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请大家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一

教学目标:

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重点:

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塑料袋、安全图钉、口哨、水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二、活动与探究。

(一)组织学生在不同地点找空气。

1、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测“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讨论交流。

3、带领学生用塑料袋装空气。

4、师小结:在操场上、树林里,还是在教室里、桌肚里,都能把袋子装得鼓鼓的。

(二)用不同的方法将空气从塑料袋里面放出来。

1、让学生在袋子上戳一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挤压时,可以感觉到有东西拂过面颊。

2、当学生在塑料袋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时可以听到有东西吹响口哨。

3、当学生将扎了孔的塑料袋压入水中时,可以看见有气泡冒出。(提醒学生孔要扎在淹没在水中的塑料袋上)。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5、师小结。

(三)通过憋气活动以及对一组图片的分析,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1、让学生用手捏紧鼻子,不能偷偷用嘴呼吸,感受空气的重要性。

2、结合图片讨论人离不开空气。

三、拓展延伸:

1、师播放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不要长时间呆在空气不流通地方的危害性。

2、课外作业:睡觉时能不能把头埋在被子里面呢?让孩子们回家亲自感受,并在下次课堂上讨论交流。

作业布置: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

板书设计:

找空气。

找空气。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二

科学概念: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设计简单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验知道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难点:能设计实验来验证空气有重量。

教具: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学具:1根细长木条、3根细线、2个气球、2个夹子、一份实验报告单。

谜语引入: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谜底:空气)。

2。石头和水有重量吗?那空气有没有重量呢?(幻灯片展示课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4。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那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呢?

5。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6。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实验过程(幻灯片展示),并演示实验。

7。小组内展开实验,把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8。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9。说明了什么?(擦去“吗”)得出结论:空气有重量。

2。看书82页内容,找出书中是怎样说的,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做?

3。小组内展开实验。

2。(出示天平)这个工具叫做天平(板书:天平),是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这里有刻度可以读出物体有多重,它的单位是克。

3。演示实验:称量充满气的皮球的重量,再移动游码使小天平平衡。读数。(记录在黑板上);称量放气后皮球的重量,再移动游码使小天平平衡。读数。(记录在黑板上)。

4。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同吗?谁来帮我们算算这个球里的空气有多重呢?

5。(出示石头、一瓶水、一瓶空气)石头有重量,水有重量,空气?空气的重量和沙、水比较怎样?(板书:空气的重量很轻)。

1。填写石头、水、空气对比表。

2。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根据这些特征由此把它们划分为固体、气体和液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三

本课的教学理念来自“做中学”。做中学强调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要动手动脑,要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会语言的学习、也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学习。

《流动的空气》一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小组实验的学习中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并且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三年级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

《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课的。例如:学生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一定形状、会流动、透明的气体,还知道了空气受热会上升这一性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实风这种现象,对学生来说很常见,但是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将这一环节利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处理,有助于分散难点。

三年级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转变的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即使是无形的事物,也要借助有形物体把它表现出来,例如:风,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才有助于学生对现象的理解与表达。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分为了两个层次,原因也是考虑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由浅入深。第一个层次是体验,通过自身的感受认识空气流动能形成风;第二个层次是推想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利用观察实验方法,借助香产生的流动的路线,了解形成风时空气的流动,将看不到的空气的流动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解释自然界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风(由于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压力大小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不提压力这个词)。这样,在学生亲身的感受,亲眼的观察,亲自的`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了风形成的原因。

本课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空气流动形成风,来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逐步深入,认识风的形成。第一,学生利用各种方法使空气流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初步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第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认识自然界的风是由于空气的冷热差别促使它流动而形成的,分散了教学难点。这种探究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学生不同的方法使空气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能形成风。

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然界的风是由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向热空气流动而形成的。

在体验与观察实验中,认识空气流动能形成风。

学生认识科学的存在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并且喜欢做小研究。

建立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体验与观察实验过程中,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

