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吴孟超名言名句 吴孟超院士的人生故事(汇总6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GZ才子最新吴孟超名言名句 吴孟超院士的人生故事(汇总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吴孟超名言名句篇一

读完《院士的故事》这本书,我才知道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原来有很多,他们默默地为祖国做着贡献,只是我们太孤陋寡闻了,所以不知道。

汪德昭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位。汪德昭把自己半个多世纪从事科研工作经验,归纳为“标新立异,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自己动手”这样几句话。所谓标新立异,指的是研究工作一定要有创造性,不论是理论、实验、技术、方法还是工具,都应当有创造性。

汪德昭在战略上强调创造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非常强调脚踏实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在审查研究生的论文时,不但要看选题、立论、实验、方法,就是对论文的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都要认真推敲、修改。

汪德昭一生中发表的论著不算多,但他做的每一项实验,都比前人有所创新,因而每一篇论文都有自己的特点。前些年,他发现有的科技人员只追求论文的数量,做了一点工作,却可以写出3篇、4篇甚至5篇文章。他对此深为不安,马上发表了8点意见,指出科学家应对社会负责任,写学术论文应当强调创造性,而不能玩弄数学游戏,对一篇科学研究论文,加以改头换面、乔装打扮,变成好几篇论文,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

汪德昭还特别重视实验技术,要求科研人员学会自己动手。1982年7月,在声学研究所研究生座谈会的发言中,他对研究生们讲的第一条意见,就是要求大家必须重视实验技术,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对于这一点,汪德昭深有体会。1948年,他曾为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设计研制了可以测量1000个电子的电荷的高灵敏度静电计,以及微量天平,得到国外著名科学家较高的评价。其中,高灵敏度静电计被命名为“居里-汪氏型”。1941年,i.居里(curie)使用的一台德国造的静电计坏了,因战争无法再买新的,影响到研究工作,请汪德昭帮助修理。虽然汪德昭并没有修理过静电计,但经过细心琢磨,用1个月的时间,终于设法把直径仅1微米、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白金丝,焊在小小铜柱上,使居里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自此,汪德昭修理仪器的声名大噪,不少科学家都来求他帮助修理当时战争状态下无法找到备用品的科研仪器。直到1991年8月,法国的研究与技术部长h.居里安(curien)来华代表法国政府向汪德昭授勋时,在贺词中还提到这件事,盛赞汪德昭具有一双巧手,并说:“汪是当时全法国能做这项工作的唯一的人”。

读完《院士的故事》,读完汪德昭院士的故事,我懂得了科学对于祖国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也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不求以后可以成为像汪德昭院士那样的科学家,但是至少可以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吴孟超名言名句篇二

吴孟超是我校一位学习优秀,品德高尚的学生。他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思维敏捷,永远保持着一种童心,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在他多年的学习过程中,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以下将从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吴孟超的心得体会。

首先,吴孟超在学习方面有着独特的心得。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他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通过阅读,他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此外,吴孟超坚信“方法论”的重要性,他总是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改进。他研究过听课笔记的写法,记忆方法,复习计划等等,这些方法不仅使他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使他的学习过程更加有条不紊。

其次,吴孟超在生活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心得。他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他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与他的幸福感是紧密相关的。因此,他时常关注着自己的饮食、作息、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他不仅坚持每天早起锻炼,还注重饮食的健康与均衡。他深刻理解到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是保持学习和工作状态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最后,吴孟超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他坚信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他经常参加社团和组织各种活动,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他认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人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吴孟超还特别注重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深知亲情、友情和师生情都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存在,他总是积极主动地与家人、朋友和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展示自己的关心和支持。

综上所述,吴孟超是一位深思熟虑、勇于探索、全面发展的学生,他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他的学习方法、生活态度和人际交往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以自身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启示和鼓舞。相信只要我们能从他身上汲取营养,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让我们向吴孟超学习,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超越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吴孟超名言名句篇三

吴孟超,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攻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他热衷于探索科技的边界,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在过去的几年中,他积极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赢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与此同时,吴孟超也以他深思熟虑的方式思考工作和生活,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关于探索科技的边界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吴孟超对探索科技的边界充满激情。他坚信只有在不断跨越现有技术的局限并追求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在实际工作中,他经常主动挑战自己,寻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而是通过结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创造性的设计,来迎接新的挑战。正是这种勇于挑战与追求创新的精神,使得他在科技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第三段:关于坚持不懈

吴孟超深知科技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他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研究过程中,他会遭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放弃,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和毅力去面对。他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坚持不懈,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并取得成功。

第四段:关于团队合作

吴孟超也非常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他深知一个好的团队对于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他常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充分尊重和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通过团队合作,他不仅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启发,而且也培养了自己的领导力和合作能力。

