月饼来到院子里,找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地方,跪下来献上月饼,再对着月亮说一些祝福全家平安的吉祥话,然后才端着月饼回到屋里。还没等母亲放下簸箕,我们早以一拥而上,每人抢一个又大又好看的月饼。

母亲笑着对我们说“看不你们急的,谁都有份。”

虽然我们都拿到了月饼,但是谁也舍不得先吃,只是久久的地双手捧着它,宛如捧着一块宝贝似的,生怕没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直到母亲先开口吃了,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慢慢的`咬上一小口,再咬上一小口……

这些儿时的事虽已过去多年,但那时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如今每每想起,我都会觉得十分甜蜜。

中秋节随笔篇八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今天是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按照老家的习俗,今天会有很多东西可以吃,但是要到晚上才能吃,所以我一直在期待着。

终于到了晚上,一轮明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吃团圆饭了,啊!这么多好菜!全是为了远到而来的舅爷爷准备的。吃完团圆饭,我们看了中秋晚会,看完中秋晚会,我突然想起了早上放的那些水果,我问奶奶:“奶奶,今天早上的那些水果不吃吗?放到那儿等坏呀!”奶奶笑着说:“小傻瓜,这些水果是为了敬月亮爷爷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爷爷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爷爷吃饱,出门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中秋节随笔篇九

又想起了我的童年、少年时节的事情,那是我们弟兄多,家里经济收入也低,父母二人靠地里的收成维持着全家的生计,母亲一边忙着操持家务,一边忙着地里的收成。特别是秋季,等来了收获的时候,更是忙得要命,不分早晚的忙碌着,我们有时也跟着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因此现在我们回家也能干些体力活。农村的活很多,要割谷子、掰玉米、收豆子,还要摘苹果、摘花椒、打核桃等等,一项一项都很累的体力活,每一项都不能落下,否则会丢失的。干一天下来浑身酸痛,就想坐下来好好休息。可是母亲忙完了地里的活,回家还要做饭,还要喂猪、喂鸡等,从来没有喊过累,叫过苦,在她身上体现的勤劳、坚韧的性格。秋天是全家高兴的时候,父母会卖些花椒、核桃等农产品,给我交学费,买些新衣服等。当然中秋节会给我们买上月饼,让我们高高兴兴的过中秋节。为此,我们提前就盼望着中秋节的来临,好吃到月饼,那种急切的心情现在的孩子是感受不到的。中秋节的晚上,母亲会分给我们一人一个月饼,我们也让她吃,她说不喜欢吃,当时我们也傻傻的相信了。看着我们吃的那种馋相,母亲的笑容已浮现在脸上,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月饼也出现在市场上,买的月饼也多了,可母亲已看不到,也吃不到,令人遗憾。

那时候,我们吃的主食就是母亲亲手摊的煎饼。摊煎饼是一项程序复杂的体力活。那是吃的最多的是玉米煎饼,首先将玉米粒挑选干净后,用石碾压成玉米糁子,然后将糁子用水泡好,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等糁子泡好后,就要用石磨磨成糊状。家中有一盘石磨,母亲常常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推磨,磨好的糊状液体在圆石磨的四周流下来,这是摊煎饼的原料了。母亲是缠脚之后又放开的脚,严重变形的脚,但是就是靠着双脚为家里的生计劳碌着。推碾、推磨都是体力活,并且围着圆圈转了一遭又一遭,不光流汗还有时伴着发晕、呕吐,母亲干了很多,却从来不说累,脚疼更不用说了。我们在家的时候,也帮着推几次,可是干不了多久就晕了、累了,偷懒的玩去了。母亲自己一推就是一两个小时,要保证全家的供应。推完之后,将磨好的糊状液体放到盆子里,然后在鏊子上摊呈圆形,熟了之后再叠成方形的。那时全部用柴草烧的火,烟很大火很热,烟熏火燎的,浑身都是汗,母亲就坐在那里一干就是半天。这种坚强的性格一直在熏陶着我。我最爱吃的就是刚刚摊熟的煎饼,热热的,还带着一股清香味,我一次就可以吃七八个。可惜现在再也吃不到母亲摊的热煎饼了。

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自己在吃穿上,留给自己的很少,好吃的、好穿的留给了孩子,靠自己单薄的身体支撑着一个家庭;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的罪,但从来就没有喊苦叫累,即使她有病住院期间,人瘦了很多,但是还是乐观坚强着,不让孩子担心。