教学难点:认识空气在冷热差别条件下流动形成风。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四

一、教材分析: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是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中的一文。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进新鲜空气,呼出废气。教材共分2个部分:第1部分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第2部分是比较吸进的气和呼出的气有什么不同。重点让学生经历呼吸的过程,感受爱护环境、洁净空气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难点是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不管是四年级不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都知道一些呼吸的习惯,但都是生活上的基本认识,并不知道其中的科学原理。学习本节内容会使他们的认识得到提升,形成更科学的结论,孩子们会更喜欢他们的科学课。

三、设计理念。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本节学习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不仅想通过观察、实验引领学生认识人体呼吸器官、知道呼吸意义这些科学知识,突出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更想好好把握本节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润物无声地让学生体验健康生活。

探究目标。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知道它们在身体上的位置,了解呼吸全过程;

2、了解呼吸的基本功能。

1、能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过程;

3、能根据假设和实验获取的证据进行分析,对人的呼吸作出解释,形成科学结论;

4、能积极参与集体交流,对他人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5、保持和发展对自然事物善于质疑的好奇心;

6、养成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7、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提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探究重点。

经历呼吸的过程,感受爱护。

环境、洁净空气对健康生活。

的重要性。

探究难点。

实验比较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

四、探究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记录表、

2、保鲜袋。

3、澄清石灰水、饮料管、气泵。

学生准备。

1、记录表、

2、保鲜袋、

3、澄清石灰水、饮料管、气泵。

五、探究过程。

探究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体验激趣导入。

1、憋气体验,引入课题:健康生活需要空气。

ppt出示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试着憋气(支持不了,可停下来。交流感受,体验生命离不开空气。

让学生亲身感受、交流,使科学的论证与实践相结合。

(二)、多层面体验呼吸,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呼吸过程。

1、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平面图认识各呼吸器官。

2、播放人体呼吸过程flash,验证猜测、讲解补充。

3、反复呼吸一袋新鲜空气。深入点明课题: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空气。

1、说出:鼻、气管、肺等参与呼吸的器官名称。

2、正确找到呼吸器官的位置。

3、封闭状态下呼吸体验,深入认识生活需要新鲜空。

通过动画把抽象的呼吸通过视觉的冲击使过程更具体化。

(三)、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1、确定探究题目:比较新鲜气体和不新鲜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提供实验材料,交流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交流发现。

4、阅读表格,形成结论。

5、根据已有知识以验进行假想,提出自己的假设。

6、各组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分工合作。

7、学生实验、汇报结果。用实验证据验证假设,进行解释。(同组补充后其它小组就不同发现加以补充)。

8、学生仔细阅读,并比较科学家对气体的分析和自己的实验结果,说说想法。

——讨论得出实验注意的事项及演示实验使学生后来的实验开展起了促进作用。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科学趣味题,问:面对需要,我们可以怎样洁净、创造。

2、请随音乐画面,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洁净的环境、新鲜的空气。

3、联系生活各抒已见。

4、看图赏乐,欣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优美环境。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欣赏图片,给学生美的薰陶。

(五)、小结延伸。

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关于健康生活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有机会再来分享!

附1:板书设计。

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空气。

氧气二氧化碳。

新鲜多少。

不新鲜少多。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五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

3。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

(二)能力。

1。尝试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资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自制生物校园网网页、检查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生:调查当地几种大气污染源,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以20xx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为例,启发学生思考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调查交流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第二课时。

1。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2。表达与交流。

作业:实践活动。

学生分析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资料,关注空气质量。

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学生汇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

1、工厂排放的浓烟。

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

3、燃烧含硫的燃料。

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

5、焚烧工业废弃物。

6、吸烟。

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

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

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

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

12、路面扬尘。

13、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

14、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

15、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等。

学生交流调查结果,汇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讨论解决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园网,查找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学生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

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做。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学生分小组汇报:

1、本组要探究的问题。

2、本组的探究计划。

3、本组的探究结果。

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演示20xx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

组织学生查找有关信息。启发学生发布和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板书。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讨论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成果,鼓励其积极参与身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师生总结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学生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教师:演示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板书: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教师组织学生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学生交流“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