第五段: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吴孟超十分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知道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状态,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各种挑战。因此,他会适时安排休息和娱乐活动,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和动力进行科技工作。与此同时,他也注重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和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深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取得长期成功和幸福的关键所在。

在吴孟超的实践中,他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还以他深思熟虑的方式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他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科技工作者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他的探索科技的边界、坚持不懈、团队合作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的心得体会,不仅是他个人的经验,也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追求。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吴孟超的经验,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

吴孟超名言名句篇四

吴孟超,字兜兜,乃是我生平中最令我佩服的人物。他勤奋好学,聪明才智过人,深得师长的赏识和同学的喜爱。他在学业上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更在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下面,我将从他的努力与毅力、目标与计划、自信与乐观、待人处事以及持之以恒的品质等五个方面来分享并叙述吴孟超的心得体会。

首先,吴孟超具备极强的努力与毅力。每天清晨,他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的学生。课堂上,他专心致志地听讲,记笔记,提问。下课后,他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学习中,百折不挠地攻克难题。他从未因一时的困难而气馁,总是用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面对种种挑战。正是他的努力和毅力,才使他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次,吴孟超深知目标与计划的重要性。他在每学期开始时都会为自己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无论是复习还是考试,他始终秉持着“有计划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的信念。他会用一条条细致的任务拆解自己的目标,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一完成。同时,吴孟超还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人。他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对下一次的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正是这种目标与计划的意识,让他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效果性。

第三,自信与乐观是吴孟超的重要品质。他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无论是遇到一时的失败还是压力,吴孟超从不轻言放弃,总是抱着“只要坚持,一定会有好结果”的信念。他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不畏艰难,不惧失败。正是这种自信和乐观让吴孟超能够克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第四,待人处事是吴孟超非常擅长的。他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能够迅速融入团队,并与他人和谐相处。不论是校园活动还是群体项目,吴孟超总是能够成为人们赏识和喜爱的一员。他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价值,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给予积极的回应。他的真诚和善意也使得他得到越来越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正是他优秀的待人处事的品质,使得他拥有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

最后,吴孟超最令人佩服的品质就是他持之以恒的精神。他清楚知道,成功需要不断的努力和付出。因此,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他都始终保持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不容易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不断向前迈进。即使他面临困难和挫折,他也从不退缩。他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品质,使得吴孟超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楷模。

在我眼中,吴孟超是一个理想的榜样。通过他的努力与毅力、目标与计划、自信与乐观、待人处事以及持之以恒的品质,我深深体会到了成功的真谛。我也希望能够像吴孟超一样,在实现自己的理想道路上,努力奋斗,不断进取。只有付出,才能收获,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吴孟超名言名句篇五

“我不就是个吴孟超嘛!”

5月25日晚上10点半,连斌刚刚从医院为吴孟超设置的悼念厅回到家。对他来说,吴老是一种精神,更是一股力量。

连斌跟吴老交集甚多。20到,连斌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院长,在那期间,吴孟超担任院长。

在20世纪90年代,连斌是原第二军医大学校办校长秘书,吴孟超是时任副校长。在连斌的记忆里,那时吴老70多岁,好像和现在没什么两样,总是精力过人。

“有一次学校统计,吴老一年出差60多次,平均一个星期1-2次。”连斌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这个数字,一时间在学校引起热议。

后来他碰到吴孟超的助理,聊起高频率的出差后回来直奔手术台,老人会不会身体吃不消,助理笑着说,每次有人提醒,吴老都要说一句:“我不就是这样一个吴孟超嘛,就是爱手术,有什么大不了的?”

5月26日这一天,已经77岁的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肝胆医院护理部原主任陆翠玉一早就冒雨来到了告别厅。满头白发的陆翠玉和老同事一起,小心翼翼的整理着衣衫,她想和吴老的最后一次合影里,留下最干净的样子:吴老是爱干净的。

陆翠玉回忆,吴老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无论手术难易,吴孟超都要陪病人查看实时超声波,仔细琢磨肿瘤位置,制定各种预案,不放心的病例还要召集弟子们会诊后方才上台。很多人会说,这样太累了,身体吃不消,吴老会马上生气的抬头:“我了解我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大不了?”