如今,我捧着月饼,思念着母亲,心情难以平复。摆上月饼,对着月亮,遥祭远在天堂的母亲,有来生的'话我还做你的儿子,绝不让你再受苦。

中秋节随笔篇十

传统节日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所潜在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园注重运用传统节日开展幼儿教育活动。

积极创设情境化的`传统节日环境,注重环境对幼儿的隐性渗透作用。我们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首先确定哪些节日需要教师先重点布置节日环境,再让幼儿参与进来;哪些节日环境可以直接让幼儿参与创设,在实际认识和操作中开展节日教育。如:元宵节是传统节日中非常喜庆的节日,我们就把重点放在渲染节日气氛上,教师先布置好了节日环境:挂大红灯笼和鞭炮、贴福字等……然后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元宵节的各种资料,让幼儿了解有关元宵节的故事等。

传统节日教育与课程教材相结合,即与儿歌、故事、谈话等语言活动,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以及科学活动等的结合。比如,在“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系列教育活动中,我们开展了美术活动《做月饼》、音乐活动《爷爷为我打月饼》、科学活动《我给月饼分分类》……在中秋节过后我们还开展了《话中秋》的谈话活动。

我园将传统节日教育与主题活动有机整合,积极开发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主题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幼儿自主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如:围绕“植树节”,我们开展了《在春天里》的主题活动,通过观察、调查、操作、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有关树的种类、作用等知识,养成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环保意识。

中秋节随笔篇十一

期盼月圆人也圆

我说,中秋好孤独

人不圆来月儿陪

月光下照见了远方的你

不是亲人心中也总念你

那年、那月、那天

正好也是中秋之夜

你给了我许多缠绵温馨的话语

从此,给我留下了美妙的印象

以后的中秋节

不想别人,只为想你

不知怎么,你的踪影一下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超越了亲人,超越了节日团圆的气氛

每每孤独,念你依旧

每每中秋,思念泛滥

看到月饼,就想起了与你一起的好时光

看到月亮,就忆起了与你那明月下辉映的画面

中秋,不念别的,只念你

念你那平易近人的思想品德

念你那缠缠绵绵的温馨情景

念你那感人肺腑的语重心长

又是一年中秋到

你在远方可否想我

我却失魂落魄念你

胜过了亲人的唠叨

中秋节,只念你

念你那感动为人的`一幕

念你那对我器重的人格

更念你那热爱我的一颗月亮般的红心

中秋节随笔篇十二

"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着天上的月儿越来越圆,思乡的情愫也越来越浓。不管是在外地工作的,创业的,还是像我们打工的,此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游子。此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团圆。

我长年漂泊,打工在外,电话,成了连接亲人的唯一纽带。可每次通话,总是强忍着苦楚,省略了问候二老和妻儿的话。为的就是省几个血汗钱。然每次撂下电话,鼻子总是酸酸的,眼睛总是涩涩的。

我的父亲就像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七十高龄了还不肯把手中的锄头放下。年迈的老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不仅要操持家务,还在养猪放羊。柔弱的妻子,在老父亲的帮助下,承担着家中一年的开销和口粮。还有上大学的女儿,读高中的儿子。这样的现状,叫我怎么放心得下。

无数次睡梦中的相逢,引起了醒来后的无尽牵挂。无数次的拿起话筒,又狠狠心地无奈放下。五百多个漫漫长夜,又有那一夜我不在思念妻儿,牵挂老人的无尽折磨中度过?我也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也知道"常回家看看"。可我更懂得做儿子的责任,更清楚做父亲的义务!

城里的店铺各显神通地搞着中秋的促销,城里的人们兴高采烈地做着中秋的准备。可我只能把我浓浓的思乡之情揉和在一天劳作的汗水里,随着眼泪艰难地咽下!

那些有闲情别致的人在中秋赏月的时候兴高采烈地"起舞弄清影"。那些喜附庸风雅的人在中秋团圆的时候怡然自得地"举杯邀明月"。可我,自有我的过法:孤独一人,在工地的一角,一瓶烧酒,半斤花生,让思乡的泪水在清冷的月光下纵情地畅流!当然我也不会忘记给亲人们发 一张合成照片,让他们看看"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在中秋的快乐场景!

衷心祝愿所有的打工者中秋合家快乐!