1。工厂排放的浓烟。

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

3。燃烧含硫的燃料。

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

5。焚烧工业废弃物。

6。吸烟。

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

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

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

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

11。路面扬尘。

12。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

13。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

14。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等。

学生交流讨论示例:

1、硫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才能向大气排放。

2、臭氧层受到氟氯烃,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的破坏。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烃等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对人类正常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要防止臭氧层继续遭到破坏,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洁净能源。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保护湿地等。

3、厨房空气里既有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又有煎炒食物时产生的气体和悬浮物(油烟)。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新盖及新装修的居室也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4、吸烟危害健康,同时也污染环境。

师生讨论交流大气污染的防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组数据有和感想?

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1。调查交流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

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园网,查找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这几种污染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有一个共同之处:影响人的呼吸系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响是长期渐变的,在这两种污染物浓度高的地区,较长时期后会出现某些疾病的高发生率。

而氮氧化物的影响却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表现出来,交通高峰时人们如果正好在污染浓度高的要道边及路口,会很快感觉到眼、口、鼻难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大气中的臭氧本来很稀少,而且起到过滤紫外线、保护人类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保护臭氧层”已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但如果地面的臭氧浓度超标,却会迅速而强烈地刺激人体呼吸系统,引起易感人群(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强者)疾病发作,甚至造成死亡。

地面的臭氧浓度怎么会超标呢?这是因为氮氧化物在阳光下与其他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而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就形成光化学烟雾。世界第一例光化学烟雾于1952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当时城内人们普遍感到眼睛流泪、口鼻难受、胸闷,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几天内死亡人数就达数百人。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学生课下进行采样。

第二课时。

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采样。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教师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学生分小组汇报:

本组要探究的问题。

本组的探究计划。

本组的探究结果。

演示本组记录表。

学生探究部分示例:

1、探究问题:楼层越高尘埃粒子越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1层。

20层。

2、探究问题:教室内与教室外尘埃粒子数一样多。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室内。

室外。

3、探究问题:树林中的尘埃粒子数比马路边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树林中。

马路边。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课后实践活动: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六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1.课前准备: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针对空气,找你最想知道的或是与同学有争论的问题,一一列出,也可以找出有关空气的科普知识小故事。由班长组织进行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投票,选出几个得票高作为同学们学习的课题。课题提出者作为组长,自行组成小组。

2.课堂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看图思考。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看书,思考。

切入主题。

上一堂课已经要求大家去准备了,那现在由各个小组推选一个人起来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根据自己找出的资料,各自谈谈了他们最想知道的和最有兴趣的,并且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空间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东西。

找图,看图。

进一步引进内容。

由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占1/5;后来陆续发现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观看空气成分示意图。

那你们想不想来亲眼看一下上面的结论是否正确?

齐声叫好,期待实验。

初次接触实验,增强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仪器,操作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细心观看,跟着老师的操作思考。

让学生初识仪器,有利于以后做实验,增强学生的'有意识认知。

提问: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

学生举手发言。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听课。

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消耗氧气而不消耗氮气?

观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亲眼去观察,以利于学生从实验中去解答的自己所产生的疑问。

学生自由发言。

给学生一片天地,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

看图思考,记笔记。

通过生动的图片讲解,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1、氧气用途:潜水、医疗;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

2、氮气用途:化工原料(硝酸、化肥);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医疗、麻醉;超导材料性质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3、稀有气体: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各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医疗麻醉(氙)。

学生认真做笔记。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用途,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讨论,由小组推选一个人回答。

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养成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投影图片,形成对比。

解释图片。

回忆自己身边的环境与图片中哪个比较相近。

形成对比,容易引起注意。

放映《后天》电影片段。

通过片段,让学生懂得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受害的始终是我们人类。

缓解压力。

3.