吴孟超:明天有什么手术?没有人排我。

护士:休息休息吧。

吴孟超:排吧!怎么搞的一个都没排。你去找一个。

所有学生都知道,吴孟超爱手术,也急着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救人。

在7月14日播出的《朗读者》中,96岁的吴孟超如此自白:“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直到20,96岁高龄的吴孟超依旧保持着每周门诊、每年约200台手术的惊人工作量。

把吴孟超请进演播室,董卿的感慨是从一双手开始的。这双手天赋异秉,它在肝脏的方寸之地创造生的希望;这双手又异常细腻,它以截然不同于同龄人的敏锐与稳定,将万千病患托出病魔的沼泽地。

当镜头给到吴孟超双手的时候,这位老人还是下意识的局促了起来:一双手放在膝盖上,右手食指、无名指的关节,因经年累月与手术刀并肩战斗,它们都异于常人。其实,观众看不见的还有吴老的脚趾,因为长时间站立,它们也变形了。

节目中,吴孟超用一句话带过自己在肝脏方面的60余年时光,“因为中国也是肝病大国,死亡率很高。那个时候,肝脏没人敢开。所以我就攻肝脏,做标本研究,然后慢慢做临床,以后建立起来了肝胆外科。”

节目现场请来了吴老曾经的病人甜甜。当时她肚子里的肝脏肿瘤足有一个篮球大小,许多医生给她建议肝移植,但肝移植费用高昂,走投无路之时,姑娘和家里人来到上海,吴老发现,姑娘的肿瘤可以切除,肝不用换。

20,吴老已经82岁了。有些年轻同事劝他:这么大瘤子,人家都不敢做。你做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吴孟超回答:“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

5月26日,在吴孟超遗体告别上,甜甜母女在看到吴老后痛哭到不能自已。如今,甜甜也是一个医护工作者。

就是这样一个吴孟超,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他不仅仅只是一个吴孟超。

最对的3个选择和2个遗憾

在连斌的记忆里,吴老很少提起自己的私事儿,但时常把“三件事儿”放在嘴边。

“第一件事儿是抗日期间回国,第二件事儿是入党,第三件事儿是当一个军人。”连斌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吴老每次说起这三个最对的选择时,都仰着头摆着手,这不仅是三个选择,更是他一生的骄傲。

战乱期回国,他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需要自己去守护的故土,所以坚定了守护一辈子的心愿;党旗前宣誓,所以从艰难到手术台都需要自己搭的日子走到后来21世纪的繁华时,他一直牢牢守着初心,他经常说,共产党人,要吃得了苦,要时刻懂得让,把好的,留给人民;入伍从军,一身戎装。这以后,吴孟超对患者的爱,更“名正言顺”了,他说,军人生来就是保护人民的,军医本来就是来救人的。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不上手术,白大褂里,他穿的保准儿是军装。

99岁的人生,很难百分百的圆满。

如果说,吴孟超负过哪位病人,有且仅有一位——那就是他的父亲。

“父亲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后来黄疸去世了。我自己是学这一行,不能给我父亲医治,所以我很痛心。”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96的吴孟超提到父亲时,满眼遗憾和愧疚。

后来,吴孟超向组织请示,回了一趟马来西亚。

吴孟超院士是马来西亚归侨,在十八岁时为了抗日毅然回国参加战斗,从那之后就没能再见过父母。

“那次我到坟上去看他们,就在爸妈的墓前,我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国家做了一点事情,现在工作还是很好。”然后哭了起来。

吴孟超的接班人、得意的弟子沈锋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这是吴老毕生的遗憾之一。

除了这个心愿,另一个吴老在晚年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想彻底消灭肝癌。

为了这个愿望,吴孟超整整奋斗了一生。

,吴孟超亲自到德国,想把一位他八年前送走的学生找回来。这个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

5月25日深夜,王红阳迟迟不能入睡。因为再过几个小时,亲手把她培养起来的老师吴孟超就真的“走了”。那天晚上,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自己永远忘不了吴老到德国的那天:漫天大雪,吴老162的身高(核实),吃力地走向她,见面后只说了一句:回到肝胆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吧,以后我还要在中国建肝癌中心。

王红阳后来毅然决定回国。因为对肝胆事业的一致狂热,王红阳在德国科学院的导师、诺贝尔医学奖6次提名的获得者也和吴孟超成为了挚友。后来长期和中国保持学术研究的合作。

“这条路太远了,等到肝癌能治愈的那一天,我相信吴老看得到。”王红阳坚定地说,她会和吴老的全部学生、和自己的学生一起,一直走下去。

“让他生气的事儿,太多了”

“那时候我们都是小孩子,吴老每次出差都会给我们带很多好吃的,但后来去到他家里才知道,一个大院长的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陆翠玉回忆,吴孟超最容忍不了的几件事儿之一,就是收红包,吴老一生清贫,从未对钱有过任何欲望。

学生严以群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追忆,在他看来,这就是真实的.老师,生气的事儿很多,可爱而又偶尔可“怕”。比如手术室的空调温度过低过高,他一定会不高兴,怕费电也怕患者不舒服;洗手间的洗手液盛得太满会流出来,他也要指出;下班走廊里灯火通明,他要自己巡视一圈,挨个关掉,动不动还要扣责任人“败家”的帽子;此外,还有开会不让用一次性纸杯喝水,打印会议材料只用半张纸的要求......

