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 中国家风读后感(大全10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ZS文王2023年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 中国家风读后感(大全10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篇一

今年暑假,我仔细品读了《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故事。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父母,也就是家风。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读懂了"书香"、"宽厚待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我家的家风。

我的爸爸是电信工程师,他非常熟悉电脑,在家我跟他学了一些电脑知识,对电脑产生了爱好。我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学会了wer机器人编程,20xx年在wer世界锦标赛中,我们团队发挥出色,夺得了团队一等奖,这是我们长期刻苦训练得到的结果。

我的爸爸还很热爱运动,喜欢游泳,打羽毛球,常常带着我一起锻炼,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喜欢体育运动的习惯。我的身体更加硬朗了。今年春天我攀爬到了贵州省武陵山脉最高峰海拔2400多米的梵净山也不怎么觉得累。前阵子,我在学校举行的游泳比赛中,夺得了五年级组个人赛亚军,五年级亲子赛季军。我感到很自豪。

我的妈妈是个小学教师,她很有学问,拥有很多的教育经验,这一切跟书有很大关系,她博览群书,一有空就拿起书来看,我经常在她旁边看她看书,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慢慢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见到图书报刊,就情不自禁的拿来翻阅。我还做了一本读书笔记本,把读到的好词语好句子记下来。

我的爷爷是老干部,爱好文学。他发表了很多文章,他写的一些诗歌,我都能背下来。爷爷还和我比赛背诵古诗,使我慢慢地接触了国学。

我的奶奶过去是个农民,后来她进城当工人了,她假期带我回乡下老家,教我干农活。她教我种果,护理果树,每当我吃到自己亲手种的酸甜清香的百香果,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对《悯农》一诗有了切身的体会:农民很辛苦,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

我的长辈对我言传身教,使我从懵懂到逐渐明白事理,我感谢我的家风。

中国家风代表着国人的精神面貌,一个民族的文明体现,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式家风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家风优良的好少年!

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篇二

读中国家风有感中国有句谚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真切地反映出了一个家庭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

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

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

在我小时候,总会看到爷爷带着老花镜拿着一本书读的很认真,后来爷爷眼睛看不见书上的字了,便会让我念给他听。

而我的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为家人操劳了一辈子,勤劳善良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将爱读书、乐意助人的特性传承到了我母亲身上,而后又传递给了我。

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听到父母教育自己子女“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吃饭不能左挑右拣”,“看到长辈要有礼貌”.....

仔细想来,这些通俗易懂的大俗话同样是家风的传递。

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件小事,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凭借着这些点滴传承,我们才能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不同文化高速融合传播的今天,直面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坚守住内心的安宁和纯净。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是很重视家风的,国有国威,家有家风。家风会影响社会风气,家风正,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就正了。

反过来国风也会影响家风,国家的风气好了,社会风气清了,能感染社会中的个体,进而影响他们的家风。

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可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好的家风的熏陶下,“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篇三

人们常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但是究竟什是家规呢?每个家的家规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有些人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不用担心,今天我就跟大家讲一讲家规。

家规就是家风,也就是一家五口的行为习惯,和做人的标准。这个家庭成员如果不读书、不知礼那就没法谈家风了;如果这个家庭成员不孝,那么家风也是一场空嘛!

家风是一个规矩,看不见摸不着,但你得遵守它,它才能让子孙后代延绵得更长,走的.更远、更加卓越。如果毎个家庭家风都这么好,那这个国家的国风就很纯良了,这个国家必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家的家风嘛,知书达理我做得不太好,孝顺这一块做的还是可以的,我现在还是小孩子,不是说一定要买好吃的给家人吃才算孝。

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篇四

时值寒假,我拜读了《家风》一书。本书从“修身”、“律己”、“做人”、“做事”、“亲情”、“影响”、“家国”和“研讨”几大篇章让读者在读悟中不断汲取“心”的能量。书中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让我学到了许多,思考了许多,也回忆了许多。李校长说:“好的家风是给孩子一种品质”。

我家的家风是什么?给了我怎样的影响?回忆我的自身成长历程,身上的一些美好品质确实离不开家里长辈的引导和影响。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一家老小,互相关爱和理解,其乐融融,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家风。在这样和睦的家庭长大的我,性情温婉、心态平和。