课后作业:学生自行分组,设计研究方案,采取调查、采访、实验、统计等方法,共同研究本社区的空气情况,并完成调查报告。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七

(一)课前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歌曲《让绿色听得见》,烘托气氛。

(二)教学过程: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培养学生总结自己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作业:

任选其一:

2、分析我国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的原因,并形成小论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并整理成文的能力。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八

《找空气》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三单元《空气》的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的“物质科学领域”。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继续强调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一年级学生虽然朦朦胧胧的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于空气这种物质,尤其是空气的基本特征还缺乏明确的认识。本课从简单易行又生动有趣的“找空气”这个游戏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带领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认识空气的特征,体会空气的重要性。学生与家人合作,引导学生感知我们周围有空气,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让学生了解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有很多的办法把它找出来。憋气活动及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者,从而从心底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有明显的随意性和情绪性,缺乏目的性,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对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形象的实物来实现。他们虽然也知道空气的存在,但是对于空气这种物质,他们脑海中概念还是模糊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这种现象缺乏认识,《找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让学生感知空气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有很多的办法把它找出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憋气活动让学生理解了生命离不开空气,了解空气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体验中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2.通过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3.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相关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塑料袋、安全图钉、口哨(其它发声的小玩具)、水槽、抹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自由猜测,引导学生去发现袋子里装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师谈话:那你能让这样一个瘪瘪的袋子也能像旁边的袋子一样鼓起来吗?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你们是怎样做的呢?是不是像老师这样(示范操作):用手撑开袋子,在空中兜一下,快速收紧袋口,再拧转几圈,这样袋子就鼓起来了。(强调拧紧袋口,目的在于增强袋子的封闭性,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师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发现我们很轻松的就将书桌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装进袋子里,使袋子变得鼓鼓的,那除了我们的书桌旁,我们还能在家里的哪些地方找到它们呢?大家赶紧拿起袋子找一找、装一装吧!

师:同学们找到了吗?通过寻找,我们发现(ppt出示家庭里不同的地方)在客厅里、厨房里、书桌上、甚至柜子里……家里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它。它就在我们的周围。

师:除了我们的家里有这种东西,那你们觉得这些地方呢?(ppt出示户外一些场所)猜猜看,也会有吗?(学生思考回答)是的,也会有,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这种东西是什么了吧!没错,它就是空气。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借助袋子找到它。这就是我们今天科学课要学习的内容《找空气》(板书)。

1.师谈话:如果我们把刚才袋子里的空气慢慢放出来,你有什么办法让你身边的小伙伴或者家人感受到这个空气的存在呢?(学生思考回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引导学生做以下活动:

师:很多的小朋友可能会这样做(ppt出示小朋友对着脸颊松开袋口),脸颊有什么感受呢?(生自由回答)由于袋口比较大可能有的同学感觉不是太明显,你也可以这样做(示范操作):用安全图钉给袋子扎一个小孔,再将小孔对着脸颊挤压袋子感受空气的流出。同学们也试着动手做一做吧!(提醒用钉子时要注意安全。)操作结束学生谈谈感受(凉凉的,好像有风吹过。)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通过皮肤的感觉,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那现在能不能让我们的眼睛也“看”到空气呢?当然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材料(ppt出示水槽,安全图钉,塑料袋),如果给你这些材料,你有办法“看”到空气“跑”出来吗?你准备怎样做呢?跟小伙伴或者家人说说你的想法吧!你们的想法究竟是否科学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视频播放正确的操作方法)师:你们“看”到空气了吗?塑料袋有什么变化呢?是的,我们看到有许多的气泡从水里冒出来,袋子变小了,这些气泡其实就是袋子里的空气跑进去了。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呀,(提醒学生使用钉子注意安全,扎孔的位置在袋子的下方,小孔的位置要没入水中),让我们一起动手操作吧。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冒出。

通过以上刚才的活动我们分别借助我们的皮肤和眼睛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耳朵也“听”到空气呢?(学生思考)师:这次你们准备借助什么工具呢?老师也想到一个好办法,工具很简单,一个会发出声响的哨子和一个塑料袋就行了,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没有口哨也可以用其它发出声响的物品替代)视频播放正确的操作方法,师:同学们听到口哨发出的声音了吗?是什么让它发出声音的呢?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是袋子里的空气使口哨发出了声响,你们会了吗?大家也来做一做吧!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通过“听”的方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几个活动我们发现虽然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物体通过不同的方法“看到”“听到”“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都积极地动手动脑,表现非常棒,老师为你们点个大大的赞。