中秋节随笔篇十三

秋风送爽,不经意间,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悄然而至。我喜欢这个节日,更喜欢这个节日里一家人温暖而又温馨的感觉。如果你闭上眼睛细品,真的会感受到节日空气里的丝丝甜意。

随着年龄增长,我已进入中年,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对这个节日的期待一直像小时候那么的强烈,儿时过节的情节总是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而又回味绵长。我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天空总是那么的晴朗,在温暖的阳光下,成熟的庄稼在地里泛着喜悦的金黄。吃完早饭,我和姐姐就掰着手指头计算时间,眼巴巴地盼望着夜色尽快降临,因为只有明月当空时,我们才能吃上香甜的月饼、提着灯笼到处玩耍。对于我来说,中秋节晚饭再丰盛也没有月饼好吃。尽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上一顿红烧肉是最幸福的事儿了,但八月十五的月饼才是最让我惦记的,一年只有一次,真的非常渴望。那个时代,每年过节,每家只能买到二斤月饼,还是限量供应的。数量越少,月饼给我们的诱惑力就越大。

随着月亮越来越亮,我最盼望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们姐弟六人围坐在小圆桌前,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小时候,我不懂得什么是“矜持”,只是使劲儿的把小身板坐得直直的,尽量不让口水留下来,眼睛尽量不直勾勾地盯着月饼看。爸爸微笑着坐在一边抽烟,慈爱地看着我们这六个小馋猫儿。在我们姐弟眼里,中秋节夜里爸爸忽明忽暗的火光,是除了月饼以外,留在我们记忆里最深刻的情景了。随着层层包装被妈妈打开,散发着香甜气息的月饼在皎洁的月色下是那么的诱人,不约而同的,我和姐姐们都咽下了口水。二斤月饼只有十个小圆饼,一家八口咋分?我家自有我家分月饼的高招。妈妈总是先拿出两块月饼送给无儿无女的邻居张大爷,然后再总结一下今年来我们姐弟的学习情况和各自的乖巧程度,学习最好的、最懂事听话的孩子会分到两块,这两块月饼总是年年被大姐得到。对于大姐的两块月饼,我们没有任何异议,心服口服,大姐学习好,又帮爸妈做家务,我们服气。随后,剩下的五个孩子每人一块,爸妈同吃一块。月饼,虽然是这么分的,但是每年都是我吃得最多。大姐的那两块,必然会给我一块,爸妈的那一块我也会毫不客气地笑纳。

小时候,我光顾着吃了,根本没有体会到爸妈这么做的含义:送给张大爷的那两块月饼,是敬老、爱老,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以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奖励给大姐的两块月饼,是对好孩子的一种奖励和激励,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了,就会得到回报。朴实无华的他们没有讲大道理,而是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长大后的我,对于中秋节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对我来说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超市里尽是琳琅满目的各色月饼,它们吃在嘴里,已然没有了小时候沁在骨子里的香甜感觉,更多的只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而儿时分月饼的'场景,已经定格在记忆的最深处了。常常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再回到过去,再双手接过爸妈分给的月饼,享受家人团圆,与月共圆的美好时刻,多好!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时代在步前进,美好再继续。现在,中秋节已经被定为法定假日,人们可以随心随意选择如何度过。可以外出远游,放松心情,拥抱自然;可以在家懒睡,给自己一个不被琐事烦扰的一个理由;还可以搭载飞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到千里之外的父母身边,共享团圆之乐。尽管时代变了,节日的氛围不再那么浓厚,但八月十五的月饼依旧香甜,中秋佳节的团圆盼望依然强烈。

每到中秋,我都会将小时候分月饼的往事讲给女儿听,与她分享我那时的喜悦。她会点头,也会不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是她不会理解,被她咬过一口就说不好吃的月饼,为何曾经那么的珍贵,让我动情、念念不忘。现在,我不会再勉强让她去理解那个时代的感受,只是希望她健康快乐,每时每刻都拥有像我儿时过节那样的幸福。因为,我只想让她记住现在这美好的中秋和这美好的时代,也让自己在回忆中逐渐成长完成转换,把曾经的幸福和当前的幸福积累、沉淀,成为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今年的中秋夜,我会和女儿再一次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中秋节随笔篇十四

中秋节到了,今年的中秋节正好是周末,我们放了假,心情非常的高兴。

听妈妈说: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为处于秋季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吃月饼、赏月,我们家也不例外、吃完丰盛的晚餐,妈妈端来了一大盘月饼,有花生的、五仁的还有我比较爱吃的额蛋黄的,我们来到阳台上边吃边赏月。这时,月亮升起来了,又大又圆,真美呀,我觉得今天的月亮比较漂亮!