回忆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岁月,点点滴滴,他们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的父亲平时话不多,但是为人正直、磊落,从不在背后论人长短与是非。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说班里一个同学的坏话,爸爸听了很不高兴,把筷子“啪”地拍在了桌上,厉声对我说:“别老在背后议论别人,谁没有点缺点和错误!”当时,虽然满肚子委屈和不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觉得爸爸说的是对的。总看到别人缺点的人,不懂得欣赏和学习,朋友也自然不会多。也正是因为爸爸的这种教导,我很少在背后议论他人,也能够更加宽容地看待别人的缺点。

我的母亲非常敬业,每年都被评为单位的“优秀员工”,是车间里的一把好手。妈妈还总是跟爸爸比赛谁的奖状多,两个人对工作勤勤恳恳,认真对待。当我参加工作以后,妈妈总是对我说:“你得把那些小孩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家长们那么信任你,你得好好教人家。”当我有时工作累了跟妈妈发牢骚时,妈妈总会劝我:“你的工作很伟大!”“你的工作很有意义!”可能也因为如此,工作中我经常提醒自己:“我得对得起我教的这些孩子。”

父母非常孝顺。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姥姥瘫痪在床。照顾姥姥成为了我家和舅舅家这一大家人的重心。为了更好地照顾姥姥,妈妈后来跟单位申请调成值夜班,每天白天照顾姥姥,傍晚骑车去上班。由于单位搬了家,每天要骑二十里地才能到单位。就是这样,妈妈坚持了三年多的光阴。后来我家拆迁也搬到了很远的地方,爸爸每天送我和弟弟上学后再去上班,下了班再接我们回来。回到家又赶紧到姥姥家帮忙。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幼的我也很自然地帮忙照顾姥姥。帮姥姥换尿盆、盖被子,给姥姥读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日子看起来虽然艰难,但一家人也很快乐。妈妈常说,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姥爷就不在了,姥姥没有再嫁,那么艰苦的岁月一个人把自己和舅舅带大,多么不容易!所以,妈妈和舅舅他们就特别孝敬姥姥。我想:我也一定要孝敬我的父母。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因为有着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让我格外地清醒。我知道我身上肩负着的重任,让好的家风带给我的宝贝更加良好的品质!

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篇五

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

当我读到《读书亦如生活》、《读书唯高家风继》时,我读懂了“书香”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身边的家风实例。

前些日子姨爷爷的十年祭上,困扰了我许久的谜团终于解开。原来秘诀就是姨爷爷家的家风——书香。据表哥表姐说,姨爷爷是村里的大队会计,喜欢读书、看报、写字,每年春节前还要写春联到集市卖,家里文化氛围浓厚,姑姑大爷们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喜欢读书。同样,表哥表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书香”的传承。

一代一代子女在长辈长期的文化熏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积淀,我想,这就是家风,这就是家风的传承。不需要刻意,它是无形的优良传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星火相传。家风,虽短短两字,却饱含中华传统文化漫漫承袭中的力量。

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几千年来,正是凭借着这点滴传承,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久不衰,生生不息。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篇六

读到这儿,使我联想到我的家风是什么,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姥姥,我小时候没有人照看我时,年方70的姥姥常来照看我,我们家住在6楼,姥姥年纪大了,腿不好,只能扶着楼梯一点一点上楼,给我做饭,从没说过累,她生活简朴,善良而又有耐心,总是记着别人的好……这些品质传给了我的妈妈。

自我记事起,妈妈就非常忙碌,认真负责地工作的`同时照顾我和家,但她从不抱怨……我想,这认真、这乐观就是我的家风。在生活中,妈妈也时时提醒我吃饭时不要挑食,站要有站样,做要有坐像,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件小事,春风化雨,立德立言,铭刻在心。

家风成就了中国这个古老而又伟大的民族,引领着我们现代小家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家风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好的家风的指引下,做一个品格高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为“大家”——国家着想的人吧!