2.游戏:憋气30秒(讲解规则,提醒学生感到不适时及时停止游戏)让学生谈谈在憋气活动中的感受,师:我们憋气短短30秒就感觉很难受,假如我们憋气一分钟、五分钟甚至时间更长一些我们又会怎样呢?引导学生了解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

3.师:空气对人类如此重要,那长期在水中训练的游泳运动员们,他们在运动时又是如何呼吸的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吧!请仔细观察运动员的头部和嘴巴(播放游泳运动员水中游泳视频)谈谈运动员为什么要将头露出水面嘴巴张开?(为了大口呼吸空气)

5.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同学们有下面这些行为习惯吗?ppt出示图片(小朋友用被子蒙头睡觉,躲在封闭的汽车里……)小朋友这样做好不好?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学生自由讨论,师: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视频播放不良行为的危害性)

6.小结:通过视频我们发现,人类如果长时间离开空气,我们的生命就会面临危险。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不要长时间藏在空气不流通的狭小空间里.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师:这节科学课小朋友们有哪些收获呢?是的,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就是空气,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是它一直在我们的周围,不仅我们人类离不开它,动物植物也需要它。想不想把我们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呢?由于期间小朋友出不了门,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画画或者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你的新朋友,再让家人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分享给大家吧!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九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1)水槽、两个矿泉水瓶、抹布。

(2)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都存在空气,那么这连个瓶子中有空气吗?

预设:

1)两个瓶中都没有空气

2)两个瓶中都有空气

3)盖盖子的瓶子当中有空气,没有盖盖子的瓶中没有空气。

4)没有盖盖子的瓶中有空气,盖盖子的瓶中没有空气。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会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做出不同的猜测,猜测没有对错之分。

3.大家的猜测多种多样,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测。

预设:我们将瓶子放入水中,看水中是否冒气泡来验证

3.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水槽。

提醒:没盖盖子的瓶子,直接放入水中;盖盖子的瓶子要先放入水中之后再将瓶盖打开。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无论盖不盖瓶盖都会冒气泡,这说明无论盖不盖瓶盖,瓶中都是有空气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知无论有没有瓶盖,瓶子里面都是有空气的。

1.猜测验证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等物体里面是否有空气,了解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

2.教师展示托盘里的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猜猜看,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

3.你们想的都不一样,那谁猜得对呢,有办法证明吗?

预设:可以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看看有没有小泡泡,如果看到有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如果没有看到泡泡,说明里面没有空气。

4.有这么多的物品,我们如何进行验证,一下子把物品全部放入水中吗?

预设:应该一个个放入水中。

学生完成实验并进行汇报。

预设: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因为粉笔、砖块儿都有空隙。说明物体有空隙、有洞的地方就有空气。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细节,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

预设:

1)可以将空桶倒扣在更大的水槽或水池里,观察是否冒气泡

2)也可以用小塑料袋儿在空桶里兜一兜,再将小塑料袋儿放入水中,看是否冒气泡。

相对而言,第二种方法更加实际和简单一些。

3.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发现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也有空气。

4.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实验准备:

试管、针筒、打气筒、锥形瓶、集气瓶、水槽、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驿亭风景图片,教师感觉空气清晰。

讨论1:收集一瓶驿亭清晰空气的方法。(请同学收集)

讨论:空气有哪些成分组成。

新课探究:

一、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性质

1、演示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

引导学生思考:

1、将这一现象应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根据平时的观察,生活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

学生:

1、冰过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层水雾

3、置于空气中的饼干会受潮

2、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3、演示实验: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比例

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红磷的量不足;

(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讨论2: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讨论3:我们能否用碳来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二、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三、空气的利用(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堂练习