中秋节随笔篇十五

“来电话啦!来电话啦!”

那个嗲声嗲气的电话彩铃,把睡在上铺的李娟吵醒了。李娟是川渝麻辣--蓉城知名火锅店的领班,昨天是农历十月十四,中秋节的前一天,店里的生意简直爆棚,翻了三次台还不断有新客!李娟躺下已是后半夜两点。

李娟一看来电显示,马上就不迷了——是老汉儿(成都土话,即爹爹)打来的:

“中午有没得空?工地发的月饼,给你。”

“有,有!月饼不要带,你留下吃。你来吃饭,还是上次那家,莫要骑车,坐518路,在工农院转46路,你有公交卡,莫要太省了。过节了,喝些酒,你再骑车回去我不放心,晓得不。”

李娟想起早就计划给老汉儿买的那些东西,使劲地伸了个懒腰,就下床了。

春熙路离宿舍不远,但李娟并不去那里。春熙路的东西当然好,可是贵。李娟去的是附近的一条小巷子,巷子两侧都是小店铺,东西实用、便宜。

李娟要买的是毯子和护膝。天要凉了,老汉儿的被子太薄了;老汉儿老说腿疼,李娟觉得是老汉儿的护膝太“撇”(成都土话,差的意思),老汉儿骑摩托十来年了,这回一定买一个厚的、结实的护膝。

李娟差不多把卖毯子、护膝的铺子都逛了一遍,反复挑选、侃价,等买完了东西,已是十一点半了。李娟直接去了那家小馆,老汉儿已经坐在那里了。

老汉儿头发又白了些,脸又黑了些,皱纹又深了些,老汉儿其实还不到五十周岁呢!李娟和老汉儿拉拉手,老汉儿笑呢,和老汉儿又有三个月不见了。

“乖女儿,白了,胖了!别怕胖!多吃,吃好!”

“你的胳膊怎么啦?”李娟觉得老汉儿的腕子有些不对劲,拉开袖子一看,一条两寸来长的疤痕,紫色的,十几个缝针的痕迹,像一个丑陋的蜈蚣,趴在老汉儿的腕上。

“不妨事,好了,不小心电锯碰到了!”

“为什么不告诉我!”李娟拉着老汉儿的腕子,仔细看着。

“长好了,没碰到骨头。”老汉儿从李娟手中收回胳膊,弯回、伸开,再弯回、伸开,连着做了几个动作。

“上次那个肥肠、腰花,又巴适(成都土话,便宜的意思),又好吃,你莫要忘记点!”老汉儿故意用有点撒娇的口气和李娟说着话。

李娟要了肥肠、腰花,还要了辣子鸡、盐煎肉、半斤梅子酒。酒、菜上齐了,爷俩碰了杯——李娟不喝酒,也没舍得要饮料,她杯子里是白开水。

爷俩有着说不完话:小美表姐的婚事定下了,是村东头老万家的幺儿;老姑奶奶的病怕挺不过明年春节了;李娟说现在工作的这家饭店老板不错,中秋节前还发了红包;老汉儿说今年跟着的老板信誉好,到年底肯定不会赖账;最高兴的是弟弟的成绩,弟弟上高三了,在镇中学,很争气,爷俩说到弟弟,都高兴得不得了。

“不晓得那个人和哪个一起过节!”

本来高高兴兴的,不知怎地,老汉儿冒出这么一句。半天,爷俩谁都不吭声了。

老汉儿说的那个人,是李娟的妈妈。李娟十岁那年,妈妈和别人跑了,再没回来。

半斤酒喝没了,李娟叫过服务员,要再加三两梅子酒,老汉儿死活拦住,李娟不由得高了声:“一两就两元,今天又过节!”索性添了半斤——梅子酒度数低,老汉儿酒量又大的很!爷俩吃着、聊着,可气氛怎么也不像先前那么热烈了!

拉拉杂杂的,又说了一会儿,就快两点了。

老汉儿说到李娟的宿舍看看,不远,就去了。一个老旧的小区,六十年代的工人新村。一楼,楼道黑洞洞的。李娟牵着老汉儿,摸索着进了屋。宿舍正好没人,老汉儿环顾着逼仄的小屋,六张床--三个上下铺,就一点空间都没得了。

“我的,”李娟指了指靠里的那张上铺。老汉儿走过去,伸手摸了摸被子、褥子。

“这上铺怎么没得梯子?”