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篇七

几个星期前我去参加新方式优质课比赛,有位老师讲的就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绘本阅读。简单的情节、不多的对白却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使我的心不禁为之感动。尤其是当小兔子对妈妈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那里。”妈妈在他睡着后轻声地回应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老师当场让学生用微信视频告诉妈妈我爱你的环节让我记忆深刻。当我拿起《阅读与经典》这本书时,惊喜的发现也有这本书的推荐。

因为教一年级的缘故,孩子们在表达爱时显然要比幼儿园孩子显得羞涩。我问班里孩子有没有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过“我爱你”时,班里的孩子就开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害羞的表情。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爱,却由于腼腆、羞涩,从不用语言表达出来,以至于留下后悔遗憾。所以,我告诉孩子们要敢于大声说出我们的爱,就像书中的小兔子一样,勇敢的用你自己的方式表达出你的爱,尽管有时我们的爱是不能用尺度来衡量的,但是又何惧怕呢!

与上次听课不同的是,作者更加深入的告诉了我们这本绘本阅读的意义。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表达了人类最复杂,也是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单纯,温馨的故事,粗大的字体和不断反复的叠句,最适合父母和孩子紧紧地依偎在床上,在熄灯之前一遍又一遍的轻声朗读。还有什么比告诉孩子我爱你,更能让孩子安心入睡的那?作者不仅告诉了我们阅读这本绘本的意义,还给了我们一个小小的提醒,就是这本书的扉页,作者画的两只兔子似乎是在询问我们:“你准备好了吗?”这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容易注意到的,作者用心的介绍让我们对这个绘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便我们能够更好的进行阅读。通过作者的介绍让我明白原来图画书所有的图和画都有存在的意义,都可以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走进这本书,也就叩开了图画书的大门。我们会自动而无怨无悔的跳到那一个个美丽的“陷阱”里面,美美的晕晕的享受着,不想离开。也会摸到图画书鉴赏的门径,为那些精彩感叹不已。这就是我的读后感,谢谢大家!

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篇八

中国有句谚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真切地反映出了一个家庭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

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当我读到《父亲的遗言》时,我读懂了自力更生、自我奋斗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妈妈是家风》时,我读懂了宽厚待人、助人为乐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家中有善风自扬》时,我读懂了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我不禁思索,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小时候,总会看到爷爷带着老花镜拿着一本书读的很认真,后来爷爷眼睛看不见书上的字了,便会让我念给他听。而我的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为家人操劳了一辈子,勤劳善良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将爱读书、乐意助人的特性传承到了我母亲身上,而后又传递给了我。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听到父母教育自己子女“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吃饭不能左挑右拣”,“看到长辈要有礼貌”.....仔细想来,这些通俗易懂的大俗话同样是家风的传递。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件小事,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凭借着这些点滴传承,我们才能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不同文化高速融合传播的今天,直面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坚守住内心的安宁和纯净。

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是很重视家风的,国有国威,家有家风。家风会影响社会风气,家风正,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就正了。反过来国风也会影响家风,国家的风气好了,社会风气清了,能感染社会中的个体,进而影响他们的家风。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可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好的家风的熏陶下,“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

中国家风读后感

2.

中国家风读后感一千字

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篇九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浙江好家风》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给人温暖,它是人们唯一的定所。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祖辈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就是一个家的规矩。

从我记事起,爷爷都要和我说起他小时候的故事,感叹要懂得珍惜幸福、回馈社会。上了小学之后,我听爸爸讲起:"你的祖籍是温州,爸爸小时候啊,爷爷的家境没有现在这么富裕,爷爷小学读完就辍学出去打工了。"我一手托腮,一边想象着奶奶勤俭持家的样子,一定很辛苦吧!"后来,爷爷创办了自己的皮革厂,开始有了钱,他就捐了五万元给村里修路。那时候的5万元可值钱啦!那时候万元户可都是很少有的。"爸爸对我讲述着爷爷的历史。"那么多钱捐出去,他不心疼吗?"我好奇地问,想起爷爷平时穿的那么朴素,一看就不像一个有钱人,我要买个乐高他都觉得贵,爷爷居然可以一出手就捐款5万元,有点不理解啊!