结束语。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十一

知识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污染和防治

2、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培养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和记忆

实验导思法

: 有关实验仪器

教学 学生

: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活动

复习 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提问 回忆

导课 简介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空气的过程 演示p燃烧 观察

n2 : 78% 归纳 思考

o2 : 21% 整理

稀有气体: 0.94% 结论

co2 :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1、 氧气: 指导学生阅读 通读

2、 氮气: p24~26内容 讨论

3、 稀有气体: (主要是用途) 交流

1、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 给出讨论提纲 讨论

气体: co no2 so2

(来源于矿物燃烧和工业废气) 归纳

粉尘: 沙尘 烟尘

(来源于水土流失和工业排放 )

2、污染的防治:

可采取的措施: 提示 回答

(1)禁止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2)处理汽车尾气

(3)严禁燃烧散煤

(4)使用无铅汽油

(5)不焚烧垃圾

(6)使用清洁燃料

(7)种树、造林、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8)不燃放烟花爆竹

开放性问题讨论: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特点: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十二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为进一步学习下节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呼吸是人体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比较少。所以,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描述结构、资料分析、补充资料。要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呼吸道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但是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肺部的气体有温暧、湿润、清洁的作用,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从科学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生活与健康这一主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怎样使自己更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意识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本节内容提供的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等资料,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分析活动,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表现为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直尺,分组,5—6人一组。

1节课。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言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的多媒体画面,并提出问题,引入本章学习的主题——《人体的呼吸》。

问题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问题2: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喘,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觉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

师:同学们说得好,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

回答1: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表明人生活需要呼吸空气。

回答2:憋气不能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贴近生活,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课题,自然过渡。

呼吸系统的组成既然我们每个人时时都要进行呼吸,就必须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名称。

2、教师出示人体呼吸系统教学挂图,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图的方法和技巧。

3、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参加回答,表达各自的观点,统一正确答案。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

2、观察挂图及教材4——25呼吸系统的组成,根据呼吸的生活经验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3、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形成统一答案。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

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44——45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问题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师:我们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当然,跑步等运动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量,跑步时要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问题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师小结: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

师:人类在长期的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上同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呼吸道主要作用是,保证气体的通畅,同时对人体吸入的气体有湿润,温暧和清洁的作用。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让学生亲身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对于“想一想”,让学生谈观点,不作统一答案,让学生学完后面的知识,自然能够科学的解释。

指导学生认真的观看并进行讨论。

生答:骨与软骨作支持,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生1:可以清洁空气。

生2:有滤过空气的作用。

生3: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湿润的作用。

回答:当然鼻呼吸比嘴呼吸好,因为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滤过,湿润,温暧的作用。

生:我们跑步时既可用鼻呼吸,又可用嘴呼吸,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

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提出问题的讨论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完成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

生:痰是灰尘和粘液所组成的,因为痰中会有病茵,易传播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生答:北欧人的鼻鼻端较尖和大,这可能与御寒有关。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进一步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同时故设悬念,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

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但要落实组内职责,加强课堂纪律的协调管理。

马上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

充分让学生产生问题的争论,从而得出答案。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拔,并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

重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归纳能力,并注重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

主要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运用。

咽喉的作用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教材第45——47的文字及图片,并进归纳总结。

1、观察“吃饭时大家会呛着”的小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2、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测量吞咽与呼吸时厌软骨与食道之间距离的变化数值。

3、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讨论声音的发出。

师:声音是由喉部之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学生认真地讨论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小组为单位,用尺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位置的变化,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生答:人体的发音是从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巩固练习

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2、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至少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

3、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构成?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略)对学习知识巩固训练。

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究者,交流合作者,新知识的生成者。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师生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共同体”。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学生的潜能也是无限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只要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就会有意外的收获。本节课以问题呈现为中心,突出情境创设——阅读资料——提出问题——交流解答——总结反馈——巩固训练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不是以学会生物学知识为本,而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兴趣,过程,心理和动机,注意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注动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文本向人本的转化。通过阅读教材和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的知识最牢固的,印象最深刻的。通过合作分析问题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描述,而是教师直接讲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用嘴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讨论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并能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不急于成果化。课堂教学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的程度深,参与的形式多,参与的力度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通过归纳总结,巩固训练,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让知识点由学生找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张口说。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分析提炼,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以转变学生学习行为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得到健康发展。