吴老除了爱不释手的军装,很少买自己的衣服,那两套西装,也是穿了十几年。每天只吃食堂,基本上每天都要吃半根玉米,吃不完的饭菜绝不多打一两。如果看到周围有人浪费,他一定严厉的呵斥。

96岁那年,吴孟超在央视的节目上借读本寄语后辈:“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的更多——别人的感念。”

吴老的多位学生告诉记者,每天晚上深夜,都是老师处理信件和论文的时间,他对论文看得十分细致,哪怕是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从云南特意赶到上海的陈训如告诉记者,老师发过的最大的火儿,就是因为论文数据不准确,也是因为如此的严格要求,吴老的学生,如今才能支撑起半个中国肝胆外科。

这个世界,他是留恋的

“1月18日,我像往常一样起给吴老拜年,不一样的是,去年这最后一次见,是在长海医院的病房里。”徐富荣指着怀里捧着的和吴老的合影说,也是在那天,他突然意识到,这个从不怕死的老人,开始留恋了。

徐富荣回忆,那天上午,他带着鲜花来到病房,像往常一样陪吴老聊天,说说这一年都干了啥。

但是就要起身告别的时候,吴孟超突然拽住了徐富荣的胳膊,满眼都是不舍得说,富荣,你坐下来,我们合张影吧。

听完这句,徐富荣愣了几秒,他知道,已经98岁的吴孟超开始留恋去看他的每一个人了。后来,吴孟超的大女儿为两人合影,照片中,吴老穿着病号服坐在病床上,手挽着徐富荣的胳膊,笑的像个孩子。

在很多场合,吴孟超经常笑着说:人嘛,都有人生终点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就够了。但也许是心里还有未完成的愿望,晚年的吴孟超,越来越留恋了,留恋每一个人,留恋这个世界。

连斌也回忆,自从他退休,见到吴孟超的机会就变得少了。年,他被苏州一家公立医院返聘继续当院长,会定期从苏州回上海专程看吴老。吴老总会说:“小连,等我去苏州看你。”

20最后一次看望吴老的时候,临走前,吴老又说了一句:小连,等我去苏州看你。

“我连忙说好,拽着他说,希望他快点去。但一出门眼泪就掉下来了。”连斌说,他知道,吴老舍不得他了。

在告别仪式开始后,沈锋一直站在大门外的甬路尽头,和每一个悼念完的亲友一一拜别。

间隙,说起吴老生前让他最心疼的画面,沈锋的眼圈瞬间红了:“握着我的手说100,我明白是说百岁,他在世上每一天都想着工作,痛惜的是距百岁差了99天。”说完这句,泪水夹着雨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看到有两位老人被搀扶着走出告别厅,沈锋弯着腰,急忙淋着雨跑去扶起了他们。

上午10点28分,家人抱着吴孟超遗像缓缓走出告别厅。灵柩被海军仪仗战士抬进了灵车,众人哭喊着:吴老一路走好。

而此时,吴孟超的几百个学生均围绕在灵车前后,他们从海内外回家,为了见吴老最后一面。

时光回到几年前,一次手术后,疲惫的吴孟超告诉护士长:“如果我有一天倒在手术室,不要慌张,记住帮我擦一下。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别让人看见我一脸汗水的样子。”

国际歌的旋律依然回荡在雨里。中国肝胆事业,未来可期。

吴孟超名言名句篇六

在观影过程中,我有好几次潸然泪下。一个人一个故事,有退休后带村民摘掉穷帽子的罗官章,有扎根大山育新苗的教师支月英,有技术创新有一手的李万君等。他们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坚定信仰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有了学习的动力。

习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怎样才能做到有信仰?那就从干好自己的事情开始。在从事现在这份工作之前,我是一名特岗教师,我深知教师责任的重大。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得育好人,让学生发光发彩。在看到支月英的故事的时候,我感受颇深,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教育,最难得的就是坚守。她说,“不是因为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有了坚守才有希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她执着着坚守自己的岗位,用一颗炽热的心教育着山里的娃娃,她的坚守给学生带去了希望,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是信仰,让她放弃城里的生活;是信仰,给了她力量。我想,既然选择了现在的这份事业,就应当坚守岗位,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这份工作负责。

学习榜样,就要学习他们的本领,他们的经验。就如“大国工匠”李万君,他有着一流的构架焊接技艺,先后创造出“拽枪式焊接法”,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这个称号是多少次的钻研,多少个日夜的摸索,多少的汗水凝聚成的啊!他让平凡的事情变得不平凡。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我们要恪尽职守、表里如一,干一行,爱一行。

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作为一名年轻党员,重在学、做。做到有信仰,默默奉献,敢于创新,乐于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党和人民的发展事业注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