这次小长假,我跟爸爸回了老家,那里有爷爷捐款修建的吴家祠堂,发现爷爷经常关注社会新闻,家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都会热心牵头,力所能及地帮助。

这让我想起我看的的一本《浙江好家风》里的类似故事,这书里有个陈龙正的故事,也是讲他不沉溺于奢侈的生活,乐善好施,经常救济人们粮食,帮助人们,并且带头捐款,还鼓励富商们一起捐款做善事。我渐渐有些懂了。

从一年级开始,爸爸妈妈就带着我组织小朋友义卖,把自己家里闲置的书、玩具等整理摆摊,还去网上批发一些书签、电子手表等义卖,有时候,我也用超轻粘土做一些小玩意,什么挂件啊,笔筒啊之类的,虽然费功夫,但是能够卖出去,还是很开心的.。为了给灾区小朋友或者贫困学校的学生筹得更多的善款,我会想些推销的方法,卖力地兜售:"阿姨,我们为灾区义卖,你看这个书签现在买五赠一,很划算的,还能献爱心,买几个吧!"看着爱心箱里的钱越来越多,我觉得满满的成就感。在自然博物馆、在西湖文化广场,都留下了我和同学们奔走义卖的身影。

除了义卖,我还和朋友们一起去西溪湿地那里游客集中的地方捡垃圾,送给游客我们自己制作的环保小书签。一个上午,我们就像是一个个探测仪,眼睛不停地搜索着地面的香烟头、餐巾纸、废弃包装纸等垃圾,有时候还为了用筷子夹同一个垃圾你争我抢。

幸福源于对生活的满足,感恩源于对幸福的感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明白"珍惜幸福、回馈社会"这八个字的含义,虽然爷爷和爸爸从来没有把这八个字写出来,但是他们却用行动在让我体会,带我传承。

家风这本书的读后感篇十

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一个家,就是家中的一份子。然后家中的长辈们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们的启蒙老师。当然这个老师有别于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他们不会像学校老师一样在教室里给我们传授文化知识,布置家庭作业,也不会因为你不会做作业或者考试考得不好而请家长,但是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被幼小的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们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对待问题的态度等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这样的影响、规范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会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以至永远。我认为这就是家风。

《中国家风》这本书,由百位名家写的小故事组成。从书中一篇篇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有的家风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的.家风是宽厚待人、助人为乐;有的家风是尊老爱幼、舍己为公;有的家风是诚实守信、勤劳简朴;等等。家风的核心内容是要将家庭成员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好人,培养成为讲诚信、讲礼仪、不损人利已的君子。《中国家风》这本书向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家风是融化在行动里的规矩,沉淀在血液里的基因。家风影响人生,家风影响国运。

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妈妈年轻时是供销社营业员,每天天没亮、我们还没起床就去出门工作,晚上天黑以后才回到家里,虽然很累,但从不抱怨。我妈妈没有很多时间和我们说话,陪伴我们玩耍、学习。但是她对工作的这种认真态度,就告诉我们,工作是第一位的,对工作必须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不能偷懒,也不能因为个人的私事影响工作。特别是她对财物的看法,那绝对是公私分明,账目清清楚楚,盘点时分毫不差,不存任何个人私心杂念。所以,我从小就知道,做人要光明磊落,你做的每一件是都要清清白白,经得住检验,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工作、对集体、对单位,对国家负责。她虽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职工,却是以她的言传身教,告诉了我最基本的爱岗敬业的道理。

正是因为我有一个这样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好妈妈,所以我也像她一样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马虎。同时我也把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传递给了我儿子,我也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他,该如何对待工作,怎样做一个对工作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进而承担起国家、团体所赋于的责任,做一个有对家庭有担当、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让这样的家风代代相传……。

相关范文推荐

    青铜门后看到了 初中青铜葵花的读后感青铜葵花读后感(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执行读后感(模板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

    最新孔乙己读后感(优秀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

    2023年抉择书籍读后感(大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2023年秘密读后感(汇总7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

    最新穷人读后感(优秀6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

    2023年简爱读后感题目诗意一点(优秀10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课外阅读读后感想(实用9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

    2023年傅家书读后感 写心得体会读后感(通用10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最新枫树林阅读 枫林渡读后感(优秀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