2023年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案(专业13篇)篇十三

1.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空气组成,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2.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证据的能力,并通过图、文等手段形成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并能用所知一些知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或者提出很好的建议。

难点: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证据的能力,并通过图、文等手段形成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酒精(香水也可)的扩散:取一些白酒于小瓶中,站在教室一角,打开瓶盖,让酒精扩散。一闻到酒味学生就举手,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扩散的规律,由此引出问题:“酒精能扩散到空气中,其他的东西也会么?”

二、提出问题,猜想讨论,表达交流

1.提出问题:既然一些物质分子能够扩散到空气中,那么空气就不是纯净的。结合生活经验,针对空气中含有哪些常见成分谈谈各自的见解。

2.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表达各自的猜想,并向组员阐明猜想的依据。

3.表达交流:选派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总报告。教师依据汇报结果给予适当评价,引导,总结,并将学生所汇报的成分进行归类。

三、实验与调查

“空气中的颗粒”与“汽车尾气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当然也可以两个都做)。

实验“空气中的颗粒”可以用双面胶粘在纸板上,放在灰尘较多的地方,间隔一段时间观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气杂质,引导学生粗略统计一下灰尘的种类和来源。也可以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的实验观察,分析一天中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如什么时间段灰尘较多,什么时间段灰尘相对较少,还可以进行交通路口、工厂附近、教室内外、树林里等不同地域的空气颗粒对比分析。对于观察数据的记录,精确要求不能太高,建议用点的密集度来大略表示。

关于汽车尾气的调查,教材并没有把调查的内容作统一确定。建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关于废气成分、尾气排放量、各种汽车废气排放标准、尾气危害与防治等方面的调查。这些调查既可以是上网查阅的数据,也可以是调查采访来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马路统计车流量等。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或研究的内容,只要是与空气质量、呼吸健康有关的,都可以用来补充甚至替代书本中的.这两项研究内容。如近几年呼吸道疾病的调查与分析等。

四、讨论

空气污染物会到哪里去?怎样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空气?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9—20页的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如何防止空气污染物侵害人体呼吸系统。

五、拓展活动

到附近做一个主题为“还我清新空气”的宣传活动,或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科文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13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表现的分析和总结,为了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所涵盖的内容广泛,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

    拿快递小学三年级(通用16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下面是一些获得评奖的优秀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老师叫我们这个星期内看完一本必

    康师傅方便面市场调查报告大全(18篇)

    调查报告是从客观事实出发,对事物进行准确描述和分析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关于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的调查报告,它们可以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参考。调查时间:20x

    万能主持词开场白台词(热门21篇)

    主持词也是一个展示主办方形象和实力的机会,需要突出主办方的特点和优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持词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3、各位来宾:大家好!奉

    大学迎元旦主持词(模板16篇)

    主持词应该体现出主持人的自信和对议题的了解,这样才能够给听众一种专业和可信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将会播放几段优秀的主持人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课文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优质19篇)

    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应该包含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教学计划范文,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策略。1.认识“先、鹿”等1

    2023年以文明为的倡议书(优质16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富有实用性的文本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写作的思路和习惯。请大家欣赏以下范文范本,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借鉴。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风

    最新老板公司年会演讲稿(热门15篇)

    公司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如果你正在创办一家公司,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经验教训,你可以汲取。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员工们、朋友

    2023年领导在助残社会组织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精选23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控制情绪和语气,使得演讲更加自信和有力。演讲稿范文的写作常常让人头疼,持之以恒地思考和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以下是一些范文,愿

    最新大四学生转正思想汇报(模板21篇)

    转正思想汇报是一个回顾和展望的过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成长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改进和提升。如果你正处于写转正思想汇报的困惑中,或许