“不晓得你女儿身轻如燕吗?”李娟故作轻松地双手撑着床沿,一下子就上去了——天知道,这些日子李娟的腿被磕青了多少次!

老汉儿默默地注视着李娟床上叠的整整齐齐的铺盖,那被子还是李娟妈的嫁妆呢。褥子也太薄了!

“我走了,你莫送!”

等李娟下床追上老汉儿,老汉儿已走到街上。李娟把买好的东西塞给老汉儿,老汉儿只收下护膝,毯子却说啥子也不要。爷俩争竞了半天,李娟急了,直着眼冲老汉儿吼,惹得路人都往这边看。老汉儿闷闷地收下。

李娟送老汉儿到车站,一路上默默的。

车来了,车开了,开远了,看不见车的影子了。李娟慢慢地往回走。眼泪悄悄地流下来,李娟就流着眼泪,慢慢地往回走。

晚上的夜班那叫一个长啊,谁叫是中秋节呢!最后一桌客人,吃呀,喝呀,说呀,笑呀,眼看着起来要结账了,谁知道又坐下说说说的,又半个钟头!下班后李娟连洗漱的力气都没得了,上床时又把腿重重地磕了一下,这次磕的比哪次都重,明天再看吧,不晓得要青多大一块呢。

李娟揉着腿,默默地计算着:节前发的红包,买东西和中午吃饭都花了,过节嘛!好在这个月还有加班费,加上薪水,手里应该有八千元了,够给老汉儿买一辆新摩托车了,李娟已经到车行看了五次了。老汉儿的那辆摩托太旧了,李娟想起来就担心!

那件小衫儿还买不买呢?前天和店里的姐妹们上街,一件窄身的小衫,天蓝色,小碎花,姐妹们谁穿着都不好,不是显得胸小,就是衬着腰粗,唯有李娟一穿,哎呀,姐妹们说,和范冰冰有一拼呢!只是都没带钱,不然当时就买了。说好了过完节一起陪李娟去买,价钱都侃好了,老板答应留呢。

编个啥子理由不买呢?李娟盘算着,盘算着,就睡着了。

中秋节随笔篇十六

不经意间,电视广告上出现了月饼广告,大街两边摆起了月饼摊点儿,并且由零零星星的几家发展到连成红彤彤的一片,超市里在醒目的位置上也红彤彤的摆上了大红包装的月饼——一个温馨的节日穿着她特有的华丽的服装,来了!

关于中秋的色调伴随着儿时的回忆,渐行渐远。小时侯,中秋是和秋天相连的,因为家里总是很忙,收玉米,成堆的带皮的玉米穗堆在家里,小山似的,往往发愁什么时候能完成家长交待给的剥皮任务呀!往往劳动了半天,才勉强“撕开”小山的一小道口子。然后,撕玉米就有了劲头,可以买月饼了——往往家长这时侯管孩子劳动就放松了些儿。家长早计划好了,买多少斤,送几家亲戚剩下多少自己享受。我往往高兴的先送给奶奶,奶奶是一个瘦瘦的,精神矍铄,眼睛亮亮的老人,不多说话,往往微笑着说一句话,总是鼓舞人心,让听者感到自信,总之,是一个智慧的老人。她微笑着接过月饼,然后再送我一个月饼。我总是吃一半,剩下半个给弟弟留着。然后一心一意等待等待中秋——眼巴巴的观察着天上的月饼,赶快圆呀!

然后月亮真的就圆了!天气在晚上已经成是凉丝丝的了。晚上在月下拜月。供桌上摆着月饼、水果等供品,我很虔诚的向着月亮叩头,希望月亮姐姐能看见我——我早已熟悉月亮姐姐的故事了,自然觉得月亮姐姐也已经熟悉我。月光如水,静静的照在院子里,玉米堆,小桌子,围墙,树木,每个人身上都披上了银纱。然后,我们围坐在父母身边,盼望着听爸爸讲了许多遍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总想着明明的月亮上,嫦娥姐姐应该和这月亮一样美吧?也静静的依在桂树边,怀抱月兔,望着热爱她的人们,思念着神箭手后羿吧?四周静静的,有虫子的啁啁声传来。月光真美呀,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词叫“月光如水”,真是再恰当不过。

后来,年年中秋,中秋也越来越豪华,越来越嚣喧,但再也没有那种“岁月静好”“静如处子”的柔美,匆匆中一闪而过,来不及品味,来不及驻足。

岁岁中秋,今有中秋。让我们一起用苏轼的词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